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2703A -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2703A
CN107892703A CN201711143496.8A CN201711143496A CN107892703A CN 107892703 A CN107892703 A CN 107892703A CN 201711143496 A CN201711143496 A CN 201711143496A CN 107892703 A CN107892703 A CN 107892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unsubstituted
substituted
compoun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34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远斌
李贵杰
赵向东
陈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7111434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27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2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2703A/zh
Priority to US15/975,541 priority patent/US2019015330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System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86Platin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System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6Pallad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9/00Metal compound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main groups C07F1/00 - C07F17/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6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platin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5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7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发光器件及应用。本发明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区间为400nm至约700nm的范围内,相对于传统配合物,本发明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能够吸收和/或发射光的化合物可理想地适合用于各种各样的光学和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例如光吸收器件例如太阳能敏感器件和光敏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光发射器件,或既能够进行光吸收又能被进行光发射和作为用于生物应用的标志物(marker)的器件。许多研究己致力于发现和优化用于在光学和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有机和有机金属材料。通常,该领域中的研究旨在实现许多目标,包括吸收和发射效率的改善、以及加工能力的改善。
尽管在化学和电光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红绿磷光有机金属材料已经商业化并应用于OLEDs、照明设备以及先进显示器中的磷光材料,但是目前可利用的材料仍有许多缺点,包括欠佳的机械加工性能、低效的发射或吸收、以及不太理想的稳定性。
然而,迄今为止,蓝色电致发光器件仍然是该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蓝色器件的稳定性是其一大问题。已经证明,主体材料的选择对蓝色器件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但是,蓝色发光材料的三重激发态(T1)最低能量非常高,这意味着蓝色器件的主体材料的三重激发态(T1)最低能量应该更高。这导致蓝色设备的主体材料的开发困难加大。因此,蓝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的限制对其发展又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常,化学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该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这由此又影响该化合物的光学性质(例如,发射和吸收光谱),因此,能够调节或调整本申请所述的化合物至具体的发射或者吸收能量。在一些方面,本申请披露的化合物的光学性质能够通过改变包围金属中心的配体的结构来调节。例如,具有带有给电子取代基或吸电子取代基的配体的化合物通常显示出不同的光学性质,包括不同的发射和吸收光谱。
由于磷光多齿型钯金属配合物可以同时利用电致激发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获得100%的内部量子效率,从而这些配合物可以作为OLEDs备选发光材料。通常,多齿型金属配合物配体包括发光基团和辅助基团。如果引入将共轭基团,如芳环取代基或杂原子取代基等引入到发光部分,其发光材料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HOMO)和最低分子空轨道(LOMO)能量等级被改变,同时,进一步调节HOMO轨道和LOMO轨道之间的能级间隙,可以调节磷光多齿型钯金属配合物发射光谱性质,如使其更宽或更窄,或是使其红移动或蓝移。
因此,存在对于在光发射和吸收应用中呈现出改善的性能的新材料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为一种多齿型双核环金属钯配合物,其可用作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和主体材料,所述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M1和M2是各自独立的为铂或钯;
L1、L2各自独立表示C6~C18芳环、C3~C18芳杂环、C4~C8脂杂环;
V1、V2、V3、V4、V5、V6、V7和V8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且V1、V2、V3和V4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V5、V6、V7和V8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
Y1、Y2、Y3、Y4和Y5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
