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037626A1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037626A1
WO2020037626A1 PCT/CN2018/102028 CN2018102028W WO2020037626A1 WO 2020037626 A1 WO2020037626 A1 WO 2020037626A1 CN 2018102028 W CN2018102028 W CN 2018102028W WO 2020037626 A1 WO2020037626 A1 WO 202003762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value
node
target information
dom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1020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林亚男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800666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8772A/zh
Priority to SG11202010397TA priority patent/SG11202010397TA/en
Priority to BR112020022486-3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22486A2/pt
Priority to EP18931212.7A priority patent/EP3771119B1/en
Priority to CA3098094A priority patent/CA3098094A1/en
Priority to AU2018437469A priority patent/AU201843746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2028 priority patent/WO2020037626A1/zh
Priority to JP2020568295A priority patent/JP72487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0413287.6A priority patent/CN111641483B/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5124A priority patent/KR102621516B1/ko
Priority to MX2020011979A priority patent/MX2020011979A/es
Publication of WO202003762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037626A1/zh
Priority to US17/039,756 priority patent/US11283552B2/en
Priority to US17/669,26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66559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Definitions

  • th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used to store a computer program, and the computer program causes a computer to execute the forego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 th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cludes computer program instructions, and the computer program instructions cause a computer to execute the forego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 FIG. 6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600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2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s shown in FIG. 2,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set of data channels includes at least one data channel, wherein the one data channel carries at least one TB or at least one CBG.
  • the type of the data channel may be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or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the set of target information includes Q target information
  • the second node receives the Q targ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At least one data channel among the data channels correspon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r, the second node receives at least one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a transmission resource correspon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Q target information.
  • the second information domain used to determine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irst information domain and the group of data channels or the group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cludes:
  • FIG. 6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600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may be a terminal device or a network device.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600 shown in FIG. 6 includes a processor 610, and the processor 610 may call and run a computer program from a memory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memory 720 may be a separate device independent of the processor 710, or may be integrated in the processor 71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免授权(NR-U,New Radio Unlicensed)的免授权(grant free)的传输中,由于grant free的一次传输中可能包括多个码块组(CBG,Code Block Group),需要支持基于CBG的重传以及基于CBG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反馈。在FeLAA的下行HARQ-ACK反馈中,不支持基于CBG的反馈,因此HARQ-ACK反馈量可接受,使用的是全码本的HARQ-ACK反馈,但在NR-U中,HARQ-ACK的反馈量太大,需要考虑新的HARQ-ACK码本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NR-U载波上传输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对应的反馈信息(也即ACK/NACK信息),可以在不增加盲检测的情况下,支持大容量ACK/NACK信息比特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信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 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设备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免授权频谱是国家和地区划分的可用于无线电设备通信的频谱,该频谱通常被认为是共享频谱,即不同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只要满足国家或地区在该频谱上设置的法规要求,就可以使用该频谱,不需要向政府申请专有的频谱授权。为了让使用免授权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各个通信系统在该频谱上能够友好共存,一些国家或地区规定了使用免授权频谱必须满足的法规要求。例如,在一些地区,通信设备遵循“先听后说”原则,即通信设备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上进行信号发送前,需要先进行信道侦听,只有当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空闲时,该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信号发送;如果通信设备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上的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忙,该通信设备不能进行信号发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和新空口(NR,New Radio)系统都会考虑在免授权频谱上布网,以利用免授权频谱来进行数据 业务的传输。
在LTE系统应用到免授权频谱上时,支持UE自发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AUL-PUSCH,AUL-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传输。在AUL-PUSCH传输过程中,网络设备提前为终端设备半静态配置周期性的上行资源,并使用动态信令对该半静态配置的上行资源进行激活以及去激活。在该半静态配置的上行资源被激活的期间,终端设备可以在有上行数据传输需求时在该上行资源上进行自发的AUL-PUSCH传输。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AUL-PUSCH传输后,会针对该AUL-PUSCH进行HARQ-ACK反馈。其中,由于AUL-PUSCH的上行传输最多支持16或3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进程(单码字时支持16个进程,双码字时支持32个进程),其对应的下行HARQ-ACK反馈为全码本反馈。
