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0035A - 线性声学换能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声学换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0035A
CN107950035A CN201580082274.2A CN201580082274A CN107950035A CN 107950035 A CN107950035 A CN 107950035A CN 201580082274 A CN201580082274 A CN 201580082274A CN 107950035 A CN107950035 A CN 107950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diaphragm
driver
drive rod
shel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2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0035B (zh
Inventor
徐东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h Electron (strain)
Buje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h Electron (stra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 Electron (strain) filed Critical Rich Electron (strain)
Publication of CN107950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0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0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00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学信号的线性声学换能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该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将固定有多个振膜的驱动杆连接在驱动器的中心,而能够更有效地传递驱动器的振动能,并以位于多个振膜之间的方式在外壳内部以规定间隔一体化设置多个隔板,从而当根据驱动杆的振动而使多个振膜上下振动时,隔板和振膜之间的空气就会被压缩或膨胀而生成规定的声学信号。

Description

线性声学换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学信号的线性声学换能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该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将固定有多个振膜的驱动杆连接至驱动器的中心,而能够更有效地传递驱动器的振动能,并通过使隔板(位于所述多个振膜之间)和振膜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或膨胀而生成规定的声学信号。
背景技术
通常,声学换能器是输出声学信号(该声学信号以电信号的方式被接收)的装置,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由于存在于磁路间隙的音圈(Voice Coil)而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即,当包含多种频率的电信号施加至音圈后,音圈根据电流强度及频率大小而生成机械能,并通过振动振膜(Diaphragm),从而最终生成人耳能够感知的声压。
这种声学换能器通过如下方式生成声压:通过在轭中设置的磁体和上板(UpperPlate)而形成规定的间隙,通过以互连该间隙中的磁通(Magnetic Flux)的方式设置的音圈而构成驱动器,并将所述驱动器连接到振膜(粘合固定在框架上)。
这种声学换能器的输出量与振膜的体积排量密切相关。即,声学换能器的体积排量越大,输出量就越大。因此,为了提高声学换能器的输出量,需要增大振膜尺寸或增大振膜的直线运动距离,或增大这两者。因此,常规为了播放低频率声学信号,使用了由大面积的振膜构成的声学换能器。
但是为了容纳大面积的振膜,有必要扩大外壳的大小,这会导致费用的增加以及效率的下降。特别是,很难将声学换能器小型化(Slim)。例如,常规的低音扬声器由于体积较大,所以很难应用到平板电视或电脑显示器等的薄型电子产品中。
另外,最近开发出了一种通过两个驱动杆驱动多个振膜的线性排列换能器。例如:韩国公开专利10-2007-0035494,其中记载了“包含多个同轴排列振膜的声学换能器”。
如图16所示,常规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在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固定有多个第一振膜,在第二驱动杆上固定有多个第二振膜。然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在第一驱动器上,第二驱动杆连接在第二驱动器上。
特别是,在常规的线性声学换能器中,多个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在外壳的内部上下交叉配置。此外,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以规定间隔相互平行设置。另外,第一驱动杆贯通第一振膜而固定,第二驱动杆贯通第二振膜而固定。这种常规的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同时振动所述两个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来压缩或膨胀所述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的空气,从而生成规定的声压。
但是,常规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由于驱动杆没有连接在驱动器和振膜的中心,而是连接在偏向一侧的位置,所以很难有效地将所述驱动器中产生的动能传递到所述驱动杆及振膜,并且在位于轭和磁体之间间隙中的音圈上产生偏心作用,从而在音圈和轭之间产生冲突而生成冲突音,严重时会有音圈受损的问题。
因此,最近通过将驱动器和振膜以偏向一侧的方式设置,而使所述驱动杆连接在驱动器和振膜的中心。然而,这种常规的线性声学换能器也具有以下问题:由于两个驱动杆以规定间隔被间隔设置,所以导致外壳直径变大,而很难将线性声学换能器小型化,并使外壳的结构变得复杂。此外,以往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由于两个驱动杆各自贯通振膜,所以在振膜之间的空气被挤出时,通过形成在所述振膜上的贯通孔漏泄声压,而产生输出量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些常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驱动杆与驱动器和振膜的中心连接,而能够有效地传递驱动器的动能的线性声学换能器。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将一个或两个驱动杆排列成一直线设置在外壳的中心来最小化外壳的直径,并在所述外壳内部以规定间隔形成隔板,且在根据所述驱动杆的振动而使振膜振动时,通过压缩或膨胀所述振膜和隔板之间的空气而生成声学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层叠多个外壳部件来构成外壳的同时,使外壳部件的数量最小化且使装配容易。此外,提供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该线性声学换能器通过在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被形成在隔板上,且驱动杆贯通所述贯通孔)中涂布润滑剂,从而将通过所述贯通孔的声压漏泄最小化。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筒状外壳,所述筒状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部,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中心,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多个振膜,所述多个振膜沿着所述驱动杆以规定间隔固定,并且多个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多个隔板形成有所述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根据所述驱动器及驱动杆的振动,所述多个振膜和隔板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或膨胀而生成声音。