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6442A -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6442A
CN107896442A CN201711378554.5A CN201711378554A CN107896442A CN 107896442 A CN107896442 A CN 107896442A CN 201711378554 A CN201711378554 A CN 201711378554A CN 107896442 A CN107896442 A CN 107896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ng slot
wire inserting
main board
circuit main
she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85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96442B (zh
Inventor
黄北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785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6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96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6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38Back panels or connecting means therefor; Terminals; Coding means to avoid wrong inse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上,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装置已经应用在各个技术领域、各个电子产品当中,例如,电脑显示装置、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典型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框体、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和壳体结构等组成组件,其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容纳在框体内,而设置在背光模块背侧的电路主板由壳体结构屏蔽,以避免暴露在外。
因此,壳体结构必须考虑非常细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可选地,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可选地,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线槽与所述第二插线槽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束线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电路主板,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有插线口;壳体结构,其对应盖盒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可选地,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
本申请通过在壳体结构上凹设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并在所述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上分别开设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第二侧槽口,使得电路主板从所述第一侧槽口、第二侧槽口穿出的连接线能够平行于所述顶盖排布,在显示装置靠墙设置时,连接线不容易被弯折、挤压,避免连接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达到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之间通过束线槽连通,使得连接线能够在两个插线槽之间整理、容置,进一步保证壳体结构在靠墙设置时连接线不会背挤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
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源固定组件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2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外侧视图;
图2c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
图3a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外侧视图;
图3c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内侧视图;
图3d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a、1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0,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20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壳体结构10面向所述电路主板30的一面为内侧,所述壳体结构10背向所述电路主板30的一面为外侧。所述壳体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插线槽15和缓冲层17,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通过所述第一插线槽15从所述壳体结构10中穿出。
其中,所述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以及围绕所述顶盖11连接的四个侧壁12(由于角度问题,图中仅示出3个侧壁),所述顶盖11与四个侧壁12围成一容置空间13(结合图1c所示),所述电路主板30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中。其中,为了扩大所述容置空间13以及美观效果,至少两面所述侧壁12呈现倾斜状态,以使得侧壁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存在一钝角的夹角。
其中,第一插线槽15凹设于所述顶盖11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第一侧部31外。所述第一插线槽15包括与所述顶盖1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151,所述第一侧槽口15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所述第一侧部31,使所述第一侧部31裸露出,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能够从第一侧槽口151中引出、容置在所述第一插线槽15中。如此,连接线32与电路主板30的连接方向与所述顶盖11平行,且连接线32的插头能够完全容置在第一插线槽中,使得连接线32的插接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参考图1b所示,缓冲层17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151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15与所述电路主板30或者所述顶盖11之间撞击冲力。
另外,如图1a所示,壳体结构10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5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0中穿出的电源插线53。结合图1c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包括:容置槽54、过线窗口55和卡线槽56。所述过线窗口55与容置槽5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0上。
卡线槽56设置于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之间,以使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53从过线窗口5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5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5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54中,电源插线53穿入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56将电源插线5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53位置改变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53设置有卡接件531,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562和第二卡部563,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上、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564和第四卡部565,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过线窗口5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且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容置槽5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并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5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5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对应的第一抓部532、第二抓部533、第三抓部534、第四抓部535、第五抓部536、第六抓部537。
