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0153A -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0153A
CN107960153A CN201680026887.9A CN201680026887A CN107960153A CN 107960153 A CN107960153 A CN 107960153A CN 201680026887 A CN201680026887 A CN 201680026887A CN 107960153 A CN107960153 A CN 107960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or
signal
communicators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6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0153B (zh
Inventor
北川幸郎
北川幸一郎
桥本典征
末柄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DD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DD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DDI Corp filed Critical KDDI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3400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6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0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0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0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从其他通信装置检测出信号,确定从其他通信装置向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并从多个规定信号中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与所确定的资源量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其中,上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上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具体而言,涉及无线通信中的覆盖范围扩展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了在蜂窝网络中应对用于仅进行少量的数据通信的低成本且低耗电的终端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可以考虑将这样的终端使用于例如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某些观测数据的获取、对某些设备的状态的监视等。而且,这样的终端并不一定存在于人类通常进入的范围,因此,有时以通常的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则无法应对。
在非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备这样的情况而研究了将覆盖范围扩展的技术。例如,通过由发送器反复发送同一信号而能够扩展覆盖范围。在该情况下,即使接收器因信号仅被发送一次而未成功接收到该信号(即,即使无法通过解调等而获取信号的内容),通过因上述反复发送而产生的增益也能够使接收成功。由此,使得存在于原本无法通信的范围内的终端能够与基站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36.888V12.0.0、2013年6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扩展覆盖范围时,冗长地使用某些资源。即,例如在进行信号的反复发送的情况下,对于一项数据的发送,和一次的发送相比,与反复发送的次数相应地使用较多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种资源。在这里,若为了使通信装置能够可靠地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而以过多的次数反复发送数据,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若该次数不足,则最终无法进行通信。因此,在这样的覆盖范围的扩展技术中,重要的是确定不会不必要地浪费资源、且能够进行通信的资源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具有: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从上述其他通信装置检测出信号,确定从上述其他通信装置向上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以及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从多个规定信号中向上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与在上述确定单元中所确定的资源量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其中,上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上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具有: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向上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指定多个规定信号的信息,其中,上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上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从上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上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的任一个;以及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基于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而确定从上述通信装置向上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数据的通信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覆盖范围的扩展技术中,能够确定不会不必要地浪费资源、且能够进行通信的资源量。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会变得明朗。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其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无线控制站点以及终端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终端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无线控制站点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5A是表示通过反复发送而获得增益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5B是表示通过反复发送而获得增益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5C是表示通过反复发送而获得增益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6A是表示在反复发送的重新发送时改变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以及重新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6B是表示在反复发送的重新发送时改变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以及重新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6C是表示在反复发送的重新发送时改变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的、反复发送次数以及重新发送次数和所使用的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概要图。
