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8878B -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8878B
CN107928878B CN201711387256.2A CN201711387256A CN107928878B CN 107928878 B CN107928878 B CN 107928878B CN 201711387256 A CN201711387256 A CN 201711387256A CN 107928878 B CN107928878 B CN 107928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kle
sock
human
pressure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72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8878A (zh
Inventor
孙玉钗
程中浩
孙景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3872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28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28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8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8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8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6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et or legs; Corn-pads; Corn-rings
    • A61F13/08Elastic stockings; for contracting aneur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6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stocking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该压缩袜的踝部袜身区域为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包括与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以及与踝骨凹陷部贴合并经过增压处理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本申请中与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是与踝骨凹陷部贴合的并经过增压处理,能够有效地增大压缩袜对踝骨凹陷部的压力,使得其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另外,本申请还在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上进行了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使得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处的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袜,又称压力袜,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用于预防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其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国际国内对压力袜的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
压缩袜必须满足人体需求,其压力与压力分布是压力袜产品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如果压缩袜的压力与压力分布不正确,则穿着压缩袜不仅起不到保健以及医疗辅助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多方面的问题。压缩袜产品的压力与压力分布必须根据医学原理以及人体需求确定,并且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压力分布要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只有符合行业标准的压缩袜产品才是合格的产品。目前我国压缩袜的压力与压力分布执行的是医药行业标准YY/T 0853—2011。如图1所示,其中,AD为中筒袜,AF为中长筒袜,AG为长筒袜。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部位的压力分布,如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0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853-2011医用静脉曲张压缩袜中规定,中筒压缩袜的的公称测量点包括:踝部的最小周长处(B)、腓肠肌的止点(B1)、小腿的最大周长处(C)、胫骨节的下端(D),如图1所示;压缩袜的压力分布标准如表一所示。压缩袜根据压缩力的大小,可分为多级,压缩力的等级是由施加在脚踝处的压力值确定的,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021
目前,在压缩袜产品领域,产品压力控制的通用方法是:采用模拟的柱形腿模,测试不同部位的压力值以判断压力袜的压力与压力分布是否符合行业标准。然而,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腿模只考虑对腿部不同部位长度以及围度尺寸的模拟,而没有考虑人体腿部重要部位骨骼、肌肉的实际情况。而人体腿部的骨骼、肌肉构成,使得人们实际穿着压缩袜时压缩袜的实际压力分布与模拟测试的压力分布不一致,模拟测试合格的压力分布在人体实际穿着时会出现不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图2示出了人体踝部结构示意图,图2中,内侧踝骨1与外侧踝骨2为踝骨凸起部位,穿着压力袜时压力值大;内侧踝骨上方及下方凹陷处3、4与外侧踝骨上方及下方凹陷处5、6在穿着压力袜时压力值小。参见图3所示,踝骨凸起处支撑了压力袜,踝骨凸起处四周压力袜悬空,在踝骨部位悬空的四个区域7、8、9、10内不能对踝部施正确的压力。表三示出了一种在腿模上压力及其分布均符合标准的压缩袜在人们实际穿着时的压力测试实例数据。
表三
后中11 悬空8 内踝骨1 悬空7 前中12 悬空9 外踝骨2 悬空10
压力mmHg 28.95 0 29.12 0 27 0 29.95 0
由上可知,踝部在踝骨凸起处的压力最大,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而呈现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然而,在踝骨突起旁的凹处,压力显著小于踝骨凸起处的压力甚至可能是零压力,使得压力袜的压力分布不再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踝部的压力显著小于腿部压力,这种错误压力分布的结果是严重的,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会有助于心脏远端的血液回流,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静脉曲张等疾病,错误的压力分布,尤其是踝部压力小于腿部压力时,不仅不能有助于心脏远端的血液回流,反而会阻碍心脏远端的血液回流。
另外,在传统的压缩袜中,由于腓肠肌的存在,使得在腿模上压力下压力分布符合行业标准的压缩袜的实际穿着时压力与压力分布不再符合行业标准。一个腿模上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压缩袜实际穿着时,小腿内侧与小腿后侧压力测试实例如表四与表五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表四和表五中的“B”、“B1”、“C”和“D”均是图1中示出的相应部位。
表四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031
由表四可以看出,一个腿模上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传统压缩袜,在人体实际穿着时,小腿内侧的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行业标准。
表五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032
