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6788A -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6788A
CN108006788A CN201711213623.7A CN201711213623A CN108006788A CN 108006788 A CN108006788 A CN 108006788A CN 201711213623 A CN201711213623 A CN 201711213623A CN 108006788 A CN108006788 A CN 108006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ter tank
inlet pipeline
control valve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36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帅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36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6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6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3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4Gas or oil fired boi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2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35Three-way-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2Temperat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热泵系统包括:外设加热组件,包括:水箱,水箱设置有加热装置;第二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水箱,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进水管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从热泵模块向水箱进水;第二出水管路,第二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水箱,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控制阀与采暖设备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进水管路上,用于控制向水箱进水。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同时,设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Description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一种制热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热泵技术的进步,热泵模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相关技术中,可以利用热泵来进行空间采暖及产生生活热水,但当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候,热泵机器无法开启,不能满足空间采暖需求。
在用户求助于供应商进行维修期间,由于热泵模块无法正常启动导致室内空间无法采暖,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热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模块,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路;采暖设备,连接于第一出水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路之间;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出水管路上,用于控制热泵组件对采暖设备制热;外设加热组件,包括:水箱,水箱设置有加热装置;第二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水箱,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进水管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从热泵模块向水箱进水;第二出水管路,第二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水箱,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控制阀与采暖设备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进水管路上,用于控制向水箱进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热泵模块的外部增加外设加热组件,并将外设加热模块连接至采暖设备,在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加热,实现对采暖设备供热,以在热泵模块维修期间,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实现供暖,以满足用户取暖需求,其中,外设加热组件可以包括水箱,分别连接至水箱的第二进水管路以及第二出水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同时,设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其中,第二进水管路可以连接至第一进水管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路反向出水,实现向水箱供水,第二出水管路可以连接至第一出水管路,以经由第一出水管路的后段向取暖设备供热。
第二进水管路与第二出水管路还可以直接分别连接至取暖设备,以由水箱、第二出水管路、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组成循环回路。
第二控制阀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出水管路上。
将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出水管路的前段部,在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以截断通过第一出水管路向采暖设备供水。
其中,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装置,也可以为燃气加热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设加热组件还包括:泵体,与第二控制阀并排设置于第二进水管路上,用于驱动向水箱进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第二控制阀并排在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泵体,在对水箱中的水加热后,通过泵体驱动,输送到取暖设备中,以实现制热。
其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执行回路循环,也可以在水箱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由泵体驱动输入到取暖设备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三通阀,设置于热泵模块与第二进水管路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上,在三通阀的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导通时,第一进水管路导通;第三进水管路,第三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在三通阀的入口端与第二出口端导通时,第三进水管路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三通阀,三通阀可以构造为两个通路,在第一通路导通时,通过第一进水管路回水,以将热泵模块内的存水输入到水箱中,进而通过由水箱、第二出水管路、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的循环回路,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采暖设备中,实现室内制热,在热泵模块工作正常,即不需要外置加热组件时,通过第二通路导通,并切断第一通路,以及关闭第二控制阀,关闭外设加热组件与外部的水流交换,实现了热泵模块与外设加热组件之间运行的相对独立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制冷设备,与采暖设备并行连接于第一出水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路之间;第三控制阀,设置于采暖设备与制冷设备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上,第三控制阀用于在采暖设备制热与制冷设备制冷之间切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采暖设备并行设置制冷设备,并通过第三控制阀控制切换,在执行制热操作时,控制开启第三控制阀,在执行制冷操作时,控制关闭第三控制阀,以将由第一出水管路输出的液体输入制冷设备中,进而实现热泵系统功能的多样化与自动切换。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出水管路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采集水温,在检测到水温较低时,控制关闭第三控制阀,在检测到水温较高时,控制开启第三控制阀,具体的水温基准值可以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环境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水箱内的水温;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泵体、三通阀以及第三控制阀电连接,其中,在控制器检测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与泵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采集水箱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水温的实时监测,并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一方面,在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关闭加热装置,实现了节能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加热设备的安全性,降低由于过度加热产生风险的概率。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65℃,并小于或等于70℃。
