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696A -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696A
CN107922696A CN201680048669.5A CN201680048669A CN107922696A CN 107922696 A CN107922696 A CN 107922696A CN 201680048669 A CN201680048669 A CN 201680048669A CN 107922696 A CN107922696 A CN 107922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ene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polyacrylic composite
10m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6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696B (zh
Inventor
禹智允
朴海雄
李忠勳
金孝柱
朴想恩
李映雨
崔益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143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99486A1/ko
Publication of CN107922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20/00Metallocene catalysts
    • C08F2420/04Cp or analog not bridged to a non-Cp X ancillary anionic don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01High molecular weight, e.g. >800,000 D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03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i.e. Mw/Mn < 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08Low density, i.e. < 0.91 g/cm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12Melt flow index or melt flow ratio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2Heterophasic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01N25/4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solution, sorption, or a chemical reaction not involving combustion or catalytic oxidation
    • G01N25/4846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solution, sorption, or a chemical reaction not involving combustion or catalytic oxidation for a motionless, e.g. solid sample
    • G01N25/4866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solution, sorption, or a chemical reaction not involving combustion or catalytic oxidation for a motionless, e.g. solid sample by using a differential metho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通过包含(A)聚丙烯和(B)满足以下条件(b1)至(b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不使用单独的添加剂的情况下,其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强度性质和抗冲击强度性质,特别是在低温下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性质:(b1)密度(d)0.850至0.910g/cc,(b2)熔体指数(MI,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100g/10min,(b3)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b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T(50)为5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Description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2月8日和2016年10月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74231号和第10-2016-0128580号的权益,并在此将其公开的内容通过整体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丙烯的复合材料,其能够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包含抗冲击增强剂和无机填料的和作为主要成分的聚丙烯(PP)基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已被用作用于汽车内部或外部材料部件的组合物。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开发通过应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之前,具有乙丙橡胶(EPR)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抗冲击增强剂的基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已被广泛用作汽车内部或外部材料,特别是用于保险杠罩的材料。然而,由于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出现,乙烯-α-烯烃共聚物被投入用作抗冲击增强剂,且现已成为主流。这是因为使用它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具有平衡的物理性质,如抗冲击强度,弹性和弯曲强度,以及各种优点,包括良好的成型性和低成本。
与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合成的聚烯烃相比,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烯烃(如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被均匀地控制,并且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优异的机械性质。当与通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用α-烯烃共聚物单体合成的乙烯弹性体相比时,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低密度乙烯弹性体相对均匀地插入到聚乙烯(PE)分子中,并且保持了低密度的橡胶性质,并具有优异的其他机械性质。
然而,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的冲击耐性的保证受到限制,并且需要开发可以克服这种限制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能够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性质。
另外,本发明解决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使用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制造的成型制品和汽车的部件。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包含(A)聚丙烯;和(B)满足以下条件(b1)至(b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b1)密度(d):0.850g/cc至0.910g/cc,
(b2)熔体指数(MI,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100g/10min,
(b3)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
(b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包含(A2)75wt%至97wt%的量的至少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时,其具有120℃至160℃范围内的熔点(以下称为“DSC”熔点),和在5g/10min至120g/10min的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以及(B2)3wt%至25wt%的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满足以下(b21)至(b25)的条件:
(b21)密度:0.860g/cc至0.910g/cc,
(b2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200g/10min,
(b23)分子量分布:1.5至3.0,
(b2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以及
(b25)重均分子量:10,000g/mol至500,000g/mol。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使用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制造的成型制品和汽车的部件。
有益效果
通过包含了因控制了结晶性而显示出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改进效果并显示出与聚丙烯的优异的混溶性而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在不使用单独的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性质。结果,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用于包括汽车、电线、玩具、纤维、医药品等的不同领域,特别是用于需要特别高的抗冲击强度的汽车部件。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中的附图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其与以上描述一起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构思的进一步理解。然而,本发明的构思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2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2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3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3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4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5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6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6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7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7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8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1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9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2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10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3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11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4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
图12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3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2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4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3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5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6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7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6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8图示说明了在制备实施例7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19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1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20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2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图21图示说明了在对比实施例3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以帮助理解本发明。
