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99893A -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9893A
CN107999893A CN201711434540.0A CN201711434540A CN107999893A CN 107999893 A CN107999893 A CN 107999893A CN 201711434540 A CN201711434540 A CN 201711434540A CN 107999893 A CN107999893 A CN 107999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ing
cutting
sided
main body
c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45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9893B (zh
Inventor
张广全
柴恩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Y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Y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Y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YUA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45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99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9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9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9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9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79/00Methods, machines, or devic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al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其中双面铲齿机,包括双面铲头,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双面铲削加工;双面铲头包括溜板和设置在溜板上的双面铲削机构,双面铲削机构包括铲削部和同步驱动,铲削部包括第一和第二铲削部,第一和第二铲削部设置在溜板上,同步驱动分别与第一铲削部和第二铲削部连接,以驱动第一铲削部和第二铲削部同步动作。本发明的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可以一次性在主体基材上两个待加工面上铲削加工出翅片,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由于避免可被加工件的多次定位装夹,做到了同一时刻加工出翅片,其均匀性好,使得热交换的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铲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热交换产品从材质上来说,大部分应用铜(Cu、Copper)或铝(AL、Aluminum)或者铜铝相互组合的基材。热交换产品一般具有一个热交换的主体,和为了增大热交换面积的若干翅片。传统的热交换产品加工工艺一般先分别加工主体和翅片,然后使用焊接、采用过盈配合或者切合的方式制成热交换产品,这些加工工艺的共同点都是由两种以上的单体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话,在其结合部位会产生额外的结合热阻,因而整体上热阻高,在热交换过程中传热效率低;而且此类加工工艺难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使得结合部位的耐压一致性差;而且此类加工工艺的工序复杂,使得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形成大批量生产。
因此,专利号(200710074270.7)提出了一种热交换系列产品的加工方法,使得加工的翅片与主体是一个一体成型的整体,因而期间不存在额外的结合热阻,使得热交换系列产品的整体热阻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采用铲削加工工艺,材料耗损小;方便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加工成本;铲削工艺制成的翅片一致性好,因而热交换系列产品的耐压一致性好,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一次可成型一组翅片,效率高。每个工作循环仅由简单的四步或者三步组成,方便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进给方式可采用主体基材进给,也可采用主体基材固定之后就不再动,而使得刀体进给,可进一步提高效率。可以使得推翅与铲削同步进行,不会额外增加每个工作循环的时间。
但是,为了增加热交换的效率,如今的热交换产品需要在加工主体上设置两排以上的翅片,现有的单面铲削工艺却一次只能满足单面翅片的铲削,如果需要在一个加工主体上加工出两排翅片,则需要在加工完单面的翅片后,换面重新装夹,以完成另一面翅片的加工,因此效率低下。
再者,由于成型的翅片容易变形,因此,换面加工时的装夹需要格外小心,不然容易将损坏翅片;多次定位装夹,存在装夹误差,两面不同时期加工出来的翅片无法做到好的均匀性,将影响热交换效果。
