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8386A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8386A
CN107908386A CN201711396973.1A CN201711396973A CN107908386A CN 107908386 A CN107908386 A CN 107908386A CN 201711396973 A CN201711396973 A CN 201711396973A CN 107908386 A CN107908386 A CN 107908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equipment
wireless
different
wireless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69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69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8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8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8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时,包括: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课堂或会议场景中,通常会需要将讲师或演讲者使用的电子设备上的屏幕投屏到更大的屏幕上,供其他用户观看。若投屏设备和被投屏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连接,但是有线连接通常会局限投屏设备的移动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通过点对点无线连接进行的投屏,通常是基于点对点传输的,导致一个投屏设备仅能够向一个被投屏设备进行单屏分享,且传输速度慢,信号干扰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的控制模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为不同的所述第一无线模组配置实用的无线信号的频率;
所述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使用对应的频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至少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
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第一无线模组发送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广播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读取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的地址标识;
利用预设规则处理所述地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预设规则识别出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之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无线模组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投屏内容;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投屏内容;其中,所述第一投屏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二投屏内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若接收屏幕分享的第二设备为多个,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
所述连接单元,具体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
所述连接单元,具体用于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分别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控制模组,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还用于通过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第二设备发送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设置有所述控制模组;
第二电路板,设置有所述第一无线模组;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间隙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及所述控制模组的传输导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第一接口;
所述传输导线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线路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设备,包括:
壳体;
第二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显露,用于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投屏内容;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
控制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及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将所述投屏内容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三设备还包括:
第三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显露,用于接受供电并向所述第三设备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三设备还包括:
第二无线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所述第二接口,还用于将所述第三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三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一个设备向多个设备的投屏,会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基于建立的无线连接向不同的第二设备分别发送投屏内容。如此,例如,对于进行投屏的第一设备可以建立多个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多个第二设备同时进行投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个设备仅能向另一个设备进行投屏的问题;满足了用户多设备投屏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信息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包括:
步骤S110:利用不同的通信地址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步骤S120: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步骤S130: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能利用不同的通信地址,与多个第二设备分别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首先是点对点无线连接,其次,是点对点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无线技术建立的点对点连接。点对点连接具有传输速率快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基于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Protocol,P2P)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建立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的无线直连。所述无线直连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连接未引入第三方设备来中转数据包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地址可包括: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者,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若第一设备与N个第二设备分别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则基于N个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并基于该N个通信地址分别与第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交互点对点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交互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
基于所述通信地址,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配用于所述点对点无线通信的通信资源,该通信资源包括:带宽资源、存储资源及计算资源一种或多种。
