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9809B -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9809B
CN107919809B CN201711194342.1A CN201711194342A CN107919809B CN 107919809 B CN107919809 B CN 107919809B CN 201711194342 A CN201711194342 A CN 201711194342A CN 107919809 B CN107919809 B CN 107919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directional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converter
converters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43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9809A (zh
Inventor
王景霄
丁勇
李旭
蒋顺平
石祥建
刘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Changzhou NR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43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9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9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9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9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及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网调频调峰、功率平滑和改善电能质量等操作中,储能系统由于能够快速而独立的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调频调峰、功率平滑和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储能变流器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能够控制并网的功率,包括功率大小与方向、功率因素及并网电流的谐波状况,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储能装置的不同特性,制定相适应的充放电策略,从而延长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目前的两级式储能变流器系统通常包括上层控制器,由上层控制器协调直流/交流(Direct Current/Alternating Current,DC/AC)双向变流器和多台直流/直流(Direct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双向变流器的共同运行,然而,由于该储能变流器系统需要包括上层控制器,该种储能变流器系统不仅硬件成本高,而且由上层控制器协调DC/AC双向变流器和DC/DC双向变流器同时运行,整套系统的响应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硬件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的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及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其中,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对应连接的储能装置;其中,所述储能装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
其中,每一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
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组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电感与所述储能装置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电感组成的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
其中,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互补开通;相邻的两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各自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互差360°/M;其中,所述M为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个数。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一端连接的直流母线,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与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对应相连分别构成第一通讯回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储能装置向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一运行信息,所述第一运行信息为所述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发送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
其中,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向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二运行信息,所述第二运行信息为DC/D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
其中,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根据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不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且与所述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连接的储能装置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
其中,在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
其中,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停机指令至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包括: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第一功率控制指令;根据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之后,包括:当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的至少一台出现故障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切除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根据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将所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DC/AC双向变流器可以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因此,DC/AC双向变流器作为协调控制器可以直接向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控制指令,该储能变流器系统中不再需要上层控制器,减少了硬件成本,且DC/AC双向变流器和DC/DC双向变流器之间通过第一通讯回路直接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数据交互,也减少了响应时间,提升了整套系统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M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DC/AC双向变流器接受上层监控系统的指令启动整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DC/AC双向变流器接受上层监控系统的指令停止整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DC/AC双向变流器分配功率及单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请参阅图1,该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DC/AC双向变流器100、及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其中,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100,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200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用于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100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这里,如图1所示,该储能变流器系统中,DC/DC双向变流器的数量为N台,为了便于区别,N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标号用1i1表示;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标号为111、第二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标号为121,依此类推,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标号为1i1,1≤i≤N,第N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标号为1N1。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DC/DC双向变流器1i1分别与对应的储能装置1i0相连。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两两之间相互并联,每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与DC/AC双向变流器100之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讯回路。DC/AC双向变流器100和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之间配置有通信链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DC/AC双向变流器100和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能够实时准确地进行运行信息及控制指令的交互。通过所述通信链路,DC/AC双向变流器100既能接收来自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的运行信息,又能够响应来自上层监控系统200的指令要求,对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进行独立监视与控制。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可采用但不局限于IEC61850、IEC60044-8等通信协议的通讯方式。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DC/DC双向变流器1i1之间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实时数据交互,包括:DC/AC双向变流器100接收DC/DC双向变流器1i1的运行信息,DC/AC双向变流器100接收DC/DC双向变流器1i1所连接的储能装置1i0的运行信息;DC/AC双向变流器100通过对应的第一通讯回路对DC/DC双向变流器1i1进行独立的启停控制;DC/AC双向变流器100对DC/DC双向变流器1i1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使得DC/DC双向变流器1i1可任意工作在充电、放电或静止状态。DC/AC双向变流器100对上层监控系统200下发的功率指令进行分配,并将经过分配的功率指令分别下发给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当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中有一个或多个双向变流器出现故障时,DC/AC双向变流器100在切除故障DC/DC双向变流器1i1后,会对功率指令自动进行再分配并重新下发给正常工作的DC/DC双向变流器1i1,保证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对应连接的储能装置1i0;其中,所述储能装置1i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