通过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对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5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56上。
其中,结合图1d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还包括上盖57,上盖5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5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55。上盖57还包括凸起部571,凸起部571设置于上盖5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57外;过线窗口55设置有与凸起部571对应的凹部5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571、凹部551固定于过线窗口55上。
其中,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具体地,固定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卡线槽56上的螺钉座561,以及设置于上盖57上、与螺钉座561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进一步,卡线槽56呈现U型。上盖57朝向所述卡线槽5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条加强筋573,若干条加强筋573纵横交织。
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固定结构为螺钉座,上盖57设有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卡线槽呈现U型。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0,如图2a、图2c所示,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背板20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所述壳体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插线槽15、第二插线槽16、束线槽18和缓冲层17,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32’通过所述第一插线槽15、第二插线槽16从所述壳体结构10中穿出。
其中,所述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以及围绕所述顶盖11连接的四个侧壁12(由于角度问题,图中仅示出3个侧壁),所述顶盖11与四个侧壁12围成一容置空间13(结合图2c所示),所述电路主板30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中。其中,为了扩大所述容置空间13以及美观效果,至少两面所述侧壁12呈现倾斜状态,以使得侧壁12与所述顶盖11之间存在一钝角的夹角。
其中,第一插线槽15凹设于所述顶盖11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第一侧部31外。可选地,第一插线槽15对应于所述顶盖11的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线槽15包括与所述顶盖1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151,所述第一侧槽口15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所述第一侧部31,使所述第一侧部31裸露出,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能够通过第一侧槽口151从所述容置空间13中引出、探出于所述壳体结构10外。如此,连接线32与电路主板30的连接方向与所述顶盖11平行,且连接线32的插头能够完全容置在第一插线槽中,使得连接线32的插接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第二插线槽16凹设于壳体结构10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第二侧部33外。可选地,第二插线槽16也可对应设置于所述顶盖11的短边上,或者设置于所述顶盖11的短边所连接的侧壁12上。结合图2b所示,所述第二插线槽16包括与所述顶盖11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161,所述第二侧槽口16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所述第二侧部33,使所述第二侧部33裸露出,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0的连接线32’能够从第二侧槽口161中引出、容置在所述第二插线槽16中。连接线32与电路主板30的连接方向与所述顶盖11平行,且连接线32的插头能够完全容置在第二插线槽16中,使得连接线32的插接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由于所述第二插线槽16所在的侧壁12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插线槽16并非呈常规的盒状,而是随着侧壁12的形状而呈现“簸箕状”,如此可使得第二插线槽16实际上向壳体结构外敞开,令连接线32’的插接更为便利。
进一步地,如图2b所示,所述束线槽18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15、所述第二插线槽16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15、所述第二插线槽16连通。具体地,为了美观和制作简化,所述第一插线槽15、所述第二插线槽16相互垂直,束线槽18从所述第二插线槽16一端往所述第一插线槽15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插线槽15连通。如此插置在所述第一插线槽15中的连接线32能够通过束线槽18被引导至第二插线槽16中,并通过第二插线槽16伸出壳体结构10外。如此的设计,使得连接线32能够完全容置在第一插线槽15、第二插线槽16中,连接线32不会凸出于顶盖11的所在平面,使得壳体结构在靠墙设置时顶盖11也不会对连接线造成挤压或扭曲,延长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结合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第一侧槽口15、所述第二侧槽口16相互独立,所述第一侧槽口15与第二侧槽口16之间设置有支柱181,所述支柱181设置于所述束线槽18中,一方面以分隔所述第一侧槽口15与第二侧槽口16;另一方面提高位于所述第一侧槽口15与第二侧槽口16之间的顶盖11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线槽15和/或所述第二插线槽16中设置有指示标签,以便于用户辨认与连接线32/32’匹配的插线口。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优化束线槽18的约束效果,可选所述束线槽18的槽口宽度W3均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槽口宽度W1、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W2
参考图2c所示,缓冲层17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151、第二侧槽口161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15、第二插线槽16与所述电路主板30或者所述顶盖11之间撞击冲力。
另外,如图2a所示,壳体结构10还包括:电源固定组件5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0中穿出的电源插线53(结合图1c所示)。类似地,结合图1c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包括:容置槽54、过线窗口55和卡线槽56。所述过线窗口55与容置槽5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0上。
卡线槽56设置于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之间,以使容置槽54和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53从过线窗口5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5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5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54中,电源插线53穿入过线窗口55通过卡线槽5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56将电源插线5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53位置改变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53设置有卡接件531,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562和第二卡部563,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上、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564和第四卡部565,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过线窗口5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且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5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5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与容置槽5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外并对电源插线5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5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5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第六卡部567对应的第一抓部532、第二抓部533、第三抓部534、第四抓部535、第五抓部536、第六抓部537。
