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3338B - 车辆用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3338B
CN107883338B CN201710906278.9A CN201710906278A CN107883338B CN 107883338 B CN107883338 B CN 107883338B CN 201710906278 A CN201710906278 A CN 201710906278A CN 107883338 B CN107883338 B CN 107883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mber
transmission
lamp
output shaft
lam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6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3338A (zh
Inventor
田岛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8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3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确保传动装置的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的有效活用所带来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包括:传动装置(17),具有配置在箱体(18)的内部的驱动机构和传递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且能够向与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19);传递部件(30),经由输出轴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以能够转动的状态配置在由灯壳体(2)和盖(3)构成的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灯具单元(10),在灯具外壳的内部传动装置配置在灯具单元的后侧。由此,能够在确保传动装置的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的有效利用所带来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具有传动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技术领域,该传动装置具有驱动机构和输出轴且传递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输出轴。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前照灯,在由盖和灯壳体构成的灯具外壳的内部,配置有具有光源等的灯具单元灯具单元。
在像这样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有如下类型:灯具单元灯具单元被转动(倾斜)自如地支承在灯具外壳的内部,并且灯具单元灯具单元通过传动装置的驱动力转动而能够调整从灯具单元的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传动装置配置在灯具单元的下方,且灯具单元的下端部与传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通过传动装置的输出轴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灯具单元通过传动装置的驱动力将上端部作为支点向上下方向转动、并进行调整因车载物的重量而变化的光轴的偏移的调平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5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通过像上述那样的传动装置来转动灯具单元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根据灯具单元的转动位置决定从灯具单元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因此,优选的是,需要将传动装置的驱动力适当地传递至灯具单元且使灯具单元转动至预定的转动位置,在关于对于灯具单元的驱动力的传递方面确保传动装置的良好的功能性。
另一方面,在能够调整从像上述那样的光源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灯具外壳的内部还配置有除灯具单元、传动装置之外的各种的电路、校准机构等其他的结构件。
另外,近年来,从辉度的提高、设计上的观点等,还存在增加配置在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灯具单元的数量的倾向。
因此,有在灯具外壳的内部的传动装置的配置空间产生制约的情况,由于传动装置的配置位置有可能阻碍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特别是,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灯具单元的下方配置有传动装置的构成中,车辆用前照灯的上下方向的大小变大,并且薄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制造也会产生困难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课题是:克服上述的问题点,在确保传动装置的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的有效活用所带来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包括:传动装置,具有配置在箱体的内部的驱动机构和传递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且能够向与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传递部件,经由所述输出轴将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以能够转动的状态配置在由灯壳和盖构成的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灯具单元,在所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装置配置在所述灯具单元的后侧。
由此,在灯具外壳的内部配置在灯具单元的后侧的传动装置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传递至灯具单元。
第二,优选的是,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传动装置中,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上端部。
由此,配置在灯具外壳的内部的上端部的传动装置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传递至灯具单元且转动灯具单元。
第三,优选的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传动装置中,所述传递部件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递部件的一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作为力点,所述传递部件的其它的一部分与所述灯具单元连接,所述灯具单元和所述传递部件的其它的一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作为作用点,所述力点和所述作用点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
