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8792B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48792B CN107948792B CN201711285614.9A CN201711285614A CN107948792B CN 107948792 B CN107948792 B CN 107948792B CN 201711285614 A CN201711285614 A CN 201711285614A CN 107948792 B CN107948792 B CN 1079487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phone
- earphone
- sound
- time
- correlation deg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其中,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基于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获取两个麦克风分别在t时刻和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并计算两个麦克风在不同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根据相应的相关度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耳机对应的通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手机、电脑、随身听等终端设备的重要配件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耳机一般包括左右两个耳机,分别佩戴在用户左耳和右耳。这样可以形成左右两个声道,从而提高声音的立体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在耳机上增设左右标记来区分左右声道。用户使用时,需要将左耳机佩戴于用户左耳以输出左声道信号,将右耳机佩戴于用户右耳以输出右声道信号。若用户因无法区分左、右耳机而将左右耳机戴反时,由于不同声道处理方式不同,会降低信号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自动识别耳机对应的左右声道,便于耳机采用适合的方式对左右声道的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质量,增强用户体验友好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所述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的传输时延;
计算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定对应的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所述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的传输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定对应的声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包括:两个耳机以及处理单元;两个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的传输时延;
计算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 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定对应的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包括:两个耳机以及处理单元;两个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定对应的声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基于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获取两个麦克风分别在t时刻和 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并计算两个麦克风在这两个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基于两个相关度的大小关系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可根据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耳机相对实际声源的位置自动将左右声道信号与用户的左右耳对应匹配,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中任一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耳机设备中,需要根据左右标记区分左右声道,这种方式的便利性较差。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高一种解决方案,基本原理是:在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基于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获取两个麦克风分别在t时刻和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并计算两个麦克风在这两个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根据这两个相关度的大小关系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耳机对应的通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识别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且该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选地,该耳机设备可以包含两个耳机,但不限于此。如图1a所示,该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包括:
101、获取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102、计算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103、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104、根据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
耳机设备一般包括两个耳机,分别佩戴于用户的左右耳。本申请实施例在两个耳机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用来识别该耳机相对于实际声源的位置。这两个麦克风设置于耳机的壳体上或壳体内。为便于描述,将两个麦克风分别标记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耳机基准线两侧设置,可保证两个麦克风采集同一声源信号时具有一定的时延T,以便基于该时延T来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该时延T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位置关系。优选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在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对称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耳机的基准线是指耳机处于正常佩戴状态时,任何一条穿过该耳机且与用户头部纵向平行的直线。优选地,耳机的基准线可以是耳机处于正常佩戴状态时,穿过耳机的几何中心并与用户头部纵向平行的一条直线,该条直线可以称为耳机的垂直中心线。根据耳机形状的不同,耳机的几何中心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耳机的形状一旦确定,其几何中心也就跟着确定了。
其中,基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T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的过程包括:
获取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声音信号以及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声音信号,之后计算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和第一麦克风在 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为便于描述,将上述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 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记为第一相关度,将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相关度记为第二相关度。进而,可以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其中,相关度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相关度越大表示相关度对应的两个变量越接近。结合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输时延T可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相差为T的两个时间点采集到的信号理论上是同一信号,其相关度接近于1。
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实际佩戴耳机设备时,预先无法得知设置有两个麦克风的耳机是佩戴于左耳还是右耳,两个麦克风相距实际声源的远近也就无法确定。结合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传输时延T可知,对于实际声源发出的同一声音信号,可能是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或者可能是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则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因为无法预先得知两个麦克风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关系,即不能确定两个麦克风中与实际声源更靠近的麦克风,所以需要计算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 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和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通过这两个相关度的大小关系来识别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种情况。一旦确定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种情况,相当于确定了两个麦克风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哪个麦克风与实际声源较近,哪个麦克风与实际声源较远。