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8080A -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8080A
CN107988080A CN201810084901.1A CN201810084901A CN107988080A CN 107988080 A CN107988080 A CN 107988080A CN 201810084901 A CN201810084901 A CN 201810084901A CN 107988080 A CN107988080 A CN 10798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algae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liquid
microalgae liquid
photosynth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49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倩
白雪梅
蔡忠贞
耿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849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88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8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8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涉及微藻养殖技术领域,以提高微藻中污染物的治理效率。所述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包括: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使得光合细菌吸收微藻液中的有机质;微藻养殖液未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持续微藻养殖;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对污染物质进行污染治理,直到微藻液中不含有所述污染物质。本发明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用于微藻养殖中。

Description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养殖过程中,细胞不断分泌有机质到养殖水体中,有机质作为底物,滋生细菌、原生动物等有害微生物,对微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微藻养殖过程时,一般在微藻液出现污染物时,采取措施进行污染物治理,然而此时微藻液中已经出现污染物,即将或已经对微藻生长造成损失,污染严重时甚至导致微藻细胞停止生长,以致养殖终止。而且,现有污染物治理手段或多或少对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一定的周期恢复,对养殖产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以提高微藻中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应用于微藻养殖,该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包括:
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使得所述光合细菌吸收微藻液中的有机质;
所述微藻养殖液未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持续微藻养殖;
所述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对污染物质进行治理,直到微藻液中不含有所述污染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中,向微藻液中加入光合细菌,以在微藻培养的过程中,光合细菌能够以微藻液中微藻细胞分泌的有机质为原料进行繁殖,实现微藻和光合细菌的共生培养。换句话说,在微藻养殖过程中,在微藻液发生污染物污染前,光合细菌能够降低微藻液中微藻生长所分泌的有机质浓度,以减少微藻液中因为有机质浓度升高所滋生的有害细菌的食物来源,从而预防微藻液发生细菌污染和原生动物污染的可能性,保证微藻养殖正常进行,从而提高微藻中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应用于微藻养殖,利用微藻和光合细菌共生培养,以降低微藻液中有机质浓度,从而减少有机质所滋生的细菌的食物来源。其中,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缩写为PSB)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进行光能自养生长。与绿色植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光系统,即PSI,光合作用的原始供氢体不是水,而是H2S或一些有机质,诸如低级脂肪酸、多种二羧酸、醇类、糖类、芳香族化合物等低分子有机质,作为光合作用的电子受体,代谢有机质进行光能异养生长。
在黑暗条件下,光合细菌能利用有机质作为呼吸基质进行异养生长,利用有机酸、醇、糖类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如H2S和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等,合成无毒、无副作用且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菌体蛋白。在没有氧气时,光合细菌通过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protease,ECP)水解,将有机氮转化为氨基酸 (amino acids),之后经脱氨基作用(deamination)生成氨态氮,生成的氨氮以及原有的氨氮均被同化进入光合细菌菌体中,供菌株生长繁殖。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参与反硝化作用,因此光合细菌的脱氮作用会受到抑制,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光合细菌直接吸收消耗污水中的氨氮合成细胞原生质,从而降低污水中氨氮的含量,净化水质。
光合细菌可进行光合成、有氧呼吸、固氮、固碳等生理机能,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可以利用有机质进行光能异养或化能异养作用,实现自身增殖的同时,降解了有机质,改善了生态环境,净化了水体。光合细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营养成分,在功能上可与抗生素相媲美,并且更具有安全性。细胞内还含有碳素储存物质糖原和聚β一羟基丁酸、辅酶Q、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具有很高的饲料价值,在养殖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光合细菌还可合成维生素B12、生物素、泛酸、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以及与造血、血红蛋白形成有关的叶酸,尤其含有人工不能合成的生物素D一异构体,对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使得光合细菌吸收微藻液中的有机质;其中,光合菌种可以选择的种类比较广,如异养光合细菌或好氧光合细菌,或者在无机氮磷和有机质同时存在时优先利用有机质进行异养的光合细菌。
步骤S300:微藻养殖液未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持续微藻养殖;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对微藻液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治理,直到微藻液中不含有污染物质。