由此,对于输出轴的传递部件的连接部分和对于灯具单元的传递部件的连接部分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
第四,优选的是,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传动装置中,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支架,所述传递部件向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支架。
由此,传递部件伴随着输出轴的移动相对于支架向前后方向移动。
第五,优选的是,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传动装置中,在所述支架设置有限制所述传递部件的向后方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由此,传递部件被移动限制部限制向后方的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灯具外壳的内部配置在灯具单元的后侧的传动装置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传递至灯具单元,所以能够在确保传动装置的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的有效活用使带来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图8共同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本图是在从侧面观察的状态下表示车辆用前照灯的截面图。
图2是以从正面方向观察的状态示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截面图。
图3是传动装置和支架和滑动部件和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传动装置和支架和滑动部件和传递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调平调整中灯具单元被调整为向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在调平调整中灯具单元被调整为向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支架等的变形例,是传动装置和支架和滑动部件和传递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支架等的变形例,是传动装置和支架和滑动部件和传递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辆用前照灯
2: 灯壳体
3: 盖
4: 灯具外壳
10: 灯具单元
17: 传动装置
18: 箱体
19: 输出轴
23: 支架
28: 移动限制部
30: 传递部件
40: 支架
45: 移动限制部
48: 传递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方式。
<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
车辆用前照灯分别安装配置在车体的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
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在前方具有开口的灯壳体2和封閉灯壳体2的开口的盖3(参照图1以及图2)。灯具外壳4由灯壳体2和盖3构成,灯具外壳4的内部作为灯室4a而被形成。
在灯室4a配置有框5。框5具有设置在上端部的上侧支承部5a、设置在下端部的下侧支承部5b、5b和设置在中间部的模块安装部5c。下侧支承部5b、5b分开地位于左右。
螺钉支承部件6、6分别配置在框5的下侧支承部5b、5b的后侧。螺钉支承部件6的上端部的前端部作为球状部6a而设置。螺钉支承部件6、6向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灯壳体2。
在框5的上侧支承部5a和下侧支承部5b、5b以贯通的状态分别安装有轴承部件7、8、8。
螺钉支承部件6、6的球状部6a分别与轴承部件8、8连接。轴承部件8能够相对于螺钉支承部件6向任意的方向转动。
校准调节螺钉9、9以转动自如且不能向前后方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承在灯壳体2。校准调节螺钉9、9分开地位于左右,后端部从灯壳体2向后方突出。校准调节螺钉9具有螺轴部9a,螺轴部9a与螺钉支承部件6螺合。
灯具单元10、10左右分开地安装于框5的模块安装部5c。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于模块安装部5c的灯具单元1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灯具单元10具有:散热片11,其释放热量;基板12,其配置在散热片11上;光源13,其搭载于基板12上;反射镜14,其使从光源13射出的光向前方反射;投影镜15,其透过从光源13射出的光;以及支架16,其保持投影镜15。
在灯室4a配置有传动装置17。传动装置17例如在灯室4a的上端部配置在灯具单元10、10的后侧,并且固定于灯壳体2。
传动装置17具有箱体18和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和输出轴19(图3以及图4)。
箱体18具有箱部20,其内部作为配置空间;安装突部21、21,其从箱部20向左右突出;以及连接器部22,其设置在箱部20的前面侧。在箱部20的上面部形成向前后延伸的轴移动孔20a。
驱动机构配置在箱部20的内部,通过经由与连接器部22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缆从电源电路供给电源而动作。
输出轴19的上端侧的部分从轴移动孔20a向上方突出,轴方向为上下方向。输出轴19通过驱动机构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传动装置17安装有支架23。支架23例如通过安装螺丝100、100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
支架23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支架23具有:板状的基体面部24,其朝向上下方向;凸台部25、25,其从基体面部24分别向下方突出;壁面部26,其从基体面部24的前边缘向上方突出;插通部27,其从壁面部26向前方突出;以及移动限制部28、28,其从基体面部24分别向下方突出。
在基体面部2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向前后延伸的插通孔24a。
凸台部25、25通过安装螺丝100、100分别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在凸台部25、25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的状态下,基体面部24与箱部20的上面对置。
插通部27形成为前后贯通的筒状。
移动限制部28、28从基体面部24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移动限制部28、28从插通孔24a的左右两侧的开口边缘向下方突出。
滑动部件29以插入的状态安装在插通部27。滑动部件29例如被形成为在垂直截面形状下向上方开口的大致コ形,具有在左右两侧部相互面对的方向开口且向前后延伸的滑动槽29a、29a。滑动部件29与支架23相比由滑动性高的材料、例如聚醛树脂等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形成。
传递部件30在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23。传递部件30具有:被支承部31,其向前后延伸;连接突部32,其从被支承部31向前方突出;倾斜部33,其从被支承部31向斜后下方突出;连接部34,其与倾斜部33的后面连续;以及被限制突部35、35,其从倾斜部33突出。
在被支承部31的下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外方(侧方)突出且向前后延伸的滑动突条31a、31a。
