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4862A -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4862A
CN107884862A CN201710898300.XA CN201710898300A CN107884862A CN 107884862 A CN107884862 A CN 107884862A CN 201710898300 A CN201710898300 A CN 201710898300A CN 107884862 A CN107884862 A CN 107884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polarizer
outer base
roughness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983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4862B (zh
Inventor
鱼润净
李修旼
金玄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84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4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4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for producing polarisation effects, e.g. by a surface with polarizing properties or by an additional polariz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通过对引起偏光板与光学片之间的磨损的因素进行研究和试验并且考虑到结果,根据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设计偏光板的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因此偏光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磨损。因此,可以解决偏光板与光学片之间的与纤薄轮廓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关的磨损问题,从而在无需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薄型设计。

Description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虽然本公开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其特别适用于具有纤薄轮廓和窄边框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对信息显示器的关注日益增加以及对便携式信息介质的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已经对代替传统阴极射线管(CRT)的平板显示器(FPD)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CD)是使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来显示图像的装置,并且由于其高分辨率、优异的色彩再现性和高图像质量已被积极地用于诸如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监视器之类的应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具有直射式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0和放置在液晶面板10的背面上以向液晶显示面板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虽然未详细示出,但是液晶面板10是实际产生图像的区域,并且包括透明的第一基板如玻璃、第二基板和形成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第一基板通常被称为其上放置有滤色器的滤色基板,并且第二基板通常被称为其中放置有诸如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的TFT基板。在第二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驱动器电路部分以将信号施加至第二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
背光单元包括发射光的多个灯44,通过将从灯44发射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0而提高光效率的反射器43、以及位于反射器43上方并且由扩散片(diffuser sheet)和棱镜片组成的光学片41。
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导光板的直射式背光单元具有在灯44与光学片41之间的漫射板(diffuser plate)42,以漫射来自光源的光并支承光学片41。
偏光板1和11位于液晶面板10的上侧和下侧上。
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在附接至第二基板的第二偏光板11处偏振,并且光的偏振状态在其通过液晶层时发生变化。然后通过附接至第一基板的第一偏光板1将该光发送出。由于由液晶层引起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透过第一偏光板1的光的透射率被调节,从而显示图像。
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液晶面板10通过面板引导件45安置在如此构造的背光单元的顶部上。液晶面板10、面板引导件45和背光单元通过使用多个紧固装置被底部的盖底部50和顶部的壳体顶部55连接在一起。
根据显示器的近来趋势,重要的是液晶显示器具有纤薄轮廓和窄边框。这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需要最小化液晶面板10与背光单元之间的距离。
因此,当在运输过程中液晶显示产品受到碰撞时,液晶面板10和光学片41彼此直接接触。这增加了由下侧上的第二偏光板11与光学片41之间的接触引起的摩擦,从而使第二偏光板11磨损,留下了污迹(smudge)。
由于由液晶显示装置的振动引起的第二偏光板11与光学片41之间的接触,颗粒将从硬度较低的第二偏光板11特别是外层保护的表面脱落。这些颗粒用作引起第二偏光板11与光学片41磨损的杂质。
直到近段时间,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在第二偏光板11的外侧加入低雾度(haze)的表面处理层。然而,这种附加的工艺和材料可能将成本提高约10%,因此,不断努力开发低成本的表面处理材料或耐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偏光板的磨损引起的污迹的偏光板和具有该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阅读本公开和权利要求的方面的以下描述之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偏光板,其包括:偏光器和设置在偏光器的一侧上的外基材,其中外基材具有H与4H之间的表面硬度,并且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根据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设定。其中,H是最低的硬密度,并且6H是最大的硬密度。
外基材可以具有4H的表面硬度,并且同时小于0.56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64的摩擦系数,或者0.434μm或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0.057或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0.01μm至0.349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27的摩擦系数。
外基材可以具有3H的表面硬度,并且同时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0.349μm或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0.042或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18的摩擦系数。
外基材可以具有2H的表面硬度,并且同时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0.228μm或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0.027或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或者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外基材可以具有H的表面硬度,并且同时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或者0.167μm或小于0.167μm的粗糙度和0.018或低于0.018的摩擦系数,或者0.01μm至0.167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可以将珠(bead)添加至外基材中。
珠可以放置在外基材的表面上。
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附接至液晶面板的外侧的具有上述性质的偏光板和在偏光板的外侧上的光学片。
如果外基材的表面硬度减去光学片的表面硬度等于H,则光学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可以为2.96或大于2.96,优选地3.0或大于3.0,更优选地3.15或大于3.15。
