CN106470089A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0089A
CN106470089A CN201510753140.0A CN201510753140A CN106470089A CN 106470089 A CN106470089 A CN 106470089A CN 201510753140 A CN201510753140 A CN 201510753140A CN 106470089 A CN106470089 A CN 106470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ascending control
pucch
pucch resourc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31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70089B (zh
Inventor
杨维维
戴博
梁春丽
夏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PCT/CN2016/0850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7028606A1/zh
Priority to US15/748,303 priority patent/US1080591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470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0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0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0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在新的PUCCH格式下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与高级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系统中的无线帧(radio frame)包括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模式和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模式的帧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LTE-A F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10毫秒(ms)的无线帧由20个长度为0.5ms,编号0~19的时隙(slot)组成,时隙2i和2i+1组成长度为1ms的子帧(subframe)i;图2为现有技术中LTE/LTE-A T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一个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为5ms的半帧(half frame)组成,一个半帧包括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时隙2i和2i+1组成长度为1ms的子帧i。
LTE系统中定义了多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格式(format),包括PUCCH format 1/1a/1b和format 2/2a/2b;其中,format1用来发送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信号,format 1a用来反馈1比特的确认(ACK,ACK(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应答消息format 1b用来反馈2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format2用来发送下行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us Indicator),format2a用来发送CSI和1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format2b用来发送CSI信息和2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
LTE-A系统相对于LTE系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LTE-A系统引入载波聚合技术,也就是将LTE系统的带宽进行聚合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在引入载波聚合的LTE-A系统中,进行聚合的载波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简称为),也称为一个服务小区(SC,Serving Cell);同时,LTE-A系统还提出了主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Cell)和辅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Cell)的概念。在进行了载波聚合的系统中,至少包含一个主小区和辅服务小区,其中主服务小区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并且规定PUCCH仅在主小区(Pcell)上传输。
LTE-A载波聚合系统下,对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消息(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定义了两种发送方式:采用PUCCH format 1b联合信道选择(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发送以及采用PUCCH格式3(PUCCH format 3)发送。对于配置多个服务小区的UE,如果UE最多只能支持聚合2个服务小区的话,所述UE将采用PUCCH format 1b联合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HARQ-ACK;如果所述UE能够支持超过2个服务小区的聚合,基站将进一步的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所述UE是采用PUCCH format 1b联合信道选择的方式还是采用PUCCH format 3来发送HARQ-ACK信息。
FDD系统中,PUCCH format3采用单Reed-Muller(RM)的编码方式,支持最多10比特的HARQ-ACK发送,TDD系统中,PUCCH format3采用双RM的编码方式,支持最多20比特的HARQ-ACK发送。TDD系统中还规定,当需要发送的HARQ-ACK比特数大于20时,先将需要发送的HARQ-ACK进行空间绑定后再使用PUCCH format3发送。对于HARQ-ACK和CSI需要同时发送时,现有系统规定如果支持的CSI和HARQ-ACK(包括SR)小于PUCCH format3的最大负载,那么同时传输HARQ-ACK(包括SR)和CSI,否则只发送HARQ-ACK(包括SR)。而LTE-A系统下不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CSI在相同子帧同时发送。
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3支持最多20比特的HARQ-ACK发送,后续版本中,支持至多32个服务小区的载波聚合技术,而目前的PUCCH格式却无法发送的32个服务小区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因此,引入一种新的PUCCH格式来发送UCI,如何使用新的PUCCH格式发送UCI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能够解决大于5个服务小区聚合时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P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HARQ-ACK信息时,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所述DAI的值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或者,先按照服务小区属性再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优选的,所述服务小区属性包含根据服务小区所在的频谱区分,即授权频谱上的服务小区(授权载波),或,非授权频谱上的服务小区(非授权载波);
上述方案中,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包括: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
上述方案中,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包括: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上述方案中,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或先列后行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矩阵的大小与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相关。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包括: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上述方案中,对于非周期CSI触发,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或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包括:
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
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还包括: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时,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包括: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述PUCCH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先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再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最后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至少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固定资源;
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上述方案中,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包括: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编码模块、交织模块、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所述交织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为HARQ-ACK信息时,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所述DAI的值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或者,先按照服务小区属性再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优选的,所述服务小区属性包含根据服务小区所在的频谱区分,即授权频谱上的服务小区(授权载波),或,非授权频谱服务小区上的服务小区(非授权载波);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或先列后行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上述方案中,对于非周期CSI触发,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具体的: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时,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
将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
