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9733A -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9733A
CN107989733A CN201610973337.XA CN201610973337A CN107989733A CN 107989733 A CN107989733 A CN 107989733A CN 201610973337 A CN201610973337 A CN 201610973337A CN 107989733 A CN107989733 A CN 107989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tooth wheel
driving
whee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33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天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33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89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89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97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ssentially with both gears that can be put out of gear and continuously-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所述起动装置包括起动机,所述起动机包括齿轮轴及设于所述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部;以及飞轮组件,所述飞轮组件包括飞轮及设在所述飞轮上的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部;所述齿轮轴轴向运动能够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本发明具有多个传动比档位,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起动机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发动车辆发动机。发动机齿圈的齿数与起动机齿轮的齿数的比值为传动比。传动比高,起动机性能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拖动较高的阻力矩的发动机;传动比低,起动机性能一定情况下,可以更快的达到起动转速,缩短起动时间。故选择一个合适的传动比,能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但实际匹配性中常会迁就某一个指标,从而影响另一个指标的性能。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动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起动机,所述起动机包括齿轮轴及设于所述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部;以及飞轮组件,所述飞轮组件包括飞轮及设在所述飞轮上的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部;所述齿轮轴可轴向运动,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齿轮轴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齿轮轴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飞轮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飞轮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飞轮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飞轮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齿轮轴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齿轮轴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设在所述飞轮的两相对面的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档位,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档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的情形下,以及,在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从动齿轮的情形下,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中心距调节机构,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设在所述起动机和飞轮组件之间,用于调节中心距,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相应的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包括:中心转轴,所述起动机的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中心转轴枢接到所述飞轮组件的第一位置;支架组件,所述起动机的第二安装部通过平行于所述中心转轴的销轴连接到所述支架组件;液压驱动杆,其将所述支架组件连接到所述飞轮组件的第二位置;所述液压驱动杆内置于发动机缸体的油道中,在所述油道中液压油的压力控制下,能够驱动所述支架组件连同销轴在远离和靠近所述飞轮组件的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临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所述齿轮轴围绕所述中心转轴转动预设角度,改变中心距。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所述调整垫圈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上,将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间隔开。
进一步地,各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径从内至外递减。
进一步地,各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从内至外依次增加,所述飞轮的侧壁沿轴向设有多个安装台阶,每一安装台阶以过盈匹配性的方式安装一所述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处于静止状态下均位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中心距调节机构,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设在所述起动机和飞轮组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中心距。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包括:中心转轴,所述起动机的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中心转轴与所述飞轮组件枢接;和支架组件,所述起动机的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支架组件连接到所述飞轮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飞轮组件在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安装部围绕所述中心转轴相对于所述飞轮组件转动,改变所述中心距。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其中:两个隔开布置的第一支耳一体成型在一平板的上表面,该平板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所述液压驱动杆;所述第一支耳上的安装孔穿设所述销轴,用于将所述起动机的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到所述飞轮组件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支耳垂直于所述第一支耳,所述第二支耳上的安装孔与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用于安装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以能够保持与所述支架运动方向一致的方式将所述支架连接到所述飞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构件包括:紧固杆和预紧件,其中:所述紧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支耳上的安装孔和所述飞轮组件的第二位置,所述紧固杆伸出于所述飞轮组件的安装孔的部分设有所述预紧件,所述预紧件将所述支架和飞轮组件连接在一起,并为所述紧固杆将支架拉紧到飞轮组件上提供弹性预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所述齿轮轴的轴向运动,使所述起动装置位于预期的传动比档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起动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为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由于本发明具有多个传动比档位,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左侧示意出了起动装置的主视图,图中的右侧示意出了起动装置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左侧示意出了起动装置的主视图,图中的右侧示意出了起动装置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上述各图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示意出了中心距调节机构的结构。