现有的铲削方法,翅片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基材,铲刀需要以一定的角度铲入基材一定的深度,向上翻起才能顺利形成翅片,但在开始时有一部分基材将不能形成翅片,因为不能满足翅片的形成条件,因此铲刀从基材的端部开始铲起的开始阶段,有一部分翅片将无法成功铲削成功,形成碎屑脱离主体基材,所以,现有的铲削方法后续还需要进行切头处理,这将形成废料,增加了生产成本。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铲削效率低下、翅片质量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面铲削机,包括双面铲头,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双面铲削加工;所述双面铲头包括溜板和设置在所述溜板上的双面铲削机构,所述双面铲削机构包括铲削部和同步驱动,所述铲削部包括第一和第二铲削部,所述第一和第二铲削部设置在所述溜板上,所述同步驱动分别与第一铲削部和所述第二铲削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铲削部和所述第二铲削部同步动作。
优选地,本发明的双面铲削机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铲削部包括用于设置被加工件的铲口,所述铲口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和第二铲削部。
所述铲削部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曲轴小成、连杆小成、铲板小成和铲刀小成,所述铲刀小成在所述同步驱动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铲削。
所述同步驱动包括驱动主轴、锥齿轮组、第一联轴节和第二联轴节,所述第一联轴节与所述第一铲削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节与第二铲削部连接,所述锥齿轮组用于将所述驱动主轴的运动分解成同步的两个运动,所述第一联轴节和所述第二联轴节用于将分解的两个运动传动至所述铲削部。
所述铲板小成上设有导向机构,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扶持和导向。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导向手抓,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手抓;所述导向手抓包括限位槽和导向轮。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铲削方法,包括主体基材成型和在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所述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是采用双面铲削工艺,在前述主体基材成型工序中制成的主体基材相对的两个待加工面上同时铲出翅片;所述铲削工艺包括多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同时在两个待加工面上铲出一批翅片。
优选地,本发明的铲削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工作循环包括铲削、返刀、进刀三个步骤;所述铲削使得铲刀小成的刀刃以设定的角度在待加工主体基材的待加工面上铲出翅片;所述返刀是完成铲削之后刀体返回;所述进刀使得刀体以设定步距进给,为下一工作循环做好准备。
所述主体基材两端固定,中间主体悬浮,所述主体基材的两个待加工面平行于重力方向。
所述进刀通过双面铲头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或通过所述主体基材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的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可以一次性在主体基材上两个待加工面上铲削加工出翅片,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由于避免可被加工件的多次定位装夹,做到了同一时刻加工出翅片,其均匀性好,使得热交换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双面铲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产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双面铲头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导向机构的双面铲头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A-A剖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机座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机座全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行程控制部与铲头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图8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曲轴偏心部B-B剖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上下料装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4个夹头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夹头的D-D剖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卸料松开装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供料首端侧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供料首端正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双面铲齿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双面铲削机,包括双面铲头,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双面铲削加工;如图1所示,双面铲头包括溜板1和设置在溜板1上的双面铲削机构2,双面铲削机构2包括铲削部和同步驱动23,铲削部包括第一和第二铲削部,第一和第二铲削部设置在溜板1上,同步驱动23分别与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连接,以驱动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同步动作。