A1、A2、A3和A4各自独立选自-O-、-S-、-CH2-、-CD2-、-CRaRb-、-C(=O)-、-SiRaRb-、-GeH2-、-GeRaRb-、-NH-、-NRc-、-PH-、-PRc-、-RcP(=O)-、-AsRc-、-RcAs(=O)-、-S(=O)-、-SO2-、-Se-、-Se(=O)-、-SeO2-、-BH-、-BRc-、-RcBi(=O)-、-BiH-、或-BiRc-;
X选自
R1、R2、R3、R4、R5、R6、R7、Ra、Rb、Rc和Rd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磷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37芳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单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双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72双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亚胺基;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C1~C6烷基、C6~C12芳基;两个或者多个邻近的R1、R2、R3、R4、R5、R6、R7、R8和R9可连接成环;
n1、n2、n3、n4、n5、n6、n7各自独立的选自1~4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上述第一方面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具体可应用于有机电子组件,例如有机电子组件,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紧凑型荧光灯、白炽灯、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或发光电化学电池,尤其是有机发光器件,还可作为生物标记或在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多齿型双核环金属配合物,可通过修饰荧光发光体和配体上的共轭基团来调节金属配合物的颜色,从而将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定制或调谐到期望具有特定发射或吸收特性。本发明的配合物的发光区间为400nm至约700nm的范围内。并且,本发明的配合物相对于传统的发射配合物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Compound Pd 1的1H NMR图谱。
图2为Compound Pd 1室温下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发射图谱。
图3为Compound Pt 1室温下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发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式I中,L1、L2各自独立表示C6~C18芳环、C3~C18芳杂环、C4~C8脂杂环;其中,C6~C18芳环可选自苯环以及稠合的环结构萘环等,C3~C18芳杂环为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的芳环,杂原子可选自氮原子、氧原子、磷原子等,并进一步可选氮原子。
其中,L1、L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制备的角度看,L1、L2相同时,制备过程更加简便。
在式I中,M1和M2各自独立的选自铂或钯。M1和M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制备的角度看,M1、M2相同时,制备过程更加简便。
在式I中,V1、V2、V3、V4、V5、V6、V7和V8是与钯配位的原子,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且V1、V2、V3和V4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V5、V6、V7和V8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
其中,V1、V2、V3、V4、V5、V6、V7和V8的具体选择方式列举如下:
V1和V4为N,V2和V3为C,V5和V8为N,V6和V7为C;或者
V1、V2和V3为C,V4为N,V5和V8为N,V6和V7为C;或者
V1和V3为C,V2和V4为N,V5和V7为C,V6和V8为N。
可选的,V1、V5为氮原子,V2、V3和V4中至少有一个为氮原子,V6、V7和V8中至少有一个为氮原子。
进一步可选的,V1、V4、V5和V8为氮原子,V2、V3、V6和V7为碳原子。
在式I中,X为能够连接三个基团的三价连接单元,各自独立地选自
在式I中,Y1、Y2、Y3、Y4和Y5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
可选的,含有Y1、Y2和Y3的环结构中,V1、V5为氮原子,的具体结构可选自其中表示标记有符号的化学键,表示该化学键与其他原子相连接。
在式I中,A1、A2、A3和A4为能够连接两个基团的二价连接单元,各自独立选自-O-、-S-、-CH2-、-CD2-、-CRaRb-、-C(=O)-、-SiRaRb-、-GeH2-、-GeRaRb-、-NH-、-NRc-、-PH-、-PRc-、-RcP(=O)-、-AsRc-、-RcAs(=O)-、-S(=O)-、-SO2-、-Se-、-Se(=O)-、-SeO2-、-BH-、-BRc-、-RcBi(=O)-、-BiH-、或-BiRc-。
在式I中,R1、R2、R3、R4、R5、R6、R7、Ra、Rb、Rc和Rd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磷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37芳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单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双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72双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亚胺基;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C1~C6烷基、C6~C12芳基。
在式I中,两个或者多个邻近的R1、R2、R3、R4、R5、R6和R7可连接成环,形成杂脂环和杂芳环。例如两个R1可在其所取代的环上形成与其稠合的苯环、苯并环己烷等结构。
在式I中,n1、n2、n3、n4、n5、n6、n7各自独立的选自1~4的整数。其中,取代基的最大数目由取代基所在的环上的可取代的氢原子数目而定。
以R1为例,具体选择方式列举如下:
R1不存在,或者R1存在,n1可以1、2、3、4,即分别形成单取代、双取代、三取代、四取代。
在上述取代基团中:
碳原子数为1~24的烷基,烷基可为链状烷基,也可为环烷基,位于环烷基的环上的氢可被烷基取代,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己基,庚基,半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二十烷基,二十四烷基等。
碳原子数为2~24的烯基可为环状烯基,也可为链状烯基。烯基中双键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戊烯基、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环己烯基,环己二烯基。
碳原子数为2~24的炔基可为环状炔基,也可为链状炔基。炔基中三键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举出:乙炔基、炔丙基、异丙炔基、戊炔基、环庚炔基、环辛炔基、环壬炔基等。