连接突部32包括从被支承部31向前方突出的轴状部32a和与轴状部32a的前端连续的球状连接部32b。
倾斜部33以随着趋向后方而向下方变位的方式缓缓地倾斜。
在连接部34形成向下方开口的连接用凹部34a。
被限制突部35、35从倾斜部3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端部分别向外方(侧方)突出。
传递部件30插入在插通孔24a和插通部27,被支承部31a、31a分别滑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插通部27的滑动部件29的滑动槽29a、29a。传递部件30通过输出轴19插入到连接用凹部34a,从而连接部34与输出轴19连接。
滑动部件29由于如上述那样由滑动性高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确保传递部件30的良好的滑动性并且确保圆滑的动作状态。通过使滑动部件29作为与支架23不同的其它部件由滑动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利用便宜的材料形成支架23,从而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确保传递部件30的圆滑的动作状态。
传递部件30的球状连接部32b从后方连接到轴承部件7。在传递部件30与轴承部件7连接的状态下,轴承部件7能够相对于球状连接部32b转动,通过传递部件30的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轴承部件7、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向上下方向转动(倾斜)。
如上所述,在传递部件30与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和轴承部件7连接的状态下,传递部件30的被限制突部35、35分别位于支架23的移动限制部28、28的前侧。
因此,传递部件30能够在被限制突部35、35分别与移动限制部28、28相接的位置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并防止传递部件30的向后方的过度的移动。
另外,传递部件30的球状连接部32b的连接作业在例如连接部34与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连接的状态下进行。虽然此时从轴承部件7向后方的力被施加在传递部件30,但传递部件30在被限制突部35、35分别与移动限制部28、28相接的位置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施加在传递部件30的从轴承部件7向后方的力没有从传递部件30施加到输出轴19,能够防止传动装置17的故障、损伤的发生。
<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调整>
以下,对车辆用前照灯1中的光轴调整进行说明。
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照射方向的初期调整即的校准调整和因车载物的重量而变化的光轴的偏移的调平调整是可能的。校准调整中有左右校准调整和上下校准调整。
但是,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也可以追踪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使光轴的朝向变化的旋转调整。旋转调整能够通过下述构成来进行,该构成为:例如,使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向围绕轴方向旋转且经由传递部件30输出轴19的旋转力传递到框5。
左右校准调整通过旋转操作一侧的校准调节螺钉9的来进行。当旋转操作校准调节螺钉9时,与螺轴部9a螺合的螺钉支承部件6按照校准调节螺钉9的旋转方向向前方或后方送出,且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以连接另一侧的螺钉支承部件6的球状部6a和传递部件30的球状连接部32b的线作为支点轴进行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中的光轴的朝向向左右变位且进行左右校准调整。
上下校准调整通过两侧的校准调节螺钉9、9向相同的方向的旋转操作来进行。当转动操作校准调节螺钉9、9时,与螺轴部9a、9a螺合的螺钉支承部件6、6按照校准调节螺钉9、9的旋转方向向前方或后方送出,且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以传递部件30的球状部32b作为支点进行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的光轴的朝向向上下变位且进行上下校准调整。
调平调整通过传动装置17的驱动机构的动作来进行(参照图5及图6)。当驱动机构动作时,输出轴19在轴移动孔20a向前后方向移动,与输出轴19的移动方向相符,连接于输出轴19的传递部件30相对于支架23向前后方向移动。
当传递部件30例如向前方移动时,如图5所示,轴承部件7、8、8分别相对于球状连接部32b和球状部6a、6a转动,随着轴承部件7、8、8的转动,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并且以连接球状部6a、6a的线作为支点轴向下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的光轴的朝向向下方变位且进行调平调整。
另一方面,当传递部件30例如向后方移动时,如图6所示,轴承部件7、8、8分别相对于球状连接部32b和球状部6a、6a转动,随着轴承部件7、8、8的转动,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并且以连接球状部6a、6a的线作为支点轴向上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的光轴的朝向向上方变位并进行调平调整。
在上述的调平调整中,由于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30传递到轴承部件7和框5以及灯具单元10、10,所以力点P是连接部34和输出轴19的连接部分,作用点Q是球状连接部32b和轴承部件7的连接部分(参照图1)。作用点Q在力点P的前方位于力点P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30传递到轴承部件7和框5以及灯具单元10、10的构成中,能够任意地形成传递部件30的形状,根据传递部件30的形状,有的情况下作用点相对于力点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或偏离地位于下方。
<传递部件等的变形例>
接下来,对支架和滑动部件以及传递部件的变形例、即支架40和滑动部件47以及传递部件48进行说明(参照图7以及图8)。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以下变形例的情况下,传动装置17例如可以配置在灯室4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下端部。
支架40例如通过安装螺丝100、100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
支架40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支架40具有:基体部41,其从前后方向观察外形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框状部42,其与基体部41的下端部连续着设置;凸台部43、43,其从基体部41分别向下方突出;插通部44,其从基体部41向后方突出;以及移动限制部45、45,其从框状部42分别向上方突出。
在基体部4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纵长的插通孔41a。
框状部42与基体部4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连续着设置,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长度长。框状部42的内侧的空间作为轴插通孔42a而被形成。
