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403B -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403B
CN108001403B CN201610931543.4A CN201610931543A CN108001403B CN 108001403 B CN108001403 B CN 108001403B CN 201610931543 A CN201610931543 A CN 201610931543A CN 108001403 B CN108001403 B CN 108001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pilot trench
hood
hinge
lif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15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1403A (zh
Inventor
周国才
王美松
刘建英
杜群
李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15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1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1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该引擎罩抬升装置包括第一铰链、第二铰链、滑槽和滑块。第一铰链适于固定在引擎罩上,第二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与车身相连,滑槽设在第一或第二铰链中的一个上,滑块设在第一或第二铰链中的另一个上。其中滑槽包括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后端连通,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第一铰链被构造成在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使得引擎罩的抬升角大,相应地,引擎罩的后端的抬升行程更大,车辆的行人安全气囊有充足的空间可以迅速展开,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设置有该引擎罩抬升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引擎罩通常位于车辆的前侧,用于遮盖机舱。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与前方的行人发生碰撞,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行人的头部易撞击到引擎罩的后端或者挡风玻璃上造成二次伤害,且挡风玻璃可能被撞碎而伤害乘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一般都是让引擎罩的后端抬升,以使行人安全气囊在挡风玻璃前面展开,但是相关技术中引擎罩的抬升高度较小,行人安全气囊没有充分的空间以迅速完全展开,车辆的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抬升高度大的引擎罩抬升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引擎罩抬升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包括: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适于固定在所述引擎罩上;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与车身相连;滑槽,所述滑槽设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一个上;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滑槽包括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后端连通,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铰链被构造成在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子槽内,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固定且适于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引擎罩;在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期间,所述第一铰链相对所述第二铰链可运动,所述第一铰链适于绕位于所述引擎罩的前端的第二轴线向上转动,所述第二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向上转动,所述滑块适于从所述第一子槽向后滑动至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再从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运动至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卡紧在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使得引擎罩的抬升角大,相应地,引擎罩的后端的抬升行程更大,车辆的行人安全气囊有充足的空间可以迅速展开。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第三子槽位于所述第二子槽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三子槽从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向上向前延伸。
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还包括导向槽,其中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均通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后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的上壁面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前沿与所述第一子槽的上壁面的后沿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为从所述第一子槽的上壁面的后沿向下向后弯曲的弧面。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的下壁面为向下凹入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子槽的前壁面的下部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为向后弯曲的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槽从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向后向下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子槽内,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另一端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还包括: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滑块;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铰链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铰链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期间,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或铆接销,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剪切销。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上设有缺口槽,所述第二铰链上设有挡块,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止抵所述缺口槽。
