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9812B -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9812B
CN107959812B CN201610905170.3A CN201610905170A CN107959812B CN 107959812 B CN107959812 B CN 107959812B CN 201610905170 A CN201610905170 A CN 201610905170A CN 107959812 B CN107959812 B CN 107959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end monitoring
data
monitoring data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51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9812A (zh
Inventor
黄圣
杜安强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luorite Network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051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9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9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9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用以解决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时,从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和系统,以及一种路由设备。

Description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典型的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后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前端监控设备。
其中,前端监控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音频数据采集设备或者红外热像仪等;后端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比如个人电脑,或者硬盘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 Video Recorder,NVR)、云服务器等。前端监控设备,主要用于采集监控数据(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者红外热像图等);后端设备,主要用于获取存储所述监控数据并进行管理及展示(如播放视频或者音频,或者显示红外热像图等)。
前端监控设备在采集到监控数据后,如图1所示,即可以将监控数据保存在前端监控设备本地,也可以将监控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后端设备存储。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旦前端监控设备的存储单元出现故障,或者前端监控设备被人为或自然危险因素破坏,又或者一旦前端监控设备和后端设备的网络,尤其是远程的后端设备网络出现故障,而前端监控设备的存储单元也同时出现故障,从而可能导致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通过前端监控设备之间相互备份监控数据,用于解决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时,从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设备、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及系统,通过前端监控设备之间相互备份监控数据,用于解决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时,从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采集监控数据;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接收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其他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装置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装置本地。
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系统,包括: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工作站设备和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用于采集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工作站设备;
所述工作站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站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下述技术效果:
由于能够在不同前端监控设备所属的同一局域网内,实现局域网本地存储资源共享,即能够采用跨前端监控设备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存储,从而即便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该前端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控数据也可以存储到局域网内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而导致所述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此外,在该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存储至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后,即便该前端监控设备被人为或自然危险因素破坏,保存于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所述监控数据也可以完好无损地存在,因此采用本方案还可以提高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a为实施例2中的网络拓扑和各摄像机的IP地址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2中监控数据进行跨设备备份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通过前端监控设备之间相互备份监控数据,用于解决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时,从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但不限于为路由器、服务器等能够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为便于清楚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该方法,下文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具备路由功能的工作站(后简称工作站,它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工作站只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是对本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限定。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中,包括至少两个前端监控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工作站。其中,工作站和各个前端监控设备之间均建立了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和/或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比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蓝牙连接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连接等。基于所述连接,前端监控设备和工作站之间可以进行监控数据的传输。
基于如图2a所示的场景,请进一步参见说明书附图2b。说明书附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如图,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工作站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其中,第一前端监控设备,为图2a中任意的期望保存自身采集到的监控数据的前端监控设备。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下述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摄像功能——基于该功能,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采集到图像(包括红外图像)或视频。采集到的图像或视频,均可作为监控数据;
音频采集功能——基于该功能,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对声波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得到的声波数字化为相应的音频数据,该音频数据也可作为监控数据;
传感器功能——该功能可由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包含的传感器来实现。具体而言,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包含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光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对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包含的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后得到的数据(后称传感器数据),也可作为监控数据。