碳原子数为6~36的芳基,包括多个苯基相连接的联苯,也包括两个或多个苯基稠合得到的稠合所形成稠环化合物,具体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联苯基等。
杂环基包括杂脂环基和杂芳基,其中杂脂环基为没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所形成的基团,具体可以举出:氮杂环丁烷基、二噁烷基。杂芳基指单环的和多环的芳族环系:其中环成员中的至少一个不为碳。具体可以举出:呋喃基、咪唑基、异噻唑基、异噁唑基、吗啉基、噁唑基(例如:1,2,3-噁二唑基、1,2,5-噁二唑基、1,3,4-噁二唑基)、哌嗪基、哌啶基、吡嗪基、吡唑基、哒嗪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咯基、吡咯烷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基、四嗪基(例如:1,2,4,5-四嗪基)、四唑基(例如:1,2,3,4-四唑基、1,2,4,5-四唑基)、噻二唑基(例如:1,2,3-噻二唑基、1,2,5-噻二唑基和1,3,4-噻二唑基)、噻唑基、噻吩基、三嗪基(例如:1,3,5-三嗪基、1,2,4-三嗪基)、三唑基(例如:1,2,3-三唑基、1,3,4-三唑基)等。
当前述所提到烷基中含有氧原子时,可为烷氧基,当前述所提到烯基中含有氧原子时,可为烯氧基,当前述所提到炔基中含有氧原子时,可为炔氧基,当前述所提到芳基中含有氧原子时,可为芳氧基。当前述所提到的烷基中含有硫原子时,可为烷硫基。
烷氧基羰基通过-O-C(=O)-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
甲硅烷基通过-SiR’R”R”’表示,其中R’、R”和R”’可独立地为氢或者本申请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
磺酰基通过-S(=O)2R’表示,亚磺酰基通过-S(=O)-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磺酰基胺基通过-S(=O)2-NH-R’、-S(=O)2-N 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酰胺基通过-C(=O)-NH-R’、-S(=O)2-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磷酰基胺基通过-P(=O)2-NH-R’、-P(=O)2-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烷氧基羰基胺基通过-O-C(=O)-NH-R’、-O-C(=O)-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
芳氧基羰基胺基通过-O-C(=O)-NH-R’、-O-C(=O)-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芳基。
双烷基胺基通过-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
单烷基胺基通过-NH-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
双芳基胺基通过-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芳基。
单芳基胺基通过-NH-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芳基。
亚脲基通过-NH-C(=O)-NH-R’、-R”-NH-C(=O)-NH-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R”为亚烷基、亚烯基、亚炔基、亚芳基或者亚杂芳基。
亚胺基通过-C(=N-R’)-R”表示,其中R’、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酯基通过-C(=O)-O-R”表示,其中R’为本发明所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或者杂芳基等。
卤素包括氟、氯、溴、和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多齿型双核环金属配合物,不仅可以通过对配体的调控实现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的调节,而且可通过双金属对其性质进行调控,还可通过对配体的设计,调整配体和两个金属的作用形式和强弱,进而实现对整个分子光物理性质的控制。例如,可通过修饰荧光发光体和配体上的共轭基团来调节金属配合物的颜色,使发光区间在400nm至约700nm的范围内,从而将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定制或调谐到期望具有特定发射或吸收特性。并且,本申请中所述的多齿型双核环金属配合物,其配体主体结构中均为六元和五元芳环结构,具有极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此外配体和金属配位以后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刚性,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亦还有助于减少分子由于振动所消耗的能量,提高其量子效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配合物相对于传统的发射配合物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和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为电中性,从而更有利于金属配合物在应用过程中蒸镀性能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的一种改进,当V1、V4、V5、V8为氮原子时,根据Y4、Y5选择的不同,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通式IB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通式IB中,V2、V3、V6、V7均为碳原子。
在通式IA中,根据含有Y1、Y2和Y3的环结构的不同,通式IA所示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可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a、通式IAb、通式IAc和通式IAd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a中,根据A1和A4的不同,通式IAa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可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a1、通式IAa2、通式IAa3、通式IAa4、通式IAa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在通式IAa1中,根据A1和A4的不同,通式IAa1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可进一步选自如IAa11、通式IAa12、通式IAa13、通式IAa14、通式IAa15、通式IAa16、通式IAa17、通式IAa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Aa11中,根据X的不同,通式Aa1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a111、IAa112、通式IAa113、通式IAa114、通式IAa115、通式IAa116、通式IAa117、通式IAa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上述通式中,当R1不为氢时,R1设置的位置为