如图2所示为铲削成型后的被加工件3,为热交换散热基体,该散热基体主要包括主体基材31和形成于主体基材31内的容置腔,主体基材31顶部和底部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散热翅片32,散热翅片32与主体基材31为一体化结构,散热翅片32为主体基材31上削片而成;在容置腔中设有PTC组件5,PTC组件5两端设有引出电极4。翅片32的d为步距,t为翅片厚度。本实施例中主体基材为管式基材。
被加工件3顶部和底部外表面上的翅片32,可通过本实施例的双面铲头加工出来,首先,完成主体基材成型;然后在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是采用双面铲削工艺,在前述主体基材成型工序中制成的主体基材相对的两个待加工面上同时铲出翅片;铲削工艺包括多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同时在两个待加工面上铲出一批翅片。
如图3所示,铲削部包括用于设置被加工件的铲口24,铲口24的中心线25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铲削部。翅片成型时,被加工件3成型的主体基材31穿过双面铲头的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之间的铲口24;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第一铲削部21将完成一侧待加工面上翅片的成型,同时,第二铲削部22将完成另外一侧待加工面上翅片的成型。
采用双面加工时,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需做到同时加工,如果不同时,铲削时,铲削部位将受力不均,这将导致主体基材变形损坏,制得的产品质量不佳,严重时将无法继续铲削,甚至产生安全事故。
采用双面加工的被加工件3的两个待加工面均在加工,而且存在多个工作循环,所以,被加工件进行两端固定,将中间主体悬浮,以空出两个待加工面进行加工,这也是铲削部位需要同时加工的原因,因为被加工件3悬浮设置,两个待加工面均没有承载,所以受力不均时容易变形。
为了做到同步铲削,首先,如图1所示,需要一个同步驱动23,以提供相同的动力来驱动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同步驱动23包括驱动主轴201、锥齿轮组202、第一联轴节203和第二联轴节204,第一联轴节203与第一铲削部21连接,第二联轴节204与第二铲削部22连接,锥齿轮组202用于将驱动主轴201的运动分解成同步的两个运动,第一联轴节203和第二联轴节204用于将分解的两个运动传动至铲削部。
再者,将采用如下机构的铲削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曲轴小成205、连杆小成206、铲板小成207和铲刀小成208,铲刀小成208在同步驱动23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铲削,上述结构的铲削部可以实现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的同步铲削。
铲板小成207包括固定在溜板1上的铲板209和与铲板209滑动连接的滑板210,滑板210与连杆小成206铰接;滑板210上设置着铲刀小成208,曲轴小成205在第一联轴节203或第二联轴节204的作用下旋转,驱动铰接的连杆小成206,连杆小成206带动滑板210滑动,从而使得铲刀小成208完成运动;曲轴小成205旋转一圈,铲刀小成208完成一次铲削、退刀、进刀的工作循环;一个工作循环将在对应待加工面上铲削出一批翅片。
铲削的待加工面应该平行于重力方向,这样可以避免主体基材的重力作用导致两个铲削面的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双面铲削机采用的是卧式加工形式,被加工件水平装夹,其两个待加工面平行于重力方向,第一铲削部21和第二铲削部22被配置成能对被加工件平行于重力方向的两待加工面进行铲削加工,以使铲刀小成朝向该平行于重力方向的两个待加工面;两个待加工面为侧立方向,顶部与底部为主体基材的其他端面;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形实施例中,双面铲削机也可以是立式的,此时两个待加工面必定平行于重力方向。
为了增加悬浮的被加工件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还设置有导向机构26,用于对被加工件3进行扶持和导向,导向机构包括驱动气缸211、导向手抓212,所述驱动气缸211用于驱动导向手抓212;如图5所示,导向手抓212包括限位槽214和导向轮213,限位槽214开设在导向轮213上。本实施例中,悬浮的被加工件为4个,因此,限位槽214设有4个,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数量。数量越多,在铲削时,将很难做到每个被加工件均能平稳的加工,所以设置导向机构,每个悬浮的被加工件穿过铲口,并被限位槽214卡紧,在移动进给时,通过导向轮减小摩擦,方便移动。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铲削、返刀、进刀三个步骤;铲削使得铲刀小成的刀刃以设定的角度在待加工主体基材的待加工面上铲出翅片;返刀是完成铲削之后刀体返回;进刀使得刀体以设定步距进给,为下一工作循环做好准备。双面铲削加工方法中,可以是通过双面铲头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将被加工件固定;也可以是通过被加工件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将双面铲头固定。