如图2a中所示的各前端监控设备具体具备怎样的功能,会产生什么类型的监控数据,可以取决于实际需求而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针对第一前端监控设备而言,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在采集到监控数据后,根据预先保存的工作站的通信地址(如IP地址),将监控数据发送给工作站。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是在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保存所述监控数据后,为对所述视频进行备份,才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工作站;或者,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不在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保存所述监控数据,而是直接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工作站。
步骤22,工作站将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发送给与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站可以随机从所述局域网中选取除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外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并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或者,工作站可以按照其他选取规则来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无论用何种方式选取前端监控设备,选取出的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
以下,介绍工作站如何按照所述其他选取规则来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第一种选取规则:根据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来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一般地,监控数据自身会具备一些属性,如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以及监控数据类型,等等。所述属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用怎样的前端监控设备对监控数据更合适。
比如,若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那么,当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工作站比如可以选取安装地点比较隐秘从而不易被人为破坏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便使得对应于高优先级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的监控数据能够得到完善的保护而不易丢失。在实际场景中,可以在完成对前端监控设备的安装后,由技术人员手动将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如IP地址等)和相应的安装地点的信息的映射关系,设置到工作站中,从而使得工作站获知各前端监控设备的安装地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何确定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将在后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行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又比如,若监控数据类型是根据数据的展现形式进行划分,从而监控数据类型具体可以包括:音频类型、视频类型和其他类型,那么,当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数据类型为视频类型时,考虑到该类型的监控数据的数据量往往较大,因此,可以选取存储空间(或空闲存储空间)较大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便使得该类型的监控数据能够得到完整保存。其中,各前端监控设备的存储空间(或空闲存储空间)的大小,可以由前端监控设备自身确定并发送给工作站。
综上,第一种选取规则考虑根据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来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这里所说的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一般是指监控数据的属性的值,如“高优先级”就是“监控事件优先级”这一属性的值。
根据第一种选取规则,工作站将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下述子步骤:
子步骤一:工作站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
子步骤二:工作站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子步骤三:工作站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这里所说的属性信息与前端监控设备相匹配,具体而言,比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
当所述属性信息为“高优先级”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时,安装地点为“花园”(假设工作站保存的该安装地点的信息为“0000”,表示这是一个隐蔽的安装地点)的前端监控设备与该属性信息相匹配;
当所述属性信息为“视频类型”时,空闲存储空间为“600M”的前端监控设备与该属性信息相匹配。
属性信息与前端监控设备怎样才算匹配,可以视实际需求灵活规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简单高效地确定与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方式,是通过查询“备份关联表”的方式。其中,该备份关联表,为用于保存不同的属性信息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的表格。该备份关联表,可以由技术人员设置在工作站中,后续,可以由工作站自身对该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更新。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用到的一种备份关联表的格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133090640000081
Figure BDA0001133090640000091
表1中,摄像机,即一种前端监控设备;摄像机ID,是能够用于表征摄像机安装地点的符号,工作站根据摄像机ID能够确定出摄像机的安装地点;存储容量,是指摄像机的额定存储空间的大小;备份容量,是指单个摄像机用于备份其他摄像机发送来的监控数据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事件类型,是指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中出现的事件的类型,比如包括:入侵检测、遗留物检测、移动侦测、特定对象进入,等等;优先级,是指所述的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高优先级)、中(中优先级)和低(低优先级)三种;备份目标,是指作为所述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摄像机的摄像机ID。
基于如表1所示的映射关系,假设摄像机ID为C的摄像机(后称摄像机C,其他类似称呼与此含义类似)向工作站发送了由摄像机C拍摄的视频1,那么,工作站在接收到视频1后,可以执行下述操作:
工作站对视频1中包含的图像帧执行图像识别等操作,以便确定图像帧中是否包含预设目标对象(如人脸等)的特征,进而根据识别结果确定事件类型;
若假设工作站确定出视频1对应的事件类型“入侵检测”,则工作站通过查询表1,可以确定出摄像机C拍摄的视频1对应的该类型的监控事件的优先级为“高”;
工作站进一步查询表1,确定出“高”这一优先级对应的备份目标包括“A、B、D”,也即,确定出与视频1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相当于前文所说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在确定出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后,后续,工作站可以保存的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各自的通信地址(如IP地址等,通信地址也可以包含在表1中),将视频1发送给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以便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将视频1分别保存在各自本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可以进行简化。简化后的表1中,可以仅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和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以便工作站根据确定出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确定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仅包含该映射关系的表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称为“第一备份关联表”。
以下介绍第二种选取规则。
第二种选取规则:根据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来确定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考虑到为使得工作站能够高效快捷地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在第二种选取规则中,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即根据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来确定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这里所说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比如可以是如表1中所示的ID,又比如,可以是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通信地址(如IP地址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除了可以将监控数据发送给工作站,还可以将第一前端监控设备自身的标识发送给工作站,以便工作站根据该标识,对与该标识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进行查询。