图7是表示上行链路通信中的资源量确定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下行链路通信中的资源量确定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上行链路通信以及下行链路通信中的资源量确定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10A是表示在上行链路通信以及下行链路通信中的资源量确定处理中可使用的前导码ID的例子的图。
图10B是表示在上行链路通信以及下行链路通信中的资源量确定处理中可使用的前导码ID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本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包括分别作为无线通信装置而执行动作的终端101以及无线控制站点102。此外,虽然举例示出了包括一个终端101和一个无线控制站点102的系统,但这些通信装置可以存在多个。无线控制站点102例如为基站装置。另外,本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为长期演进(LTE)等蜂窝通信系统,但也可以是其下代的蜂窝通信系统、无线LAN等无线通信系统。即,以下技术可以应用于使用某种在两个通信装置之间扩展可通信范围的技术的情况,其对象并不限定于蜂窝通信系统等特定的系统。
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控制站点102或终端101多次反复发送同一数据,接收侧装置利用多次发送同一数据所获得的增益而能够接收该数据。此外,这里的“多次发送同一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多次发送同一信号”。即,可以由同一信号而多次发送同一数据,例如可以由通过对同一数据实施不同的编码方法而形成的多个不同的信号发送多次。即,“同一数据”是指发送对象的数据,用于传送该同一数据的信号本身以及由信号传送的内容(例如编码后/解码前的位串)可以在每次发送时都不同。这里,如上所述,若发送侧装置以超出必要的较多次数发送同一数据,则会造成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种资源(例如资源块)的浪费。进一步,例如,若终端发送过多次数的信号,则耗电量增多,无法满足低耗电的要求。另一方面,若数据发送的反复次数过少,则无法进行通信。另外,此时,用于尝试通信的资源也依然会白白浪费。
因此,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用于确定在无线控制站点102与终端101之间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适当的资源量的方法。另外,此时,进行通信控制的无线控制站点102能够获知该信息。此外,这里所说的“适当的资源量”是“与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相关的”、能够进行通信、且不会过度浪费资源的资源量。即,一般而言,在发送的数据量较多的情况下资源量当然也会增加,但是,作为不会受到这样的数据量左右的量而确定的资源量。“一定量”例如可以是在终端101与无线控制站点102之间的定期的通信中发送的数据量,例如可以是与LTE中的一个资源块相当的数据量。
例如,将资源量规定为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地接收到终端10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即,成功地确定发送了何种前导码)所需的最小反复发送次数。另外,可以将资源量规定为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地接收到终端10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所需的最小反复发送次数和发送功率的组合。此外,资源量也可以由反复发送次数以外的内容来规定。例如,资源量可以由使一项数据的发送扩展的情况下的扩展率等来规定。在该情况下,发送侧装置例如可以在发送之前使数据扩展、并利用多个资源块发送该扩展后的数据,在接收侧装置中,扩展率越高,则获得越多的增益,越能够接收到从远方发送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侧装置中对终端10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或者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的报告信号进行检测,由此确定数据通信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此外,这些信号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以及报告信号以外的信号用于对资源量的确定。例如,可以使用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定义的某些信道。另外,终端101对无线控制站点102所发送的报告信号进行检测,确定在下行链路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并将其结果通知给无线控制站点102。终端101可以在该通知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以下,使用图2以后的附图对这样的终端101以及无线控制站点102的结构以及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例子进行说明。
(无线控制站点以及终端的硬件结构)
图2是表示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在一个例子中,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具有图2所示的硬件结构,例如具有CPU201、ROM202、RAM203、外部存储装置204以及通信装置205。在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中,例如由CPU201执行在ROM202、RAM203以及外部存储装置204的任一装置中记录的、用于实现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的各功能的程序。而且,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例如由CPU201对通信装置205进行控制,由此进行无线控制站点102与其他无线控制站点之间或者无线控制站点102与终端101之间的通信。
此外,虽然在图2中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设为具有一个通信装置205,但是,例如无线控制站点102也可以具有无线控制站点之间的通信用的通信装置以及与终端101之间的通信装置。另外,终端101例如可以具有与多个频带分别对应的多个通信装置。此外,为了终端间的直接通信,终端101例如既可以具有用于接收上行链路的信号的通信装置,也可以具有用于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的通信装置。
此外,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可以具备执行各功能的专用的硬件,可以由硬件执行一部分功能,并由使程序执行动作的计算机执行其他部分的功能。另外,无线控制站点102以及终端101可以由计算机和程序执行其全部功能。
(终端的功能结构)
图3是表示终端101的功能结构例的图。终端101例如具有发送部301、接收部302、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以及前导码ID获取部304作为其功能结构。