在通式IAb中,根据A1、A4的不同,通式IAb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b1、通式IAb2、通式IAb3、通式IAb4、通式IAb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在通式IAb1中,根据A2、A3的不同,通式IAb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b11、通式IAb12、通式IAb13、通式IAb14、通式IAb15、通式IAb16、通式IAb17、通式IAb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b11中,通式IAb1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b111、IAb112、通式IAb113、通式IAb114、通式IAb115、通式IAb116、通式IAb117、通式IAb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c中,根据A1、A4的不同,通式IAc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c1、通式IAc2、通式IAc3、通式IAc4、通式IAc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在通式IAc1中,根据A2、A3的不同,通式IAc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c11、通式IAc12、通式IAc13、通式IAc14、通式IAc15、通式IAc16、通式IAc17、通式IAc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c11中,根据X的不同,通式IAc1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c111、IAc112、通式IAc113、通式IAc114、通式IAc115、通式IAc116、通式IAc117、通式IAc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d中,根据A1、A4的不同,通式IAd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d1、通式IAd2、通式IAd3、通式IAd4、通式IAd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在通式IAc1中,根据A2、A3的不同,通式IAd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d11、通式IAd12、通式IAd13、通式IAd14、通式IAd15、通式IAd16、通式IAd17、通式IAd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Ad11中,根据X的不同,通式IAd11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Ad111、IAd112、通式IAd113、通式IAd114、通式IAd115、通式IAd116、通式IAd117、通式IAd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在通式IB中,通式IB所示的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如通式IBa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L1、L2各自独立表示以下结构式表示的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R1选自以下取代基中的至少一种:
卤素、氘、甲基磺酰基、C1~C6烷基、C1~C6氘代烷基、C1~C6氟代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
当两个或者多个邻近的R1连接成环时,R1所形成的环可选自:苯环、环戊烷、环已烷、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如下化学式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并不限于此:
其中,Rx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磷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37芳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单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双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72双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亚胺基;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C1~C6烷基、C6~C12芳基。
下面继续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合成例的意图仅是公开本发明的内容,且不意图于限制范围。尽管已经进行努力以确保关于数值(例如,量、温度等)的准确性,但是应当考虑一些误差和偏差。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份数为重量份,温度是以℃为单位或者在环境温度下,且压力是在大气压下或附近。
在实施例中叙述用于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多种方法。提供这些方法以说明多种制备方法,但不意图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叙述的方法的任一种。因此,本发明所属颁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修改所叙述的方法或者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所公开的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方面仅是示例性的,且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温度、催化剂、浓度、反应物组成、以及其它工艺条件可改变,并且对于期望的配合物,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的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条件。