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不同实施例,其特征在于: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筒状外壳,所述筒状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并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下端,并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多个第一振膜,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多个第二振膜,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一振膜或第二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所述多个隔板形成有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心处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之间彼此隔着规定距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不同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以及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由如下构件构成:筒状第一外壳,所述筒状第一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多个第一振膜,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上,且所述多个第一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多个第一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形成有所述第一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由如下构件构成:筒状第二外壳,所述筒状第二外壳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且形成有多个开口部;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多个第二振膜,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上,且多个第二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二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所述第二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中心处的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以隔着规定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结合构件。
更具体地,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由位于中心处的中心振膜和位于边缘处的边缘振膜构成,所述中心振膜的中心部分向下凸出而构成为锥形,且在所述中心振膜的中心形成有固定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的固定孔。
所述隔板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中心部分向下凸出而构成为锥形,且在所述隔板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贯通所述贯通孔。
所述结合构件包含:筒状结合部件本体;以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形成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的内部中心处,且以闭合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三隔板以平坦状形成。
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包含轭、磁体和上板,在所述轭和磁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筒状线轴,在所述线轴上缠绕有音圈,在所述线轴的外周面设置有阻尼器。
所述外壳或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由如下部件构成:振膜固定部,所述振膜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阻尼器固定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驱动器固定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
所述振膜固定部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而形成,所述振膜固定部件由筒状的振膜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在上端结合有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在中心部分处一体化形成有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
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在其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的棱,在其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在其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环形凸部的环形凹部。
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由一个阻尼器固定部件构成,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由筒状的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在上端结合有与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结合的耦合板,在内侧下端形成有圆形按压环,所述圆形按压环以能够按压所述阻尼器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
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在其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所述耦合板的棱,在其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形成的环形凸部,在其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环形凸部的环形凹部。
所述耦合板由位于中心处的耦合中心振膜和设置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边缘处的耦合边缘振膜构成,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的上表面中心形成有固定槽,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端部插入所述固定槽且固定,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的下端形成有结合槽,所述线轴上端插入所述结合槽且固定。
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由一个驱动器固定部件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由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形成有安装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的安装槽,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在其上端内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圆形凸部,在其上表面内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阻尼器边缘的棱,在其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
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和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的外周面两侧在垂直方向上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在所述结合翼片上形成有结合槽,在所述结合翼片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板,在所述结合翼片的上端形成有对应所述固定板的固定槽。
由于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和结合部件本体的外周面两侧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上贯通的对准孔,因此在上下结合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及结合部件本体时,使规定的对准销贯通所述对准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由于驱动杆与音圈及振膜的中心连接,所以能够更有效地传递驱动器的能量,并提高声学生成能力,且防止产生由于音圈和磁体的冲突而产生的冲突音。
此外,由于在贯通外壳内部中心的驱动杆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振膜,并在所述外壳内部以规定间隔形成隔板,因此本发明在根据所述驱动杆的振动而使振膜振动时,能够压缩或膨胀所述振膜和隔板之间的空气而生成声学信号。
另外,本发明通过将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一个或两个驱动杆成一直线设置在外壳中心,使外壳的直径最小化,且使外壳截面形状成为长方形,使外壳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通过将外壳划分为几个外壳部件且模块化,使部件数量最小化,并通过在外壳的两侧面形成对准孔,而使装配变得容易。此外,本发明通过隔板划分振膜之间且进行密封,并在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以贯通驱动杆的方式形成在隔板上)中涂布润滑剂而防止声压漏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A-A截面图。
图3为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B-B截面图。
