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6842A -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6842A
CN107946842A CN201711358475.8A CN201711358475A CN107946842A CN 107946842 A CN107946842 A CN 107946842A CN 201711358475 A CN201711358475 A CN 201711358475A CN 107946842 A CN107946842 A CN 107946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pushing component
switch module
connector switch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84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 Tai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 Tai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 Tai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 Tai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584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6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68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0478 priority patent/WO201911421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开关功能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绝缘本体组件中的有一容纳空间中装配有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上设有与电插头(PLUG)配对的插孔(JACK);其绝缘本体组件和推动组件上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导电端子并设有推动控制机构;当插头插入此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插孔(JACK)传输电源或电信号给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同时,推动插头(PLUG)或者是按压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孔面可带动推动组件移动带动对应的导电端子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实现对电源或电信号的开关控制的功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开关功能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绝缘本体组件中的有一容纳空间中装配有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上设有与电插头(PLUG)配对的插孔(JACK);其绝缘本体组件和推动组件上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导电端子并设有推动控制机构;当插头插入此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插孔(JACK)传输电源或电信号给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同时,推动插头(PLUG)或者是按压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孔面可带动推动组件移动带动对应的导电端子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实现对电源或电信号的开关控制的功能。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和开关是大多数电子电器产品电源或电信号传输和通断控制的两个必备零件,为减小占用电子电器产品的有限空间,对开关和电连接器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案大多是将开关和电连接器做成一体成型,使开关和电连接器并排分别居左右或者是上下位置分布于同一绝缘本体上,这种结构的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产品的体积;但是仍然会在电子电器产品有限面板空间上分别占用了两个宝贵的位置,产品的体积还是比较大,无法满足日益减小和集成的电子电器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和开关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种电连接器开关模组:通过将电连接器和开关的相关部件进行合并设计,使开关和电连接器功能全部集成到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中;当插头插入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插孔后,施加外力推动插头(PLUG)或者是推动插孔(JACK)上的插孔面即可带动推动组件移动,当其推动组件定位停止后,因为推动组件位置的变化而使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中的各导电端子组(含供电端子)之间的导电端子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形成导通或断开,使此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具备插入插头时可实现与插头之间的电源或电信号的传输功能的同时具备开关通断控制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包括绝缘本体组件、推动组件以及装配于二者上面的导电端子(含供电端子);以及推动控制机构。
其推动组件装配容纳于绝缘本体组件的容纳空间中。
其绝缘本体组件和推动组件之间设有位移限制机构,位移限制机构与定位机构组成推动控制机构;其定位机构设置于推动组件与绝缘本体组件之间,由一组或多组可活动组件或弹性组件和对应位置的沟槽、挡墙或弹性机构组成。当按压推动组件时,推动控制机构将推动组件定位停止于相应的位置,则固定于推动组件上的导电端子对应的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端子之间接触或是与绝缘区接触形成端子之间的开关通断控制。
其推动组件中设置有插孔,插头可插入其中以与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之间传输电源或电信号;同时推动插头即可带动推动组件移动;进一步的,也可直接按动推动组件上的插孔面移动推动组件。