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相关度大于第二相关度,说明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更为接近;若第二相关度大于第一相关度,说明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更为接近。由此,可以确定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采集到实际声源发出的同一声音信号时的时间点应该是较大相关度对应的两个时间点。进而,可以根据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采集到实际声源发出的同一声音信号时的时间点的早晚,判断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与实际声源相距较近的麦克风。进一步,结合两个麦克风在耳机上的设置位置以及距离实际声源相距较近的麦克风,可以确定出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在确定出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之后,可以确定耳机对应的声道。例如,若耳机在实际声源左侧,则可以确定耳机对应左声道;若耳机在实际声源右侧,则可以确定耳机对应右声道。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可以结合两个麦克风在耳机上的设置位置以及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耳机对应的通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03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结合该主麦克风在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上述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b所示的任一耳机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描述。图1b是正视任一耳机时该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耳机10包括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且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在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采集同一声源信号时具有一定的时延。在图1b中示出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在耳机的基准线两侧对称设置,但并不限于此。图1b中的虚线表示耳机的基准线。
假设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采集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为 T,即若第一麦克风11在t时采集到基准声源信号,而第二麦克风12采集到该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刻为t+T。将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分别表示为S1(t)和S2(t),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在 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分别表示为S1(t+T)和S2(t+T),则第一麦克风11在 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12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系数可表示为:X1=corr(S1(t),S2(t+T)),第一麦克风11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系数可表示为:X2=corr(S1(t+T),S2(t))。相关系数越大表明第一麦克风11与第二麦克风 1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越相近,其相关度越高。
由于第一麦克风11和第二麦克风12在耳机10上的相对位置设置的不同或者预设的两个麦克风采集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T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预设时延T>0,若第一相关度大于第二相关度,则对于同一实际声源信号,第一麦克风11在t时刻接收到该信号,第二麦克风 12在迟于第一麦克风11时间T的时刻即t+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第一麦克风11更靠近实际声源,即第一麦克风11为主麦克风;若第一相关度小于第二相关度,则对于同一实际声源信号,第二麦克风12在t时刻接收到该信号,第一麦克风11在迟于第二麦克风12时间T的时刻即t+T时刻采集到该信号,第二麦克风12更靠近实际声源,即第二麦克风12为主麦克风。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预设时延T<0,若第一相关度大于第二相关度,则对于同一实际声源信号,第一麦克风11在t时刻接收到该信号,第二麦克风 12在先于第一麦克风11时间|T|的时刻即t+T时刻已采集到该信号,第二麦克风12更靠近实际声源,即第二麦克风12为主麦克风;若第一相关度小于第二相关度,则对于同一实际声源信号,第二麦克风12在t时刻接收到该信号,第一麦克风11在先于第二麦克风12时间|T|的时刻即t+T时刻已采集到该信号,第一麦克风11更靠近实际声源,即第一麦克风11为主麦克风。
由上述描述可知,确定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的实施方式可以概括为:若T>0,则确定在计算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所述主麦克风;或若T<0,则确定在计算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主麦克风。
在一可选应用场景中,图1b可以为耳机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以用户佩戴耳机设备进行通话或者视频聊天为例,假设预设时延T>0,当用户将该耳机10佩戴于用户左耳时,则根据计算得到第一相关系数大于第二相关系数,确定第一麦克风11靠近实际声源,结合图1b中第一麦克风11在耳机 10上的位置可以确定实际声源在耳机10的右侧,因此可以确定耳机10佩戴于用户的左耳,可向该耳机对应输入左声道信号;相应地,可以向耳机设备的另一耳机输入右声道信号。当用户因某种情况将耳机摘下后再重新佩戴时,有可能将耳机10佩戴于右耳,此时,可计算得到第一相关系数小于第二相关系数,确定第二麦克风12靠近实际声源,结合图1b中第二麦克风12在耳机 10上的位置可以确定实际声源在耳机10的左侧,因此可以确定耳机10佩戴于用户的右耳,可向该耳机对应输入右声道信号;相应地,可向耳机设备的另一耳机输入左声道信号。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包含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且该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关于基准线的解释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 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获取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202、计算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203、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中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
204、结合主麦克风在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205、将主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设置于耳机的基准线上的第三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且波束形成的方向指向实际声源。
206、根据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
关于步骤201-204中关于耳机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的描述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耳机设备使用时的信号质量,如图1b 所示,在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上设置第三麦克风13。第三麦克风13 设置于耳机的壳体上或壳体内。详细来说,第三麦克风13可设置于耳机壳体上与基准线相交的任一位置,或者设置于壳体内与基准线相交的任一位置。第三麦克风13有多个设置位置,但可根据人体工学,并结合第一麦克风11 和第二麦克风12的设置位置合理选择第三麦克风13的设置位置。当该耳机确定了主麦克风时,可将第三麦克风13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主麦克风进行波束形成,以增强该耳机的拾音效果,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主麦克风和第三麦克风13进行波束形成可以实现语音增强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波束成形的两个麦克风可以对来自一个特定方向的声音更敏感,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这两个麦克风位置差异造成的信号强度、相位以及时间上的差异分离噪声和实际声源信号,以达到语音增强的效果,提高该耳机拾音效果,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其中波束形成算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基于方向估计的自适应算法、基于训练信号或参考信号的方法、基于信号构造的波束形成方法等。
进一步,为了使该耳机能够更好地拾取实际声源信号,主麦克风与第三麦克风13进行波束形成的方向应指向实际声源的位置。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耳机设备的过程中,有可能中途摘下耳机,之后再重新使用该耳机设备。这样,就会造成之前对耳机设备左右声道的识别无效,需要重新进行左右声道识别。基于此,当确定了第一麦克风或第二麦克风作为主麦克风时,另一个麦克风仍处于通路状态,但其采集的声音信号不做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过程中,步骤205和步骤206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步骤205和步骤206的操作可以按照图2中所示的顺序来执行,也可按照先执行步骤206再执行步骤205的顺序来执行,还可并行执行步骤205和 206。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该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关于基准线的解释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获取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302、计算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该第一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303、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304、根据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