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还用于: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P-CSI信息时,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先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再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最后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至少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固定资源;
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如此,能够解决大于5个服务小区聚合时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LTE/LTE-A F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LTE/LTE-A TDD系统中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PUCCH格式4所占的时频大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为PUCCH格式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PUCCH格式4所占的时频大小示意图,如图4所述,PUCCH格式4最多承载128比特的信息,对应的调制方式为QPSK,时域上占12个符号,频域上占12个子载波;采用PUCCH格式4发送是指将编码交织后的序列加扰,调制,传输预变换,资源映射,生成SC-FDMA符号后发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或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步骤中,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步骤3011: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步骤3012: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步骤3013: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步骤3014: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步骤3011至步骤3014为并列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不存在先后关系。
具体的,所述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还包括: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HARQ-ACK信息,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其中,高层信令配置DAI域的大小为2比特或者4比特,eNB和终端预先约定DAI域的值为2比特,或者3比特,或者4比特;所述DAI的值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或者,先按照服务小区属性再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优选的,所述服务小区属性包含根据服务小区所在的频谱区分,即授权频谱上的服务小区(授权载波),或,非授权频谱上的服务小区(非授权载波);
步骤302: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步骤302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步骤30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其中,步骤3021和步骤3022为并列的技术方案,不存在先后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2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包括:
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其中,所述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具体的,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包括:
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步骤303: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本步骤中,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步骤3031:第一交织方式;步骤3032:第二交织方式;步骤3033:第三交织方式;其中,步骤3031对应步骤3021的联合编码过程,步骤3032和步骤3033对应步骤3022的独立编码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302中,采用步骤302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步骤3031: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或者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当步骤302中,采用步骤30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步骤3032: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当步骤302中,采用步骤30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矩阵的大小与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相关。
步骤304: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
具体的,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包括: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所述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P-CSI信息时,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包括: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41: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其中,所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步骤3042: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所述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至少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固定资源;
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
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步骤3043: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还包括: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于非周期CSI触发,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05:获得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得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包括: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将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可以根据CSI信息的类型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例如,第一类CSI信息为类型为3,5,6,2a的CSI信息,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类型的CSI信息,或者第一类CSI信息为RI、PTI,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CSI信息;以上划分方法仅仅是举例,本发明实施例不对CSI信息划分方式进行限定。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还包括: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根据图3和图4所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可以组合出多种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部分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本发明仅仅是以下述具体实施例为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例1中,当前32个服务小区聚合,在子帧n上需要采用PUCCH格式4发送N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周期CSI信息,大小为M比特;其中,具体实施例1包括具体实施例1.1-1.2;其中,具体实施例1.1-1.2为先后关系;
其中,具体实施例1.1为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过程;具体实施例1.2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发送的过程。
具体实施例1.1: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具体实施例1.1包括具体实施例1.1.1-1.1.4;其中,具体实施例1.1.1-1.1.4为并列关系;
具体实施例1.1.1: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预先设置可发送上行服务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为X;其中X个服务小区根据服务小区的索引,或者服务小区索引和现有周期CSI信息优先级确定;
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X时,删除N-X个服务小区的周期CSI信息,只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周期CSI信息,其中CSI信息的优先级如下:最高优先级:周期CSI类型为3,5,6,2a的信息,中等优先级:周期CSI类型为2,2b,2c,4的信息,最低优先级:周期CSI类型为1,1a的信息,其中各个类型对应的CSI信息如表1所示:
类型 CSI信息
类型1 子带CQI
类型1a 子带CQI和第二个PMI
类型2 宽带CQI和PMI
类型2a 宽带PMI
类型2b 宽带CQI和PMI
类型2c 宽带CQI和PMI
类型3 RI
类型4 宽带CQI
类型5 RI和宽带PMI
类型6 RI和PTI
表1
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实施1.1.2: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只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约定最多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当M1大于等于Y1时,删除M1-Y1比特周期CSI信息,删除时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索引,或者服务小区索引和周期CSI信息优先级确定,具体可参考具体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M小于Y1时,在PUCCH格式4上发送Y1比特周期CSI信息;
如果周期CSI信息分为第一类CSI信息,第二类CSI信息,本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先约定的第一优先级UCI个数,或者第二优先级UCI个数来确定需要发送的CSI信息,例如,当第一优先级UCI信息个数大于预设阈值时,删除第二优先级UCI信息。
具体实施例1.1.3:所述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4容量的最大值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4容量的最大值Y2时,只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PUCCH格式4的容量最大值为128;则Y2=128;
