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8938B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8938B
CN107978938B CN201711178038.8A CN201711178038A CN107978938B CN 107978938 B CN107978938 B CN 107978938B CN 201711178038 A CN201711178038 A CN 201711178038A CN 107978938 B CN107978938 B CN 107978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axial connector
elastic
abutting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80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8938A (zh
Inventor
闻豪
阮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780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8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8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8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8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8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Contact members of coupling parts operating as switch,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movement required after mechanical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to establish electrica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动端子与定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或金属外壳设有插接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基部、弹性部、第一接触部、抵接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抵接部分别与弹性部连接,所述抵接部凸入插接孔,所述定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接触在一起,所述弹性部能够跟随抵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远离开第二接触部,相对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无需提供弹性部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便于降低同轴连接器的高度、厚度,有利于同轴连接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手机等移动通讯电子产品中,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广泛应用于高频电路的检查用。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同轴连接器也需要朝向轻薄化做研发。
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发明专利第CN105490112A号揭露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动端子、定端子及金属外壳,动端子与定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绝缘本体设有供插头的中心端子插入的插接孔,可动端子包括能够上下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及从弹性部一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部,弹性部位于插接孔内,弹性部另一末端设有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部,接触部与定端子接触在一起,当插头的中心端子向下插入插接孔时,中心端子抵压弹性部,促使接触部向下移动,与定端子分离开,动端子与定端子由闭合切换为断开,实现了开关的功能。
由于动端子通过弹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使接触部与定端子接触或断开,因此同轴连接器需要提供弹性部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导致同轴连接器高度、厚度较大,如此不利于同轴连接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高度、厚度的同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动端子与定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基部、弹性部、第一接触部、抵接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基部连接弹性部与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抵接部分别与弹性部连接,所述抵接部凸伸入插接孔,用以供插头的中心端子抵压移动,所述定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在一起或未抵接,所述弹性部能够跟随抵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远离开第二接触部或第一、第二接触部相互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部及自固定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的嵌入部,所述固定部与弹性部从基部同向延伸而成,所述固定部与弹性部水平间隔开,所述弹性部、第一接触部及固定部的板面为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是自弹性部的外侧缘撕裂后向上弯折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的板面为竖直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弹性部与第一接触部的凹槽,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伸入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内侧面设有暴露于插接孔内的凹陷,所述抵接部活动设置于凹陷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端子包括水平间隔开的一对弹性部及一对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该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并且一一接触在一起,所述两弹性部能够水平张开,促使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分离开。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也设置为两个,每一抵接部从弹性部外侧延伸向上弯折延伸而成,所述抵接部包括倾斜部与水平部,所述倾斜部是从水平部内侧端向上、向外倾斜延伸,所述水平部连接在倾斜部与弹性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位于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第二本体分开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并将动端子及定端子定位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向上凸伸的圆筒形对接部,所述插接孔上下贯穿主体部与对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板、从主板向上凸伸的圆筒状接合部及自主板周缘先向下再向内侧弯折延伸的若干焊接脚,所述主板遮盖第二本体主体部上表面,接合部包覆第二本体的对接部,与对接部外表面贴合在一起,所述焊接脚扣压在第一本体下表面,所述第一本体下表面设有收容部分焊接脚的凹部,所述焊接脚与第一、第二焊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弹性部能够跟随抵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远离开第二接触部或相互接触,同轴连接器无需提供弹性部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便于降低同轴连接器的高度、厚度,有利于同轴连接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第二本体与金属外壳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在插头插入之前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轴连接器在插头插入之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方式方2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方式方2同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方式方2同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8为图17另一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供插头的中心端子300插接,同轴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动端子30、定端子40及包覆在第一、第二本体10、20外侧的金属外壳50。