比如,工作站可以保存下表2,通过查询表2,工作站可以确定出与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摄像机ID)相映射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备份目标),从而将所述相映射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所表示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表2:
摄像机ID 备份目标
A(表示安装地点为大门) B、C、D
B(表示安装地点为车库) A、D
C(表示安装地点为阳台) A、B、D
D(表示安装地点为客厅) A、B、C
在实际场景中,用于接收并保存监控数据的前端监控设备空闲的备份容量,可能会随着保存的来自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监控数据的增多而减小,甚至减小到不足以完整保存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虽然在空闲的备份容量不足以完整保存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数据覆盖写入的方式,使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得到完整保存,但与此同时,被该监控数据所覆盖的其他数据相当于发生了丢失。为避免所述其他数据丢失的情况,无论是采用上述第一种选取规则还是第二种选取规则,工作站都可以以“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不小于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数据量”,作为选取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一约束条件。其中,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是指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能够用于存储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存储空间大小。
基于该约束条件,工作站可以选取满足该约束条件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比如,工作站可以根据上述第一种选取规则或第二种选取规则,先选取出前端监控设备作为候选的前端监控设备;进一步地,可以从候选的前端监控设备中,再选取出满足该约束条件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该约束条件对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约束,只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使用该约束条件对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选取过程进行约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有以下两种确定方式:
第一种确定方式:根据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以及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计算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比如,若所述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为600M,所述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为240M,那么,所述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600-240=360M。
第二种确定方式:根据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预测的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计算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比如,若所述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为600M,所述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为240M,预测的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为140M,那么,所述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600-240-140=220M。
其中,上述预测的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是指当前还未被占用,但预计将要会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预测的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前端监控设备所监控场景中事件的历史发生频率、单个所述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数据量以及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来确定。
举例来说,以监控设备为“安装地点为客厅的摄像机”为例,若该摄像机的拍摄范围为整个客厅,那么,“整个客厅”就是该摄像机的监控场景。若假设:
该摄像机在最近的一个月内,拍摄到的视频中出现的类型为“特定对象进入”的事件有5个,此外,该摄像机没有拍摄到其他类型的事件,那么,该摄像机所监控场景中事件的历史发生频率为5个/月;
拍摄到的各类型的单个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的数据量(一般为平均数据量)——假设所述“特定对象进入”的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的数据量为20M吗,其中,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一般是指以该事件发生时刻为起点,以该事件结束时刻为终点的视频片段;
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为一个月。
那么,基于上述假设,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该摄像机可能会拍摄到至少5个类型为“特定对象进入”的事件,且单个该类型的事件对应的数据量为20M,因此,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该摄像机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5个/月×1个月×20M=100M。
以上,从工作站的角度,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采用该方法,由于能够在不同前端监控设备所属的同一局域网内,实现局域网本地存储资源共享,即能够采用跨前端监控设备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存储,从而即便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该前端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控数据也可以存储到局域网内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而导致所述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此外,在该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存储至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后,即便该前端监控设备被人为或自然危险因素破坏,保存于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所述监控数据也可以完好无损地存在,因此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前端监控设备也可以接入互联网,并将采集到的监控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进行存储。然而,云端的存储资源一般都需要付费使用,这无疑增大了存储监控数据所耗费的成本。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本地的存储资源,避免存储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无需花费额外的经济成本,从而相对于将监控数据存储于云端的方式相比,本方案存储监控数据耗费的成本较低。
以下,从前端监控设备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下述流程:
步骤31,前端监控设备(相当于前文所述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后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采集监控数据;
如前文的描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下述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摄像功能、音频采集功能和传感器功能。
相应的监控数据,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图像(或视频)、音频数据和传感器数据。
步骤32,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将采集到的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其中,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
在所述局域网中存在路由设备,且路由设备和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和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分别建立了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通过所述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所述监控数据。前文所述的工作站,就相当于所述路由设备。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除了可以作为监控数据的发送方外,还可以作为监控数据的接收方,以便实现对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进行保存。比如,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接收处于所述局域网内的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并将接收到的监控数据保存在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