通过第一卡部562、第二卡部563、第三卡部564、第四卡部565、第五卡部566和第六卡部567对电源插线53的卡接件5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5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56上。
其中,结合图1d所示,电源固定组件50还包括上盖57,上盖5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5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55。上盖57还包括凸起部571,凸起部571设置于上盖5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57外;过线窗口55设置有与凸起部571对应的凹部5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571、凹部551固定于过线窗口55上。
其中,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具体地,固定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卡线槽56上的螺钉座561,以及设置于上盖57上、与螺钉座561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进一步,卡线槽56呈现U型。上盖57朝向所述卡线槽5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条加强筋573,若干条加强筋573纵横交织。
卡线槽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上盖5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51固定上盖57于卡线槽56、过线窗口55上。固定结构为螺钉座,上盖57设有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572,通过螺钉将上盖57固定于螺钉座上。卡线槽呈现U型。过线窗口5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538,限位部538与卡线槽5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53进入卡线槽56前的引导和限位。
结合图3a~图3d所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0。如图3a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背板320、电路主板330、壳体结构310。
其中,壳体结构310对应盖盒于所述背板320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330。结合图3a、图3b、图3c所示,所述壳体结构310上设置有第一插线槽315、第二插线槽316、束线槽318和缓冲层317,电路主板330的连接线332/332’通过所述第一插线槽315、第二插线槽316从所述壳体结构310中穿出。
具体地,所述壳体结构310包括:顶盖311以及围绕所述顶盖311设置的四个侧壁312(由于角度问题,图中仅示出3个侧壁)。所述顶盖311与四个侧壁312围成一容置空间313(结合图3c所示),所述电路主板30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313中。其中,为了扩大所述容置空间313以及美观效果,至少两面所述侧壁312呈现倾斜状态,以使得侧壁312与所述顶盖311之间存在一钝角的夹角。
其中,第一插线槽315凹设于所述顶盖311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第一侧部331外。可选地,第一插线槽315对应于所述顶盖311的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线槽315包括第一侧槽口3151,所述第一侧槽口315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所述第一侧部331,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连接线332能够通过第一侧槽口3151从所述容置空间313中引出、探出于所述壳体结构310外。另外,所述第一插线槽315中设置有螺孔(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插线槽315对应的背板320上设置有螺钉座(图中未示出),第一插线槽315通过螺母结构与所述背板320连接。
所述第二插线槽316凹设于壳体结构310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第二侧部333外。可选地,第二插线槽316也可对应设置于所述顶盖311的短边上,或者设置于所述顶盖311的短边所连接的侧壁312上。结合图3b所示,所述第二插线槽316包括与所述顶盖311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3161,所述第二侧槽口3161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所述第二侧部333,以使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330的连接线332’能够从第二侧槽口3161中引出、容置在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中。由于所述第二插线槽316所在的侧壁312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插线槽316并非呈常规的盒状,而是随着侧壁312的形状而呈现“簸箕状”,如此可使得第二插线槽316实际上向壳体结构外敞开,令连接线332’的插接更为便利。另外,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中设置有螺孔(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二插线槽316对应的背板320上设置有螺钉座(图中未示出),第二插线槽316通过螺母结构与所述背板32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所述束线槽318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315、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315、所述第二插线槽316连通。具体地,根据图3a可知,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331、第二侧部33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插线槽315、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也相应地相互垂直,束线槽318从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一端往所述第一插线槽315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插线槽315连通。如此插置在所述第一插线槽315中的连接线332能够通过束线槽318被引导至第二插线槽316中,并通过第二插线槽316伸出壳体结构310外。
可选地,结合图3b和图3c所示,所述第一侧槽口315、所述第二侧槽口316相互独立,所述第一侧槽口315与第二侧槽口316之间设置有支柱3181,所述支柱3181设置于所述束线槽318中,一方面以分隔所述第一侧槽口315与第二侧槽口316;另一方面提高位于所述第一侧槽口315与第二侧槽口316之间的顶盖311强度。
可选地,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插线槽315和/或所述第二插线槽316中设置有指示标签319,以便于用户辨认与连接线332/332’匹配的插线口。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优化束线槽318的约束效果,可选所述束线槽318的槽口宽度W3均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槽口宽度W1、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W2
进一步地,再次结合图3a所示,所述电路主板330同样作出了优化。其中,所述电路板330设置于所述背板320上,所述电路主板330上设置有插线口335。
所述电路主板330还包括保护板336,所述保护板336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331与所述第一侧槽口315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部333与所述第二侧槽口316之间。所述保护板336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部331或所述第二侧部333对应的插线部3361,所述插线部3361预设与所述插线口335匹配,以使得所述插线口335穿过所述插线部3361露出。
所述保护板336还包括支撑部3362,所述支撑部3362从所述插线部3361底部沿所述背板320、朝所述第一插线槽315或第二插线朝316方向延伸,以加强所述保护板336的强度。
参考图3c所示,缓冲层317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3151、第二侧槽口3161边缘,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315、第二插线槽316与所述电路主板330或者所述顶盖311之间撞击冲力。具体地,缓冲层317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线槽与所述支撑部3362之间、或所述第二插线槽317与所述支撑部3362之间,以缓冲第一插线槽或第二插线槽与所述支撑板的撞击力,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3d所示,为了使得显示装置整体显得轻薄美观,所述电路主板330设置于所述背板320的中下部,以使壳体结构310仅盖设在所述背板320的中下部,所述壳体结构310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背板面积小于2/3。没有被壳体结构310的部分背板320则可覆盖一层保护板或保护膜,使得背板320与壳体结构310形成一体。