应该理解的是,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具有在词典中限定的含义,而是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限定术语的概念以便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则,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在本公开中,术语“聚合物”表示通过聚合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单体来制备的聚合物化合物。“聚合物”的总称包括“复合聚合物”(hybrid polymer)以及“均聚物”、“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另外,“复合聚合物”表示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的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复合聚合物”的总称表示通常用于表示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的“共聚物”和通常用于表示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的“三元共聚物”。“复合聚合物”包括通过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单体的聚合制备的聚合物。
通常,聚丙烯被用作汽车的内部或外部材料,包括汽车保险杠,并且为了调整聚丙烯的低抗冲击强度,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被一起用作抗冲击增强剂。特别地,使用低密度的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以根据各种使用环境来实现如冲击耐性、弹性、拉伸性质等性质,以及高抗冲击强度性质,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聚丙烯的强度降低的问题。
与之相比,在本发明中,在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期间,通过使用显示出优异的抗冲击强度的改善效果且因与聚丙烯的优异的混溶性而能够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中的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能够实现在低温下的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性质,而不使用另外的添加剂。
即,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包括:
(A)聚丙烯;以及
(B)满足以下条件(b1)至(b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b1)密度(d):0.850g/cc至0.910g/cc,
(b2)熔体指数(MI,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200g/10min,更特别地,0.1g/10min至100g/10min,
(b3)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
(b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聚合物的收率可以作为TREF中的温度洗脱量图的积分值来计算)。
以下,将详细解释各组成成分。
(A)聚丙烯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所述聚丙烯可以是聚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α-烯烃单体的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共聚物可以是交替、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然而,在本发明中,排除了可能和烯烃聚合物重复的聚丙烯,并且聚丙烯是与烯烃聚合物不同的化合物。
特别地,基于α-烯烃的单体可以是2至12个碳原子,或2至8个碳原子的脂族烯烃。更特别地,可以使用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二十碳烯(1-itocene)、4,4-二甲基-1-戊烯、4,4-二乙基-1-己烯、3,4-二甲基-1-己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可以使用其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更特别地,所述聚丙烯可以是选自聚丙烯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其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共聚物可以是无规或嵌段共聚物。
另外,在230℃和2.16kg负荷下测量时,所述聚丙烯可以具有0.5g/10min至100g/10min,特别是1g/10min至90g/10min,更特别是10g/10min至50g/10min的熔体指数(MI)。如果聚丙烯的熔体指数超出所述范围,则可以理解在注射成型期间可能会产生缺陷。
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所述聚丙烯可以是在230℃和2.16kg负荷下测量时熔体指数(MI)为0.5g/10min至100g/10min,特别是1g/10min至90g/10min的抗冲击共聚物,且更特别地,可以是丙烯-乙烯抗冲击共聚物。在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的基础上,所述抗冲击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50wt%至90wt%,更特别为80wt%至90wt%。如果在上述含量范围内包含具有这种物理性质的抗冲击共聚物作为聚丙烯,则可以提高强度性质,特别是在低温下的强度性质。
所述抗冲击共聚物可以通过使用普通制备聚合物的反应来制备以满足所述物理性质的条件,或者可以通过商业购买并使用。具体实例可以包括LG Chem有限公司的SEETETMM1600。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聚丙烯可以是具有在120℃至160℃范围内的DSC熔点,以及根据ASTM-D 1238在230℃和2.16kg负荷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在5g/10min至120g/10min的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至少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在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的基础上,所述无规丙烯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75wt%至97wt%,更特别为85wt%至91wt%。如果以该含量范围包含具有这种物理性质的聚丙烯,那么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如硬度)可能会增加。所述无规丙烯共聚物可以通过使用普通制备聚合物的反应来制备以满足所述物理性质的条件,或者可以通过商业购买并使用。具体实例可以包括Braskem America公司的BraskemTM PP R7021-50RNA或Formosa Plastics公司的FormoleneTM 7320A。
(B)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包含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同时满足包括(b1)至(b4)的密度、熔体指数、分子量分布和洗脱温度的物理性质的条件。
特别地,当根据ASTM D-792进行测量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出0.850至0.910g/cc的低密度。
通常,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密度受聚合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和含量,聚合度等的影响,且在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单体的量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包括具有不同结构的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基于茂金属的催化剂组合物,可以引入大量的共聚单体。结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低密度,结果,可以表现出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更特别地,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具有0.860g/cc至0.910g/cc,更特别是0.860g/cc至0.890g/cc的密度,且在此情况下,根据密度的控制的机械性质的保持和抗冲击强度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此外,可以通过在聚合过程期间调节催化剂的用量来控制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机械性质和抗冲击强度,以及影响成型性的熔体指数(MI)。当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的负荷条件下在以上所述的低密度条件下进行测量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显示出特别是0.1至200g/10min,更特别是0.1至100g/10min的熔体指数(MI),并且可以显示出优异的抗冲击强度而不降低机械性质。考虑到机械性质和抗冲击强度的良好平衡的显著改进效果,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更特别地具有0.1g/10min至50g/10min的熔体指数。
另外,如果混合至少两种聚合物,则分子量分布(MWD)通常会增加,结果,抗冲击强度和机械性质降低,并且会出现阻塞现象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使用包含具有不同结构的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基于茂金属的催化剂组合物,并且,即使在混合了至少两种聚合物下测量GPC时,在分子量分布曲线中显示出单峰,即单峰型峰。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出窄的分子量分布,结果,可以显示出优异的抗冲击强度。特别地,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具有1.5至3.0,更特别是1.5至2.8的分子量分布(MWD),其是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
另外,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具有在分子量分布范围内为10,000g/mol至500,000g/mol,特别是20,000g/mol至200,000g/mol,更特别是50,000g/mol至150,000g/mol,进一步更特别地50,000g/mol至10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Mw)。
在本发明中,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的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
使用普通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物理性质根据其结晶度在混配期间确定,通常,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具有单一结晶度,其在测量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一个峰,且T(90)-T(50)为10℃至30℃。相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包括具有大的结晶度差异的不同种类的晶体结构,并且在混配期间可以同时显示出改善的抗冲击强度和改善的机械性质。
特别地,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具有i)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的两个峰,和ii)60℃以上,特别是70℃以上,更特别为70℃至110℃,进一步更特别为80℃至110℃的T(90)-T(50),其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洗脱温度T(50)和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洗脱温度T(90)之间的差。
通常,如果在不同的反应器中分别制备具有不同密度和结晶度的两种以上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然后混合,则在测量由此混合的组合物或其烯烃嵌段共聚物的TREF时可以显示两个峰。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反应器中的连续溶液聚合广泛地控制结晶度分布,并且在在聚合物中没有形成嵌段的状态下测量TREF时显示两个峰,且T(90)-T(50)为60℃以上,特别是70℃以上,更特别是70℃至110℃,进一步更特别是80℃至110℃,导致非常大的差异。
另外,在应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线性低密度的基于乙烯的聚合物中而不是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中,可能在TREF中显示两个峰,但得到T(90)-T(50)<50℃的关系,由此导致小的差异。
另外,在测量TREF时,由于具有高结晶性(其有助于机械强度)的晶体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具有两个峰,以及具有70℃以上(T(90)≥70℃),特别是80℃以上,更特别是在85℃至120℃的T(90)。同时,在使用通常的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中,根据其密度和结晶度,T(90)显示于-20℃至120℃的测定范围内,难以界定。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使用PolymerChar公司的TREF机器,特别地,可以使用邻二氯苯作为溶剂在将温度从-20℃升高到120℃的同时来测量TREF。