基于发明实施例明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中,向微藻液中加入光合细菌,以在微藻培养的过程中,光合细菌能够以微藻液中微藻细胞分泌的有机质为原料进行繁殖,实现微藻和光合细菌的共生培养。换句话说,在微藻养殖过程中,在微藻液出现污染前,光合细菌能够降低微藻液中微藻生长所分泌的有机质浓度,以减少微藻液中因为有机质浓度升高所滋生的有害细菌的食物来源,从而预防微藻液发生细菌污染,以及以细菌为食的原生动物污染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微藻养殖正常进行,从而提高微藻中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考虑到光合细菌在微藻液中成长,容易遮挡光线,导致微藻细胞养殖缓慢,将光合细菌加入到微藻液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还包括:
将光合细菌固定在载体颗粒上,得到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使得光合细菌以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形式第一次加入微藻液中;载体颗粒包括凝胶颗粒、玻璃颗粒、塑料颗粒、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由于光合细菌固定在载体颗粒上所得到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容易位于微藻液的下方,这样就能够避免光合细菌处在微藻液中部或上部遮挡光线,导致微藻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可以在黑暗条件下,光合细菌能利用有机质作为呼吸基质进行异养生长,使得固定在载体颗粒上光合细菌处在微藻液的下方时,也不会影响光合细菌以有机质为原料进行繁殖;而将光合细菌固定在载体颗粒上,还能够在需要回收光合细菌时,直接过滤微藻液,使得光合细菌与微藻细胞的分离,从而实现光合细菌的采收。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密度大于微藻液的密度,这样就能够保证光合细菌位于微藻液所在容器的底部,进一步保证使得了微藻细胞的成长。
另外,由于一般在培养过程中,会有专门搅拌装置搅拌微藻液,以使得微藻液中物质均匀化分布,但这也使得光合细菌容易向微藻液上方浮动,为此,将需要加入微藻液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一次性置于具有通孔的保护壳中,或者分装到多个具有通孔的保护壳中,应当理解的是,保护壳所具有的通孔的孔径应当小于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粒径,以避免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从保护壳所具有的通孔中漏出;然后将保护壳放入微藻液,并向微藻液所在容器中植入隔离网,隔离网的位于具体选择在微藻液所在容器的中下部,以防止保护壳漂浮到微藻液上部。同时,在微藻液中植入隔离网,还可以将保护壳弹回微藻液下部的时候,使得保护壳起到搅拌微藻液的作用,增加微藻液中物质交换速度,以提高光合细菌对微藻液的有机质吸收能力。
而考虑到光合菌种以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形式第一次加入微藻液后,光合细菌以有机质为原料进行繁殖,使得载体颗粒所固定的光合细菌数量达到饱和后,容易发生光合细菌脱落的问题,因此,可限定以下两种情况下的一种或两种时,回收微藻液中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然后向微藻液中重新加入未使用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
第一种情况: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等于未使用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的10~20倍,此时载体颗粒所固定的光合细菌数量一般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第二种情况: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增加量等于0,即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不再增加。
另外,由于向微藻液重新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投加量大于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投加量,以更为有效的对微藻液中的有机质进行吸收。考虑到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投加量过大时容易吸附微藻液中的藻细胞,对细胞性状和藻液混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的数量与微藻液含有的微藻细胞的数量之比为(1~3):1。
而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后,在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前,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0:监控藻液中光合细菌和有机质藻液中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对光合细菌的数量进行调整。
具体的,可设定微藻液中光合细菌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以控制光合细菌数量。例如:可限定用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数量与微藻液含有的微藻细胞的数量之比需要保持在(1~3):1,以间接限定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阈值范围。
当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数量大于光合细菌数量的设定阈值,且微藻液中有机质的浓度增加量等于0,说明微藻液中光合细菌数量过多,需要从微藻液中分离出光合细菌,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
或,当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增加量大于0,微藻液中有机质的浓度增加量大于0,说明微藻液中的光合细菌数量不足,不足以吸收微藻液中的有机质,需要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
或,当微藻液中化学需氧量的增加量大于0,说明微藻液中有机质浓度升高,需要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并且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后,微藻液中化学需氧量的增加量仍大于等于0,说明第二次所加入的光合细菌量不足,需要向微藻液第三次加入光合细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微藻液中微藻细胞的数量与所加入的光合细菌的数量之比为1:(1~3),且考虑到不同养殖阶段微藻液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同,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微藻液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因此,当养殖时间比较短时,所加入的光合细菌的数量比较少,当养殖时间比较长时,所加入的光合细菌的数量比较多,但都应当符合微藻液中微藻细胞的数量与所加入的光合细菌的数量之比为1:(1~3)。
例如: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1,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2,向微藻液第三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3,N1<N2< N3,N3/N1=2-3.
