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2011A -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2011A
CN107902011A CN201711083524.1A CN201711083524A CN107902011A CN 107902011 A CN107902011 A CN 107902011A CN 201711083524 A CN201711083524 A CN 201711083524A CN 107902011 A CN107902011 A CN 107902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ar
fixed
seatpost
fixed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35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慧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Lotus K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Lotus K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Lotus K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Lotus K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35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2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2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201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2Saddles resiliently mounted on the frame; Equipment therefor, e.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本发明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设有车轮,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车杆、坐杆和座椅;所述车杆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位于顶端设有车把;所述车杆和坐杆的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上设有所述座椅;所述支架底部设有弹性部件。本发明可以提高思维车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思维车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背景技术
思维车主要是建立在一种可自平衡的电动车。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便及环保的交通工具。思维车由于其携带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首选代步工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的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会使用思维车作为代步工具。
现有的电动思维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车体上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电动思维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另一种是车体由两部分组成,左部分和右部分之间通过转动机构实现相互转动,从而实现“脚控”。
现有的电动思维车一般不具备减震功能,对形式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导致思维车的通行能力受限。
CN103935413B于2016年8月31日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级平衡悬架的减震模块化负重轮组,涉及一种橡胶履带行走装置的负重轮组。该方案包括一级平衡悬架、一级平衡悬架橡胶球铰和两个模块化的双列负重轮总成。该方案在车轮部分减震,减震能力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减震性能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车杆、坐杆和座椅;
所述车杆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位于顶端设有车把;所述车杆和坐杆的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上设有所述座椅;所述支架底部设有弹性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杆包括与车把连接的第一车杆;与车体固定的第二车杆;所述第二车杆包括横杆、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横杆与第一车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设有一对定位凸块;所述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一车杆底部。两根连接杆可以对坐杆起到夹持定位的作用,固定更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车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杆;与车体或坐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圆柱体;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坐杆底部设有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坐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车杆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固定在第二杆体上;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底部;所述车体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杆体底端设有嵌入滑槽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沿滑槽往返运动;所述滑槽两端各设有一定位孔;所述推拉杆末端设有与定位孔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在驾驶思维车的时候,与座椅连接的坐杆承受最大压力,任何震动带来的应力在坐杆上体现最为明显,在此增加弹性部件可以有效提高减震效果。而且坐杆本身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坐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杆;与车体或车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滑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内;所述滑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的长度;所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和连接座。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的收缩方向,使弹簧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坐杆在旋转固定位置上设有连接轴或滑槽;所述车杆上设有与连接轴或滑槽配合的滑槽或连接轴;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连接轴的直径。本发明交叉的车架结构,确保了思维车的稳定性。在驾驶思维车的时候,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应力最为集中,其位于整个思维车的中心位置,因此在此位置设置弹性部件,一方面可以可以让弹性应力更为均匀,提高用户乘坐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冲旋转固定位置的压力,避免缓冲旋转固定位置刚性连接在应力较大的时候崩断。而且旋转固定位置距离车体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再者,坐杆和车杆是旋转固定的,在常规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点固定不动,这样在坐杆在震动下压的时候,坐杆围绕旋转点转动的轨迹是圆周轨迹,座椅固定在坐杆上,也随之坐杆做圆周运动,座椅向下运动的时候会放生倾斜,用户在座椅上坐不踏实,不仅用户体验不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座椅向下运动的时候,座椅同时沿着垂直和水平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座椅始终保持水平位置,用户坐得踏实、安全。相比于车体部分设置滑槽,与坐杆末端配合的方式,本发明的滑槽更靠近座椅位置,在震动过程中运动更为平滑,顿挫感较弱。