另外,在本发明中,T(50)是指,在通过洗脱量相对于温度(dC/dT)表示的TREF洗脱图中,总洗脱量的50wt%的洗脱量终点处的温度,且T(90)是指,在通过洗脱量相对于温度(dC/dT)表示的TREF洗脱图中,总洗脱量的90wt%的洗脱量终点处的温度。另外,为了计算T(90)和T(50),在洗脱量相对于温度(dC/dT)的图中的每个峰的起始点可以被定义为基于基线,聚合物开始洗脱的点,且每个峰的终止点可以被定义为基于基线,聚合物终止洗脱的点。此外,由于测量的限制,在-20℃至-10℃表达的峰可以被认为是在-10℃之后表达的峰的一部分,其在此位置显示。因此,在此位置表达的峰值可以被包含并作为在-10℃之后表达的峰来处理。
此外,在进行升温洗脱分级的测量时,基于聚合物的总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小于-20℃或在-20℃至10℃的温度范围内经吹扫时,可以具有20wt%至80wt%,更特别地,30wt%至80wt%,进一步更特别地,50wt%至70wt%的累积洗脱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特别是基于烯烃的单体的均聚物,例如选自基于α-烯烃的单体、基于环状烯烃的单体、基于二烯烯烃的单体、基于三烯烯烃的单体和基于苯乙烯的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是其中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更特别地,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是乙烯与3至12个碳原子或3至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并且更特别地,可以是乙烯与丙烯、乙烯与1-丁烯、乙烯与1-己烯、乙烯与4-甲基-1-戊烯或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另外,如果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是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则基于聚合物的总量,α-烯烃的量可以是90wt%以下,更特别是70wt%以下,进一步更特别是5至50wt%。在该范围内,可容易地实现上述物理性质,可显示与聚丙烯的优异的混溶性,结果,可显示出更加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效果。
具有上述物理性质和组成特性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在单个反应器中在包含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通过连续溶液聚合反应来制备。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中,没有形成通过将由在聚合物中构成聚合物的单体中的一种单体衍生的两个以上重复单元线性连接而形成的嵌段。即,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不包括嵌段共聚物,但可以选自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更具体地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特别地,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制备:使用以50:50到80:20的重量比包含式1的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式2的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聚合基于烯烃的单体的步骤。由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然而,在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时,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范围不限于具体公开的类型,而应理解,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的修改、等同物或替换都应包括在本发明中。
[式1]
[式2]
在式1和2中,
M1和M2各自独立地为第4族中的过渡金属,
Q1、Q2、Q3和Q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6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氨基和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叉基(alkylidene group),
R11至R1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以及由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第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或R11至R14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环或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基团,其未被取代或被选自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以及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R15至R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R15至R19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环或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其中,所述脂肪族环或者芳香族环未被取代或被选自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以及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R21至R2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杂烃基和由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第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特别地,R21至R2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和由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第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
X1至X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1至20个碳原子的杂烃基,并且更特别地,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氨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X1至X3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官能团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环或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其被选自卤素原子、甲硅烷基、氨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和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以及
Z是磷(P)、砷(As)或锑(Sb)。
在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金属位点连接到引入了连接到亚苯基桥(phenylenebridge)的氨基的环戊二烯基配体,并且其结构具有窄的Cp-M1-N角和宽的单体接近的Q1-M1-Q2角。另外,与通过硅桥连接的CGC结构不同,环戊二烯、亚苯基桥、氮和金属(M1)依次通过环状键合连接,以形成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结构中的稳定且刚性的五边形环结构。也就是说,氨基的氮原子通过环状的两个键连接到亚苯基桥以实现更强的配合物结构。因此,当这样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与助催化剂(如甲基铝氧烷或B(C6F5)3)反应,活化,并应用于烯烃的聚合时,即使在高聚合温度下也可以生产具有高活性和高共聚程度的烯烃聚合物。特别地,由于因催化剂的结构特性而可以引入大量的α-烯烃以及具有低密度的聚乙烯,可以产生具有0.910g/cc以下的低密度,更特别是0.850至0.910g/cc的密度的聚烯烃共聚物。此外,通过使用包含该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可以制备相对于CGC具有窄MWD,在低密度区域中具有良好共聚程度和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另外,在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中,可以将不同的取代基引入到环戊二烯基环和基于喹啉的环中,并且最终可以容易地控制金属周围的电子和空间环境,所以可以容易地控制由此制得的聚烯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优选用于制备用于聚合烯烃单体的催化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该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应用于可能使用其的所有其他领域。
此外,与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混合并使用的式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基于亚胺的配体(例如膦亚胺配体)连接至具有包含硫的杂环的环戊二烯衍生物。因此,如果在乙烯与辛烯、己烯或丁烯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共聚期间使用式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则显示出高的催化剂活性,并且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如高分子量和低密度)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另外,式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与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混溶性优异,并且可以在催化剂组合物中均匀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组合物的催化活性。
同时,如果没有特别限定,本公开中的烷基是指1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的脂肪族饱和烃基。特别地,烷基包括1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所述烷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烷氧基是指与氧结合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OR)。特别地,所述烷氧基可以包括1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1至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所述烷氧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烯基是指包含碳-碳双键的2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脂族不饱和烃基。特别地,所述烯基包括2至6个碳原子的烯基。所述烯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环烷基是指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状饱和烃基。特别地,所述环烷基包括3至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所述环烷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己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芳基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环的6至20个碳原子的碳环芳香族基团,并且所述环可以以侧基类型连接或稠合在一起。特别地,所述芳基包括6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6至12个碳原子的芳基。所述芳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联苯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芳基烷基是指作为芳香族烃基的芳基(Ar)与直链或支链烷基(R)的碳原子键合而得到的官能团(Ar-R-)。特别地,芳基烷基包括7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7至12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芳基烷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苄基、苯乙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烷基芳基表示将直链或支链烷基(R)键合到芳香族烃基(Ar)的碳原子而得到的官能团(R-Ar-)。特别地,烷基芳基包括7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7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芳氧基表示与氧结合的芳基(-OAr),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芳基与以上定义的相同。特别地,所述芳氧基包括6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6至12个碳原子的芳氧基。