发送部301例如是用于通过以一次以上的次数反复发送相同的数据信号而对无线控制站点102传送信号的功能部。此外,在终端101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的情况下,发送部301通常发送一次数据信号,在终端101不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而需要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发送部301发送多次数据信号。此外,发送部301对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与在后述的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中决定或确定的、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通信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对应的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后文中对该具体的方法进行叙述。
接收部302例如是从无线控制站点102接收被发送了一次以上的数据信号、并获取该数据的内容的功能部。此外,在终端101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的情况下,接收部302通常仅接收一次数据信号便能够获取该信号中所含有的数据。另一方面,在终端101不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而需要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接收部302多次接收数据信号而获取数据。
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决定终端101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并且,确定为了从无线控制站点102所发送的信号中获取数据所需的资源量。
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能够独自决定终端101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例如在资源量是信号的反复发送次数的情况下,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决定在初始时将各数据信号仅发送一次。之后,例如若因在信号发送之后未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来ACK等而判定为无线控制站点102对于该数据信号的接收失败,则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增加反复发送次数。由此,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提高无线控制站点102中的数据信号的接收成功概率。即,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通过增加数据信号的发送次数而试图获得扩展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的效果。一般而言,通过逐渐增加所使用的资源量而能够逐渐提高无线控制站点102能够接收数据信号的概率。此外,此时,在预先通过外部输入而获得了最低的信号发送次数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了ACK,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都可以与该信号发送次数相应地进行反复发送。即,无需将初始的信号反复发送次数设为一次,可以设为从最初开始(而且,可以根据情况而设为始终)多次反复发送信号。
此外,信号的反复发送次数可以与通过上述反复发送所获得的增益(dB)相对应。这里,需要获得的增益的值可以是离散值,例如可以是每隔5dB的值。在该情况下,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例如可以在最初尝试进行增益为0dB的一次的数据发送,在失败的情况下,尝试进行能获得5dB的增益的次数的数据发送,进一步在此之后,尝试进行能获得10dB的增益的次数的数据发送。
此外,虽然在这里对使用反复发送作为获得增益的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即使在使用反复发送以外的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获得的增益和发送方法相关联。获得增益的方法可以是反复发送以外的方法,这一点在后述的各说明中也一样。
另外,关于无线控制站点102反复发送的信号,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能够确定是在第几次的接收中成功接收到该信号(即,能够获取该信号所涉及的数据)。无线控制站点102例如反复发送含有系统信息块(SIB)等的报告信号,终端101通过对该报告信号接收一次以上而能够获取该报告信号的内容。而且,在该情况下,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确定能够在第几次的接受中获取该报告信号的内容。
前导码ID获取部304例如从无线控制站点102获取用于确定分别与使用资源量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前导码类型(preamble pattern)的信息(前导码ID)。图5C中示出了这里获取的信息的例子。在图5C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分配根据反复发送次数而不同的ID:在不进行反复发送的情况下前导码ID为A,反复发送次数为三次的情况下前导码ID为B,反复发送次数为五次的情况下前导码ID为C等。此外,图5C不过是一个例子,并非必须针对一次、三次、五次等奇数次而分配前导码ID,可以针对各种各样的反复次数而分别分配前导码ID。
前导码ID获取部304可以通过接收无线控制站点102所发送的报告信号而获取使用资源量和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也可以利用其他信号而获取使用资源量和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另外,在使用资源量和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对终端101仅通知一次。另外,使用资源量和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也可以随时间而变化,终端101可以对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的信号进行监视,并在该信号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对预先存储于内部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
此外,前导码ID既可以由单独的前导码ID而指定,也可以由指定一组多个前导码的组ID而指定。例如,在图5C的情况下,可以分别通知作为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三次以及五次的各情况下的前导码ID的A、B以及C。另外,在事先定义了包含A、B以及C作为与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三次以及五次的各情况相对应的前导码ID的组的情况下,可以通知该组ID。另外,在反复发送次数(增益)和前导码ID的关系的通知中,例如在根据该通知内的字段(field)而确定反复发送次数的情况下,无需明示地通知反复发送次数的信息。例如,在从通知的前头开始的W位(bit)与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的前导码ID对应的情况下,前导码ID获取部304通过仅读入接收到的通知的从前头开始的W位就能够获取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的前导码ID。另外,在通知的第W+1位至第2W位与三次的反复发送次数对应的情况下,前导码ID获取部304通过读入通知的第W+1位至第2W位而能够获取反复发送次数为三次时的前导码ID。据此,也可以不发送与反复发送次数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够削减通知所涉及的信息量。此外,即使将反复发送次数作为与增益相关的其他值,也能够构成同样的通知。
