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1888A -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1888A
CN107911888A CN201711035690.4A CN201711035690A CN107911888A CN 107911888 A CN107911888 A CN 107911888A CN 201711035690 A CN201711035690 A CN 201711035690A CN 107911888 A CN107911888 A CN 10791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storage
storage brick
heat accumulation
heat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5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1888B (zh
Inventor
安诗卉
黄伙军
杜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5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1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1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1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1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H05B3/2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0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a ram exerts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Ram heads of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97Press moulds; Press-mould and press-ram assembl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8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the conductor being embedded in an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储热发热体包括:储热砖,储热砖的中部设置有空腔;发热板,设置于空腔内,发热板与储热砖相贴合;其中,储热砖为整体烧结而成。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包括:储热砖及发热板,储热砖为整体烧结而成,一体式结构,无需过多的连接机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进一步地,在储热砖内设置有空腔,并利用该空腔放置发热板,发热板与储热砖紧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且在同等储热发热的情况下,发热板的温度不需过高,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器常用的储热材料有铸铁、陶瓷、镁铁砖,其中镁铁砖具有单位体积储热量高、导热系数低的特点,是多数储热取暖器均采用的储热材料。
相关技术中,在镁铁砖一侧中部设有凹槽,用于放置加热管;两块镁铁砖有凹槽的一侧相对放置,加热管安装在镁铁砖中部设置的凹槽部位,通电加热镁铁砖,进行储热,但上述加热管与储热砖之间空隙较大,接触部分的面积小,热阻大,而且镁铁砖的导热系数低,所以存在镁铁砖加热升温速度慢、加热管温度高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且,为了固定镁铁砖、保持加热管与镁铁砖接触、减少错位,需要固定结构将两块或多块镁铁砖进行固定、封装,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热发热体。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热发热体,包括:储热砖,储热砖的中部设置有空腔;发热板,设置于空腔内,发热板与储热砖相贴合;其中,储热砖为整体烧结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包括:储热砖及发热板,其中,储热砖为整体烧结而成,即,储热砖为一体式结构,无需过多的连接机构,避免相关技术中采用两个带有凹槽的砖体通过连接机构扣合形成储热砖的方式,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储热砖内设置有空腔,并利用该空腔放置发热板,采用发热板作为发热元件,可以增加发热元件与储热砖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储热砖的温度变化速度;进一步地,发热板与储热砖紧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具体地,储热砖可以采用导热效率高、热阻小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导热储热能力;更进一步地,一体式储热砖与发热板的配合的导热效率高,在同等储热发热的情况下,发热板的温度不需过高,有利于延长储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储热放热体,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面及第二发热面,第一发热面及第二发热面分别与储热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发热面及第二发热面,在发热板工作时,两个发热面同时释放热量,进而加快储热砖的温度变化速度;进一步地,第一发热面与第二发热面均与储热砖相贴合,避免留有空隙,保证热量的传递速度及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板为以下电热板之一或其组合: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保证发热板发热的前提下,选用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之一或其组合作为电热板,上述电热板结构简单,且发热效率高,操作简便,便于用户使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发热板,只要是能够实现发热功能,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包括:储热砖及发热板,其中,采用整体烧结而成的储热砖,且在储热砖的中部直接烧结制成空腔,将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部,储热砖为一体式结构,无需过多的连接机构;进一步地,采用发热板增大发热元件与储热砖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热量的传递;更进一步地,发热板的两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面及第二发热面,且,两个发热面均与储热砖相贴合,同时释放热量,进而在加快储热转的温度变化速度的同时提升热量的利用率,提升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地,一体式储热砖与发热板的配合的导热效率高,在同等储热发热的情况下,发热板的温度不需过高,有利于延长储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热发热体,包括:将制作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对砖坯进行烧结成型处理,制成储热砖;将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制成储热发热体。