所述芳氧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苯氧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甲硅烷基是指由硅烷衍生的-SiH3基团。甲硅烷基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被各种有机基团(如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和卤素原子)取代。特别地,该甲硅烷基可以包括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烷基氨基是指用烷基取代氨基(-NH2)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而得到的官能团,其中所述烷基与以上定义的相同。特别地,所述烷基氨基可以是–NR2(R可以是氢原子或1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两个R不是氢原子)。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芳基氨基是指用芳基取代氨基(-NH2)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而得到的官能团,其中所述芳基与以上定义的相同。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烷叉基(alkylidene)是指从烷基的同一碳原子除去两个氢原子而得到的二价脂肪族烃基。特别地,所述烷叉基包括1至20个碳原子,更特别是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叉基。所述烷叉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丙-2-叉基(propane-2-ylidene group)等。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烃基是指1至20个碳原子的一价烃基,不论其为包括烷基、芳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的结构,其仅由碳和氢组成。烃亚基(hydrocarbylene group)是指1至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
另外,如果没有具体限定,本公开中的杂烃基可以是包含代替至少一个烃基中的至少一个碳原子的杂原子的烃基;或者其中与至少一个烃基中的碳原子键合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杂原子取代的烃基,或包含杂原子的官能团,其中所述杂原子可以选自N、O、S和Si。特别地,所述杂烃基可以是烷氧基;苯氧基;羧基;酸酐基团;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团;甲硅烷基;-[RaO]xRb(其中Ra是2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alkylene group),Rb选自氢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3至2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和7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x是2至10的整数);包括选自羟基、烷氧基、苯氧基、羧基、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环氧基和甲硅烷基中的至少一个官能团(例如羟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苯氧基烷基、氨基烷基,硫代烷基等)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
特别地,式1的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是具有以下式1a至式1c中的一种结构的化合物。
[式1a]
[式1b]
[式1c]
在式1a至1c中,M1可以与上述相同,且特别地,可以是Ti、Hf或Zr。
此外,Q1和Q2可以各自独立地与以上定义的相同,并且更特别地可以是卤素原子或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
此外,R11至R14可以与以上定义的相同,并且更特别地,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以及由1至8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第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或R11至R14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饱和或不饱和的环基团或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基团,其未被取代或被选自卤素原子、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以及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且更特别地,可以是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此外,R15至R17可以与以上定义的相同,并且更特别地,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R15至R17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饱和或不饱和的环基团或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其未被取代或被选自卤素原子、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以及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另外,R31至R44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和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18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族环基团或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其未被取代或被选自卤素原子、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8个碳原子的烯基和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更特别地,可以是氢原子、卤素原子或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可以彼此连接形成未取代的或被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环。
更特别地,用于控制金属周围的电子和空间环境的优选的式1的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1-1)至(1-12),并且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在以上化学结构中,Q1、Q2、R12和R13与以上定义的相同。
除了以上列举的化合物之外,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具有式1所限定的范围内的各种结构,并且这些化合物可以表现出等同的作用和效果。
同时,式2的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是以下式2a的化合物。
[式2a]
在式2a中,
M2可以与上述相同,且特别地,可以是Ti、Hf或Zr,
Q3和Q4可以与以上定义的相同,并且特别地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卤素原子或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
R21至R27可以与上述定义的相同,更特别地,R21至R27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6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和用1至8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的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更特别地,R21至R27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1至8个碳原子或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X1至X3可以与上述定义的相同,更特别地,X1至X3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硅烷基、氨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6个碳原子的烯基、3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7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和7至18个碳原子的芳基烷基;或者X1至X3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5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其被选自卤素原子、甲硅烷基、氨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2至6个碳原子的烯基和6至12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所取代。更特别地,X1至X3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原子、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3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和6至12个碳原子的芳基。
更特别地,用于控制金属周围的电子和空间环境的更优选的式2的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是以下化合物,并且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或其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在上述化学结构中,Cy是指环己基,tBu是指叔丁基,Me是指甲基,且Ph是指苯基。
除了以上列举的化合物之外,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具有式2所限定的范围内的各种结构,并且这些化合物可以表现出等同的作用和效果。
式1的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式2的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合成反应来制备。
同时,包含式1和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可以包括重量比为50:50至80:20的式1和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如果式1和式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比偏离上述范围,则难以制备满足(1)至(4)中定义的物理性质的条件,特别是密度条件(1)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另外,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助催化剂。
所述助催化剂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物质,而没有特别限制,包括烷基铝氧烷,烷基铝或路易斯酸。特别地,所述助催化剂可以是选自下式3至5的化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或其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式3]
-[Al(R51)-O]a-
(在上式3中,R51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者被卤素取代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且a为2以上的整数)
[式4]
D(R52)3
(在上式4中,D是铝或硼,并且R52各自独立地是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被卤素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
[式5]
[L-H]+[Z(A)4]-或[L]+[Z(A)4]-
(在上式5中,L是中性或阳离子路易斯酸,H是氢原子,Z是第13族元素,且A各自独立地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基取代,并且所述取代基是卤素原子、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6至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
特别地,式3的化合物可以是烷基铝氧烷,优选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丁基铝氧烷等,更优选可以使用甲基铝氧烷。
另外,式4的化合物可以特别包括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丙基铝、三丁基铝、二甲基氯化铝、三异丙基铝、三仲丁基铝、三环戊基铝、三戊基铝、三异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乙基二甲基铝、甲基二乙基铝、三苯基铝、三对甲苯基铝、二甲基甲醇铝、二甲基乙醇铝、三甲基硼、三乙基硼、三异丁基硼、三丙基硼、三丁基硼等,特别优选,可以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