采用上述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由于能够在不同前端监控设备所属的同一局域网内,实现局域网本地存储资源共享,从而即便单个前端监控设备的存储资源有限,也能够采用跨前端监控设备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存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受限于自身本地存储空间有限,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
此外,即便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该前端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控数据也可以存储到局域网内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而导致所述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此外,在该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存储至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后,即便该前端监控设备被人为或自然危险因素破坏,保存于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所述监控数据也可以完好无损地存在,因此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基于前述实施例1详细叙述了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手段和效果,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进一步说明,从而形成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2的实施场景假设为:有一家庭用户,家装有4个摄像机,分别为摄像机A、摄像机B、摄像机C和摄像机D,这4个摄像机均与工作站(Work Station)建立连接从而4个摄像机组成对等网络,网络拓扑和各摄像机的IP地址如图4a所示。此外,各摄像机的相关情况如下:
摄像机A:它的摄像头对着大门口。监控场景的特点:过路人员较多较复杂,多为触发移动侦测报警。其中,移动侦测,即Mo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一般也叫运动检测,原理为摄像头采集得到的不同图像帧会被按照一定算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当有人走过监控场景从而导致图像帧内容变化时,会得出相应的表示有人在监控场景中移动的计算和比较结果,从而判定发生了“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移动侦测已是比较成熟的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移动侦测报警,是指若对摄像机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进行分析而确定出发生了“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则摄像机保存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同时摄像机可以发出报警信息。
摄像机B:它的摄像头对着车库门口。监控场景的特点:安装地点相对比较封闭,由于车库里通常就是车辆进出,难以拍摄到人员,因此触发报警次数较少。
摄像机C:它的摄像头对着二楼阳台。监控场景的特点:触发报警的事件数量较少,但一旦触发报警,则一般为入侵检测报警。其中,入侵检测,是指对摄像机采集得到(通过扫描的方式采集得到)的图像帧进行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判断图像帧中的目标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预设的入侵条件,若是,则判定发生了“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入侵检测一般可以包含区域入侵检测和绊线入侵检测。由于基于图像帧的入侵检测已是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入侵检测报警,是指若对摄像机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进行分析而确定出发生了“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则摄像机保存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同时摄像机可以发出报警信息。
摄像机D:它的摄像头对着客厅。监控场景的特点:主人在家时无需报警,但主人外出后则需要启动监控。
上述不同类型的事件,主要是按照检测方式进行分类的。请参照前文的表1,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摄像机A~摄像机D的相关情况的汇总表。由该表1可知,事件类型除了可以包括移动侦测类型和入侵检测类型外,还可以包括遗留物检测类型和特定对象进入类型。
其中,遗留物检测,是指若对摄像头采集得到的图像帧进行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确定出监控场景内某物品(包等)被放置的时长超过允许停留的时间限制,则判定发生了“遗留物检测”类型的事件。遗留物检测报警,是指若根据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图像帧判定发生了“遗留物检测”类型的事件,则摄像机保存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同时摄像机可以发出报警信息。
特定对象进入,是指若对摄像头采集得到的图像帧进行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确定出监控场景内存在与预设图像特征(如犯罪分子的人脸特征等)相匹配的目标对象,则判定发生了“特定对象进入”类型的事件。特定对象进入报警,是指若根据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图像帧判定发生了“特定对象进入”类型的事件,则摄像机保存实时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同时摄像机可以发出报警信息。
上述各种类型的事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都可以称为监控事件。
针对不同摄像机,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监控事件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2中,如表1所示,可以但不限于进行如下设置:
摄像机A的移动侦测报警优先级为低,即根据摄像机A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判定出的“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低;
摄像机B的移动侦测报警优先级为低,即根据摄像机B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判定出的“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低;
摄像机C的入侵检测报警优先级为高,即根据摄像机C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判定出的“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高;
摄像机D的移动侦测报警优先级为低,即根据摄像机D采集得到的图像帧判定出的“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低。
此外,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还可以进行如下设置:
考虑到摄像机A的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设置它的额定存储空间(存储容量)大小的10%的配额用于备份其他摄像机发送来的监控数据,且设置它只能接收优先级为高的监控事件对应的图像帧。这里所说的图像帧,相当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监控数据。
考虑到摄像机B使用率较低,可以设置它的存储容量的50%的配额用于备份其他摄像机发送来的监控数据,且设置它可以接收优先级为中和高的监控事件对应的图像帧。
考虑到摄像机C本身监控到的事件中有两种类型的事件对应的优先级均为高,但摄像机C的使用频率不高,因此可设置它的存储容量的40%的配额用于备份其他摄像机发送来的监控数据,且设置它可以接收优先级为中和高的监控事件对应的图像帧。
针对摄像机D,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这里我们设置它的存储容量的60%的配额,用于备份用于备份其他摄像机发送来的监控数据,且设置它可以接收优先级为中和高的监控事件对应的图像帧。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得到以下表3。
表3:
Figure BDA0001133090640000171
Figure BDA0001133090640000181
上述设置,以及如表1所示的映射关系,均可以保存在工作站中,以便工作站确定不同的摄像机采用的监控数据备份策略。
基于上述设置,某个摄像机在检测到某种类型的事件从而触发报警后,可以对所述事件对应的多个图像帧(后称事件片段,即监控数据)进行保存,并将事件片段推送到其他摄像机的备份区域中进行存储。如摄像机C检测到“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那么,一方面该事件会触发摄像机C对该事件对应的事件片段进行保存,另一方面,该事件片段会由摄像机C通过工作站发送给其他摄像机(由表1可知其他摄像机包括摄像机A、摄像机B和摄像机D)进行备份。这样即使摄像机C被破坏,甚至摄像机A、摄像机D都被破坏,但是安装在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的摄像机B仍旧保存有由摄像机C发送来的事件片段,从而使得该事件片段丢失的可能性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多台摄像机同时被触发进行事件片段保存和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站在接收到不同事件片段后,可以优先将优先级较高的事件对应的事件片段发送给相应的摄像机进行备份。特别地,若工作站接收到对应于相同优先级的事件的事件片段时,则可以采用“先到先备份”的原则来进行事件片段的发送。先到先备份,具体是指按照对应于相同优先级的事件的各事件片段达到工作站的时间由先至后的顺序,依次将各事件片段分别发送给相应的摄像机进行备份。
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站自身可以对事件片段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以确定相应的事件的类型,并结合发送事件片段的摄像机标识(如A~D,均为摄像机标识),通过查询表1确定事件片段对应的事件的优先级。或者,表1中的事件类型和监控事件优先级的映射关系可以保存在摄像机中,摄像机自身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出事件类型对应的事件的优先级,进行在向工作站发送事件片段时,也发送相应的优先级,以便工作站获知接收到的事件片段对应的优先级。