其推动组件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导电端子(含供电端子),而绝缘本体组件对应位置同时装配有与之对应的一组或多组导电端子,当推动组件移动时带动装配于推动组件上的导电端子(含供电端子)移动使其与固定于绝缘本体组件上对应位置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面或绝缘本体上的绝缘区接触而实现各组端子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从而实现对电源或电信号传输的一组或多组开关控制功能。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案例中的技术方案,提供以下附图参考。
图1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除前盖外其它部件之间的不同方向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组件与各导电端子、弹簧之间的不同方向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组件二与各导电端子、弹簧之间的不同方向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前盖与U型定位钩及弹性压片的不同方向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后盖及装配于后盖上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后盖及装配于后盖上的导电端子(部分导电端子较大占据了绝缘区)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与对应插头配对插接后分别处于断开、断开到闭合过度、闭合、闭合到断开过度四个阶段的推动组件与绝缘体组件之间的外观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分别处于断开、断开到闭合过度、闭合、闭合到断开过度四个阶段的推动组件与后盖及各导电端子、推动控制组件(为方便说明,未显示前盖和弹性压片)之间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除侧盖外的其它组件之间的组装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前盖及装配于前盖上的导电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组件与装配于推动组件上的导电端子的不同方向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与对应插头配对插接后分别处于断开、断开到闭合过度、闭合、闭合到断开过度四个阶段的推动组件与绝缘体组件之间的外观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二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分别处于断开、断开到闭合过度、闭合、闭合到断开过度四个阶段的推动组件与后盖及各导电端子、推动控制组件(为方便说明,未显示侧盖)之间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三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三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除去下盖后的组装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三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案例三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与对应插头配对插接后分别处于断开、断开到闭合过度、闭合、闭合到断开过度四个阶段的推动组件与绝缘体组件之间的外观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示标记如下:
10-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11-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01-前盖;1011-容纳空间;1012-弹性压片;1013-U型定位钩;1014-限位挡墙;102-后盖;1021-绝缘区;1022-导电端子一;1023-导电端子二;1024-导电端子三;1025-限位挡墙;111-推动体一;1111-插孔;1112-插孔面;1113-限位挡墙;1114-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5-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2-推动体二;1121-供电端子一;1122-供电端子二;1123-供电端子三;1124-端子接触区;1125-端子接触区;1126-端子接触区;1127-供电端子接触区容纳槽;1128-弹簧装配孔;1129-限位挡墙;12-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断开转换为闭合时的过渡状态;121-弹簧;13-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130-公插头;14-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闭合转换为断开的过渡状态;20-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201-前盖;2010-容纳空间;2011-供电端子一;2012-供电端子二;2013-导电端子;2014-定位运动轨迹墙一;2015-定位运动轨迹墙二;2016-限位挡墙;2017-接触区;2018-限位挡墙;202-侧盖;21-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211-推动体;2110-定位墙;2111-插孔;2112-插孔面;2113-限位挡墙;2114-定位钩;2115-定位钩固定槽;2116-供电端子三;2117-接触面;2118-弹簧装配孔;2119-限位挡墙;22-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断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的过渡状态;221-弹簧;23-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230-母插头;24-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闭合状态转换为断开状态的过渡状态;30-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301-上盖; 3011-容纳空间;3012-导电端子;3013-接触面;3014-定位钩;302-下盖;3021-容纳空间;31-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311-推动体;3111-插孔;3112-定位运动轨迹墙;3113-供电端子;3114-接触面;32-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断开转换为闭合的过渡状态;321-弹簧;33-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330-AC母插头;34- 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从闭合转换为断开的过渡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通过几个案例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揭示说明。
