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2003A - 一种无人救援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救援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2003A
CN107902003A CN201711050686.5A CN201711050686A CN107902003A CN 107902003 A CN107902003 A CN 107902003A CN 201711050686 A CN201711050686 A CN 201711050686A CN 107902003 A CN107902003 A CN 107902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tire
rescue ball
unmanned
mov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06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2003B (zh
Inventor
李嵇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10506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2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2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2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2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2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obotic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救援球,包括救援球本体、设置于所述救援球本体上的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轴和若干连接所述滚轴的轮胎,所述滚轴位于所述轮胎的两侧,所述滚轴和轮胎均位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球面,且位于球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探测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运动组件的两侧,包括电磁铁、防爆气囊、雷达探测仪以及避障传感器,所述防爆气囊设置于所述电磁铁的内侧位置,所述避障传感器为红外避障传感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救援球,不会耽误黄金救援时间,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及时进行搜救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救援人员受到伤害,大大提高搜救效率和搜救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救援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救援机器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人救援球。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救援设备,分为大型设备和便携式简单救援器械。严重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型设备难以第一时间达到,且大型设备需要人员进行复杂操作,便携式救援器械也需要人员随同,受灾区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次生灾害同样威胁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地震救援有其特有的黄金救援时间,为在此黄金时间营救更多受灾人员,同时减少救援人员伤害,因此急需一种小型无人救援设备即代替救援人员进行第一时间救灾,以争取使更多的受灾群众获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救援球,不会耽误黄金救援时间,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及时进行搜救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救援人员受到伤害,大大提高搜救效率和搜救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救援球,包括救援球本体、设置于所述救援球本体上的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轴和若干连接所述滚轴的轮胎,所述滚轴位于所述轮胎的两侧,所述滚轴和轮胎均位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球面,且位于球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探测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运动组件的两侧,包括电磁铁、防爆气囊、雷达探测仪以及避障传感器,所述防爆气囊设置于所述电磁铁的内侧位置,所述避障传感器为红外避障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无人救援球中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的设置,运动组件可实现救援球的灵活运动和行走,探测组件可实现即时搜救功能,其中,滚轴和轮胎的设置行成全地形轮胎结构,可让设备在灾区复杂地形上行动;雷达探测仪通过超宽频冲击雷达连续照射,检测回波中的心跳信号搜寻被困人员;避障红外传感器发射红外光束,遇到物体后光束反射回来,不受可见光影响白天黑夜均可测量,适合复杂地形和天气情况使用规避障碍;多个单个小型无人救援球可通过两侧电磁铁吸合连接,组成中型救援设备以应对大型障碍;防爆气囊在设备到达受灾人员位置后,释放扩大一定空间增大受困人员生存空间;总的来说,不会耽误黄金救援时间,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及时进行搜救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救援人员受到伤害,大大提高搜救效率和搜救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轮胎呈长条状,且所述轮胎的中间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轮胎呈弧形角度,能够和救援球本体的球面更佳贴合,提高行走能力。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轮胎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滑条纹的设置,能够提高轮胎的防滑性能,提高抓地力,有助于无人救援球的稳步行走。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轮胎倾斜设置,且若干所述轮胎首尾依次相连呈连续的“V”型或“W”型,直至绕成一圈包覆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中间位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首尾相连,且倾斜设置的连接方式,使得最终轮胎的排布呈连续的“V”型或“W”型,可实现直线行走或原地转向或行进间转向,活动更加灵活,能够通过复杂的地形,加大通过性,有助于救援工作。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救援球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陀螺仪芯片,所述陀螺仪芯片位于相邻两所述轮胎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陀螺仪芯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救援球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两侧的环形驱动支架,所述滚轴设置于所述环形驱动支架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环形驱动支架的设置,在提高救援球本体刚性和强度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球体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滚轴和轮胎与球体的连接强度,从整体上提高了救援球的质量,为救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滚轴带动所述轮胎转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驱动元件提供动力源,带动滚轴转动,使得最终给轮胎提供行走力。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元件为轮式电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轮式电机的设置,能够驱动各个滚轴滚动,带动轮胎行走,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动力传输效率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俯视图。
其中,1、救援球本体,21、滚轴,22、轮胎,23、环形驱动支架,31、电磁铁,32、防爆气囊,33、雷达探测仪,34、避障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救援球本体1、设置于救援球本体1上的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轴21和若干连接滚轴21的轮胎22,滚轴21位于轮胎22的两侧,滚轴21和轮胎22均位于救援球本体1的球面,且位于球面的中间位置;探测组件对称设置于运动组件的两侧,包括电磁铁31、防爆气囊32、雷达探测仪33以及避障传感器34,防爆气囊32设置于电磁铁31的内侧位置,避障传感器34为红外避障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无人救援球中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的设置,运动组件可实现救援球的灵活运动和行走,探测组件可实现即时搜救功能,其中,滚轴21和轮胎22的设置行成全地形轮胎结构,可让设备在灾区复杂地形上行动;雷达探测仪33通过超宽频冲击雷达连续照射,检测回波中的心跳信号搜寻被困人员;避障红外传感器34发射红外光束,遇到物体后光束反射回来,不受可见光影响白天黑夜均可测量,适合复杂地形和天气情况使用规避障碍;多个单个小型无人救援球可通过两侧电磁铁31吸合连接,组成中型救援设备以应对大型障碍;防爆气囊32在设备到达受灾人员位置后,释放扩大一定空间增大受困人员生存空间;总的来说,不会耽误黄金救援时间,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及时进行搜救工作的同时,也避免了救援人员受到伤害,大大提高搜救效率和搜救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轮胎22呈长条状,且轮胎22的中间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轮胎22呈弧形角度,能够和救援球本体1的球面更佳贴合,提高行走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轮胎2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滑条纹的设置,能够提高轮胎的防滑性能,提高抓地力,有助于无人救援球的稳步行走。