当M2大于等于128时,删除M2-Y2比特周期CSI信息,删除时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索引,或者服务小区索引和周期CSI信息优先级确定,具体可参考具体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当M小于128时,在PUCCH格式4上发送M2比特周期CSI信息;
具体实施例1.1.4: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P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时Z,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9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具体的,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预设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不高于Z;
当周期CSI码率P大于Z时,删除周期CSI直到码率P小于等于Z,删除的方式参考具体实施例一,这里不在赘述;
当周期CSI码率P小于等于Z时,在PUCCH格式4上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
如果周期CSI信息分为第一优先级,第二优先级,也可以基于约定第一优先级CSI信息码率,或者第二优先级CSI信息码率来确定需要发送的CSI信息;
其中码率根据编码前比特数,PUCCH格式对应的调制阶数,PUCCH格式所占资源块个数确定。
具体实施例1.2: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发送;其中,具体实施例2包括具体实施例1.2.1-1.2.3;其中,具体实施例1.2.1-1.2.3为并列关系;具体实施例1.2中,假设具体实施例1.1中确定需要发送的周期CSI信息为M比特;
具体实施例1.2.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采用第一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上发送;
具体的,将发送的CSI信息级联后编码,其中级联可以按照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也可以先按照先优先级进行级联,然后按照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首先,确定编码判断值Q;Q为大于等于0的正整数,优选的,Q为120;
当M大于等于Q时,采用Turbo码编码;
当M大于等于11,小于等于Q时,采用TBCC码编码;
当M小于11,采用RM编码,其中采用TBCC和Turbo码编码时需要先添加CRC校验,优选的,CRC为8比特;
具体的,CRC校验添加在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或者,针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添加CRC校验;将编码后的序列以调制符号为单位形成编码调制序列,将编码调整序列以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或者直接将编码后的序列在PUCCH上发送;
具体实施例1.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二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发送;
将需要发送的CSI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其中第一类CSI信息为类型为3,5,6,2a的周期CSI信息,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类型的周期CSI信息,或者第一类CSI信息为RI、PTI,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CSI信息;其中第一类CSI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第二类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UCI;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Q1为:Q1=Q'*Qm
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Q2为Q2=M*N*Qm-Q1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的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O2为第二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为固定值,优选的,Q1max为(M*N/2)*Qm,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值;
或者,第一优先级UCI和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均为固定值,优选的,第一优先级UCI和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均为(M*N/2)*Qm
或者,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高层信令配置;
根据PUCCH格式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先把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然后再把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矩阵,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具体实施例1.2.3: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发送;
将需要发送的CSI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其中第一类CSI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第二类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UCI;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1=Q'*Qm
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2=M*N*Qm-Q1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的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根据PUCCH格式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将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位置,然后将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写入时跳过已写入的矩阵单元。其中固定位置为矩阵的第2,3,8,9列,或者为矩阵的1,2,3,4,7,8,9,10列,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具体实施例2中,存在32个服务小区聚合,在子帧n上需要发送D个服务小区对应HARQ-ACK信息(K比特)和周期CSI信息(M比特);其中,具体实施例1包括具体实施例2.1-2.3;其中,具体实施例2.1-2.3为先后关系;
其中,具体实施例2.1为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过程;具体实施例2.2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发送的过程;具体实施例2.3为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的过程。
具体实施例2.1: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具体实施例2.1包括具体实施例2.1.1-2.1.2;其中,具体实施例2.1.1-2.1.2为并列关系;
具体实施例2.1.1:按照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按照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HARQ-ACK和周期CSI;PUCCH格式4容量的最大值为128;
当K+M大于128时,发送HARQ-ACK信息;
当K+M小于等于128时,发送HARQ-ACK信息和周期CSI信息。
具体实施例2.1.2:按照PUCCH格式容量和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的,按照PUCCH格式容量和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HARQ-ACK和周期CSI;PUCCH格式4容量的最大值为128;
当K+M大于128时,发送HARQ-ACK信息;
当K+M小于等于128时,K大于等于阈值G时,发送HARQ-ACK信息;
当K+M小于等于128,K小于阈值G时,发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
当K+M大于128时,发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其中CSI信息为打掉部分CSI信息之后,直到满足K+M<=128,其中发送的CSI信息的比特数为:128-K;
具体实施例2.2: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交织和发送;其中,具体实施例2包括具体实施例2.2.1-2.2.6;其中,具体实施例2.2.1-2.2.3为并列关系;
具体实施例2.2.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采用第一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发送;
将需要发送的UCI信息级联后编码,按照先HARQ-ACK信息后CSI信息的方式进行级联,级联前先添加CRC校验;优选的,CRC为8比特;也可以按照先HARQ-ACK信息、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第一类CSI,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第二类CSI的顺序进行级联;对HARQ-ACK信息,第一优先级CSI,第二优先级CSI分别添加CRC校验,优选的,CRC为8bit;
将编码后的序列以调制符号为单位形成编码调制序列,将编码调整序列以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或者直接将编码后的序列在PUCCH上发送;
具体实施例2.2.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二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发送;
因为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CSI信息,那么HARQ-ACK为第一优先级UCI,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的UCI;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其中编码前分别对第一优先级CSI和第二优先级CSI添加CRC校验,优选的,CRC长度为8;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1=Q'*Qm
第二优先级CS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2=M*N*Qm-Q1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O2为第二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为固定值,优选的,Q1max为(M*N/2)*Qm,或者高层配置的值;
或者,第一优先级UCI和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均为(M*N/2)*Qm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先把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然后再把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矩阵,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具体实施例2.2.3: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发送;
