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4312A -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4312A
CN107944312A CN201711106494.1A CN201711106494A CN107944312A CN 107944312 A CN107944312 A CN 107944312A CN 201711106494 A CN201711106494 A CN 201711106494A CN 107944312 A CN107944312 A CN 107944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evel
frame base
band dat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64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4312B (zh
Inventor
吴雷
王鹏鹏
王奇武
李煜
胡攀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anj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anj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anj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anj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064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4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4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4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4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4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95Testing the sensing arrangement, e.g. testing if a magnetic card reader, bar code reader, RFID interrogator or smart card reader functions proper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接收灵敏度。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地检测出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射频识别技术领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是体现一个RFID读写器的设备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在射频识别技术领域中,当RFID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使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完成通信时,电子标签不具备发射信号的能力,而是通过接收到RFID读写器发出的高频载波信号,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子标签供电,依靠标签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反向散射调制来完成电子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由于电子标签无法直接发射高频信号,在实际应用中,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指标无法通过直接检测电子标签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值的方式进行测量。因此,准确的检测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是RFID读写器产品性能检测领域的核心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准确检测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制作标准的暗室和使用环形器隔离。
然而,前者对暗室进行事先标定之后,通过RFID读写器的测试结果与暗室的标定值结果进行对比,来确定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此种方法结构复杂、测试方法繁琐,且检测结果直接取决于暗室的标定情况,操作人员的改变、测试仪器的更换都会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后者采用环形器隔离的方式来实现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隔离,由于使用环形器的隔离度较低,检测过程中会引入不受控制的反射信号,从而带来额外的噪声,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能够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地检测出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包括:
针对待测的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从待测的RFID读写器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并将所述检测模块返回的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至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针对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收发模块返回;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由于待测的RFID读写器若未正常解调出所述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因此,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地检测出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签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签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系统100包括: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和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
其中,待测的RFID读写器01的天线接口与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测试接口直接连接;或者,待测的RFID读写器01通过射频线缆连接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
待测的RFID读写器01用于发射基带数据信号,并接收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返回的与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用于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实际应用中,待测的RFID读写器01若未正常解调出所述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相应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也无法接收到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系统100,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适用于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系统100中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
具体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之后,针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即当前接收的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将生成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给待测的RFID读写器01。
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功率调节步进,调节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使得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与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为所述功率调节步进。
具体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获取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及预设的功率调节步进;计算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减去预设的功率调节步进的差值;根据该差值进行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的调节,以使得调节后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与该差值一致。
可选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在将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给待测的RFID读写器01之后,增大与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相关的衰减量,以使得针对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所对应生成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S220: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实际应用中,待测的RFID读写器01若未正常解调出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返回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