图10是图9中的紧固杆和预紧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起动装置包括:起动机1和飞轮组件2,其中:起动机1包括齿轮轴11及设于齿轮轴11上的主动齿轮部。飞轮组件2包括飞轮21及设在飞轮21上的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部。齿轮轴11可轴向运动,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由于本实施例具有多个传动比档位,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实现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具体如下:
例如: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齿轮轴1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齿轮轴1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该实施例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主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另一种情形是主动齿轮部包括两个和两个以上主动齿轮。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地,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若将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所述主动齿轮部和所述从动齿轮部进行组合,那么,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的从动齿轮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包括:
1.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
2.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
又例如: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该实施例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从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从动齿轮,另一种情形是从动齿轮部包括两个和两个以上从动齿轮。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地,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齿轮轴1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齿轮轴1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若将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所述主动齿轮部和所述从动齿轮部进行组合,那么,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的从动齿轮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包括:
1.一个从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主动齿轮。
2.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主动齿轮。
根据上述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的从动齿轮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可以总结得到下面三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
第二种实施例:一个从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主动齿轮。
第三种实施例: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传动比值为从动齿轮的齿数与主动齿轮的齿数的比值,其中,“齿数”与齿轮的“外径”和“模数”相关。
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从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主动齿轮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由于“模数”相同,那么“齿数”不同必然导致“外径”不相同,中心距也不相同。
对于第三种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的情形,由于中心距不可调整,满足不同传统比的前提下,应设计出相同中心距的齿轮副参数。本发明中,“中心距”指的是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时各自的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
根据以上总结得到的三种实施例,下面将对如何实现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分别展开说明。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主动齿轮。相应地,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下面以图1至图3中示出的一个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为例,对所述主动齿轮部和所述从动齿轮部的配合关系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一个齿轮,即第一主动齿轮12。
从动齿轮部包括两个齿轮,即第一从动齿轮22和第二从动齿轮23。
齿轮轴11轴向运动能够使所述起动装置在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切换。
也就是说,齿轮轴11轴向运动过程中,第一主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22匹配性地啮合,形成所述起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比挡位。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的范围为9至11,优选为10,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应用于阻力矩相对较小的工况(比如定义为温度0°以上),在与第一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一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第一主动齿轮12与第二从动齿轮23匹配性地啮合,形成所述起动装置的第二传动比挡位。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的范围为11至13,优选为12,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应用于阻力矩较大的工况(比如定义温度在0°以下)。在与第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本实施例提供两档传动比,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从动齿轮22和第二从动齿轮23的外径相同,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之间齿数的不相同,实现传动比的改变。
如前文所介绍的内容,还可以将第一从动齿轮22和第二从动齿轮23的外径设置成不相同,来实现传动比的改变。在外径不相同的情形下,则需要通过下文中提到的中心距调节机构来调节中心距,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相应的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上述实施例仅以数量为两个的从动齿轮为例进行说明,实质上还可以设置数量大于两个的从动齿轮,也就是说,还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在上面的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设置多个传动比档位。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从动齿轮。相应地,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各主动齿轮沿齿轮轴11的轴向隔开设置在齿轮轴11端部,并能够分别与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下面以图4至图6示出的两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为例,对所述主动齿轮部和所述从动齿轮部的配合关系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两个齿轮,即第二主动齿轮13和第三主动齿轮14。第二主动齿轮13的外径大于第三主动齿轮14的外径。