因为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CSI信息,那么HARQ-ACK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的UCI;
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编码前分别添加CRC校验,优选的,CRC长度为8,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1=Q'*Qm
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2=M*N*Qm-Q1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对应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将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位置,然后将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写入时跳过已写入的矩阵单元。其中固定列为矩阵的第2,3,8,9列,或者为矩阵的1,2,3,4,7,8,9,10列,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
具体实施例2.2.4: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二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上发送;
因为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相同,那么HARQ-ACK和第一类CSI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第二类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的UCI;将HARQ-ACK和第一类CSI信息级联后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按照具体实施例2.2.1和具体实施例2.2.2的方式在PUCCH上发送,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例2.2.5: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上发送;
因为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一类CSI信息,那么HARQ-ACK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第一类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CSI,第二类CSI信息为第三优先级的UCI;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三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三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1=Q1'*Qm
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2=Q2'*Qm
第三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3=M*N*Qm-Q1-Q2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1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其中O2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2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2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将优先级较高的第一优先级UCI和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分别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然后将第三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写入时跳过已写入的矩阵单元。其中第一优先级UCI对应固定列为矩阵的第2,3,8,9列,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固定列为矩阵1,4,7,10列,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具体实施例2.2.6: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采用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并在PUCCH上发送;
因为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一类CSI信息,那么HARQ-ACK信息为第一优先级UCI,第一类CSI信息为第二优先级CSI,第二类CSI信息为第三优先级的UCI;将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一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将第三优先级UCI编码得到第三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序列,
其中第一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1=Q1'*Qm
第二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2=Q2'*Qm
第三优先级UCI编码后的序列长度为Q3=M*N*Qm-Q1-Q2
其中,Qm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整阶数,因为PUCCH格式4对应的调制方式是QPSK,所以Qm=2,M为PUCCH格式4所占的子载波个数,M=12,N为PUCCH格式4所占的时域符号个数,N=12;
其中其中O1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1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1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其中O2为第一优先级UCI的比特数,β2为高层配置的偏移值,Q2max的取值和第一优先级UCI所占的符号个数有关;
将优先级较高的第一优先级UCI和第二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级联后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然后将第三优先级UCI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写入时跳过已写入的矩阵单元。其中固定列为矩阵的1,2,3,4,7,8,9,10列,矩阵大小和PUCCH格式中数据部分所占的时频大小有关,这里为12*12;
具体实施例2.3: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发送。其中,具体实施例2包括具体实施例2.3.1-2.3.8;
具体实施例2.3.1: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4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40,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40)和PUCCH格式4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00),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50;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时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包含{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
用于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PUCCH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CSI对应的格式5资源中的一种,此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格式5资源,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PUCCH格式5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CSI对应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2个PUCCH资源,因为CSI对应PUCCH格式4可支持负载较大,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
具体实施例2.3.2: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4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40,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40)和PUCCH格式4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00),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假,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50;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时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包含{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用于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PUCCH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只有PUCCH格式4可支持同传,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2个PUCCH资源,因为CSI对应PUCCH格式4可支持负载较大,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
具体实施例2.3.3: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28,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40)和PUCCH格式4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200),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50;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时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包含{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
用于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PUCCH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只有CSI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150,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格式5资源,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1个PUCCH资源,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
具体实施例2.3.4: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28,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4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50)和PUCCH格式3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22),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00;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时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包含{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