发送部301根据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决定或确定的资源量而确定并发送与前导码ID获取部304所获取的多个前导码ID对应的前导码中的一个前导码。例如,在使用图5C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将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时的反复发送次数决定为三次的情况下,发送部301以三次为一个单位而发送与前导码ID:B对应的前导码。另外,在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将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时的反复发送次数决定为五次的情况下,发送部301以五次为一个单位而发送与前导码ID:C对应的前导码。此处,通常在提高发送功率同时进行重新发送直至接收侧装置接收到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为止。但是,要求进行反复发送的状况原本是信号仅以若只到达接收侧装置一次则无法进行解调的程度的电平到达的状况。因此,如图5A及图5B那样,发送部301可以将由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决定的、反复发送相同的前导码的次数作为一个单位而以相同的功率进行多次的重新发送。即,在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将反复发送次数决定为三次的情况下,发送部301在重新发送时也将与前导码ID:B对应的前导码反复发送三次。在该情况下,发送部301通过进行首次发送和第一次的重新发送而将相同的信号发送共计六次。
另外,发送部301可以在增大发送功率的同时进行上述的重新发送。此时,发送部301还可以根据重新发送次数而改变所发送的前导码。例如,如图6A及图6C所示,在反复发送次数为三次的情况下,作为首次发送,发送部301发送前导码ID为BA的前导码。然后,在反复发送次数为三次的情况下的第一次的重新发送时(即,第二次的发送时),发送部301发送前导码ID为BB的前导码。同样地,在反复发送次数为五次的情况下,如图6B及图6C所示,在首次发送时,发送部301发送前导码ID为CA的前导码。另外,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重新发送时,发送部301分别反复发送五次前导码ID为CB、CC、CD的前导码。此外,在该情况下,前导码ID获取部304获取根据重新发送次数而不同的前导码ID所对应的、反复发送次数以及重新发送次数与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此外,图5C及图6C中确定了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的前导码ID,但首次发送时的前导码也可以是与以往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相同的前导码。另外,发送部301可以仅在反复发送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增加重新发送时的发送功率,而且,在反复发送次数为多次的情况下,在首次发送时以及重新发送时的双方,以最大发送功率发送前导码。
此外,可以不根据反复发送次数,而是以如下方式根据所获得各增益来确定前导码ID:针对0dB的增益而确定前导码ID为D,针对5dB的增益而确定前导码ID为E,针对10dB的增益而确定前导码ID为C等。此时,发送部301利用与各增益对应的信号发送方法而发送前导码。例如,在需要获得5dB的增益的情况下,发送部301确定与5dB的增益对应的信号的规定发送次数,并以该确定的规定发送次数而反复发送前导码ID为E的前导码。另外,在需要获得5dB的增益的情况下,发送部301可以确定与5dB的增益对应的扩展率,并以该扩展率而扩展并发送前导码ID为E的前导码。
若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接收到前导码,则能够根据此时的前导码ID而确定终端101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信号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反复次数)。此时,无线控制站点102例如能够通过控制信号而对终端101通知所确定的资源量。此外,资源量的通知可以是基于前导码ID的通知,即可以是已确定的前导码ID的通知。此外,在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接收到多个前导码ID的前导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这些前导码ID对应的资源量中的、最少的资源量。由此,当终端101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信号时,能够使用成功进行接收所需的、且未多至不必要的量的资源。
发送部301在对无线控制站点102通知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发送信号时所需的反复发送次数(增益)时,也可以进行与上述方法相同的前导码的确定及发送。即,使用资源量决定部303确定若要对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取信号中所含有的数据)则需要接收几次信号,发送部301根据该次数而能够确定并发送一个前导码。例如,在信号的解调所需的接收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发送部301可以发送前导码ID为X的前导码,在信号的解调所需的接收次数为两次的情况下,发送部301可以发送前导码ID为Y的前导码。据此,无线控制站点102根据接收到哪个前导码而能够获知:在向终端101发送信号时要求获得用于何种程度的覆盖范围扩展的增益。因此,无线控制站点102仅以终端101成功接收到信号的最低限度的次数反复发送信号,由此能够使用可进行通信的程度的资源量、且防止资源的浪费。
(无线控制站点的结构)
图4是表示无线控制站点102的功能结构例的图。无线控制站点102例如具有发送部401、接收部402、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使用资源量通知部404以及前导码ID通知部405作为其功能结构。
发送部401例如是用于通过以一次以上的次数反复发送相同的数据信号而对终端101传送信号的功能部。此外,在终端101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的情况下,发送部401通常发送一次数据信号,在终端101不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而需要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发送部401发送多次数据信号。
接收部402例如是接收从终端101发送了一次以上的数据信号或者前导码而获取该数据的内容或者前导码ID的功能部。此外,在终端101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的情况下,接收部402通常仅接收一次数据信号便能够获取信号中含有的数据。另一方面,在终端101不存在于无线控制站点102的覆盖范围区域内而需要扩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接收部402通过多次接收数据信号而能够获取数据。
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根据终端101以上述方式发送的前导码与哪个前导码ID对应而确定所使用的资源量(反复发送次数)。例如,在图5A~图5C的例子中,在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接收到前导码ID为B的信号的情况下,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确定为在从终端101向无线控制站点102的信号传送中需要进行三次信号的反复发送。此外,此时,无线控制站点102还可以通过确定直至成功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前导码为止检测出前导码的次数而获得所需的反复发送次数。另一方面,若使用根据反复发送次数而确定的前导码,即使无线控制站点102无法检测出反复发送的前导码中的一个以上的前导码,无线控制站点102也能够确定所需最低限度的反复发送次数。即,例如在终端101反复发送三次前导码的情况下,无线控制站点102两次检测出前导码,其结果是,视为已确定前导码。在该情况下,若前导码和反复发送次数不对应,则无线控制站点102将反复发送次数判定为两次,但另一方面,若存在基于前导码ID的反复发送次数的通知,则能够将反复发送次数判定为三次。此外,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例如根据前导码ID而确定需要获得的增益,并输入至使用资源量通知部404。
