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5400A -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5400A
CN108005400A CN201711100567.6A CN201711100567A CN108005400A CN 108005400 A CN108005400 A CN 108005400A CN 201711100567 A CN201711100567 A CN 201711100567A CN 108005400 A CN108005400 A CN 108005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haped steel
column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0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银利军
杨洋
银浩然
娄梅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11005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5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5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支撑柱:在混凝土柱梁端设置四根支撑柱;S2,剔除柱内第一部分混凝土:剔除混凝土柱的1/4,并切断该部分箍筋;S3,设置第一根型钢支撑:沿原混凝土柱的边缘设置第一根型钢;S4,剔除柱内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并设置第二、三和四根型钢支撑:按S3交替完成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的剔除和型钢的支撑;S5,设置型钢间缀板:在相邻型钢之间连接缀板;S6,设置型钢及缀板底部垫板:在型钢和缀板设置垫板;S7,混凝土浇注及支撑结构的拆除:进行浇筑混凝土,并适时拆除支撑结构。本发明不仅可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还可不影响上层建筑结构正常的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楼房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以及框筒结构为主,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点之一。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建筑混凝土工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容易出现工程质量事故,特别是建筑混凝土的强度问题。如果施工后混凝土强度等级略低于设计要求,通过简单的加固措施即可,问题比较容易处理,但如果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通过简单的加固处于显然难以满足工程验收的标准。当通过某些检测措施确定某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该层以上主体结构已完成少则3-5层,多则10余层。遇此工程质量事故,通常有以下两类方式处理:(1)将不合格楼层的混凝土柱及其以上楼层建筑全部拆除,彻底返工,采用该方法,可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问题,但经济损失巨大,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采用各种难度更大的加固措施处理,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物安全。通过加大支撑截面的方式进行加固是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技术措施可靠,施工也较为简便。但如果因原混凝土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大,加固后的柱子与不需加固的柱子相比,截面尺寸增大很多,不仅影响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且在加固施工期间,且上层结构施工要停止,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进而可能影响建筑的工期。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法时,外包型钢加固对柱截面增大影响较小,但梁柱节点处的构造处理较为复杂,柱内力在梁柱节点处的传递往往不太明确,且复杂的型钢构造处理也同样影响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加固施工期间上层结构的施工也必须暂停。
显然,上述对为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支撑柱:先在需要置换的混凝土柱梁端设置四根用于卸除卸除混凝土柱部分载荷的支撑柱,支撑柱由柱体及设置在其上端的液压千斤顶组成,液压千斤顶的顶杆朝上,且其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S2,剔除柱内第一部分混凝土:当混凝土柱柱边的梁端支撑柱安装完毕后,将混凝土柱平均分成四等份,并通过切割加静态破碎结合的方式对其中的1/4进行剔除,切断该部分箍筋,保留纵向主筋;
S3,设置第一根型钢支撑:裁切第一根长度值略短于混凝土柱高度值的型钢,并在型钢的侧壁上焊接角铁,在角铁的下端连接液压千斤顶,启动液压千斤顶,沿原混凝土柱的边缘完成第一根型钢的竖直支撑;
S4,剔除柱内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并设置第二、三和四根型钢支撑:选用规格、型号与第一根型钢相同的第二、三和四型钢,并在其中一根型钢上切割出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孔,然后依照S2和S3操作,交替对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及第二、三和四型钢进行剔除和安装;
S5,设置型钢间缀板:第四根型钢支撑完成后,在相邻的两根型钢之间固定连接缀板,缀板高度与型钢高度相同,且缀板上端与建筑顶板相抵;
S6,设置型钢及缀板底部垫板:缀板连接完成后,在型钢及缀板的底部设置垫板,垫板所围成空腔截面应与型钢及缀板所围成的截面相同;
S7,混凝土浇注及支撑结构的拆除:垫板设置完成后,开始由浇筑孔向型钢、缀板及垫板所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封堵住浇筑孔,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即可对支撑柱、型钢、缀板和垫板进行拆除。
优选的,所述型钢根据所置换的混凝土柱形状可选择角型钢或弧形钢,且缀板可对应选择平直钢板或弧形钢板。