所述交互点对点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或,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互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建立对应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对应的通信地址的第一连接应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连接建立请求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将所述通信地址携带在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应答之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对应通信地址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连接应答,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同意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应答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地址。
若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为第二设备发送的,则交互所述点对点连接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可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建立对应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对应的通信地址的第二连接应答;
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地址,可以携带在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供所述第一设备接收,也可以是第一设备通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来接收。例如,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连接应答之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自身用于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的通信地址。
以下以IP地址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为例,所述第一设备可以获得多个IP地址的使用权限,第一设备的多个IP地址可以共用一个第一无线模组,基于多个IP地址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不同的点对点无线连接。这里被多个IP地址共用的第一无线模组,可以称之为公用模组,该公用模组具有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可以用于无线信号的发送,所述接收器可以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所述公用模组可以分为多组收发器,一组所述收发器至少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投屏,接收的信息量少,故一组所述收发器可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的一个或多个端口。即,多组收发器可以共用一个接收器。
这样,一组所述收发器可以用于与一个IP地址绑定,用于与一个第二设备建立一个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至少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这里的逻辑地址即可为所述IP地址,或者,是通过一个无线模组的MAC地址加上分配给对应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端口号等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中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则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例如,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为多个WiFi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具有不同的MAC地址,此时,点对点无线连接使用的通信地址可为MAC地址。
第一设备的一个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若第一设备有M个第一无线模组,当基于MAC地址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与M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可以共用一个控制模组,该控制模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控制器或控制电路,例如,所述控制模组可为片上系统(System OnChip,SOC),该控制模组可以控制多个第一无线模组的通信。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至少包括一组收发器,可以发射并且接收无线信号。多个第一无线模组共用一个控制模组,可以减少第一设备内控制模组的个数,简化设备结构,降低第一设备的设备成本,并提升控制模组的有效使用率。
在步骤S130中使用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时,通过携带对应的IP地址,就可以实现第二设备的区分接收,投屏内容的区分发送。例如,将所述IP地址作为数据包的源地址。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都分配有连接标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不同的点对点无线连接的连接标识不同,在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标识,区分不同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和接收投屏内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会向第二设备发送投屏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屏内容可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一个或多个应用的应用界面,或者,操作系统的系统界面。所述投屏内容可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前台的显示界面的界面内容,也可以是第一设备后台运行的应用的后台应用界面或者后台系统运行的系统组件的组件界面的界面内容。
所述投屏内容中具体包括的内容决定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内部运行。
例如,所述第二设备为两个,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
步骤S131: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投屏内容;
步骤S132: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投屏内容,其中,所述第一投屏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二投屏内容。
若不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不同,则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投屏内容的内容标识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对应关系。
所述内容标识可为以下至少之一:
产生所述投屏内容的应用的应用标识;
产生所述投屏内容的系统组件的组件标识;
产生所述投屏内容的线程的线程标识。
至少在所述第一设备内对应存储有所述内容标识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对应关系,则所述第一设备在步骤S120中获取所述投屏内容时,根据所述内容标识从第一设备中提取投屏内容,在步骤S130利用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发送投屏内容时,则可以确定出将哪一个投屏内容发射通过哪一个点对点无线连接发送给第二设备。
例如,所述第一设备在建立所述对应关系时,将存储对应投屏内容的缓存的缓存区域的区域标识,对应的通信地址对应起来。所述区域标识可为缓存的起始存储地址和/或结束存储地址。从该缓存区域中读取的投屏内容携带对应的通信地址,或通过具有对应通信地址的第一无线模组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内容标识。如此,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根据对应内容标识去确定当前接收的内容是否自身需要显示的内容,若并非自身需要显示的内容,可以丢弃该投屏内容。
例如,所述内容标识可以作为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应答中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时,还包括:显示参数的协商。所述显示参数的协商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器的显示能力参数;
根据所述显示能力参数,确定显示参数;
并将确定的显示参数,发送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显示能力参数,可包括:
第二设备的显示器支持的显示分辨率;
第二设备的显示器的尺寸参数,例如,长及宽。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时,还可包括:显示能力参数的交互,实现显示参数的协商。