在Varian Liquid State NMR仪器上于CDCl3或DMS0-d6溶液中以400MHz记录1H图谱,以100MHz记录13C NMR图谱,化学位移参照残留的氘代(protiated)溶剂。如果CDCl3用作溶剂,则采用四甲基硅烷(δ=0.00ppm)作为内标记录1H NMR图谱;采用DMSO-d6(δ=77.00ppm)作为内标记录13C NMR图谱。如果将H2O(δ=3.33ppm)用作溶剂,则采用残留的H2O(δ=3.33ppm)作为内标记录1H NMR图谱;采用DMSO-d6(δ=39.52ppm)作为内标记录13C NMR图谱。使用下列缩写(或其组合)来解释1H NMR的多重性:s=单重,d=双重,t=三重,q=四重,P=五重,m=多重,br=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通式A和通式B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2、制备如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3、将通式A与通式D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将通式B与通式C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4、将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与钯盐或铂盐进行反应,得到A1、A2、A3、A4为氧,且X为氮的化合物。
下面以n1、n2、n3、n4、n5、n6、n7均为1示例通用性合成路线如下,应理解R1、R2、R3、R4、R5、R6、R7也可设置有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通式A和通式B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2、制备如通式E和通式F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3、将通式A与通式F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将通式B与通式E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4、将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与钯盐或铂盐进行反应,得到A1、A4为氮,A2、A3为氧,且X为氮的化合物。
下面以n1、n2、n3、n4、n5、n6、n7均为1示例通用性合成路线如下,应理解R1、R2、R3、R4、R5、R6、R7也可设置有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通式A和通式B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2、制备如通式G和通式H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3、将通式A与通式H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将通式B与通式G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4、将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与钯盐或铂盐进行反应,得到A1、A4为-S-,A2、A3为氧,且X为氮的化合物。
下面以n1、n2、n3、n4、n5、n6、n7均为1示例通用性合成路线如下,应理解R1、R2、R3、R4、R5、R6、R7也可设置有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通式A和通式B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2、制备如通式I和通式J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3、将通式A与通式J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将通式B与通式I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4、将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与钯盐或铂盐进行反应,得到A1、A4为-BRc-,A2、A3为氧,且X为氮的化合物。
下面以n1、n2、n3、n4、n5、n6、n7均为1示例通用性合成路线如下,应理解R1、R2、R3、R4、R5、R6、R7也可设置有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如通式A和通式B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2、制备如通式K和通式L所示的前体物质;
步骤3、将通式A与通式L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将通式B与通式K所示的前体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4、将通式Ligand所示的中间体与钯盐或铂盐进行反应,得到A1、A4为-CRaRb-,A2、A3为氧,且X为氮的化合物。
下面以n1、n2、n3、n4、n5、n6、n7均为1示例通用性合成路线如下,应理解R1、R2、R3、R4、R5、R6、R7也可设置有多个:
合成例1:Compound Pd1和Compound Pt1可以按如下方法合成:
(1)化合物A-1合成
向带有回流冷凝管和磁力转子的干燥三口瓶中依次加入2,7-二溴咔唑(1.66g,5.10mmol,1.0当量),2-溴嘧啶(0.97g,6.10mmol,1.2当量),碘化亚铜(19.4mg,0.10mmol,0.02当量),叔丁醇锂(0.82g,10.2mmol,2.0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1-甲基咪唑(16.0uL,0.20mmol,0.04当量)和甲苯(20mL)。反应混合物于130℃下搅拌回流1天,TLC薄层色谱监测至原料2,7-二溴咔唑反应完毕。饱和亚硫酸钠溶液淬灭,过滤,乙酸乙酯充分洗涤不溶物,分出母液中的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二氯甲烷=5:1-3:2),得白色固体2.03g,收率99%。1H NMR(500MHz,DMSO-d6):δ7.47(t,J=4.5Hz,1H),7.58(dd,J=8.5,1.5Hz,2H),8.22(d,J=3.0Hz,2H),9.02(d,J=1.5Hz,2H),9.05(d,J=5.0Hz,2H).13C NMR(100MHz,CDCl3):δ116.66,119.75,120.47,120.59,124.00,125.80,139.81,158.02,158.60.HRMS(EI):calcdfor C16H9N3Br2[M]+400.9163,found 400.9178.
(2)化合物B-1合成
向带有磁力转子的干燥反应管中依次加入2,6-二溴-9-(2-嘧啶基)咔唑(4.0g,10.0mmol,1.0当量),碘化亚铜(190.5mg,1.0mmol,0.10当量),配体N1,N2-双(4-羟基-2,6-二甲苯基)草酰胺(328.3mg,1.00mmol,0.10当量),一水合氢氧化锂(4.2g,100.0mmol,10.0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DMSO(70mL)和去离子水(30mL)。反应混合物于110℃下反应3天,TLC薄层色谱监测2,6-二溴-9-(2-嘧啶基)咔唑。冷却,依次分别向反应体系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100mL去离子水,并将其转移至分液漏斗分液,乙酸乙酯萃取(50mL×3),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5:1-1:1),得白色固体1.96g,收率71%。1H NMR(500MHz,DMSO-d6):δ6.77(dd,J=8.5,2.0Hz,2H),7.38(t,J=5.0Hz,1H),7.78(d,J=8.5Hz,2H),8.19(d,J=2.0Hz,2H),8.97(d,J=5.0Hz,2H),9.46(s,2H).13C NMR(126MHz,DMSO-d6):δ102.80,110.90,116.71,117.79,119.03,139.62,115.66,158.30,158.44.HRMS(ESI):calcd forC16H12N3O2[M+H]+278.0924,found 278.0916.