进一步的,所述车杆包括第一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车把,一端连接第一转轴;所述车体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并与横杆接触定位;所述滑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两侧位置。横杆、第一转轴和两个链接杆形成封闭的导槽结构,横杆对坐杆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结构,即便旋转固定位置松动,由于横杆的限位作用,坐杆也不会过于翘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车杆包括与车把连接的第一车杆;与车体固定的第二车杆;所述第二车杆包括横杆、第一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横杆与第一车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的两端;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并与横杆接触定位;所述滑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两侧位置。车把、第一转轴和两个连接杆形成封闭的导槽结构,导槽相当于贯穿整个车杆,这样旋转固定位置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来设定坐杆和车杆的旋转固定位置,通用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对应固定杆位置设有中空的固定孔;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囊体,所述囊体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环绕囊体外壁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囊体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弧形折弯部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弧形折弯部之间设有阻尼部件;所述空气弹簧环绕第一端和固定杆设有折叠防尘罩;所述囊体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由于空气弹簧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而且空气弹簧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思维车领域,由于思维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思维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和弹片减震的思维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护持囊体,确保囊体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能够有效减缓坐杆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本技术方案无须滑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交叉的车架支架结构(X形结构),车杆和坐杆是联动的,在颠簸过程中同步张开和收缩,可锻炼用户全是协调性。而思维车本来属于慢速的代步工具,支架小幅度的变化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兼顾了通勤和健身的功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交叉的支架本身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基于交叉支架减震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另一滑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三另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另一车杆和滑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各实施例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另一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各实施例又一弹性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车体;11、座椅;12、车轮;13、坐杆;14、车杆;15、车把;16、弹性部件;17、第一杆体;18、第二杆体;19、滑槽;20、推拉杆;21、定位孔;22、第一车杆;23、第二车杆;24、横杆;25、转轴;26、连接杆;27、定位凸块;28、第一固定杆;29、第二固定杆;30、第一圆柱体;31、第二圆柱体;32、弹簧;33、滑杆;34、连接座;35、把手;36、连接球;37、卡座;38、承接座;39、轮毂;40、轮轴;41、车罩;42、挡泥板;50、囊体;51、折叠部;52、支架;53、弧形折弯部;54、第一活塞;55、阻尼部件;56、折叠防尘罩;57、第二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车杆、坐杆和座椅;所述车杆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位于顶端设有车把;所述车杆和坐杆的杆体可旋转固定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上设有所述座椅;所述支架车杆底部设有弹性部件。
申请人设计一种未公开的三角支架结构减震的思维车,可以显著提升思维车的减震效果,但对于其他结构形式支架还未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本发明交叉的支架结构(X形结构),车杆和坐杆是联动的,在颠簸过程中同步张开和收缩,可锻炼用户全是协调性。而思维车本来属于慢速的代步工具,支架小幅度的变化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兼顾了通勤和健身的功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交叉的支架本身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下面参考图1至图1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实施例一
参考图1、2,以及10-12,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车杆14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车杆14、坐杆13和座椅11;所述车杆14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所述座椅11;所述车杆14底部设有弹性部件16。
本发明的坐杆13与车体10固定有多种结构,举例来说,一种方式是直接在车体10上圆形的孔洞,坐杆底部设有圆球,可以整体嵌入孔洞内,圆球小于孔洞,可以在里面转动,为弹性组件运动提供空间。另外一种是提供一种竖直设置的槽,可以让坐杆在槽内滑动。
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22和第二杆体23;所述第一杆体22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23上;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19;所述第一杆体22底端设有嵌入滑槽19的推拉杆20;所述推拉杆20沿滑槽19往返运动。坐杆13和车杆14是旋转固定的,在常规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点固定不动,这样在坐杆13在震动下压的时候,坐杆13围绕旋转点转动的轨迹是圆周轨迹,座椅11固定在坐杆13上,也随之坐杆13做圆周运动,座椅11向下运动的时候会放生倾斜,用户在座椅11上坐不踏实,不仅用户体验不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方式坐杆13与车体10固定的一端可以水平滑动,在座椅11向下运动的时候,座椅11同时沿着垂直和水平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座椅11始终保持水平位置,用户坐得踏实、安全。
可选的,滑槽19两端设有各设有一定位孔21;所述推拉杆20末端设有与定位孔21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定位孔21和圆柱配合可以在推拉杆20到达两端位置的时候进行定位,此时圆柱嵌入定位孔21中,需要较大的用力才能将推拉杆20从定位孔21中拔出,因此,当较小振动的时候,推拉杆20可以维持不动,保持驾驶过程的平顺。
车杆14的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定位凸块27;所述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坐杆13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两根连接杆26可以对坐杆13起到夹持定位的作用,固定更可靠。
弹性部件16包括与车杆14固定的第一固定杆28;与车体10或坐杆13固定的第二固定杆29;所述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三种形式的弹性组件。
