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556B -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556B
CN108001556B CN201610942528.XA CN201610942528A CN108001556B CN 108001556 B CN108001556 B CN 108001556B CN 201610942528 A CN201610942528 A CN 201610942528A CN 108001556 B CN108001556 B CN 108001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iped robot
gravity center
robo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25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155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ang 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ang 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ang 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ang Chi Hezho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25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15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025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33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1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1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5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步频行走。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被应用到生活中,虽然机器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生活中,但是其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行走较慢的问题。
例如,论文“仿人机器人双足行走平衡控制算法研究”所披露的机器人行走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腿部具有6个自由度的拟人行走方式,该方案控制复杂,目前技术尚未成熟,运动过程中抗干扰能力较差,且其自由度较多导致了使用成本极高,且行走速度较慢;再如,对于腿部具有2个自由度的机器人,通过在行走过程中交替调整重心到两只脚上,实现静态平衡,可以以较慢的速度行走,虽然该方案控制较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行走速度受到静态平衡的约束,步频不能太高,每秒的步频小于1步。
针对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其中,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步频行走。
进一步地,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包括:获取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进一步地,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对多个重心高度和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包括:调整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在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其中,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进一步地,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包括:在双足机器人以当前步频行走时,采集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通过采集到的重心坐标计算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进一步地,在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在判断出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的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预设值。
进一步地,预设关系为线性关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步频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其中,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步频行走。
进一步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关系确定单元,用于对多个重心高度和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获取模块,用于在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其中,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包括:采集子模块,用于在双足机器人以当前步频行走时,采集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计算子模块,用于通过采集到的重心坐标计算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进一步地,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调节模块,用于在判断出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双足机器人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步频行走,以保证双足机器人在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行走,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双足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双足机器人包括双足行走的机械装置、双足运动玩具及其它相似的摇摆前进的机械结构。
步骤S102,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
步骤S103,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该步频行走。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以摇摆的形式行走。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双足机器人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确定的步频行走,以保证双足机器人在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行走,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双足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的预设关系可以为线性关系,如P1=k*P2+b,P1为步频,P2为自振频率,k为系数,b为调节系数,k和b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k取1或者0.9,b取0或者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在机器人的脚部使用合适的防滑减震材料,如图2所示,在双足机器人行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足底关节实现身体倾斜及重心调节(图2中的实线箭头表示机器人平稳站立时的重心轴线,虚线箭头表示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由单脚做支撑时的重心轴线),以实现左右摇摆,两腿交替支撑做旋转轴,即双足机器人可在“扭动”中前进,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大摇摆频率,并通过放置在机构中心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摆动频率和幅度,当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实现与机器人本体的共振,此时达到摆动和平稳性的最佳临界点,通过调节本体重心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本体的自振频率,从而实现对最优步频的调节,调节后的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前行,摇摆频率接近身体自振频率,以很快步频前行,机器人的步频能够达到每秒8-12步,该方案比传统双足机器人踏步行走方式步频和步速均成倍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材质均匀的物体,其自振频率与物体的重心存在对应关系,由于双足机器人所使用的材质较为均匀,因此,可以通过其重心确定其自振频率,具体地,上述的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包括:获取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可选地,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为了确定上述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对多个重心高度和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对应关系。
上述的双足机器人具有重心调节装置,但是由于重心调节装置能够调节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双足机器人的重心的可调节范围(即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如选取两端的数据和若干个中间的数据,然后逐一确定每个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具体地,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可以包括:调整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在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如,上述的预设步频范围可以为1至15,控制机器人分别以每秒1步至15步的速度行走时,测得各个步频对应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在机器人行走稳定的情况下,将其能够达到的最大摇摆频率作为其自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机器人行走的步频和摇摆的频率基本相同,因此,为了处理方便,可以将机器人的步频作为摇摆频率。