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用于制备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具体地,可以采用热阻率低的导热材料制作储热砖,以保证其导热效率;进一步地,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留有空腔的砖坯,其中,保证空腔与发热板的大小相适配,使得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时可与储热砖紧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储热加热体的性能;进一步地,将砖坯进行烧结处理,制作形成储热砖,最后,将发热板放置于储热砖内,制成储热发热体,整个过程工序简单,特别是对于储热砖的制备,整体烧结而成,一体式的储热砖结构,无需后续工序处理,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的具体步骤包括:利用两个模具形成压模腔;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将位于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模具形成压模腔,具体地,可以为两个设置有凹槽的模具扣合形成,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填充与该压模腔内,具体地,在填充的过程中注意填充的力度及对空腔的保留,可以在填充部分原料后在原料上增加一个辅助工具,利用该辅助工具形成空腔,然后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待成型完毕后,将此辅助工具取出,最终形成砖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的具体步骤包括:将套筒放置于模具的中部,在套筒与模具之间形成压模腔;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将位于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套筒放置于模具的中部,利用套筒与模具之间的空隙形成压模腔,其中,套筒主要用于形成空腔,且套筒的形状与加热板相匹配,进而保证加热板与储热砖的紧密贴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并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最终形成砖坯,整个过程工序简单,特别是对于储热砖的制备,整体烧结而成,利用套筒形成空腔,直接放置发热板,一体式的储热砖结构,无需后续工序处理,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砖坯制作完成后,套筒留存于砖坯内,与砖坯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形成空腔的套筒留存于砖坯中,一方面,在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时,套筒可承受一定的压力,防止砖坯发生变形,进而保证砖坯与发热板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保留套筒在砖坯内,不需要取出,可避免在取出套筒时对砖坯的破坏,进而保证砖坯的完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套筒为以下套筒之一:陶瓷套筒、铸铁套筒、不锈钢套筒。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保证砖坯完整性的前提下选用陶瓷套筒、铸铁套筒、不锈钢套筒之一,上述套筒结构简单,且均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可以保证在对原料进行压实的过程中砖坯的完整性;进一步地,上述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保证发热板热量的传递,进而保证储热发热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套筒,只要是能够实现形成空腔,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板与储热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保证发热板与储热砖之间的紧密贴合,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储热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套筒的一侧与发热板相贴合,另一侧与储热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套筒的两侧与发热板及储热砖紧密贴合,此时,发热板所释放的热量便可通过套筒后传递至储热砖,进而保证热量的高效利用,提高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中储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储热砖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储热砖的左视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中发热板加电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发热板不加电线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发热板不加电线时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中储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储热砖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储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1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储热发热体,12储热砖,122空腔,14发热板,142电线,144第一发热面,146第二发热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储热发热体1及其制备方法。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热发热体1,包括:储热砖12,储热砖12的中部设置有空腔122;发热板14,设置于空腔122内,发热板14与储热砖12相贴合;其中,储热砖12为整体烧结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1包括:储热砖12及发热板14,其中,储热砖12为整体烧结而成,即,储热砖12为一体式结构,无需过多的连接机构,避免相关技术中采用两个带有凹槽的砖体通过连接机构扣合形成储热砖12的方式,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储热砖12内设置有空腔122,并利用该空腔122放置发热板14,采用发热板14作为发热元件,可以增加发热元件与储热砖12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储热砖12的温度变化速度;进一步地,发热板14与储热砖12紧密贴合,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储热发热体1的工作效率,具体地,储热砖12可以采用导热效率高、热阻小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导热储热能力;更进一步地,一体式储热砖12与发热板14的配合的导热效率高,在同等储热发热的情况下,发热板14的温度不需过高,有利于延长储热发热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发热板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