图4为表示在图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振膜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振膜固定部的截面图。
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耦合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器固定部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结合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在图1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截面图。
图13为表示在图1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截面形状的平面图。
图1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6为表示根据常规技术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沿图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3为表示沿图1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线B-B所取的截面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1)包含:筒状外壳(10),该筒状外壳(10)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6);驱动器(20),所述驱动器(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一端部,根据外部电信号而上下振动;驱动杆(30),所述驱动杆(30)垂直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中心,与所述驱动器(20)连接;多个振膜(40),所述振膜(40)沿着所述驱动杆(30)以固定间隔固定,且所述振膜(40)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10)上;以及,多个隔板(50),所述隔板(50)一体化形成在所述外壳(10)的内侧面,以闭合相邻的振膜(40)之间的间隙,且在中心形成有所述驱动杆(30)贯通的贯通孔(56)。
因此,当外部电信号施加至所述驱动器(20)时,所述驱动器(20)上下振动,当所述驱动器(20)上下振动时,与所述驱动器(20)连接的驱动杆(30)上下振动。此外,当所述驱动杆(30)上下移动时,固定在所述驱动杆(30)上的多个振膜(40)就一起振动。另外,当所述多个振膜(40)上下振动时,由于在多个振膜(40)和隔板(50)之间的空气压缩或膨胀,所以会生成规定声压,该声压通过所述外壳(10)的开口部(16)向外部辐射而生成规定声学信号。
如此,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能够仅以一个驱动杆(30)使多个振膜(40)振动而生成足够的声压。即,本发明由具有多个隔板(50)一体化形成,以划分区段且闭合所述外壳(40)内侧的相邻振膜(40)。因此,当固定在所述驱动杆(30)上的多个振膜(40)上下振动时,由于所述多个振膜(40)和隔板(50)之间的空气压缩或膨胀,所以生成规定声压。
更具体地,所述驱动器(20)包含轭(21)、磁体(22)和上板(23)。在所述轭(21)和磁体(22)之间的间隙(24)中设置有音圈(25)。此外,所述音圈(25)缠绕在筒状线轴(26)的外周面。另外,在所述线轴(2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阻尼器(27)。所述阻尼器(27)以使所述线轴(26)不会左右摇动而上下振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接下来,所述驱动杆(30)由圆形的金属或塑料材质的棍或管构成。所述驱动杆(30)与所述外壳(10)具有相似的长度,所述驱动杆(30)的一端通过后述的耦合板(60)与所述驱动器(20)的线轴(26)连接。
所述振膜(40)沿着所述驱动杆(30)以规定间隔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振膜(40)由位于中心处的中心振膜(41)和边缘振膜(42)构成,所述边缘振膜(42)一体化形成在所述中心振膜(41)边缘处。所述中心振膜(41)构成为中心部分向下凸出的锥状。另外,在所述中心振膜(41)的中心形成有固定孔(46),驱动杆(30)贯通所述固定孔(46)并被固定。此外,在所述边缘振膜(42)的中心处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圆顶部(44)。
耦合板(60)如图8所示,其结构和所述振膜(40)相似,由所述中心耦合板(61)和设置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边缘处的边缘耦合板(62)构成。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驱动杆(30)的端部,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的下表面结合有所述线轴(26)的上端。此外,所述边缘耦合板(62)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10)上。
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槽(66),所述驱动杆(30)的端部被插入固定槽(66)且被固定。所述固定槽(66)以向下凸出的形状构成,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插入驱动杆(30)端部的槽。另外,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结合槽(65),所述线轴(26)的上端被插入所述环形结合槽(65)且被结合。在所述结合槽(65)的向下延伸规定长度的环形凸起中心处,以规定深度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线轴(26)被插入所述环形槽。
所述外壳(10)如图4所示,通过上下层叠多个外壳部件而构成。即,所述外壳(10)通过上下层叠以下多个部件而构成:用于固定多个振膜(40)的振膜固定部(12);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27)和耦合板(60)的阻尼器固定部(13);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20)的驱动器固定部(14);以及,用于闭合所述外壳(10)的开放部的结合构件(15)。
首先,所述振膜固定部(12)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而构成。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能够根据外壳(10)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其数量。
参照图5,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为筒状塑料注塑成型物,由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和隔板(50)构成,所述隔板(50)一体化形成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中心处。
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上端内侧处形成有固定所述振膜(40)的棱(123)。此外,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124)。另外,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环形凸部(124)的环形凹部(125)。所述环形凸部(124)和环形凹部(125)构成为相互对应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当上下结合两个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时,所述环形凸部(124)和环形凹部(125)会相互结合而固定。
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外周面两侧,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17)。在所述结合翼片(17)上形成有结合槽(172)。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凸出的固定板(173),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下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槽(175),所述固定板(173)插入所述固定槽(175)。所述固定板(173)和固定槽(175)构成为相互对应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当上下结合两个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时,所述固定板(173)和固定槽(175)会相互结合。另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另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对准孔(178)。所述对准孔(178)形成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一侧面中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表面上。所述对准孔(178)用于装配外壳(10)。
所述隔板(50)一体化形成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内侧中心。所述隔板(50)构成为其中心部位向下凸出的锥形。这与形成在所述振膜(40)上的圆锥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形态。此外,在所述隔板(50)的中心形成有所述驱动杆(30)贯通的贯通孔(56)。所述贯通孔(56)具有比所述驱动杆(3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另外,在所述贯通孔(56)中涂布有诸如润滑油(Grease)的润滑剂。该润滑剂能够使驱动杆(30)自由地上下移动的同时,闭合所述贯通孔(56)以防止声压漏泄。