第一、第二本体10、20组成绝缘本体,第一本体10为方形,并将动端子40及定端子30定位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且定端子30与第一本体10一体注塑成型,将动端子30、定端子40与第一本体10称为端子模组11,第一本体10上表面设有凹槽12。
所述第一本体10位于第二本体10下方,第二本体20包括主体部21、主体部21向上凸伸的圆筒形对接部22及上下贯穿主体部21与对接部22的插接孔23,对接部22内侧面设有暴露于插接孔23的凹陷24。
动端子30包括基部31、弹性部32、第一接触部33、抵接部34、第一固定部35、嵌入部36及第一焊接部37。基部31、弹性部32、第一接触部33及固定部25的板面为水平面,弹性部32与第一固定部35水平间隔开,两者从基部31的一末端同向延伸而成,第一焊接部37是从基部31的另一相对末端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第一接触部33设于弹性部32的末端,抵接部34是从弹性部32外侧缘撕裂后向上弯折延伸而成,抵接部34的板面为竖直面,垂直于弹性部32。嵌入部36是自第一固定部35的末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而成,与抵接部34水平相对。
基部31、弹性部32、第一接触部33及第一固定部35固定于第一本体10凹槽12内,第一接触部33能够跟随弹性部32水平移动。抵接部34活动设置于第二本体20凹陷24内,并且凸入插接孔23,用以与插头的中心端子300抵压接触。嵌入部36插入成型于第二本体20内。第一焊接部37延伸出第一本体1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
定端子40包括向上伸入第一本体10凹槽12内的第二接触部43、延伸出第一本体10的第二焊接部47及连接第二接触部43与第二焊接部47的第二固定部45,第二接触部43的板面为竖直面,与第一接触部33接触在一起,第二焊接部47延伸出第一本体1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第二固定部45埋设于第一本体10内,第一、第二焊接部37、47水平相对设置。
金属外壳50包括主板51、从主板51向上凸伸的圆筒状接合部52及自主板51周缘先向下再向内侧弯折延伸的若干焊接脚57,主板51遮盖第二本体20主体部21的上表面,接合部52包覆第二本体20的对接部22,并且与对接部22外表面贴合在一起,焊接脚57扣压在第一本体10下表面,第一本体10下表面设有收容焊接脚57的凹部17,焊接脚57与第一、第二焊接部37、47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接孔23可以直接设于金属外壳50上。
请参阅图11至图12所示,当插头的中心端子300插入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的插接孔23时,中心端子300抵压动端子30的抵接部34向外侧移动,弹性部32跟随抵接部34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弹性摆动,第一接触部33跟随弹性部32在水平方向上外侧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33远离开定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3,动端子30与定端子40由闭合切换为断开,从而实现了开关的功能;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弹性部32能够跟随抵接部3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33远离开第二接触部43,同轴连接器无需提供弹性部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相对现有技术,便于降低同轴连接器的高度、厚度,有利于同轴连接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当插头的中心端子300退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的插接孔23后,第一接触部33与抵接部34在弹性部32的弹性恢复力下,恢复原位,第一接触部33重新与第二接触部43接触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将第一、第二接触部初始处于断开状态,当插入中心端子时,使两者分离状态,即未接触在一起,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薄型化的发展趋势。
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动端子30的弹性部32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实现第一、第二接触部33、43的接触与断开,同轴连接器100无需提供弹性部32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便于降低同轴连接器100的高度、厚度,有利于同轴连接器100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实施方式2:
请参阅图13至图18所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200,第二本体60对接部62内侧设有水平相对的两凹陷64,动端子70设有水平间隔开的两弹性部72、两第一接触部73及从每一弹性部72外侧向上弯折延伸的抵接部74,两第一接触部73设置在对应弹性部72末端,两抵接部74水平相对设置,抵接部74活动设置于凹陷64内,并凸入插接孔63。每一抵接部74包括倾斜部741与水平部742,倾斜部741是从水平部742内侧端向上、向外倾斜延伸,水平部742连接在倾斜部741与弹性部72之间。
定端子80的第二接触部83位于动端子70的两第一接触部73之间,并且相互接触在一起,当插头的中心端子300插入插接孔63时,中心端子300抵压两抵接部74向外侧移动,两弹性部72跟随对应抵接部74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弹性摆动,促使两第一接触部73远离开第二接触部83移动,第一、第二接触部73、83由闭合切换为断开,实现了开关的功能。
实施方式2同轴连接器200动端子70的弹性部72也是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实现第一、第二接触部73、83的接触与断开,同轴连接器200无需提供弹性部72上下变形的活动空间,同样便于降低同轴连接器200的高度、厚度,有利于同轴连接器200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9)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动端子与定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基部、弹性部、第一接触部、抵接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基部连接弹性部与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抵接部分别与弹性部连接,所述抵接部凸伸入插接孔,用以供插头的中心端子抵压移动,所述定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在一起或未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能够跟随抵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促使第一接触部远离开第二接触部或第一、第二接触部相互抵接;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弹性部与第一接触部的凹槽,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伸入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部及自固定部末端向上弯折延伸的嵌入部,所述固定部与弹性部从基部同向延伸而成,所述固定部与弹性部水平间隔开,所述弹性部、第一接触部及固定部的板面为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是自弹性部的外侧缘撕裂后向上弯折延伸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板面为竖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内侧面设有暴露于插接