考虑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送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的功率相同或相近,为了准确检测出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可以不断调节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返回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使得RFID读写器01接收到不同功率值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若能正常解调出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说明该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要高于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若未能正常解调出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说明该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要低于或等于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接收到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01返回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之后,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说明待测的RFID读写器01未正常解调出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返回的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是待测的RFID读写器01进行正常解调的临界值,因此,可以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通过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由于待测的RFID读写器若未正常解调出所述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因此,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地检测出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中,所述接收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预设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并生成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
通过阻抗的调节来调节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其中,所述收发隔离度为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具体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接收处理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前,可以先接收预设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其中,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可以由外部信号源输入,或由内部内部信号源产生输入;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可以预先设定。优选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取值为0dBm~30dBm之间。
接着,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针对接收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生成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
实际应用中,在接收校准射频载波信号中时可能还会接收到与校准射频载波信号一起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因此,为了避免与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对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的检测造成影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生成载波反射耦合信号时,可以关闭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
为了实现发射方向与接收方向的信号之间的隔离,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使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其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指的是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差值。
具体地,可以通过不断调节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中的阻抗来调节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实际应用中,可以确定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中的阻抗的所有取值;遍历所有阻抗的取值,并计算该阻抗对应的收发隔离度;比较各阻抗各自对应的收发隔离度,确定出收发隔离度的最大值;将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阻抗调节至收发隔离度的最大值对应的阻抗,从而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收发隔离度调整至最大值后,还可以标定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生成与收发隔离度最大值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时所采用的各种器件的参数,比如,衰减器的衰减量,耦合器的耦合度、隔离度、插入损耗等。
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的隔离需求预先设置对应的隔离度阈值。这样,调节阻抗以进行收发隔离度的调节时,若当前阻抗对应的收发隔离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隔离度阈值,则继续调整阻抗以降低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从而增大收发隔离度。
若当前阻抗对应的收发隔离度大于预设的隔离度阈值,则可以将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阻抗调节至当前阻抗,从而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满足实际的隔离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可以预先对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进行隔离校准,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具有较大的取值,以此保障发射方向与接收方向的信号之间的隔离,可提高基于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检测的接收灵敏度的准确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中,所述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包括:
按照预设的数据解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生成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
将所述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其中,所述调制载波信号是根据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的。
实际应用中,待测的RFID读写器01通过载波的方式将基带数据信号至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这样,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信号中除了包括基带数据信号,还包括射频载波信号。相应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接收到基带数据信号的同时可接收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在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后,可以先按照预设的数据解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生成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
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的处理,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涉及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
同时,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对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进行信号衰减,得到调制载波符号。可选地,可以通过调节衰减量将调制载波符号控制在0dBm。
继而,将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通过基于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的调制载波信号对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进行调制发射,以便待测的RFID读写器01进行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的解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中,所述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包括:
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对一级直通输出信号进行二级衰减处理、二级耦合处理和三级衰减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相应地,所述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还包括:
增大所述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其中,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隔离度、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均是预先设定的,用以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考虑待测的RFID读写器01发送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的功率相同或相近,因此,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针对不同帧基带数据信号所生成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的功率值相同或相近。
为了准确检测出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需要对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进行一些处理,使得对于不同帧的基带数据信号,与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也不同。
具体地,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将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之后,可以针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继而,对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接着,对一级直通输出信号依次进行二级衰减处理、二级耦合处理和三级衰减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其中,一级衰减处理所采用的衰减量是不断调整的;而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吹了所采用的隔离度,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均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实际应用中,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处理所采用的隔离度,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分别固定为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取最大值时的相应取值。
实际应用中,对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进行隔离校准,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取最大值时,若标定了在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生成与收发隔离度最大值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时所采用的各种器件的参数,则可以直接根据标定的参数来获取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吹了所采用的隔离度,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
为了针对不同帧的基带数据信号,返回不同功率值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对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进行调节,增大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从而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可选地,增大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可以包括;
按照设定步进增大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和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为预设的功率调节步进。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通过一级衰减处理所采用的衰减量的调节,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返回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不同,以便准确检测出待测的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中,所述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的同时,还可得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检测并记录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
根据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为了准确获取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对经过一级耦合处理得到的一级耦合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检测,获取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并记录。继而,确定从一级耦合输出信号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所涉及各种处理中对功率的造成影响的影响因素,根据确定出的影响因素来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实际应用中,从一级耦合输出信号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所涉及各种处理中对功率的造成影响的影响因素包括: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实际应用中,对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进行隔离校准,使得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收发隔离度取最大值时,若标定了在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生成与收发隔离度最大值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时所采用的各种器件的参数,则可以直接根据标定的参数来获取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
本发明实施例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步骤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通过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以及从一级耦合输出信号到生成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所涉及的各种处理中对功率的造成影响的影响因素,准确获取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便准确检测出待测的RFID读写器01的接收灵敏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
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可以包括:收发模块021和检测模块022。
其中,收发模块021用于将从待测的RFID读写器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并将所述检测模块返回的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至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实际应用中,收发模块021可以具体为天线。
检测模块022用于针对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收发模块返回;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若未正常解调出所述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021接收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前还用于接收预设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
相应地,所述检测模块022还用于生成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并将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差值确定为收发隔离度;若所述收发隔离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隔离度阈值,则下调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使所述收发隔离度大于所述隔离度阈值。
其中,所述收发隔离度为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022具体用于按照预设的数据解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生成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将所述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其中,所述调制载波信号是根据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022具体用于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依次进行一级衰减耦合处理和二级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相应地,所述检测模块022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增大所述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其中,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隔离度,所述一级衰减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耦合度和隔离度,所述二级衰减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耦合度和隔离度,均是预先设定的。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022还用于检测并记录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隔离度,所述一级衰减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耦合度和隔离度,所述二级衰减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耦合度和隔离度,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进行二级衰减处理、二级耦合处理和三级衰减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以及