(3)化合物C-1的合成
向带有磁力转子的干燥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碘化亚铜(571.3mg,3.0mmol,0.10当量),配体吡啶甲酸(738.7mg,6.0mmol,0.20当量),磷酸钾(13.37g,63.0mmol,2.1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3-溴苯酚(5.19g,30.0mmol,1.0当量),2-溴吡啶(7.11g,45.0mmol,1.5当量),DMSO(30mL)。反应混合物于105℃下搅拌反应1天,TLC薄层色谱监测3-溴苯酚。冷却,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各20mL稀释,抽滤,乙酸乙酯清洗滤饼,采用水(100mL)清洗有机相中DMSO,分液,分离有机相,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50mL×3),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0:1-10:1),得淡黄色液体6.54g,收率93%。1H NMR(500MHz,DMSO-d6):δ7.08(dd,J=8.5Hz,1H),7.14-7.18(m,2H),7.36-7.43(m,3H),7.88(ddd,J=9.0,8.0,2.0Hz,1H),8.17(ddd,J=4.5,2.0,0.5Hz,1H)。
(4)配体的合成:
向带有磁力转子的干燥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2,7-二羟基-9-(2-嘧啶基)咔唑(503.2mg,1.81mmo,1.0当量),2-(3-溴苯氧基)吡啶(998.4mg,3.99mmol,2.2当量),碘化亚铜(34.5mg,0.18mmol,0.10当量),配体4(62.3mg,0.18mmol,0.10当量),磷酸钾(1.15g,5.43mmol,3.0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DMSO(5.0mL)。反应混合物于120℃下搅拌反应5天,TLC薄层色谱监测2,7-二羟基-9-(2-嘧啶基)咔唑。冷却,加入DCM和水各40mL稀释,分液,分离有机相,用DCM萃取水相(50mL×3),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5:1-3:1),得淡黄色粘稠液体400.7mg,收率32%。1H NMR(500MHz,DMSO-d6):δ6.80(t,J=2.0Hz,2H),6.86-6.89(m,4H),7.03(dt,J=8.5,1.0Hz,2H),7.11-7.16(m,4H),7.39-7.42(m,3H),7.83(ddd,J=9.5,7.5,2.5Hz,2H),8.15(ddd,J=5.0,2.0,1.0Hz,2H),8.22(d,J=8.5Hz,2H),8.58(d,J=2.5Hz,2H),8.93(d,J=5.0Hz,2H).
(5)金属Pd配合物Compound Pd1的合成:
向带有磁力转子反应管中依次加入上步中所得配体(176.8mg,0.29mmol,1.0当量),Pd(AcO)2(143.2mg,0.64mmol,2.2当量)和nBu4NBr(18.7mg,0.06mmol,0.2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溶剂醋酸(35mL)。反应混合物于室温先搅拌10小时,然后在110℃下搅拌4天。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二氯甲烷=1:1-1:8),得黄色固体128.3mg,收率54%。1H NMR(500MHz,DMSO-d6):δ6.92(dd,J=7.5,1.0Hz,2H),6.97(dd,J=7.5,1.0Hz,2H),7.05(t,J=5.5Hz,1H),7.18(t,J=7.5Hz,2H),7.24(d,J=8.5Hz,2H),7.33-7.36(m,2H),7.50(d,J=8.0Hz,2H),7.89(d,J=8.5Hz,2H),8.11-8.15(m,2H),8.45(dd,J=5.5,1.0Hz,2H),8.96(d,J=5.5Hz,2H).MS(MALDI):calcd for C38H21N5O4Pd2[M]+823.0,found 823.0.