可选地,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双足机器人以当前步频行走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通过采集到的重心坐标计算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由于机器人的重心过高或者过低,限制了其步频不能太高,若太高就会影响其平稳性,此时,可以通过重心调节装置调节器重心,从而达到提高步频的目的,例如,在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之后,通过如下方式再次对机器人的重心进行调整:判断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在判断出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通过重心调节装置调节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预设值。即在判断出机器人的步频不满足要求之后,调整其重心,然后重新执行图1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直至其步频能够满足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方法。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0、步频确定单元20以及控制单元30。
第一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双足机器人包括双足行走的机械装置、双足运动玩具及其它相似的摇摆前进的机械结构。
步频确定单元20,用于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
控制单元30,用于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该步频行走。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以摇摆的形式行走。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双足机器人行走时,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步频确定单元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单元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确定的步频行走,以保证双足机器人在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行走,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双足机器人行走较慢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双足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的预设关系可以为线性关系,如P1=k*P2+b,P1为步频,P2为自振频率,k为系数,b为调节系数,k和b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k取1或者0.9,b取0或者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在机器人的脚部使用合适的防滑减震材料,在双足机器人行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足底关节实现身体倾斜及重心调节,以实现左右摇摆,两腿交替支撑做旋转轴,即双足机器人可在“扭动”中前进,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大摇摆频率,并通过放置在机构中心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摆动频率和幅度,当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实现与机器人本体的共振,此时达到摆动和平稳性的最佳临界点,通过调节本体重心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本体的自振频率,从而实现对最优步频的调节,调节后的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前行,摇摆频率接近身体自振频率,以很快步频前行,机器人的步频能够达到每秒8-12步,该方案比传统双足机器人踏步行走方式步频和步速均成倍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材质均匀的物体,其自振频率与物体的重心存在对应关系,由于双足机器人所使用的材质较为均匀,因此,可以通过其重心确定其自振频率,具体地,可以通过本申请的第二获取单元实现,第二获取单元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关系确定单元,用于对多个重心高度和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二获取单元可以包括:调整模块,用于调整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获取模块,用于在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其中,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上述的双足机器人具有重心调节装置,但是由于重心调节装置能够调节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双足机器人的重心的可调节范围(即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如选取两端的数据和若干个中间的数据,然后逐一确定每个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可选地,获取模块包括:采集子模块,用于在双足机器人以当前步频行走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计算子模块,用于通过采集到的重心坐标计算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如,上述的预设步频范围可以为1至15,控制机器人分别以每秒1步至15步的速度行走时,测得各个步频对应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在机器人行走稳定的情况下,将其能够达到的最大摇摆频率作为其自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机器人行走的步频和摇摆的频率基本相同,因此,为了处理方便,可以将机器人的步频作为摇摆频率。
由于机器人的重心过高或者过低,限制了其步频不能太高,若太高就会影响其平稳性,此时,可以通过重心调节装置调节器重心,从而达到提高步频的目的,例如,在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之后,通过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的如下模块再次对机器人的重心进行调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调节模块,用于在判断出与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通过重心调节装置调节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预设值。即在判断出机器人的步频不满足要求之后,调整其重心,直至其步频能够满足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各个模块与方法实施例对应步骤所提供的使用方法相同、应用场景也可以相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块涉及的方案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和场景,且上述模块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
例如,包括如图3所示的第一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步频确定单元20,用于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步频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控制单元30,用于控制双足机器人按照该步频行走。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以摇摆的形式行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双足机器人包括双足行走的机械装置、双足运动玩具及其它相似的摇摆前进的机械结构等,本申请的双足机器人行走的控制装置可以为机器人的控制部件。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
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其中,所述步频为所述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
控制所述双足机器人按照所述步频行走;
其中,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包括:获取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所述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所述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
对所述多个重心高度和所述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包括:
调整所述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
在所述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所述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其中,所述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
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所述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所述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所述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包括:
在所述双足机器人以所述当前步频行走时,采集所述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
通过采集到的所述重心坐标计算所述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
在判断出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则调节所述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的所述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所述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关系为线性关系。