这里,仍以图1所示储能变流器系统为例,储能装置1i0的数量与DC/DC双向变流器1i1数量相同,均为N台。为了便于区别,N台储能装置的标号用1i0表示;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台储能装置的标号为110、第二台储能装置的标号为120,依此类推,第i台储能装置的标号为1i0,1≤i≤N,第N台储能装置的标号为1N0。所述储能装置1i0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1i1分别一一对应,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能够实现对连接的储能装置1i0的独立监视与控制。N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既能监视各自对应连接的储能装置1i0的运行信息,又能够响应来自DC/AC双向变流器100的指令对对应连接的储能装置1i0进行控制。每一储能装置1i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所述第二通讯回路采用但不局限于IEC61850、IEC60044-8、Modbus TCP、Modbus RTU、CAN等通信协议的通讯方式。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回路,DC/DC双向变流器1i1与所接储能装置1i0之间可以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实时数据交互,包括:DC/DC双向变流器1i1接收所接储能装置1i0的运行信息;DC/DC双向变流器1i1响应DC/AC双向变流器100的控制指令,独立控制所接储能装置1i0的投入和切除;DC/DC双向变流器1i1响应DC/AC双向变流器100的功率控制指令,对所接储能装置1i0进行独立的充放电功率控制;DC/DC双向变流器1i1响应DC/AC双向变流器100的控制指令,独立控制所接储能装置1i0的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主要包括:恒电流控制、恒电压控制、恒功率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DC/AC双向变流器100,可以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200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DC/DC双向变流器1i1,还可以用于接收DC/AC双向变流器100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因此,DC/AC双向变流器作为协调控制器可以直接向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控制指令,该储能变流器系统中不再需要上层控制器,减少了硬件成本,且DC/AC双向变流器和DC/DC双向变流器之间通过第一通讯回路直接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数据交互,也减少了响应时间,提升了整套系统的响应速度;该储能变流器系统中采用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分别接入储能装置并独立进行控制,避免了大规模储能装置直接进行串并联带来的匹配均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
这里,请参阅图2,以M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并联的结构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DC/DC双向变流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每一DC/DC双向变流器1i1包括M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为了便于区分,M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标号用1i1j表示,其中,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一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1,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二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2,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j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j,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1≤j≤M,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M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M,M越大,DC/DC双向变流器1i1对所接储能装置1i0的充放电电流的纹波越小。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包括:第一电容Cj1、第二电容Cj2、第一开关管Qj1、第二开关管Qj2、及电感Lj;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j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101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j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1i0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j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j2组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一电容Cj1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Qj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j2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电感Lj与所述储能装置1i0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j2和所述电感Lj组成的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二电容Cj2并联。
这里,请参阅图3,为一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结构,其中,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包括:第一电容Cj1、第二电容Cj2、第一开关管Qj1、第二开关管Qj2、及电感Lj;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j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101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j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1i0的两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Qj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j2组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一电容Cj1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Qj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j2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电感Lj与所述储能装置1i0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j2和所述电感Lj组成的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二电容Cj2并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所述第一开关管Qj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j2的控制信号互补开通;相邻的两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各自的第一开关管Qj1的控制信号互差360°/M;其中,所述M为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个数。
这里,请参阅图3,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第一开关管Qj1的控制信号为Sj1,第二开关管Qj2的控制信号为Sj2,Sj1和Sj2互补开通;任意相邻的两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和1i1j+1各自的第一开关管分别为Qj1和Qj+11,Qj1和Qj+11的控制信号分别为Sj1和Sj+ 11,控制信号Sj1和Sj+11互差360°/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的一端连接的直流母线101,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所述直流母线101连接。
这里,请再次参阅图1,该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与DC/DC双向变流器100连接的直流母线101;其中,DC/AC双向变流器100与直流母线101连接构成第一功率回路;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1i1分别与直流母线101连接构成第二功率回路;储能装置1i0分别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1i1相连构成第三功率回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系统,利用DC/AC双向变流器作为协调控制器,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从而避免了增加上层控制器而带来的硬件成本上升问题;DC/AC双向变流器和DC/DC双向变流器之间直接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数据交互,减少了整套系统的响应时间,提升了响应速度;采用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分别接入储能装置并独立进行控制,避免了大规模储能装置直接进行串并联带来的匹配均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技术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及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
步骤402、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控制指令。
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与DC/DC双向变流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进行控制指令的实时交互,包括:DC/AC双向变流器对DC/DC双向变流器进行独立的启停控制;DC/AC双向变流器对DC/DC双向变流器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控制DC/DC双向变流器工作在充电、放电或静止状态。通过将DC/AC双向变流器与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DC/AC双向变流器可以作为协调控制器,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从而避免了增加上层控制器而带来的硬件成本上升问题;DC/AC双向变流器和DC/DC双向变流器之间直接进行运行信息和控制指令的数据交互,提升了整套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储能装置向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一运行信息,所述第一运行信息为所述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并将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发送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
这里,储能装置与对应的DC/DC双向变流器连接沟通第二通讯回路,储能装置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将运行情况附加在运行信息中通过第二通讯回路发送至对应连接的DC/DC双向变流器;DC/D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二通讯回路接收来自对应连接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并将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至DC/AC双向变流器;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接收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来自上层监控系统的指令,对N台DC/DC双向变流器进行独立监控;N台DC/DC双向变流器分别接收来自DC/AC双向变流器的控制指令,对各自所接储能装置进行独立监视与控制,实现直流电能和交流电能的双向转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向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二运行信息,所述第二运行信息为DC/D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