用于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PUCCH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和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100且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小于CSI对应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格式3资源,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1个PUCCH资源,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
具体实施例2.3.5: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28,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50),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假,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00;打掉CSI,HARQ-ACK在PUCCH格式5资源上传输;
具体实施例2.3.6: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其中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28,是通过聚合的载波个数和服务小区对应的传输模式得到(隐含的方式),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4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50),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需要发送的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总和为100;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时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包含{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用于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PUCCH资源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即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和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100且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小于CSI对应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1个PUCCH资源,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
具体实施例2.3.7: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1a/1b资源,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5资源(最大可支持负载为100)和PUCCH格式4(最大可支持负载为200)资源,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4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采用PUCCH格式5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所以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1a/1b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CSI对应的PUCCH格式5资源};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PUCCH格式4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4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1个PUCCH资源,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4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其中CSI和HARQ-ACK联合编码,HARQ-ACK位于固定位置。
具体实施例2.3.8:
假设用于HARQ-ACK传输的为PUCCH格式1a/1b资源,假设用于CSI传输的为PUCCH格式3资源,高层配置的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的参数为真,那么HARQ-ACK信息和CSI同时传输所以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1a/1b资源};
根据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优选的,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即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
固定资源;优选的,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
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优选的,PUCCH格式3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最大,所以选择PUCCH格式3作为HARQ-ACK和CSI同传的PUCCH格式,该格式对应1个PUCCH资源,所以选择CSI对应的PUCCH格式3资源发送HARQ-ACK和CSI;其中CSI和HARQ-ACK联合编码,HARQ-ACK位于固定位置。当PUCCH格式3采用单RM时,RM的输入序列长度为13,其中HARQ-ACK为第12,13位,当PUCCH格式3采用双RM时,第一个或第二个RM的输入序列长度为13,其中2比特HARQ-ACK位于第12,13位。或者第一个和第二个RM的输入序列长度为12,其中,2比特HARQ-ACK分别位于每个RM的第12位。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同时有SR需要发送,将SR和HARQ-ACK/CSI级联后按照具体实施例2.1.2~2.2.5的方式处理。
当处于非周期CSI触发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其中,当存在32个服务小区聚合,非周期CSI触发域如表2所示:
表2
将聚合的小区分组,分组可以和基于PUCCH的分组有关,也可以和基于PUCCH的分组无关,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服务小区集合;其中高层信令中非周期CSI触发域10,11对应的比特串大小为32;因为32个服务小区聚合,所有,分为2组,第一组对应的服务小区集合为:组1非周期CSI触发域10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组1非周期CSI触发域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第二组对应的服务小区集合为:组2非周期CSI触发域10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组2非周期CSI触发域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其中组1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和组2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可以有部分重叠的服务小区。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最近的ARI是指最后N个DAI对应的DCI中的ARI,N值为固定值,优选的N=4,或者为高层信令配置。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含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或者上行控制信息包含HARQ-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71、编码模块72、交织模块73、发送模块74,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或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所述确定模块71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71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71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71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71具体用于当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时,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所述DAI的值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或者,先按照服务小区属性再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
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码模块7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以及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其中,联合编码和独立编码为并列的技术方案,不存在先后顺序。
其中,所述编码模块7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包括: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其中,所述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信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具体的,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所述编码模块72还用于: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其中,所述编码模块72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信息,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具体的,所述编码模块72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编码模块72还用于: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所述交织模块73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所述交织模块73按照第一交织方式进行交织;所述交织模块73按照第二交织方式进行交织;所述交织模块73按照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当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时,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按照第一交织方式进行交织;当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时,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按照第二交织方式和第三交织方式进行交织;
当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时,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或先列后行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当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时,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当所述编码模块72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编码时,所述交织模块73用于: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矩阵的大小与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相关。