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铰链或所述第二铰链以使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铰链上设有弱化结构。
可选地,所述弱化结构为通槽或缺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任一种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引擎罩正常闭合时(即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引擎罩正常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紧急抬升过程中滑块在第一子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紧急抬升过程中滑块进入第三子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抬升状态(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在引擎罩正常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引擎罩抬升装置100,
第一铰链110,滑槽111,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第三子槽1113,导向槽1114,第一导向面1115、第二导向面1116、缺口槽112、凹槽113,第一过孔114,第一板115,第二板116,
第二铰链120,连接段121,溃缩段122,第二挡块123,第二过孔124,第三过孔125,挡块126,弱化结构127,
基座130,旋转销131,第二缺口132,
滑块140,第一螺柱141,第一螺母142,第一垫圈143,
第二连接件150,剪切销151,卡槽152,弱化槽153,卡簧154,
致动器160,推杆161,固定环162,点火管束163,
第二螺纹连接件171,第三螺纹连接件172,
引擎罩200,内衬板210,锁钩220,
第一轴线Ⅰ,第二轴线Ⅱ,抬升角α,第一钝角β,第二钝角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参照图1-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如图1-图11所示,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铰链110、第二铰链120、滑槽111和滑块140。
其中,第一铰链110适于固定在引擎罩200上,第一铰链110适于绕第二轴线Ⅱ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链110可以随引擎罩200一起绕第二轴线Ⅱ转动,引擎罩200的前端与车身扣合并锁止,第二轴线Ⅱ可以贯穿引擎罩200的前端与车身的锁止处,也就是说,第二轴线Ⅱ为引擎罩200的后端向上抬升时引擎罩200的转动轴线,在车辆行驶时,如果车辆与前方的行人发生碰撞,第一铰链110可以随引擎罩200一起绕第二轴线Ⅱ转动,以使引擎罩200的后端抬升,便于行人安全气囊的展开。
可选地,如图2-图9所示,引擎罩200的前端可以设置有锁钩220,锁钩220可以与车身上的锁扣相连以使引擎罩200的前端与车身扣合。
如图11所示,第二铰链120适于绕第一轴线Ⅰ可转动地与车身相连,第一轴线Ⅰ可以位于引擎罩200的后方位置。在车辆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引擎罩200的后端迅速抬升时,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均向上转动以带动引擎罩200转动。换言之,第一铰链110顺时针转动,第二铰链120逆时针转动,第一铰链110带动引擎罩20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引擎罩200后端的迅速抬升。
滑槽111设在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中的一个上,滑块140设在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中的另一个上,本发明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滑槽111设在第一铰链110上,滑块140设在第二铰链120上。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滑槽111也可以设在第二铰链120上,而滑块140设在第一铰链110上。滑块140可在滑槽111内滑动。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滑槽111可以包括第一子槽1111、第二子槽1112和第三子槽1113。其中,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和第三子槽1113的一端均与第一子槽1111的后端连通,滑槽111为沿第一铰链11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铰链110的通槽,滑块140可滑动地设在滑槽111内。这样的通槽结构保证了在引擎罩200紧急抬升过程中,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能够继续绕各自的旋转轴线旋转,而避免运动干涉。
第一铰链110被构造成在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铰链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位置是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在引擎罩200正常闭合时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位置是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在引擎罩200紧急抬升时能到达的最高位置,如图9所示。
参照图1、图3和图9所示,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形成为一定的夹角,比如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形成为第一钝角β。此时滑块140位于第一子槽1111内,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固定相连且适于绕第一轴线Ⅰ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引擎罩200。当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形成为一定的夹角,比如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形成为第二钝角γ。
参照图1所示,在第一铰链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期间,第一铰链110相对第二铰链120可运动,第一铰链110适于绕位于引擎罩200的前端的第二轴线Ⅱ向上转动,即第一铰链110顺时针转动。第二铰链120适于绕第一轴线Ⅰ向上转动,即第二铰链120逆时针转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的转动角度即为引擎罩200的抬升角α。
优选地,如图2-图9所示,第一铰链110可以构造为“L”型,具体地,第一铰链110可以包括第一板115和第二板116,由此提高了第一铰链110的强度。
优选地,滑槽111可以设在第一铰链110上,具体地,滑槽111可以设在第二板116上,且由于第一铰链110的强度高,因此可以防止第一铰链110在滑槽111处断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引擎罩抬升装置100的强度。
可选地,如图2-图9所示,引擎罩200可以设有内衬板210,第一铰链110可以与内衬板210固定连接,比如第一铰链1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内衬板21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铰链110的第一板115可以通过第二螺纹连接件171和第三螺纹连接件172与内衬板210固定连接,第二螺纹连接件171和第三螺纹连接件172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二螺纹连接件171和第三螺纹连接件172可以均包括螺柱和螺母。这样,第一铰链110与引擎罩200为可拆卸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易于更换易损件。
