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3374B -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33374B CN107933374B CN201711101490.4A CN201711101490A CN107933374B CN 107933374 B CN107933374 B CN 107933374B CN 201711101490 A CN201711101490 A CN 201711101490A CN 107933374 B CN107933374 B CN 1079333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electromagnet
- suspension
- magnetic
- magnetic susp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04—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该磁浮组件包括磁浮导向组件和磁悬浮组件,磁浮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第一导轨挡墙和第二导轨挡墙。该装置包括磁浮导向组件、磁悬浮组件、转向架、通道结构和磁浮控制组件。该方法包括控制噪声源地产生和传播的步骤。本发明改进了现有的磁浮轨道结构,开辟了转向架通道和磁浮板通道,不仅降低了磁浮系统对外界的噪声干扰,而且通道可以作为发生意外事故的逃生通道和方便检修的维修通道,降低了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管理成本;将通道应用于排水系统设计,简化了磁浮交通系统的排水系统。本发明的轨道系统噪声低,环保性能好,乘坐平稳舒适,运行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悬浮技术包括磁悬浮、电悬浮、光悬浮、声悬浮等,其中磁悬浮技术最为成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根据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轨道交通系统,其动力牵引系统、悬浮系统和导向系统均可由磁力提供,相比于常规的轮轨交通系统,由于与轨道没有机械接触,摩擦损耗小,能耗低,速度快、运行更加平稳,安全舒适,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高速交通工具。目前较为成熟的磁悬浮系统,主要有电磁吸力悬浮系统(Electro MagneticSuspension,EMS系统)和电动斥力型悬浮系统(Electro Dynamic Suspension,EDS系统)。其中,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在磁浮交通技术中,磁悬浮转子在工作时悬浮在空中,轴线并不是静态地稳定在转子旋转轴线上,而是依靠反馈控制系统动态地保持转子旋转轴的附近,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例如机械构件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碰撞,以及在力的传导过程中使构件产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其余的噪声来源,主要有磁力轴承的电磁噪声,例如硅钢片的铁芯振动,硅钢片接缝处和叠片间的漏磁引起的铁芯的振动,电磁绕组负载电流漏磁所引起的绕组的振动,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力的变化导致转子在空间的振动,以及功放电路的功率电子器件的换向或切换时引起的电流高次谐波和尖峰干扰产生的电磁噪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辐射噪声,支承壳体与其他机械结构的共振产生结构噪声,电子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噪声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在路轨面上设置挡墙,并将磁浮导向系统的导向电磁体,在侧边的挡墙的内侧,从而将导向系统产生的噪声最大程度地控制在轨道内侧,进而控制导向系统的噪声向外传播,降低磁浮系统对外界的噪声影响;开辟出新的转向架通道,通道可以作为发生意外事故的逃生通道,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也可以将通道作为维修通道,方便对轨道系统进行检修,提高检修效率,降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管理成本,也可以将通道用于排水系统设计,简化磁浮交通系统的排水系统;将悬浮电磁体内置在凹槽结构内,减轻空气流阻力,降低磁悬浮列车能耗。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运行,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乘客可以从凹槽结构形成的通道逃离,增强了磁悬浮交通的安全保障能力。凹槽结构本身具备阻挡噪音传播的能力,而且相比于外置悬浮电磁体的常规做法,本发明进一步使得磁悬浮交通乘坐更加安静和舒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磁浮导向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第一导轨挡墙和第二导轨挡墙;
所述的第一导轨挡墙和第二导轨挡墙,分别固定在支承梁的路轨面上,它们与支承梁的路轨面形成U型结构;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的内侧;或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的内侧;
所述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与车载磁体之间形成的磁力,用于提供磁浮设备运行时的导向力。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第一导轨挡墙的制作材料包括吸波材料,所述第二导轨挡墙的制作材料包括吸波材料。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的吸波材料包括聚丙烯纤维。
进一步地,包括:
第一导向电磁体包括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包括电磁体。
一种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包括:
磁浮板在所述的磁浮板上设置有凹槽结构,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在所述的凹槽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列车上的磁体进行磁力作用的固定磁体,该固定磁体设置在所述磁浮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的凹槽结构纵向延伸,包括用于作为逃生通道和/或维修通道。
一种磁浮装置,包括:
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以及
转向架,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内部,并在磁浮导向组件与转向架之间形成通道;和/或包括所述的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的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包括:
磁浮控制组件;所述的磁浮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
悬浮间隙测量单元、导向间隙测量单元、控制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悬浮电磁体和第二悬浮电磁体;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一控制电流;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连接,第一控制电流在悬浮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悬浮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所述的导向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电流;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连接,第二控制电流在导向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导向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为电感式传感器,所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检测线圈;将第一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一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将第二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二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检测线圈的宽度等于所述长定子轨道的齿槽周期长度,检测线圈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称设置,分别对应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和后凹槽;