所述发送模块74,用于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
具体的,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P-CSI信息时,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先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再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最后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固定资源;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74具体用于: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非周期CSI触发,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76,用于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确定模块75,用于:获得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具体的: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时,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75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将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可以根据CSI信息的类型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例如,第一类CSI信息为类型为3,5,6,2a的CSI信息,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类型的CSI信息,或者第一类CSI信息为RI、PTI,第二类CSI信息为其他CSI信息;以上划分方法仅仅是举例,本发明实施例不对CSI信息划分方式进行限定。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75还用于: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图7中所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中的各处理模块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中各处理模块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比如:可由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及装置,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他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模块分别单独作为一个模块,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是实例中记载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只以上述实施例为例,但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1)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P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HARQ-ACK信息时,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其中,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AI的值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或者,先按照服务小区属性再按照服务小区索引顺序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包括: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包括: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或先列后行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3、17或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的大小与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相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13、17或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包括: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非周期CSI触发,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或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包括:
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
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还包括: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时,所述将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包括: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并使用所述PUCCH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先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再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最后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至少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固定资源;
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
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作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包括: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包括: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3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编码模块、交织模块、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所述交织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交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进行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上发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服务小区个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PUCCH格式容量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码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N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N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服务小区个数X时,发送X个服务小区的上行控制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不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M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1大于预先设置的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Y1时,发送Y1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不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Y2时,发送M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M2大于PUCCH格式承载的最大比特数时,发送Y2比特上行控制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不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直接发送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当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码率P大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时,删除部分上行控制信息直到满足码率小于预先设置的码率Z。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上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下行分配指示域DAI排序时,所述DAI域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者所述DAI域的大小为预先约定的固定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级联后再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进行级联;或者,
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进行级联,再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进行级联,最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索引级联。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在将上行控制进行信息级联后,对所述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添加CRC校验;或者,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序列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或先列后行的方式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中。
4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将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进行独立编码,得到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信息的至少之一确定编码序列长度: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PUCCH格式所占时频资源大小、高层配置偏移值。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还用于:对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级联后的上行控制信息都添加CRC校验。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或者,先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别将编码调制序列进行级联,再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级联,最后将进行级联后的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到矩阵中。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PUCCH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每个优先级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每个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