另外,式5的化合物可以特别包括三乙基铵四苯基硼、三丁基铵四苯基硼、三甲基铵四苯基硼、三丙基铵四苯基硼、三甲基铵四(对甲苯基)硼、三甲基铵四(邻,对-二甲基苯基)硼、三丁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甲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二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三苯基鏻四苯基硼、三甲基鏻四苯基硼、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苯基铝、三丁基铵四苯基铝、三甲基铵四苯基铝、三丙基铵四苯基铝、三甲基铵四(对甲苯基)铝、三丙基铵四(对甲苯基)铝、三乙基铵四(邻,对-二甲基苯基)铝、三丁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铝、三甲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铝、三丁基铵四(五氟苯基)铝、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铝、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铝、N,N-二乙基苯铵四(五氟苯基)铝、二乙基铵四(五氟苯基)铝、三苯基鏻四苯基铝、三甲基鏻四苯基铝、三乙基铵四苯基铝、三丁基铵四苯基铝、三甲基铵四苯基硼、三丙基铵四苯基硼、三甲基铵四(对甲苯基)硼、三丙基铵四(对甲苯基)硼、三乙基铵四(邻,对-二甲基苯基)硼、三甲基铵四(邻,对-二甲基苯基)硼、三丁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甲基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硼、N,N-二乙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二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三苯基鏻四苯基硼、三苯基碳鎓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等。
另外,所述第一和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可以以在载体上的负载状态被使用。作为载体,可以使用氧化硅-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等,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其他任选的载体。此外,所述载体可以以在高温下干燥状态使用,并且干燥温度可以例如为180℃至800℃。如果干燥温度低于180℃并且过低,则载体上过量的部分可能与助催化剂反应而降低性能。如果干燥温度高于800℃并且过高,则载体表面上的羟基含量可能降低以减少与助催化剂的反应位点。
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式3或式4的化合物添加到式1和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第一混合物中并混合以制备第二混合物,并向其中加入式5的化合物并混合(第一方法);或者通过将式5的化合物添加到式1和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第一混合物中并混合(第二方法)。
在制备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的第一方法中,基于1摩尔的式1和2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第一混合物,可以添加2至5,000摩尔比,更特别是10至1,000摩尔比,进一步更特别是20至500摩尔比的式3或式4化合物。如果式3或式4的化合物相对于第一混合物的摩尔比小于1:2,则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烷基化可能不能完全进行,如果该摩尔比大于1:5,00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过量的式3或式4的化合物与式5的化合物之间的副反应,烷基化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活化可能不能充分地完成。
另外,基于1摩尔的第二混合物,式5化合物可以以1至25,更特别是1至10,进一步更特别是1至5的摩尔比加入。如果式5的化合物相对于第二混合物的摩尔比小于1:1,活化剂的量相对较少,并且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活化可能不能完全进行,由此降低所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的活性。如果所述摩尔比大于1:25,则由于残留的式5化合物过量,生成的聚合物的纯度可能会降低。
同时,在制备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的第二方法中,基于1摩尔第一混合物,式5化合物可以以1至500,特别是1至50,更特别是2至25的摩尔比加入。如果所述摩尔比小于1:1,那么作为活化剂的式5化合物的量相对小,且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活化可能不能完全进行,从而降低所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的活性。如果所述摩尔比大于1:500,则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活化可以完全进行,但是由于残留的式5的化合物过量,生成的聚合物的纯度可能会劣化。
另外,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剂。
特别地,所述添加剂可以是含有选自O、S、Se、N、P和Si中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化合物。另外,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可以是含有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芳香族环状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如杂环烷烃和杂环烯烃;或含有杂原子的烷烃,例如含有氨基或醚基的烷烃。所述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可以被选自甲基、苯基和苄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更特别地,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吡啶、3,5-二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噻吩、2-甲基噻吩、2,3-二甲基噻吩、哌啶、磷杂苯(phosphinene)、吡咯、2-甲基吡咯、苯胺、对甲苯胺、四氢呋喃、2,3-二甲基四氢呋喃、2,5-四氢呋喃、3,4-二氢-2H-芘、呋喃、2-甲基呋喃、2,3-二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二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或三乙胺,以及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同时,用于制备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单体可以特别包括基于α-烯烃的单体、基于环烯烃的单体、基于二烯烯烃的单体、基于三烯烯烃的单体、基于苯乙烯的单体等。
所述基于α-烯烃的单体可以是2至12个碳原子或2至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烯烃,可以特别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二十碳烯(1-itocene)、4,4-二甲基-1-戊烯、4,4-二乙基-1-己烯、3,4-二甲基-1-己烯等。
另外,所述基于环烯烃的单体可以是3至24个碳原子或3至18个碳原子的环烯烃,并且可能特别包括环戊烯、环丁烯、环己烯、3-甲基环己烯、环辛烯、四环癸烯、八环癸烯、二环戊二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5-乙基-2-降冰片烯、5-异丁基-2-降冰片烯、5,6-二甲基-2-降冰片烯、5,5,6-三甲基-2-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ethylenenorbornene)等。
此外,所述基于二烯和三烯的单体可以是具有2或3个双键的4至26个碳原子的多烯,并且可以特别包括1,3-丁二烯、1,4-戊二烯、1,4-己二烯、1,5-己二烯、1,9-癸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
另外,所述基于苯乙烯的单体可以是苯乙烯,或被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氨基、甲硅烷基、卤代烷基等取代的苯乙烯。
另外,用于制备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可以通过溶液相、浆液相、本体相或气相聚合方法进行,因为催化剂组合物以在载体负载的状态存在,或以载体的不溶性颗粒状态以及均匀溶液状态存在。但是,在本发明中,应用了溶液聚合法。根据使用的催化剂的状态(均相或非均相(负载型)),聚合方法(溶液聚合,浆液聚合或气体聚合),期望的聚合结果或聚合物类型,溶液聚合期间的聚合条件可能会有所变化。
所述溶液聚合可以在基于烃的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可以特别是具有5至12个碳原子的基于脂肪族烃的溶剂,例如戊烷、己烷、庚烷等,用氯原子取代的烃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氯苯,芳香族烃溶剂,如苯和甲苯。然而,溶剂的实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本领域中使用的所有溶剂。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优选用少量的烷基铝处理以除去充当催化毒物的微量的水或空气,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助催化剂。所述烷基铝可以包括三烷基铝、二烷基卤化铝、烷基二卤化铝、二烷基氢化铝或烷基铝倍半卤化物等。更特别地,可以使用Al(C2H5)3、Al(C2H5)2H、Al(C3H7)3、Al(C3H7)2H、Al(i-C4H9)2H、Al(C8H17)3、Al(C12H25)3、Al(C2H5)(C12H25)2、Al(i-C4H9)(C12H25)2、Al(i-C4H9)2H、Al(i-C4H9)3、(C2H5)2AlCl、(i-C3H9)2AlCl、(C2H5)3Al2Cl3等。这些有机铝化合物可以连续地注入到每个反应器中,并且可以以每1kg注入到反应器中的反应介质约0.1-10mol的摩尔比注入,以适当地除去水。
另外,在制备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期间的聚合反应可以在单个反应器中连续进行。
另外,所述聚合反应可以在120℃至250℃,特别是130℃至2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另外,聚合期间的压力可以为约1至约150巴,特别是约1至约120巴,更特别是约10至约120巴。
另外,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根据常规方法用滑石或基于Ca或基于Si的无机材料表面处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其表面包含滑石或基于Ca或基于Si的无机材料的涂层。
通过所述制备方法制备且满足物理性质条件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表现出改进的抗冲击强度而不劣化机械性质,例如拉伸强度。特别地,当根据ASTM D638(条件:50mm/min)测量最大拉伸强度时,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具有160kgf/cm2至200kgf/cm2的最大拉伸强度。此外,当根据ASTM D256测量抗冲击强度时,在25±5℃时的抗冲击强度可以是55kgf·m/m以上。
更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是满足以下条件(b11)至(b14)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为基准,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量可以是3wt%至50wt%,更特别是10wt%至50wt%,进一步更特别是10wt%至20wt%,从而实现在低温下的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性质:
(b11)密度:0.850g/cc至0.910g/cc,
(b1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100g/10min,
(b13)分子量分布:1.5至3.0,以及
(b14)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以及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是满足以下条件(b21)至(b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为基准,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量可以是3wt%至25wt%,更特别是9wt%至15wt%,从而获得优异的抗冲击强度和机械强度性质,如硬度,且进一步改善了透明度:
(b21)密度:0.860g/cc至0.910g/cc,
(b2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200g/10min,
(b23)分子量分布:1.5至3.0,
(b24)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以及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以及
(b25)重均分子量:10,000g/mol至500,000g/mol,更特别是10,000g/mol至50,000g/mol。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是均匀支化的共聚物,以及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是线性的或基本上线性的。
更具体地说,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是满足上述物理条件(b21)-(b25)的乙烯/辛烯弹性体。
同时,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组成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包含适当量的各组成组分,以使得引入其中的橡胶组合物满足其用途和因此而需要的物理性质。特别地,在本发明中,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包括重量比为50:50至90:10的聚丙烯和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如果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量小于所述混合比例,则低温下的抗冲击强度可能劣化,且如果所述混合比例大于所述混合比例,则拉伸强度和硬度可能劣化。考虑到根据控制所述聚丙烯和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混合比率的显著的改善效果,所述聚丙烯和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可以更特别地以70:30至85:15的重量比使用。