实施案例一:如图1所示的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10,其零件分解示意图如图8,其绝缘本体组件由前盖101和后盖102组成,如图5所示的前盖101与如图6所示的后盖102组合后有一容纳空间1011。
如图3所示在推动体一111和推动体二112上设有限位挡墙1113、1129,在推动组件移动时,与如图5 所示前盖101和图6所示的后盖102对应位置的限位挡墙1014、1025组成位移限制机构以限制推动组件的最大移动位置;如图5所示,前盖101上组装有U型定位钩1013和弹性压片1012,如图2和图3,弹性压片1012压住U型定位钩1013使其两端分别插入推动体一111上的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和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中,推动体二112上的弹簧装配孔1128中装配有弹簧121,U型定位钩1013、弹性压片1012、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以及弹簧121一起构成本案例之定位机构。当推动组件被外力推动而发生移动时,在弹簧121的推力和反推力的作用下,U型定位钩1013和运动轨迹槽一1114与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通过卡位结构将推动组件定位在特定的位置。
位移限制机构和定位机构共同组成本案例之推动控制机构,将推动组件定位于特定位置,使固定于推动组件上的导电端子或供电端子和固定于绝缘本体组件上的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或供电端子)发生接触导通或者是与绝缘区接触而断开,从而实现对应的开关功能。
如图3及图4所示推动组件由推动体一111和推动体二112组成;推动体一111上有一插孔1111可插入公插头130;供电端子一1121、供电端子二1122、供电端子三1123装配固定于推动体一111中且其对应的供电端子一的接触区1124、供电端子二的接触区1125、供电端子三的接触区1126分别装配容纳于推动体二112的供电端子接触区容纳槽1127中,当推动组件定位后,其各接触区的接触面分别与如图6所示的后盖102上对应的导电端子二1023、导电端子三1024、导电端子一1022或者绝缘区1021接触。
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将公插头130插入本实施案例之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10的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孔1111实现电源或者电信号的传输功能;在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1时,其推动体一111和推动体二112所组成的推动组件被弹簧121及U型定位钩1013、弹性压片1012、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组成的定位机构以及位移限制机构的限位挡墙1113和1014所组成的推动控制机构定位,此时供电端子一1121、供电端子二1122、供电端子三1123分别与绝缘区接触而断开;施加外力推动插入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孔1111的公插头130,使由推动体一111和推动体二112所组成的推动组件移动,前盖101上的弹性压片1012压住U型定位钩1013使其两端分别插入推动体一111上的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和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中随着推动组件的移动而移动,当推动组件上的限位挡墙1129 碰到后盖102上对应位置的限位挡墙1025时即如图中的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转换为闭合的中间状态12;此时对公插头130停止施加推力,推动组件被装配于其中的弹簧121回顶,带动U型定位钩1013移动到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和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的定位卡点位置卡住,从而推动组件停止运动而被定位即如图中的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13,此时供电端子一1121、供电端子二1122、供电端子三1123分别与导电端子二1023、导电端子三1024、导电端子一1022因接触面相互接触导通形成通路;当再次推动插入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孔1111的公插头130带动推动组件移动时,U型定位钩1013被推动离开定位运动轨迹槽一1114和定位运动轨迹槽二1115的定位卡点位置向后直至碰到后盖102上对应位置的限位挡墙1025时即如图中的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转换为断开的中间状态14,此时对公插头130停止施加推力,推动组件被装配于其中的弹簧121回顶直至被前盖101上的限位挡墙1014限位挡住停止,此时即回到了前面的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11,供电端子一1121、供电端子二1122、供电端子三1123分别与绝缘区接触而断开。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的后盖102上对应的导电端子二1023、导电端子一1022只有接触区没有绝缘区1021,则供电端子一1121、供电端子三1123和导电端子二1023、导电端子一1022始终处于闭合导通接触状态,而仅有供电端子二1122和导电端子三1024之间会随着推动组件的移动而具备开关功能。
由此可见,本实施案例一母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10既可插入插头传输电源或电信号,同时通过推动插头带动推动组件里面的开关机构使其也具备可进行开关控制的功能。
实施案例二:如图11所示的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20,如图15所示,由前盖201、侧盖202所组成的绝缘本体组件中有容纳空间2010,容纳空间2010中装配有推动体211组成的推动组件。
如图14所示,推动体211上有一插孔2111可插入母插头230,供电端子三2116固定于推动体211上;如图13所示,供电端子一2011、供电端子二2012、导电端子2013装配固定于前盖201上。