如图5-图9和图12所示,滑块140适于从第一子槽1111向后滑动至第二子槽1112的另一端,再从第二子槽1112的另一端运动至第三子槽1113的另一端(即远离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0卡紧在第三子槽1113的远离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由此可以使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被固定住以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抬升状态,进而使得引擎罩200的后端可以保持在抬升的位置,以利于行人安全气囊的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槽1112可以向远离第一子槽1111的方向向后向下延伸。在滑块140沿滑槽111运动,且在滑块140从第一子槽1111的远离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向第二子槽1112运动期间,当滑块140运动到第一子槽1111与第二子槽1112的连接处时,由于第二子槽1112的上述构造,滑块140会向下运动,从而给第一铰链110向下的冲击,以抵消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向上的部分惯性力,防止滑块140由于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的惯性力过大而无法卡死,同时第二子槽1112的上述构造也符合滑块140的运动规律。
进一步地,第三子槽1113位于第二子槽1112的上方,且第三子槽1113从第三子槽1113的一端向第三子槽1113的另一端向上向前延伸。当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由于惯性继续向上抬升时,滑块140从第二子槽1112进入第三子槽1113内,并最终卡紧在第三子槽1113的另一端,由此使得引擎罩200的后端保持在抬升状态,便于展开行人安全气囊,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引擎罩抬升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导向槽1114,其中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和第三子槽1113的一端均通过导向槽1114与第一子槽1111的后端连通。导向槽1114有利于滑块140顺滑地从第一子槽1111过渡到第二子槽1112。
如图6、图12所示,导向槽1114的上壁面具有第一导向面1115,第一导向面1115的前沿与第一子槽1111的上壁面的后沿相连,且第一导向面1115为从第一子槽1111的上壁面的后沿向下向后弯曲的弧面。在第一导向面1115的限制下,滑块140能够紧贴第一子槽1111的下壁面滑动,从而顺利进入第二子槽1112。
导向槽1114的下壁面为向下凹入的弧面,滑块140沿该弧面滑动时,能够缓冲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相对运动的冲击力,由此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
如图8、图12所示,第三子槽1113的前壁面的下部具有第二导向面1116,第二导向面1116为向后弯曲的弧面,以利于滑块140顺滑地从第二子槽1112过渡到第三子槽1113,同时可防止滑块140退回第一子槽1111内。
第二子槽1112从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向第二子槽1112的另一端向后向下延伸,第二子槽1112的结构限制滑块140向下运动,与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的惯性运动方向相反,使滑块140沿引擎罩200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冲击第二子槽1112的槽壁,由此缓冲了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的惯性运动,并吸收了一部分惯性能量,而滑块140受第二子槽1112的反作用力沿第二子槽1112槽壁滑出,并顺势进入第三子槽1113。
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块140位于第一子槽1111内,且滑块140与第一子槽1111的另一端(即第一子槽1111的前端)间隔开,换言之,滑块140不与第一子槽1111的端面(即第一子槽1111的前端面)接触,由此可防止引擎罩200正常开启或关闭时,滑块140与第一子槽1111碰撞而引起异响,同时也可防止二者相对滑移时发生卡顿。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的结构形式,使在紧急抬升引擎罩200时,滑块140运动的行程远,引擎罩200的抬升角α大,相应地,引擎罩200的后端的抬升高度更大,可以为引擎罩200与车辆的引擎舱的内部结构提供足够大的缓冲空间,避免行人与引擎舱的内部结构直接冲击,车辆的行人安全气囊有充足的空间可以迅速展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引擎罩抬升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50。其中,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构成滑块140。
参照图3所示,当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铰链110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50与第二铰链120固定相连,此时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不能相对运动,且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即滑块140)位于滑槽111的一端。
第一铰链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期间,第二连接件150断开,从而使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固定连接断开,进而使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可相对运动,且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即滑块140)在滑槽111内从第一子槽1111滑动至第二子槽1112,最后卡紧在第三子槽1113内,如图5-图9所示。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第一螺纹连接件,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夹紧,安装简单方便,便于拆卸维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也可以为铆接销。
具体地,参照图2并结合图5所示,第一螺纹连接件可以包括第一螺柱141、第一螺母142和第一垫圈143,第二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三过孔125,第一螺柱141的光杆部分可以与第三过孔125配合,且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为第一螺柱141的位于滑槽111内的部分(即滑块140),且第一螺柱141依次穿过第三过孔125、滑槽111、第一垫圈143与第一螺母142锁紧,从而将第一铰链110的第二板116和第二铰链120夹紧在第一螺柱141的头部与第一螺母14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1所示,在正常状态下,第一螺纹连接件夹紧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预紧力以及第二连接件150的共同作用,使得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相互固定,以实现引擎罩200的整体开启,开启引擎罩200的力不足以使第二连接件150断开与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连接。