305、根据耳机对应的声道,将其它应用提供的音频信号中与该耳机对应的声道信号送入该耳机,并将该音频信号中另一声道信号送入另一耳机输出,以供用户收听。
在一可选应用场景中,当用户佩戴该耳机进行观看视频、收听广播或聆听音乐的时候,首先需要用户发出声音信号,以供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采集进行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的计算,进而确定出该耳机对应的通道,确定方法如步骤301-304所述。关于步骤301-304中耳机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对应的声道的描述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确定耳机对应的声道之后,还可以根据确定的耳机与声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对需要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输出处理。例如,可以根据耳机对应的声道,将其它应用提供的音频信号中与设置有麦克风的耳机对应的声道信号送入该耳机,并将该音频信号中另一声道信号送入另一耳机输出,以供用户收听。其中,其它应用可以是音视频播放类应用,例如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耳机设备的左右耳机输出音频相应的左右声道信号,达到高质量的聆听效果。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左右声道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该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优选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在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对称设置。关于基准线的解释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该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包括:
401、获取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第二麦克风在 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402、根据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403、根据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
在理想情况下,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在采集基准声源信号时,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采集到的是基准声源发出的同一信号。由于第一麦克风与第二麦克风设置在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当用户佩戴耳机时,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与实际声源的距离不同,因此,采集到同一声源信号的幅度大小不同,距离实际声源较近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幅度较大。在实际应用中,虽然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采集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有可能不是实际声音发出的同一声音信号,但误差很小。基于此,可根据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之后,根据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定对应的声道,以对相应的声道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了耳机设备对左右声道的自动识别,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
在一应用场景中,由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与实际声源的距离不同,采集到的实际声源发出的同一声音信号的强度也就不同,距离实际声源较近的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幅度较大。基于此,步骤4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确定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中幅度较大的声音信号;将幅度较大的声音信号对应的麦克风作为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结合主麦克风在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左右声道确定方法,通过在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基于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获取两个麦克风分别在t时刻和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通过比较两个麦克风采集到的实际声源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可根据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识别左右声道的过程中均依赖于设置于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采集到同一基准信号的时延T。下面提供几种与时延T相关的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计算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采集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T,并将时延T预置到耳机设备中。基于此,在需要使用 T时,可以直接从耳机设备中读取T。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计算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到基准声源的距离差,将距离差预设到耳机设备中。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延T之前,可以根据预设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到基准声源的距离差除以声音的传播速度,获得时延T。进一步,基于时延T执行各实施例中进行左右声道识别的步骤。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计算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分别到基准声源的距离,将距离预设到耳机设备中。时延是基准声音信号传播不同距离时的时间差。基于此,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使用T之前,可以预设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到基准声源的距离,并用距离差除以声音的传播速度,获得时延T。进一步,基于时延T执行各实施例中进行左右声道识别的步骤。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耳机设备50包括:耳机501和耳机502以及处理单元503;耳机501的基准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麦克风504和第二麦克风505。优选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在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对称设置。关于基准线的解释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单元503用于:
获取第一麦克风504和第二麦克风505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第一麦克风504和第二麦克风505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504和第二麦克风505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计算第一麦克风504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505在t+T 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第一麦克风504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第二麦克风505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确定耳机5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耳机5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耳机501对应的声道。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单元503在确定耳机5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时,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第一麦克风504和第二麦克风505中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
结合主麦克风在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耳机5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处理单元503在确定主麦克风时,具体用于执行:
若T>0,则确定在计算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 时刻的麦克风,作为主麦克风;
若T<0,则确定在计算第一相关度和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T 时刻的麦克风,作为主麦克风。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耳机501的基准线上设置有第三麦克风506。处理单元503还用于:
将主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设置于耳机的基准线上的第三麦克风 506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且波束形成的方向指向实际声源。
