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8598B -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8598B
CN107958598B CN201711195326.4A CN201711195326A CN107958598B CN 107958598 B CN107958598 B CN 107958598B CN 201711195326 A CN201711195326 A CN 201711195326A CN 107958598 B CN107958598 B CN 107958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south
north
signal
e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53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8598A (zh
Inventor
章锡俏
杨龙海
张春
朱晓燕
吉文超
谢泽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1953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8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8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8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8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85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通行延误普遍偏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过程为:一: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规定信号控制各进口车道及绕行等待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则;二: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根据信号交叉口情况,协调主、预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配时;三:根据一、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并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本发明用于交通组织优化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拥挤以及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当今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交通问题。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它是整个城市道路的“瓶颈”地带。道路由许多交叉路口连接而构成道路网。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国内外的学者以及研究人员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其中,对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非互通式立体交叉口),采用跨线桥(上承式)和隧道(下穿式)使相交的道路在上、中、下三个平面通过,上下层道路没有匝道联接,转向交通需通过中间层地面的平交口完成转向。该类型交叉口地面交通流以左转为主,直行车辆较少。该型立体交叉口地面交通流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过交叉口,且大部分的信号设置均为四相位。导致通行延误普遍偏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通行延误普遍偏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规定信号控制各进口车道及绕行等待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则;具体过程为:
东西向进口道在跨线桥下的掉头车道前设置预信号灯,预信号灯包括东西向直行预信号灯、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灯,东西向出口道在掉头车道前设置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
当南北向直行信号灯(南北向直行第一阶段信号灯)亮起时,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等待;当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亮起时,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在南北直行车辆绕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时通行东西向左转车辆,第二阶段同时通行南北向左转车辆;
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为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第二阶段为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步骤二: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根据信号交叉口情况,协调主、预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配时;具体过程为:
协调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间的配时,预信号分为东西向直行预信号、东西向左转预信号,主信号分别为东西向直行左转信号、南北向直行左转信号;
东西向直行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直行车辆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东西向直行车辆在第二停车线位置处停车等待;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全红时间),南北向直行绿灯亮起,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待转车道等待,同时东西向左转车辆预信号绿灯与东西向左转车辆主信号也亮起;
东西向左转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全红时间),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绿灯亮起,南北向左转信号绿灯同时亮起,在待行区等待的南北向直行车辆通行,南北左转信号结束时,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同时结束;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并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考虑我国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南北向直行车辆利用跨线桥下掉头车道进行绕行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控制方法。东西向进口道跨线桥掉头车道前设置停车线,设置禁停网状区域(如图1)。交叉口设置三个相位,南北向直行车辆分两阶段绕行通过交叉口,第一阶段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至掉头车道前停车等待(视具体道路条件决定停车等待车道数量),第二阶段停车等待的南北向直行车辆掉头然后右转通过交叉口。三个相位分别是①东西向直行②东西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一阶段③南北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本发明能减少交叉口相位数量,且不存在冲突点,保证各流向车流能高效、安全地通过交叉口,解决现有通行延误普遍偏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最终提高交叉口的整体通行效率。
从延误表4中可以看出,南北向直行车辆的延误有所增加,东西向直行车辆及左转车辆的平均延误大幅减少。实例计算显示该进口道的平均延误减少了3.61s(效率提高15.0%),效果非常显著,这种交通组织方式也优化了该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给左转交通流更多的运行空间,实际进口道各方向道路资源占有率与其交通量更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哈尔滨市某立体交叉口平面图;
图2是哈尔滨市某立体交叉口信号相位相序图;
图3是哈尔滨市某立体交叉口信号配时示意图;
图4是哈尔滨市某立体交叉口南北向直行车辆绕行规则示意图;