另外,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还能够根据终端101以上述方式发送的前导码与哪个前导码ID对应而确定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发送信号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此外,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例如可以根据前导码ID而确定需要获得的增益,并对发送部401发出如下指示:使用能够获得上述增益的通信方法。
使用资源量通知部404经由发送部401而向终端101通知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所确定的、终端101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信号时所需的资源量。例如,可利用使用资源量确定部403所确定的、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发送信号时所需的量的资源而进行该通知。前导码ID通知部405经由发送部401而向终端101通知所使用的各资源量的前导码ID。由于该通知是在对终端101的前导码ID获取部304的说明中已说明过的内容,因此将其详细说明省略。
(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对在上述那样的终端101以及无线控制站点102之间所进行的、资源量确定处理的流程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处理例1>
在本处理例中,确定上行链路(从终端101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信号的链路)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利用图7对该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首先,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通知初始接入参数(S701)。在这里,初始接入参数例如可以包括表示上述的反复发送次数(或者,使用资源量或需要获得的增益)与前导码I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另外,初始接入参数可以包括与前导码的初始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以及重新发送尝试次数中的至少任一项。
接下来,终端101独自决定信号的反复发送次数(S702),确定与该次数对应的前导码ID的前导码(S703),并以在S702中决定的次数而反复发送所确定的前导码(S704)。终端101例如可以在最初不进行信号的反复发送而是尝试进行如以往那样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的发送。而且,在无线控制站点102中,在接收到该前导码的情况下,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对终端101进行如下主旨的通知:无需反复发送(S708)。在该情况下,终端101在此后的通信中也不进行反复发送。
另一方面,当不进行反复发送无线控制站点102就不能成功地接收到前导码的情况下,终端101增加反复发送次数(S705),尝试进行覆盖范围的扩展。而且,与反复发送次数的变更相应地,终端101确定所使用的前导码(S706),并以在S705中决定的次数而反复发送该确定的前导码(S707)。
此外,当尽管在S704中前导码的重新发送尝试次数已达到以初始参数通知的值但仍未接收到S708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101可以判定为若不进行反复发送无线控制站点102就不能成功地接受前导码。此外,例如可以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以恒定功率进行前导码的重新发送,也可以如图6A及图6B所示那样在逐渐增加功率的同时进行前导码的重新发送。另外,可以如图6C所示那样根据每个反复发送单位的重新发送次数而发送不同的前导码,也可以如图5C所示那样不论重新发送次数如何均发送相同的前导码。此外,可以在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以恒定功率进行重新发送的同时,如图6C所示那样根据每个反复发送単位的重新发送次数而发送不同的前导码。此外,在根据重新发送次数而发送不同的前导码的情况下,在每次重新发送时确定所发送的前导码。若无线控制站点102成功接收某前导码,则根据该前导码的前导码ID而确定反复发送次数(所需的增益),并向终端101通知(S708)。
此外,可以预先以例如规定数目的阶段对所需增益的电平(覆盖范围扩展电平)进行划分,在该情况下,为了对终端101以及无线控制站点102属于上述规定数目的阶段中的哪一阶段进行判定,可以进行图7的处理。例如,当存在0dB、0~5dB、5~10dB、10~20dB这四个阶段的所需增益的电平的情况下,终端101使用在各电平下能够获得0dB、5dB、10dB、20dB的增益的信号发送方法。此外,只要该信号发送方法是如上所述例如通过调整反复发送次数、调整扩展率等能够获得增益的方法,则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另外,在该情况下,无线控制站点102将与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的前导码ID通知给终端101,终端101例如按照从增益较小的电平到增益较大的电平的顺序而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与上述电平对应的前导码。由此,无线控制站点102能够掌握需要何种程度的覆盖范围的扩展。
<处理例2>
在本处理例中,确定下行链路(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发送信号的链路)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利用图8对该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首先,无线控制站点102定期地发送报告信号(S801)。此时,终端101判定直至成功接受到该报告信号为止需要几次的接收、即判定直至报告信号的解调成功为止检测出几次报告信号。此外,该报告信号是一个例子,只要是被发送多次的信号,则可以使用任何信号。
接下来,终端101根据直至报告信号的解调成功为止所需的接收次数而确定所使用的前导码(S802)。此外,可以通过S801中的报告信号从无线控制站点102向终端101通知用于确定此时所使用的前导码的信息。然后,终端101将在S802中确定的前导码向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S803)。此时,终端101可以以例如通过图7的处理而确定的上行链路中的反复发送次数而发送前导码,也可以直至从无线控制站点102接收到确认响应为止而反复进行发送。此外,此时发送的前导码可以与所需接收次数本身相关联,也可以与根据所确定的接收次数而获得的增益相关联。例如,可以预先以例如规定数目的阶段对所需增益的电平(覆盖范围扩展电平)进行划分,在该情况下,终端101可以对接收次数属于上述规定数目的阶段中的哪一阶段进行判定。例如,在存在0dB、0~5dB、5~10dB、10~20dB这四个阶段的所需增益的电平的情况下,终端101可以对所需接收次数属于上述阶段中的哪一阶段进行判定,并发送与该判定结果对应的前导码。据此,可以将前导码的种类限定为四种,从而能够抑制需要准备的前导码的数量。
<处理例3>