如果外基材的表面硬度与光学片的表面硬度相等,则光学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可以为3.0或大于3.0,优选地3.15或大于3.15,更优选地3.27或大于3.27。
如果外基材的表面硬度减去光学片的表面硬度等于H,则光学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可以为3.15或大于3.15,优选地3.27或大于3.27。
如果外基材的表面硬度减去光学片的表面硬度等于2H,则光学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可以为3.27或大于3.27,优选地3.33或大于3.33。
如上所述,因为偏光板的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根据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设计,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偏光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磨损。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示例性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A和图2B是通过液晶面板的光的性质的图示;
图3A和图3B分别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4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相对于偏光板的表面硬度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表;
图5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评估偏光板的磨损程度的方法的表;
图6A和图6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B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7A和图7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B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8A和图8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9A和图9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10A和图10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11A和图11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12A和图12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5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13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14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15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16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的元件的截面图;
图18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在图17的偏光板中利用添加的珠而粗糙化的外基材的截面的照片;以及
图19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在图17的偏光板中的经由压印而粗糙化的外基材的表面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和具有该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充分地详细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公开。
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参考以下优选方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全面和完整的,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地传达本公开的概念,并且本公开将仅受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贯穿说明书,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似的元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层和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上方”时,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上方,或者也可以存在插入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的“上”或“上方”时,不存在插入元件或层。
为了方便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如“在......下方”、“在……之下”、“下部”、“在……上方”和“上部”等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的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描述的取向之外的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所示的元件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下方”或在另一元件“之下”的元件可以布置在另一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的措辞“在......下方”可以包括对应于“在......下方”和“在......上方”两个方向。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发明构思的示例性方面,而非限制发明构思。除非另有规定,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定存在示例性方面的所述部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并且不排除存在或增加示例性方面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
液晶显示装置由两个相对的电极和形成在它们之间的液晶层驱动。可以通过向两个电极施加电压而产生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
液晶分子具有偏振性和光学各向异性。偏振性是指电场中的液晶分子中的电荷集中在液晶分子的两侧并且改变分子相对于电场的取向的倾向。光学各向异性是指由于液晶分子的长而薄的形状和上述分子取向,根据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或偏振态改变出射光的路径或偏振状态。
因此,液晶显示器基本上包括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由场产生电极分别形成在相对的侧的一对透明绝缘基板构成,在相对的侧之间具有液晶层。通过改变场产生电极之间的电场来人为地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因此,透光率改变,从而显示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当光具有平行于其透射轴的偏光分量时,位于液晶面板上方和下方的偏光板允许光通过。光透射度由两个偏光板的透射轴的构造和液晶的取向来确定。
图2A和图2B是通过液晶面板的光的性质的图示。
尽管图2A和图2B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液晶面板在扭转向列(TN)模式下的操作,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可以适用于包括STN(超级TN)、VA(垂直对准)、IPS(面内切换)、FFS(边缘场切换)和OCB(光学补偿弯曲)的液晶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
参照附图,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面板110和从液晶面板110的后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未示出)。
液晶面板11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与在其间的液晶层130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偏光板101和第二偏光板111分别附接至第一基板105的外侧和第二基板115的外侧。
虽然未示出,但是在第一基板105的内侧上可以设置有公共电极和用于颜色表示的滤色器,并且在第二基板115的内侧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具有透明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控制驱动向像素电极递送电压的液晶层130的接通/关断。