在NR系统应用到免授权频谱(简称为NR-U)上时,同样支持类似的UE自发的PUSCH传输(在NR-U中叫CG-PUSCH(Configure Grant-PUSCH)传输)。针对NR-U中的CG-PUSCH传输,网络设备同样需要对UE进行下行的HARQ-ACK反馈。然而,由于NR-U系统支持更大的载波传输带宽和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在一次上行传输机会中可能需要的反馈量远大于LTE系统中的反馈量(例如NR-U中需要支持CBG的反馈),再使用全码本的HARQ-ACK反馈设计信令开销太大,因此需要有新的码本设计方法。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有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1)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或者,
2)所述第一节点为基站,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
这里,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笔记本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基站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5G中的gNB。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但不局限于应用于NR-U系统中。在NR-U系统中,需要支持UE自发的PUSCH传输(在NR-U中叫CG-PUSCH)。针对NR-U中的CG-PUSCH传输,网络设备需要对UE进行下行的HARQ-ACK反馈。同理,基站向UE发送下行传输资源后,UE也需要向基站进行上行的HARQ-ACK反馈。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至少一组目标信息之前,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数据信道,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使用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组数据信道对应的N的取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不同的组传输资源对应的N的取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可以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或多组数据信道/传输资源,多组数据信道/传输资源中的每一组数据信道/传输资源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举个例子:终端向基站发送一组上行数据信道,所述一组上行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
再举个例子:基站通过一组下行传输资源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资源向终端发送数据,所述一组下行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其中,所述一个数据信道承载至少一个TB或至少一个CBG。这里,数据信道的类型可以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其中,所述一个传输资源承载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对应至少一比特反馈信息。这里,物理信道的类型可以是PUSCH、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PDSCH。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全部信息;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一个目标信息;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P个目标信息,P为大于1的正整数。进一步,所述P的取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P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者,所述P的取值根据M和N确定。例如:
Figure PCTCN2018102028-appb-000001
举个例子:终端向基站发送一组PUSCH,包括10个PUSCH,这10个PUSCH对应8*10=80比特反馈信息,假设1个目标信息的长度为32比特,其中前两个比特为第二信息域,后30个比特位第一信息域,基站需要向终端发送一组目标信息,包括至少3个目标信息,这3个目标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域用于承载80比特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完全不同,参照如下应用示例一的举例;或者,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部分相同,参照如下应用示例二和应用示例三的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Q个目标信息,则: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或者,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内接收到至少一次数据传输。
举个例子:基站通过20个时隙发送下行数据,每个时隙对应1比特反馈信息,一个目标信息可承载10比特反馈信息。
1)若终端在时隙1、2、3上收到下行数据,终端向基站发送一组目标信息,包括1个目标信息,这1个目标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域用于承载时隙1~10对应的反馈信息。
2)若终端在时隙1、2、3、15、16上收到下行数据,终端向基站发送一组目标信息,包括2个目标信息,这2个目标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域承载这20个时隙对应的反馈信息。例如,其中第一个目标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域用于承载时隙1~10对应的反馈信息,第二个目标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域用于承载时隙11~20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包括的TB数目或CBG数目;或者,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能够承载的TB数目的最大值或CBG数目的最大值;或者,所述N的取值为预配置的。
以PUSCH为例,N的取值等于一组PUSCH中包括的TB数目或CBG数目。1比特反馈信息对应一个TB或CBG。这里,N的取值是以等于一组PUSCH中包括的 TB数目或CBG数目为例,不局限于此,N的取值也可以大于一组PUSCH中包括的TB数目或CBG数目。
以PUSCH为例,N的取值与一组PUSCH中包括的PUSCH数量及一个PUSCH中承载的最大TB数目或CBG数目有关。对于单TB传输(即一个PUSCH中承载一个TB),N等于所述PUSCH数量。对于多TB或多CBG传输,N等于所述PUSCH数量乘以最大TB数目或最大CBG数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馈信息为ACK信息或NACK信息,以1比特反馈信息为例,如果取值为1代表ACK信息,如果取值为0代表NACK信息,亦或者,如果取值为1代表NACK信息,如果取值为0代表ACK信息。其中,ACK信息代表第二节点成功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NACK信息代表第二节点未成功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以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数据信道为例,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这一组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M比特反馈信息,这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中承载的M个TB或CGB一一对应,一比特反馈信息对应一个TB或CGB,用于表示该TB或CGB是否成功被第二节点接收。
进一步,以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一组传输资源为例,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这一组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M比特反馈信息,这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具有对应关系。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按照时域顺序与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的各个时域传输单元具有对应关系。举个例子:一组传输资源包括10个slot,M=10,第一信息域中的第一个比特对应一组传输资源中的第一个slot的反馈信息,第一信息域中的第二个比特对应一组传输资源中的第二个slot的反馈信息,以此类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按照频域顺序和时域顺序与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的各个时频传输单元具有对应关系。举个例子:一组传输资源包括9个时频传输单元,M=9,这9个时频传输单元是以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进行定义的,其中,时域维度上定义有载波1、载波2、载波3,时域维度上定义有slot1、slot2、slot3,那么,第一信息域中的第一个比特对应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载波1和slot1对应的视频传输单元的反馈信息,第一信息域中的第二个比特对应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载波1和slot2对应的视频传输单元的反馈信息,第一信息域中的第三个比特对应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载波1和slot3对应的视频传输单元的反馈信息,以此类推,对应关系是先频域顺序再时域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在的目标信息在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索引值,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具有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可以预设一个表格,该表格包括一组目标信息与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例如P个目标信息和P个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二信息域中的目标信息的索引值,可以在该表格中确定出对应的一个数据信道或一个传输资源。