在本处理例中,确定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方需要使用的资源量。利用图9对该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处理例中,与处理例2同样地,首先,无线控制站点102定期地发送报告信号(S901)。此时,终端101也与处理例2同样地判定直至该报告信号的接收成功为止需要几次的接收、检测出几次报告信号。之后,终端101例如独自决定对无线控制站点102反复发送前导码的次数(S902)。此外,例如可以由无线控制站点102通知该次数的初始值,也可以根据在S901中确定的所需接收次数而决定该次数的初始值。之后,终端101根据在S901中确定的所需接收次数和在S902中决定的前导码发送次数而确定所发送的前导码(S903),并以决定的发送次数而反复发送该前导码(S904)。这里确定的前导码与检测出报告信号的次数以及反复发送前导码的次数对应。
图10A中示出了此时使用的前导码ID与上述发送次数以及接收次数的对应关系的例子。如图10A所示,例如,在直至由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成功为止所需的接收次数为一次而不反复发送前导码的情况下(发送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终端101发送前导码ID为AX的前导码。同样地,在直至由无线控制站点10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成功为止所需的接收次数为三次、且反复发送五次前导码的情况下,终端101发送前导码ID为CZ的前导码。此外,如图6A~图6C所示,每当以反复的发送作为一个单位而进行重新发送时,前导码可以使用不同的前导码ID。在该情况下,如图10B所示,例如,可以与反复发送次数、反复接收次数、以及重新发送次数对应地确定一个前导码ID。例如,在终端101成功接收到信号所需的接收次数为两次、且反复发送次数为五次的情况下,在其首次发送时发送前导码ID为CAY的前导码,在第一次的重新发送时发送前导码ID为CBY的前导码。
例如,当尽管在S904中发送了前导码但未从无线控制站点102通知需要在通信中使用的反复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终端101可以判定为无线控制站点102未成功地接收到前导码。在该情况下,终端101改变前导码的反复发送次数并尝试再次进行前导码的发送。具体而言,终端101首先再次决定反复发送次数(S905)。此时,可以将再次决定的反复发送次数决定为比例如在S902中决定的反复发送次数多的次数。之后,增加反复发送次数的结果是需要发送的前导码ID发生改变,因此,终端101确定该反复发送次数变更后的前导码ID(S906),并发送该确定后的前导码ID的前导码(S907)。之后,终端101从无线控制站点102接收反复发送次数的通知(S908)。此外,通过S907中的前导码而向无线控制站点102通知在下行链路方向上需要使用的反复发送次数(对于终端101而言为反复接收次数),因此,无线控制站点102能够以被通知的发送次数而反复发送S908的通知。而且,终端101能够根据S908的通知而获知上行链路中的适当的反复发送次数。
此外,在使用图10B那样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终端101在每次重新发送时在改变前导码ID的同时发送该前导码ID。即,例如在S902中决定的反复次数的前导码的首次发送之后没有来自无线控制站点102的响应(反复发送次数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101增大发送功率并重新发送前导码。此时,终端101以与首次发送时不同的ID的前导码而进行重新发送。而且,当即使重新发送次数已达到例如作为初始接入参数而被通知的重新发送次数仍未接收到来自无线控制站点102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101增加反复发送次数并尝试以初始发送功率来进行前导码的发送。此时,前导码的反复发送次数也发生变化,因此,发送对象的前导码也发生变化。之后,终端101同样地反复相同的处理直至接收到来自无线控制站点102的响应为止。
如上,无线控制站点102通过确定从终端101发送的前导码而能够一次性地确定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方中的适当的反复发送次数。此外,如处理例1~2所述,此时所确定的对象可以不是反复发送次数,例如可以对覆盖范围扩展电平进行确定。即,无线控制站点102可以对为了进行与终端101之间的通信而需要何种程度的覆盖范围的扩展(或者要求何种程度的增益)进行确定。而且,例如,可以针对划分为规定数目的阶段的覆盖范围扩展电平的每一个而分配一个前导码ID。在该情况下,例如,终端101可以不对前导码发送次数进行确定,而是对覆盖范围扩展电平进行确定,并确定与该电平相应的前导码,进而以能够获得该覆盖范围扩展电平的发送次数而反复发送该前导码。此外,为了获得某覆盖范围扩展电平,可以使用反复发送以外的方法(例如扩展)。
此外,以通过从终端向无线控制站点发送规定的前导码而通知覆盖范围扩展电平(反复发送次数)的形式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前导码只要是终端与无线控制站点之间的已知的规定信号便足够,无需是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另外,例如,当无线控制站点向终端通知覆盖范围扩展电平与前导码ID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可以通知其至少一部分,可以不必一次性地通知全部内容。如此可见,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而设置的,本公开所涉及的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实施各种变更及变形。因此,为了将本发明的范围公布于众而附上以下权利要求。
本申请以2015年5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099499为基础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全部记载内容援引于此。

Claims (15)

1.一种通信装置,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检测出信号,确定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以及
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从多个规定信号中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与在所述确定单元中所确定的资源量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反复发送的报告信号所需的资源量,而确定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还具有获取单元,该获取单元通过所述报告信号而获取表示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和所述多个规定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和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的组合对应,
所述发送单元利用第一资源量而从所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确定与该第一资源量和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第二资源量的组合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并将所述一个规定信号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在增加所述第一资源量的同时,从所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确定并发送与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第二资源量和该第一资源量的组合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