另外,基于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所述聚丙烯可以以满足所述混合比率条件的量,且此时,以50wt%至97wt%,更特别地50wt%至90wt%的量被包括。
考虑到根据组成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聚合物的种类以及其物理性质的最佳组合配置的显著的改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包括(A1)聚丙烯;(B1)满足以下条件(b11)至(b1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b11)密度(d):0.850g/cc至0.910g/cc,
(b12)熔体指数(MI,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100g/10min,
(b13)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
(b14)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以及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包括:(A2)75wt%至97wt%的具有120℃至160℃范围内的DSC熔点和5g/10min至120g/10min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的至少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以及(B2)3wt%至25wt%的满足以下条件(b21)至(b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b21)密度:0.860g/cc至0.910g/cc,
(b2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200g/10min,
(b23)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
(b24)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以及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T(50)为50wt%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以及
(b25)重均分子量:10,000g/mol至500,000g/mol。
此外,在此情况下,以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包含5wt%至15wt%含量的具有小于110℃的DSC熔点,小于50J/g的范围内的熔化热,1wt%至40wt%的范围内的结晶度,以及小于80g/10min的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的至少一种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以及聚丙烯(A2)和基于烯烃的聚合物(B2)。如果以上述含量进一步包含所述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则可以进一步改善硬度性质。
所述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可以通过使用普通聚合反应来直接制备以满足所述物理性质,或者可以商业购买并使用。具体实例可以包括VERSIFYTM(由Dow Chemical公司制造)和VISTAMAXXTM(由Exxon Mobil Chemical公司制造)。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包含无机填料,以与所述聚丙烯和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一起改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质。
所述无机填料可以特别是粉末型填料、薄片型填料、纤维型填料或球型填料,并且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或其至少两种的混合物。特别地,所述粉末型填料可以包括天然硅酸或硅酸盐,如细粉滑石、高岭石、塑性粘土和绢云母;碳酸盐,如沉淀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和碳酸镁;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氧化物,如氧化锌、氧化镁和氧化钛;合成硅酸或硅酸盐,如硅酸钙水合物、硅酸铝水合物、硅酸水合物和无水硅酸;碳化硅等。薄片型填料可以包括云母片。纤维型填料可以包括碱性硫酸镁晶须、钛酸钙晶须、硼酸铝晶须、海泡石、加工矿物纤维(PMF)、钛酸钾等。球型填充物可以包括玻璃球等。其中,可以使用滑石。
另外,可以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质和成型加工性。
特别地,所述无机填料可以使用表面处理剂(如硅烷偶联剂、高级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不饱和有机酸、有机钛酸酯、树脂酸、聚乙二醇等)进行物理或化学表面处理。
此外,所述无机填料可以具有1μm至20μm,更特别是7μm至15μm的平均粒径(D50)。如果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则由于无机填料颗粒之间的聚集,在混合聚丙烯和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期间难以均匀分散。结果,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质的改善效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大于20μm,则由于无机填料本身的分散性降低,橡胶组合物的物理性质可能劣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D50)可以被定义为在粒度分布的50%的基准下的粒径。在本发明中,所述无机填料颗粒的平均粒径(D50)可以通过,例如,使用电子显微镜,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观察来测量,或者通过激光衍射法来测量。如果使用激光衍射法进行测量,则更特别地,将无机填料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并将其引入市售的激光衍射式粒度测量仪器(例如Microtrac MT 3000)中,并且,在测量仪器中的粒径分布的50%的基准下计算平均粒径(D50)。
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丙烯,可以以0.1重量份至40重量份的量包含所述无机填料。基于100重量份的聚丙烯,如果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的无机填料的量小于0.1重量份,则根据包含的无机填料的改善效果可能不明显,并且如果该量大于40重量份,则可以理解,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可能劣化。更具体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可以以0.1wt%至20wt%的量包含所述无机填料。
满足上述组成和含量条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向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加入聚丙烯和选择性的无机填料并热处理来制备。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聚丙烯的种类和含量与上述的相同。
可以根据常规方法进行混合过程。特别地,可以使用高速混合机(super mixer)或螺旋带式混合机(ribbon mixer)进行混合过程。
此外,在所述混合过程中,如果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和抗静电剂。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以适当的含量范围使用少量的粘合树脂或具有极性基团的添加剂以提高可涂布性。
另外,可以在从聚丙烯的熔点至21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过程。可以使用各种混合加工机,如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辊磨机、捏合机和班伯里密炼机进行所述热处理过程。
由于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以适当的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以改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因此可以增加聚丙烯的分散性,从而提高了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而不劣化机械性质,如拉伸强度。
特别地,当根据ASTM D638测量最大拉伸强度(条件:50mm/min)时,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170kgf/cm2至200kgf/cm2的最大拉伸强度。此外,当根据ASTM D256方法进行测量时,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在低温下(-30±5℃)可具有5kgf·m/m以上,特别是5kgf·m/m至10kgf·m/m,更特别是5.5kgf·m/m至9kgf·m/m的抗冲击强度。此外,当根据ASTM D256方法进行测量时,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在室温下(23±5℃)可具有40kgf·m/m以上,特别是50kgf·m/m至70kgf·m/m的抗冲击强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用于除了作为汽车、电线、玩具、纤维、药品等的材料以外,还可用于包括包装、建筑、日用品等各种领域和应用中的中空成型、挤出成型或注射成型。特别地,由于室温和低温下的拉伸性质和抗冲击强度是优异的,并且如耐热性和刚性的物理性质非常优异,因此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汽车内部或外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通过使用满足物理性质条件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成型制品和汽车部件。
所述成型制品可以特别包括吹塑成型制品、吹胀成型制品、铸塑成型制品、挤出层压成型制品、挤出成型制品、发泡成型制品、注射成型制品、片材、薄膜、纤维、单丝、无纺布等。
另外,所述汽车部件可以包括汽车的内部或外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优选实施方式特别地描述本发明。然而,下面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合成实施例
将由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1.30g,2.37mmol)溶解于甲苯(20ml)中,并在室温下(23℃)向其缓慢逐滴加入MeMgBr(1.62ml,4.86mmol,2.05当量)。之后,在室温下进行搅拌12小时。通过NMR确认原料消失后,通过真空过滤除去甲苯溶剂,并将反应混合物溶于己烷(30ml)中。然后,通过过滤除去固体,并通过真空过滤除去由此获得的溶液中的己烷溶剂,从而获得以下式(i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1H NMR(500MHz,在C6D6中):7.62(d,1H),7.48(d,1H),7.13(t,1H),7.03(t,1H),2.30(s,3H),2.09(s,3H),2.02(s,3H),1.28(d,27H),-0.24(s,3H),-0.27(s,3H)
制备实施例1: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在1.5L高压连续处理反应器中,注入己烷溶剂(4.8kg/h)和1-辛烯(0.55kg/h),并将反应器上端部分的温度预热至160℃。向反应器中同时注入三异丁基铝化合物(0.05mmol/min),作为第一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1,2,3,4-四氢喹啉-8-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η5,κ-N]二甲基钛(0.5μmol/min),在合成实施例中制备的式ii的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0.5μmol/min,第一和第二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混合重量比=5:5),以及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助催化剂1.5μmol/min)。然后,向高压反应器中注入乙烯(0.87kg/h),并在连续过程中保持160℃下89巴的压力30分钟,并进行共聚反应以制备共聚物。之后,将剩余的乙烯气体排尽,并将聚合物溶液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少12小时。测量物理性质。
制备实施例2: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42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制备实施例3: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19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制备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制备实施例4: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39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制备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制备实施例5: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50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制备实施例6: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69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制备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制备实施例7:烯烃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使用1.58kg/h的制备实施例1中的1-辛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制备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实施例1: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向20wt%的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烯烃聚合物添加80wt%的具有25g/10min的熔体指数的聚丙烯抗冲击共聚物(SEETE M1600,LG化学株式会社),然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并研磨以制备粒料相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长度和直径的比为40,并且条件被设定为机筒温度为160℃至210℃,螺杆转速为250rpm,且挤出量为25kr/hr。