从动齿轮部包括一个齿轮,即第三从动齿轮24。
齿轮轴11轴向运动能够使所述起动装置在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切换。
也就是说,齿轮轴11轴向运动过程中,第二主动齿轮13与第三从动齿轮24匹配性地啮合,形成所述起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比挡位。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的范围为9至11,优选为10,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应用于阻力矩相对较小的工况(比如定义为温度0°以上),在与第一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一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第三主动齿轮14与第三从动齿轮24匹配性地啮合,形成所述起动装置的第二传动比挡位。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的范围为11至13,优选为12,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应用于阻力矩较大的工况(比如定义温度在0°以下)。在与第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本实施例提供两档传动比,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动齿轮13和第三主动齿轮14的外径不相同,通过下文中提到的中心距调节机构来调节中心距,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相应的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上述实施例仅以数量为两个的主动齿轮为例进行说明,实质上还可以设置数量大于两个的主动齿轮,也就是说,还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在上面的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设置多个传动比档位,并且,多个主动齿轮能够与齿轮轴同步,沿齿轮轴轴向运动。具体地:各所述主动齿轮以改变中心距的方式与一个从动齿轮啮合,以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即匹配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不一致的情形,进而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两个以上的主动齿轮,各主动齿轮沿齿轮轴11的轴向隔开设置在齿轮轴11端部。相应地,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相应的所述主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下面以图7和图8中示出的两个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为例,对所述主动齿轮部和所述从动齿轮部的配合关系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起动装置的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两个齿轮,分别是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
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两个齿轮,分别是设在飞轮21的两相对面的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
齿轮轴11轴向运动能够使所述起动装置在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切换。
也就是说,齿轮轴11轴向运动过程中,第四主动齿轮15与第四从动齿轮25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档位。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的范围为9至11,优选为10,所述第一传动比挡位应用于阻力矩相对较小的工况(比如定义为温度0°以上),在与第一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一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第五主动齿轮16与第五从动齿轮26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档位。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的范围为11至13,优选为12,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应用于阻力矩较大的工况(比如定义温度在0°以下)。在与第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时,起动机1便可以将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对应的动力输出给车辆发动机。
本实施例提供两档传动比,因此在满足合理起动时间要求下,无需匹配性较大功率的起动机来满足冷启动要求,这样可以在阻力矩和起动转速两个矛盾指标中达到平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能,而且结构紧凑。
多个所述主动齿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由于各个所述主动齿轮轴线与飞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那么,主动齿轮与相应的从动齿轮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等于其它主动齿轮与其相对应的从动齿轮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
如图7和图8示出地,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由于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的轴线与飞轮2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那么,第四主动齿轮15与第四从动齿轮25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等于第五主动齿轮16与第五从动齿轮26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
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的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的外径相同,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的外径相同,通过调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比,实现传动比的改变。
在图7和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满足第四主动齿轮15与第四从动齿轮25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等于第五主动齿轮16与第五从动齿轮26啮合时旋转中心在轴向方向上间距的情况下,各自的齿轮啮合的侧隙和顶隙足够,然后设计相应的常用的两档传动比档位。一档作为冷启动用,即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一档作为其它工况用,即所述第一传动比档位。详见下表是两档传动比参数的举例。
上述的“顶隙”是一对齿轮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顶与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之间的间隙。“侧隙”是一个齿轮与另一个齿轮啮合时,齿在齿槽里的圆周间隙,是为了运转灵活的。两个间隙,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以数量为两个的主动齿轮和数量为两个的从动齿轮为例进行说明,实质上还可以设置数量大于两个的主动齿轮和数量大于两个的从动齿轮,也就是说,还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在上面的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设置多个传动比档位。其具体可以通过调整中心距来实现,即匹配主动齿轮的中心与从动齿轮的中心的间距不一致的情形,进而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多个主动齿轮的情形下,多个主动齿轮的外径可以设置成相同,也可以将各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径从内至外减小。这种情形下,可以在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17,调整垫圈17设置在齿轮轴11上,将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间隔开。调整垫圈17由低碳钢制成。调整垫圈17由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夹持并用轴固定,将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间隔开。当然,上述的调整垫圈17为独立件,也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一体成型,类似塔轮的结构。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17,调整垫圈17设置在齿轮轴11上,将相邻的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间隔开。