7.一种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
步频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关系确定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其中,步频为所述双足机器人行走的频率;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双足机器人按照所述步频行走;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根据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重心高度与自振频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获取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之前,获取预设重心高度范围内的多个重心高度对应的多个自振频率,其中,所述多个重心高度中任一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为所述双足机器人在该重心高度时平稳行走所需的最大行走频率所对应的频率;
关系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重心高度和所述多个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处理,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至目标重心高度;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双足机器人以预设步频范围内的步频行走时,获取所述双足机器人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其中,所述预设步频范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步频;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大于所述当前步频的前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且大于所述当前步频的后一步频对应的摇摆幅值情况下,将当前摇摆频率作为所述目标重心高度对应的自振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采集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双足机器人以所述当前步频行走时,采集所述双足机器人在左右摇摆时的重心坐标;
计算子模块,用于通过采集到的所述重心坐标计算所述双足机器人左右摇摆的摇摆频率和摇摆幅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是否小于预设值;
调节模块,用于在判断出与所述双足机器人的当前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小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则调节所述双足机器人的重心高度,以使经过调节后的所述双足机器人的自振频率对应的步频不小于所述预设值。
12.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装置。
CN201610942528.XA 2016-11-01 2016-11-01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1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2528.XA CN108001556B (zh) 2016-11-01 2016-11-01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PCT/CN2017/092025 WO2018082330A1 (zh) 2016-11-01 2017-07-06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2528.XA CN108001556B (zh) 2016-11-01 2016-11-01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556A CN108001556A (zh) 2018-05-08
CN108001556B true CN108001556B (zh) 2020-05-12

Family

ID=6204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252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1556B (zh) 2016-11-01 2016-11-01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1556B (zh)
WO (1) WO20180823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643B (zh) * 2019-08-01 2021-10-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企鹅仿生机器人及行走方法
CN114661057B (zh) * 2022-05-23 2022-08-26 武汉跨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仿生双足巡检机器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260A (zh) * 2008-06-11 2008-11-05 清华大学 低功耗双足步行移动系统及其步行控制方法
CN104494722A (zh) * 2015-01-07 2015-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内外吸附式爬行机器人
CN104859741A (zh) * 2015-05-19 2015-08-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驻波驱动型爬行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2465A (ja) * 2004-10-29 2006-05-18 Kayaba System Machinery Kk 防火扉開閉システム
CN101428657B (zh) * 2008-12-16 2011-02-02 吉林大学 欠驱动双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
CN103707952B (zh) * 2014-01-13 2016-01-20 重庆邮电大学 窄足被动行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4201B (zh) * 2015-03-20 2017-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带髋部振子准被动双足步行机器人系统
CN104973159B (zh) * 2015-06-29 2017-07-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窄足3d纯被动行走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260A (zh) * 2008-06-11 2008-11-05 清华大学 低功耗双足步行移动系统及其步行控制方法
CN104494722A (zh) * 2015-01-07 2015-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内外吸附式爬行机器人
CN104859741A (zh) * 2015-05-19 2015-08-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驻波驱动型爬行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556A (zh) 2018-05-08
WO2018082330A1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69B (zh) 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JP6882916B2 (ja) 歩行支援システム、歩行支援方法、および歩行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8001556B (zh)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和机器人
KR20130118361A (ko) 사용자의 배향을 추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926052B2 (en) Robot control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biped robot
CN108614427B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应激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23967A (zh) 一种摄像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台设备
US10549421B2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CN106251721A (zh) 虚拟运动教学方法及系统
Ficht et al. Direct centroidal control for balanced humanoid locomotion
US20230064815A1 (en) Gait control method, biped robo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580138B1 (ko) 목표 위치로 이동하는 캐릭터의 동작 정보 생성 방법 및 컴퓨터 장치
CN105553370B (zh)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0769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870088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KR20220140178A (ko) 강화학습모델을 이용한 보행 동작 정보 출력 방법 및 서비스 장치
US8619124B2 (en) Video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855475B (zh) 用于控制两个康复机器人的方法、装置和康复机器人系统
CN113855473B (zh) 用于控制外骨骼机器人的方法、装置和外骨骼机器人
KR102176767B1 (ko) 사용자의 특정 동작을 통해 센서 데이터를 보정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비일시성의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9991989A (zh) 机器人空闲状态下的动态平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914016B (zh) 游戏选手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7199502A1 (ja) ロボット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720435B (zh) 机器人步态调试方法和装置
CN113119097B (zh) 机器人的行走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