基于如图4a所示的网络拓扑,以下举例说明进行跨设备备份监控数据的过程。
请参见图4b,监控数据进行跨设备备份的过程的流程图,该流程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摄像机A~摄像机D各自分别对各自采集的图像帧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以确定图像帧对应的监控事件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
例如部署在大门口的摄像机A通过对摄像机A采集的图像帧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判定发生了“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从而该事件对应的图像帧进行保存,得到事件片段(该事件片段一般以该类型事件的发生时刻为起点,以该类型事件的结束时刻为终点);进一步地,摄像机A确定出该事件片段的数据量为60MB。针对其他类型类型的事件,摄像机A也可以采用类似方式确定出相应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
步骤42,工作站获取摄像机A~摄像机D的相关信息。
其中,这里所说的摄像机的相关信息,包括摄像机的ID(ID可以包括IP地址、设备序列号或通道号等唯一标识摄像机的信息)、IP地址(若ID包括了IP地址,则可以不用重复获取)以及存储容量。此外,还可以包括摄像机的部署地点、不同类型的事件对应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等。
比如,获取到的摄像机A的相关信息包括摄像机的ID为“A”、IP地址为192.168.1.2、存储容量为64GB、部署地点为大门(比如可用符号0000表示该地址)、“入侵检测”类型、“遗留物检测”类型以及“移动检测”类型的事件分别对应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依次为600M、400M和200M、不同类型的事件的发生频率、已使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30GB。
摄像机的相关信息,可以由摄像机获取并发送给工作站。
步骤43,工作站根据获取到的摄像机A~摄像机D的相关信息,生成如表1所示的备份关联表。
以摄像机A为例,根据摄像机A发送来的部署地点的信息,工作站可以确定摄像机A位于大门,若预先针对该部署地点规定有:
“入侵检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高;“遗留物检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中;“移动侦测”类型的事件的优先级为低,那么,可以生成表1的第4列和第5列中的相应数据项。
进一步的,根据摄像机A存储容量为64GB、已使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30GB,可以确定摄像机A当前空闲的存储空间大小为34GB。根据“入侵检测”类型、“遗留物检测”类型以及“移动检测”类型的事件分别对应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依次为600M、400M和200M、不同类型的事件的发生频率(假设均为10起/月),以及预先设置在工作站的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1个月”,可以预测在摄像机A当前空闲的存储空间大小34GB中,至少要为将要到来的一个月内发生的各类型的事件预留出存储空间(600M+400M+200M)×10起/月×1个月=12000M≈12G。基于该计算结果,工作站可以确定摄像机A的备份容量=34G-12G=22G,从而得到类似表1的第3列所示的数据项。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机A也可以不用发送不同类型的事件片段的数据量给工作站,而是将摄像机A支持的码流格式和图像分辨率发送给工作站。比如,摄像机A将自身支持的码流格式“高清码流格式”和图像分辨率720P发送给工作站。基于该码流格式和图像分辨率,工作站可以确定若按照该码流格式对具备该图像分辨率的事件片段进行编码存储,则事件片段的数据量往往为600M。比如,工作站可以通过查询预设的不同码流格式、图像分辨率和事件片段数据量的映射关系,确定出该数据量600M。基于该数据量、不同类型的事件的发生频率(假设均为10起/月),以及预先设置在工作站的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1个月”,可以预测在摄像机A当前空闲的存储空间大小34GB中,至少要为将要到来的一个月内发生的各类型的事件预留出存储空间(600M×3)×10起/月×1个月=18000M≈18G。基于该计算结果,工作站可以确定摄像机A的备份容量=34G-18G=16G,从而得到类似表1的第3列所示的数据项。
至于表1的第6列所示的数据项,可以是工作站可以预先设置在工作站中的作为监控数据发送方的摄像机的标识和作为监控数据备份方的摄像机的标识确定的。
当然,如前文所述,如表1所示的该备份关联表,也可以由技术人员手动设置并设置在工作站中。
步骤44,工作站接收某摄像机采集并发送来的事件片段,并确定该事件片段对应的事件类型。
步骤45,工作站根据确定出的事件类型查询备份关联表,并根据查询结果,将该事件片段发送给作为备份目标的摄像机。
比如,假设确定出摄像机A发送来的事件片段对应的事件类型为“入侵检测”类型,那么,结合摄像机A的ID“A”,可以从表1中查询到监控事件优先级为“高”,且备份目标包括了摄像机B、摄像机C和摄像机D。那么,工作站可以根据摄像机B、摄像机C和摄像机D的IP地址,将该事件片段发送至摄像机B、摄像机C和摄像机D进行备份。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案,可以使得事件片段能够采用跨设备备份的方式,备份到对等网络本地的设备中,高效的利用了本地储存资源,完全区别于现有的监控数据储存方式。本方案仅需摄像机自身存储装置就可实现重要事件片段的相互备份,无需额外的存储设备,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3
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设备以及两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用以解决由于单个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时,从而导致所述单个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
请参见说明书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该路由设备具体包括下述功能单元: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52,用于将接收单元51接收的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52可以用于:
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可选的,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52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52可以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
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可选的,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IP地址。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52,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IP地址,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二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二备份关联表中,包含作为监控数据发送方的前端监控设备的IP地址与作为监控数据接收方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IP地址相映射的、作为监控数据接收方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可以满足: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不小于所述监控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能够用于存储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存储空间大小。
可选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或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可选的,所述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所监控场景中事件的历史发生频率、单个所述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数据量以及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
可选的,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和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均可以包括摄像机;所述监控数据,可以包括视频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路由设备相当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站,实施例3中没有介绍到的该路由设备的其他一些功能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对于工作站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采集单元61,用于采集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62,用于将采集单元61采集到的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其中,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该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相当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可选的,发送单元62,可以用于:通过接入所述局域网的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所述监控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处于所述局域网内;