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的平面正对长定子轨道的表面。
一种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控制噪声源,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对齐,或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后凹槽与前凹槽对齐;
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一齿边和第二齿边对齐;或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二齿边和第一齿边对应;然后,使用所述磁浮控制组件调控磁浮间隙;
步骤二,控制噪声传播,在路轨面上制作所述U型结构,并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利用所述U型结构的挡墙对内侧的导向电磁体的转子产生的声波进行阻挡;
步骤三,控制噪声传播,采用吸波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在步骤三中,进一步包括:
使用吸波材料制作所述U型结构,在利用U型结构阻挡的同时,利用吸波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噪声进行吸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改进了现有的磁浮轨道结构,通过在路轨面上设置挡墙,并将磁浮导向系统的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挡墙的内侧,从而将导向系统产生的噪声最大程度地控制在轨道内侧,进而控制导向系统的噪声向外传播,相比于常规的外置导向电磁体的做法,显著降低了磁浮系统对外界的噪声影响;同时,由于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挡墙的内侧,使得在磁浮系统中靠近转向架的侧边,开辟出了新的转向架通道,通道可以作为发生意外事故的逃生通道,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也可以将通道作为维修通道,方便对轨道系统进行检修,提高检修效率,降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管理成本,也可以将通道用于排水系统设计,进一步简化磁浮交通系统的排水系统。将悬浮电磁体内置在凹槽结构内,减轻空气流阻力,降低磁悬浮列车能耗。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运行,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乘客可以从凹槽结构形成的通道逃离,增强了磁悬浮交通的安全保障能力。凹槽结构本身具备阻挡噪音传播的能力,而且相比于外置悬浮电磁体的常规做法,本发明进一步使得磁悬浮交通乘坐更加安静和舒适。
(2)本发明利用定子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将转子无机械接触地悬浮起来,由传感器检测悬浮电磁体偏差信号,通过反馈控制回路调节,发出控制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控制线圈中的电流,从而控制电磁体产生的磁场和作用于转子的电磁力,使其保持在正确位置;本发明的传感器采用的检测线圈,作为采集间隙位移信号的元件,在结构上与长定子轨道的齿槽结构对应,能够克服长定子轨道的齿槽效应影响,提高对间隙的位移的检测灵敏度,进而提高磁浮系统的间隙位移信号检测精度,便于反馈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减少磁浮系统的振动,提高了振动控制能力,使磁浮系统的运行更加平稳,从源头上降低了噪声产生,减少了悬浮振动噪声和导向振动噪声,例如转子驱动电机噪声、轴承的辅助噪声和电磁噪声等。
(3)常规的外置式导向磁浮系统,导轨梁一般直接安装在桥墩上,而直线电机的驱动绕组及悬浮绕组俊安装在导轨梁的侧翼的下方,导向绕组安装在两侧翼的外端;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导轨梁上制作U型结构,将导向绕组安装在U型结构的内侧,在磁浮列车运行时,所述的U型结构对导向绕组的转子产生的噪声起到了明显的阻挡作用,相比于外置式导向绕组,对噪音的降低程度达到10dB以上。
(4)本发明采用吸波材料制作U型结构,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噪声进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噪声阻挡效果。
(5)本发明增加了逃生通道,维修通道,优化了轨道结构,可以简化地下排水系统,制作工艺简单,整体结构美观。
(6)本发明噪声低,环保性能好,乘坐平稳舒适,运行安全可靠,悬浮在轨道上面,不存在车轮与轨道的接触产生的噪音和振动。
以上技术效果仅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不限于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其作用等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说明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知悉其余的技术效果等,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磁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磁浮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检测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长定子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磁浮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内置式悬浮系统的轨道交通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磁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731-第一导向电磁体,732-第二导向电磁体,811-第一导轨挡墙,812-第二导轨挡墙,721-第一通道,722-第二通道,412-第一凹槽,414-第二凹槽,931-支承梁,911-车体,311-第一齿边,312-齿边凹槽,313-第二齿边,411-第一侧边,413-第二侧边,741-第二悬浮电磁体,742-第一悬浮电磁体,231-磁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隐含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图2所示,一种磁浮导向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电磁体731、第二导向电磁体732、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
所述的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分别固定在支承梁931的路轨面上,它们与支承梁931的路轨面形成U型结构;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或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
所述第一导向电磁体731、第二导向电磁体732与车载磁体之间形成的磁力,用于提供磁浮设备运行时的导向力。
可选地,包括:
所述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制作材料包括吸波材料,所述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制作材料包括吸波材料。
可选地,包括:
所述的吸波材料包括聚丙烯纤维。
可选地,包括:
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包括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包括电磁体。
如图7,8所示,一种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包括:
磁浮板231,在所述的磁浮板231上设置有凹槽结构,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在所述的凹槽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列车上的磁体进行磁力作用的固定磁体,该固定磁体设置在所述磁浮板231的内侧。固定磁体与车载磁体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包括第一悬浮电磁体742,第二悬浮电磁体743。将悬浮电磁体内置在凹槽结构内,可以减轻空气流阻力,降低磁悬浮列车能耗。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运行,如果发生意外事故,乘客可以从凹槽结构形成的通道逃离,增强了磁悬浮交通的安全保障能力。凹槽结构本身具备阻挡噪音传播的能力。
可选地,包括:
所述的凹槽结构纵向延伸,包括用于作为逃生通道和/或维修通道。
一种磁浮装置,包括:
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以及
转向架,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内部,并在磁浮导向组件与转向架之间形成通道;和/或包括所述的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
如图1所示,一种磁浮装置,包括:
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以及
转向架;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内部,并在磁浮导向组件与转向架之间形成通道。
可选地,包括:
所述的通道包括第一通道721和第二通道722。
可选地,如图6所示,包括:
磁浮控制组件;所述的磁浮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
悬浮间隙测量单元、导向间隙测量单元、控制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悬浮电磁体和第二悬浮电磁体;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一控制电流;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连接,第一控制电流在悬浮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悬浮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所述的导向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电流;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连接,第二控制电流在导向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导向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可选地,包括: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为电感式传感器,所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检测线圈;将第一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一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将第二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二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
可选地,包括:
如图3,4所示,所述检测线圈的宽度等于所述长定子轨道的齿槽周期长度,检测线圈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且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对称设置,分别对应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和后凹槽;
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的平面正对长定子轨道的表面。
如图5所示,一种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控制噪声源,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对齐,或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后凹槽与前凹槽对齐;
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一齿边311和第二齿边313对齐;或将所述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二齿边313和第一齿边311对应;然后,使用所述磁浮控制组件调控磁浮间隙;
步骤二,控制噪声传播,在路轨面上制作所述U型结构,并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利用所述U型结构的挡墙对内侧的导向电磁体的转子产生的声波进行阻挡;
步骤三,控制噪声传播,采用吸波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在步骤三中,进一步包括:
使用吸波材料制作所述U型结构,在利用U型结构阻挡的同时,利用吸波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噪声进行吸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6所示,在支承梁931的路轨面上,设置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与支承梁931的路轨面形成U型结构;可选的,在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将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磁浮设备运行时的导向力由第一导向电磁体731、第二导向电磁体732与车载磁体之间形成的磁力提供。
可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吸波材料制作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例如,可以选用聚丙烯纤维作为吸波材料。第一导向电磁体731为电磁体,例如带铁芯的绕组,包括转子和定子,第二导向电磁体732为电磁体,包括转子和定子。
在如上技术方案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披露的内容,设计磁浮装置,包括磁浮导向组件以及转向架;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内部,并在磁浮导向组件与转向架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可以用于发生意外事故时乘客逃生,可以有第一通道721和第二通道7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置悬浮间隙测量单元、导向间隙测量单元、控制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悬浮电磁体和第二悬浮电磁体。
可选地,悬浮间隙测量单元检测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一控制电流;第一功率放大器与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连接,第一控制电流在悬浮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悬浮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可选地,导向间隙测量单元检测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电流;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连接,第二控制电流在导向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导向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可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电感式传感器作为悬浮间隙测量单元为在电感式传感器中设置检测线圈;将第一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一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将第二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二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