另外,还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取暖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内,以采集室内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值,以在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热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以向水箱进液;在检测到水箱内流入第一预设量的液体后,控制加热装置对液体加热;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热泵模块的外部增加外设加热组件,并将外设加热模块连接至采暖设备,在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并控制外设加热模块开始加热,实现对采暖设备供热,以在热泵模块维修期间,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实现供暖,以满足用户取暖需求,其中,外设加热组件可以包括水箱,分别连接至水箱的第二进水管路以及第二出水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同时,设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其中,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驱动水流循环,也可以在加热操作完成后,驱动水流输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具体包括:控制开启设置于水箱流路上的泵体,以通过泵体驱动液体流入采暖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第二控制阀并排在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泵体,在对水箱中的水加热后,通过泵体驱动,输送到取暖设备中,以实现制热。
其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执行回路循环,也可以在水箱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由泵体驱动输入到取暖设备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液体流量达到第二预设量时,控制关闭三通阀,以停止向水箱进液。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液体流量达到第二预设量时,控制关闭三通阀,表明此时水箱与采暖设备中具有足够量的水,将水箱与热泵模块进行隔离,以实现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的封闭循环,进而防止加热后的热水回流至热泵中导致能量外泄。
具体地,三通阀可以构造为两个通路,在第一通路导通时,通过第一进水管路回水,以将热泵模块内的存水输入到水箱中,进而通过由水箱、第二出水管路、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的循环回路,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采暖设备中,实现室内制热,在热泵模块工作正常,即不需要外置加热组件时,通过第二通路导通,并切断第一通路,以及关闭第二控制阀,关闭外设加热组件与外部的水流交换,实现了热泵模块与外设加热组件之间运行的相对独立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实时采集水箱内的水温;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与泵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采集水箱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水温的实时监测,并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一方面,在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关闭加热装置,实现了节能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加热设备的安全性,降低由于过度加热产生风险的概率。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65℃,并小于或等于70℃。
另外,还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取暖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内,以采集室内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值,以在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热泵模块的故障消除时,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故障消除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并重新开启第一控制阀,重新通过热泵模块执行制热或制冷操作,一方面,采用热泵模块稳定性更高,另一方面,相对于外设加热组件,更加节能。
具体地,热泵能够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接通电源后轴流风扇开始运行,室外空气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后的空气被风扇排出系统,同时蒸发器内部的工质吸热气化被吸入压缩机,压缩机将低压工质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冷凝器,被水泵强制循环的水也通过冷凝器,被工质加热后送去供用户使用,而工质被冷却成液体,该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蒸发器,如此反复循环工作,空气中的热能被不断“泵”送到水中,使水温逐渐升高,升温后的水被输入采暖设备中,以实现室内空间制热。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制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制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模块102,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路104与第一进水管路106;采暖设备108,连接于第一出水管路104与第一进水管路106之间;第一控制阀110,设置于第一出水管路104上,用于控制热泵组件对采暖设备108制热;外设加热组件,包括:水箱112,水箱112设置有加热装置114;第二进水管路116,第二进水管路116的一端连接至水箱112,第二进水管路116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进水管路106,以通过第一进水管路106从热泵模块102向水箱112进水;第二出水管路118,第二出水管路118的一端连接至水箱112,第二进水管路116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控制阀110与采暖设备108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路104上;第二控制阀120,设置于第二进水管路116上,用于控制向水箱112进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热泵模块102的外部增加外设加热组件,并将外设加热模块连接至采暖设备108,在热泵模块102出现故障时,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加热,实现对采暖设备108供热,以在热泵模块102维修期间,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实现供暖,以满足用户取暖需求,其中,外设加热组件可以包括水箱112,分别连接至水箱112的第二进水管路116以及第二出水管路118以及设置在第二进水管路116上的第二控制阀120,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同时,设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其中,第二进水管路116可以连接至第一进水管路106,以通过第一进水管路106反向出水,实现向水箱112供水,第二出水管路118可以连接至第一出水管路104,以经由第一出水管路104的后段向取暖设备供热。
第二进水管路116与第二出水管路118还可以直接分别连接至取暖设备,以由水箱112、第二出水管路118、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116组成循环回路。
第二控制阀12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出水管路118上。
将第一控制阀110设置在第一出水管路104的前段部,在热泵模块102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110,以截断通过第一出水管路104向采暖设备108供水。
其中,加热装置114可以为电加热装置114,也可以为燃气加热装置114。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外设加热组件还包括:泵体122,与第二控制阀120并排设置于第二进水管路116上,用于驱动向水箱112进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二控制阀120并排在第二进水管路116上设置泵体122,在对水箱112中的水加热后,通过泵体122驱动,输送到取暖设备中,以实现制热。
其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执行回路循环,也可以在水箱112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由泵体122驱动输入到取暖设备中。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三通阀124,设置于热泵模块102与第二进水管路116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106上,在三通阀124的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导通时,第一进水管路106导通;第三进水管路,第三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三通阀124,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112,在三通阀124的入口端与第二出口端导通时,第三进水管路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三通阀124,三通阀124可以构造为两个通路,在第一通路导通时,通过第一进水管路106回水,以将热泵模块102内的存水输入到水箱112中,进而通过由水箱112、第二出水管路118、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116的循环回路,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采暖设备108中,实现室内制热,在热泵模块102工作正常,即不需要外置加热组件时,通过第二通路导通,并切断第一通路,以及关闭第二控制阀120,关闭外设加热组件与外部的水流交换,实现了热泵模块102与外设加热组件之间运行的相对独立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制冷设备126,与采暖设备108并行连接于第一出水管路104与第一进水管路106之间;第三控制阀128,设置于采暖设备108与制冷设备126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106上,第三控制阀128用于在采暖设备108制热与制冷设备126制冷之间切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采暖设备108并行设置制冷设备126,并通过第三控制阀128控制切换,在执行制热操作时,控制开启第三控制阀128,在执行制冷操作时,控制关闭第三控制阀128,以将由第一出水管路104输出的液体输入制冷设备126中,进而实现热泵系统功能的多样化与自动切换。