凸台部43、43分别从基体部41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突出。凸台部43、43通过安装螺丝100、100分别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在凸台部43、43安装在安装突部21、21的状态下,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从下方插通轴插通孔42a。
插通部44贯通前后且被形成为在下方开口的形状。轴插通部44的下方的开口与基体部41的插通孔41a连通。
移动限制部45、45从框状部42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在移动限制部45、45安装有引导轴46的轴方向的两端部。
滑动部件47以插入的状态安装在插通部44。滑动部件29被形成为例如在垂直截面形状下向下方开口的大致コ形,具有在左右两侧部相互面对的方向开口且向前后延伸的滑动槽47a、47a。滑动部件47与支架40相比由滑动性高的材料、例如聚醛树脂等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形成。
传递部件48经由引导轴46在前后方向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40。传递部件48具有:基部49,其从左右方向观察外形为大致长方形状;被支承部50,其与基部49的上端部连续着设置;连接突部51,其从基部49向前方突出;连接部52,其从基部49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以及被限制突部53、53,其分别从基部49的两面突出。
被支承部50的左右两端部作为分别向外方(侧方)突出且向前后延伸的滑动突条50a、50a而设置。
连接突部51包括从基部49向前方突出的轴状部51a和与轴状部51a的前端连续的球状连接部51b。
在连接部52形成有在下方开口的连接用凹部52a。
被限制突部53、53从基部49的下端部向前方或者后方突出,并被滑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移动限制部45、45的引导轴46。
传递部件48插入插通孔41a和插通部44,被支承部50a、50a分别滑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插通部44的滑动部件47的滑动槽47a、47a。传递部件48通过输出轴19插入到连接用凹部52a,从而连接部52与输出轴19连接。
滑动部件47由于如上述那样由滑动性高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确保传递部件48的良好的滑动性并且确保圆滑的动作状态。通过使滑动部件47作为与支架40不同的其它部件由滑动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利用便宜的材料形成支架40,从而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确保传递部件48的圆滑的动作状态。
传递部件48的球状连接部51b从后方连接到轴承部件7。在传递部件48与轴承部件7连接的状态下,轴承部件7能够相对于球状连接部51b转动,通过传递部件48的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轴承部件7、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向上下方向转动。
如上所述,在传递部件48与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和轴承部件7连接的状态下,传递部件48的被限制突部53、53在前后方向分别与支架40的移动限制部45、45对置。
因此,传递部件48在被限制突部53、53分别与移动限制部45、45相接的位置向前后方的移动被限制,能够防止传递部件48的向前方以及后方的过度的移动。
另外,传递部件48的球状连接部51b的连接作业在例如连接部52与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9连接的状态下进行。虽然此时从轴承部件7向后方的力施加到传递部件48,但传递部件48在被限制突部53与移动限制部45相接的位置限制向后方的移动。因此,施加在传递部件48的从轴承部件7向后方的力没有从传递部件48施加到输出轴19,能够防止传动装置17的故障、损伤的发生。
调平调整通过传动装置17的驱动机构的动作来进行。当驱动机构动作时,输出轴19在轴移动孔20a向前后方向移动,与输出轴19的移动方向相符,连接于输出轴19的传递部件48被引导轴46引导,越相对于支架40向前后方向移动。
当传递部件48例如向前方移动时,轴承部件7、8、8分别相对于球状连接部51b和球状部6a、6a转动,随着轴承部件7、8、8转动,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并向下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的光轴的朝向向下方变位并进行调平调整。
另一方面,当传递部件48例如向后方移动时,轴承部件7、8、8分别相对于球状连接部51b和球状部6a、6a转动,随着轴承部件7、8、8转动,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并向上转动。通过框5和灯具单元10、10成为一体而转动,从而灯具单元10、10的光轴的朝向向上方变位并进行调平调整。
在上述的调平调整中,由于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48传递到轴承部件7和框5以及灯具单元10、10,所以力点是连接部52和输出轴19的连接部分,作用点是球状连接部51b和轴承部件7的连接部分。作用点在力点的前方位于力点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48传递到轴承部件7和框5以及灯具单元10、10的构成中,能够任意地形成传递部件48的形状,根据传递部件48的形状,有的情况下作用点相对于力点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或偏离地位于下方。
<总括>
如以上所记载的那样,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包括:传动装置17,其具有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19;传递部件30、48,其经由输出轴19将驱动力传递至以能够转动的状态配置在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灯具单元10、10,在灯具外壳4的内部传动装置17配置在灯具单元10、10的后侧。
因此,在灯具外壳4的内部,由于配置在灯具单元10、10的后侧的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30、48传递至灯具单元10、10,所以能够在确保传动装置17的良好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空间的有效活用所带来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小型化。
另外,传动装置17位于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上端部。
因此,由于配置在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上端部的传动装置17的驱动力经由传递部件30、48传递至灯具单元10、10且灯具单元10、10转动,所以能够在实现提高灯具外壳4的内部的空间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灯具单元10、10的转动动作。
进而,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力点和作用点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
因此,由于相对于输出轴19的传递部件30、48的连接部分和相对于灯具单元10、10的传递部件30、48的连接部分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提高具有输出轴19的传动装置17和灯具单元10、10以及传递部件30、48的各配置空间的自由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在力点和作用点没有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状态下,力点可以位于作用点的前方。