实施例2至7: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在制备实施例2至7中制备的各烯烃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8: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20重量份的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烯烃聚合物,60重量份的聚丙烯抗冲击共聚物(SEETETM M1600,LG化学株式会社),以及20重量份的滑石(KCNAP-400TM,Coats公司)(平均粒径(D50)=11.0μm)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9: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10重量份的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烯烃聚合物,90重量份的FORMOLENETM 7320B(由Formosa plastics公司制造)(密度=0.90g/cc,在230℃的MRF=20g/10min)作为聚丙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10: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10重量份的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烯烃聚合物,90重量份的BRASKEMTMPP R7021-50RNA(由Braskem american有限公司制造)(密度=0.90g/cc,在230℃的MFR=50g/10min)作为聚丙烯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11: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5重量份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烯烃聚合物,90重量份丙烯/乙烯共聚物BRASKEMTM PP R7021-50RNA(由Braskem american有限公司制造)(密度=0.90g/cc,在230℃的MFR=50g/10min)作为聚丙烯,以及另外的5重量份VERSIFYTM 4301(由DowChemical公司制造)(密度=0.867g/cc,在230℃的MFR=25g/10min),其为丙烯/乙烯共聚物,以作为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对比实施例1: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EG8200TM(由Dow chemical公司制造)作为乙烯-1-辛烯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对比实施例2: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LC670TM(由LG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作为仅使用一种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对比实施例3: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EG8407TM(由Dow chemical公司制造)作为乙烯-1-辛烯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对比实施例4: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ST508TM(由LG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作为仅使用一种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的LLDPE代替实施例1中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对比实施例5: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使用20重量份的EG8200TM(由Dow chemical公司制造)作为乙烯-1-辛烯共聚物,60重量份的SEETETM M1600(由LG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作为聚丙烯抗冲击共聚物,以及20重量份的滑石(KCNAP-400TM,由Coats公司制造)(平均粒径(D50)=11.0μm)之外,通过进行与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的方法来制备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实验实施例1: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物理性质的评价(I)
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和评价在制备实施例1至7和对比实施例1至4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各种物理性质。
(1)聚合物的密度(g/cc);根据ASTM D-792测量。
(2)聚合物的熔体指数(MI,g/10min);根据ASTM D-1238(条件E,190℃,2.16kg负荷)测量。
(3)重均分子量(Mw,g/mol)和分子量分布(MWD);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各自测定各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并将重均分子量除以数均分子量以计算分子量分布。
(4)升温洗脱分级(TREF)
使用PolymerChar公司的TREF机器,在-20℃-120℃的范围内使用邻二氯苯溶剂测量TREF。
具体而言,将40mg的聚合物样品在135℃下溶于20ml邻二氯苯溶剂中30分钟,并在95℃下稳定30分钟。将得到的溶液引入TREF柱,并以0.5℃/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20℃,并保持该温度2分钟。然后,通过加热以1℃/min的升温速度从-20℃升温至120℃,使邻二氯苯溶剂以0.5ml/min的流速流入该柱中。测量根据洗脱温度的聚合物的洗脱量,在50℃和90℃下的洗脱量,以及在10℃经由吹扫的累积洗脱量。
结果如图1至21和下表1中所示。
图1至11是制备实施例1-7和对比实施例1-4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升温洗脱分级(TREF)图,且图12至21是制备实施例1-7和对比实施例1-3中制备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GPC)图。
[表1]
从所述实验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实施例1至7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出60℃以上的T50与T90之间的差,而对比实施例1至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出约10℃至30℃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实施例1至7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0.855g/cc至0.910g/cc的密度范围内,在TREF上显示出两个峰,峰(P1)和峰(P2)。与之相比,对比实施例1至4的聚合物在相同的密度范围内仅显示一个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实施例1至7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出在GPC上的单峰和1.5至2.5的分子量分布(MWD),这是与对比实施例1至3的聚合物相比,同等水平上的窄分子量分布。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实施例1至7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显示,以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总量为基准,在10℃下经吹扫的20wt%以上,更特别地20-80wt%的累积洗脱量,而对比实施例1至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累积洗脱量非常少,为15wt%以下,更特别地,3.3-13.3wt%。
实验实施例2: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质的评价
为了验证在实施例1,2和6-8以及对比实施例1至3和5中制备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使用注射机在200℃的温度下通过注塑成型制备样品,并且将如此制备的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室内一天。然后,测量低温和室温下的抗冲击强度。如此制备的样品的物理性质显示于下表2中。
最大弯曲应力和弯曲模量(正割1%):根据ASTM D790测量。
最大拉伸强度:根据ASTM D638测量。
在低温和室温下的抗冲击强度:根据ASTM D256测量,其中在室温(23℃)条件下测量室温下的抗冲击强度,并且在低温(-30℃)下的室内静置12小时以上之后,测量低温下的抗冲击强度。
[表2]
从实验结果看,与对比实施例1至3和5的那些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2和6-8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显示出相同程度的强度性质,以及就低温下的抗冲击强度而言的更加改善的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在不使用单独的添加剂的情况下,显示出显著改善的抗冲击强度,特别是在低温下的抗冲击强度性质,因此,可以有利地用于制造需要优异的耐冲击的产品。

Claims (18)

1.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包含:(A)聚丙烯;以及(B)满足以下条件(b1)至(b4)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b1)密度:0.850g/cc至0.910g/cc,
(b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100g/10min,
(b3)分子量分布:1.5至3.0,以及
(b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TREF)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且T(50)为5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两个峰,并且满足T(90)≥7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基于聚合物的总量,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小于-20℃,或在-20℃至10℃的温度范围内经吹扫时的累积洗脱量为20wt%至8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具有10,000g/mol至50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在测量凝胶渗透色谱时,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分子量分布曲线中具有单峰型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为乙烯单体;以及α-烯烃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包含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基于茂金属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通过使用连续溶液聚合反应来制备,并且不包含由组成聚合物的单体中的一种单体衍生的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线性连接而形成的嵌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在230℃和2.16kg负荷下测量时,所述聚丙烯具有0.5g/10min至100g/10min的熔体指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在230℃和2.16kg负荷下测量时,所述聚丙烯是具有0.5g/10min至100g/10min的熔体指数的抗冲击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包含重量比为50:50至90:10的所述聚丙烯和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进一步包含无机填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丙烯,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包含0.1重量份至40重量份的量的所述无机填料,并且所述无机填料具有1μm至20μm的平均粒径(D50)。
14.一种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包含:
(A2)75wt%至97wt%的至少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时,其具有120℃至160℃范围内的熔点,以及在5g/10min至120g/10min的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以及