如图14,推动体211上有一定位钩2114的一端装配于定位钩固定槽2115中,定位钩2114的另一端与卡在由前盖201上的定位运动轨迹墙一2014和定位运动轨迹墙二2015以及推动体211上的定位墙2110组所成的定位沟槽中,推动体二211上的弹簧装配孔2118中装配有弹簧221,定位钩2114以及定位运动轨迹墙一2014和定位运动轨迹墙二2015以及推动体211上的定位墙2110组所成的定位沟槽、弹簧221共同组成本实施案例之定位机构;推动体211上有限位挡墙2113和2119,如图12所示对应位置的前盖101上设有限位挡墙2018和2016,以限制推动体211在容纳空间2010中的最大移动范围,推动体211上的限位挡墙2113和2119和对应位置的前盖101上的限位挡墙2018和2016共同组成本实施案例的位移限制机构。如上述,本实施案例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20之定位机构与位移限制机构组成推动控制机构。
如图16所示,将母插头230插入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20的推动体211上的插孔2111中,可实现相互之间的电源或者电信号的传输;可通过推动插入推动体211中的母插头230,带动推动体211及装配于推动体211上的供电端子三2116移动。在上述推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如图17所示,在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21时,在弹簧221的推力作用下推动体211的限位挡墙2113被前盖201上的限位挡墙2018限位而定位,此时供电端子三2116的接触面2117和装配于前盖201上的导电端子2013的接触面2017距离太远无法接触,两个端子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推动母插头230时,带动推动体211及装配于推动体211的供电端子三2116移动,直至推动体211上的限位挡墙2119被前盖201上的限位挡墙2016挡住,去掉施加在母插头230上的外推力,推动体211在弹簧221的反推力作用下,定位钩2114沿着由定位运动轨迹墙一2014和定位运动轨迹墙二2015以及推动体211上的定位墙2110组所成的定位沟槽移动到点位卡点而被定位,此时如图17的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23所示,供电端子三2116的接触面2117和装配于前盖201上的导电端子2013的接触面2017相接触而导通。从而形成一开关通路。当再次向母插头230施加外推力,带动推动体211及装配于推动体211的供电端子三2116移动,直至推动体211上的限位挡墙2119被前盖201上的限位挡墙2016挡住,去掉施加在母插头230上的外推力,定位钩2114沿着由定位运动轨迹墙一2014和定位运动轨迹墙二2015以及推动体211上的定位墙2110组所成的定位沟槽移动使定位钩2114从定位卡点松脱并离开,最终推动体211在弹簧221的反推力作用下,推动体211的限位挡墙2113被前盖201上的限位挡墙2018限位而定位,此时又返回到之前的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21,此时供电端子三2116的接触面2117和装配于前盖201上的导电端子2013的接触面2017距离太远无法接触,供电端子三2116和导电端子2013两个端子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由此可见,本实施案例之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20既可插入母插头230传输电源或者电信号,同时可以对母插头230施加外力而带动其推动组件移动而带动其中的开关机构实现开关控制功能。
实施案例三:如图18所示的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如图20所示,由上盖301、下盖302所组成的绝缘本体组件中有容纳空间3011,容纳空间3011中装配有推动体311组成的推动组件。
如图19所示,推动体311上有一插孔3111可插入母插头330,供电端子3113固定于推动体311上;导电端子3012装配固定于前盖301上。
如图20所示,上盖301上装配固定有一定位钩3014,定位钩3014的一端卡在对应位置的推动体311上定位运动轨迹墙3112的定位沟槽中,推动体311上装配有弹簧321。定位钩3014以及定位运动轨迹墙3112、弹簧321共同组成本实施案例之定位机构;推动体311和前盖101的对应位置设有限位挡墙,以限制推动体311在容纳空间3011中的最大移动范围,推动体311和前盖101的对应位置上的限位挡墙共同组成本实施案例的位移限制机构。如上述,本实施案例之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之定位机构与位移限制机构组成推动控制机构。
如图21所示,将母插头330插入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体311上的插孔3111中,可实现相互之间的电源或者电信号的传输;可通过对插入推动体311中的母插头330施加外推力,在上述推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推动体311及装配于推动体311上的供电端子3113移动定位。如图19所示,在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31(如图21)时,推动体311被定位停止,供电端子3113的接触面3114和固定于上盖301上的导电端子3012的接触面3013因距离太远无法接触而处于断开状态;在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33(如图21)时,推动体311被定位停止,供电端子3113的接触面3114和固定于上盖301上的导电端子3012的接触面3013相互接触而处于闭合状态。
由此可见,本实施案例之AC公端电连接器开关模组30既可插入母插头330传输电源或者电信号,同时可以对母插头330施加外力而带动其推动组件移动而带动其中的开关机构实现开关控制功能。
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案例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并不对本发明加以任何限制,任何熟悉相关技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下所进行的其它样式的实施,均应视为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的等效案例。