具体的,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与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的比为1:1,则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与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的比为2:1,向微藻液第三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与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的比为3:1。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微藻液中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微藻液中絮团数量大于3个/10μL;和/或,微藻液中鞭毛虫数量大于10个/10μL;和/或,所述微藻液中纤毛虫数量大于5个/10μL,和/或微藻液中游仆虫数量大于2个/10μL,和/或,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增加量小于0。
当然,也可以以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变化作为依据,判断微藻液中是否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例如:当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增加量小于0时,说明微藻液中微藻细胞数量下降,此时微藻液中开始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
而对微藻液进行污染治理的方法可以是物理方法,也可以是化学方法。
将微藻液进行过滤,过滤微藻液以进行污染治理;和/或,
向微藻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或抗生素以进行污染治理;和/或
对微藻液进行紫外光照射以进行污染治理。
示例性的,当微藻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包含有机物,而且还含有鞭毛虫、纤毛虫、游仆虫等生物时,如果因为有机物所滋生的细菌能够被鞭毛虫、纤毛虫、游仆虫等生物作为食物吸收,那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能够利用光合细菌与微藻进行共生培养,最大限度的抑制微藻液中产生有机物,以减少含有鞭毛虫、纤毛虫、游仆虫等生物的滋生机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微藻细胞数量增加量、光合细菌数量的增加量,有机质的浓度增加量、或化学需氧量的增加量,其可以是以单位小时计算增加量,也可以是隔几个小时计算增加量,又或者是以天为单位计算增加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第一步,沼泽红假单胞菌培养:
配制LB培养基作为光合细菌培养基,其中LB培养基中酵母膏5g/L,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并使得LB培养基的pH值=7.2;
将光合细菌培养基装入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并向其中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放入摇床以160rpm的转动速度摇动,培养2天,得到沼泽红假单胞菌液。
第二步,采用凝胶包埋法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4.8g海藻酸钠于200mL水中,加热使其溶解,灭菌冷却后加入40mL 沼泽红假单胞菌液,搅均,然后用10mL无菌注射器从10cm高处向其中滴入质量浓度为2%的CaC12的水溶液,接着放入冰箱中继续固定化24h,得到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将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用无菌水洗涤,保存在 0.85%生理盐水中。其中,抽取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洗脱并采用吸光光度法或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合细菌数量。
第三步,共生培养:
向3cm的管式反应器中装入小球藻藻液200mL,然后向其中加入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进行共生培养,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数量与小球微藻藻液中小球微藻数量的比为1:1;培养中进行曝气量控制,搅动小球藻细胞的同时,避免将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上的菌落冲落,为此,可将所需加入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全部装入一具有通孔的保护壳中,并置于小球藻藻液所在容器中,并向小球藻藻液中植入隔离网,隔离网的位于具体选择在微藻液所在容器的中下部,以防止保护壳漂浮到微藻液上部。并加大固定空间中的搅拌频率,采用日光灯管光照1000Lux,通入空气和CO2混合气开始培养;
每天取样监测光合细菌浓度和有机质浓度,并镜检观察污染情况,测定生物量变化,具体方法为:
光合细菌数量:取出部分小球藻液,捞取固定数量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并破碎清洗或解吸附获得游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低速离心(转速小于5000转/分钟)将游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小球藻细胞分离,其中,沼泽红假单胞菌的个体相较于小球藻细胞小,使得沼泽红假单胞菌处于离心层上层,小球藻细胞处于离心层下层,后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或测定吸光度的方法,测定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数量;
有机质浓度:取出部分小球藻藻液过滤或沉降除去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小球藻藻液高速离心(转速大于5000转/分钟)将游离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小球藻细胞全部除去,获得上清液,测定化学需氧量,以间接测定监控培养液有机质浓度变化。
微藻生物量:取出部分小球藻藻液过滤或沉降除去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小球藻藻液低速离心(转速小于5000转/分钟)将游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小球藻细胞分离,获得沉淀小球藻细胞后重新悬浮溶解于相同体积的培养基中,过滤收集小球藻细胞烘干称重或测定吸光度,测定小球藻的生物量浓度变化。
第四步,培养结束与采收:
每天监测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数量和有机质浓度,培养前5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快速增加,化学需氧量缓慢增加但低于15mg/L,养殖6天后化学需氧量仍持续增加,再次投加初始投加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此时所投加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是第一次投加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的2倍,同时监测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数量变化。
养殖7天时:化学需氧量不再增加且开始下降,固定化光合细菌数量仍快速增加。
养殖10天,微藻液中未出现细菌和原生动物污染,平均产量0.5g/L/d。
对比例一
将200mL小球藻藻液装入3cm管式反应器,并向其中加入与实施例一相同数量的不含光合细菌的凝胶颗粒,采用日光灯管光照1000Lux,通入空气和 CO2混合气开始培养。
培养5天时:出现原生动物纤毛虫等,加入10ppm过氧化氢治理,后期小球藻细胞性状变差,平均产量0.3g/L/d。
对比实施例一与对比例一,可以发现实验一较对比例一的产量提高40%。
实施例二
第一步,与实施例一的第一步相同。
第二步,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将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具体方法如下:
利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活性炭,然后将活性炭于的烘箱中50~60℃干燥12h,将烘干的活性炭进行研磨。将40mL沼泽红假单胞菌注入0.8g颗粒活性炭,缓慢摇动培养过夜,得到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将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用无菌水洗涤,保存在质量浓度为0.85%的生理盐水中。其中,抽取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洗脱并采用吸光光度法或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合细菌数量。
第三步,共生培养:
向5cm管式反应器中装入600mL小球藻藻液,然后向其中加入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进行共生培养,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数量与小球微藻藻液中小球微藻数量的比为1:1,培养中进行曝气量控制,搅动微藻细胞的同时,避免将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上的菌落冲落,为此,可将所需加入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全部装入一具有通孔的保护壳中,并置于小球微藻藻液所在容器中,并向向小球藻藻液中植入隔离网,隔离网的位于具体选择在微藻液所在容器的中下部,以防止保护壳漂浮到微藻液上部。并加大固定空间中的搅拌频率,采用日光灯管光照1000Lux,通入空气和CO2混合气开始培养;
每天取样监测光合细菌浓度和有机质浓度,并镜检观察污染情况,测定生物量变化,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第四步,培养结束与采收:
每天监测光合细菌数量和有机质浓度,光合细菌快速增加,培养第6天时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数量达到初始投加量的 10倍,且增加缓慢,将微藻液中全部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回收,然后再次向微藻液中加入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此时所加入的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颗粒所含有的沼泽红假单胞菌数量是初始投加量的3倍,持续监测有机质化学需氧量变化情况,化学需氧量缓慢增加;培养9天时出现原生动物污染,后结束培养,培养9天时,实验组平均产量0.9g/L/d。
对比例二
将200mL小球藻藻液装入3cm管式反应器,并向其中加入与实施例二相同数量的活性炭颗粒(其中不含沼泽红假单胞菌),以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发现对比例一的化学需氧量持续增加;
培养5天时,出现原生动物纤毛虫等,加入15ppm有效氯治理,后期细胞性状变差,培养9天平均产量0.5g/L/d。
对比实施例二与对比例二,可以发现实验二较对比例二的产量提高80%。
实施例三
第一步,粪红假单胞菌培养:
配制LB培养基作为光合细菌培养基,其中LB培养基中酵母膏5g/L,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并使得LB培养基的pH值=7.2;
将光合细菌培养基装入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并向其中加入粪红假单胞菌,放入摇床以160rpm的转动速度摇动,培养2天,得到粪红假单胞菌菌液。
第二步,共生培养:
向3cm管式反应器中装入200mL的小球藻藻液,向小球藻藻液中加入粪红假单胞菌菌液进行共生培养,所加入的粪红假单胞菌菌液所含有的粪红假单胞菌数量与小球藻藻液中小球藻细胞数量比例为1:1,采用日光灯管光照 1000Lux,通入空气和CO2混合气开始培养;
每天取样监测光合细菌浓度和有机质浓度,并镜检观察污染情况,测定生物量变化,具体方法同实施例一。
第三步,培养结束与采收:
每天监测粪红假单胞菌数量和有机质浓度,粪红假单胞菌快速增加,培养第4天时,粪红假单胞菌数量达到小球藻细胞数量的2倍,此时,以3500 转/分钟的离心速度将游离的粪红假单胞菌和小球藻细胞分离,将粪红假单胞菌从小球藻藻液中除去,然后向其中重新加入粪红假单胞菌菌液,此时加入的粪红假单胞菌菌液所含有的粪红假单胞菌数量与小球藻细胞数量比为2:1,并持续监测,粪红假单胞菌数量快速增加,化学需氧量保持稳定,养殖8天培养结束,小球藻藻液中未出现细菌和原生动物污染,平均产量0.9g/L/d。
对比例三
向3cm管式反应器中装入雨生红球藻藻液200mL,加入20mL的光合细菌培养基,采用日光灯管光照1000Lux,通入空气和CO2混合气开始培养;培养期间,化学需氧量持续增加,培养5天时达到45mg/L,出现原生动物纤毛虫,加入20ppm有效氯治理,后期细胞性状变差,平均产量0.6g/L/d。
对比实施例三与对比例三,可以发现实验三较对比例三的产量提高50%。
需要说明的是,当实施例四中的粪红假单胞菌数量等于初始加入的粪红假单胞菌数量的10倍、20倍或18倍,从小球藻藻液中分离出粪红假单胞菌后,向其中再次加入粪红假单胞菌进行共生培养,其试验结果与实施例三结果相似。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应用于微藻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使得所述光合细菌吸收微藻液中的有机质;
所述微藻养殖液未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持续微藻养殖;