接下来,当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上端处安装振膜(40)且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时,振膜(40)会固定在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之间。此外,隔板(50)会位于相邻的振膜(40)之间,并闭合所述振膜(40)之间的间隙。因此,当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的同时,介于其间结合有振膜(45)时,就会成为具有多个振膜(40)的振膜固定部(12)。
接下来,如图4及图7所示,所述阻尼器固定部(13)设置在所述振膜固定部(12)和驱动器固定部(14)之间。所述阻尼器固定部(13)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27)和耦合板(60),由筒状塑料注塑成型物的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构成。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的内部下端处一体化形成有按压环(136),所述按压环(136)用于按压所述阻尼器(27)上表面。
参照图7,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所述耦合板(60)的棱(133)。此外,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1)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134)。另外,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1)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环形凸部(134)的环形凹部(135)。因此,当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下端结合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时,所述环形凸部(134)和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环形凹部(125)会相互结合而固定。此外,当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的下端结合后述的驱动器固定部件(141)时,所述环形凹部(135)和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141)的环形凸部(144)会相互结合。另外,在所述按压环(136)的下端内侧进一步设置有按压凸部(137),所述按压凸部(137)用于按压所述阻尼器(27)的上表面。
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1)的外周面两侧,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17)。在所述结合翼片(17)上形成有结合槽(172)。所述结合槽(172)用于通过规定结合方法进行的固定。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凸出的固定板(173),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下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槽(175),所述固定板(173)插入所述固定槽(175)。另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另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对准孔(178)。
因此,当耦合板(60)被安装在阻尼器固定部件(131)的棱(133)上并结合到所述振膜固定部(12)的下端时,所述耦合板(60)就会被固定。此外,当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131)的下端固定所述驱动器固定部(13)时,阻尼器(27)就会固定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131)和驱动器固定部(13)之间。此时,所述驱动器(20)的线轴(26)上端插在所述耦合板(50)的结合槽(56)中并被固定。
接下来,如图4及图9所示,所述驱动器固定部(14)由一个驱动器固定部件(141)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141)结合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13)的下端,并由塑料注塑成型物构成,所述塑料注塑成型物在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筒状轭(21)的安装槽(143)。
参照图9,在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142)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安装所述阻尼器(27)边缘的棱(147)。所述棱(147)由形成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142)上表面的具有规定高度的圆形环构成。此外,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142)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144),所述环形凸部(144)对应于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131)的环形凹部(135)。
此外,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142)的外周两侧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17),在所述结合翼片(17)上形成有结合槽(172)。另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板(173)。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一侧面进一步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对准孔(178)。
接下来,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142)的安装槽(143)中设置筒状轭(21),并在所述轭(21)的内部设置圆柱形磁体(22)。此外,筒状线轴(26)被设置位于所述轭(21)和磁体(22)之间的间隙(24)中。此时,在所述线轴(26)的外周面缠绕有音圈(25)。另外,在所述线轴(26)的外周面的外侧设置有阻尼器(27)。所述阻尼器(27)构成为圆盘状,并在中心形成有所述线轴(26)贯通的贯通部。
此外,当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131)下端结合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141)时,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131)的按压环(136)会按压并固定阻尼器(27)的边缘。另外,所述线轴(26)的上端被插在阻尼器固定部件(131)的耦合板(60)下端的结合槽(65)中而被固定。
最后,如图4及图10所示,所述结合构件(15)由结合部件(151)构成。所述结合部件(151)是塑料注塑成型物,由结合部件本体(152)和第三隔板(50c)构成,所述第三隔板(50c)形成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内部中心。所述第三隔板(50c)构成为平板状。所述第三隔板(50c)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端部,并闭合开放部。
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下端外侧面形成有环形凹部(155),所述环形凹部(155)对应于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1)的环形凸部(124)。此外,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外周面两侧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17),在所述结合翼片(17)上能够形成有结合槽(172)。另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板(173),在结合翼片(17)的下端内侧形成有对应固定板(173)的固定槽(175)。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一侧面中在垂直方向上进一步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对准孔(178)。
如此,如图4所示,依次结合所述振膜固定部(12)、阻尼器固定部(13)、驱动器固定部(14)以及结合构件(15)而构成外壳(10)。接下来,在所述外壳(10)内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杆(30)。所述驱动杆(30)贯通振膜(40)的固定孔(46)和隔板(50)的贯通孔(56),并垂直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中心部。此外,所述驱动杆(30)的端部插入并结合在所述耦合板(60)的结合槽(66)中。此时,在所述振膜(40)的固定孔(46)中涂布有黏合剂,在所述隔板(50)的贯通孔(56)中涂布有润滑剂。这样,所述振膜(40)就固定在驱动杆(30)上,所述驱动杆(30)就贯通所述隔板(50)的贯通孔(56)。