方式1:参考图2,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第一圆柱体30;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第二圆柱体31;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20;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31。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方式2:参考图11,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滑杆33;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34;所述滑杆33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34内;所述滑杆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34的长度;所弹性组件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套设于滑杆33和连接座34。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32的收缩方向,使弹簧32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11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32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方式3:参考图12,弹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32;所述空气弹簧32包括囊体50,所述囊体50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51;环绕囊体50外壁设有支架52;所述囊体50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53;弧形折弯部53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28;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弧形折弯部53之间设有阻尼部件55;所述空气弹簧32环绕第一端和第一固定杆28设有折叠防尘罩56;所述囊体50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由于空气弹簧32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32、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空气弹簧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思维车领域,由于思维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思维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32和弹片减震的思维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32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52护持囊体,确保囊体50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55能够有效减缓坐杆13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参考图1-2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车杆14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车杆14、坐杆13和座椅11;所述车杆14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所述座椅11;所述车杆14底部设有弹性部件16。
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所述第一杆体17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18上;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19;所述第一杆体17底端设有嵌入滑槽19的推拉杆20;所述推拉杆20沿滑槽19往返运动;所述滑槽19两端设有各设有一定位孔21;所述推拉杆20末端设有与定位孔21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所述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定位凸块27;所述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弹性部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杆22底部和推拉杆20之间;所述第一杆体17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弹性部件16包括与第一车杆22固定的第一固定杆28;与推拉杆20固定的第二固定杆29;所述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第一圆柱体30;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第二圆柱体31;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30;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31。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本发明交叉的支架结构,确保了思维车的稳定性。在驾驶思维车的时候,用户的重力主要集中在座椅11和坐杆13上,车杆14的承重较小,因此弹性部件16设置在车杆14上受力较小,不易损坏。而且车杆14本身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12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座椅11底部设有与坐杆13固定连接的卡座37,以及与第二杆体18适配的承接座38;第二杆体18端面有通孔,卡座37也有一对通孔,第二杆体18的端面嵌入卡座37中,让两者的通孔重合,然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承接座面向第二杆体18的底面为弧面。座椅11通过弧面的承接座与第二杆体18接触定位,第二杆体18两端也有限位柱进一步与弧面两端接触定位,座椅11的承重可以有效分摊到第二杆体18上,提高座椅11的承载力。另外,座椅11也无需跟第二杆体18固定连接,减少固定件的使用,方便座椅11的拆卸维护。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车体10包括轮毂39,轮毂39两端设有轮轴40;轮轴40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12;所述轮毂39上方设有车罩41;车罩41两端对应车轮12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42。车体10采用创新的轮毂39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41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39形车体10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10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41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思维车。
车杆14上设有车把15,车把15包括两个把手35;两个把手35中间设有连接球36;所述连接球36与第一车杆22的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连接球36同时连接两端把手35及车杆14。连接球36位于“T”结构的中间交叉位置,可以让交叉位置的过渡更为平滑,提高握持手感。
实施例二
参考图3-4,以及图10-12,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52、与支架52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52包括车杆14和坐杆13;
所述车杆14位于底部的第一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部的第二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座椅11;所述坐杆13底部设有弹性部件16。
本发明的坐杆13与车体10固定有多种结构,举例来说,一种方式是直接在车体10上圆形的孔洞,坐杆13底部设有圆球,可以整体嵌入孔洞内,圆球小于孔洞,可以在里面转动,为弹性组件运动提供空间。另外一种是提供一种竖直设置的槽,可以让坐杆13在槽内滑动。