将优先级较高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写入到矩阵的固定列,将优先级较低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写入矩阵中。
50.根据权利要求33、43、48或4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先列后行的顺序从矩阵中读出交织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在PUCCH上进行发送。
5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非周期CSI触发,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将聚合的服务小区分组,高层信令基于所述分组配置非周期CSI服务小区集合。
52.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具体的:
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时,所述CSI信息包含两种优先级,其中,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将所述CSI信息划分为第一类CSI信息和第二类CSI信息;
将所述第一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一优先级UCI,将所述第二类CSI信息确定为第二优先级UCI,其中第一优先级UCI为高优先级UCI;
或者,所述CSI信息均为相同的优先级。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信息和HARQ-ACK信息时,所述优先级确定模块还用于: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有CSI信息,或者所述HARQ-ACK信息的优先级和第一类CSI信息的优先级相同。
5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信息和P-CSI信息时,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和/或格式,并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先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再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最后使用所述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规则的至少之一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用于CSI传输的PUCCH资源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支持HARQ-ACK信息和CSI信息同时传输的参数确定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至少根据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的负载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或固定资源;或者,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或者,将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的最大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中最大可支持负载值较小的PUCCH资源确定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CSI对应的PUCCH资源。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资源包括: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或CSI对应的PUCCH资源;
其中,当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对应大于1个PUCCH资源时,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大于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负载的PUCCH资源中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大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可支持负载最小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PRB个数较多的PUCCH资源。
59.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先确定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再确定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包括: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为可支持上行控制信息的PUCCH格式中可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特数最多的PUCCH格式;或者,HARQ-ACK对应的PUCCH格式,或者CSI对应的PUCCH格式。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的所述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格式对应一个PUCCH资源时,所述PUCCH资源为用于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PUCCH资源;当所述PUCCH格式对应PUCCH资源大于1个时,选择对应PRB个数最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HARQ-ACK对应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大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选择对应最大可支持负载较小的PUCCH资源作为所述PUCCH格式对应的PUCCH资源。
6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PUCCH对应的资源通过ARI的值指示时,根据最近的ARI的值确定PUCCH对应的资源,并使用所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CN201510753140.0A 2015-08-14 2015-11-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70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5007 WO2017028606A1 (zh) 2015-08-14 2016-06-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5/748,303 US10805910B2 (en) 2015-08-14 2016-06-0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2387 2015-08-14
CN2015105023875 2015-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0089A true CN106470089A (zh) 2017-03-01
CN106470089B CN106470089B (zh) 2021-05-11

Family

ID=5822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3140.0A Active CN106470089B (zh) 2015-08-14 2015-11-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5910B2 (zh)
CN (1) CN10647008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1386A1 (zh) * 2017-11-09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034885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37344A (zh) * 2017-11-16 2019-12-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编码有效负载的分段
CN111740805A (zh) * 2018-04-04 2020-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312546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350810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Uci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21027780A1 (zh) * 2019-08-13 2021-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27936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WO2022121869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00187C1 (ru) * 2015-12-31 2019-09-13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11477766B2 (en) * 2016-05-24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608856B2 (en) * 2016-06-16 2020-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059013A1 (en) 2017-08-21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higher-resolu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CN109714827B (zh) * 2017-10-26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706766B2 (en) * 2018-02-15 2023-07-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UCCH collision handling for multi-slot long PUCCH in 5G NR
JP2021521668A (ja) * 2018-04-04 2021-08-2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チャネルリソースの決定方法、機器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0752904A (zh) * 2018-07-24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1314033B (zh) * 2018-12-25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US11894921B2 (en) * 2020-04-03 202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MCS use with varying features for UCI transmission
CN114071744A (zh) * 2020-08-07 2022-02-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TR2022001609A2 (tr) * 2021-02-10 2022-08-22 Ulak Haberlesme Anonim Sirketi Comp'un iyileştirilmiş uplink ortak alımı için sahte harq işlemini kullanan bir aparat ve yöntem.