图5是东进口预信号示意图;
图6是南进口指示标志设置图;
图7是指路标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规定信号控制各进口车道及绕行等待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则;具体过程为:
东西向进口道在跨线桥下的掉头车道前设置预信号灯,预信号灯包括东西向直行预信号灯、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灯,东西向出口道在掉头车道前设置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
当南北向直行信号灯(南北向直行第一阶段信号灯)亮起时,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等待;当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亮起时,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在南北直行车辆绕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时通行东西向左转车辆,第二阶段同时通行南北向左转车辆;
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为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第二阶段为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步骤二: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根据信号交叉口具体情况,协调主、预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配时;具体过程为:
协调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间的配时,预信号分为东西向直行预信号、东西向左转预信号,主信号分别为东西向直行左转信号、南北向直行左转信号,主信号与平面交叉口四相位信号交叉口形式相同,只是南北向直行绿灯作为直行第一阶段信号灯使用;
东西向直行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直行车辆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东西向直行车辆在第二停车线位置处停车等待;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全红时间),南北向直行绿灯亮起,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待转车道等待,同时东西向左转车辆预信号绿灯与东西向左转车辆主信号也亮起,东西向左转车辆通行,既减少了冲突点,又提高了绿灯通行效率;
东西向左转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直行、左转主信号灯绿灯迟后结束,以确保掉头车道不被堵塞,直行待转车辆能够顺利掉头),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全红时间),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绿灯亮起,南北向左转信号绿灯同时亮起,在待行区等待的南北向直行车辆通行,南北左转信号结束时,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同时结束;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并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
本发明同样适用下列情况:
步骤一: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规定信号控制各进口车道及绕行等待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则;
具体技术方案应结合交叉口具体情况确定,与本文所述“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的情况类似,只是方向表述有所不同。
步骤二: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根据信号交叉口具体情况,协调主、预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配时;
具体技术方案应结合交叉口具体情况确定,与本文所述“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的情况类似,只是方向表述有所不同。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并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
具体技术方案应结合交叉口具体情况确定,与本文所述“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的情况类似,只是方向表述有所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诉步骤三中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具体过程为:
跨线桥下掉头车道的位置高度大于等于4.5m,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应满足①和②,如图(1)中所示。
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应结合具体交叉口的实际道路条件确定,但应满足在高峰小时内,若南北直行车辆处于非饱和状态,则一个信号周期内到达的直行待转车辆均能在待转区域内停车等待;若南北直行车辆处于过饱和状态,则在待转区域内停车等待的直行车辆均能在一个相位内放空。即
①G≥NPLc
②G≤NmaxLc
式中G表示直行等待区的长度,单位为m;NP表示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内直行车辆到达辆数的高峰值,单位为辆;Nmax表示该进口道直行绿灯期间能通过直行车辆的最大值,单位为辆;Lc表示排队车辆的安全停车距离。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排队车辆的安全停车距离Lc取值为8m。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三中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具体过程为:
交叉口主信号采用定时信号控制,定时信号配时方法国际上普遍使用英国Webster
法,采用Webster法计算交叉口的最佳信号周期,其具体形式如下:
1)交叉口主信号采用定时信号控制,定时信号配时方法国际上普遍使用英国Webster法,采用Webster法计算交叉口的最佳信号周期,其具体形式如下:
计算交叉口最佳信号周期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51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52
C0表示交叉口的最佳信号周期,单位为s;L表示一个周期内总损失时间,单位为s;Ls表示启动损失时间,单位为s;A表示黄灯时长,单位为s;I表示绿灯间隔时间,单位为s;Y表示各相位最大流量比之和;k为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
2)计算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其具体形式如下:
Ge=C0-L
3)计算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显示绿灯时间和显示黄灯时间之和),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61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62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63
式中,y1为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y2为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y3为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
所述第一相位为东西向直行;
第二相位为东西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一阶段;
第三相位为南北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
4)计算各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1=ge1+Ls-A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2=ge2+Ls-A
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3=ge3+Ls-A。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黄灯时长A为3s。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的:
以哈尔滨某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为例,研究其具有下穿隧道及跨线桥梁,且跨线桥下存在掉头车道,见图1,图2。
该交叉口基本情况如下:东西向城市快速路与南北向城市主干路相交,南北向下穿通过,东西向高架通过;现状交叉口信号有四个相位,信号周期时长173s;高峰小时交通量情况,如表1所示。现状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如表2所示,
表1 该信号交叉口各进口道高峰小时交通量
进口位置 小计(pcu/h) 左转 直行
北进口 772 644 128
南进口 524 380 144
东进口 735 396 339
西进口 907 495 412
合计 2938 1915 1023
结合实地观测情况,该立体交叉口南北向(下穿隧道方向)进口道左转流量大,但直行流量相对而言要小。
表2 该信号交叉口各进口道通行能力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71
现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掉头车道距交叉口92m;通常的信号配时方法是依据各进口道的流量来确定,但在本方案中,待转车道上允许停放的车辆数是已经确定的,为此,在确定信号周期时,南北直行主信号灯时长及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时长的确定需要考虑待转车道上的最大停车数量,要保证待转车道上的待转车不会溢出车道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全通过交叉口。
表3 该信号交叉口各进口道饱和流量比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72
第一相位的流量比取0.17;第二相位的流量比取0.30;第三相位的流量比取0.39
总流量比:Y=y1+y2+y3=0.17+0.30+0.39=0.86
已知Ls=3s,A=3s,I=3s
信号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1
因此,最佳信号周期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2
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为:Ge=C0-L=132-9=123s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3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4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5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1=ge1+Ls-A=24+3-3=24s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2=ge2+Ls-A=43+3-3=43s
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3=ge3+Ls-A=56+3-3=56s
根据权利4中所述公式,验证待转区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这里南北直行车辆处于不饱和状态,第二相位为南北直行主信号与东西左转信号,现确定南北直行主信号绿灯时间,南进口直行车辆数144pcu/h,北进口直行车辆数128pcu/h,取南进口直行车辆进行验算,南进口直行车辆达到率3辆/min,车辆安全停车距离L取经验值8m。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6
G=92m>17.2m
南北向直行车辆待转区排队长度远小于现状待转区长度92m,故待转区长度符合要求。
至此,求得该方法所需的各项数据。信号配时如附图3;
哈尔滨市某立体交叉口南北向直行车辆绕行规则如附图4;交叉口相关设施设置如附图5、附图6。指路标志如附图7;将确定的各项数据反映在利用VISSIM的交叉口模型中,对该方法进行仿真,最终获取的交叉口进口道延误如表4。
表4 改进后交叉口进口道各方向平均延误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87
Figure BDA0001481848100000091
从延误表4中可以看出,南北向直行车辆的延误有所增加,东西向直行车辆及左转车辆的平均延误大幅减少。最终该进口道的平均延误减少了3.61s(效率提高15.0%),效果非常显著,这种交通组织方式也优化了该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给左转交通流更多的运行空间,实际进口道各方向道路资源占有率与其交通量更匹配。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规定信号控制各进口车道及绕行等待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则;具体过程为:
东西向进口道在跨线桥下的掉头车道前设置预信号灯,预信号灯包括东西向直行预信号灯、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灯,东西向出口道在掉头车道前设置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
当南北向直行信号灯亮起时,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等待;当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亮起时,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在南北直行车辆绕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时通行东西向左转车辆,第二阶段同时通行南北向左转车辆;
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为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绕行待转车道;第二阶段为排队待转的直行车辆掉头穿过跨线桥,然后使用东西向右转车道完成绕行;
步骤二:假设将南北方向作为下穿隧道方向,将东西方向作为跨线桥方向;根据信号交叉口情况,协调主、预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配时;具体过程为:
协调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信号及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信号间的配时,预信号分为东西向直行预信号、东西向左转预信号,主信号分别为东西向直行左转信号、南北向直行左转信号;
东西向直行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直行车辆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东西向直行车辆在第二停车线位置处停车等待;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南北向直行绿灯亮起,南北向直行车辆右转进入待转车道等待,同时东西向左转车辆预信号绿灯与东西向左转车辆主信号也亮起;
东西向左转主信号绿灯结束时,东西向左转预信号绿灯提前结束,待交叉口内车辆清空后,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灯绿灯亮起,南北向左转信号绿灯同时亮起,在待行区等待的南北向直行车辆通行,南北左转信号结束时,南北直行第二阶段信号同时结束;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并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诉步骤三中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及道路实际情况确定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具体过程为:
跨线桥下掉头车道的位置高度大于等于4.5m,南北直行待转区的长度G应满足①和②,即
①G≥NPLc
②G≤NmaxLc
式中G表示直行等待区的长度,单位为m;NP表示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内直行车辆到达辆数的高峰值,单位为辆;Nmax表示该进口道直行绿灯期间能通过直行车辆的最大值,单位为辆;Lc表示排队车辆的安全停车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队车辆的安全停车距离Lc取值为8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具体过程为:
1)计算交叉口最佳信号周期
Figure FDA0001481848090000021
Figure FDA0001481848090000022
式中,C0表示交叉口的最佳信号周期,单位为s;L表示一个周期内总损失时间,单位为s;Ls表示启动损失时间,单位为s;A表示黄灯时长,单位为s;I表示绿灯间隔时间,单位为s;Y表示各相位最大流量比之和;k为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
2)计算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其具体形式如下:
Ge=C0-L