2)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进一步,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
数据信道的索引编号或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TB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CBG的索引编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包括时域索引编号和/或频域索引编号。
举个例子: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4比特反馈信息,从左到右依次对应一组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为:slot1、slot2、slot3和slot4。
再举个例子: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4比特反馈信息,从左到右依次对应一组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为:[载波1,slot1],[载波1,slot2],[载波2,slot1],[载波2,slot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和结束编号。
2)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协议约定或者通过基站配置。
3)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编号,所述至少一个编号中的每一个编号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部分具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为固定值。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通过基站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基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TB的最大数量;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CBG的最大数量;
聚合载波数量;
终端支持同时激活的带宽部分(BWP,Band Width Part)数量;
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Maximum Channel Occupation Time)长度;
承载所述一组数据信道的信道占用时间(COT,Channel Occupation Time)长度。
进一步,所述一组目标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域,所述第三信息域包括填充(padding)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时隙;或者,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载波内的一个时隙;或者,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BWP内的一个时隙。
在一个具体场景下,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一组目标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传输。进一步,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位于目标控制资源集(COREST)内,所述第一节点在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至少一组目标信息。
以下结合具体应用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以下示例仅为举例作用,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应用示例一
终端使用CBG方式传输PUSCH,一个PUSCH最多包括8个CBG。终端向基站连续发送10个PUSCH后,终端期待基站发送8*10=80比特ACK/NACK信息。为避免增加PDCCH盲检,DCI的大小受限,例如约定DCI的大小为32比特。将1个DCI代表一个目标信息,将1个DCI的32比特划分为两部分,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其中,第二信息域的长度为2比特,第一信息域的长度为30比特。
参照图3,终端期待收到三条下行控制信息,DCI 1、DCI 2和DCI 3。其中,DCI 1 中第二信息域对应的索引值为00,其中承载的30比特ACK/NACK信息为所述80比特中的第1~30比特,DCI2中的索引值为01,其中承载的30比特ACK/NACK信息为所述80比特中的第31~60比特,DCI 3中的索引值为10,其中承载的30比特ACK/NACK信息为所述80比特中的第61~80比特,另外为了保证DCI大小恒定,DCI 3中还要加入20比特的padding信息。
应用示例二
终端传输PUSCH最多支持32个HARQ进程。参照表1,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该DCI中承载的HARQ进程号有如下对应关系:
若终端发送的一组PUSCH对应进程号为1~8,则终端接收DCI,其中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0,第一信息域包括8比特反馈信息和2比特padding信息,这8比特反馈信息对应进程号1~8。
若终端发送的一组PUSCH对应进程号为1~16,则终端接收至少两个DCI,其中DCI 1的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0,DCI 1的第一信息域包括10比特反馈信息,这10比特反馈信息对应进程号1~10。DCI 2的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1,DCI 2的第一信息域包括6比特反馈信息和4比特padding信息,这6比特反馈信息对应进程号11~16。
第二信息域取值 第一信息域承载ACK/NACK信息所对应的HARQ进程号
00 进程1~10
01 进程8~17
10 进程15~24
11 进程23~32
表1
应用示例三
终端传输PUSCH最多支持32个TB/CBG。参照表2,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PUSCH/TB/CBG编号有如下对应关系:
若终端发送的一组PUSCH对应PUSCH/TB/CBG编号为1~8,则终端接收DCI,其中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0,第一信息域包括8比特反馈信息和2比特padding信息,这8比特反馈信息对应PUSCH/TB/CBG编号1~8。
若终端发送的一组PUSCH对应PUSCH/TB/CBG编号为1~16,则终端接收至少两个DCI,其中DCI 1的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0,DCI 1的第一信息域包括10比特反馈信息,这10比特反馈信息对应PUSCH/TB/CBG编号1~10。DCI 2的第二信息域取值为01,DCI 2的第一信息域包括6比特反馈信息和4比特padding信息,这6比特反馈信息对应PUSCH/TB/CBG编号11~16。
第二信息域取值 第一信息域承载ACK/NACK信息所对应的PUSCH/TB/CBG编号
00 PUSCH/TB/CBG 1~10
01 PUSCH/TB/CBG 8~17
10 PUSCH/TB/CBG 15~24
11 PUSCH/TB/CBG 23~32
表2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所述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有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1)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或者,
2)所述第一节点为基站,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
这里,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笔记本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基站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5G中的gNB。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但不局限于应用于NR-U系统中。在NR-U系统中,需要支持UE自发的PUSCH传输(在NR-U中叫CG-PUSCH)。针对NR-U中的CG-PUSCH传输,网络设备需要对UE进行下行的HARQ-ACK反馈。同理,基站向UE发送下行传输资源后,UE也需要向基站进行上行的HARQ-ACK反馈。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参照图4所示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进行理解,图4所示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中的内容可以用于解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501、发送单元502;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发送单元502,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数据信道,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或者,使用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502,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一组数据信道,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或者,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使用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发送的数据,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者,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一个目标信息;或者,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P个目标信息,P为大于1的正整数。进一步,所述P的取值由基站配置;或者,所述P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者,所述P的取值根据M和N确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Q个目标信息,则: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或者,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内接收到至少一次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完全不同;或者,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部分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包括的TB数目或CBG数目;或者,