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轮胎22倾斜设置,且若干轮胎22首尾依次相连呈连续的“V”型或“W”型,直至绕成一圈包覆于救援球本体1的中间位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首尾相连,且倾斜设置的连接方式,使得最终轮胎22的排布呈连续的“V”型或“W”型,可实现直线行走或原地转向或行进间转向,活动更加灵活,能够通过复杂的地形,加大通过性,有助于救援工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救援球本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陀螺仪芯片,陀螺仪芯片位于相邻两轮胎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陀螺仪芯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救援球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轮胎22两侧的环形驱动支架23,滚轴21设置于环形驱动支架23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环形驱动支架23的设置,在提高救援球本体刚性和强度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球体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滚轴和轮胎与球体的连接强度,从整体上提高了救援球的质量,为救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组件还包括驱动元件,驱动元件驱动滚轴带动轮胎转动。其中,驱动元件设置于救援球本体1内部。当不同滚轴21速度不一样时,实现轮胎22的速度不同,达到转向目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驱动元件提供动力源,带动滚轴21转动,使得最终给轮胎22提供行走力。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无人救援球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元件为轮式电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轮式电机的设置,能够驱动各个滚轴21滚动,带动轮胎22行走,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动力传输效率更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球本体、设置于所述救援球本体上的运动组件和探测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若干滚轴和若干连接所述滚轴的轮胎,所述滚轴位于所述轮胎的两侧,所述滚轴和轮胎均位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球面,且位于球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探测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运动组件的两侧,包括电磁铁、防爆气囊、雷达探测仪以及避障传感器,所述防爆气囊设置于所述电磁铁的内侧位置,所述避障传感器为红外避障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呈长条状,且所述轮胎的中间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倾斜设置,且若干所述轮胎首尾依次相连呈连续的“V”型或“W”型,直至绕成一圈包覆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球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陀螺仪芯片,所述陀螺仪芯片位于相邻两所述轮胎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轮胎两侧的环形驱动支架,所述滚轴设置于所述环形驱动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滚轴带动所述轮胎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救援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轮式电机。
CN201711050686.5A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无人救援球 Active CN107902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0686.5A CN107902003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无人救援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0686.5A CN107902003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无人救援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2003A true CN107902003A (zh) 2018-04-13
CN107902003B CN107902003B (zh) 2021-01-12

Family

ID=6184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0686.5A Active CN107902003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无人救援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200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000U (zh) * 1991-01-15 1992-06-24 田永元 一种滚球式万向轮
CN102310712A (zh) * 2011-06-03 2012-01-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重载自驱动全向轮及其设计方法
CN202641909U (zh) * 2012-07-25 2013-01-02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移动平台
CN103847825A (zh) * 2014-02-27 2014-06-11 上海大学 一种行星轮和蜗轮蜗杆传动驱动的球形机器人
JP2016124348A (ja) * 2014-12-26 2016-07-11 学校法人東京電機大学 オムニホイール
DE202016006843U1 (de) * 2016-11-07 2016-12-23 Lars Feldhusen Angetriebenes Allseitenrad
WO2017034056A1 (ko) * 2015-08-26 201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로봇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000U (zh) * 1991-01-15 1992-06-24 田永元 一种滚球式万向轮
CN102310712A (zh) * 2011-06-03 2012-01-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重载自驱动全向轮及其设计方法
CN202641909U (zh) * 2012-07-25 2013-01-02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移动平台
CN103847825A (zh) * 2014-02-27 2014-06-11 上海大学 一种行星轮和蜗轮蜗杆传动驱动的球形机器人
JP2016124348A (ja) * 2014-12-26 2016-07-11 学校法人東京電機大学 オムニホイール
WO2017034056A1 (ko) * 2015-08-26 201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로봇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DE202016006843U1 (de) * 2016-11-07 2016-12-23 Lars Feldhusen Angetriebenes Allseiten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2003B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mour et al. Rolling in nature and robotics: A review
CN102600026A (zh) 全向智能电动轮椅
CN101269678A (zh) 一种带行走系统的轮式机器人
CN103863424B (zh) 能适应复杂非结构化地形的巡检机器人
CN108969858A (zh) 一种全自动送氧机器人上氧方法及系统
CN106393128A (zh) 一种可变形重构的球形救援机器人
CN106272472A (zh) 一种变结构球形双臂搜救机器人
CA2853130A1 (en) Manually powered vehicle
CN207127871U (zh) 一种可避障碍的机器人
CN107902003A (zh) 一种无人救援球
CN110774292A (zh) 一种仿生软体翻滚机器人
CN102825973B (zh) 滚珠限位式重复折展锁解车轮机构
CN213852864U (zh) 智能救灾机器人
CN210747381U (zh) 一种可定位自主报警摔伤防护背心
CN211809923U (zh) 一种带四脚辅助轮的侦查机器人
CN106995015A (zh) 一种仿跳甲的弹跳机器人
KR101871339B1 (ko) 투척형 정찰 로봇
CN105730535A (zh) 一种三面驱动的废墟搜救机器人
CN110466628A (zh) 一种轮履形态可重构移动救援机器人
CN1982143A (zh) 一种新型腿-履带复合移动机构的微小型探查机器人
CN208036470U (zh) 一种兼具飞行与爬行功能的仿生机器人
CN110789632A (zh) 一种四足轮式机器人
KR101490822B1 (ko) 험지 탐사용 가변형 볼로봇
CN206719349U (zh) 一种仿跳甲的弹跳机器人
CN109531588A (zh) 一种具有生命探测与保障功能的地震搜救用软体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121 No.189, Zhineng Avenue, South Distric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ark, Yuehu Road,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