3)计算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FDA0001481848090000023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FDA0001481848090000024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Figure FDA0001481848090000031
式中,y1为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y2为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y3为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
所述第一相位为东西向直行;
第二相位为东西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一阶段;
第三相位为南北向左转、南北向直行第二阶段;
4)计算各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其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1=ge1+Ls-A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2=ge2+Ls-A
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g3=ge3+Ls-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灯时长A为3s。
CN201711195326.4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58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5326.4A CN107958598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5326.4A CN107958598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8598A CN107958598A (zh) 2018-04-24
CN107958598B true CN107958598B (zh) 2020-08-04

Family

ID=6196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532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58598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8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5989B (zh) * 2018-06-04 2021-05-0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道路交叉口直行和左转可变的导向车道信号控制方法
CN110111587B (zh) * 2019-05-17 2020-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设置直行待驶区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法
CN112562362B (zh) * 2021-01-12 2022-04-19 鲁东大学 一种宽桥两端的近距灯控路口桥面不停车交通组织方法
CN113657775B (zh) * 2021-08-19 2024-02-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违反道路运行规则识别的规范配送人员配送行为的方法
CN114049762B (zh) * 2021-10-22 2023-01-31 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架道路入口匝道的交叉口信号智能调控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7576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Peng Zhenhua Signal-free roadway interchange
CN202099708U (zh) * 2011-06-02 2012-01-04 张绍学 一种新型式道路十字路口的低立交桥
CN103938511A (zh) * 2014-04-24 2014-07-23 福建农林大学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CN204982577U (zh) * 2015-06-27 2016-01-20 韦国鑫 城市十字路口全方位立体交通设施
CN107085951A (zh) * 2017-06-26 2017-08-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叉口进口道直左共用可变车道预信号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7576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Peng Zhenhua Signal-free roadway interchange
CN202099708U (zh) * 2011-06-02 2012-01-04 张绍学 一种新型式道路十字路口的低立交桥
CN103938511A (zh) * 2014-04-24 2014-07-23 福建农林大学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CN204982577U (zh) * 2015-06-27 2016-01-20 韦国鑫 城市十字路口全方位立体交通设施
CN107085951A (zh) * 2017-06-26 2017-08-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叉口进口道直左共用可变车道预信号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城市立体交叉口改造设计――以天目路立交为例;陆海亮;《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61230(第02期);正文176-18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8598A (zh)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8598B (zh) 一种适用于分离式三层立体交叉口的地面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CN103745604B (zh) 一种人性化高效率行人过街设施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83467B (zh) 借用本方向直行车道的左转车道渠化及信号设计方法
CN106023608B (zh) 一种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实时动态配时的方法
CN103046444B (zh) 优化设置的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02592459B (zh) 一种公交系统区域绿波信号控制方法
CN108389410B (zh) 一种四相位顺时针放行方式的交叉口渠化与信号控制方法
CN106781563A (zh) 一种城市快速路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协调配时方法
CN105719494A (zh) 一种潮汐车道与变向车道协同优化的交通绿波协调控制技术
CN103578281A (zh) 一种交通干线信号灯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CN102693629A (zh) 考虑大型车掉头需求的交叉口设计与控制方法
CN107622675A (zh) 信号交叉口可变进出口车道交通流控制方法
CN103198680A (zh) 干线多线路公交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CN111091724B (zh) 交叉口直行车使用对向左转道的动态车道设计及信控方法
CN104532704A (zh)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直行待驶区的设置方法
CN104408949A (zh) 基于右转车辆和公交车共用车道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
CN103498394B (zh) 一种机动车用平面路网系统
CN203689700U (zh) 一种行人过街设施
CN110164148B (zh) 一种城市路口交通灯智能配时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360320A (zh) 一种对称交叉口直行待行区长度设计方法
WO2015055006A1 (zh) 平交路口五行互补纵横互动模式交通
CN202466336U (zh) 无红绿灯互通式立交桥
CN200943172Y (zh) 低跨全互通立交桥
CN201648900U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