本实施例为双面铲头进行步距移动进给,被加工件固定不动的加工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因此整个双面铲头通过滑轨61滑块62安装在机座6上,铲削加工时,双面铲头将沿着滑轨61滑块62完成步距进给;双面铲头的步距移动进给通过移动进给驱动7实现,优选地,移动进给驱动为丝杠驱动总成,丝杠驱动总成的丝杠72端部连接驱动电机73,其与丝杠72配合的螺母副71的壳体上侧连接着溜板1,下侧连接着同步驱动23;同步驱动用于提供驱动铲削部运动的动力,移动进给驱动用于提供驱动双面铲头的移动进给或回程。在此,同步驱动的驱动主轴采用花键轴,可以实现动力传动的同时双面铲头能沿花键轴轴向滑动。
为了不产生碎屑,产生废料,如图6所示和图8所示,在机座6的铲削始端81设置有行程控制部83,在双面铲头的溜板1上设置有铲削部、曲轴偏心部84和偏心调节部85,铲削部由曲轴偏心部84驱动运动,偏心调节部85在行程控制部83的作用下实现对曲轴偏心部84的偏心调节。
通过上述设计进行铲削可以实施一种渐进铲削方法,该渐进铲削方法包括在对待加工主体基材的端部铲削的开始阶段,铲削的铲削量为渐进的,下一工作循环的铲削量大于前一工作循环的铲削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行程控制部83包括固定安装板831,和设置在固定安装板831上的齿条832;偏心调节部85包括啮合齿轮组和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在溜板1上;啮合齿轮组包括与曲轴偏心部的偏心轮843啮合的第一齿轮851,和与行程调节部83的齿条832连接的第二齿轮852。如图11所示,限位机构用于对第一齿轮851偏心调节之后的锁紧,防止旋转,限位机构包括锁柱854,所述第一齿轮851包括锁孔801,当第一齿轮851绕旋转轴853旋转至预定位置时,锁柱854可以插入锁孔801中,将第一齿轮851锁死,防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曲轴偏心部84包括基座841、偏心套844、动力轴842和偏心轮843,偏心轮843与偏心套844固定连接,偏心套844设置在基座841上,动力轴842偏心设置在偏心轮843和偏心套844上。铲削部的曲轴小成205的动力由动力轴842提供,如果动力轴842的位置不发生改变,那么铲削量将由铲削部本身决定,偏心设置的动力轴842存在一个偏心距,可以通过调节这个偏心距,改变铲削部的铲削量。
刚开始铲削时,双面铲头位于机座6的铲削始端81,此时,行程控制部83将与偏心调节部85连接,具体的是齿条832与第二齿轮852啮合;铲削开始后,移动进给驱动的丝杠72转动,带动与螺母副71固定的双面铲头向机座6的另一侧移动进给,同时同步驱动23的花键轴201驱动锥齿轮组202,进而带动第一和第二联轴节203、204运动,与第一或第二联轴节连接的动力轴842将驱动铲削部进行铲削;由于渐进铲削装置的存在,在开始阶段,向前移动进给的直线运动通过齿条832和第二齿轮852,转换成第一和第二齿轮851、852的旋转运动,进而使得与第一齿轮851啮合的偏心轮843旋转,由于偏心轮843与动力轴是偏心设置,所以偏心轮843的旋转,将导致动力轴842的偏心运动;动力轴842一端连接着驱动动力轴842旋转的同步驱动23,另一端则连接着铲削部的曲轴小成205,曲轴小成205在动力轴842的驱动下,以动力轴842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做回转运动;动力轴842由于偏心运动,曲轴小成205的旋转轴将发生改变,产生偏心距,进而使得连杆小成206、铲板小成207和铲刀小成208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成在铲削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铲刀小成208的铲削量是渐进的,且为增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假设第一个工作循环铲削量为X1,则下一个工作循环的铲削量X2将大于X1,这可以解决开始阶段铲削时翅片成屑的问题,因为铲削量是渐进的,所以即使是刚开始铲削时,也不会因为铲刀铲削的基材量过少而不能形成翅片,形成碎屑,所以,本发明将减少废料的产生,节约材料成本。
双面铲头继续往前步距进给,铲刀小成208铲削的量也逐渐增加,直到偏心调节部85脱离行程控制部83,才停止渐进,此后,进刀量维持在一个恒定值,可铲削出均匀的翅片,待双面铲头运动到机座6的铲削末端82,停止铲削;形成带有双面翅片的热交换产品。
本实施例中被加工件采用悬浮设置,悬浮设置的被加工件两端固定在上下料装置上,如图12所示,上下料装置包括连动转换装置91和夹持装置92,其中,夹持装置92包括夹头93、工位转轴94,夹头93设置在工位转轴94上,工位转轴94上设置有多个装夹工位,每个工位上可设置多个夹头93,本实施例设置有4个工位,每个工位下设置有4个夹头9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工位和夹头93的数量可以是其他设置;工位转轴94连接着连动转换机构91,连动转换机构91可以实现工位转轴94的旋转和升降的连动,当双面铲头完成了整个主体基材上翅片的铲削时,则通过连动转换机构91可完成工位转轴94的上升、旋转和下降,上升是为了将悬浮的被加工件3脱离双面铲头的铲口,只有脱离了双面铲头的铲口,才能旋转工位转轴94切换至下一个工位,否则,悬浮的被加工件将与双面铲头将产生干涉;当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以当前工位下被加工件完全脱离双面铲头的铲口为准),旋转工位转轴94,将下一个工位上装夹好的被加工件与当前工位下已经铲削好的成品进行切换,以便进行铲削加工和对成品卸料;工位切换完成后,再将工位转轴94下移,使得被加工件进入铲口中,进行铲削。