在TN(扭曲向列)模式中,例如,当电压处于截止状态时,置于第一基板105与第二基板115之间的液晶层130中的分子从第一基板105向第二基板115扭转90度,同时它们的长轴被定向成平行于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15,并且第一偏光板101的偏光轴和第二偏光板111的偏光轴可以彼此正交。
由于液晶面板110本身不发光,所以向液晶面板1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位于液晶面板110的背面。
在液晶面板110中,如图2A所示,当电压处于截止状态并且从背光单元发出光时,平行于偏光轴的线偏振光通过偏光板111透射,并且当它通过液晶层130时相对于液晶层130旋转90度,使得其通过第一偏光板101并显示白色,而其他偏振的光被吸收。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当电压处于导通状态时,液晶面板110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对准成与第一偏光板101和第二偏光板111垂直,并且其90度的光学旋转动力损失,并且通过第二偏光板111透射的线偏振光被第一偏光板101遮挡,从而使其显示黑色。
图3A和图3B分别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和截面图。
图3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沿着图3A的偏光板的元件的线I-I’截取的截面。
参照图3A和图3B,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120可以包括偏光器121和形成在偏光器121的两侧上的保护层122a和122b。
偏光板120是通常的偏光元件,其允许具有所有方向上的在360度的振动的平面的自然光中的、具有一定方向的振动的平面的光,并且吸收其他不需要的光从而产生偏振光。
通常,通过使用具有光吸收特性的偏光器121,光束被分成与入射的平面垂直的偏光分量和与入射的平面平行的偏光分量。偏光器121可以用于产生线性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为此,根据其用途,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将其加工成膜的形式,以具有均匀的偏振性和高偏振效率。
在示例中,可以使用用碘处理的聚乙烯醇(PVA)膜作为偏光器121,并且用于保护PVA膜的保护层122a和122b可以由尺寸稳定或抗变形、耐磨、透明度高、紫外线吸收性和耐久性好的三乙酸纤维素(TAC)膜或丙烯酸类膜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制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材料。
此外,可以附接变形膜124a和保护膜124b以保护结合在一起的偏光器121和保护层122a和122b。
变形膜124a可以附接至第一保护层122a的外侧,直到偏光板120附接至最终产品,并且保护膜124b可以附接至第二保护层122b的外侧以防止在偏光板120的表面上的划痕,直到偏光板120附接至最终产品。
变形膜124a和第一保护层122a可以利用粘合剂123a结合,并且从其去除变形膜124a的一侧可以附接至最终产品。相反,第二保护层122b与保护膜124b可能不需要粘合剂123b。
因此,偏光板120可以被配置成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也就是说,偏光板120的从其去除变形膜124a的一侧可以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
此外,当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时,偏光板120可以包括用于保护液晶面板免受外部冲击的增强基板。
增强基板可以由约3mm厚的钢化玻璃制成,以保护其内的液晶面板免受外部冲击。钢化玻璃是通过以下而制成的一种玻璃:将形成的玻璃片加热至500℃至600℃的近软化温度,用压缩的冷空气快速冷却该形成的玻璃片,并且将外表面压缩以及将内表面拉伸。与常规玻璃相比,钢化玻璃具有3至5倍的弯曲强度和3至8倍的抗冲击性,并且还表现出高耐热性。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120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虽然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液晶面板可以包括滤色器基板、阵列基板和形成在滤色器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通过柱形间隔件在其间保持有盒间隙。
滤色器基板可以包括由多个子滤色器组成的滤色器、使子滤色器分隔开并且阻挡透射过液晶层的光的黑矩阵、以及向液晶层施加电压的透明公共电极。
阵列基板可以包括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的并且限定多个像素区域的多条栅极线和数据线,形成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交点处并用作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形成在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
每个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连接至栅极线的栅电极,连接至数据线的源电极和电连接至像素电极的漏电极。此外,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通过提供至栅电极的栅极电压在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形成导电沟道的有源层。
这种液晶面板在背面上具有背光单元以提供光。液晶面板需要单独的光源,因为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没有发光元件。
例如,光源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CCFL(冷阴极荧光灯),EEFL(外部电极荧光灯),HCFL(热冷荧光灯)和LED(发光二极管)。
如上所述,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的距离由于允许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纤薄轮廓和窄边框而减小。
在这方面,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120的特征在于,根据在外侧上的保护层122a和122b具体地具有附接的保护膜124b的第二保护层122b(下文中称为“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设计外基材122b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以改善由于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的减小的距离引起的偏光板120的磨损问题。
为此,对引起偏光板与光学片之间磨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已经发现,偏光板的磨损主要发生是因为偏光板比光学片更脆弱而出现。
此外,已经发现,偏光板的磨损因素按重要性的顺序为表面硬度、粗糙度和摩擦系数。
可以通过比较涂层硬度相对于铅笔硬度来测量表面硬度。粗糙度Ra是根据与从粗糙度曲线采样的参考长度内的平均线的偏差而确定的表面不规则性的算术平均。Ra指定为以μm为单位。
(动力学)摩擦系数是与移动样品的运动相反的摩擦力与垂直力的比值。
在本公开中,考虑到这些结果,为了防止磨损,可以根据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设计偏光板的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这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图4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相对于偏光板的表面硬度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表。
图4所示的磨损试验结果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的来自单一产品的当施加1.5G振动1小时时的物理性质数据。
此外,图4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在将偏光板的外基材的摩擦系数和表面粗糙度固定在0.009和0.167μm之后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在从B至5H的不同程度的表面硬度下的磨损试验的结果。
图5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评估偏光板的磨损程度的方法的表。
磨损程度可以通过振动试验通过发生磨损的部分中的像素的数目来评估。例如,1级是指完全没有磨损,2级是指少于30次磨损,3级是指30至300次磨损,4级是指300至750次磨损。最后,5级是指超过750次磨损。
例如,1级和2级的产品可以被评为“OK”,而3级、4级和5级的产品可以被评为“NG”(即不好)。
如从图6A和图6B至图12A和图12B的示例所示,存在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相对于偏光板的表面硬度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更具体地,图6A和图6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B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图7A和图7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B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图8A和图8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9A和图9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图10A和图10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图11A和图11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图12A和图12B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5H的表面硬度时的偏光板和光学片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照片。