例如,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建立请求携带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或者,通过第一连接应答携带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而第一设备一旦确定显示参数之后,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应答携带指示信息,指示最终的显示参数。
这样的话,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同时,实现显示参数的协商,且利用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建立使用的消息,进行显示参数的协商,交互的信令条数少,具有信令开销小及使用的时延小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参数的协商,也可以是在点对点无线连接建立之后,所述投屏内容显示传输之前进行的,例如,利用建立的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协商所述显示参数,在步骤S130中在完成显示参数的协商之后,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所述第一设备获得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能力参数之后,在执行所述步骤S13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能力参数,生成适宜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的投屏内容;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内容之后,根据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进行显示内容的适配性调整,将第一设备发送的投屏内容生成适宜自身显示的显示内容,再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屏内容可为已经根据显示内容完成像素值转换,可供显示器直接显示的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可以直接供显示器显示的像素值等。即便第二设备需要根据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需要进行适配性调整,可包括:第二设备根据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进行像素值的合并、裁切等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屏内容可为待显示的显示内容,该显示内容还未转换成显示数据。若此时,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可以不用交互所述显示能力参数,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待显示的显示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显示能力参数,转换成显示数据;然后基于显示数据输出投屏内容。所述显示数据包括:对应显示器上显示像素的像素值。所述像素值可包括:红、绿、蓝(R、G、B)的灰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通信参数的协商。
所述通信参数的协商,可包括:
点对点无线连接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率的协商;
点对点无线连接传输的无线信号的加密参数的协商。
所述通信参数的协商,可以在前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建立过程中完成,例如,将频率指示信息和/或加密参数携带在连接建立请求、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中进行参数。
所述加密参数可包括:加密方式的指示信息、加密密钥、解密密钥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加密方式可包括:对等加密方式或非对等加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设备采用不同的通信地址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所述加密密钥可以使用通信地址作为所述加密密钥和/或解密密钥,这样的话,就不用专门交互加密密钥或解密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参数还可包括:指示是否压缩的指示信息,例如,若指示压缩,则第一设备发送的压缩后的投屏内容。通过压缩,可以减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交互的数据量,可以减少第一设备与单个第二设备进行投屏内容传输所消耗的带宽。
总之,所述通信参数的种类有很多中,不局限于上述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可利用各种无线频段进行信息交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可以基于60Ghz频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60Ghz频段为:频率位于60Ghz附近的无线频段。例如,所述60Ghz可为57GHz到64GHz,59.4GHz-62.9GHz,57GHz-66GHz,或者,为以60Ghz为中心频率的无线频段,例如,所述60Ghz频段可为55Ghz到65Ghz,或者,58Ghz到62Ghz。采用60Ghz频段,就有带宽大的特点,故利用60Ghz进行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且60zHz频段区分现有技术中被高频使用的2.4Ghz或5.1Ghz频段,具有干扰小的特点,故具有通信质量佳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中,可以第一设备和不同的第二设备进行无线点对点无线通信,可以利用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进行通信,从而避免第一设备和多个第二设备无线通信时的同频干扰。例如,第一设备与一个第二设备通信采用第一频率的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第二设备与另一个第二设备采用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第一频率不同于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可以归属同一个频段的不同子频段的频率,也可以是不同频段。例如,第一频率的无线信号使用是2.4Ghz的载波,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使用的是5.1Ghz的频率,此时,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对应的是不同的频段。
又例如,第一频率的无线信号使用的是67至60Ghz的载波,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使用的61至62Ghz的载波,此时,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无线信号使用的同一频段的不同子频段。
再例如,第一无线模组可为多个,该第一无线模组共用一个控制模组。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模块为不同的所述第一无线模组配置实用的无线信号的频率。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使用对应的频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在具体实现中,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进行通信时,将根据当前通信需求选择不同频段或同一频段的不同子段进行通信,以确保利用对应的点对点无线连接进行通信具有足够的带宽,从而确保传输速度,减少传输延时过大的现象。
若第一设备与不同第二设备采用的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进行点对点无线通信,则需要与第二设备进行无线信号使用的频率的协商,例如,第一设备告知第二设备使用的无线信号的频率。
由于第一设备可以同时与多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可以通过该点对点无线连接,将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及时的传输给多个第二设备显示,实现多个第二设备的投屏内容的同步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的投屏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至少两个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不同,可选地,不同的投屏内容具有预定关联关系。所述预定关联关系可以下至少之一:
内容关联性,例如,描述同一个对象的不同内容;又例如,简要概述和详细描述对应的不同的内容;
应用关联性,同一个应用的不同应用界面。
例如,当前第一设备用于进行新产品的发布会,发布者,利用PPT进行产品的推广页的展示,同时利用视频进行产品使用的展示。该产品即为同一个对象。若一个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为PPT;另一个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为该视频。这两个第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不同,但是对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内容,是属于具有内容关联性的不同投屏内容。