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多个从动齿轮的情形下,各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从内至外依次增加,飞轮21的侧壁沿轴向设有多个安装台阶27,每一安装台阶27以过盈匹配性的方式安装一所述从动齿轮。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飞轮2的两相对表面设有安装台阶27,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以过盈匹配性的方式安装在安装台阶27上。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进行加热,便于将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安装到安装台阶27上。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齿轮轴11的轴向运动,使所述起动装置位于预期的传动比档位。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在环境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起动装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比档位;在环境温度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起动装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比档位。前进和后退分别对应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挡位的应用,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来判断起动机电磁开关吸合方向,从而选择第一传动比档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的需求,达到快速并有效的起动发动机,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
齿轮轴11轴向运动不仅能够使所述起动装置在第一传动比挡位和第二传动比档位之间切换,还能够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分开,所述主动齿轮处于静止位置。该静止位置对应于起动机1不工作的状态。也就是说,起动机1能够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的外径大于飞轮1的外径,在静止位置,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均位于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之间,不影响飞轮21的正常旋转。
起动机静止状态(即不工作状态)下,起动机1的第四主动齿轮15和第五主动齿轮16在第四从动齿轮25和第五从动齿轮26之间,飞轮21正常转动。
需求第一传动比档位时,起动机1的齿轮轴11受到电磁开关(图中未示出)吸合和拨叉的作用,后退并使第四主动齿轮15与第四从动齿轮25啮合。
需求第二传动比档位时,起动机1的齿轮轴11受到电磁开关吸合和拨叉的作用,前进并使第五主动齿轮16与第五从动齿轮26啮合。
图7示意出的是静止位置。后退工作位置在图7中未显示,在图7示出的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沿图中示出的轴向方向且向后(“后”即为图7的“左”)运动能够到达后退工作位置。前进工作位置在图7中未显示,在图7示出的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沿图中示出的轴向方向且向前(“前”即为图7的“右”)运动能够到达前进工作位置。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从动齿轮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从动齿轮对应至少两个主动齿轮的两种情形下,如图3、图6和图9所示,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中心距调节机构,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设在起动机1和飞轮组件2之间,用于调节中心距,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相应的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包括中心转轴3、支架组件4和液压驱动杆6,其中:
起动机1的齿轮轴11外部安装有壳体,该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1a,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1b,第二安装部1b临近齿轮轴11设置。起动机1的第一安装部1a通过中心转轴3枢接到飞轮组件2的第一位置2a。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部1b通过平行于中心转轴3的销轴5连接到支架组件4。
液压驱动杆6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支架组件4的底面,并且将支架组件4连接到飞轮组件2的第二位置2b。液压驱动杆6内置于发动机缸体的油道中,受控于发动机缸体的油道中液压油的压力,而能够控制支架组件4连同销轴5能够在远离和靠近飞轮组件2的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连接销轴5的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部1b能够在远离和靠近飞轮组件2的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驱动临近所述第二安装部1b的齿轮轴11围绕中心转轴3转动预设角度,以改变中心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组件4包括支架41,支架41具有第一支耳411和第二支耳412,其中:
两个隔开布置的第一支耳411一体成型在一平板的上表面,该平板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液压驱动杆6。第一支耳411上的安装孔穿设销轴5,用于将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部1b连接到飞轮组件2的安装孔(第一位置2a)中。这相当于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部1b通过销轴5与支架41枢接,销轴5布置为平行于中心转轴3,支架41能够带动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部1b在远离和靠近飞轮组件2的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
第二支耳412垂直于第一支耳411,第二支耳412上的安装孔与销轴5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用于安装紧固构件7。紧固构件7以能够保持与支架41运动方向一致的方式将支架41连接到飞轮组件2。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构件7包括紧固杆71和预紧件,其中:紧固杆71依次穿过第二支耳412上的安装孔和飞轮组件2的安装孔(第二位置2b),紧固杆71伸出于飞轮组件2的安装孔的部分设有预紧件。通过预紧件,将支架41和飞轮组件2连接在一起,并为紧固杆71将支架41拉紧到飞轮组件2上提供弹性预紧力。具体地,如图10所示,上述预紧件类似于气门弹簧机构,可以采用弹簧72,其通过含锥度的锁夹74,将弹簧座73和垫圈75套装并锁住在紧固杆71下部,从而预紧弹簧72。
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工作过程如下:
1、关闭电磁阀(图中未示出),弹簧72的预紧力使得起动机1在初始位置不动,起动机的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上,以获取小传动比来起动发动机。
2、打开电磁阀,液压驱动杆6推动起动机1绕中心转轴3旋转一定角度,主动齿轮相对从动齿轮的中心距变大,主动齿轮啮合另一个从动齿轮,以获取大传动比来起动发动机。
3、起动机工作结束后,关闭电磁阀,泄掉多余的油到油底壳,弹簧力作用下起动机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次工作。
上述各实施例中,飞轮组件2的各从动齿轮均装配在飞轮外壳28中,飞轮组件2的第一位置2a和第二位置2b均设置在飞轮外壳28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动机,所述起动机的主动齿轮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各主动齿轮沿齿轮轴的轴向隔开设置在齿轮轴上,并能够与齿轮轴同步,沿齿轮轴轴向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飞轮组件,所述飞轮组件的从动齿轮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飞轮的轴向间隔布置在飞轮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动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动机(1),所述起动机(1)包括齿轮轴(11)及设于所述齿轮轴(11)上的主动齿轮部;以及
飞轮组件(2),所述飞轮组件(2)包括飞轮(21)及设在所述飞轮(21)上的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部;