Compound Pd1在DMSO-d6中的1H NMR谱图如图1所示。
Compound Pd1在室温下发光光谱图如图2所示(发光强度采用归一化法转换),发射主峰在470nm,是一种蓝颜色的发光材料。
(6)金属Pt配合物Compound Pt1的合成:
向带有磁力转子反应管中依次加入上步中所得配体(176.8mg,0.29mmol,1.0当量),K4PtCl4(265.0mg,0.64mmol,2.2当量)和nBu4NBr(18.7mg,0.06mmol,0.2当量)。抽换氮气三次,然后加入溶剂醋酸(35mL)。反应混合物于室温先搅拌10小时,然后在110℃下搅拌4天。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二氯甲烷=1:1-1:8),得棕红色固体45.1mg,收率16%。MS(MALDI):calcdfor C38H21N5O4Pt2[M]+1001.1,found 1001.1.
Compound Pt1在室温下发光光谱图如图3所示(发光强度采用归一化法转换),发射主峰在525nm,是一种绿颜色的发光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适用于各种有机电子组件,例如光学和光电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二极管(LED)、紧凑型荧光灯(CFL)、白炽灯(Incandescent Lamp)、有机光伏电池(OPV)、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或发光电化学电池(LEEC)。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还可作为生物标记或成像技术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可以使用在照明器件中,例如,有机发光器件中,提供比传统材料更好的效率和/或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发光材料、延迟荧光发光材料,可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器件和显示器以及其它发光器件中。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M1和M2各自独立的选自铂或钯;
L1、L2各自独立表示C6~C18芳环、C3~C18芳杂环、C4~C8脂杂环;
V1、V2、V3、V4、V5、V6、V7和V8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且V1、V2、V3和V4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V5、V6、V7和V8中至少有两个为氮原子;
Y1、Y2、Y3、Y4和Y5各自独立的选自氮原子或碳原子;
A1、A2、A3和A4各自独立选自-O-、-S-、-CH2-、-CD2-、-CRaRb-、-C(=O)-、-SiRaRb-、-GeH2-、-GeRaRb-、-NH-、-NRc-、-PH-、-PRc-、-RcP(=O)-、-AsRc-、-RcAs(=O)-、-S(=O)-、-SO2-、-Se-、-Se(=O)-、-SeO2-、-BH-、-BRc-、-RcBi(=O)-、-BiH-、或-BiRc-;
X选自
R1、R2、R3、R4、R5、R6、R7、Ra、Rb、Rc和Rd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磷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37芳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单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双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72双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亚胺基;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C1~C6烷基、C6~C12芳基;两个或者多个邻近的R1、R 2、R 3、R 4、R5、R6和R7可连接成环;
n1、n2、n3、n4、n5、n6、n7各自独立的选自1~4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通式IB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a、通式IAb、通式IAc和通式IAd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a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a1、通式IAa2、通式IAa3、通式IAa4、通式IAa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a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a11、通式IAa12、通式IAa13、通式IAa14、通式IAa15、通式IAa16、通式IAa17、通式IAa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a1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a111、IAa112、通式IAa113、通式IAa114、通式IAa115、通式IAa116、通式IAa117、通式IAa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b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b1、通式IAb2、通式IAb3、通式IAb4、通式IAb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b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b11、通式IAb12、通式IAb13、通式IAb14、通式IAb15、通式IAb16、通式IAb17、通式IAb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b1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b111、IAb112、通式IAb113、通式IAb114、通式IAb115、通式IAb116、通式IAb117、通式IAb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c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c1、通式IAc2、通式IAc3、通式IAc4、通式IAc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c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c11、通式IAc12、通式IAc13、通式IAc14、通式IAc15、通式IAc16、通式IAc17、通式IAc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c1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c111、IAc112、通式IAc113、通式IAc114、通式IAc115、通式IAc116、通式IAc117、通式IAc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d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d1、通式IAd2、通式IAd3、通式IAd4、通式IAd5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Ra、Rb和Rc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C6~C12芳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d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d11、通式IAd12、通式IAd13、通式IAd14、通式IAd15、通式IAd16、通式IAd17、通式IAd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Ad1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Ad111、IAd112、通式IAd113、通式IAd114、通式IAd115、通式IAd116、通式IAd117、通式IAd118所示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B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如通式IBa所示的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3~16任一项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L1、L2各自独立表示以下结构式表示的环:
18.根据权利要求3~16任一项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以下取代基中的至少一种:
卤素、氘、甲基磺酰基、C1~C6烷基、C1~C6氘代烷基、C1~C6氟代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