如此,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驱动杆(30)连接在驱动器(20)和振膜(30)的中心,所以更有效地传递所述驱动器(20)的振动能而提高声学生成能力,并能够防止由于音圈和磁体冲突而产生的冲突音。
另外,由于本发明在贯通外壳(10)的内部中心的一个驱动杆(30)上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振膜(40),并在所述外壳(10)内部以规定间隔一体化形成隔板(50),所以在根据所述驱动杆(30)的振动使所述振膜(40)振动时,能够压缩或膨胀在所述振膜(40)和隔板(50)之间的空气而生成声学信号。
另外,本发明由于设置在外壳(10)内部的驱动杆(30)垂直设置在外壳(10)中心处,因此能够最小化外壳(10)的直径,并且,由于通过将外壳(10)划分成几个外壳部件且模块化而使部件数量最小化,所以使外壳(10)的装配变得容易并降低能够降低费用。
另外,本发明通过以隔板(50)划分并密封相邻的振膜(40)之间,并在以贯通所述驱动杆(30)的方式而形成在所述隔板(50)上的贯通孔(56)中涂布润滑剂,能够防止由所述振膜(40)和隔板(50)之间空气被压缩或膨胀而生成的声压被漏泄。
接下来,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在图10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截面图。图13为表示在图10中示出的线性声学换能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性声学换能器(1)通过包含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1a)以及第二线性声学换能器(1b)而构成,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1a)包含如下部件:筒状第一外壳(10a),所述筒状第一外壳(10a)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6a);第一驱动器(20a),所述第一驱动器(20a)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a)的上端,并根据外部电信号而发生振动;第一驱动杆(30a),所述第一驱动杆(30a)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0a)的中心处,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20a)连接;多个第一振膜(40a),所述多个第一振膜(40a)沿着第一驱动杆(30a)以规定间隔固定,并且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10a)上;多个第一隔板(50a),所述多个第一隔板(50a)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10a)的内侧面,以闭合相邻的所述第一振膜(40a)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有所述第一驱动杆(30a)贯通的贯通孔(56a);所述第二线性声学换能器(10b)包含如下部件:筒状第二外壳(10b),所述筒状第二外壳(10b)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10a)的下端,并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6b);第二驱动器(20b),所述第二驱动器(20b)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10b)的下端,并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第二驱动杆(30b),所述第二驱动杆(30b)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10b)的中心处,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器(20b)连接;多个第二振膜(40b),所述多个第二振膜(40b)沿着所述第二驱动杆(30b)以规定间隔固定,并且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10b)上;多个第二隔板(50b),所述多个第二隔板(50b)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10b)的内侧面,以闭合相邻的所述第二振膜(40a)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有所述第二驱动杆(30b)贯通的贯通孔(56b)。此外,在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1a)以及第二线性声学换能器(1b)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结合所述第一外壳(10a)的下端和第二外壳(10b)上端的结合构件(15)。
另外,在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的内部垂直设置有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成一条直线上排列在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的中心。此外,所述第一驱动杆(30a)和第二驱动杆(30b)的前端以规定间隔相对设置。
如此,本实施例的线性声学换能器(1)的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连接两个线性声学换能器(1a)、(1b)而获得更大的输出,所述两个线性声学换能器(1a)、(1b)的具体构成如下:
即,所述第一及第二驱动器(20a)、(20b)包含轭(21)、磁体(22)和上板(23)。此外,在所述轭(21)和磁体(22)之间的间隙(24)中设置有音圈(25)。另外,所述音圈(25)缠绕在筒状线轴(26)的外周面。此外,在所述线轴(26)的外周面设置有阻尼器(27)。
接下来,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由圆形的金属或塑料材质的棍或管构成。所述驱动杆(30)具有与所述外壳(10)相似的长度,其一端通过耦合板(60)与所述驱动器(20)的线轴(26)连接。
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40a)、(40b)沿着所述驱动杆(30)以规定间隔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振膜(40)由位于中心处的中心振膜(41)和边缘振膜(42)构成,所述边缘振膜(42)一体化形成在所述中心振膜(41)的边缘。所述中心振膜(41)构成为中心部分向下凸出的锥状。此外,在所述中心振膜(41)的中心形成有固定孔(46),驱动杆(30)贯通所述固定孔(46)并被固定。另外,在所述边缘振膜(42)的中心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圆顶部(44)。
所述第一耦合板及第二耦合板(60a)、(60b)如图8所示,其结构和所述振膜(40)相似,由所述中心耦合板(61)和边缘耦合板(62)构成,所述边缘耦合板(62)设置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上。在所述中心耦合板(61)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驱动杆(30)的端部,在下表面结合有所述线轴(26)的上端。此外,所述边缘耦合板(62)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10)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通过上下层叠多个外壳部件而构成。即,所述外壳(10)通过上下层叠以下部件而构成:用于固定多个振膜(40)的振膜固定部(12);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27)和耦合板(60)的阻尼器固定部(13);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20)的驱动器固定部(14);以及,用于闭合所述外壳(10)的开放部的结合构件(15)。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振膜固定部(12)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而构成。此外,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是筒状塑料注塑成型物,由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和隔板(50)构成,所述隔板(50)一体化形成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中心处。
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50a)、(50b)一体化形成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122)的内侧中心处。所述隔板(50)构成为其中心部位向下凸出的锥形。此外,在所述隔板(50)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56),所述驱动杆(30)贯通所述贯通孔(56)。所述贯通孔(56)具有比所述驱动杆(3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
如图7所示,所述阻尼器固定部(13)设置在所述振膜固定部(12)和驱动器固定部(14)之间。所述阻尼器固定部(13)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27)和耦合板(60),且由筒状塑料注塑成型物的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构成。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132)的内部下端一体化形成有按压环(136),所述按压环(136)用于按压所述阻尼器(27)的上表面。