如图3,4所示,检测线圈的宽度等于所述长定子轨道的齿槽周期长度,检测线圈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且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对称设置,分别对应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和后凹槽,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的平面正对长定子轨道的表面。
如图5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施本发明,一种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控制噪声源,将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对齐,或将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后凹槽与前凹槽对齐;
将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一齿边311和第二齿边313对齐;或将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二齿边313和第一齿边311对应;使用磁浮控制组件调控磁浮间隙;
步骤二,控制噪声传播,在路轨面上制作所述U型结构,并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利用U型结构的挡墙对内侧的导向电磁体的转子产生的声波进行阻挡;
步骤三,控制噪声传播,采用吸波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在步骤三中,进一步包括:
使用吸波材料制作所述U型结构,在利用U型结构阻挡的同时,利用吸波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噪声进行吸收。
可选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执行上述步骤中的一步或几步,达到控制噪音的目的,也可以实施多步达到控制噪音的目的,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限定,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步骤的执行顺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组件、装置及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所述组件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方式,例如多个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连接,可以说通过一些接口,或组件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组件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各个组件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件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例如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发软件控制程序),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组件、装置和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磁浮导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向电磁体(731)、第二导向电磁体(732)、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
所述的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分别固定在支承梁(931)的路轨面上,它们与支承梁(931)的路轨面形成U型结构;第一导轨挡墙(811)和第二导轨挡墙(812),采用吸波材料制作;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或
所述的第一导向电磁体(731)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挡墙(812)的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电磁体(732)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挡墙(811)的内侧;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挡墙的内侧,使得在磁浮系统中靠近转向架的侧边,开辟出了新的转向架通道,通道能够作为发生意外事故的逃生通道,也能够将通道作为维修通道,也能够将通道用于排水系统设计;
所述第一导向电磁体(731)、第二导向电磁体(732)与车载磁体之间形成的磁力,用于提供磁浮设备运行时的导向力。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的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浮板(231),在所述的磁浮板(231)上设置有凹槽结构,磁悬浮列车在凹槽结构中悬浮,在所述的凹槽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列车上的磁体进行磁力作用的固定磁体,该固定磁体设置在所述磁浮板(231)的内侧;所述的凹槽结构纵向延伸,包括用于作为逃生通道和/或维修通道。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的磁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浮导向组件,以及 转向架,所述的磁浮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内部,并在磁浮导向组件与转向架之间形成通道;和/或磁悬浮轨道结构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浮控制组件;所述的磁浮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
悬浮间隙测量单元、导向间隙测量单元、控制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悬浮电磁体和第二悬浮电磁体;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的悬浮间隙位移 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悬浮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一控制电流;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第一悬浮电磁体、第二悬浮电磁体连接,第一控制电流在悬浮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悬浮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所述的导向间隙测量单元,用于检测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导向间隙位移信号转换为控制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第二控制电流;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与第一导向电磁体、第二导向电磁体连接,第二控制电流在导向电磁体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导向电磁体的转子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的悬浮间隙测量单元为电感式传感器,所述的电感式传感器包括检测线圈;将第一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一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将第二检测线圈嵌套在第二悬浮电磁体的磁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检测线圈的宽度等于长定子轨道的齿槽周期长度,检测线圈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且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对称设置,分别对应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和后凹槽;