这里,每一DC/DC双向变流器与DC/AC双向变流器之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讯回路,DC/DC双向变流器可以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将运行情况附加在运行信息中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至DC/AC双向变流器;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接收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不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且与所述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连接的储能装置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这里,当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DC/AC双向变流器是否满足启动条件及DC/DC双向变流器的是否满足启动条件,实现DC/A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或DC/D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
其中,在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之后,当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
这里,请参阅图5,当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来自上层监控系统的启动指令。这里,上层监控系统采集储能变流器系统的运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可以判断储能变流器系统是否处于停机状态;当系统管理人员认为需要启动储能变流器系统时,通过上层监控系统发出启动指令。其中,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是指储能变流器系统不对功率进行控制的状态,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仍处于运行状态。
步骤502、判断直流母线处电压是否需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如是,执行步骤503;如否,执行步骤507。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启动指令,确定储能变流器系统启动后需要运行在何种工作模式,判断直流母线电压是否需要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判断结果为是,即直流母线电压需要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判断结果为否,即直流母线电压不需要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而需要由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直流母线需要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的工作模式包括:恒直流电流控制、恒直流电压控制、恒直流功率控制;直流母线不需要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而需要由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的工作模式包括:恒交流功率控制、离网控制。所述工作模式的相关信息包括在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中,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接收启动指令而确定对应的工作模式。
步骤503、判断DC/AC双向变流器是否无故障并且满足启动条件;如是,执行步骤504,如否,返回系统停机状态。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判断自身是否无任何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DC/AC双向变流器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获取运行信息,在接收到上层监控系统的启动指令后,根据获取到的运行信息判断自身是否无任何故障;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条件包括:DC/AC双向变流器的外围设备和通路均无故障。
步骤504、启动DC/A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启动指令将直流母线处电压稳定在设定值处,所述设定值大于
Figure BDA0001481674630000131
倍的并网线电压。
步骤505、判断指定启动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有至少一台能满足启动条件。如是,执行步骤506,如否,返回系统停机状态。这里,若上层监控系统需要启动系统所接入N台DC/DC双向变流器中的指定数量的DC/DC双向变流器,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各DC/DC双向变流器上传的运行信息,判断上层监控系统所指定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至少有一台无任何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其中,DC/DC双向变流器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将运行情况附加在运行信息中发送至DC/AC双向变流器;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条件包括:DC/DC双向变流器的外围设备和通路均无故障。
步骤506、启动正常的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上层监控系统指定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所有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且控制其工作在设定模式下。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上层监控系统的启动指令,向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启动指令;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启动指令,运行在设定模式;所述设定模式包括:恒直流电流控制、恒直流电压控制、恒直流功率控制。
步骤507、判断指定启动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有至少一台能满足启动条件。如是,执行步骤508,如否,返回系统停机状态。这里,当需要储能变流器系统运行在恒交流功率控制、离网控制工作模式时,DC/AC双向变流器判断直流母线电压需要由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DC/AC双向变流器会根据各DC/DC双向变流器上传的运行信息,判断上层监控系统所指定需要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至少有一台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其中,DC/DC双向变流器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将运行情况附加在运行信息中发送至DC/AC双向变流器;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条件包括:DC/DC双向变流器的外围设备和通路均无故障。
步骤508、判断正常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至少一台所接储能装置能满足启动条件。如是,执行步骤509,如否,返回系统停机状态。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判断正常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是否至少一台储能装置满足启动条件;其中,储能装置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行情况,并将运行情况附加在运行信息中发送至DC/DC双向变流器,DC/DC双向变流器将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发送至DC/AC双向变流器,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DC/DC双向变流器上传的运行信息,判断正常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所接储能装置是否满足启动条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的启动条件包括:储能装置的外围设备和通路无故障。
步骤509、启动正常的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指定DC/DC双向变流器中所有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且控制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上层监控系统的启动指令,向指定DC/DC双向变流器中所有无任何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启动指令;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的启动指令,根据启动指令将直流母线处电压稳定在设定值处,所述设定值大于
Figure BDA0001481674630000151
倍的并网线电压。
步骤510、启动DC/A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运行在设定模式;所述设定模式包括:恒交流功率控制、离网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停机指令至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这里,请参阅图6,为了防止储能变流器系统停止运行过程中控制失稳,当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来自上层监控系统的停机指令。这里,上层监控系统采集储能变流器系统的运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判断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当系统管理人员认为需要储能变流器系统停机时,通过上层监控系统发出停机指令;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为对功率进行控制的状态。
步骤602、判断直流母线处电压是否正在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如是,执行步骤603,如否,执行步骤605。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储能变流器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判断直流母线电压是否正在由DC/AC双向变流器来稳定。直流母线正在由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的工作模式包括:恒直流电流控制、恒直流电压控制、恒直流功率控制;直流母线正在由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的工作模式包括:恒交流功率控制、离网控制。
步骤603、封锁各正在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封锁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为:DC/AC双向变流器向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关断PWM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步骤604、封锁DC/A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步骤605、封锁DC/A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步骤606、封锁各正在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这里,DC/AC双向变流器封锁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的PWM控制信号为:DC/AC双向变流器向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关断PWM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正在运行的所有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第一功率控制指令;根据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这里,请参阅图7,DC/AC双向变流器100接收来自上层监控系统的功率指令Pref,若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1i1台数为K台(K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则将功率指令Pref进行K等分,即分配给每台正在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功率指令为Pref/K。功率指令Pref/K不超过单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最大功率限值±Pmax/N,其中,功率指令用Pref表示,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最大功率限值用Pmax表示,N为储能变流器系统中DC/DC双向变流器的总数量,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对于每一台包括M个并联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DC/DC双向变流器1i1而言,该功率指令Pref/K和实际功率值Pi_real的差值经过PI控制器,再M等分后,得到每一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电流环给定即Ii_ref/M,其中,实际功率值用Pi_real表示,i_real表示实际值,整个DC/DC双向变流器的电流环给定用Ii_ref表示,i_ref表示参考值。对于每一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而言,该电流环给定Ii_ref/M和电感电流Ij_real的差值,经过PI控制器后,再分别与由DC/DC双向变流器1i1产生并移相