所述检测模块在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还用于增大所述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其中,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隔离度、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均是预先设定的,用以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的同时,得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检测并记录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通过针对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由于待测的RFID读写器若未正常解调出所述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则不发送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因此,若未接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更方便、更准确、更快捷地检测出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本发明提供的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02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实际应用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由射频器件形成,可自动控制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收发信号链路隔离度高,受到的外部温度环境干扰小,设备一致性能够交到的得到保障,且属于直接连接的测试方式,测试过程中抗干扰性强,测试一致性较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模块。
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022可以包括:第一衰减器(101)、第一耦合器(102)、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第二衰减器(105)、第一功率检测器(106)、标签模拟器(107)和控制模块(108)。
其中,所述第一衰减器(101))的端口P11与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1有线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101))的另一端口P12与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1、P22、P23、P24,分别与所述第一衰减器(101)的端口P11、所述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端口P31、所述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端口P41、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1有线连接。
所述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端口P31、P32、P33,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2、所述第二衰减器(105)的端口P51、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2有线连接。
所述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端口P41、P42、P43,分别于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3、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2、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3有线连接。
所述第二衰减器(105)的端口P51、P52,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端口P32、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端口P61有线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端口P61、P62,分别与所述第二衰减器(105)的端口P52、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1有线连接。
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1、P72,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4、所述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端口P42,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另六个端口P73、P74、P75、P76、P77、P78,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六个端口P84、P85、P86、P87、P88、P89有线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1、P82、P83,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端口P62、所述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端口P33、所述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端口P43有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8)的六个端口P84、P85、P86、P87、P88、P89分别与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六个端口P73、P74、P75、P76、P77、P78有线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模拟器。
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签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模拟器(107)可以包括:第三衰减器(201)、第二耦合器(202)、第四衰减器(203)、第五衰减器(204)、调制器(205)、DA(Digitalsignal-Analog signal,数模)转换(206)、第三阻抗调节器(207)、第六衰减器(208)、第二功率检测器(209)和负载(210)。
其中,所述第三衰减器(201)的端口Q11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1,与所述第一耦合器(102)的端口P24有线连接;所述第三衰减器(201)的另一端口Q12,与所述第二耦合器(202)有线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器(202)的端口Q21、Q22、Q23、Q24,分别与所述第三衰减器(201)的端口Q12、所述第四衰减器(203)的端口Q31、所述第六衰减器(208)的端口Q81、所述第三阻抗调节器(207)的端口Q71有线连接;
所述第四衰减器(203)的端口Q31、Q33,分别与第二耦合器(202)的端口Q22、调制器(205)的端口Q51有线连接,所述第四衰减器(203)的另一个端口Q32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的端口P75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6有线连接;
所述第五衰减器(204)的端口Q41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2与所述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端口P42有线连接,所述第五衰减器(204)的Q42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107)的端口P78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9有线连接,所述第五衰减器(204)的端口Q43与所述调制器(205)的端口Q52有线连接;
所述调制器(205)的端口Q51、Q52、Q54,分别与所述第四衰减器(203)的端口Q33、所述第五衰减器(204)的端口Q43、所述DA转换(206)的端口Q61有线连接,所述调制器(205)的另一端口Q53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的端口P76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7有线连接;
所述DA转换(206)的端口Q61与所述调制器(205)的端口Q54有线连接,所述DA转换(206)的端口Q62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的端口P77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8有线连接;
所述第三阻抗调节器(207)的端口Q71、Q73,分别与所述第二耦合器(202)的端口Q24、所述负载(210)有线连接,所述第三阻抗调节器(207)的另一端口Q72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的端口P74与所述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5有线连接;
所述第六衰减器(208)的端口Q81、Q82,分别与第二耦合器(202)的端口Q23、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端口Q91有线连接;
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端口Q91与第六衰减器(208)的端口Q82有线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端口Q92作为所述标签模拟器的端口P73与控制模块(108)的端口P84有线连接。