(B2)3wt%至25wt%的满足以下条件(b21)至(b2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b21)密度:0.860g/cc至0.910g/cc,
(b22)熔体指数(190℃,2.16kg负荷条件):0.1g/10min至200g/10min,
(b23)分子量分布:1.5至3.0,
(b24)i)当测量升温洗脱分级时,在-2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两个峰,和ii)满足T(90)-T(50)≥60℃的关系(其中,T(90)为9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T(50)为50wt%的所述基于烯烃的聚合物被洗脱时的温度),以及
(b25)重均分子量:10,000g/mol至500,000g/mol。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乙烯/辛烯弹性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其中,以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进一步包含5wt%至15wt%的至少一种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所述丙烯-α-烯烃复合聚合物具有在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测量时小于110℃的范围内的熔点,小于50J/g的范围内的熔化热,1wt%至40wt%的范围内的结晶度,以及小于80g/10min的范围内的熔体流动速率。
17.一种成型制品,其是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制造的。
18.一种汽车部件,其是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制造的。
CN201680048669.5A 2015-12-08 2016-12-08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Active CN107922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74231 2015-12-08
KR10-2015-0174231 2015-12-08
KR1020160128580A KR101967775B1 (ko) 2015-12-08 2016-10-05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10-2016-0128580 2016-10-05
PCT/KR2016/014361 WO2017099486A1 (ko) 2015-12-08 2016-12-08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696A true CN107922696A (zh) 2018-04-17
CN107922696B CN107922696B (zh) 2020-07-07

Family

ID=5927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669.5A Active CN107922696B (zh) 2015-12-08 2016-12-08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7158B2 (zh)
EP (1) EP3318601B1 (zh)
KR (1) KR101967775B1 (zh)
CN (1) CN1079226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5546A (zh) * 2016-09-23 2019-03-01 Lg化学株式会社 基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
CN113840847A (zh) * 2019-09-30 2021-12-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烯烃类聚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9598B1 (ko) 2015-12-08 2018-08-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올레핀계 중합체
KR102335315B1 (ko) * 2017-12-22 2021-12-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102268080B1 (ko) * 2017-12-22 2021-06-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US11339235B2 (en) 2017-12-22 2022-05-24 Lg Chem, Ltd. Olefin-based polymer
EP3705504A4 (en) * 2017-12-26 2020-12-23 Lg Chem, Ltd. OLEFIN-BASED POLYMER
EP3878875A4 (en) * 2019-08-28 2022-04-20 LG Chem, Ltd. OLEFIN CO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CN113795524B (zh) * 2019-09-30 2023-10-03 株式会社Lg化学 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KR102516747B1 (ko) * 2019-09-30 2023-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4547A1 (en) * 2001-10-15 2004-10-14 Dharmarajan Raja N. Polymeric membrane compositions
CN1732220A (zh) * 2002-11-05 2006-02-08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N101277987A (zh) * 2005-03-17 2008-10-0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由乙烯/α-烯烃共聚体制备的聚合物掺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挠性模制品
US20100152390A1 (en) * 2008-12-15 2010-06-17 De Gracia Carlos U Heterogeneous In-Reactor Polymer Blends
CN101878265A (zh) * 2007-09-28 2010-11-0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善热变形温度的热塑性烯烃组合物
KR20150034592A (ko) * 2013-09-26 2015-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이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4802A (en) 1989-09-14 1991-11-12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etal complex compounds
SG99905A1 (en) 2000-06-21 2003-11-27 Sumitomo Chemical Co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atalys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ddition polymer
US7355089B2 (en) 2004-03-17 2008-04-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ions of ethylene/α-olefin multi-block interpolymer for elastic films and laminates
KR20070121677A (ko) * 2005-03-17 2007-12-27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의 혼성중합체로부터의 중합체 블렌드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가요성 성형 물품
US9376519B2 (en) 2013-09-26 2016-06-28 Lg Chem, Ltd.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catalytic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4547A1 (en) * 2001-10-15 2004-10-14 Dharmarajan Raja N. Polymeric membrane compositions
CN1732220A (zh) * 2002-11-05 2006-02-08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N101277987A (zh) * 2005-03-17 2008-10-0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由乙烯/α-烯烃共聚体制备的聚合物掺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挠性模制品
CN101878265A (zh) * 2007-09-28 2010-11-0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善热变形温度的热塑性烯烃组合物
US20100152390A1 (en) * 2008-12-15 2010-06-17 De Gracia Carlos U Heterogeneous In-Reactor Polymer Blends
KR20150034592A (ko) * 2013-09-26 2015-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이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5546A (zh) * 2016-09-23 2019-03-01 Lg化学株式会社 基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
CN109415546B (zh) * 2016-09-23 2021-08-17 Lg化学株式会社 基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
CN113840847A (zh) * 2019-09-30 2021-12-24 株式会社Lg化学 烯烃类聚合物
CN113840847B (zh) * 2019-09-30 2023-09-26 株式会社Lg化学 烯烃类聚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67775B1 (ko) 2019-08-13
KR20170067642A (ko) 2017-06-16
EP3318601A4 (en) 2018-09-19
EP3318601A1 (en) 2018-05-09
CN107922696B (zh) 2020-07-07
US20180223014A1 (en) 2018-08-09
US10487158B2 (en) 2019-11-26
EP3318601B1 (en) 202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696A (zh) 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
JP6420335B2 (ja) ヘテロ相コポリマー
ES2784518T3 (es) Composición de resina a base de propileno
US9932469B2 (en) Heterophasic polypropylene polymer
JP7297366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材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CN107849172A (zh) 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KR102268080B1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WO2018056654A1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수지 조성물
EP4201970A1 (en) Catalyst containing hybrid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olefin-based polymer produced by using sam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catalyst and polymer
AU2007217740A1 (en) Propylene polymers for injection molding applications
KR102335315B1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US20220227981A1 (en) Polypropylene-Based Composite
US20220315747A1 (en) Polypropylene-Based Composite
KR101766948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JP5684024B2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KR20220135280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20220135279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20220135270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20210155418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20210021752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KR20240064575A (ko) 수지 조성물 및 수지 조성물 제조방법
WO1997021746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modalpropylene copolym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