当然,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其壳体结构上也可以组合上电源固定组件。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结构上凹设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并在所述第一插线槽、第二插线槽上分别开设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第二侧槽口,并在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设置束线槽,使得电路主板从所述第一侧槽口穿出的连接线能够平行于所述顶盖排布,在显示装置靠墙设置时,连接线不容易被弯折、挤压,避免连接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达到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结构,对应盖盒于显示装置的背板上以保护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电路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
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
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
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
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
容置槽;
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
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的槽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电路主板,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有插线口;
壳体结构,其对应盖盒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侧壁;
第一插线槽,其凹设于所述顶盖上、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一侧部外;所述第一插线槽包括第一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一侧部,以使所述第一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
第二插线槽凹设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插线槽包括与所述顶盖垂直设置的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二侧槽口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第二侧部,以使所述第二侧部裸露、并引出连接于所述电路主板的连接线;
束线槽,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插线槽、所述第二插线槽连通;
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
容置槽;
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
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缓冲层,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槽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以缓冲所述第一插线槽和/或所述第二侧槽口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撞击冲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槽口与第二侧槽口之间设置有支柱。
CN201711378554.5A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ctive CN107896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8554.5A CN107896442B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8554.5A CN107896442B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6442A true CN107896442A (zh) 2018-04-10
CN107896442B CN107896442B (zh) 2023-12-29

Family

ID=61806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8554.5A Active CN107896442B (zh) 2017-12-19 2017-12-19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964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533A (zh) * 2018-11-06 2019-04-1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可拆装信号外接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8776A (ja) * 1994-02-04 1995-08-18 Fujitsu Ltd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
US20050185365A1 (en) * 2004-02-06 2005-08-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02825A (ja) * 2009-11-10 2011-05-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CN207939852U (zh) * 2017-12-19 2018-10-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8776A (ja) * 1994-02-04 1995-08-18 Fujitsu Ltd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
US20050185365A1 (en) * 2004-02-06 2005-08-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02825A (ja) * 2009-11-10 2011-05-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CN207939852U (zh) * 2017-12-19 2018-10-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533A (zh) * 2018-11-06 2019-04-1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可拆装信号外接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6442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4745U (zh) 一种立灯
CN105655789B (zh) 个性化分体式免工具便捷智能信息插头
CN207364744U (zh) 一种灯具
CN10789644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939852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939853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8691633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969136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744264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939850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91845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8189686U (zh) 一种用于防丢器的电池安装结构及防丢器
CN10788939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8964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96907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949200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14253310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交互一体机
CN10792043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5755115U (zh) 智能控制电器的显示模块
CN211351556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电线保护壳
CN207744251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6671955U (zh) 电脑一体机
CN20638850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车载mp3
CN206236909U (zh) 一种高屏蔽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9146930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橱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