如图10所示,所述结合构件(15)由结合部件(151)构成。所述结合部件(151)是塑料注塑成型物,由结合部件本体(152)和第三隔板(50c)构成,所述第三隔板(50c)形成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内部中心。所述第三隔板(50c)构成为平板状。所述第三隔板(50c)闭合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10a)、(10b)的端部。
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上端外侧面和下端外侧面形成有各自对应所述振膜固定部(12)的环形凸部(124)的环形凹部(155)。此外,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152)的外周面两侧一体化形成有结合翼片(17),在所述结合翼片(17)上能够形成有结合槽(172)。另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板(173),在结合翼片(17)的下端内侧形成有对应固定板(173)的固定槽(175)。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一侧面向在垂直方向上进一步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对准孔(178)。
因此,当在所述结合部件(151)的上端结合第一外壳(10a)、在所述结合部件(151)的下端结合第二外壳(10b)时,所述第一振膜固定部及第二振膜固定部(12a)、(12b)的环形凸部(124)会结合到所述环形凹部(124)中。此外,在所述结合翼片(17)的结合槽(175)中插入并结合有所述第一振膜固定部及第二振膜固定部(12a)、(12b)的固定板(173)。因此,以所述结合构件(15)为中心,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结合成一体。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a)在一条直线上设置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的中心。此外,所述第一驱动杆(30a)和第二驱动杆(30a)的前端以规定距离间隔。另外,在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40a)、(40b)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50a)、(50b)。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50a)、(50b)位于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40a)、(40b)之间,而划分并闭合相邻的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40a)、(40b)。此外,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各自贯通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50a)、(50b)中所形成的贯通孔(56),在所述贯通孔(56)中涂布有规定量的润滑剂,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能够上下移动。
因此,当外部电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一驱动器(20a)时,所述第一驱动器(20a)就上下振动,当所述第一驱动器(20a)上下振动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20a)连接的第一驱动杆(30a)就上下振动。另外,当所述第一驱动杆(30a)上下移动时,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30a)上的多个第一振膜(40a)就一起上下振动,而使多个所述第一振膜(40a)和第一隔板(50a)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或膨胀,从而生成规定的声学信号。此外,所生成的声压通过所述第一外壳(10a)的第一开口部(16a)向外部辐射。另外,当外部电信号施加到所述第二驱动器(20b)时,所述第二驱动器(20b)就上下振动,当所述第二驱动器(20b)上下振动时,与所述第二驱动器(20b)连接的第二驱动杆(30b)就上下振动。此外,当所述第二驱动杆(30b)上下移动时,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30b)上的多个第二振膜(40b)就一起上下振动,而使多个所述第二振膜(40b)和第二隔板(50b)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或膨胀,从而生成规定的声学信号。另外,该生成的声压通过所述第二外壳(10b)的第二开口部(16b)向外部辐射。
如此,本实施例的线性声学换能器1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设置在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40a)、(40b)和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20a)、(20b)的中心,所以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所述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20a)、(20b)的振动能。
此外,本发明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30a)、(30b)在一条直线上设置于外壳(10a)、(10b)的内部中心,因此能够使所述外壳(10a)、(10b)的直径最小化。另外,如图14所示,由于将所述外壳(10a)、(10b)的截面为长方形,所以能够将外壳(10a)、(10b)小型化。
另外,图1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10)安装过程的说明图。如图所示,所述外壳(10)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121)、阻尼器固定部件(131)、驱动器固定部件(141)以及结合部件(151)而构成。因此,在装配所述外壳(10)时,需要精密地对准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阻尼器固定部件(131)、驱动器固定部件(141)以及结合部件(151)。
如上所述,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阻尼器固定部件(131)、驱动器固定部件(141)以及结合部件(151)的两侧面形成有对准孔(178)。因此,在将这些上下层叠而装配外壳(10)时,能够通过使以规定间隔平行设置的定位销(179)贯通所述对准孔(178)而很容易地进行所述外壳(10)的装配。即,在依次装配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阻尼器固定部件(131)、驱动器固定部件(141)以及结合部件(151)时,如果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121)、阻尼器固定部件(131)、驱动器固定部件(141)以及结合部件(151)的对准孔(178)中贯通两个定位销(179),就能够迅速地进行外壳(10)的装配,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对准提高定位准而防止出现缺陷。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10a)、(10b)之间设置结合构件(15)而串联连接两个线性声学换能器(1a)、(1b)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将两个线性声学换能器(1a)、(1b)串联或并联结合而进行使用。因此,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在上文中说明且在附图中例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多种形态进行改型、改变。因此,这种改型及改变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不言自明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产业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声学换能器作为低频率扬声器,能够适用于声学设备、汽车、显示器等中。

Claims (18)

1.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
筒状外壳,所述筒状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部,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中心,且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多个振膜,所述多个振膜沿着所述驱动杆以规定间隔固定,且所述多个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和
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以闭合所述多个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所述多个隔板形成有所述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根据所述驱动器及驱动杆的振动,所述多个振膜和隔板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或膨胀以生成声音。
2.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
筒状外壳,所述筒状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下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
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