由表五可以看出,在模拟的柱型腿上测试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传统压缩袜,在人体实际穿着时,由于小腿腓肠肌,压缩袜施加在人体上的压力不再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人体处于坐姿与站姿时,小腿最粗处C截面的压力值都超过了B1截面的压力值;站姿时,小腿最粗处C截面的压力值不仅超过了B1截面,甚至超过了B截面的压力值,压力与压力分布不再符合行业标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该压缩袜相对于传统压缩袜,在人体实际穿着时,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袜,包括与人体踝部对应的踝部袜身区域,所述踝部袜身区域为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包括: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并经过增压处理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二踝部袜身区域包括:
与人体踝部上由于内侧踝骨凸起部和外侧踝骨凸起部而形成的四个踝骨凹陷部分别贴合的四个袜身区域。
可选的,所述压缩袜,还包括:
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可选的,所述腓肠肌袜身区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
其中,所述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为根据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中四个不同区域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相应的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袜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前述公开的压缩袜,包括编织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缩小处理和增压处理,以得到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
可选的,所述压缩袜编织方法,还包括:
利用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的方式来实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的方式来实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的方式来实现。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和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中的任意几种方式来实现。
可见,本发明中,压缩袜的踝部袜身区域是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该踝部袜身区域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是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并且,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也是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的并经过增压处理,这样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踝骨凸起部的袜身区域与踝骨凸起部之间是悬空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增大压缩袜对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的压力,使得其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的压缩袜相对于传统压缩袜,在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上进行了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如传统压缩袜中存在的对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的压力值过大的情况,使得本发明的压缩袜在人们实际穿着时,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处的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压缩袜压力控制部位示意图;
图2为人体踝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穿着传统压力袜时踝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穿着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具体压缩袜时踝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小腿后侧腓肠肌示意图;
图6a为传统压缩袜中与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区域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压缩袜中与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区域示意图;
图7为内侧踝骨及两侧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8为内侧踝骨下方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9为内侧踝骨上方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10为外侧踝骨及两侧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11为外侧踝骨下方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12为外侧踝骨上方结构设计与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对应的编织图;
图13为腓肠肌部位压力袜结构与压力分布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缩袜,包括与人体踝部对应的踝部袜身区域,所述踝部袜身区域为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包括: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并经过增压处理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踝部袜身区域具体可以包括:
与人体踝部的内侧踝骨凸起部贴合的袜身区域;和/或,与人体踝部的外侧踝骨凸起部贴合的袜身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踝部袜身区域具体可以包括:
与人体踝部上由于内侧踝骨凸起部和外侧踝骨凸起部而形成的四个踝骨凹陷部分别贴合的四个袜身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通过缩小悬空部分尺寸,改变踝部结构,才能在踝骨凸起部位如图3中的区域1、2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增加悬空区域7、8、9、10的压力值。减小悬空区域7、8、9、10尺寸,改变踝部压力袜结构的结果就是增加了悬空部位压力,使得人们穿着之后,尺寸减小的部位会不再悬空而是贴合人体,对人施加必要的压力,从而使得压缩袜的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如图4所示。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压缩袜的踝部袜身区域是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该踝部袜身区域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是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并且,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也是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的,这样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踝骨凸起部的袜身区域与踝骨凸起部之间是悬空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增大压缩袜对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的压力,使得其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另外,在传统的压缩袜中,由于腓肠肌的存在,使得在腿模上压力下压力分布符合行业标准的压缩袜的实际穿着时压力与压力分布不再符合行业标准。一个腿模上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压缩袜实际穿着时,小腿内侧与小腿后侧压力测试实例如表四与表五所示。