在紧急状况下(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受力,先使第二连接件150断开与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连接,再克服第一螺纹连接件夹紧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预紧力,克服上述两重预紧力,可以在引擎罩抬升装置100运动初期就吸收第一铰链110受到的冲击惯性,防止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在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抬升状态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而无法被卡死。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不影响引擎罩200在正常使用状态的开合,且在紧急状况下,可以迅速使引擎罩200的后端抬升。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第二连接件150可以为剪切销151。第一铰链110上可以设有第一过孔114,第二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二过孔124,剪切销151可以贯穿第一过孔114和第二过孔124以使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固定相连。
如图10所示,剪切销151上可以设有卡槽152,卡簧154可以安装在卡槽152内以使剪切销151连接在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之间。剪切销151上还可以设有弱化槽153,剪切销151在弱化槽153处易于折断。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受外力的作用时,如图5、图7和图9所示,剪切销151在弱化槽153处被剪断,具体地,剪切销151被剪成两部分,两部分可以分别留在第一过孔114和第二过孔124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未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50可以包括螺纹连接件和设在第一铰链110上的支撑钩,第二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二过孔124,该螺纹连接件可以贯穿第二过孔124使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通过该螺纹连接件固定,且第一铰链110通过支撑钩支撑在该螺纹连接件上。由此,在紧急状况下,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受力,从而使支撑钩与螺纹连接件脱离,从而断开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连接。
第一铰链110上设有缺口槽112,第二铰链120上设有挡块126,第一铰链110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126止抵缺口槽112,以分担剪切销151所受的部分剪切力,使剪切销151所受的剪切力远小于其剪切强度,实现引擎罩200的正常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11所示,引擎罩抬升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致动器160,致动器160用于驱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绕各自轴线转动,从而使第一铰链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也就是说,使引擎罩抬升装置10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换言之,致动器160可以驱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以使第一铰链110绕第二轴线Ⅱ转动,第二铰链120绕第一轴线Ⅰ转动。也就是说,致动器160提供第一铰链11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外力。
可选地,致动器160可以为促动器,促动器可以通过固定环162固定在车身上,且促动器上可以设有点火管束163,点火管束163适于与车辆的ECU相连,以根据车辆的工况可选择性地引燃。在车辆发生紧急状况时,引燃点火管束163,可以启动致动器160。
当然,致动器160不限于促动器,还可以为其他装置,比如高速电动源、高压液力驱动源、高压气体蓄能装置等。
可选地,致动器160还可以包括推杆161,推杆161可以伸长以推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推杆161的一端适于止抵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优选地,推杆161的止抵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的一端可以构造为球面。由此,推杆161可以较为顺滑地沿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滑动,从而推动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转动。
优选地,如图3和图11所示,第一铰链110或第二铰链120的朝向推杆161的表面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13,推杆161适于止抵凹槽113,凹槽113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例如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1所示,第一铰链110的第一板115的朝向推杆161的表面上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13,推杆161适于止抵凹槽113,从而在推杆161伸长过程中推杆161可以沿凹槽113滑动,以推动第一铰链110转动。
在本发明另一些未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铰链120的朝向推杆161的表面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推杆161适于止抵凹槽,从而在推杆161伸长过程中推杆161可以沿凹槽滑动,以推动第二铰链120转动。
在出现行人碰撞险情时,行人保护系统检测识别前方行人,根据行驶车况评估风险,确定无法避免时,开始启用行人保护系统,抬升引擎罩200后端,以便于后续行人保护气囊释放展开。首先行人保护系统ECU通过点火管束163发送点火信号,触发致动器160的推杆161沿管壁方向快速上移,推杆161的球面自由端直接进入第一铰链110的凹槽113处,推动第一铰链110继续上移,由于引擎罩200前端的锁钩220被车身上的锁钩锁定,第一铰链110与引擎罩200固连,引擎罩200与第一铰链110有一起绕第二轴线Ⅱ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第二铰链120与第一铰链110预紧、限位装配,故第二铰链120也有跟随第一铰链110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第二铰链120一端被旋转销131限定于基座130,使第二铰链120又有绕旋转销131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因而在推杆161继续上升过程中,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会产生相对运动而对剪切销151产生剪切作用,直至达到剪切销151的剪切强度,剪切销151从弱化槽153处断开,分裂为两段分别附在第二铰链120和第一铰链110上。
剪切销151被剪断的同时,由于推杆161继续沿凹槽113滑动进而推动第一铰链110往上绕第二轴线Ⅱ顺时针运动,第二铰链120被旋转销131限制绕其逆时针旋转,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的相对运动克服第一螺柱141与第一螺母142预紧产生的预紧力后,迫使附在第二铰链120上的第一螺柱141(即滑块140)沿第一铰链110的滑槽111向后滑动,滑块140移至滑槽111的导向槽1114处,此时推杆161由于行程的限制,不再继续上移,已与第一铰链110的凹槽113处脱离。
由于推杆161对引擎罩200瞬时巨大抬升冲击惯性,引擎罩200继续绕前端锁钩220顺时针旋转,滑块140开始沿导向槽1114的下壁面运动,进入第二子槽1112内,沿引擎罩200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冲击槽壁,减弱引擎罩200的运动惯性,引擎罩200的惯性运动受到限制而跌落,而滑块140受第二子槽1112的反作用力沿第二子槽1112槽壁滑出,并冲击上方的第三子槽1113的第二导向面1116,顺势进入第三子槽1113,约束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后端的下落,实现锁止功能,保持引擎罩200后端的抬升行程。车辆如果有行人保护气囊,行人保护系统ECU也会给予气囊点火信号,使之从抬升的引擎罩200后端顺利伸出展开,从而保护行人安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铰链120构造为鹅颈式,由此,第二铰链120在受到撞击时易于发生形变,以吸收撞击的能量。