优选的,所述型钢在进行支撑前,其内壁先采用胶砂浆找平,待胶砂浆硬化后在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型钢上的浇筑孔靠近其上端设置,且浇筑孔的直径略大于混凝土浇筑机的浇筑头直径。
优选的,所述S5完成第四根型钢的支撑后,通过相邻两根型钢的间隙,在纵向主筋上连接箍筋,箍筋设置的数量及间距按建筑标准要求执行。
优选的,所述S8中浇筑所用混凝土为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浇水保证100%的湿度养护7-10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采用置换的方式来对不合格混凝土柱进重新施工,不仅可避免对上层结构进行完全拆除,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经济损失,且该方法相当于仅将不合格的混凝土彻底返工,使建筑物完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在建筑结构置换加固施工期间,上层主体结构可继续施工,不会影响建筑的正常工期,也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对原有混凝土柱采用分布拆除的方式,可较为轻易的通过临时替代结构来提供足够的支承能力,保证上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本发明通过采用型钢来提供部分支承能力,不仅安全可靠,可重复使用,同时型钢配合缀板及垫板后可作为混凝土的浇筑模板,一物两用,可减少施工装置的使用,方便操作,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结构整体置换施工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S1,安装支撑柱:先在需要置换的混凝土柱梁端设置4根用于卸除卸除混凝土柱部分载荷的支撑柱,支撑柱由柱体及设置在其上端的液压千斤顶组成,液压千斤顶的顶杆朝上,且其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S2,剔除柱内第一部分混凝土:当混凝土柱柱边的梁端支撑柱安装完毕后,将混凝土柱平均分成四等份,并通过切割加静态破碎结合的方式对其中的1/4进行剔除,切断该部分箍筋,保留纵向主筋。此时支撑系统的支承能力由两部分组成:剩余混凝土柱体的支承能力和支撑柱的支撑支承能力;以上两者之和应大于原完整混凝土所承受的实际荷载。
S3,设置第一根型钢支撑:裁切第一根长度值略短于混凝土柱高度值的型钢,并在型钢的侧壁上焊接角铁,在角铁的下端连接液压千斤顶,启动液压千斤顶,沿原混凝土柱的边缘完成第一根型钢的竖直支撑;其中,所述型钢根据所置换的混凝土柱形状可选择角型钢或弧形钢,且缀板可对应选择平直钢板或弧形钢板;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型钢在进行支撑前,其内壁先采用胶砂浆找平,待胶砂浆硬化后在进行支撑,避免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与型钢粘接,难以拆除。
S4,剔除柱内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并设置第二、三和四根型钢支撑:选用规格、型号与第一根型钢相同的第二、三和四型钢,并在其中一根型钢上切割出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孔,然后依照S2和S3操作,交替对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及第二、三和四型钢进行剔除和安装,所述型钢上的浇筑孔靠近其上端设置,且浇筑孔的直径略大于混凝土浇筑机的浇筑头直径,减小浇筑时混凝土的流出量,且需要说明的是,完成第四根型钢的支撑后,通过相邻两根型钢的间隙,在纵向主筋上连接箍筋,箍筋设置的数量及间距按建筑标准要求执行;此时支撑系统的支承能力由两部分组成:四根型钢的支承能力和支撑柱的支撑支承能力;以上两者之和应大于原完整混凝土所承受的实际荷载。
S5,设置型钢间缀板:第四根型钢支撑完成后,在相邻的两根型钢之间固定连接缀板,缀板高度与型钢高度相同,且缀板上端与建筑顶板相抵;
S6,设置型钢及缀板底部垫板:缀板连接完成后,在型钢及缀板的底部设置垫板,垫板所围成空腔截面应与型钢及缀板所围成的截面相同;
S7,混凝土浇注及支撑结构的拆除:垫板设置完成后,开始由浇筑孔向型钢、缀板及垫板所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封堵住浇筑孔,浇筑所用混凝土为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浇水保证100%的湿度养护7-10日,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即可对支撑柱、型钢、缀板和垫板进行拆除,完成既有建筑混凝土柱结构的整体置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支撑柱:先在需要置换的混凝土柱梁端设置四根用于卸除卸除混凝土柱部分载荷的支撑柱,支撑柱由柱体及设置在其上端的液压千斤顶组成,液压千斤顶的顶杆朝上,且其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S2,剔除柱内第一部分混凝土:当混凝土柱柱边的梁端支撑柱安装完毕后,将混凝土柱平均分成四等份,并通过切割加静态破碎结合的方式对其中的1/4进行剔除,切断该部分箍筋,保留纵向主筋;
S3,设置第一根型钢支撑:裁切第一根长度值略短于混凝土柱高度值的型钢,并在型钢的侧壁上焊接角铁,在角铁的下端连接液压千斤顶,启动液压千斤顶,沿原混凝土柱的边缘完成第一根型钢的竖直支撑;
S4,剔除柱内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并设置第二、三和四根型钢支撑:选用规格、型号与第一根型钢相同的第二、三和四型钢,并在其中一根型钢上切割出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孔,然后依照S2和S3操作,交替对第二、三和四部分混凝土及第二、三和四型钢进行剔除和安装;
S5,设置型钢间缀板:第四根型钢支撑完成后,在相邻的两根型钢之间固定连接缀板,缀板高度与型钢高度相同,且缀板上端与建筑顶板相抵;
S6,设置型钢及缀板底部垫板:缀板连接完成后,在型钢及缀板的底部设置垫板,垫板所围成空腔截面应与型钢及缀板所围成的截面相同;
S7,混凝土浇注及支撑结构的拆除:垫板设置完成后,开始由浇筑孔向型钢、缀板及垫板所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封堵住浇筑孔,待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即可对支撑柱、型钢、缀板和垫板进行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根据所置换的混凝土柱形状可选择角型钢或弧形钢,且缀板可对应选择平直钢板或弧形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在进行支撑前,其内壁先采用胶砂浆找平,待胶砂浆硬化后在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上的浇筑孔靠近其上端设置,且浇筑孔的直径略大于混凝土浇筑机的浇筑头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完成第四根型钢的支撑后,通过相邻两根型钢的间隙,在纵向主筋上连接箍筋,箍筋设置的数量及间距按建筑标准要求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浇筑所用混凝土为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浇水保证100%的湿度养护7-10日。