实际应用中,标签模拟器(107)中的第四衰减器(203)用于进行一级衰减处理;第二耦合器(202)用于进行一级耦合处理;第三衰减器(201)用于进行二级衰减处理。而第一耦合器(102)用于进行二级耦合处理;第一衰减器(101)用于进行三级衰减处理。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抗调节器。
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阻抗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抗调节器可以包括:第七衰减器(301)、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
其中,第七衰减器(301)的一个端口R11作为阻抗调节器的输入输出端;第七衰减器(301)的另一个端口R12作为阻抗调节器的负载端,且分别与电容调节器(302)的端口R21、电阻调节器(303)的端口R31、电感调节器(304)的端口R41有线连接。
电容调节器(302)的端口R21、R22,分别与第七衰减器(301)端口R12、控制模块有线连接。
电阻调节器(303)的端口R31、R32,分别与第七衰减器(301)端口R12、控制模块有线连接。
电感调节器(304)的端口R41、R42,分别与第七衰减器(301)端口R12、控制模块有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抗调节器适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中的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第二阻抗调节器(104),以及标签模拟器中的第三阻抗调节器(207)。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可分别调节阻抗调节器中的电容调节器、电阻调节器和电感调节器,用于改变阻抗调节器的反射参数和(或)改变阻抗调节器的插入损耗参数。
其中,阻抗调节器的的反射参数可以包括:回波损耗、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差。
在上述图4、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实例。
如图4、5、6所示,第一衰减器(101)用于接收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发射信号(111)。
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发射信号(111),包含射频载波信号和基带数据信号。
其中,第一衰减器(101)还用于将与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
发射信号(111)经过第一衰减器(101)的衰减,形成第一输入信号(113),第一输入信号(113)进入第一耦合器(102)的输入端口,在第一耦合器(102)的输出端口形成第二输入信号(115),在第一耦合器(102)的耦合端口形成第一耦合输出信号(117),在第一耦合器(102)的隔离端口形成第一隔离输出信号(119)。
第一阻抗调节器(103)与第一耦合器(102)连接,用于反射第一耦合输出信号(117)的信号,形成第一耦合反射信号(118),以及用于输出第一检测信号(131)。
第二阻抗调节器(104)与第一耦合器(102)连接,用于反射第二输入信号(115)的信号,形成第二耦合反射信号(120),以及用于输出第一载波信号(121)。
第一耦合器(102)与标签模拟器(107)连接,用于接收标签模拟器输出的标签模拟输出信号(116)。
第一检测信号(131)经过第二衰减器(105)衰减,再经过第一功率检测器(106)采集,由功率检测器(106)将采集的第一检测信号的载波信号和数据通信信号提供给控制模块(108)处理。实际应用中,若控制模块(108)中未包括模数转换单元,则可以在功率检测器(106)之间设置AD采集器,用以采集功率检测器(106)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的载波信号和数据通信信号,并提供给控制模块(108)。
其中,载波信号和数据通信信号是由发射信号(111)经过第一固定衰减器(101)、第一耦合器(102)、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第二衰减器(105)、第一功率检测器(106)传输而来;
控制模块(108)采集从第一功率检测器(106)获取信号及信号的功率值,并控制第一阻抗调节器(103)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并调节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内部参数,使得第一阻抗调节器(103)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131)功率强度范围控制在-20~-10dBm。
控制模块(108)与第二阻抗调节器(104)连接,根据从第二功率检测器(209)获取的信号的功率值,控制第二阻抗调节器(104)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并调节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内部参数,使得第二阻抗调节器(104)输出的第一载波信号(121)功率强度范围控制在0~10dBm。
控制模块(108)与标签模拟器(107)连接,根据从第一功率检测器(106)获取到的信号的数据内容,进行数据解析和处理,并输出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222)提供给标签模拟器(107)。
标签模拟器(107)接收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222),并经过DA转换(206)转换生成反向散射耦合基带信号,输出到调制器(205)。
标签模拟器(107)与第二阻抗调节器(104)连接,接收第一载波信号(121),并经过第五衰减器(204)衰减,提供给调制器(205),作为调制器(205)的调制载波信号;
控制模块(108)根据从第二功率检测器(209)获取的信号的功率值,调节第五衰减器(204)的衰减量,将调制器(205)的调制载波信号控制在0dBm。
调制器(205)与第四衰减器(203)、第五衰减器(204)、DA转换(206)连接,将反向散射耦合基带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经过第四衰减器(203)衰减,形成模拟返回输出信号(228)。其中,第四衰减器用于进行上述实施例提及的一级衰减处理,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为第四衰减器的衰减量;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的一级衰减输出信号为模拟返回输出信号(228)。
标签模拟器(107)与第一耦合器(102)连接,接收第一隔离输出信号(119),并经过第三衰减器(201)衰减,进入第二耦合器(202)的输出端口,在第二耦合器(202)的耦合端口形成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在第二耦合器(202)的隔离端口形成第二隔离输出信号(223)。其中,第二耦合器(202)用于对上述实施例提及的一级耦合处理,一级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耦合度为第二耦合器(202)的耦合度;对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的一级耦合输出信号为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
第二耦合器(202)与第三衰减器(201)、第四衰减器(203)连接,模拟返回输出信号(228)进入第二耦合器(202)的输入端口,在第二耦合器(202)的耦合端口形成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在第二耦合器(202)的输出端口形成第二输出信号(226)。
第三衰减器(201)与第一耦合器(102)、第二耦合器(202)连接,第二输出信号(226)经过第三衰减器(201)衰减,形成标签模拟输出信号(116)。
第三阻抗调节器(207)与第二耦合器(202)连接,用于反射第二隔离输出信号(223)的信号,形成第二隔离反射信号(224)。
第六衰减器(208)与第二耦合器(202)连接,用于接收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的信号,并输出给第二功率检测器(209)。
第二功率检测器(209)与第六衰减器(208)连接,用于检测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衰减之后的功率值。
控制模块(108)与第二功率检测器(209)连接,用于获取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衰减之后的功率值。
控制模块(108)并控制第一阻抗调节器(103)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并调节第一阻抗调节器(103)的内部参数,以及控制第二阻抗调节器(104)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并调节第二阻抗调节器(104)的内部参数,以及控制第三阻抗调节器(207)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并调节第三阻抗调节器(207)的内部参数,使得第一输入信号(113)与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的功率值相差最大,最大功率差值就是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的收发隔离度。优选的,收发隔离度范围是90dB~120dB。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来调节阻抗调节器内部的电容调节器(302)、电阻调节器(303)、电感调节器(304),以此来调节阻抗调节器的阻抗,使得阻抗调节器的反射信号与阻抗调节器的输入信号的回波损耗、相位关系可以随着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衰减器(101)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固定衰减量的衰减器,衰减量为15dB。
第二衰减器(105)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固定衰减量的衰减器,衰减量为20dB。
第三衰减器(201)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固定衰减量的衰减器,衰减量为15dB。
第四衰减器(203)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可调衰减量的衰减器,调节步进为0.5dB。
第五衰减器(204)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可调衰减量的衰减器,调节步进为0.5dB。
第六衰减器(208)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固定衰减量的衰减器,衰减量为15dB。
第七衰减器(301)的衰减范围是0dB到30dB,优选的,使用固定衰减量的衰减器,衰减量为6dB。
第一耦合器(102)的耦合度范围是5dB到20dB,优选的,耦合器的耦合度为10dB。
第二耦合器(202)的耦合度范围是5dB到20dB,优选的,耦合器的耦合度为10dB。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实例。
步骤S1,校准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