可选的,本实施方式的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所述第一杆体17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18上;所述弹性部件16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18底部;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19;所述第一杆体17底端设有嵌入滑槽19的推拉杆20;所述推拉杆20沿滑槽19往返运动。坐杆13和车杆14是旋转固定的,在常规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点固定不动,这样在坐杆13在震动下压的时候,坐杆13围绕旋转点转动的轨迹是圆周轨迹,座椅11固定在坐杆13上,也随之坐杆13做圆周运动,座椅11向下运动的时候会放生倾斜,用户在座椅11上坐不踏实,不仅用户体验不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方式坐杆13与车体10固定的一端可以水平滑动,在座椅11向下运动的时候,座椅11同时沿着垂直和水平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座椅11始终保持水平位置,用户坐得踏实、安全。
可选的,滑槽19两端各设有一定位孔21;所述推拉杆20末端设有与定位孔21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定位孔21和圆柱配合可以在推拉杆20到达两端位置的时候进行定位,此时圆柱嵌入定位孔21中,需要较大的用力才能将推拉杆20从定位孔21中拔出,因此,当较小振动的时候,推拉杆20可以维持不动,保持驾驶过程的平顺。
车杆14的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固定28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定位凸块27;所述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坐杆13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两根连接杆26可以对坐杆13起到夹持定位的作用,固定更可靠。
弹性部件16包括与坐杆13固定的第一固定杆28;与车体10或车杆14固定的第二固定杆29;所述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性组件16连接。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三种形式的弹性组件16。
方式1:参考图4,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第一圆柱体30;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第二圆柱体31;所述弹性组件16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30;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31。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方式2:参考图11,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滑杆33;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34;所述滑杆33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34内;所述滑杆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34的长度;所弹性组件16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套设于滑杆33和连接座34。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32的收缩方向,使弹簧32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32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方式3:参考图12,弹性组件16包括空气弹簧32;所述空气弹簧32包括囊体50,所述囊体50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51;环绕囊体50外壁设有支架52;所述囊体50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53;弧形折弯部53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28;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弧形折弯部53之间设有阻尼部件55;所述空气弹簧32环绕第一端和第一固定杆28设有折叠防尘罩56;所述囊体50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由于空气弹簧32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32、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空气弹簧32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思维车领域,由于思维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思维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32和弹片减震的思维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32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护持囊体50,确保囊体50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55能够有效减缓坐杆13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参考图3-4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52、与支架52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52包括车杆14和坐杆13;所述车杆14位于底部的第一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部的第二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座椅11;所述坐杆13底部设有弹性部件16。
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所述第一杆体17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18上;所述车体10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19;所述第一杆体17底端设有嵌入滑槽19的推拉杆20;所述推拉杆20沿滑槽19往返运动;所述滑槽19两端各设有一定位孔;所述推拉杆20末端设有与定位孔21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所述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定位凸块27;所述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弹性部件16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18底部和转轴25之间;所述第一杆体17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弹性部件16包括与第一杆体17固定的第一固定杆28;与转轴25固定的第二固定杆29;所述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第一圆柱体30;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第二圆柱体31;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32,所述弹簧32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30;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31。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本发明交叉的支架结构,确保了思维车的稳定性。在驾驶思维车的时候,与座椅11连接的坐杆13承受最大压力,任何震动带来的应力在坐杆13上体现最为明显,在此增加弹性部件16可以有效提高减震效果。而且坐杆13本身的长度比较长,可以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相比车轮12减震的方式,不仅容易实施,且减震效果更佳。