当两个或者多个邻近的R1连接成环时,R1所形成的环选自:苯环、环戊烷、环已烷、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所述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选自Compound Pt1~Compound Pt441、Compound Pd1~Compound Pd441、Compound PtPd1~Compound PtPd441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x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杂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6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磺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磷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24烷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37芳氧基羰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单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双烷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6单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72双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6亚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6亚胺基;取代基选自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羧基、磺基、肼基、脲基、C1~C6烷基、C6~C12芳基。
20.根据权利要求1~16、1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为电中性。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发光材料或延迟荧光材料在有机电子组件中的应用。
CN201711143496.8A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78927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3496.8A CN107892703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US15/975,541 US20190153308A1 (en) 2017-11-17 2018-05-09 Dinuclear Organometallic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Us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3496.8A CN107892703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2703A true CN107892703A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0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3496.8A Pending CN107892703A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53308A1 (zh)
CN (1) CN1078927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738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双核金属铂配合物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16839A (ko) * 2020-03-17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금속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220008442A (ko) * 2020-07-13 2022-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937A (zh) * 2012-07-19 2015-03-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含有碳烯配体的双核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CN104781267A (zh) * 2012-08-09 2015-07-15 纽卡斯尔诺森伯兰大学 发光化合物
CN105646594A (zh) * 2016-02-24 2016-06-08 湘潭大学 稠环芳烃取代三苯胺双核铱铂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937A (zh) * 2012-07-19 2015-03-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含有碳烯配体的双核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CN104781267A (zh) * 2012-08-09 2015-07-15 纽卡斯尔诺森伯兰大学 发光化合物
CN105646594A (zh) * 2016-02-24 2016-06-08 湘潭大学 稠环芳烃取代三苯胺双核铱铂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738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双核金属铂配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53308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4227B1 (ko) 금속 화합물, 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TWI618711B (zh) 作為全彩顯示器中窄頻帶磷光發光體之鉑及鈀錯合物之合成
CN108840886A (zh) 一种铂配合物蓝光材料以及有机发光器件
Wang et al. Multicomponent Self‐Assembly of Metallo‐Supramolecular Macrocycles and Cages through Dynamic Heteroleptic Terpyridine Complexation
CN107383108A (zh) 含有n‑(2‑嘧啶基)咔唑及其衍生物的多齿双核环金属铂配合物
CN107892703A (zh)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08948095A (zh) 基于苯基咔唑的四齿环金属铂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98623A (zh) 含有n^c^c^n‑n^c^c^n型配体的多齿双核环金属配合物
CN107383109A (zh) 含有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多齿双核环金属配合物
CN109020971A (zh) 一种氮杂咔唑类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08358918A (zh) 一种芘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574925A (zh) 一种以螺二甲基蒽芴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
CN108358919A (zh) 一种菲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Zhang et al. New phosphorescent iridium (III) dipyrrinato complexes: synthesis, emission properties and their deep red to near-infrared OLEDs
Gupta et al. Utilizing a series of fac-Re (CO) 3 core based quinonoid containing complexes for photophysical and cell imaging studies
CN110156777A (zh) 一种三嗪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017675A (zh) 一种双核有机金属配合物、其发光器件及应用
CN108558953A (zh) 一种含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08948096A (zh) 基于联苯基的四齿环金属铂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0669077A (zh) 有机磷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997314A (zh) 一种咔唑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180602A (zh) 一种吩噁嗪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180559A (zh) 一种稠环咔唑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020970A (zh)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08409794A (zh) 基于苯基-咔唑的四齿环金属铂配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