例如,在第一投屏内容有一个链接或名词,需要由第二投屏内容来解释,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是实质上具有关联性的。例如,一个第二设备接收到投屏内容为资产负债表;另一个第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为该资产负载表中某一元素中的详细列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户进行一个新上市的软件应用的展示,一个软件可能有不同的功能模组,不同的功能模组对应了不同的应用界面,为了关联阐述,同一个应用的不同应用界面可以作为不同的投屏内容发送给对应的第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不同时,有预定关联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可以不具有预定关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投屏控制界面的显示,其中,所述投屏控制界面叠加显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其他界面上,投屏控制界面不作为投屏内容发送给第二设备。
所述投屏控制界面上显示一个或多个操作控件,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的投屏显示。例如,启动、中止或终止第二设备的投屏内容的发送;选择发送给第二设备的投屏内容、配置与对应第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带宽的配置控件。该配置控件可为:对话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检测预定操作;
当检测到第一设备之后,在所述第一设备显示器的最顶层显示所述投屏控制界面。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作用于投屏控制界面的用户操作后,启动投屏控制界面的显示计时;
当显示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最小化所述投屏控制界面,从而防止投屏控制界面干扰第一设备上其他内容显示。
若检测到一个用户操作,则重新进行显示计时,这样表面,若一个投屏控制界面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操作,则自动最小化。最小化后,在显示界面的预定位置显示有最小化控件,当检测到作用于该最小化控件的操作之后,恢复所述投屏显示界面的全界面显示。
例如,在任务栏显示所述投屏控制界面的最小化控件。
又例如,在系统消息界面显示所述最小化控件。
可选地,所述投屏控制界面的全界面的显示面积,小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去的显示面积。这样即便显示投屏控制界面,也可以方便用户查看其他显示内容,可选为,所述投屏控制界面的显示面积不大于为1/4或1/3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器的显示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投屏控制界面上显示投屏状态信息。所述投屏状态信息可包括:第二设备与该第二设备接收的投屏内容的内容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投屏内容的发送状态、投屏内容的当前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无线模组,所述第二无线模组与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可为不同类型的无线模组,例如,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为WiFi模组,第二无线模组可为Wi USB模组,所述Wi USB模组可以基于WiFi信号进行信息传输。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通过第二无线模组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这里的操作的投屏内容包括:修改投屏内容,添加投屏内容、切换投屏内容、删除投屏内容,触发投屏内容上的对应控件执行预定操作等。
这样第二设备就可以反向控制第一设备了。
所述投屏内容上显示有各种控件,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鼠标、触控屏、控制面板或者其他人机交互接口,接收用户操作;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操作之后,会反向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内对应投屏内容的刷新。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第一无线模组发送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广播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广播第一信息;这样想要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设备就可以接收到第一信息,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需要识别第一信息,只有成功识别出第一信息之后,所述第二设备会向第一设备返回第二信息。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才会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所述第一信息可为第一设备的通信地址,第二信息可携带有第二设备的通信地址,在步骤S110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交互,获取到对方的通信地址并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广播消息可为前述连接建立请求的一种,采用广播形式发送,可以多个设备接收到。
例如,所述方法还包括:
读取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的地址标识;
利用预设规则处理所述地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预设规则识别出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之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可为MAC地址等。利用预设规则处理,例如利用预设加扰序列或加扰序列对所述标识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第一信息;这样若不知道所述预设规则的设备而言,第一信息可能就是乱码信息或者无信息量的信息。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会利用预先存储的预设规则识别所述第一信息,若识别成功,表明该第二设备为可授权接入第一设备的合法设备,并向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规则处理地址标识得到第一信息,从而限制不具有权限的第二设备的接入,具有实现简便的特点。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连接单元110,用于若接收屏幕分享的第二设备为多个,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获取单元12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通信单元130,用于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10、获取单元120及通信单元130均可为程序单元,可以用于通过计算机程序等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执行,实现上述各个单元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连接单元110及通信单元130都可以对应于天线等无线模组,可以用于点对点无线连接的建立及信息交互。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所述连接单元110,具体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的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块,可对应于控制器,可用于不同的所述第一无线模组配置实用的无线信号的频率;所述连接单元110,用于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使用对应的频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连接单元110,具体用于至少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元130,还用于利用第一无线模组发送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广播信息;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连接单元110,具体用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的地址标识;
生成单元,用于利用预设规则处理所述地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13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预设规则识别出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连接单元11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之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单元130,还用于通过第二无线模组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连接单元110,用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通信单元130,还用于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投屏内容;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投屏内容;其中,所述第一投屏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二投屏内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