座椅11底部设有与坐杆13固定连接的卡座37,以及与第二杆体18适配的承接座38;第二杆体18端面有通孔,卡座37也有一对通孔,第二杆体18的端面嵌入卡座37中,让两者的通孔重合,然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承接座38面向第二杆体18的底面为弧面。座椅11通过弧面的承接座38与第二杆体18接触定位,第二杆体18两端也有限位柱进一步与弧面两端接触定位,座椅11的承重可以有效分摊到第二杆体18上,提高座椅11的承载力。另外,座椅11也无需跟第二杆体18固定连接,减少固定件的使用,方便座椅11的拆卸维护。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车体10包括轮毂39,轮毂39两端设有轮轴40;轮轴40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12;所述轮毂39上方设有车罩41;车罩41两端对应车轮12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42。车体10采用创新的轮毂39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41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39形车体10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10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41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思维车。
车把15包括两个把手35;两个把手35中间设有连接球36;所述连接球36与第一车杆22的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连接球36同时连接两端把手35及车杆14。连接球36位于“T”结构的中间交叉位置,可以让交叉位置的过渡更为平滑,提高握持手感。
实施例三
参考图5-12,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车杆14和坐杆13;所述车杆14位于底部的第一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部的第二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座椅11;所述支架在坐杆13和车杆14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16;所述坐杆13在旋转固定位置上设有连接轴43或滑槽19;所述车杆14上设有与连接轴43或滑槽19配合的滑槽19或连接轴43;所述滑槽19的长度大于连接轴43的直径。
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第一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第一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27;所述第一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坐杆13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并与横杆24接触定位;所述滑槽19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26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43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13两侧位置。横杆24、第一转轴25和两个链接杆形成封闭的导槽结构,横杆24对坐杆13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结构,即便旋转固定位置松动,由于横杆24的限位作用,坐杆13也不会过于翘起来。
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所述第一杆体17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18上;所述弹性部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17对应坐杆13和车杆14旋转固定位置的底部与车体10之间;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凸块58,所述第一杆体17与车体1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可旋转固定于两个第二定位凸块58之间。
参考图6、7,为了增强定位效果,可以在滑槽19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轴43配合定位的定位孔21。定位孔21和连接轴43配合可以在连接轴43到达两端位置的时候进行定位,此时连接轴43嵌入定位孔21中,需要较大的用力才能将连接轴43从定位孔21中拔出,因此,当较小振动的时候,连接轴43可以维持不动,保持驾驶过程的平顺。另外,由于坐杆13承受用户的主要重量,弹性部件16设置在坐杆13上,可以将应力更好低传导到弹性部件16,减震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弹性部件16有多种实现方式,举例说明
方式1:参考图5、6,弹性部件16包括固定杆44和弹簧32(弹性组件的一种);固定杆44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对应固定杆44位置设有中空的固定孔45;所述弹簧32一端套设于固定杆44,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45中。固定孔45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簧32嵌入到固定孔45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思维车在减震过程中,弹簧32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簧32脱落。
方式2,参考图8;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28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圆柱体30,第一圆柱体30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一固定杆28与支架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一固定杆28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第二固定杆29与弹簧3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圆柱体31,第二圆柱体31直径与弹簧32相当,但小于第二固定杆29与车体10连接一端,这样就在第二固定杆29上形成卡接弹簧32的阶梯面。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第二固定杆29通过弹簧3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对弹簧32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回弹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另外,第一固定杆28和第二固定杆29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弹簧32不仅在轴向,在横向都有更多的活动余量,当思维车发生左右摆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减震能力。当然,本技术方案对弹簧32的材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抗横向拉伸的能力。
方式3,参考图11;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弹簧32;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上设有滑杆33;所述第二固定杆29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34;所述滑杆33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34内;所述滑杆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34的长度;所述弹簧32套设于滑杆33和连接座34。采用套接式双杆结构,能稳定弹簧32的收缩方向,使弹簧32应力都沿着轴向运动,使得减震方向固定,避免驾驶员在座椅11中晃动,也降低了对弹簧32材质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方式4,参考图12;弹性部件16包括第一固定杆28、第二固定杆29和空气弹簧32;所述空气弹簧32包括囊体50,所述囊体50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51;环绕囊体50外壁设有固定支架52;所述囊体50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53;弧形折弯部53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28;所述第一固定杆28与弧形折弯部53之间设有阻尼部件55;所述空气弹簧32环绕第一端和固定杆44设有折叠防尘罩56;所述囊体50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9。由于空气弹簧32采用压缩气体来调节减震效果,其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和较高的阻尼比,因此隔震效果明显优于弹簧32、弹片等机械减震装置,可以显著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空气弹簧32在承受载荷变化时,其固有频率都可以保持大致不变,因此具有变刚度特性,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思维车领域,由于思维车自身重量较低,用户的体重差异就会对行驶状态的思维车的总重量和重心影响很大,采用弹簧32和弹片减震的思维车只能根据固定的人体模型来进行调校,对特定身高和体重的人才能获得最佳的隔震效果,其他人群隔震效果明显要差很多。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32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都能获得良好的隔震效果。再者,采用支架护持囊体50,确保囊体50弹性应力沿轴向运动,提高减震效果。而增加阻尼部件55能够有效减缓坐杆13的刚性,以便在不同路况时调节车身的稳定性,提高用户驾驶的舒适度。