S101:设置固定功率值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
优选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取值为0dBm~30dBm之间。
S102:控制模块(108)关闭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222),并将第四衰减器(203)、第五衰减器(204)的衰减量控制到最大。
S103:调节第一阻抗调节器(103),获取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功率检测结果和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功率检测结果之间的功率差值的最大值;
S104:调节第二阻抗调节器(104),获取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功率检测结果和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功率检测结果之间的功率差值的最大值;
S105:调节第三阻抗调节器(207),获取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功率检测结果和第二功率检测器(209)的功率检测结果之间的功率差值的最大值;
S106:记录第一功率检测器(106)的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与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进行映射。
S107:记录第二功率检测器(209)与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的差值。
步骤S2,设置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天线接口发射射频载波信号;
步骤S3,第一功率检测器(106)检测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并将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及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输出给控制模块(108)。
步骤S4,设置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天线接口发射基带数据信号。
步骤S5,第一功率检测器(106)检测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的功率值,并将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及基带数据信号的功率值输出给控制模块(108)。
其中,步骤S2、S4可同时执行,步骤S3、S5可同时执行。
步骤S6,控制模块(108)根据基带数据信号,生成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222),输出给标签模拟器(107)。
步骤S7,标签模拟器(107)将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222)进行DA转换(206)之后,由调制器(205)调制输出。
步骤S8,调制器(205)调制输出的返回信号经过第四衰减器(203)衰减后,进入第二耦合器(202)的输入端口。
步骤S9,第二功率检测器(209)检测第二耦合器(202)输出的第二输入信号(227)在端口耦合的第二耦合输出信号(225)的功率值。
步骤S10,标签模拟输出信号(116)由标签模拟器(107)输出,经过第一耦合器(102)、第一衰减器(101)返回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
步骤S11,待测的RFID读写器接收到返回的反向散射耦合信号(112)后,发射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
步骤S12,通过控制模块(108)调节第四衰减器(203)减小反向散射耦合信号(112)的功率值。
步骤S13,待测的RFID读写器接收到返回的反向散射耦合信号(112),无法继续发射下一帧基带数据信号。
此时,根据第二功率检测器(209)记录的最后一次收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时的功率值,第一衰减器(101)的衰减量、第一耦合器(102)的耦合度、第三衰减器(201)的衰减量、第二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第六衰减器(208)的衰减量,确定出最终向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的反向散射耦合信号(112)的功率值,并确定为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
实际应用中,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由射频器件形成,可自动控制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收发信号链路隔离度高,受到的外部温度环境干扰小,设备一致性能够交到的得到保障,且属于直接连接的测试方式,测试过程中抗干扰性强,测试一致性较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RFID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待测的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发射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返回;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预设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并生成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
通过阻抗的调节来调节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其中,所述收发隔离度为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包括:
按照预设的数据解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生成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
将所述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其中,所述调制载波信号是根据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包括:
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进行二级衰减处理、二级耦合处理和三级衰减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相应地,所述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还包括:
增大所述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其中,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隔离度、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均是预先设定的,用以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的同时,还包括;
得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
检测并记录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
根据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6.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模块和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从待测的RFID读写器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并将所述检测模块返回的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返回至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针对接收的每一帧基带数据信号,生成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并向所述收发模块返回;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第N帧基带数据信号,则将与第N-1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确定为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低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待测的RFID读写器发射的基带数据信号之前,还用于接收预设的校准射频载波信号;
相应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生成与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对应的载波反射耦合信号;并将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差值确定为收发隔离度;若所述收发隔离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隔离度阈值,则下调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以使所述收发隔离度大于所述隔离度阈值;
其中,所述收发隔离度为所述校准射频载波信号的功率值与所述载波反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按照预设的数据解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对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处理,生成对应的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将所述反向散射耦合数据通信信号调制到调制载波信号上,并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
其中,所述调制载波信号是根据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一起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进行衰减耦合处理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得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对所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进行二级衰减处理、二级耦合处理和三级衰减处理,得到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以及