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能够承载的TB数目的最大值或CBG数目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N的取值为预配置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其中,所述一个数据信道承载至少一个TB或至少一个CBG。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其中,所述一个传输资源承载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对应至少一比特反馈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在的目标信息在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索引值,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
数据信道的索引编号或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TB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CBG的索引编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包括时域索引编号和/或频域索引编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和结束编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协议约定或者通过基站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编号,所述至少一个编号中的每一个编号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部分具有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为固定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通过基站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基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TB的最大数量;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CBG的最大数量;
聚合载波数量;
终端支持同时激活的BWP数量;
MCOT长度;
承载所述一组数据信道的COT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域,所述第三信息域包括填充比特。
在一实施方式中,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时隙;或者,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载波内的一个时隙;或者,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BWP内的一个时隙。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为基站,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一组目标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传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位于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所述接收单元501在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至少一组目标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反馈信息传输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图6所示的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6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如图6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所示的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7所示,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通信系统900包括终端设备910和网络设备920。
其中,该终端设备9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9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 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 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5)

  1.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数据信道,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使用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一个目标信息;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P个目标信息,P为大于1的正整数;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Q个目标信息,其中Q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P,P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的目标信息数量的最大值,P为大于1的正整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P的取值由基站配置;或者,
    所述P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者,
    所述P的取值根据M和N确定。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Q个目标信息,则: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或者,
    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内接收到至少一次数据传输。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所述的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完全不同;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部分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包括的传输块TB数目或码块组CBG数目;或者,
    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能够承载的TB数目的最大值或CBG数目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N的取值为预配置的。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其中,所述一个数据信道承载至少一个TB或至少一个CBG。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其中,所述一个传输资源承载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对应至少一比特反馈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在的目标信息在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索引值,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具有对应关系。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
    数据信道的索引编号或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TB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CBG的索引编号。
  1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包括时域索引编号和/或频域索引编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和结束编号。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协议约定或者通过基站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编号,所述至少一个编号中的每一个编号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部分具有对应关系。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为固定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通过基站配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基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TB的最大数量;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CBG的最大数量;
    聚合载波数量;
    终端支持同时激活的带宽部分BWP数量;
    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长度;
    承载所述一组数据信道的信道占用时间COT长度。
  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域,所述第三信息域包括填充比特。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时隙;或者,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载波内的一个时隙;或者,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BWP内的一个时隙。
  2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为基站,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一组目标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传输。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位于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所述第一节点在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至少一组目标信息。