保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装置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该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相当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实施例3中没有介绍到的该装置的其他一些功能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对于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其中,所述其他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装置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保存单元72,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装置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所述另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相当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实施例3中没有介绍到的该装置的其他一些功能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对于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3还提供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系统,包括: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工作站设备和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用于采集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工作站设备;
所述工作站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站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上述装置或系统,由于能够在不同前端监控设备所属的同一局域网内,实现局域网本地存储资源共享,即能够采用跨前端监控设备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存储,从而即便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该前端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控数据也可以存储到局域网内的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某前端监控设备存储单元故障或与后端设备连接的网络故障,而导致所述前端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存储的问题。此外,在该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存储至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后,即便该前端监控设备被人为或自然危险因素破坏,保存于其他前端监控设备的所述监控数据也可以完好无损地存在,因此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其中,
所述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包括:
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其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满足: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不小于所述监控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能够用于存储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存储空间大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或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所监控场景中事件的历史发生频率、单个所述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数据量以及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和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所述监控数据,包括视频数据。
6.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采集监控数据;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其中,所述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通过接入所述局域网的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所述监控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接收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并将接收到的监控数据保存在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所述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处于所述局域网内。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10.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接收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其中,所述第一前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相匹配,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相匹配,包括: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12.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与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其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满足: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不小于所述监控数据的数据量;
其中,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能够用于存储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的存储空间大小。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空闲的备份容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以及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或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额定存储空间大小、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前已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要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根据下述信息确定: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所监控场景中事件的历史发生频率、单个所述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数据量以及监控数据预期保存期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所述监控数据,包括视频数据。
17.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监控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确定出的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进行保存;
其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从所述局域网内的前端监控设备中,确定与所述属性信息相匹配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查询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根据查询结果,确定与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相映射的前端监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单元,用于:
通过接入所述局域网的路由设备,向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所述监控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第三前端监控设备处于所述局域网内;
保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装置本地。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和所述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21.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所述其他前端监控设备与所述装置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装置本地;
其中,所述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与所述其他前端监控设备发送来的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相匹配,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所述监控数据的存储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相匹配,包括: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和所述前端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