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在成功接收到由所述发送单元所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将与该信号对应的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和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的组合确定为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中需要使用的资源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与反复发送数据的次数以及该反复发送时的发送功率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量与反复发送数据的次数对应。
8.一种通信装置,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指定多个规定信号的信息,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所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的任一个;以及
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而确定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数据的通信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将指定所述多个规定信号的信息作为报告信号而反复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或者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和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的组合对应,
所述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而确定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一资源量、或者所述第一资源量和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第二资源量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12.一种控制方法,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步骤,在该确定步骤中,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检测出信号,确定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以及
发送步骤,在该发送步骤中,从多个规定信号中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与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所确定的资源量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13.一种控制方法,是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步骤,在该发送步骤中,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指定多个规定信号的信息,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接收步骤,在该接收步骤中,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所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的任一个;以及
确定步骤,在该确定步骤中,基于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信号而确定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数据的通信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
14.一种程序,用于使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确定步骤以及发送步骤,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检测出信号,确定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装置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资源量,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从多个规定信号中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发送与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所确定的资源量对应的一个规定信号,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15.一种程序,用于使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发送步骤、接收步骤以及确定步骤,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指定多个规定信号的信息,其中,所述多个规定信号是在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其他通信装置中已知的多个规定信号,所述多个规定信号分别与包括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的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资源的、分别不同的量对应,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接收所述多个规定信号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确定步骤中,基于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信号而确定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数据的通信时需要使用的资源量。
CN201680026887.9A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960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0046.4A CN114126068A (zh)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9499A JP6502171B2 (ja) 2015-05-14 2015-05-14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99499 2015-05-14
PCT/JP2016/063814 WO2016181950A1 (ja)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0046.4A Division CN114126068A (zh)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0153A true CN107960153A (zh) 2018-04-24
CN107960153B CN107960153B (zh) 2021-12-03

Family

ID=5724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0046.4A Pending CN114126068A (zh)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680026887.9A Active CN107960153B (zh)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0046.4A Pending CN114126068A (zh) 2015-05-14 2016-05-10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1466B2 (zh)
EP (2) EP3876617A1 (zh)
JP (1) JP6502171B2 (zh)
CN (2) CN114126068A (zh)