值得说明的是,图5所示是正视整个耳机设备时看到的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而对耳机501或耳机502来说,相当于从侧面看过去,故在图5中显示的实际上是耳机501或耳机502的侧视图,因此图5中示出第一麦克风504、第二麦克风505和第三麦克风506位于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麦克风不仅可设置在耳机501上,也可设置在耳机502上,且处理单元503在耳机设备50上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可以对左右声道进行自动识别并进行相应匹配。通过在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结合两个麦克风在耳机上的设置位置以及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确定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耳机对应的通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耳机设备60包括:两个耳机601和602以及处理单元603;两个耳机 601和602中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麦克风604和第二麦克风605。优选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可在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对称设置。关于基准线的解释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图6中,以在耳机601上设置第一麦克风604和第二麦克风605为例进行图示。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3用于:
获取第一麦克风604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第二麦克风605 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604和第二麦克风605 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根据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耳机6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耳机601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3在确定耳机601或602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时,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声音信号与第二声音信号中幅度较大的声音信号;
将幅度较大的声音信号对应的麦克风作为靠近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
结合主麦克风在耳机601或602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耳机601的基准线上设置有第三麦克风606。处理单元603还用于:
将主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设置于耳机的基准线上的第三麦克风 606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且波束形成的方向指向实际声源。
值得说明的是,图6所示是正视整个耳机设备时看到的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而对耳机601或耳机602来说,相当于从侧面看过去,故在图6中显示的实际上是耳机601或耳机602的侧视图,因此图6中示出第一麦克风 604、第二麦克风605和第三麦克风606位于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麦克风不仅可设置在耳机601上,也可设置在耳机602上,且处理单元603在耳机设备60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可以对左右声道进行自动识别并进行相应匹配。通过在耳机设备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两侧设置两个麦克风,结合两个麦克风在耳机上的设置位置以及同一基准声源信号到达两个麦克风的时延T,;通过比较两个麦克风分别在t时刻和t+T时刻采集到的实际声源的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该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该耳机对应的声道,用户在使用时无需人为区分左右耳机,可使自动确定出耳机对应的声道,便于耳机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对左右声道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6中的处理单元可以为包括但不局限于: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处理单元、基于ARM处理器的处理单元、基于单片机的处理单元或者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DA)的处理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施例附图中的耳机设备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有线耳机、蓝牙耳机,耳机设备的佩戴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头戴式、耳道式、耳塞式、耳挂式、耳罩式。上述实施例和实施例附图中耳机设备的结构、耳机设备中耳机的数量、形状和结构以及处理单元位于耳机设备上的位置、实施形式等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
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所述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计算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对应的声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到基准声源的距离差以及声速,计算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的传输时延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靠近所述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
结合所述主麦克风在所述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靠近所述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包括:
若T>0,则确定在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所述主麦克风;
若T<0,则确定在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所述主麦克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设置于所述耳机的基准线上的第三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所述波束形成的方向指向所述实际声源。
6.一种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耳机设备中的任一耳机,所述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对应的声道。
7.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耳机以及处理单元;两个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以及在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计算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一相关度以及所述第一麦克风在所述t+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在所述t时刻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第二相关度;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对应的声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确定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中靠近所述实际声源的主麦克风;
结合所述主麦克风在所述耳机上的相对设置位置,确定所述耳机与所述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确定所述主麦克风时,具体用于:
若T>0,则确定在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所述主麦克风;
若T<0,则确定在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度和所述第二相关度中较大相关度时对应t+T时刻的麦克风,作为所述主麦克风。
10.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耳机以及处理单元;两个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基准线的两侧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在t时刻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以及所述第二麦克风在t+T时刻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T表示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接收到同一基准声源信号的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声音信号与所述第二声音信号的幅度大小,确定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耳机与实际声源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耳机定对应的声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85614.9A CN107948792B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PCT/CN2017/119782 WO2019109420A1 (zh) | 2017-12-07 | 2017-12-29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85614.9A CN107948792B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8792A CN107948792A (zh) | 2018-04-20 |
CN107948792B true CN107948792B (zh) | 2020-03-31 |
Family
ID=61946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85614.9A Active CN107948792B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48792B (zh) |