所述连接单元110,具体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设备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
所述连接单元110,具体用于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210,分别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控制模组220,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还用于通过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第二设备发送投屏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可包括:能够收发无线信号的天线及与天线连接的信号处理芯片,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可为WiFi模组。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可以分别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一个点对点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220可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的共用控制模组220,该一个所述控制模组220同时连接这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的连接建立及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用于向对应的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发送投屏内容。
所述控制模组220可以为一个,这样就实现了多个第一无线模组210共用一个控制模组220,减少了控制模组220的个数。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230,设置有所述控制模组220;
第二电路板240,设置有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
所述第一电路板230和所述第二电路板240间隙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及所述控制模组220的传输导线2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控制模组220位于第一电路板230上,第一无线模组210位于第二电路板240。控制模组220由于涉及数据处理,是一种产热模组。第一无线模组210涉及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同样会产生热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热量的堆积,会将控制模组220和第一无线模组210的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相对于将控制模组220和第一无线模组210设置在同一个电路板导致的热量堆积,导致的散热能力弱的问题。例如,所述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及传输线路,从侧面呈现工字型。由于控制模组220和第一无线位于不同的电路板上,相对于位于同一个电路板上,可以实现热量的产生位置的分化,从而有利于设备的散热,减少热聚集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均可为印刷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220位于第一电路板230的第一表面,第一无线模组210位于第二电路板240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距离最远的两个表面。例如,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的相反的表面,从而实现了热量的不同表面的辐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散热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的间隙之间提供第一温度的导热媒介,并驱动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的间隙之间的第二温度的导热媒介离开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
例如,所述散热器可为风冷散热器,用于向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之间吹入冷空气并促使热空气从间隙离开,实现了第一温度的导热媒介的引入和第二温度的导热媒介的驱动。
又例如,所述散热器可为液体散热器,所述液体散热器的导热媒介,例如,水等比热容较大的液体,通过导热液体的相变实现散热。例如,将液体的导热液体灌入所述间隙,将气态的导热气体从间隙驱动离开,通过与空气等热交换,使得气态的导热气态液化成液体,并传导回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之间。这样实现了第一电路板230和第二电路板240的散热器的共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30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模组210的第一接口;
所述传输导线250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30上的线路与所述控制模组220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30上,为了方便连接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30的边缘,方便传输导向的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30上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240上的一侧,方便所述传输导线250的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设备,包括:
壳体310;
第二接口320,位于所述壳体310内,通过所述壳体310上的开口显露,用于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投屏内容;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340,位于所述壳体310内;
控制模组330,位于所述壳体310内,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320及所述第一无线模组340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340与一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模组340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将所述投屏内容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壳体310可为电子设备的外壳体310。
所述第二接口320,位于壳体310内,可以通过所述壳体310上的开口显露,这样方便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的投屏内容。所述第二接口320可为USB接口,或者PCIE接口等,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有线插拔的连接。
在所述壳体310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340,该第一无线模组340可供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控制模组330,可为控制器,例如,微控制器等,位于壳体310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模组340及所述第二接口320连接,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模组340的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接口320与第一设备的连接及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第三设备还包括:第三接口,位于所述壳体310内,通过所述壳体310上的开口显露,用于接受供电并向所述第三设备供电。
所述第三接口同样位于所述壳体310内,通过壳体310上的开口显露,可用于接受供电,并向第三设备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接口可以用于第一设备连接,接受第一设备的供电,并将供电供第三设备使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口可以用于与第一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连接,例如,其他供电设备,又例如,所述第三接口可为市电接口,可以用于接受市电的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三设备还包括:第二无线模组,位于所述壳体310内,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所述第二接口320,还用于将所述第三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三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所述第二无线模组可为前述WiUSB模组等,第二无线模组和第一无线模组340可为不同的无线模组,同样位于所述壳体310内,可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接口320将第三信息传输给第三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330和第一无线模组340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电路板上,且控制模组330和第一无线模组的340所在的不同电路板同样可以如图6所示的呈工字型分布,以更好的散热。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如图8所示,本示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和多个第二设备;