Figure BDA0001481674630000171
的载波进行比较,分别直接输出作为第二开关管Qj2的控制信号Sj2、且取反后作为第一开关管Qj1的控制信号Sj1,其中,为了便于区分,其中,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电感电流用Ij_real表示,其中第一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1的电感电流为I1_real,第j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电感电流为Ij_real,第M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M的电感电流为IM_real,1≤j≤M。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用Sj1表示,其中第一个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11,第j个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j1,第M个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M1。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用Sj2表示,其中第一个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12,第j个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j2,第M个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为SM2。M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标号用1i1j表示,其中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一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1,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二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2,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j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j,第i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第M个双向半桥DC/DC双向变流器为1i1M,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1≤j≤M。DC/DC双向变流器1i1分配给第一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1的载波移相0°,DC/DC双向变流器1i1分配给第j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j的载波移相DC/DC双向变流器1i1分配给第M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1i1M的载波移相
Figure BDA000148167463000018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之后,当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的至少一台出现故障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切除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根据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将所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这里,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切除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包括:DC/AC双向变流器向全部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关断PWM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全部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以及分别与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对应连接的储能装置;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一通讯回路;所述储能装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其中,
所述储能装置,用于通过第二通讯回路向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一运行信息,所述第一运行信息为所述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
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并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发送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
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向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二运行信息,所述第二运行信息为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回路接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决策要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决策后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给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
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的一端连接的直流母线,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电感;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的两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装置的两极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组成串联通路,所述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点通过所述电感与所述储能装置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电感组成的串联通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互补开通;
相邻的两个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各自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互差360°/M;
其中,所述M为所述双向半桥DC/DC变流器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
在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
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根据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确定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
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不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且与所述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连接的储能装置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
在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之后;当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
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停机指令;
基于所述停机指令,确定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先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再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停机指令,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先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再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
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处于运行状态且接收到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发送的所述停机指令时,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第一功率控制指令;
根据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还用于:
所述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之后,当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的至少一台出现故障时,切除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根据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
将所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11.一种基于储能变流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系统包括:直流/交流DC/AC双向变流器与至少两台直流/直流DC/DC双向变流器对应相连分别构成第一通讯回路;储能装置与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相连构成第二通讯回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储能装置通过第二通讯回路向对应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一运行信息,所述第一运行信息为所述储能装置的运行信息;
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对应的所述储能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并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发送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
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向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第二运行信息,所述第二运行信息为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接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决策要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决策后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