另外,在车辆用前照灯设置有安装于传动装置17的箱体18的支架23、40,传递部件30、48向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23、40。
因此,由于传递部件30、48伴随着输出轴19的移动,相对于支架23、40向前后方向移动,所以传递部件30、48的移动通过支架23、40圆滑地进行,能够以安定的状态进行灯具单元10、10的转动动作。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包括:
传动装置,具有配置在箱体的内部的驱动机构和传递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且能够向与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
传递部件,经由所述输出轴将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至以能够转动的状态配置在由灯壳和盖构成的灯具外壳的内部的灯具单元,
在所述灯具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装置配置在所述灯具单元的后侧,
所述传递部件的一部分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将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递部件的一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作为力点,
所述传递部件的其它的一部分与所述灯具单元连接,
将所述灯具单元和所述传递部件的其它的一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作为作用点,
所述力点和所述作用点偏离地位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至少一方,
所述传递部件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灯具单元,使得所述灯具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传递部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
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灯具外壳的内部的上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
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支架,
所述传递部件向前后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
在所述支架设置有限制所述传递部件的向后方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CN201710906278.9A 2016-09-29 2017-09-29 车辆用前照灯 Active CN107883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2028A JP6817011B2 (ja) 2016-09-29 2016-09-29 車輌用前照灯
JP2016-192028 201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3338A CN107883338A (zh) 2018-04-06
CN107883338B true CN107883338B (zh) 2021-08-06

Family

ID=6178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6278.9A Active CN107883338B (zh) 2016-09-29 2017-09-29 车辆用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17011B2 (zh)
CN (1) CN107883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5671A (zh) * 2019-05-15 2021-12-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3416B2 (ja) * 1999-09-13 2007-05-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4683658B2 (ja) * 2006-12-01 2011-05-1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JP5517651B2 (ja) * 2010-02-02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JP6125902B2 (ja) * 2013-05-17 2017-05-1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JP2015015187A (ja) * 2013-07-05 2015-01-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17011B2 (ja) 2021-01-20
JP2018052359A (ja) 2018-04-05
CN107883338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0978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US20110188258A1 (en) Actuator
JP5346554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US9573513B2 (en) Vehicular headlamp
EP2163427B1 (en) Vehicle headlamp
JP2015145168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KR101755513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액추에이팅 장치
CN107883338B (zh) 车辆用前照灯
JP6011915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4236178B2 (ja) 車輌用灯具
JP2014002963A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608111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JP6052973B2 (ja) 灯具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779479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CN114667236B (zh) 前照灯装置
JP5628700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7404480B2 (ja) 車輌用灯具ユニット
JP5779480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車輌用前照灯
JP6619056B2 (ja) 車輌用灯具ユニット
JP2009140796A (ja) 車両用灯具
JP6392821B2 (ja) 車輌用灯具ユニット
CN113825671A (zh) 车辆用灯具
JP2020024948A (ja) 車輌用灯具ユニット
JPH0657515B2 (ja) 自動車用前照灯の照射角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