第一设备上连接有第三设备;
每一个第二设备上连接有第四设备。
在一情况下,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为相互独立的设备。第四设备与第二设备是相互独立的设备。在另一些情况下,第三设备属于第一设备,是第一设备的组成部分;第四设备属于第二设备,是第二设备的组成部分。
在图8所示的系统中,第一设备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HDMI)分别与采用60Ghz频段通信的2个WiFi模组通信,这两个WiFi模组共用一个控制模组。该HDMI接口可为前述的第二接口。
另外第三设备内还设置有WiUSB模组,用于通过USB2.0接口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该USB2.0接口可为前述的第三接口。
一种第四设备包括WiUSB模组,可以与第三设备或第一设备中的WiUSB模组连接,可以将第二设备发送的反向控制信息(对应于前述的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该第四设备还包括接收器1,该接收器1可包括一个WiFi模组可以与第三设备中的一个WiFi模组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可以通过HDMI与第二设备连接。
另一种第四设备仅包括一个接收器。在图2中的另一种第四设备包括接收器2,可以通过HDMI与第二设备的图像处理器连接,图像处理器接收到第四设备转发的图像数据之后,由第二设备输出。
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控制面板和图像处理器,该控制面板可以采集用户操作,基于用户操作形成所述第三信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模组;不同的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不同;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的控制模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为不同的所述第一无线模组配置实用的无线信号的频率;
所述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使用对应的频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至少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无线模组配置等于所述第二设备个数的逻辑地址;
利用一个所述逻辑地址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第一无线模组发送携带有第一信息的广播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读取所述第一无线模组的物理地址的地址标识;
利用预设规则处理所述地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在识别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预设规则识别出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返回的第二信息;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之后,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无线模组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包括:
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投屏内容;
基于所述点对点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投屏内容;其中,所述第一投屏内容不同于所述第二投屏内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若接收屏幕分享的第二设备为多个,基于不同的通信地址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投屏内容;
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投屏内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分别用于与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控制模组,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还用于通过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向对应的第二设备发送投屏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路板,设置有所述控制模组;
第二电路板,设置有所述第一无线模组;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间隙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及所述控制模组的传输导线。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三设备,包括:
壳体;
第二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显露,用于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并接收投屏内容;
至少两个第一无线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
控制模组,位于所述壳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及所述第一无线模组连接,用于利用一个所述第一无线模组与一个第二设备建立点对点无线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模组基于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将所述投屏内容发送给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口,位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显露,用于接受供电并向所述第三设备供电。
CN201711396973.1A 2017-12-21 2017-12-2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7908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973.1A CN107908386A (zh) 2017-12-21 2017-12-2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6973.1A CN107908386A (zh) 2017-12-21 2017-12-2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8386A true CN107908386A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6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6973.1A Pending CN107908386A (zh) 2017-12-21 2017-12-21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8386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6088A (zh) * 2018-04-18 2018-08-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投屏系统
CN109460170A (zh) * 2018-10-23 2019-03-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扩展及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752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系统、车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19823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投屏设备
CN111506283A (zh) * 2020-04-26 2020-08-07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5251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831246A (zh) * 2020-07-27 2020-10-27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5g网络的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3457A (zh) * 2020-09-10 2020-12-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004489A1 (zh) * 2019-07-08 2021-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69527A (zh) * 2020-11-16 2021-0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9489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设备、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US11733831B2 (en) 2020-07-08 2023-08-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storage media