参照图4和图5,当外基材具有B和HB的表面硬度时,振动试验结果分别为5级和3级,其在产品评估中可以被评为“NG”。
也就是说,参照图6A和图6B,这反映出当外基材具有B的表面硬度时,偏光板和光学片在中心具有严重的磨损(在图6A和图6B中称为“A”)。
参照图7A和图7B,这反映出当外基材具有HB的表面硬度时,偏光板和光学片在中心具有一些磨损(在图7A和图7B中称为“A’”)。
相反,当外部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这在产品评估中可以被评为“OK”。
也就是说,参照图8A和图8B,这反映出当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偏光板和光学片几乎没有磨损。
当外部基材具有2H至5H即2H或大于2H的表面硬度时,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这在产品评估中可以被评为“OK”。
也就是说,参照图9A和图9B至图12A和图12B,这反映出当外基材具有2H或大于2H的表面硬度时,偏光板和光学片几乎没有磨损。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偏光板的外基材的摩擦系数和表面粗糙度被固定时,磨损程度随着外基材的表面硬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因为,随着表面硬度的增加,即使偏光板由于振动而与光学片接触,也很少有颗粒脱落作为杂质。然而,外基材的表面硬度不能设定在5H以上,因为除了成本问题外,如果基材太硬会破裂,从而引起加工性问题。
接下来,将对在不同程度的表面硬度下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外基材上的磨损试验的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将对具有3H的表面硬度和3μm至3.5μm的粗糙度的光学片,即扩散片进行以下的磨损试验。
首先,尽管未示出,但是当外基材具有5H或大于5H的表面硬度时,无论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不会发生磨损。
当外基材具有HB或小于HB的表面硬度时,无论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会发生磨损,
图13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图中所指示的数字表示根据上述在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和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振动试验的结果的磨损程度。图的X轴表示摩擦系数以及图的Y轴表示粗糙度。参照图13,可以看出,当外基材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如果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低于0.064(例如,0.009、0.018、0.027、0.042和0.057)并且其粗糙度小于0.564μm(例如0.167μm、0.228μm、0.349μm和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或2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可以被评为“OK”。
具体地,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低于0.064(例如0.009、0.018、0.027、0.042、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64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和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并且如果粗糙度小于0.434μm(例如,0.167μm、0.228μm和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0.018和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并且如果粗糙度小于0.434μm(例如,0.167μm、0.228μm和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小于0.564μm(例如0.167μm、0.228μm、0.349μm和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外基材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设定为小于0.56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64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434μm或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0.057或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349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27的摩擦系数。
接下来,图14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如上所述,图中所指示的数字表示根据上述在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和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振动试验的结果的磨损程度。图的X轴表示摩擦系数以及图的Y轴表示粗糙度。
参照图14,可以看出,当外基材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如果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低于0.057(例如,0.009、0.018、0.027和0.042)并且其粗糙度小于0.434μm(例如,0.167μm、0.228μm和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或2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可以被评为“OK”。
具体地,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0.018和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0.018和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时,如果粗糙度小于0.434μm(例如,0.167μm、0.228μm和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时,如果粗糙度为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18和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和0.018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根据上述结果,当外基材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设定为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349μm或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0.042或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18的摩擦系数。
接下来,图15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如上所述,图中所指示的数字表示根据上述在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和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振动试验的结果的磨损程度。图的X轴表示摩擦系数以及图的Y轴表示粗糙度。
参照图15,可以看出,当外基材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如果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低于0.042(例如0.009、0.018和0.027)并且其粗糙度小于0.349μm(例如0.167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或2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可以被评为“OK”。