在行人与车辆的前保险杠发生一次碰撞后,行人头部或上躯再次冲击到引擎罩200时,引擎罩200后端和第一铰链110会一起下移,由于附在第二铰链120上的滑块140对第一铰链110上第三子槽1113槽壁的支撑作用,抵抗引擎罩200后端的快速下沉,直至第二铰链120在溃缩段122发生变形吸能,既避免了行人上躯与引擎舱内部结构的直接冲击,又能适当地压溃吸能缓冲行人的冲击强度,也为后续开发的行人保护气囊提供伸展空间,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对行人的保护。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铰链120可以包括连接段121和溃缩段122,连接段121可以与溃缩段122相连,且连接段121可以位于溃缩段122的前方,连接段121可以形成为平板状,第二铰链120可以通过连接段121与第一铰链110相连,溃缩段122可以构造为大体“U”形,在受到撞击时,溃缩段122易于发生溃缩变形,以吸收撞击的能量,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二铰链120的溃缩段122上可以设置弱化结构127,在具体实施例中,弱化结构127可以为通槽或缺口。弱化结构127可以适当弱化第二铰链120的强度,使得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二铰链120更容易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如图2所示,引擎罩抬升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基座130,基座130适于与车身相连,第二铰链120绕第一轴线Ⅰ与基座130可转动地相连。可选地,基座1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与车身固定相连,第二铰链120可以通过旋转销131可转动地连接在基座130上,旋转销131的轴线与第一轴线Ⅰ重合。
进一步地,基座130上可以设有第二缺口132,第二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二挡块123,如图3和图11所示,正常开启引擎罩200到极限位置时,第二铰链120上的第二挡块123可以止抵第二缺口132的侧壁,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换言之,当正常开启引擎罩200的前端时,引擎罩200与第一铰链110以及第二铰链120一起绕旋转销131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二铰链120上的第二挡块123与基座130上的第二缺口132的侧壁抵触达到最大开度,此过程中第一铰链110的缺口槽112始终与第二铰链120的挡块126抵触,以分担剪切销151所受的部分剪切力,使剪切销151所受的剪切力远小于其剪切强度,实现引擎罩200的正常开启。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在正常状态下的工作过程。
如图3和图11所示,开启引擎罩200前端的锁钩220,即可打开引擎罩200,由于引擎罩200与第一铰链110固定连接,第一铰链110与第二铰链120通过剪切销151和第一连接件相连,且第一铰链110的缺口槽112始终与第二铰链120的挡块126抵触,抬升引擎罩200前端的外力不足以使剪切销151被剪断,引擎罩200可以绕第一轴线Ⅰ转动,直至第二铰链120上的第二挡块123止抵第二缺口132的侧壁。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在紧急状态下的工作过程。
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之间通过剪切销151以及第一连接件相互固定连接,此时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子槽1111内,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子槽1111的远离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间隔开。
车辆发生紧急状况时,致动器160被启动,致动器160的推杆161可以沿致动器160的轴向伸长以止抵第一铰链110上的凹槽113,剪切销151首先被剪断,致动器160的推力再克服第一连接件夹紧第一铰链110和第二铰链120的预紧力,使第一铰链110绕第二轴线Ⅱ转动,第二铰链120绕第一轴线Ⅰ转动。致动器160的推杆161只在运动的前一段行程内止抵第一铰链110上的凹槽113,运动的后一段行程主要依靠的是引擎罩200的惯性力。
第一连接件在滑槽111内的运动轨迹为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二子槽1112的远离第一子槽1111的一端,最后运动到第三子槽1113并卡死。
在第一连接件沿滑槽111运动,且在第一连接件从第一子槽1111的远离第二子槽1112的一端向第二子槽1112运动期间,当第一连接件运动到第一子槽1111与第二子槽1112的连接处时,由于第二子槽1112构造为向下延伸的槽形,第一连接件会向下运动,从而给第一铰链110向下的冲击,以抵消第一铰链110和引擎罩200向上的部分惯性力。
第一连接件运动到第三子槽1113后被卡死,从而完成抬升装置的抬升过程。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升装置100,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滑槽111,且使构造为第一螺纹连接件的第一连接件的初始位置位于与所述滑槽111的一端,引擎罩抬升装置100的转动行程大,还可以缓冲引擎罩200的惯性力,使引擎罩抬升装置100可以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抬升状态,引擎罩抬升装置100的结构简单、实用,对行人的保护性更好。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种引擎罩抬升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引擎罩200的抬升高度更大,更利于行人安全气囊的展开,安全性更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适于固定在所述引擎罩上;
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与车身相连;
滑槽,所述滑槽设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一个上;
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滑槽包括第一子槽、第二子槽和第三子槽,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后端连通,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
所述第一铰链被构造成在车辆的加速度大于预定值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子槽内,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固定且适于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引擎罩;
在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期间,所述第一铰链相对所述第二铰链可运动,所述第一铰链适于绕位于所述引擎罩的前端的第二轴线向上转动,所述第二铰链适于绕第一轴线向上转动,所述滑块适于从所述第一子槽向后滑动至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再从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运动至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卡紧在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槽位于所述第二子槽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槽从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三子槽的另一端向上向前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槽,其中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子槽的一端均通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后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上壁面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前沿与所述第一子槽的上壁面的后沿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为从所述第一子槽的上壁面的后沿向下向后弯曲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下壁面为向下凹入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槽的前壁面的下部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为向后弯曲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槽从所述第二子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子槽的另一端向后向下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子槽内,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子槽的另一端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滑块;