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出水管路104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以采集水温,在检测到水温较低时,控制关闭第三控制阀128,在检测到水温较高时,控制开启第三控制阀128,具体的水温基准值可以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环境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水箱112内的水温;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114、第一控制阀110、第二控制阀120、泵体122、三通阀124以及第三控制阀128电连接,其中,在控制器检测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114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120与泵体1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采集水箱112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水温的实时监测,并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114,一方面,在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关闭加热装置114,实现了节能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加热设备的安全性,降低由于过度加热产生风险的概率。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65℃,并小于或等于70℃。
另外,还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取暖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内,以采集室内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值,以在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11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控制阀110、第二控制阀120与第三控制阀128均为电磁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2,在检测到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步骤204,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以向水箱进液;步骤206,在检测到水箱内流入第一预设量的液体后,控制加热装置对液体加热;步骤208,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热泵模块的外部增加外设加热组件,并将外设加热模块连接至采暖设备,在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关闭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并控制外设加热模块开始加热,实现对采暖设备供热,以在热泵模块维修期间,通过外设加热模块实现供暖,以满足用户取暖需求,其中,外设加热组件可以包括水箱,分别连接至水箱的第二进水管路以及第二出水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进水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同时,设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其中,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驱动水流循环,也可以在加热操作完成后,驱动水流输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采暖设备散热,具体包括:控制开启设置于水箱流路上的泵体,以通过泵体驱动液体流入采暖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二控制阀并排在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泵体,在对水箱中的水加热后,通过泵体驱动,输送到取暖设备中,以实现制热。
其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执行回路循环,也可以在水箱内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由泵体驱动输入到取暖设备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液体流量达到第二预设量时,控制关闭三通阀,以停止向水箱进液。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液体流量达到第二预设量时,控制关闭三通阀,表明此时水箱与采暖设备中具有足够量的水,将水箱与热泵模块进行隔离,以实现水箱与采暖设备之间的封闭循环,进而防止加热后的热水回流至热泵中导致能量外泄。
具体地,三通阀可以构造为两个通路,在第一通路导通时,通过第一进水管路回水,以将热泵模块内的存水输入到水箱中,进而通过由水箱、第二出水管路、取暖设备、第二进水管路的循环回路,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采暖设备中,实现室内制热,在热泵模块工作正常,即不需要外置加热组件时,通过第二通路导通,并切断第一通路,以及关闭第二控制阀,关闭外设加热组件与外部的水流交换,实现了热泵模块与外设加热组件之间运行的相对独立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实时采集水箱内的水温;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与泵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采集水箱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水温的实时监测,并在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一方面,在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即关闭加热装置,实现了节能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加热设备的安全性,降低由于过度加热产生风险的概率。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65℃,并小于或等于70℃。
另外,还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取暖设备所处的室内空间内,以采集室内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值,以在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关闭加热装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热泵模块的故障消除时,控制开启第一控制阀,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故障消除时,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并重新开启第一控制阀,重新通过热泵模块执行制热或制冷操作,一方面,采用热泵模块稳定性更高,另一方面,相对于外设加热组件,更加节能。
具体地,热泵能够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接通电源后轴流风扇开始运行,室外空气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后的空气被风扇排出系统,同时蒸发器内部的工质吸热气化被吸入压缩机,压缩机将低压工质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冷凝器,被水泵强制循环的水也通过冷凝器,被工质加热后送去供用户使用,而工质被冷却成液体,该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蒸发器,如此反复循环工作,空气中的热能被不断“泵”送到水中,使水温逐渐升高,升温后的水被输入采暖设备中,以实现室内空间制热。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302,在检测到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切换至紧急采暖模式;步骤304,分别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水箱的加热装置和外置泵体;步骤306,检测水箱内水温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或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308,在检测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304;步骤308,控制关闭第二控制阀、加热装置和外置泵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制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制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泵模块,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路;
采暖设备,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之间;
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热泵组件对所述采暖设备制热;
外置加热组件,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有加热装置;
第二进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从所述热泵模块向所述水箱进水;
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采暖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上;
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用于控制向所述水箱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加热组件还包括:
泵体,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用于驱动向所述水箱进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通阀,设置于所述热泵模块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之间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在所述三通阀的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导通时,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导通;