WO (1) | WO201910942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324514A1 (en) * | 2017-05-05 | 2018-11-08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ight-left ear detection for headphones |
CN110493678B (zh) * | 2019-08-14 | 2021-01-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和存储介质 |
CN112188341B (zh) * | 2020-09-24 | 2024-03-12 |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唤醒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
CN113409811B (zh) * | 2021-06-01 | 2023-01-2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TWI841874B (zh) * | 2021-10-27 | 2024-05-1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音訊控制裝置與多聲道音響系統之控制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4953A (zh) * | 2013-09-11 | 2015-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
CN104509129A (zh) * | 2012-04-19 | 2015-04-08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耳机方位的自动检测 |
WO2015137964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Scot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voice intelligibilit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mounted to a respiratory protection equipment |
CN106303832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扬声器及提高指向性的方法、头戴式设备及方法 |
CN106358127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声道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6454588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和耳机声道切换方法 |
CN106851486A (zh) * | 2016-11-29 | 2017-06-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声道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878873A (zh) * | 2015-10-23 | 2017-06-20 | 圆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01299B2 (en) * | 2009-07-23 | 2015-08-11 | Dean Robert Gary Anderson As Trustee Of The D/L Anderson Family Trust | Hearing aids configured for directional acoustic fitting |
WO2014176723A1 (zh) * | 2013-04-28 | 2014-11-06 | 易力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可进行声道转换的头戴式耳机 |
CN104469624B (zh) * | 2014-12-16 | 2017-06-3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耳机声道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以及耳机 |
CN105101016A (zh) * | 2015-08-07 | 2015-11-25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声道切换方法及终端 |
CN105228041B (zh) * | 2015-09-24 | 2019-08-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声音输出设备 |
CN107205196A (zh) * | 2017-05-19 | 2017-09-2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麦克风阵列指向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
CN107241666A (zh) * | 2017-08-14 | 2017-10-10 | 陆文胜 | 一种双话筒耳机麦克风 |
-
2017
- 2017-12-07 CN CN201711285614.9A patent/CN10794879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WO PCT/CN2017/119782 patent/WO201910942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9129A (zh) * | 2012-04-19 | 2015-04-08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耳机方位的自动检测 |
CN104424953A (zh) * | 2013-09-11 | 2015-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与装置 |
WO2015137964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Scot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voice intelligibilit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mounted to a respiratory protection equipment |
CN106878873A (zh) * | 2015-10-23 | 2017-06-20 | 圆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
CN106303832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扬声器及提高指向性的方法、头戴式设备及方法 |
CN106358127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左右声道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6454588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和耳机声道切换方法 |
CN106851486A (zh) * | 2016-11-29 | 2017-06-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声道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8792A (zh) | 2018-04-20 |
WO2019109420A1 (zh) | 2019-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8792B (zh) | 左右声道确定方法及耳机设备 | |
US9992587B2 (en) | Binaural hearing system configured to localize a sound source | |
US10262650B2 (en) | Earphone active noise control | |
US10134416B2 (en) | Privacy-preserving energy-efficient speakers for personal sound | |
KR100878457B1 (ko) | 음상정위 장치 | |
CN109688498B (zh) |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 |
CN102823272B (zh) | 头戴式耳机 | |
CN110612727B (zh) | 头外定位滤波器决定系统、头外定位滤波器决定装置、头外定位决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KR20130116271A (ko) | 다중 마이크에 의한 3차원 사운드 포착 및 재생 | |
KR100954385B1 (ko) | 개인화된 머리전달함수를 이용한 3차원 오디오 신호 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고현장감 멀티미디어 재생시스템 | |
JP6515720B2 (ja) | 頭外定位処理装置、頭外定位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2041438B2 (en) | Location based audio signal message processing | |
CN106792365B (zh) | 一种音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 |
EP2229012A1 (en) | Device, method, program, and system for canceling crosstalk when reproducing sound through plurality of speakers arranged around listener | |
JP2017046322A (ja) |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20120070008A1 (en) | Sound out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12083379B (zh) | 基于声源定位的音频播放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及介质 | |
US20210343296A1 (en) |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trolling Band Limited Audio Objects | |
WO2022143268A1 (zh) | 位置识别方法和耳机设备 | |
CN109788384A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JP6658026B2 (ja) | フィルタ生成装置、フィルタ生成方法、及び音像定位処理方法 | |
US20120163639A1 (en) | Hearing aid | |
JP2017028365A (ja) | 音場再生装置、音場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P3855765B1 (en) | Processing device, processing method,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US20240080618A1 (en) | Out-of-head localization processing device, out-of-head local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