由表四可以看出,一个腿模上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传统压缩袜,在人体实际穿着时,小腿内侧的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行业标准。
由表五可以看出,在模拟的柱型腿上测试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的传统压缩袜,在人体实际穿着时,由于小腿腓肠肌,压缩袜施加在人体上的压力不再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人体处于坐姿与站姿时,小腿最粗处C截面的压力值都超过了B1截面的压力值;站姿时,小腿最粗处C截面的压力值不仅超过了B1截面,甚至超过了B截面的压力值,压力与压力分布不再符合行业标准。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腓肠肌的存在,造成压缩袜压力与压力分布不符合人体需求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腓肠肌的凸起部位(如图5中的区域13所示)的压力值过大。为了使压缩袜在实际穿着时压力与压力分布合理,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袜,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也即,本实施例通过增加传统压缩袜(如图6a所示)的腓肠肌部位的袜身尺寸,得到如图6b所示的腓肠肌袜身区域13,这样可以减小人体腓肠肌的凸起部位的压力值。经图b所示特殊结构设计的压缩袜被人们穿着后,尺寸增加的部位会对腓肠肌部位压力减小,使得压缩袜的压力与压力分布符合标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上述腓肠肌袜身区域具体可以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其中,上述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为根据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中四个不同区域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相应的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
由此可见,本发明中的压缩袜相对于传统压缩袜,在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上进行了尺寸增加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如传统压缩袜中存在的对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的压力值过大的情况,使得本发明的压缩袜在人们实际穿着时,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处的实际压力分布规律更加符合由心脏远端向心脏近端递减的压力分布规律。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压缩袜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压缩袜,包括编织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缩小处理和增压处理,以得到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袜编织方法,还可以包括:
利用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对传统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可以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的方式来实现。
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可以通过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的方式来实现。
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可以通过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的方式来实现。
在第四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可以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和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中的任意几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袜编织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根据行业标准《YY/T 0853-2011医用静脉曲张压缩袜》,采用腿模进行测试,压力与压力分布均符合标准要求的传统压缩袜,进行人体实际穿着测试,测试结果的一个对比如下:
A:在腿部内、外侧踝骨纵向,人体穿着压力袜时的实际压力分布与模拟的柱形腿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B:在人体腿部的前侧人体穿着压力袜时的实际压力分布与模拟的柱形腿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C:在腿部内侧、外侧,除踝部位纵向外,由于踝骨将踝骨相邻区域架空,踝骨处出来了压力值小于小腿上部压力值,人体穿着压力袜时的实际压力分布与模拟的柱形腿测试结果不一致;
D:在腿部后侧,由于腓肠肌的存在人体穿着压力袜时的实际压力分布与模拟的柱形腿测试结果不一致。
针对上述人体穿着传统压缩袜时的实际压力分布特点,本发明对压缩袜进行了点与区域结合的压力分布设计,主要包括:
A:踝部:踝部内、外侧踝骨骨骼凹陷部位,如图4中的区域7、8、9、10的增压设计;
B:腓肠肌:小腿后侧腓肠肌突出部位如图6b中的13区域的减压设计。
人体表面的起伏,骨骼与肌肉的凹凸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在压缩袜压力分部位设计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不能突变,而应该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技术要点是压力的变化规律要与人体结构渐变的规律相吻合,压力变化在一定区域内,横向与纵向的压力变化均呈现渐变规律。具体的技术要点如下:
1)人体需求
技术解决方案所形成的产品结构要符合人体腿部形状特征,压力数值要满足要求,压力分布梯度要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原理,呈由下往上递减的压力分布,如图1、表一和表二所示;
2)符合人体结构特点
技术解决方案要在根据人体腿部结构特征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腿部骨骼结构、肌肉分布设计压力袜形状与压力分区,确定压力的加压与减压区域的位置;
3)压力渐变
人体表面的凹凸是逐渐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中,不同区域不同压力数值的实现要符合人体表面凹凸逐渐变化的特点,实现压力渐变;
4)立足机器条件与编织用纱
上述技术要点的实现方案要立足机器条件、编织用纱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要点,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
1)抽针设计
根据机器条件、人体结构特点、编织用纱,设计抽针方案。抽针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抽针针数、编织横列数、抽针针数与编织横列数的组合方案。
2)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
编织过程中,尤其是同一个横列不同的位置,采用改变地组织送纱速度的方法,局部增加地组织线圈长度。
根据人体腓肠肌形状、机器条件、编织用纱,通过设计改变送纱速度的方法,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的设计主要包括需要改变的横列数、改变纵向区域、纵向区域与编织横列数的组合方案;
3)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
编织过程中,尤其是同一个横列不同的位置,改变高弹衬垫纱送纱速度
根据人体腓肠肌形状、机器条件、编织用纱,设计改变衬垫送纱速度的方案。分区域改变衬垫纱送纱的设计主要包括需要改变的横列数、改变纵向区域、纵向区域与编织横列数的组合方案。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关上述压缩袜编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子:
1)压力袜组织结构设计:平针衬垫组织。
2)机器条件:针筒直径:4.75英寸;机号:24;总针数:360;成圈系统数:4,其中,第1路与第3路编织地组织,第2路与第4路编织衬垫组织。
3)编织用纱:地组织40/40/40包芯纱;衬垫40/40/280包芯纱。
4)踝部踝骨内外侧悬空区域的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
由于人体踝部内外侧踝骨的存在,使得实际穿着过程中,如图4所示的悬空区域7、8、9、10压力为零。为了增加悬空区域7、8、9、10的压力并使行压力梯度分布符合人体需求,踝部内外侧踝骨加压区增加压力采用局部抽针的方法实现。抽针方案有三个参数根据机器条件与人体骨骼结构特征确定,三个参数包括:抽针针数、抽针规律以及针筒转数。
针对上述三个参数,踝部踝骨内外侧悬空区域的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如下:
4.1)内侧踝骨及踝骨两侧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本实施例中,踝部内侧踝骨及踝骨两侧采取相同的抽针针数、抽针规律与针筒转数。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最大抽针针数内侧及外侧均为4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10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内侧及外侧均减到3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10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内侧及外侧均减到2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10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以上规律重复2次,共48横列完成踝部内侧踝骨、踝骨两侧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7所示。
4.2)内侧踝骨下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
踝部内侧踝骨下方抽针方案主要包括:抽针针数为6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4针,4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2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共24横列完成踝部内侧踝骨下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8所示。
4.3)内侧踝部踝骨上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
踝部内侧踝骨上方抽针方案主要包括:抽针针数为6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4针,4连续编织8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2针,连续编织8个横列。共24横列完成踝部内侧踝骨上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9所示。
4.4)外侧踝骨及踝骨两侧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
踝部外侧踝骨及踝骨两侧抽针方案主要包括:抽针针数为4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6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3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6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2针,中间踝骨部位正常压力编织为6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以上重复两次共36横列完成踝部外侧踝骨、踝骨两侧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10所示。
4.5)外侧踝部踝骨下方抽针方案:
踝部外侧踝骨下方抽针方案主要包括:抽针针数为6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4针,4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2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共18横列完成踝部外侧踝骨下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11所示。
4.6)外侧踝部踝骨上方抽针方案:
踝部外侧踝骨上方抽针方案主要包括:抽针针数为6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4针,4连续编织6个横列;抽针针数减到2针,连续编织6个横列。共18横列完成踝部外侧踝骨上方结构设计、加压区压力增加与区域压力渐变。编织图如图12所示。
5)腓肠肌区域结构设计、减压区压力减小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
腓肠肌区结构设计、减压以及压力渐变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A:增加地组织线圈长度
B:提高衬垫纱送纱速度
C:同时增加地组织线圈长度与提高衬垫纱送纱速度。
实例实现的机器条件如下:机器设置:针筒一周为360°;后正中(两块腓肠肌正中)设定为机器转动的起点,即0°;压力袜的编织顺序是:由下向上编织。
本实施例中,三种方法实现实例如下:
5.1)增加腓肠肌区域地组织线圈长度实现腓肠肌区域结构设计、减压区压力减小与区域压力渐变。
通过增加腓肠肌区域地组织线圈长度,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增大如图6b所示部位13的尺寸,使压缩袜的形状结构更加符合人体。改变实际穿着过程中,如图6b所示13位置压力过大问题,使压力分布符合人体需求。
线圈长度增加方案遵循人体腓肠肌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进行渐变设计,设计中分为四个区段,分别控制如图13所示四个区域线圈长度,可以编织出如所示的压力袜形状。地组织线圈长度变化方案如表6所示。
表六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131
5.2)提高衬垫纱送纱速度实现腓肠肌区域结构设计、减压区压力减小与区域压力渐变。
衬垫纱送纱速度提高方案遵循人体腓肠肌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进行渐变设计,设计中分为四个区段,通过提高衬垫纱送纱速度,可以实现如图13所示结构设计以及分区域的压力分布,解决腓肠肌部位过大的压力问题。衬垫纱送纱速度变化方案如表七所示。
表七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132
5.3)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增加地组织线圈长度的同时,提高衬垫纱送纱速度,实现腓肠肌区域结构设计、减压区压力减小与区域压力渐变。实现方案如表八所示。
表八
Figure BDA000151685828000014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压缩袜,包括与人体踝部对应的踝部袜身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踝部袜身区域为根据人体踝部的踝骨凹凸情况并遵循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编织处理后得到的,包括: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
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并经过缩小处理和增压处理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所述第二踝部袜身区域为利用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对压缩袜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缩小处理和增压处理得到的;
所述压缩袜,还包括:
对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所述腓肠肌袜身区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
其中,所述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为根据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中四个不同区域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对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相应的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踝部袜身区域包括:
与人体踝部上由于内侧踝骨凸起部和外侧踝骨凸起部而形成的四个踝骨凹陷部分别贴合的四个袜身区域。
3.一种压缩袜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编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袜,包括编织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凸起部贴合的第一踝部袜身区域的步骤,还包括:
利用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对压缩袜中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缩小处理和增压处理,以得到与人体踝部的踝骨凹陷部贴合的第二踝部袜身区域;
所述压缩袜编织方法,还包括:
利用第二预设编织方式,对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规律的腓肠肌袜身区域;
所述腓肠肌袜身区域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
其中,所述四个腓肠肌袜身子区域为根据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中四个不同区域的肌肉特点以及压力需求,对压缩袜中与人体小腿后侧腓肠肌对应的袜身区域进行相应的尺寸增加处理以及减压处理后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袜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的方式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袜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的方式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袜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的方式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袜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编织方式和所述第二预设编织方式通过调整抽针方案设计、分区段改变地组织线圈长度和分区段改变衬垫纱送纱速度中的任意几种方式来实现。
CN201711387256.2A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Active CN107928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7256.2A CN107928878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7256.2A CN107928878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8878A CN107928878A (zh) 2018-04-20
CN107928878B true CN107928878B (zh) 2023-05-02

Family

ID=6194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7256.2A Active CN107928878B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28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2775A1 (zh) * 2019-02-25 2020-09-03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一种医用压力袜
CN114486719B (zh) * 2022-03-30 2024-03-1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围度可调的柱形模拟肢体和弹力袜的压力测试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4675U (zh) * 2010-09-16 2011-06-08 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易散热型运动袜
WO2017115067A1 (en) * 2016-01-02 2017-07-06 Rosy Ideas Ltd. Compression stock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6003245U1 (de) * 2006-02-27 2007-08-02 Thuasn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prunggelenkbandage
JP4943925B2 (ja) * 2007-04-16 2012-05-30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レッグウエア
JP2010100981A (ja) * 2008-10-27 2010-05-06 Okamoto Kk 靴下
US8856968B2 (en) * 2009-11-25 2014-10-14 PTX Performance Products, Inc. Foot stabilizer socks and stabilizer pads therefor
CN103564666B (zh) * 2013-11-15 2015-06-10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袜、一种压力袜织造工艺和一种无缝圆袜机
CN205409695U (zh) * 2016-03-08 2016-08-03 诸暨双金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拉毛中筒袜
JP6052753B1 (ja) * 2016-05-19 2016-12-27 株式会社トレステック 筒状包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4675U (zh) * 2010-09-16 2011-06-08 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易散热型运动袜
WO2017115067A1 (en) * 2016-01-02 2017-07-06 Rosy Ideas Ltd. Compression stoc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8878A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0651B2 (en) Compression fabrics with tailored comfort
US10900152B2 (en) Cylindrical bandage
US6871516B2 (en) Anti-slip garment
CN103255559B (zh) 线圈尺寸受控的针织产品
EP2935671B1 (en) Knitted compression garment
CN101980676B (zh) 一种更易穿着的弹性静脉压迫矫形器
CN108301110B (zh) 符合人体压力与压力分布规律需求的压力袜及其编织方法
CN107928878B (zh) 一种压缩袜及其编织方法
JP2022528456A (ja) ニット滑り止め品
CA3101011C (en) Compression article
JP6257860B2 (ja) 靴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9612B2 (ja) 着圧ハイソックス
RU2732437C2 (ru) Текстильный ортез с бортиком
EP3721842B1 (en) Cylindrical bandage
JP2019077972A (ja) 靴下
CN110373804B (zh) 基于压力功效需求的定制医疗压力袜参数化编织方法
EP3121321A1 (en) Sleeve and device with graduated com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and/or prevention of lymphoedemas
KR101552352B1 (ko) 압박용 5.25inch 양말의 제직방법
CN213607452U (zh) 一种具有调节压力功能的抗血栓用梯度压力袜
JP6025004B2 (ja) 弾性筒状包帯
CN208533038U (zh) 符合人体压力与压力分布规律需求的压力袜
JPH1143805A (ja) 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
CA3224496A1 (en) Flatknitted compression garment
JP2006045729A (ja) 弾力性靴下
WO2023057053A1 (en) Compression garme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