面144及第二发热面146,第一发热面144及第二发热面146与分别储热砖12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板1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发热面144及第二发热面146,在发热板14工作时,两个发热面同时释放热量,进而加快储热转的温度变化速度;进一步地,第一发热面144与第二发热面146均与储热砖12相贴合,避免留有空隙,保证热量的传递速度及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板14为以下电热板之一或其组合: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发热板14发热的前提下,选用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之一或其组合作为电热板,上述电热板结构简单,且发热效率高,操作简便,便于用户使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发热板14,只要是能够实现发热功能,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储热发热体1包括:储热砖12及发热板14,其中,采用整体烧结而成的储热砖12,且在储热砖12的中部直接烧结制成空腔122,将发热板14放置于空腔122内部,储热砖12为一体式结构,无需过多的连接机构,其中,可以通过在储热砖12内放置有套筒形成空腔122,以便发热板14的安装;进一步地,采用发热板14增大发热元件与储热砖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热量的传递;更进一步地,发热板14的两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面144及第二发热面146,且,两个发热面均与储热砖12相贴合,同时释放热量,进而在加快储热转的温度变化速度的同时提升热量的利用率,提升储热发热体1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地,一体式储热砖12与发热板14的配合的导热效率高,在同等储热发热的情况下,发热板14的温度不需过高,有利于延长储热发热体1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可以采用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之一,利用电线142连接电源后发热,便于用户操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热发热体。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6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02,将制作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104,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
步骤106,对砖坯进行烧结成型处理,制成储热砖;
步骤108,将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制成储热发热体。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用于制备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具体地,可以采用热阻率低的导热材料制作储热砖,以保证其导热效率;进一步地,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制成留有空腔的砖坯,其中,保证空腔与发热板的大小相适配,使得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时可与储热砖紧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储热加热体的性能;进一步地,将砖坯进行烧结处理,制作形成储热砖,最后,将发热板放置于储热砖内,制成储热发热体,整个过程工序简单,特别是对于储热砖的制备,整体烧结而成,一体式的储热砖结构,无需后续工序处理,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7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202,将制作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204,利用两个模具形成压模腔;
步骤206,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
步骤208,将位于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步骤210,对砖坯进行烧结成型处理,制成储热砖;
步骤212,将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制成储热发热体。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模具形成压模腔,具体地,可以为两个设置有凹槽的模具扣合形成,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填充与该压模腔内,具体地,在填充的过程中注意填充的力度及对空腔的保留,可以在填充部分原料后在原料上增加一个辅助工具,利用该辅助工具形成空腔,然后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待成型完毕后,将此辅助工具取出,最终形成砖坯。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8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302,将制作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
步骤304,将套筒放置于模具的中部,在套筒与模具之间形成压模腔;
步骤306,将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
步骤308,将位于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步骤310,对砖坯进行烧结成型处理,制成储热砖;
步骤312,将发热板放置于空腔内,制成储热发热体。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将套筒放置于模具的中部,利用套筒与模具之间的空隙形成压模腔,其中,套筒主要用于形成空腔,且套筒的形状与加热板相匹配,进而保证加热板与储热砖的紧密贴合,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并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最终形成砖坯,整个过程工序简单,特别是对于储热砖的制备,整体烧结而成,利用套筒形成空腔,直接放置发热板,一体式的储热砖结构,无需后续工序处理,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砖坯制作完成后,套筒留存于砖坯内,与砖坯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空腔的套筒留存于砖坯中,一方面,在对原料进行压实、脱模处理时,套筒可承受一定的压力,防止砖坯发生变形,进而保证砖坯与发热板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保留套筒在砖坯内,不需要取出,可避免在取出套筒时对砖坯的破坏,进而保证砖坯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套筒为以下套筒之一:陶瓷套筒、铸铁套筒、不锈钢套筒。