为了能悬浮夹紧被加工件,如图13-14所示,夹头93包括壳体901、芯轴902、弹簧(第一弹簧905、第二弹簧907)、卡舌903,第一弹簧销904,第二弹簧销906、滑套908、斜向滑槽909、斜向插销910、弹簧外体911;壳体901内开设用于设置芯轴902的轴孔,在壳体901的前段部分设置有第一弹簧腔912,在壳体901的后段部分设置有第二弹簧腔913;芯轴902设置在轴孔中,芯轴90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905和第二弹簧907,第一弹簧905一端抵在第一弹簧腔912的后端面上,另一端抵在芯轴902上的第一弹簧销904上,第二弹簧907一端抵在第二弹簧腔913的后端面上,另一端抵在芯轴902上的第二弹簧销906上,第二弹簧销906可通过弹簧外体911调节其在第二弹簧腔913中的位置,以调节第二弹簧907的弹性力;在壳体901的前端套设有滑套908,滑套908与第一弹簧销904固定连接,当芯轴902沿着轴孔方向移动时,滑套908在第一弹簧销904的作用下,将与芯轴902保持同步移动;壳体901前端的装夹口914内设有卡舌903,用于装夹被加工件时抵住被加工件端面的孔,实现精准装夹;除设置卡舌903外,在壳体901的前端还开设斜向滑槽909,在斜向滑槽909里还设有斜向插销910,该斜向插销910的两端卡在滑套908上,所以,当滑套908在芯轴902的作用下移动时,斜向插销910将沿着斜向滑槽909滑动,斜向滑槽909沿着装夹口914中心轴线的外侧方向逐渐倾斜,逐步靠近装夹口914的中心轴线,优选地,斜向滑槽909沿着装夹口914中心轴线两侧对称设置在壳体901上;当需要装夹时,在后端克服弹簧的弹力拉芯轴902,芯轴902压缩弹簧,向后移动,使得滑套908也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滑套908使得斜向插销910沿着斜向滑槽909后移,以增大壳体901前端的装夹口914,将被加工件插入装夹口914后,松开芯轴902,弹簧伸长,芯轴902向前移动,滑动也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滑套908使得斜向插销910沿着斜向滑槽909前移,以缩小壳体901前端的装夹口914,由于此时被加工件已经安放在装夹口914中,所以斜向插销910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紧紧的夹紧被加工件。
在铲削的过程中,悬浮的被加工件每一个工作循环,都会对被加工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上述的装夹方式,将使得悬浮的被加工件两端就好比一根绷紧的绳子,当中间有人拽这跟绳子时,绳子的两头一端将为拉紧状态,另一端将为松弛状态;因为斜向插销910可以做到向外越拉越紧,向内越推越松,这样的受力将使得悬浮的被加工件不会因为铲削过程中的反作用力而弯曲,使得被加工件能像绳子一样存在一端越拉越紧,另一端越推越松的状态,保证了被加工件的质量。
如图15所示,拉动芯轴902需要很大的力,可以通过卸料松开装置来解决,卸料松开装置设置在机座6(图中为固定安装板831)上,包括一个可摆动的卸料抓953,卸料抓953一端铰接在机座6上,另一端可卡在芯轴902末端,卸料抓由气缸951驱动与卸料抓953连接的连杆952,可实现摆动。
如图16、17所示,连动转换机构91需要完成多个动作的连动(上升、旋转、下降),以实现上下料,包括槽轮机构和与槽轮机构连接的驱动电机917,槽轮机构滑动安装在机座6的供料首端63上,其中槽轮机构的主动拨盘915上铰接有摆杆918,摆杆918另一端铰接机座6的供料首端63;驱动电机917驱动主动拨盘915旋转,相应的,主动拨盘915驱动摆杆918摆动,使得槽轮机构沿着供料首端63的滑槽上升,此时,拨盘915上的圆销919未进入槽轮916的径向槽920,由于槽轮916的内凹锁止弧921被拨盘915的外凹锁止弧922卡住,故槽轮916不转动;当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圆销919刚进入槽轮916径向槽920,此时锁止弧也刚被松开,槽轮916受圆销919的驱使而转动,槽轮916的转动将带动工位转轴94旋转,进而切换至下一个工位,切换好后,此时摆杆918也从拨盘915的顶端运动至底端,槽轮机构滑动到最高位置;拨盘915继续旋转,圆销919在另一边离开径向槽920时,锁止弧又被卡住,槽轮916又静止不动,摆杆918由低处向高处移动,槽轮机构下降。如此,完成上升、旋转、下降的连动。
上下料完成后,需驱动双面铲头快速从机座的铲削末端82回程至铲削始端81,铲削时的速度比较慢,但回程时需要快速的回程,由于被加工件的整体长度很长,所以机座从铲削始端81至铲削末端82之间的距离也很长,双面铲头的回程靠移动进给机构驱动,通过丝杠72快速的反向旋转,可使得与螺母副71连接的溜板1快速回程,回程的过程中,由于丝杠72回转的速度很快,且整体长度很长,那么丝杠将产生很大的震动,因此,回程时将通过设置的防震机构10实现其快速回程。
如图6所示,防震机构10包括防震气缸101、连杆和扶持手抓102,在回程时,可通过设置在丝杠周围的扶持手抓102进行防震。防震气缸101设置在机座上,防震气缸101的伸缩杆连接着连杆,连杆连接着扶持手抓102,防震机构成对地设置在机座上,并相互对称,扶持手抓102与机座滑动连接;铲削加工时,不需要对丝杠进行扶持,因为,转速很小,因此,防震气缸101收起扶持手抓102;在回程时,通过防震气缸101将扶持手抓102伸出,以防止震动,当双面铲头需要经过防震机构时,需要收起扶持手抓102,待双面铲头经过的防震机构后,再次对丝杠进行扶持,所以,为了能做到至少有一个防震装置对丝杠进行扶持,所以防震机构设置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为两个。
回程完毕后,可继续铲削。
本实施例一次铲出一片翅片,也可以将多块主体基材并排固定,然后根据主体基材的数目和翅片尺寸,选择合适的刀具以保证足够的铲削宽度;再选择足够的动力,以保证足够的铲削驱动力,这样就可以一次铲削出一批多个翅片,大大提高铲削加工的效率。
当然也可以是一块主体基材上本来就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待加工面,根据待加工面的数目和翅片尺寸,选择合适的刀具以保证足够的铲削宽度;再选择足够的动力,以保证足够的铲削驱动力,这样也可以一次铲削出一批多个翅片,大大提高铲削加工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发明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发明中心概念。所以,本发明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发明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Claims (10)