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与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
多个第一振膜,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多个第二振膜,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和
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一振膜或第二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之间彼此隔着规定距离。
3.一种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声学换能器包含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以及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
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由如下部件构成:
筒状第一外壳,所述筒状第一外壳形成有多个开口部;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
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
多个第一振膜,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上,且所述多个第一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上;
筒状第二外壳,所述筒状第二外壳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且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和
多个第一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一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所述第一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第一线性声学换能器由如下部件构成:
筒状第二外壳,所述筒状第二外壳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且形成有多个开口部;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且根据外部电信号发生振动;
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
多个第二振膜,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上,且所述多个第二振膜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和
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二隔板一体化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面,以闭合所述多个第二振膜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所述第二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中心处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以规定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结合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由位于中心处的中心振膜和位于边缘处的边缘振膜构成,所述中心振膜的中心部分向下凸出而构成为锥形,且在所述中心振膜的中心形成有固定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的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中心部分向下凸出而构成为锥形,并在所述隔板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中心形成有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贯通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构件包含筒状结合部件本体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形成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的内部中心处,且以闭合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处进一步设置有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包含筒状结合部件本体和平板状第三隔板,所述平板状第三隔板形成在所述结合部件本体的内部中心处,且以闭合所述外壳的方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包含轭、磁体以及上板,在所述轭和磁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筒状线轴,在所述线轴上缠绕有音圈,在所述线轴的外周面设置有阻尼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或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由以下部件构件:振膜固定部,所述振膜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阻尼器固定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以及,驱动器固定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固定部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而构成,所述振膜固定部件由筒状的振膜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在上端结合有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且在中心一体化形成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的棱,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环形凸部的环形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由一个阻尼器固定部件构成,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由筒状的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在上端结合有与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结合的耦合板,且在内侧下端形成有圆形按压环,所述圆形按压环以能够按压所述阻尼器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固定所述耦合板的棱,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形成的环形凸部,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下端外周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环形凸部的环形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板由位于中心处的耦合中心振膜和设置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的边缘处的耦合边缘振膜构成,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的上表面中心形成有固定槽,所述驱动杆或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端部插入所述固定槽且固定,在所述耦合中心振膜的下端形成有结合槽,所述线轴的上端插入所述结合槽而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由一个驱动器固定部件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由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形成有安装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的安装槽,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内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圆形凸部,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上表面内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阻尼器边缘的棱,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的上端外侧形成有向上凸出的环形凸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或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由如下部件构成:振膜固定部,所述振膜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多个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阻尼器固定部,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阻尼器;驱动器固定部,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器或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以及,结合构件;所述振膜固定部通过上下层叠多个振膜固定部件本体而构成,所述阻尼器固定部由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驱动器固定部由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构成,所述结合构件由结合部件本体构成,由于在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和结合部件本体的外周面两侧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贯通的对准孔,因此在上下结合所述振膜固定部件本体、阻尼器固定部件本体、驱动器固定部件本体和结合部件本体时,能够使以规定间隔设置的两个对准销贯通所述对准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或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截面形状构成为长方形。