所述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时,对污染物质进行治理,直到微藻液中不含有所述污染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菌种为异养光合细菌或好氧光合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时,所述微藻液中含有的微藻细胞数量与光合细菌数量之比为1:(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前,所述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还包括:将光合细菌固定在载体颗粒上,得到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使得光合细菌以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形式第一次加入微藻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菌种以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形式第一次加入微藻液包括:
将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置于具有通孔的保护壳中,然后将保护壳放入微藻液,并向微藻液所在容器中植入隔离网,以防止所述保护壳漂浮在所述微藻液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后,所述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前,所述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增加量等于0,从微藻液中分离出使用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然后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未使用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投加量大于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的投加量,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的数量与微藻液含有的微藻细胞的数量之比为(1~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实时增加量等于0时,且所述微藻液中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等于未使用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所含有的光合细菌数量的10~20倍时,从微藻液中分离出使用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然后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未使用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微藻液第一次加入光合细菌后,在所述微藻液出现抑制微藻繁殖的污染物质前,所述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数量大于设定阈值,且所述微藻液中有机质的浓度增加量等于0,从所述微藻液中分离出光合细菌,向所述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
或者,当所述微藻液中光合细菌的增加量大于0,所述微藻液中有机质的浓度增加量大于0,向所述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
或者,当所述微藻液中化学需氧量的增加量大于0,向所述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
并且,向所述微藻液第二次加入光合细菌后,所述微藻液中化学需氧量的增加量仍大于等于0,向所述微藻液第三次加入光合细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微藻液第一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1,向微藻液第二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2,向微藻液第三次加入的光合细菌数量为N3,N1<N2<N3
CN201810084901.1A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Pending CN107988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901.1A CN107988080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901.1A CN107988080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8080A true CN107988080A (zh) 2018-05-04

Family

ID=6203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4901.1A Pending CN107988080A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80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2025A (zh) * 2018-12-12 2019-03-01 河西学院 一种微藻养殖污染防治方法
CN114891638A (zh) * 2022-05-10 2022-08-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藻菌共培养促进小球藻生长和固碳脱硝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997A (zh) * 2008-07-24 2008-12-24 中山大学 水产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1363005A (zh) * 2008-09-16 2009-02-11 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同培养的方法
WO2014160350A1 (en) * 2013-03-14 2014-10-02 Kuehnle Agrosystems, Inc.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296376A (zh) * 2014-07-09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提高斜生栅藻生物量和油脂质量的共生菌体系及其应用
CN106085997A (zh) * 2016-06-07 2016-11-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固定化藻菌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44489A (zh) * 2016-08-29 2016-12-21 佛山市艳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藻与光合细菌混合发酵的方法