具体地,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和0.018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和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27、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并且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时,如果粗糙度为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时,如果粗糙度小于0.349μm(例如0.167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18和0.027时,如果粗糙度小于0.349μm(例如0.167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从上述看,当外基材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设定为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228μm或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0.027或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接下来,图16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当偏光板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的相对于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的图。
如上所述,图中所指示的数字表示根据上述在不同程度的粗糙度和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振动试验的结果的磨损程度。图的X轴表示摩擦系数以及图的Y轴表示粗糙度。
参照图16,可以看出,当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如果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低于0.027(例如0.009和0.018)并且其粗糙度小于0.228μm(例如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或2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可以被评为“OK”。
具体地,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0.018、0.027和0.042时,如果粗糙度为0.56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时,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18、0.027、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434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和0.018时,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27和0.042时,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349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5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27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3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42和0.057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和0.228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4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09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1级。
当外基材的摩擦系数为0.018时,如果粗糙度为0.167μm,则振动试验结果为2级。
从上述看出,当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设定为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167μm或小于0.167μm的粗糙度和0.018或低于0.018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167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可以通过调节氟含量来设定外基材的摩擦系数,并且可以加入约0.1wt%(重量百分比)至1.0wt%的氟。如果氟含量高于1.0wt%,则涂层性能下降。
外基材的摩擦系数随着氟含量的增加而趋于降低。
此处,氟可以含有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的示例可以包括含全氟烷基(perfluoroalkyl group)的硅烷化合物的水解产物和脱水缩合物,以及包含含氟单体单元和用于赋予交联反应性的子单元的含氟共聚物。
外基材的表面粗糙度可以经由压印图案化或通过向其中加入珠来控制。
珠可以含有精细的无机颗粒。这些的示例可以包括氟化镁或二氧化硅(silica)的精细颗粒。
如上所述,表面粗糙度表示表面不规则性的算术平均,并且表面粗糙度趋向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的容许(可选择)范围随着外基材的表面硬度增加而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扩散片通常具有3H的表面硬度和约3μm至3.5μm的表面粗糙度。
下面将对相对于外基材的表面硬度与扩散片的表面硬度相比存在或不存在磨损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假设外基材和扩散片分别具有H1和H2的表面硬度,如果H1-H2≥2H,则无论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不会发生磨损。
如果H1-H2<2H,则存在或不存在磨损取决于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
如果H2-H1>2H,则无论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会发生磨损。
在第二种情况下,对于H1-H2=H,可以将扩散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设定为2.96或大于2.96,优选地3.0或大于3.0,或者3.15或大于3.15。
对于H1=H2,可以将扩散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设定为3.0或大于3.0,优选地3.15或大于3.15,或者3.27或大于3.27。
对于H2-H1=H,扩散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可以设定为3.15或大于3.15,或者3.27或大于3.27。
对于H2-H1=2H,可以将扩散片与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设定为3.27或大于3.27,或者3.33或大于3.33。
此外,为了防止磨损,外基材的摩擦系数越低越好。
同时,在本公开中,外基材的表面可以经由压印进行图案化,或者可以向其中加入珠,以便控制外基材的表面粗糙度。这将通过本公开的以下第二示例性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的元件的截面图。
参照图17,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220可以包括偏光器221和形成在偏光器221的两侧上的保护层222a和222b。
如上所述,偏光板220是通常的偏光元件,其允许具有所有方向上的在360度的振动的平面的自然光中的、具有一定方向的振动的平面的光,并且吸收其他不需要的光从而产生偏振光。
在示例中,可以使用用碘处理的PVA膜作为偏光器221,并且用于保护PVA膜的保护层222a和222b可以由尺寸稳定或抗变形、耐磨、透明度高、紫外线吸收性和耐久性好的TAC膜或丙烯酸类膜例如PMMA膜制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材料。
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可以附接变形膜和保护膜以保护结合在一起的偏光器221和保护层222a和222b。
变形膜可以附接至第一保护层(或内基材)222a的外侧,直到偏光板220附接至最终产品。保护膜可以附接至第二保护层(或外基材)222b的外侧以防止偏光板220的表面上的划痕,直到偏光板220附接至最终产品。
如此构造的偏光板220可以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也就是说,偏光板220的从其去除变形膜的一侧可以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
此外,当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时,偏光板220可以包括用于保护液晶面板免受外部冲击的增强基板。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220被配置成附接至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虽然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液晶面板可以包括滤色器基板、阵列基板和形成在滤色器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通过柱形间隔件在其间保持有盒间隙。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与本公开的前述示例性方面的那些构造类似,为了便于说明,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类似于本公开的先前描述的方面,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偏光板220的特征在于,根据外侧上的保护层222a和222b具体地具有附接至其的保护膜的第二保护层即外基材222b的表面硬度来设计外基材222b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以改善由于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的减小的距离引起的偏光板220的磨损问题。