1.一种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铲头,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双面铲削加工;所述双面铲头包括溜板和设置在所述溜板上的双面铲削机构,所述双面铲削机构包括铲削部和同步驱动,所述铲削部包括第一和第二铲削部,所述第一和第二铲削部设置在所述溜板上,所述同步驱动分别与第一铲削部和所述第二铲削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铲削部和所述第二铲削部同步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削部包括用于设置被加工件的铲口,所述铲口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和第二铲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削部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曲轴小成、连杆小成、铲板小成和铲刀小成,所述铲刀小成在所述同步驱动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行铲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包括驱动主轴、锥齿轮组、第一联轴节和第二联轴节,所述第一联轴节与所述第一铲削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节与第二铲削部连接,所述锥齿轮组用于将所述驱动主轴的运动分解成同步的两个运动,所述第一联轴节和所述第二联轴节用于将分解的两个运动传动至所述铲削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小成上设有导向机构,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扶持和导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铲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导向手抓,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手抓;所述导向手抓包括限位槽和导向轮。
7.一种铲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基材成型和在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所述主体基材上设置双面翅片是采用双面铲削工艺,在前述主体基材成型工序中制成的主体基材相对的两个待加工面上同时铲出翅片;所述铲削工艺包括多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同时在两个待加工面上铲出一批翅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循环包括铲削、返刀、进刀三个步骤;所述铲削使得铲刀小成的刀刃以设定的角度在待加工主体基材的待加工面上铲出翅片;所述返刀是完成铲削之后刀体返回;所述进刀使得刀体以设定步距进给,为下一工作循环做好准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材两端固定,中间主体悬浮,所述主体基材的两个待加工面平行于重力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铲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刀通过双面铲头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或通过所述主体基材进行步距的移动进给。
CN201711434540.0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Active CN107999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540.0A CN10799989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4540.0A CN10799989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9893A true CN107999893A (zh) 2018-05-08
CN107999893B CN107999893B (zh) 2020-01-21

Family

ID=6206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4540.0A Active CN107999893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989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201A (zh) * 2019-02-15 2019-04-26 崔健 一种双向错位铲削材料间歇进给装置及其铲削方法
CN109807401A (zh) * 2019-02-22 2019-05-28 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连续铲齿设备及方法
CN109865894A (zh) * 2019-04-02 2019-06-11 崔健 多方位切片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0479900A (zh) * 2019-08-23 2019-11-22 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铲齿活动刀头机构及铲齿设备
CN110539037A (zh) * 2019-09-17 2019-12-06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割草机刀片开刃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2044A (en) * 1982-09-04 1987-05-05 Tohken Co., Ltd. Descaler and wire brush for use in the same