WO2022236641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78A (zh) * 2010-09-28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2075293A (zh) * 2011-01-10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2148655A (zh) * 2010-02-08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发送终端及接收基站
CN10309543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326806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87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US20150009926A1 (en) * 2012-02-03 2015-0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48591A (zh) * 2013-08-01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4348589A (zh) * 2013-07-23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043470A1 (en) * 2012-03-16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936300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7791A (ko) 2008-10-02 2010-04-12 정윤기 타이어 펑크 봉합 수단
KR20100083440A (ko) * 2009-01-13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120113831A1 (en) * 2010-04-30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R101802761B1 (ko) 2010-09-13 2017-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867311B1 (ko) 2010-12-21 2018-07-1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Ack/nack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3444106B (zh) * 2011-03-18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KR101690396B1 (ko) * 2012-01-27 2016-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72630B (zh) 2012-05-10 2017-10-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72674A1 (ko) * 2012-05-17 2013-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91453A1 (ko) * 2012-06-19 201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544885B2 (en) * 2012-07-31 2017-0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WO2014059592A1 (zh) 2012-10-16 2014-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CN104426637A (zh) 2013-08-22 2015-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WO2015111931A1 (ko) * 2014-01-22 2015-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414335B2 (en) * 2014-02-06 2016-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or uplink channel
WO2016018056A1 (ko) * 2014-07-28 2016-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6537995B (zh) * 2014-08-06 2019-1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655A (zh) * 2010-02-08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发送终端及接收基站
CN101958778A (zh) * 2010-09-28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2075293A (zh) * 2011-01-10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309543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US20150009926A1 (en) * 2012-02-03 2015-0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43470A1 (en) * 2012-03-16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3326806A (zh) * 2012-03-19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87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CN104348589A (zh) * 2013-07-23 2015-0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8591A (zh) * 2013-08-01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4936300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和系统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47049B2 (en) 2017-11-09 2021-10-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11153859B2 (en) 2017-11-09 2021-10-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for determin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TWI771520B (zh) * 2017-11-09 2022-07-2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WO2019091394A1 (zh) * 2017-11-09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132350A (zh) * 2017-11-09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19091386A1 (zh) * 2017-11-09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1627559B2 (en) 2017-11-09 2023-04-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0537344A (zh) * 2017-11-16 2019-12-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编码有效负载的分段
CN110034885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34885B (zh) * 2018-01-12 2021-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1740805B (zh) * 2018-04-04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1740805A (zh) * 2018-04-04 2020-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438921B2 (en) 2018-04-04 2022-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12546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350810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Uci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12350810B (zh) * 2019-08-08 2022-09-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Uci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21027780A1 (zh) * 2019-08-13 2021-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27936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WO2022121869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20413A1 (en) 2018-08-02
CN106470089B (zh) 2021-05-11
US10805910B2 (en)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008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018813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095398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90415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23215B (zh) Ack/nack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5429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72630B (zh)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14541B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210854B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03190112B (zh) 在多分量载波通信系统中使用调度请求资源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CN104348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11279767A (zh) 多个被调度的时隙的harq进程聚合
CN103384183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13121A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55339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7409014A (zh)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CN110999362B (zh) 使用半静态配置的harq-ack码本中的冗余比特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11696A (zh)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060930A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255696A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559878A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299965A (zh)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63284A (zh) 用于fdd-tdd载波聚合的控制信息的传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