所述检测模块在对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进行一级衰减处理之前,还用于增大所述一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以使得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小于与前一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其中,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插入损耗度、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所采用的隔离度、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均是预先设定的,用以使收发隔离度处于最大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对所述一级衰减输出信号进行一级耦合处理得到一级直通输出信号的同时,得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检测并记录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一级耦合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所述一级耦合处理采用的耦合度和插入损耗、所述二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所述二级耦合处理中采用的隔离度和所述三级衰减处理中所采用的衰减量,确定与当前帧基带数据信号对应的标签模拟反向散射耦合信号的功率值。
CN201711106494.1A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944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6494.1A CN107944312B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6494.1A CN107944312B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4312A true CN107944312A (zh) 2018-04-20
CN107944312B CN107944312B (zh) 2021-03-05

Family

ID=61934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6494.1A Active CN107944312B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43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22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重庆唯申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读写器灵敏度测试方法、仪器及存储介质
CN112743994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3114392A (zh) * 2021-03-23 2021-07-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宽带射频系统的灵敏度自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06527A (zh) * 2021-05-13 2021-09-17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射频电源控制系统及其校准方法、装置和半导体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5012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eceiving sensitivity of porta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N101706863A (zh) * 2009-10-30 2010-05-12 东莞市太平洋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rfid阅读器接收灵敏度的方法、设备及其阅读器
CN103516444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系统设备接收性能测试装置
CN106295430A (zh) * 2016-07-22 2017-01-0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射频识别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测量系统、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691987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及方法
CN107220572A (zh) * 2017-06-27 2017-09-29 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射频阅读器的灵敏度和误包率的测试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5012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eceiving sensitivity of porta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N101706863A (zh) * 2009-10-30 2010-05-12 东莞市太平洋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rfid阅读器接收灵敏度的方法、设备及其阅读器
CN103516444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系统设备接收性能测试装置
CN106919877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及方法
CN106295430A (zh) * 2016-07-22 2017-01-0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射频识别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测量系统、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7220572A (zh) * 2017-06-27 2017-09-29 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射频阅读器的灵敏度和误包率的测试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22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重庆唯申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读写器灵敏度测试方法、仪器及存储介质
CN112743994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2743994B (zh) * 2019-10-31 2023-08-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3114392A (zh) * 2021-03-23 2021-07-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宽带射频系统的灵敏度自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06527A (zh) * 2021-05-13 2021-09-17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射频电源控制系统及其校准方法、装置和半导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4312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4312A (zh) 一种rfid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US9316714B2 (en) Test station for wireles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thereof
CN104601258B (zh) 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同车多机互扰测试方法
CN107147541A (zh) 一种wifi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566053A (zh) 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14526A (zh) 一种无线射频指标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208272981U (zh) Trea多通道测试装置
CN206004673U (zh) 射频信号功率检测电路
CN108777600A (zh) 一种无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US20120206304A1 (en) Hybrid reflectometer system (hrs)
CN107576879A (zh) 扫频测量装置及估算电缆属性的方法
CN108471334A (zh) 测试评估数据链lpi性能的方法
CN104849592A (zh) 一种射电望远镜宽带电磁屏蔽效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088645A (zh) 射频识别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124235A (zh) 一种热真空环境下无源互调无线测试系统
CN109884407A (zh) 电磁屏蔽效能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205681429U (zh) 一种直放站下行反射互调信号的测试装置
CN206878829U (zh) 近场测量探头校准系统
CN206432996U (zh) 无线终端射频性能测试系统
CN203368490U (zh) 一种无线射频指标的测试系统
CN108322270A (zh) 一种无线射频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方法
CN204613328U (zh) 一种射电望远镜宽带电磁屏蔽效能检测系统
CN107835059A (zh) 一种多天线测试系统
CN208723878U (zh) 射频识别发射功率控制电路
Jordão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order backscatter modulation for IoT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