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铰链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铰链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期间,所述第二连接件断开,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或铆接销,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剪切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上设有缺口槽,所述第二铰链上设有挡块,所述第一铰链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块止抵所述缺口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铰链或所述第二铰链以使所述第一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上设有弱化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引擎罩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为通槽或缺口。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擎罩抬升装置。
CN201610931543.4A 2016-10-31 2016-10-31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08001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543.4A CN108001403B (zh) 2016-10-31 2016-10-31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543.4A CN108001403B (zh) 2016-10-31 2016-10-31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403A CN108001403A (zh) 2018-05-08
CN108001403B true CN108001403B (zh) 2019-11-05

Family

ID=6204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1543.4A Active CN108001403B (zh) 2016-10-31 2016-10-31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1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8249B (zh) * 2018-07-23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锁钩及车辆
CN110745095B (zh) * 2018-07-23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装置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9330B1 (en) * 2001-11-05 2002-08-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hood deployment devic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JP2005153653A (ja) * 2003-11-25 2005-06-16 Nhk Spring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フード装置の接合構造
JP4410822B2 (ja) * 2008-01-25 2010-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DE102012006496B4 (de) * 2012-03-29 2016-05-04 Audi Ag Fuß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4675243B (zh) * 2013-12-03 2017-06-06 北京真金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双铆钉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盖的活动铰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403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8511B (zh) 保护行人的机动车机罩铰链组件
US7730990B2 (en) Restraint system for a hood lift device
CN101624067B (zh) 设置在机动车上的连接设备及用于控制该连接设备的方法
CN103818339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设备
US7950870B1 (en) Energy absorbing vehicle barrier
US20070236048A1 (en) Bonnet bumpstop for a vehicle
CN104842924A (zh) 包括烟火装置和第一机械结构的设备
CN108001403B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和车辆
CN106627472B (zh) 发动机罩铰链结构及行人保护装置
US20140060239A1 (en) Vehicle pedal assembly with securing device in case of impact
US9290142B1 (en) Bumper mounted deployable upper leg catcher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WO2016189140A1 (en) Safety arrangement
CN104652319B (zh) 一种充气安全限高杆
CN108005497B (zh) 引擎罩的锁扣装置及行人保护装置
JP2023521547A (ja) 差し迫った衝突に際して衝撃吸収のために自動車部品を拡張させるシステム
US7721837B1 (en) Tethered separable occupational safety cage for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104057853A (zh) 弹射逃逸座舱系统
CN108001401B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00008B (zh) 引擎罩的抬升装置和车辆
CN108001402B (zh) 引擎罩抬升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115780A (zh) 汽车碰撞试验牵引小车
CN201325412Y (zh) 行人保护气囊装置
CN104608750A (zh) 一种汽车锚定装置
CN110745095B (zh) 发动机罩装置及车辆
CN2606033Y (zh) 汽车撞击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