WO (1) WO20161819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9891A (ja) * 2015-05-14 2016-12-22 Kddi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97166A1 (en) 2016-05-11 2017-11-16 Dinan Esmael Hejazi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eless networ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8427A1 (en) * 2008-08-11 2011-08-0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40098761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JP2014220662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4468038A (zh) * 2014-11-27 2015-03-25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cz序列的mimo前导序列生成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451959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1639B2 (en) 2013-07-10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JP2015065603A (ja) * 2013-09-26 2015-04-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571953B2 (en) 2013-10-31 2017-02-14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a repetition level for a channel
JP6198582B2 (ja) 2013-11-19 2017-09-2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及び操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8427A1 (en) * 2008-08-11 2011-08-0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40098761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JP2014220662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451959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468038A (zh) * 2014-11-27 2015-03-25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zcz序列的mimo前导序列生成方法及接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on PRACH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Low Cost MTC", 《R1-1329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98326A1 (en) 2018-04-05
JP2016219892A (ja) 2016-12-22
CN107960153B (zh) 2021-12-03
WO2016181950A1 (ja) 2016-11-17
EP3297349B1 (en) 2021-06-23
US10531466B2 (en) 2020-01-07
EP3297349A1 (en) 2018-03-21
CN114126068A (zh) 2022-03-01
EP3297349A4 (en) 2018-03-21
JP6502171B2 (ja) 2019-04-17
EP3876617A1 (en)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3095B2 (ja) 基地局
US11336402B2 (en)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HARQ feedbac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8042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743824A (zh) 一种非正交用户设备间的干扰处理及信令通知方法和装置
JP6435399B2 (ja) 参照信号を用いるセルラ通信リンクと装置間(d2d)通信リンクとの間の選択
EP385242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equipment for configuring rs set,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8091072A1 (en) Configurable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0662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主机单元、基站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136702A (zh) Tci状态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960153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7960152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7048531B2 (ja) 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5606226A (zh) 选择用于确定波束故障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的参考信号
CN112399462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6325852A (zh) 多trp操作中的波束管理
JP6656445B2 (ja) 通信装置、端末、制御局、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761502B2 (ja) 通信装置、端末、制御局、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KR102575361B1 (ko) 기지국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7008623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devic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by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s by wireless base station
CN104272640B (zh) 盲解码
KR102152922B1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 및 그의 다중 유저 스케줄링 방법
CN111465111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KR101407815B1 (ko) 기기간 통신에서 통신 용량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269022A1 (en) Link adaptation improvement with pci reporting enhancements
CN114175565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