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砖坯完整性的前提下选用陶瓷套筒、铸铁套筒、不锈钢套筒之一,上述套筒结构简单,且均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可以保证在对原料进行压实的过程中砖坯的完整性;进一步地,上述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保证发热板热量的传递,进而保证储热发热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套筒,只要是能够实现形成空腔,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板与储热砖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保证发热板与储热砖之间的紧密贴合,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储热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套筒的一侧与发热板相贴合,另一侧与储热砖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套筒的两侧与发热板及储热砖之间紧密贴合,此时,发热板所释放的热量便可通过套筒后传递至储热砖,进而保证热量的高效利用,提高储热发热体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热砖,所述储热砖的中部设置有空腔;
发热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发热板与所述储热砖相贴合;
其中,所述储热砖为整体烧结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热面及第二发热面,所述第一发热面及所述第二发热面分别与所述储热砖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板为以下电热板之一或其组合:不锈钢云母电热板、陶瓷电热板、碳晶电热板。
4.一种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制作储热砖的原料混合均匀;
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
对所述砖坯进行烧结成型处理,制成储热砖;
将发热板放置于所述空腔内,制成所述储热发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的具体步骤包括:
利用两个模具形成压模腔;
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原料填充在压模腔内;
将位于所述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原料制成内部带有空腔的砖坯的具体步骤包括:
将套筒放置于模具的中部,在所述套筒与所述模具之间形成压模腔;
将混合均匀后的所述原料填充在所述压模腔内;
将位于所述压模腔内的原料压实后进行脱模处理,制成砖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砖坯制作完成后,所述套筒留存于所述砖坯内,与所述砖坯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为以下套筒之一:陶瓷套筒、铸铁套筒、不锈钢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板与所述储热砖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热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的一侧与所述发热板相贴合,另一侧与所述储热砖相贴合。
CN201711035690.4A 2017-10-30 2017-10-30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911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5690.4A CN107911888B (zh) 2017-10-30 2017-10-30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5690.4A CN107911888B (zh) 2017-10-30 2017-10-30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1888A true CN107911888A (zh) 2018-04-13
CN107911888B CN107911888B (zh) 2021-11-23

Family

ID=6184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5690.4A Active CN107911888B (zh) 2017-10-30 2017-10-30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188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417U (zh) * 1989-08-21 1990-02-21 刘世龙 多用电热焐
CN106007661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湖南省醴陵市电热电器瓷厂 一体式陶瓷发热体的制作方法及一体式陶瓷发热体
CN205663093U (zh) * 2016-06-02 2016-10-26 南京金合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储热砖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417U (zh) * 1989-08-21 1990-02-21 刘世龙 多用电热焐
CN106007661A (zh) * 2016-05-23 2016-10-12 湖南省醴陵市电热电器瓷厂 一体式陶瓷发热体的制作方法及一体式陶瓷发热体
CN205663093U (zh) * 2016-06-02 2016-10-26 南京金合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储热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1888B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0896U (zh) 混合加热式电子烟具及发热元件
CN106082189A (zh) 利用碳化硅炉用变压器和电阻炉生产石墨化材料的方法
CN103102155A (zh) 一种埋入式远红外加热器电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1888A (zh) 储热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40446U (zh) 一种净水器加热箱
CN107097425A (zh) 一种新型3d打印机加热底板
CN201379537Y (zh) 一种洗碗机用的加热器
CN203863891U (zh) 一种小型在线耦合器灌封用一体化注胶及固化装置
CN209096426U (zh) 新能源汽车采暖预热装置
CN205179396U (zh) 一种浸入式ptc加热器
CN209376676U (zh) 低温烟空气加热装置
CN20819285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杯体和食品加工机
CN207797760U (zh) 一种可调式温区分布结构
CN203088767U (zh) 豆浆机用杯体
CN206272881U (zh) 导热油炉电磁感应加热器用新型隔热保温层
CN206376137U (zh) 一种超薄便携式电烫斗
CN214720310U (zh) 一种冲头凹模保温器
CN210783813U (zh) 带加热瓶盖的保温杯
CN203884007U (zh) 一种ptc铝壳陶瓷加热器
CN205430633U (zh) 热源组件
CN218884649U (zh) 一种高保温炉体结构及氮化铝陶瓷连续烧结炉
CN203255199U (zh) 客车车厢专用加热板
CN201724367U (zh) 一种即热式供水装置
CN206560254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
CN208588594U (zh) 一种煤岩光片制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