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发送的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启动指令;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直流母线处电压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根据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的运行信息,确定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无故障且满足启动条件时,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基于所述启动指令中的工作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不需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运行信息和第二运行信息,确定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且与所述至少一台DC/DC双向变流器连接的储能装置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并运行在恒直流母线电压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上层监控系统指定启动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至少一台满足启动条件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启动所有满足启动条件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控制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运行在设定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储能变流器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停机指令;
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停机指令,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确定所述直流母线处电压正在由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稳定时,则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通过第一通讯回路将停机指令发送至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正在运行的所述DC/DC双向变流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停机指令关断自身的PWM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回路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所述至少两台DC/DC双向变流器,包括:
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接收所述上层监控系统发送的第一功率控制指令;
根据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之后,包括:
当所述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中的至少一台出现故障时,所述DC/AC双向变流器切除故障的DC/DC双向变流器,并根据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的台数及所述第一功率控制指令中包含的总功率进行等分,得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
将所述更新的第二功率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正常的投入运行的DC/DC双向变流器。
CN201711194342.1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919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4342.1A CN107919809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4342.1A CN107919809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809A CN107919809A (zh) 2018-04-17
CN107919809B true CN107919809B (zh) 2020-01-10

Family

ID=6189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4342.1A Active CN107919809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9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3399B (zh) * 2018-12-27 2021-05-1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车载充放电系统及其所适用的控制方法
CN113162106A (zh) 2020-01-23 2021-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一种光伏储能系统
CN112104024A (zh) * 2020-09-04 2020-12-18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变换器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3489025B (zh) * 2021-07-15 2023-03-0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辅助火电机组agc调频超级电容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4138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纯直流模块化电气系统
CN105186585A (zh) * 2015-11-10 2015-1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源智能微网在多模式下的能量协调系统
CN105896623A (zh) * 2016-06-08 2016-08-24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CN106058929A (zh) * 2016-07-02 2016-10-26 许昌学院 一种基于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的分布式电源系统
CN206237320U (zh) * 2016-12-19 2017-06-09 江苏省瑞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综合电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0873B2 (en) * 2007-01-28 2009-06-23 Ming Jia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for home/office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7691933U (zh) * 2016-03-15 2018-08-03 Bot 家庭自动化公司 音频/视频记录和通信门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4138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纯直流模块化电气系统
CN105186585A (zh) * 2015-11-10 2015-1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源智能微网在多模式下的能量协调系统
CN105896623A (zh) * 2016-06-08 2016-08-24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CN106058929A (zh) * 2016-07-02 2016-10-26 许昌学院 一种基于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的分布式电源系统
CN206237320U (zh) * 2016-12-19 2017-06-09 江苏省瑞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综合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9809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9809B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190682B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US9018882B2 (en)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bypass energy savings
CN108847680B (zh) 一种基于柔性环网装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层控制方法
US9685887B2 (en) Controlling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US9124204B2 (en) Inverter device
CN104868767A (zh) 逆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08128B (zh) 一种混合三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反转方法
CN103986403A (zh) 变频调速系统及方法
CN103023128A (zh) 一种用于ups服务器的电源系统
CN104184151A (zh) 一种实现微网不同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的动态电压恢复器
EP4303065A1 (en) Charging system compatible with low-voltage direct-current charging pile, control method and vehicle thereof
CN103916041A (zh) 级联储能变流器多链节冗余控制方法
CN110460083B (zh) Lcc-vsc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323774B (zh) 一种直流线路故障重启方法、vsc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6865346B (zh) 储能逆变器并离网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508324B (zh) 一种变流器并联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787531A (zh) 模块化逆变系统
EP3182546B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a multi-converter wind turb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4389299A (zh) 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64816B (zh)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7928B (zh) 基于动态可重构的孤岛微电网的协同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17239796B (zh) 一种光储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509755B (zh)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抑制振荡的方法及装置
CN214674940U (zh) 模块化逆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Address after: No. 69, Suyuan Avenu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211102

Patentee after: NR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NR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NR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2, No. 69, Su Yua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NR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an rel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