如上所述,发现偏光板的磨损主要发生是因为偏光板比光学片更脆弱,并且还发现偏光板的磨损的因素按重要性的顺序是表面硬度、粗糙度和摩擦系数。
在本公开中,考虑到这些结果,偏光板的外基材222b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可以根据外基材222b的表面硬度来设计,以防止磨损。
类似于本公开的前述方面,当外基材222b具有5H或大于5H的表面硬度时,无论外基材222b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不会发生磨损。
当外基材222b具有HB或小于HB的表面硬度时,无论外基材222b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如何,都会发生磨损。
当外基材222b具有4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222b设定为小于0.56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64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434μm或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0.057或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349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27的摩擦系数。
当外基材222b具有3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222b设定为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349μm或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0.042或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18的摩擦系数。
当外基材222b具有2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222b设定为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228μm或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0.027或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当外基材222b具有H的表面硬度时,可以将外基材222b设定为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27的粗糙度,或者设定为0.167μm或小于0.167μm的粗糙度和0.018或低于0.018的摩擦系数,或者设定为0.01μm至0.167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具体地,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特征在于,通过将珠230添加到外基材222b中来控制外基材222b的表面粗糙度。
珠230可以以如下方式添加:使得它们被放置在外基材222b的表面上。
图18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在图17的偏光板中通过添加珠而粗糙化的外基材的截面的照片。
图19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在图17的偏光板中的经由压印而粗糙化的外基材的表面的照片。
参照图18和图19,可以看出,外基材的表面通过添加珠或经由压印而粗糙化。
在这种情况下,珠可以包括聚合物珠。
在压印方法中,可以通过使用图案化的模具将图案转印至膜表面上并将膜表面暴露于UV光来实现粗糙度。
虽然上面的描述包含许多细节,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而仅仅是提供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方面的说明。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而不是由给出的示例确定。

Claims (20)

1.一种偏光板,包括:
偏光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偏光器的至少一侧上的外基材,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H与4H之间的表面硬度,并且所述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根据所述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4H的表面硬度、小于0.56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64的摩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4H的表面硬度、0.434μm或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0.057或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4H的表面硬度、0.01μm至0.349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27的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3H的表面硬度、小于0.434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57的摩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3H的表面硬度、0.349μm或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0.042或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3H的表面硬度、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18的摩擦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2H的表面硬度、小于0.349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42的摩擦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2H的表面硬度、0.228μm或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0.027或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2H的表面硬度、0.01μm至0.228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小于0.228μm的粗糙度和低于0.027的摩擦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0.167μm或小于0.167μm的粗糙度和0.018或低于0.018的摩擦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H的表面硬度、0.01μm至0.167μm的粗糙度和0.001至0.009的摩擦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嵌入在提供粗糙度的表面附近的多个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外基材在提供粗糙度的表面上具有压印。
1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
附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外侧的偏光板,其中,所述偏光板包括偏光器和在所述偏光器的至少一侧上的外基材;以及
在所述偏光板的外侧上的光学片,
其中,所述外基材具有H至4H之间的表面硬度,所述外基材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根据所述外基材的表面硬度来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外基材与所述光学片之间的表面硬度差为H时,所述光学片与所述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差为至少2.96。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外基材的表面硬度与所述光学片的表面硬度相等时,所述光学片与所述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差为至少3.0。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外基材与所述光学片之间的表面硬度差等于H时,所述光学片与所述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差为至少3.15。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外基材与所述光学片之间的表面硬度差等于2H时,所述光学片与所述外基材之间的表面粗糙度差为至少3.27。