图9实施例公开了车杆14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车杆14包括第一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一端连接车把15,一端连接第一转轴25;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27;所述第一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车体10还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凸块58,所述第一杆体17与车体1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可旋转固定于两个第二定位凸块58之间;所述坐杆13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并与横杆24接触定位;所述滑槽19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26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43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13两侧位置。车把15、第一转轴25和两个连接杆26形成封闭的导槽结构,导槽相当于贯穿整个车杆14,这样旋转固定位置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来设定坐杆13和车杆14的旋转固定位置,通用性好。
参考图5-8,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其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两侧设有车轮12,所述车体10上方设有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座椅11;所述支架包括交叉设置的车杆14和坐杆13;,整个支架呈“X”型结构。
车杆14位于底部的第一端固定于车体10;位于顶部的第二端设有车把15;所述车杆14和坐杆13的杆体可旋转固定;所述坐杆13上设有座椅11;所述支架在坐杆13和车杆14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16;所述坐杆13在旋转固定位置上设有连接轴43或滑槽19;所述车杆14上设有与连接轴43或滑槽19配合的滑槽19或连接轴43;所述滑槽19的长度大于连接轴43的直径。
坐杆13包括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所述第一杆体17与所述车杆14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11固定在第二杆体18上;所述车杆14包括与车把15连接的第一车杆22;与车体10固定的第二车杆23;所述第二车杆23包括横杆24、第一转轴25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26;所述横杆24与第一车杆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6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24的两端;另一端与第一转轴25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27;所述第一转轴25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27之间;所述弹性部件16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17对应坐杆13和车杆14旋转固定位置的底部与车体10之间;所述第一杆体17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26之间;所述滑槽19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26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43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杆体17两侧位置;所述滑槽19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轴43配合定位的定位孔21。
弹性部件16包括固定杆44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杆44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0对应固定杆44位置设有中空的固定孔45;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固定杆44,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45中。固定孔45有很好的定位作用,即弹性组件嵌入到固定孔45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被有效固定,思维车在减震过程中,弹性组件会产生摆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摆动过程中弹性组件脱落。
座椅11底部设有与坐杆13固定连接的卡座37,以及与第二杆体18适配的承接座38;第二杆体18端面有通孔,卡座37也有一对通孔,第二杆体18的端面嵌入卡座37中,让两者的通孔重合,然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承接座38面向第二杆体18的底面为弧面。座椅11通过弧面的承接座38与第二杆体18接触定位,第二杆体18两端也有限位柱进一步与弧面两端接触定位,座椅11的承重可以有效分摊到第二杆体18上,提高座椅11的承载力。另外,座椅11也无需跟第二杆体18固定连接,减少固定件的使用,方便座椅11的拆卸维护。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车体10包括轮毂39,轮毂39两端设有轮轴40;轮轴40上各套设有一个车轮12;所述轮毂39上方设有车罩41;车罩41两端对应车轮12位置设有凸起的挡泥板42。车体10采用创新的轮毂39结构,有效降低风阻,且制造简单,无须复杂的模具制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增车罩41提高了操作平台,可以在上面增加踏板等附属结构,保证了轮毂39形车体10的一致性,不需要在车体10上进行额外的二次加工。只需要更换车罩41就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款式效果的思维车。
车把15包括两个把手35;两个把手35中间设有连接球36;所述连接球36与第一车杆22的第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连接球36同时连接两端把手35及车杆14。连接球36位于“T”结构的中间交叉位置,可以让交叉位置的过渡更为平滑,提高握持手感。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无须滑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思维车可以在把手部分设计一个类似摩托车把手的转盘,用旋转车把手来控制思维车速度;转向控制则可以在车把与车杆连接部位设置为车把可旋转结构,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车把旋转角度来控制转向。驾驶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双脚放置在两个挡泥板上方,也可以单独在支架两侧设置独立踏板。这些解决方案不涉及本发明主要构思,且有多种成熟方案可以实施,在本申请中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设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车杆、坐杆和座椅;