  26.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一组目标信息,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针对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M比特反馈信息,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一组数据信道,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或者,使用一组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对应N比特反馈信息,N为正整数。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所述N比特反馈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一个目标信息;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P个目标信息,P为大于1的正整数。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P的取值由基站配置;或者,
    所述P的取值由协议约定;或者,
    所述P的取值根据M和N确定。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 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包括Q个目标信息,则: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或者,
    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Q个目标信息包括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内接收到至少一次数据传输。
  32.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每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完全不同;或者,
    如果所述M的取值小于所述N的取值,则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目标信息包含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部分相同。
  33.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包括的TB数目或CBG数目;或者,
    所述N的取值等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中能够承载的TB数目的最大值或CBG数目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N的取值为预配置的。
  34.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其中,所述一个数据信道承载至少一个TB或至少一个CBG。
  35.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资源,其中,所述一个传输资源承载至少一个物理信道,所述至少一个物理信道对应至少一比特反馈信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在的目标信息在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中的索引值,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具有对应关系。
  37.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域与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所述一组传输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组数据信道或一组传输资源的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
    数据信道的索引编号或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TB的索引编号;
    数据信道或传输资源中的CBG的索引编号。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域中的所述M比特反馈信息与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传输资源的索引编号包括时域索引编号和/或频域索引编号。
  40.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起始编号和结束编号。
  41.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所述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协议约定或者通过基站配置。
  42.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取值与一组数据信道的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所述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编号,所述至少一个编号中的每一个编号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部分具有对应关系。
  43.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为固定值。
  44.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通过基站配置。
  45.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包括的比特数量基于以下至少一个参数确定:
    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最大HARQ进程数;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TB的最大数量;
    终端配置的一个数据信道包括的CBG的最大数量;
    聚合载波数量;
    终端支持同时激活的BWP数量;
    MCOT长度;
    承载所述一组数据信道的COT长度。
  46.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组目标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域,所述第三信息域包括填充比特。
  47.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时隙;或者,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载波内的一个时隙;或者,
    一个传输资源为一个BWP内的一个时隙。
  48. 根据权利要求26至4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或者,
    所述第一节点为基站,所述第二节点为终端。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为基站的情况下,所述一组目标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传输。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位于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所述接收单元在目标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至少一组目标信息。
  51.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2.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4.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5.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8/102028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003762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2028 WO2020037626A1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BR112020022486-3A BR112020022486A2 (pt) 2018-08-23 2018-08-23 método para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e retroalimentação,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e retroalimentação aplicado a um segundo nó, chip,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que armazena um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P18931212.7A EP3771119B1 (en) 2018-08-23 2018-08-2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A3098094A CA3098094A1 (en) 2018-08-23 2018-08-23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U2018437469A AU2018437469A1 (en) 2018-08-23 2018-08-2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880066655.5A CN111448772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JP2020568295A JP7248708B2 (ja) 2018-08-23 2018-08-23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SG11202010397TA SG11202010397TA (en) 2018-08-23 2018-08-2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2010413287.6A CN111641483B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KR1020207035124A KR102621516B1 (ko) 2018-08-23 2018-08-23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장치, 칩, 저장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MX2020011979A MX2020011979A (es) 2018-08-23 2018-08-23 Metodo y aparato de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de retroalimentacion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es.