CN201710898300.XA 2016-09-30 2017-09-28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884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26795 2016-09-30
KR1020160126795A KR102655726B1 (ko) 2016-09-30 2016-09-30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4862A true CN107884862A (zh) 2018-04-06
CN107884862B CN107884862B (zh) 2021-08-17

Family

ID=6175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98300.XA Active CN107884862B (zh) 2016-09-30 2017-09-28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4879B2 (zh)
KR (1) KR102655726B1 (zh)
CN (1) CN1078848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7941A (en) * 1993-12-22 1997-04-0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Force-receiving plate for friction device
EP0992861A2 (en) * 1998-10-08 2000-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gent carrier,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66489C (zh) * 2001-04-10 2006-07-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起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及表面保护板
CN1807343A (zh) * 2005-01-18 2006-07-26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 热轧钢坯传送用陶瓷辊及制备方法
US20070231507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40101954A (ko) * 2013-02-13 2014-08-21 에스케이씨하스디스플레이필름(유) 광학용 하드코팅 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3809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optical bodies
KR20060129843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70118029A (ko) * 2006-06-09 2007-12-13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용 보호 필름
KR101342183B1 (ko) * 2009-11-06 2013-12-16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1225846A (ja) * 2010-03-31 2011-11-10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層形成用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685005B2 (ja) 2010-05-18 2015-03-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のセット、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63732B2 (ja) * 2010-06-22 2012-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KR20160043428A (ko) * 2014-10-13 2016-04-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7941A (en) * 1993-12-22 1997-04-0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Force-receiving plate for friction device
EP0992861A2 (en) * 1998-10-08 2000-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gent carrier,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66489C (zh) * 2001-04-10 2006-07-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起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及表面保护板
CN1807343A (zh) * 2005-01-18 2006-07-26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 热轧钢坯传送用陶瓷辊及制备方法
US20070231507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40101954A (ko) * 2013-02-13 2014-08-21 에스케이씨하스디스플레이필름(유) 광학용 하드코팅 필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36334A (ko) 2018-04-09
US20180095210A1 (en) 2018-04-05
US10914879B2 (en) 2021-02-09
KR102655726B1 (ko) 2024-04-05
CN107884862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268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134661B2 (en) Refl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870844B1 (ko) 방현막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유닛
US20120293764A1 (en) Integrated wide viewing film
WO2016049958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49960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091368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111839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5278148B (zh) 偏振板、具有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制造偏振板的方法
WO2014000373A1 (zh) 彩膜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752812A (zh) 显示面板、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器与电子装置
KR20000077245A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백라이트유닛 및 그들을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800726B2 (en) Polarizing plate containing polymer ball mixed anti-glare lay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20090080370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TW200841061A (en) Light guide panel comprising asymmetric front prism for LCD
JP5114853B2 (ja) 表示装置
US201400634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7884862A (zh) 偏光板和具有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0613404B2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2011010231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02083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US83031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compound layer
JP201214594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9212817A (zh) 广视角显示装置
CN104081263B (zh) 液晶显示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