所述齿轮轴(11)可轴向运动,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之间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齿轮轴(1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齿轮轴(1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飞轮(2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飞轮(2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部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各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齿轮轴(11)的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齿轮轴(11)上,并能够分别与所述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2)和第二主动齿轮(13);
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设在所述飞轮(21)的两相对面的第一从动齿轮(22)和第二从动齿轮(23);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2)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一传动比档位,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3)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匹配性地啮合形成第二传动比档位。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从动齿轮的情形下,以及,在在所述主动齿轮部包括至少两个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部包括一个从动齿轮的情形下,所述起动装置还包括:
中心距调节机构,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设在所述起动机(1)和飞轮组件(2)之间,用于调节中心距,以使所述主动齿轮部中的主动齿轮能够与所述从动齿轮部中相应的从动齿轮匹配性地啮合,形成多个与不同传动比档位相对应的工作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距调节机构包括:
中心转轴(3),所述起动机(1)的第一安装部(1a)通过所述中心转轴(3)枢接到所述飞轮组件(2)的第一位置(2a);
支架组件(4),所述起动机(1)的第二安装(1b)部通过平行于所述中心转轴(3)的销轴(5)连接到所述支架组件(4);和
液压驱动杆(6),其将所述支架组件(4)连接到所述飞轮组件(2)的第二位置;
所述液压驱动杆(6)内置于发动机缸体的油道中,在所述油道中液压油的压力控制下,能够驱动所述支架组件(4)连同销轴(5)在远离和靠近所述飞轮组件(2)的预设范围内直线往复运动,以驱动临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所述齿轮轴(11)围绕所述中心转轴(3)转动预设角度,改变中心距。
9.一种发动机,包括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
10.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1610973337.XA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Withdrawn CN107989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3337.XA CN107989733A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3337.XA CN107989733A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9733A true CN107989733A (zh) 2018-05-04

Family

ID=6202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3337.XA Withdrawn CN107989733A (zh) 2016-10-27 2016-10-27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973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0890B1 (en) * 1998-11-12 2001-06-05 Daimlerchrysler Ag Start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363016A (zh) * 2000-02-22 2002-08-07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启动机
US20090322088A1 (en) * 2008-01-30 2009-12-31 Kevin Allan Dooley Torque transmission for an aircraft engine
DE102011051253A1 (de) * 2011-06-22 2012-12-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tartergenerator
CN203285602U (zh) * 2013-04-23 2013-11-13 骆启良 汽车用启动发电一体机
CN104481771A (zh) * 2014-11-21 2015-04-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效启动发电一体化自动变传动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0890B1 (en) * 1998-11-12 2001-06-05 Daimlerchrysler Ag Start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363016A (zh) * 2000-02-22 2002-08-07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启动机
US20090322088A1 (en) * 2008-01-30 2009-12-31 Kevin Allan Dooley Torque transmission for an aircraft engine
DE102011051253A1 (de) * 2011-06-22 2012-12-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Startergenerator
CN203285602U (zh) * 2013-04-23 2013-11-13 骆启良 汽车用启动发电一体机
CN104481771A (zh) * 2014-11-21 2015-04-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效启动发电一体化自动变传动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3222975B4 (de) Kraftmaschinenbaugruppe mit einem Phaseneinstellungsmechanismus an einer exzentrischen Welle für eine Kraftmaschine mit variablem Zyklus
CN101260933B (zh) 液力机械式自动换挡系统
CN103010016B (zh) 电动车后桥驱动总成
CN103573427B (zh) 可变压缩比装置
JP2010504470A (ja) 連続式カムシャフト位相ずれ制御装置
CN103912676B (zh) 扭矩辅助系统以及利用扭矩辅助系统的手自一体变速器
CN105317673A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泵
JP2011075030A (ja) 常時噛合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9641519A (zh) 动力输出传动齿轮推力负载抵消
CN107989733A (zh) 一种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CN101842594A (zh) 用于分动箱等的摩擦驱动泵
KR101649880B1 (ko) 자동변속기의 멀티 모드 클러치 모듈
JP2016061234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CN105927723A (zh) 风扇齿箱和摇头风扇
CN100404911C (zh) V形带式无级变速机
CN210034377U (zh) 自动变速器拨叉换挡机构及采用其的汽车
CN103306799A (zh) 发动机中的泵
CN208534624U (zh) 一种中置发动机及车辆
CN107255161A (zh) 一种减振可扩展盲螺线槽扭转缓冲传动装置
CN207261636U (zh) 一种基于液压控制的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
JP4742732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208221493U (zh) 一种两挡全功率取力器
CN205780734U (zh) 一种5档变速器总成
KR20110001510A (ko) 가변 압축비 장치
CN201093061Y (zh) 发动机换挡机构的挡位限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4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Applicant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No.1 Courtyard Building, Futong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Auto (China) Co., 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