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三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箱,在所述三通阀的入口端与第二出口端导通时,所述第三进水管路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冷设备,与所述采暖设备并行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之间;
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采暖设备与所述制冷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在所述采暖设备制热与所述制冷设备制冷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采集所述水箱内的水温;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泵体、所述三通阀以及所述第三控制阀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控制器检测到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泵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三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7.一种制热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热泵模块出现故障时,控制关闭所述第一控制阀;
控制开启第二控制阀,以向水箱进液;
在检测到所述水箱内流入第一预设量的液体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液体加热;
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所述水箱与所述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所述采暖设备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加热后的液体在所述水箱与所述采暖设备之间循环,以通过所述采暖设备散热,具体包括:
控制开启设置于水箱流路上的泵体,以通过所述泵体驱动液体流入所述采暖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液体流量达到第二预设量时,控制关闭三通阀,以停止向所述水箱进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采集所述水箱内的水温;
在检测到所述水温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泵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热泵模块的故障消除时,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并控制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213623.7A 2017-11-28 2017-11-28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006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3623.7A CN1080067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3623.7A CN1080067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6788A true CN108006788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3623.7A Pending CN1080067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6788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6457Y (zh) * 2008-01-23 2008-12-17 上海广安工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源热泵和智能蓄热装置的电热锅炉
JP201008497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暖房装置
CN201582985U (zh) * 2009-12-03 2010-09-15 麻庆亮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2168899A (zh) * 2010-02-25 2011-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013357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CN202177213U (zh) * 2011-08-01 2012-03-28 佛山市高明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辅助加热型热泵热水器
CN202253897U (zh) * 2011-09-05 2012-05-30 浙江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制取热水、地板采暖用热泵系统
CN203980402U (zh) * 2014-08-06 2014-12-03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源采暖、制冷和供水系统
CN204693892U (zh) * 2015-03-27 2015-10-07 南阳市鼎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酵用热泵供热系统
JP2016166718A (ja) * 2015-03-10 2016-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暖房システム
CN206320957U (zh) * 2016-12-15 2017-07-11 北京华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供式污水源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6457Y (zh) * 2008-01-23 2008-12-17 上海广安工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源热泵和智能蓄热装置的电热锅炉
JP201008497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暖房装置
CN201582985U (zh) * 2009-12-03 2010-09-15 麻庆亮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2168899A (zh) * 2010-02-25 2011-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013357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CN202177213U (zh) * 2011-08-01 2012-03-28 佛山市高明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辅助加热型热泵热水器
CN202253897U (zh) * 2011-09-05 2012-05-30 浙江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制取热水、地板采暖用热泵系统
CN203980402U (zh) * 2014-08-06 2014-12-03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源采暖、制冷和供水系统
JP2016166718A (ja) * 2015-03-10 2016-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暖房システム
CN204693892U (zh) * 2015-03-27 2015-10-07 南阳市鼎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酵用热泵供热系统
CN206320957U (zh) * 2016-12-15 2017-07-11 北京华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供式污水源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9509B1 (ko) 히트펌프 연동 온수 순환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JP588404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US922876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3411349B (zh) 集成空气能热泵机组
US20110138839A1 (en) Water circulation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nt system
US201500408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ter heating cycle in a multi-purpose hvac system
CN105588336B (zh) 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45248A (ko) 복합 냉난방 온수 장치
KR101169706B1 (ko) 급탕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03501540U (zh) 一种集成空气能热泵机组
JP2008014585A (ja) ブライン放熱式暖房装置
CN106705231A (zh) 空调室内机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KR101324902B1 (ko) 지열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냉난방 및 축열 시스템의 작동방법
CN104165422A (zh) 水侧换热系统、水源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5515568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CN107719151B (zh) 储热系统、储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车辆
JP592503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熱源システム
KR100991843B1 (ko) 공기압축기 폐열 회수장치
CN108006788A (zh) 热泵系统、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62819A (zh) 热泵式热水供暖装置
KR101512655B1 (ko) 실내온도 제어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냉난방 방법
JP2009264714A (ja)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システム
CN108151213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68771A1 (zh) 用于热泵机组的自动补水系统以及补水方法
KR20100016752A (ko) 히트펌프 연동 온수 순환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