US17/039,756 US11283552B2 (en) 2018-08-23 2020-09-30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7/669,261 US20220166559A1 (en) 2018-08-23 2022-02-10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2028 WO2020037626A1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039,756 Continuation US11283552B2 (en) 2018-08-23 2020-09-30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7626A1 true WO2020037626A1 (zh) 2020-02-27

Family

ID=6959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102028 WO2020037626A1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1283552B2 (zh)
EP (1) EP3771119B1 (zh)
JP (1) JP7248708B2 (zh)
KR (1) KR102621516B1 (zh)
CN (2) CN111448772A (zh)
AU (1) AU2018437469A1 (zh)
BR (1) BR112020022486A2 (zh)
CA (1) CA3098094A1 (zh)
MX (1) MX2020011979A (zh)
SG (1) SG11202010397TA (zh)
WO (1) WO20200376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42989A (zh) * 2021-07-18 2023-01-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98094A1 (en) * 2018-08-23 2020-02-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7394969A (zh) * 2021-09-24 2024-01-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7769017A (zh) * 2022-05-27 2024-03-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8074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20170207895A1 (en) * 2014-08-06 2017-07-20 Lg Electronics Inc.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011696A (zh) * 2017-10-24 2018-05-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4668B1 (en) * 2000-01-25 2003-06-03 Cirrus Logic, Inc.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CN105813113B (zh) 2007-09-26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KR101697807B1 (ko) * 2009-10-30 2017-01-18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캐리어 집성을 이용한 통신들을 위한 블라인드 디코딩들의 갯수 감소
WO2014000221A1 (en) * 2012-06-28 2014-01-03 Nokia Corporation Flexible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CN112073158B (zh) * 2015-01-28 2023-08-2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CN105991179A (zh) * 2015-03-04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08828A1 (en) * 2015-07-10 2017-0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band processors,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5205133A (zh) 2015-09-15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收集方法和装置
EP3389205B1 (en) * 2015-12-09 2020-08-05 LG Electronics Inc. -1-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7027184B (zh) * 2016-02-02 2020-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47002B (zh) * 2016-05-06 2021-11-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359969B (zh) * 2016-05-10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harq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CN105978671A (zh) 2016-06-27 2016-09-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arq重传的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733584B (zh) * 2016-08-12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ck/nack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673593B2 (en) * 2016-11-03 2020-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signaling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08023706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夏普株式会社 无授权传输的应答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561715B1 (ko) * 2016-11-24 2023-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298362B2 (en) * 2016-11-24 2019-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66359B1 (en) * 2017-01-04 2022-03-30 IDAC Holdings, Inc. Receiver feedback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8143174A1 (ja) * 2017-02-03 2018-08-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AU2017405969B2 (en) * 2017-03-23 2021-0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and ACK/NACK for multiple HARQ grant-free transmission
JP6835984B2 (ja) * 2017-05-03 2021-02-24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低遅延トラフィックによって影響されるときの高速大容量モバイルブロードバンド(eMBB)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性能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8231854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Procedures, user equipments and base stations for code block group-based transmission
US10917918B2 (en) * 2017-08-15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TC-U-UCI reporting procedures and enhancements
EP3669598B1 (en) * 2017-08-18 2022-07-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 process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scheduled slots
CN111148264B (zh) * 2017-09-05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A3098094A1 (en) * 2018-08-23 2020-02-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07895A1 (en) * 2014-08-06 2017-07-20 Lg Electronics Inc.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888074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8011696A (zh) * 2017-10-24 2018-05-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 "Discussion on HARQ-ACK feedback for CBG-based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 R1-1710169, 30 June 2017 (2017-06-30), XP051299393 *
OPPO: "DCI composition for CBG based re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L-1719994, 1 December 2017 (2017-12-01), XP051369690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771119A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42989A (zh) * 2021-07-18 2023-01-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44737A (ko) 2021-04-23
SG11202010397TA (en) 2020-11-27
CN111641483A (zh) 2020-09-08
JP7248708B2 (ja) 2023-03-29
MX2020011979A (es) 2021-01-15
CN111448772A (zh) 2020-07-24
BR112020022486A2 (pt) 2021-02-09
CA3098094A1 (en) 2020-02-27
US20220166559A1 (en) 2022-05-26
KR102621516B1 (ko) 2024-01-05
US11283552B2 (en) 2022-03-22
US20210021384A1 (en) 2021-01-21
CN111641483B (zh) 2022-03-01
JP2022501848A (ja) 2022-01-06
AU2018437469A1 (en) 2020-11-19
EP3771119A1 (en) 2021-01-27
EP3771119B1 (en) 2023-04-26
EP3771119A4 (en) 202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3057A1 (zh) 信道接入方案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0001134A1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829760B (zh) 用於側行鏈路的通信方法和設備
WO2020037626A1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0143050A1 (zh) 跨载波调度的dci的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02925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056632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0051774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56696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终端
US11991729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0061948A1 (zh) 检测信道、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37655A1 (zh) 一种反馈信息长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0143052A1 (zh) 用于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61776A1 (zh) 一种反馈资源的复用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1056135A1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9242379A1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051919A1 (zh) 一种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0034167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8005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nd program
WO2021088260A1 (zh)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3422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0056556A1 (zh) 用于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07692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002425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RU2772984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9312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30980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9312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01021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00224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4374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AU

Date of ref document: 20180823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5682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00224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201104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