EP4213512A4 (en) * 2020-10-21 2024-03-20 Huawei Tech Co Ltd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4331A1 (en) * 2012-04-18 2013-10-2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ver first and second wireless connections of a wireless transceiver
US20130281020A1 (en) * 2012-04-18 2013-10-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ver First And Second Wireless Connections Of A Wireless Transceiver
CN104426870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无线屏幕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30029A (zh) * 2013-05-23 2016-01-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和控制Wi-Fi显示连接的音频和语音反向信道
CN208027337U (zh) * 2017-12-21 2018-10-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4331A1 (en) * 2012-04-18 2013-10-2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ver first and second wireless connections of a wireless transceiver
US20130281020A1 (en) * 2012-04-18 2013-10-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ver First And Second Wireless Connections Of A Wireless Transceiver
CN105230029A (zh) * 2013-05-23 2016-01-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和控制Wi-Fi显示连接的音频和语音反向信道
CN104426870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无线屏幕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8027337U (zh) * 2017-12-21 2018-10-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6088A (zh) * 2018-04-18 2018-08-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投屏系统
CN109460170A (zh) * 2018-10-23 2019-03-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扩展及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60170B (zh) * 2018-10-23 2022-09-23 深圳市丝路蓝创意展示有限公司 屏幕扩展及交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752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系统、车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19823A1 (zh) * 2018-12-14 2020-06-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装置、投屏设备
WO2021004489A1 (zh) * 2019-07-08 2021-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880629B2 (en) 2019-07-08 2024-0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9489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投屏设备、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1506283A (zh) * 2020-04-26 2020-08-07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06283B (zh) * 2020-04-26 2023-10-27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75251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投屏方法及显示设备
US11733831B2 (en) 2020-07-08 2023-08-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storage media
CN111831246A (zh) * 2020-07-27 2020-10-27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5g网络的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3457A (zh) * 2020-09-10 2020-12-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投屏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213512A4 (en) * 2020-10-21 2024-03-20 Huawei Tech Co Ltd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69527A (zh) * 2020-11-16 2021-0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269527B (zh) * 2020-11-16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8386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3977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IP addr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1018153A1 (zh) 一种设备配网注册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691275B (zh) 无线传屏设备、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854916B (zh) 采用直接无线电信号进行设备到设备发现
US7330459B2 (en) MAC controller and clock synchronizing method for use with the same
US200600804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interface
US10492055B2 (en) Bluetooth advertising processing techniques
CN105635943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数据交互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信标装置和信标数据交互装置
CN109874135B (zh) 蓝牙电子价签及其数据更新方法
CN208027337U (zh) 电子设备
JPH0856246A (ja) 無線モデム
CN106130770A (zh) 使用代理设备的混合联网简单连接建立
WO2019237668A1 (zh) 接收设备和无线传屏系统
CN109640330A (zh) 频谱管理系统、空白频谱感知方法及空白频谱分配方法
CN108574935A (zh) 一种组播业务处理方法及接入点
CN103037249A (zh) 数字电视一体机及其数据通信方法
EP3883184A1 (en) Resource publi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471643A (zh) 通信装置
WO2019071809A1 (zh) 交互智能平板、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080270512A1 (en) Virtual network projec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projection sources and method thereof
EP0661856A3 (en) Memory structure for configuring a terminal device
CN104955015A (zh) 一种通信资源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68188A (zh) 一种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互通的方法
WO2023231883A1 (zh) 修复wlan信息的方法、主配置器、物联网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