CN107151058A (zh) * 2016-11-18 2017-09-12 上海果联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微生物附着多孔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997A (zh) * 2008-07-24 2008-12-24 中山大学 水产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1363005A (zh) * 2008-09-16 2009-02-11 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藻类和光合细菌共同培养的方法
WO2014160350A1 (en) * 2013-03-14 2014-10-02 Kuehnle Agrosystems, Inc.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296376A (zh) * 2014-07-09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提高斜生栅藻生物量和油脂质量的共生菌体系及其应用
CN106085997A (zh) * 2016-06-07 2016-11-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固定化藻菌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44489A (zh) * 2016-08-29 2016-12-21 佛山市艳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藻与光合细菌混合发酵的方法
CN107151058A (zh) * 2016-11-18 2017-09-12 上海果联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微生物附着多孔体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灿: "城市污水户外跑道池培养微藻的生长促进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李庆彪等: "《生物饵料培养技术》", 30 June 199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洪世贵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研究论文集 2005》", 31 March 2006, 中图法分类号 : S922-53 *
涂仁杰等: "细菌对城市污水中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环境科学》 *
秦益民: "《海藻酸》", 30 June 2008,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郑建仙: "《功能性食品生物技术》", 31 January 200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闫震等: "沼泽红假单胞菌与小球藻USTB-01 的共培养研究", 《现代化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2025A (zh) * 2018-12-12 2019-03-01 河西学院 一种微藻养殖污染防治方法
CN114891638A (zh) * 2022-05-10 2022-08-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藻菌共培养促进小球藻生长和固碳脱硝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loudas et al. Phyc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by microalgae: a review
CN104017757A (zh) 一株高效底改芽孢杆菌及其制成的复合底改菌剂和应用
CN207505745U (zh) 鱼菜共生装置
WO2011102593A2 (ko) 미세조류 고밀도 배양용 광생물 반응기와, 이를 이용한 미세조류 배양 및 수확 방법
CN101935105B (zh) 养殖水体用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29492C (zh) 净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及固体发酵工艺与应用
KR20120095826A (ko) 미세조류 고밀도 배양용 광생물 반응기와, 이를 이용한 미세조류 배양 및 수확 방법
CN105621789A (zh)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沼液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921710B (zh) 过度养殖区水体微生物修复剂
CN109626584A (zh) 一种微藻处理酱油废水的方法
CN101503264A (zh) 一种异位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112919641A (zh) 一种利用微藻脱氮除磷的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4651282B (zh) 一种复合光合细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206028A (zh) 一种全自动沼气生产净化装置及其应用
CN107988080A (zh) 一种微藻污染物治理方法
CN101078004A (zh) 一种利用菌种改良水体的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9851186A (zh)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用其矿化河道底泥的方法
CN113233587A (zh)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净化的微藻培养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和方法
CN103184157B (zh) 一种治理原生动物并实现稳定高产的藻类养殖工艺
Guolan et al. Study on the physiology and degradation of dye with immobilized algae
CN106542651A (zh) 一种养殖水体用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CN106986517B (zh) 一种养殖用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685A (zh)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培养海洋绿藻积累淀粉的方法
CN109395699A (zh) 一种利用微藻处理废水并回收磷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