所述车杆位于底端固定于车体;位于顶端设有车把;所述车杆和坐杆的杆体可旋转交叉固定;所述坐杆上设有所述座椅;所述支架底部设有弹性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底部设有所述弹性部件;所述车杆包括与车把连接的第一车杆;与车体固定的第二车杆;所述第二车杆包括横杆、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横杆与第一车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的两端;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设有一对定位凸块;所述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第一车杆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车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杆;与车体或坐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圆柱体;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套设固定与第一圆柱体;另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圆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杆底部设有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坐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车杆可旋转固定;所述座椅固定在第二杆体上;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底部;所述车体上设有一对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杆体底端设有嵌入滑槽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沿滑槽往返运动;所述滑槽两端各设有一定位孔;所述推拉杆末端设有与定位孔配合定位的定位圆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与坐杆固定的第一固定杆;与车体或车杆固定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滑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内部中空的连接座;所述滑杆可滑动地嵌入在连接座内;所述滑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座的长度;所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滑杆和连接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坐杆在旋转固定位置上设有连接轴或滑槽;所述车杆上设有与连接轴或滑槽配合的滑槽或连接轴;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连接轴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包括第一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车把,一端连接第一转轴;所述车体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并与横杆接触定位;所述滑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两侧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包括与车把连接的第一车杆;与车体固定的第二车杆;所述第二车杆包括横杆、第一转轴和两根并行的连接杆;所述横杆与第一车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分别固定与横杆的两端;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车体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固定与两个第一定位凸块之间;所述坐杆可旋转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之间,并与横杆接触定位;所述滑槽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杆的杆体上;相应的,连接轴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坐杆两侧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交叉车架支架车杆部分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固定杆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体对应固定杆位置设有中空的固定孔;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套设于固定杆,另一端嵌入固定在固定孔中;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囊体,所述囊体外壁设有弧线的折叠部;环绕囊体外壁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囊体第一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折弯部;弧形折弯部环绕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活塞;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弧形折弯部之间设有阻尼部件;所述空气弹簧环绕第一端和固定杆设有折叠防尘罩;所述囊体的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坐杆和车杆旋转固定位置设有弹性部件。
CN201711083524.1A 2017-11-05 2017-11-05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Withdrawn CN107902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3524.1A CN107902011A (zh) 2017-11-05 2017-11-05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3524.1A CN107902011A (zh) 2017-11-05 2017-11-05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2011A true CN107902011A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4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3524.1A Withdrawn CN107902011A (zh) 2017-11-05 2017-11-05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20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438A (zh) * 2018-10-11 2019-02-1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减震平衡车
JP2021535872A (ja) * 2018-09-13 2021-12-23 ゾウ, ジン ユアンZHOU, Jing Yuan マニュアル制御を伴う電動一輪車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535872A (ja) * 2018-09-13 2021-12-23 ゾウ, ジン ユアンZHOU, Jing Yuan マニュアル制御を伴う電動一輪車
EP3849892A4 (en) * 2018-09-13 2022-06-08 Zhou, Jing Yuan ELECTRIC UNICYCLE WITH MANUAL CONTROL
JP7421193B2 (ja) 2018-09-13 2024-01-24 ユアン ゾウ,ジン マニュアル制御を伴う電動一輪車
CN109353438A (zh) * 2018-10-11 2019-02-1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减震平衡车
CN109353438B (zh) * 2018-10-11 2023-09-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减震平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5284B (zh) 双轨车辆的车轮的具有弹簧元件的独立悬架
CN107902011A (zh) 一种基于交叉支架减震的思维车
CN102700663B (zh) 一步到位的折叠自行车
CN204432281U (zh) 导出式多承点独立悬架
CN102824252A (zh) 可变轴距的车架
CN208559650U (zh) 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
CN108162707B (zh) 机动车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及转向机构
CN107891934A (zh)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减震的体感车
CN215245323U (zh) 一种两轮式可侧倾前叉组
CN111921179B (zh) 一种武术辅助训练用智能化训练桩
CN113500884A (zh) 具有升降功能的全地形移动机器人
CN113401242A (zh) 行走装置、用于行走装置的行走系统及方法
CN207758932U (zh) 一种板簧减震的四轮自行车
CN103419871A (zh) 升降式箱包折叠电动车
CN220842824U (zh) 一种独轮车
CN219515735U (zh) 一种赛车游戏座椅
CN206141712U (zh) 电动自行车的易拆装式后轮组件
CN217125009U (zh) 具有双轮式前车身的电动滑板车
CN110077503A (zh) 一种减震滑板车
CN219088577U (zh) 一种可骑行行李箱前叉组件
CN214492433U (zh) 一种非独立式越野车悬架
CN207875864U (zh) 一种基于三角支架的横杆减震的体感车
CN208134506U (zh) 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
CN107902026A (zh) 一种t型车杆减震的平衡车
CN218949389U (zh) 电动滑板车的前轮减震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