23.一种监控数据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工作站设备和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前端监控设备,用于采集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工作站设备;
所述工作站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前端监控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相匹配,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 监控事件优先级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当监控事件为高优先级时,对应的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所述监控数据的属性信息与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相匹配,包括:根据所述监控数据对应的监控事件优先级,符合预先设置的第一备份关联表;所述第一备份关联表中,包含监控事件优先级与相应的前端监控设备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站设备发送的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保存在所述第二前端监控设备本地。
CN201610905170.3A 2016-10-18 2016-10-18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Active CN107959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5170.3A CN107959812B (zh) 2016-10-18 2016-10-18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5170.3A CN107959812B (zh) 2016-10-18 2016-10-18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9812A CN107959812A (zh) 2018-04-24
CN107959812B true CN107959812B (zh) 2020-09-22

Family

ID=6195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5170.3A Active CN107959812B (zh) 2016-10-18 2016-10-18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9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1052A (zh) * 2018-07-26 2019-01-18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关联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0996056B (zh) * 2019-12-02 2021-12-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监控系统的视频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3099163B (zh) * 2019-12-23 2023-04-11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调节方法、监控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349B (zh) * 2020-04-16 2022-01-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设备的数据断网续传方法及系统
CN111526315B (zh) * 2020-04-28 2023-03-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1726584B (zh) * 2020-06-24 2022-04-29 陈侠 视频监控系统
CN114245052B (zh) * 2021-12-28 2024-04-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065A (zh) * 2012-04-20 2012-09-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对等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3533304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及设备
CN104113735A (zh) * 2014-07-30 2014-10-22 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视频监控存储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67964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视频存储控制和优化的方法及其装置、视频监控系统
CN105430327A (zh) * 2015-11-05 2016-03-23 成都基业长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vr集群备份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5768B2 (en) * 2008-05-23 2015-05-19 Leverage Information Systems Peer to peer surveillance architecture
CN102186064B (zh) * 2011-05-30 2012-09-26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2723094B (zh) * 2012-06-15 2015-11-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可靠易扩展的录像存储、检索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065A (zh) * 2012-04-20 2012-09-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对等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03533304A (zh) * 2013-09-30 2014-01-22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及设备
CN104767964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视频存储控制和优化的方法及其装置、视频监控系统
CN104113735A (zh) * 2014-07-30 2014-10-22 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视频监控存储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30327A (zh) * 2015-11-05 2016-03-23 成都基业长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vr集群备份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9812A (zh)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9812B (zh) 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系统与路由设备
CN106060442B (zh) 一种录像存储方法、装置及系统
AU2015373990B2 (en) Digital fingerprint tracking
US9811748B2 (en) Adaptive camera setting modification based on analytics data
RU2484529C1 (ru) Способ ранжирования видеоданных
KR101671783B1 (ko) 통합경비 원격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8062507B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60008267A (ko) 네트워크 기반 영상감시체계에서의 사용자 행위 분석 시스템
KR100696728B1 (ko) 감시정보송신장치 및 감시정보송신방법
CN111405222B (zh) 视频告警方法、视频告警系统及告警图片的获取方法
CN107995017B (zh) 一种上行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55455B (zh) 家庭监控的隐私保护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84162A (zh) 一种视频检索方法和系统
CN110543803A (zh) 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KR101212082B1 (ko) 영상인식장치 및 그 영상 감시방법
US118369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otion deviation in a video
CN110505438B (zh) 一种排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摄像机
RU2488234C1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US109228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deviation from a motion pattern in a video
CN109120896B (zh) 安防视频监控卫士系统
CN113711619A (zh) 多媒体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1901888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otion deviation in a video sequence
CN113393629B (zh) 入侵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和多路视频监控系统
WO2022009356A1 (ja) 監視システム
KR102421043B1 (ko) 영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1, building B, building 2, No.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fluorite Network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55, Qianmo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