CN101293319A (zh) * 2007-04-29 2008-10-29 深圳山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系列产品的加工方法
CN101456088A (zh) * 2008-12-26 2009-06-17 东莞市比尔电子有限公司 无屑切片机
CN206263366U (zh) * 2016-11-24 2017-06-20 东莞市智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铲齿机
CN206550442U (zh) * 2016-11-24 2017-10-13 东莞市智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铲齿刀
CN107252926A (zh) * 2017-04-19 2017-10-17 常州市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管道铲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2044A (en) * 1982-09-04 1987-05-05 Tohken Co., Ltd. Descaler and wire brush for use in the same
CN101293319A (zh) * 2007-04-29 2008-10-29 深圳山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系列产品的加工方法
CN101456088A (zh) * 2008-12-26 2009-06-17 东莞市比尔电子有限公司 无屑切片机
CN206263366U (zh) * 2016-11-24 2017-06-20 东莞市智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铲齿机
CN206550442U (zh) * 2016-11-24 2017-10-13 东莞市智锵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铲齿刀
CN107252926A (zh) * 2017-04-19 2017-10-17 常州市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管道铲孔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201A (zh) * 2019-02-15 2019-04-26 崔健 一种双向错位铲削材料间歇进给装置及其铲削方法
CN109807401A (zh) * 2019-02-22 2019-05-28 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连续铲齿设备及方法
CN109865894A (zh) * 2019-04-02 2019-06-11 崔健 多方位切片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09865894B (zh) * 2019-04-02 2024-02-23 崔健 多方位切片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0479900A (zh) * 2019-08-23 2019-11-22 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铲齿活动刀头机构及铲齿设备
CN110479900B (zh) * 2019-08-23 2024-04-05 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铲齿活动刀头机构及铲齿设备
CN110539037A (zh) * 2019-09-17 2019-12-06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割草机刀片开刃装置
CN110539037B (zh) * 2019-09-17 2024-02-06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割草机刀片开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9893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9893A (zh) 一种双面铲削机和铲削方法
CN112404531B (zh) 一种自动化卧式铣床
CN208644182U (zh) 一种倒角机
CN204262487U (zh) 一种全自动切管机
CN105883398A (zh) 一种桁架式三自由度双气爪抓取装置
CN21141370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打孔装置
CN207494485U (zh) 一种冷镦机的夹料装置
CN206758582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夹持旋转机构
CN204867444U (zh) 一种抗震变频调速车床
CN106553098A (zh) 自动抓料机械手
CN111516059B (zh) 一种用于胶合板的单板切割设备
CN108581066A (zh) 一种缝纫机梭芯的全自动加工设备及全自动加工方法
CN108176898B (zh) 一种双面和渐进铲削机及渐进铲削方法
CN207668960U (zh) 一种铲削机及其快速回程机构
CN105455153A (zh) 一种夏果开口机
CN108381248A (zh)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龙门铣床装置
CN210848406U (zh) 一种轴类工件端部自动钻孔装置
CN211192360U (zh) 一种滚齿机用齿圈夹取装置
CN201824166U (zh) 一种轴销双头倒角机的夹料装置
CN208495670U (zh) 锻前氧化皮清除机
CN209598667U (zh) 一种切割油压复合机床
CN113070531A (zh) 圆周式法兰端面加工设备
CN207668626U (zh) 一种夹持装置和连动转换装置及双面铲削机
CN207628955U (zh) 一种自动扳边机
CN208438028U (zh) 一种柱形工件加工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