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的平面正对长定子轨道的表面。
7.一种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控制噪声源,将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前凹槽与后凹槽对齐,或将检测线圈的第一凹槽(412)与第二凹槽(414)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后凹槽与前凹槽对齐;
将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一齿边(311)和第二齿边(313)对齐;或将检测线圈的第一侧边(411)和第二侧边(413)分别与长定子轨道的第二齿边(313)和第一齿边(311)对齐;然后,使用磁浮控制组件调控磁浮间隙;
步骤二,控制噪声传播,在路轨面上制作U型结构,并将导向电磁体安装在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利用U型结构的挡墙对内侧的导向电磁体的转子产生的声波进行阻挡;
步骤三,控制噪声传播,采用吸波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在步骤三中,进一步包括:
使用吸波材料制作所述U型结构,在利用U型结构阻挡的同时,利用吸波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噪声进行吸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01490.4A CN107933374B (zh) | 2017-11-10 | 2017-11-10 |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01490.4A CN107933374B (zh) | 2017-11-10 | 2017-11-10 |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33374A CN107933374A (zh) | 2018-04-20 |
CN107933374B true CN107933374B (zh) | 2021-01-15 |
Family
ID=6193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01490.4A Active CN107933374B (zh) | 2017-11-10 | 2017-11-10 |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333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0344A (zh) * | 2018-06-27 | 2018-12-21 | 陈祚 | 一种磁悬浮列车 |
CN111921477B (zh) * | 2020-08-14 | 2021-09-14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磁悬浮超重力强化反应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415169B (zh) * | 2021-06-30 | 2023-01-10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悬浮导向驱动系统、磁浮列车及磁浮系统 |
CN113954652B (zh) * | 2021-12-02 | 2024-01-19 |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磁浮装置及磁浮运输系统 |
CN114920015B (zh) * | 2022-06-14 | 2024-03-01 | 江西理工大学 | 磁悬浮滑轨的导向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4698A (zh) * | 2007-02-14 | 2008-08-20 | 刘新广 | 磁悬浮电动车 |
KR100873660B1 (ko) * | 2007-07-03 | 2008-12-12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측면 lsrm을 구비한 자기부상열차 시스템 |
CN101780775A (zh) * | 2009-01-21 | 2010-07-21 | 袁哲 | 新型磁悬浮列车 |
CN101985283A (zh) * | 2010-10-13 | 2011-03-16 |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高速磁浮列车导向与涡流制动一体化的电磁铁装置 |
CN102019938B (zh) * | 2010-10-15 | 2012-07-25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磁悬浮转向机构 |
KR101275234B1 (ko) * | 2011-06-24 | 2013-06-17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자기유체역학 추진장치를 이용한 튜브 철도시스템 |
CN104029686A (zh) * | 2014-06-25 | 2014-09-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组件 |
CN105691233B (zh) * | 2016-01-14 | 2018-02-09 | 曲阜师范大学 | 电磁列车 |
CN105539461B (zh) * | 2016-02-04 | 2017-08-29 | 湖北师范学院 | 一种真空轨道磁悬浮列车系统 |
CN106427661A (zh) * | 2016-12-13 | 2017-02-22 |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悬浮列车 |
-
2017
- 2017-11-10 CN CN201711101490.4A patent/CN1079333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33374A (zh) | 2018-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33374B (zh) | 磁浮组件、装置及磁浮列车的噪音控制方法 | |
CN114734826B (zh) | 一种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及其导向方法 | |
CN110549863B (zh) | 一种悬浮式电磁推进装置及磁浮列车 | |
CN112240834B (zh) | 采用差动悬浮导向与双边直线电机的超高速磁浮试验系统 | |
CN103481794B (zh) |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用组合式悬浮电磁铁及制作方法 | |
CN101855403A (zh) | 磁悬浮列车 | |
JPH0916516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案内装置 | |
WO2023077573A1 (zh) | 一种磁浮系统与一种悬浮列车 | |
US10071883B2 (en) | Hoisting machine with vibrating damping and an elevator assembly | |
CN101478272A (zh) | 直线感应斥浮电动机 | |
JP5071978B2 (ja) | エレベータ制振装置 | |
CN1257022A (zh) | 双向电磁铁控制永磁悬浮及导向装置 | |
KR101109019B1 (ko) | 와전류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제동장치 | |
CN111086395A (zh) | 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装置与中低速磁浮列车 | |
CN106337893A (zh) | 磁阻式电磁主动隔振器 | |
CN202080793U (zh) | 一种高速电梯减振装置 | |
CN212292428U (zh) | 一种直线同步电机牵引的磁浮电梯 | |
CN213948158U (zh) | 新型悬浮电磁推进装置及悬浮列车 | |
KR101999790B1 (ko) | 에너지 하비스터를 포함하는 자기 부상 열차 및 자기 부상 열차가 주행하는 인프라시스템 | |
CN110588697A (zh) | 一种铁路运输车辆的主动电磁作动器 | |
CN113928127B (zh) |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减振及平衡控制系统 | |
KR101672898B1 (ko) |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자기부상 열차 | |
CN102350956A (zh) | 集成悬浮导向牵引功能的磁浮机构 | |
KR20060058164A (ko) | 반능동형 동흡진기 | |
CN108768131A (zh) | 一种直线电机结构及磁悬浮列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