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包括绝缘本体组件、推动组件且推动组件上设有插孔、以及装配于绝缘本体组件和推动组件上面的导电端子、推动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其绝缘本体组件中间有容纳空间,其推动组件装配容纳于绝缘本体组件的容纳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推动控制机构由位移限制机构与定位机构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绝缘本体组件和推动组件之间设有位移限制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的推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定位机构设置于推动组件与绝缘本体组件之间,由一组或多组可活动组件或弹性组件和对应位置的沟槽、挡墙或弹性机构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推动组件中设置有插孔,插头可插入其中以传输电源或电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施加外力于插入其推动组件上面的插头可带动推动组件移动;进一步的,也可直接按动推动组件上的插孔面移动推动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开关模组,其特征在于,其推动组件和绝缘本体组件对应位置同时装配有一组或多组导电端子,当推动组件移动时带动装配于推动组件上的导电端子移动使其与固定于绝缘本体组件上对应位置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面或绝缘本体上的绝缘区(含空气绝缘介质)接触而实现各组端子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从而实现对电源或电信号传输的一组或多组开关控制功能。
CN201711358475.8A 2017-12-17 2017-12-17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Pending CN107946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8475.8A CN107946842A (zh) 2017-12-17 2017-12-17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PCT/CN2018/090478 WO2019114218A1 (zh) 2017-12-17 2018-06-08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8475.8A CN107946842A (zh) 2017-12-17 2017-12-17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6842A true CN107946842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4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8475.8A Pending CN107946842A (zh) 2017-12-17 2017-12-17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6842A (zh)
WO (1) WO20191142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992A1 (zh) * 2017-11-29 2019-06-06 智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带开关功能的电源连接器模组
WO2019114218A1 (zh) * 2017-12-17 2019-06-20 智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7113B (en) * 1995-11-08 1999-04-28 Itt Ind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axial connectors
CN200969457Y (zh) * 2006-02-27 2007-10-31 何旭恒 自带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座
CN206211222U (zh) * 2016-12-01 2017-05-31 攀枝花学院 一种结构简单的安全插座
CN107437702A (zh) * 2017-08-16 2017-12-05 王芹芳 一种供电插接装置
CN107946842A (zh) * 2017-12-17 2018-04-20 智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992A1 (zh) * 2017-11-29 2019-06-06 智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带开关功能的电源连接器模组
WO2019114218A1 (zh) * 2017-12-17 2019-06-20 智泰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14218A1 (zh)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7194B (zh)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CN107946842A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N203180257U (zh) 具有浮动插套的安全插座
CN101174738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493299A (zh) 用于电气直接接触印刷电路板的插接连接部
CN112615217A (zh) 一种具备易于夹紧插头功能的隔尘防水排插
KR20110040871A (ko) 방수절연커넥터
CN102160263B (zh) 用于电连接电动机的接线盒
CN207819082U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N111009758B (zh) 一种大容差浮动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7705456U (zh) 公母同体的插头组件、插头组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211789629U (zh) 一种正反切换使用的插板式手机线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105430993B (zh) 带有led指示灯和电子控制器且可自动插拔电路板的通讯设备
CN201129871Y (zh) 插座连接器及使用其的无绳电热水器
CN216120993U (zh) 一种配电箱用开关插拔式连接结构
CN214797849U (zh) 一种公母接头
CN214411657U (zh) 用于快速插拔的可滑动快插
CN216872371U (zh) 电连接器开闭结构及电池箱组件
CN211789628U (zh) 一种正反切换使用的插筒式手机线
CN201498451U (zh)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CN218217380U (zh) 一种智能开关柜用抽屉式通讯插件
CN211208722U (zh) 一种新型嵌入式控制器模块的热拔插结构
CN117175261B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用模块化电源分配单元
CN117374676B (zh) 一种可自分断的导轨排插及故障分断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