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声学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膜或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的固定孔中涂布有黏合剂,在所述隔板的贯通孔中涂布有润滑剂。
CN201580082274.2A 2015-08-07 2015-12-29 线性声学换能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50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11428A KR101728541B1 (ko) 2015-08-07 2015-08-07 선형음향 변환장치
KR10-2015-0111428 2015-08-07
PCT/KR2015/014397 WO2017026600A1 (ko) 2015-08-07 2015-12-29 선형음향변환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0035A true CN107950035A (zh) 2018-04-20
CN107950035B CN107950035B (zh) 2020-03-17

Family

ID=5798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2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50035B (zh) 2015-08-07 2015-12-29 线性声学换能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1143B2 (zh)
KR (1) KR101728541B1 (zh)
CN (1) CN107950035B (zh)
WO (1) WO20170266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1732A (zh) * 2020-06-24 2020-11-0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123B (zh) * 2018-06-25 2020-05-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CN110460937B (zh) * 2019-08-23 2021-01-26 深圳市神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型扬声器
CN111901735B (zh) * 2020-09-30 2020-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DE102021200633B4 (de) * 2021-01-25 2023-02-23 Kaetel Systems Gmbh Lautsprech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199A (ja) * 1995-10-27 1997-06-24 Harman Internatl Ind Inc 複数のコーンを有する変換器
CN2768360Y (zh) * 2005-01-04 2006-03-29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扬声器
CN1977564A (zh) * 2004-06-03 2007-06-06 迪芬尼公司 包括多个同轴布置的振动膜的声换能器
JP2008042615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harp Corp スピーカー装置
EP2271132A2 (en) * 2009-07-03 2011-01-05 NEC Corporation Acoustic transducer
CN102884809A (zh) * 2010-01-15 2013-01-16 Phl音响公司 具有压缩腔的同轴扬声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35494A (ko) 2004-06-03 2007-03-30 팀파니 코퍼레이션 복수의 동축 배열 다이아프램을 포함하는 어코스틱트랜스듀서
US8897472B2 (en) 2004-06-03 2014-11-25 Tymphany Hk Limited Acoustic transduc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axially arranged diaphragms
CN101385389A (zh) * 2005-12-21 2009-03-11 迪芬尼公司 线阵换能器和制造方法
KR101033867B1 (ko) 2008-10-15 2011-05-11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음향 변환 장치용 진동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199A (ja) * 1995-10-27 1997-06-24 Harman Internatl Ind Inc 複数のコーンを有する変換器
CN1977564A (zh) * 2004-06-03 2007-06-06 迪芬尼公司 包括多个同轴布置的振动膜的声换能器
CN2768360Y (zh) * 2005-01-04 2006-03-29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扬声器
JP2008042615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harp Corp スピーカー装置
EP2271132A2 (en) * 2009-07-03 2011-01-05 NEC Corporation Acoustic transducer
CN102884809A (zh) * 2010-01-15 2013-01-16 Phl音响公司 具有压缩腔的同轴扬声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1732A (zh) * 2020-06-24 2020-11-0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1901732B (zh) * 2020-06-24 2021-04-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WO2021258418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28541B1 (ko) 2017-04-19
US20180234769A1 (en) 2018-08-16
KR20170017471A (ko) 2017-02-15
WO2017026600A1 (ko) 2017-02-16
CN107950035B (zh) 2020-03-17
US10271143B2 (en)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0035A (zh) 线性声学换能器
US7925041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linkage assembly for a transducer and the like
US11223897B2 (en) Sound producing device
CN1157999C (zh) 声音装置
CN207382566U (zh) 扬声器箱
CN101366320A (zh) 磁致伸缩装置
CN209448889U (zh) 发声器件
CN101998211B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CN106792301B (zh) 一种受话器
US20130202145A1 (en) Earphone
CN110972036B (zh) 具有与有源隔膜空间集成的无源隔膜的声学换能器
CN205622466U (zh)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1888579B (zh) 多功能微型喇叭
CN107809715A (zh) 一种受话器
CN106507252B (zh) 多谐振系统骨传导扬声器单体
CN106465019A (zh) 扬声器
CN109996155A (zh) 扬声器及其弹波和应用
CN202455531U (zh) 具固定装置的振动扬声器
CN102273231B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08316912U (zh) 发声电子产品及其发声单元外壳
CN205622467U (zh)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CN206181370U (zh) 动铁扬声器
CN207166769U (zh) 一种受话器
CN217283371U (zh) 一种振膜中心固定设置的扬声器及电子产品
CN109362022A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