孔内的凹陷,所述抵接部活动设置于凹陷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包括水平间隔开的一对弹性部及一对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该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并且一一接触在一起,所述两弹性部能够水平张开,促使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分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也设置为两个,每一抵接部从弹性部外侧延伸向上弯折延伸而成,所述抵接部包括倾斜部与水平部,所述倾斜部是从水平部内侧端向上、向外倾斜延伸,所述水平部连接在倾斜部与弹性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位于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第二本体分开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并将动端子及定端子定位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主体部向上凸伸的圆筒形对接部,所述插接孔上下贯穿主体部与对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板、从主板向上凸伸的圆筒状接合部及自主板周缘先向下再向内侧弯折延伸的若干焊接脚,所述主板遮盖第二本体主体部上表面,接合部包覆第二本体的对接部,与对接部外表面贴合在一起,所述焊接脚扣压在第一本体下表面,所述第一本体下表面设有收容部分焊接脚的凹部,所述焊接脚与第一、第二焊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CN201711178038.8A 2017-11-22 2017-11-22 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107978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8038.8A CN107978938B (zh) 2017-11-22 2017-11-22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8038.8A CN107978938B (zh) 2017-11-22 2017-11-22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8938A CN107978938A (zh) 2018-05-01
CN107978938B true CN107978938B (zh) 2023-01-17

Family

ID=6201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8038.8A Active CN107978938B (zh) 2017-11-22 2017-11-22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893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2192U (ja) * 2008-02-14 2008-06-05 詮欣股▲分▼有限公司 同軸コネクタ
CN201122672Y (zh) * 2007-11-21 2008-09-24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改良结构
CN102868069A (zh) * 2011-05-11 2013-01-0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105490112A (zh) * 2014-10-06 2016-04-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206640076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6640077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6639962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7602934U (zh) * 2017-11-22 2018-07-10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9276A (ja) * 2004-07-06 2006-02-16 Hosiden Corp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4424519B2 (ja) * 2007-08-09 2010-03-0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型コネクタ
JP5587449B1 (ja) * 2013-03-19 2014-09-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2672Y (zh) * 2007-11-21 2008-09-24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改良结构
JP3142192U (ja) * 2008-02-14 2008-06-05 詮欣股▲分▼有限公司 同軸コネクタ
CN102868069A (zh) * 2011-05-11 2013-01-0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105490112A (zh) * 2014-10-06 2016-04-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
CN206640076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6640077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6639962U (zh) * 2017-04-01 2017-11-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7602934U (zh) * 2017-11-22 2018-07-10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8938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7942B2 (en)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US6994566B2 (en)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60164Y (zh) 电连接器
CN201927733U (zh) 电连接器
CN10234757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US7090508B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849325A (zh)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CN10219522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20220052468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0571555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05337072A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10576565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1113031Y (zh) 电连接器
CN107978938B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160138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13076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1628316A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113540851B (zh) 一种端子、端子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01594610U (zh) 电连接器
CN201608375U (zh) 电连接器
US629054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apter for increasing an overall height of the connector above a prited circuit borad
CN212085268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15732522U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9963425U (zh) 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
CN2475163Y (zh) 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