CN201711100567.6A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005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0567.6A CN108005400A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0567.6A CN108005400A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5400A true CN108005400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1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0567.6A Pending CN108005400A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54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1609A (zh) * 2020-06-02 2020-07-24 孔庆珍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承载柱体修复方法
CN113818714A (zh) * 2021-09-18 2021-12-21 广东睿固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柱的局部置换加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372A (zh) * 2009-07-01 2009-12-16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层建筑钢筋砼柱整体置换砼加固方法
CN101899907A (zh) * 2010-04-08 2010-12-01 台州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钢筋混凝土柱置换加固方法和卸载钢筋混凝土柱负荷装置
CN102505866A (zh) * 2011-11-18 2012-06-20 广州华特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一种柱身缺陷混凝土的置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3372A (zh) * 2009-07-01 2009-12-16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层建筑钢筋砼柱整体置换砼加固方法
CN101899907A (zh) * 2010-04-08 2010-12-01 台州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钢筋混凝土柱置换加固方法和卸载钢筋混凝土柱负荷装置
CN102505866A (zh) * 2011-11-18 2012-06-20 广州华特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一种柱身缺陷混凝土的置换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1609A (zh) * 2020-06-02 2020-07-24 孔庆珍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承载柱体修复方法
CN113818714A (zh) * 2021-09-18 2021-12-21 广东睿固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柱的局部置换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7069B (zh) 一种桥墩整体支模一次成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1603372B (zh) 高层建筑钢筋砼柱整体置换砼加固方法
CN108412125A (zh) 一种劲性混凝土组合结构框架梁柱施工工法
CN106223516B (zh) Alc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倾斜隔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488039B (zh) 一种内置螺旋调节千斤顶钢筋混凝土柱置换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105133487B (zh) 使用复合式桥梁临时支座快速架设连续梁的施工方法
CN105863253A (zh) 整体支模异步浇筑楼梯间墙柱支模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8005400A (zh) 一种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置换的施工方法
CN205742249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封底型承台模板
CN106088447A (zh) 一种外墙悬挑脚手架型钢洞眼防护砖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6285002A (zh) 现浇楼面高低差工具式吊模施工方法
CN106013834A (zh) 用于地下室增层的装置及方法
CN206844138U (zh) 一种坡形独立基础的钢筋结构
CN106499176A (zh) 适用于装配式梁柱后浇段的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06189607U (zh) 地脚螺栓定位结构
CN206329032U (zh) 适用于装配式梁柱后浇段的模板
CN207999071U (zh) 一种墙柱根部混凝土封堵工具
CN105822079B (zh) 一种用于控制地下室后增结构柱竖向变形的方法
CN114277672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87420U (zh) 用于既有结构大跨受力梁加固的抗震叠合结构
CN105382919B (zh) 一种预制块预制模具及其预制方法
CN212176547U (zh) 一种建筑物内楼层卫生间降板施工模板装置
CN107013049A (zh) 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
CN208280649U (zh) 一种分段式加固的剪力墙
CN102704399B (zh) 钢筋绑扎接高操作室及钢筋绑扎接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