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1371A -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81371A CN107881371A CN201711100440.4A CN201711100440A CN107881371A CN 107881371 A CN107881371 A CN 107881371A CN 201711100440 A CN201711100440 A CN 201711100440A CN 107881371 A CN107881371 A CN 107881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loy
- casting
- plasticity
- aluminium
-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2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3—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using master allo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铸造铝锂合金的铸造过程中添加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两种。通过在铸造铝锂合金中联合添加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能显著细化合金铸态组织,还能促进合金在固溶过程中析出共格Al3M粒子,最终提高铸造铝锂合金中复合粒子Al3(M,Li)的析出密度,从而提高合金塑性。本发明还进一步对铸造铝锂合金,采取固溶前的低温短时“预时效”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合金基体中Al3M粒子的数量,提高合金塑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联合添加能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的合金化方法及一种热处理工艺,属于有色金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中每添加1wt%Li能使合金密度降低3%,刚度提高6%,因此,铝锂合金具备密度低、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铝锂合金除上述特性外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制备形状复杂的构件,同时相比变形合金而言,铸造铝锂合金中可添加的Li含量范围宽,减重效果和刚度优势更为明显,非常适合导弹舱体和鱼雷壳体等构件对材料低密度和高刚度的需求。因此,开展铸造铝锂合金的研究意义重大。
然而,铸造铝锂合金的强化主要来源于Al3Li颗粒的析出和长大,Al3Li是一种有序共格相,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引起共面滑移和晶界应力集中,导致铸造铝锂合金塑性较差,不能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塑性的要求。在铝锂合金中添加Zr、Sc、Yb及Er 元素等不仅能细化合金铸态晶粒尺寸,而且还能在固溶过程中析出L12型的Al3M(M=Zr, Sc,Yb,Er等)共格粒子,这些Al3M粒子可为后续Al3Li提供形核核心从而构成Al3(M,Li) 复合粒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这些Al3(M,Li)复合粒子不会被位错切割,从而能够起到分散共面滑移,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作用。但是,在传统铝合金的实际熔炼工艺中,Al-Zr和Al-Sc等中间合金一般是最后加入到熔体中,而Zr和Sc等合金元素在铝熔体中的扩散速率远低于Cu、Mg等元素,这样不但弱化了其细化铝合金晶粒的效果,而且容易保留初生Al3Zr和Al3Sc颗粒硬脆的特点,损害合金塑性。同时,研究还发现,单独添加Zr、Sc等合金元素对铸造铝锂合金塑性提高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合金化及其热处理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在铸造铝锂合金中联合添加能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如Zr、Sc、Er及Yb等),改变Al-Zr等中间合金添加顺序及在固溶前进行“预时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基体中Al3M共格粒子和Al3(M,Li)复合粒子的析出密度,从而最终达到改善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铸造铝锂合金的铸造过程中添加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地,每种所述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为0.1wt%~0.25wt%,含量低于0.1wt%,形成的Al3M粒子数量过少,若含量高于0.25wt%将超过元素在铝基体中的固溶度,导致不能有效固溶而形成大尺寸有害相。
优选地,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三种。
优选地,所述铸造过程中各元素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纯铝,然后加入所述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再加入铸造铝锂合金的其他元素。
优选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根据铸造铝锂合金的各元素配比,称取原料,包括纯铝、纯锂和中间合金a;并称取需添加的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与铝形成的中间合金b;所述中间合金b包括Al-Zr中间合金,Al-Yb中间合金,Al-Er中间合金,Al-Sc 中间合金中的至少两种;
A2、将纯铝熔化后,于800-810℃下加入中间合金b;
A3、将经步骤A3处理后的熔体降温后,依次加入中间合金a、纯锂,然后进行精炼、静置、浇注,然后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
优选地,步骤A2中,所述加入的中间合金b为Al-Zr中间合金,Al-Yb中间合金, Al-Er中间合金,Al-Sc中间合金中的两种以上时,每一种中间合金b依次加入,且每一种中间合金b加入后均需进行保温并搅拌均匀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保温的温度为800-810℃,保温时间为20min以上。通过保温步骤以达到中间合金b中各初生Al3Zr、Al3Yb、Al3Sc及Al3Er颗粒的充分溶解。
优选地,步骤A3中,所述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前,还包括对浇注后形成的合金进行预时效处理的步骤。使合金基体中扩散系数较高的Sc、Yb、Er等元素在固溶前就能析出Al3Sc、Al3Yb、Al3Er粒子等,为后续固溶处理过程中原子扩散系数较低的Zr等元素的析出提供形核核心。
优选地,所述预时效处理具体采用在320~400℃下进行保温6-12h。所述预时效处理的温度若低于320℃,会导致Al3M粒子析出速度过慢,析出时间过长;若高于400℃,会导致Al3M粒子发生长大,尺寸增加。
优选地,步骤A3中,所述纯锂的加入方法为:在740-750℃下加入用铝箔包裹的纯锂,并用氩气和覆盖剂进行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铸造铝锂合金中联合添加微量Zr、Sc、Er和Yb等能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这些元素的添加一方面能显著细化合金铸态组织,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合金在固溶过程中析出共格Al3M(M=Sc,Zr,Er,Yb及Er/Sc等)粒子,最终提高铸造铝锂合金中复合粒子Al3(M,Li)的析出密度。Al3(M,Li)粒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会被位错切割,能分散由Al3Li引起的共面滑移,从而达到提高合金塑性的目的。此外,对同时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能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的铸造铝锂合金,采取固溶前的低温短时“预时效”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合金基体中Al3M粒子的数量,对合金塑性有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4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的铸态金相组织;其中,图1a为实施例2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图1b为对比例4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
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时效态的透射明场相;其中,图2a为实施例1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图2b为对比例2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
图3为实施例6和对比例2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时效态的透射暗场相;其中,图3a为实施例6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图3b为对比例2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均以铸造铝锂合金为 Al-3Li-2Cu为例,在其铸造过程中联合添加能够多种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两种。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包括Al-Zr中间合金、Al-Yb中间合金、Al-Er中间合金和Al-Sc中间合金中的至少两种;Al-Cu中间合金;纯锂和纯铝。
2、将纯铝放入石墨坩埚中熔化后,于800-810℃分批加入Al-Zr中间合金或/Al-Er中间合金或/及Al-Yb中间合金或/及Al-Sc中间合金,每次中间合金加入后均将熔体置于800-810℃保温至少20分钟,并机械搅拌使其均匀。
3、待Al-Zr等中间合金保温结束后,将熔体温度降至760-770℃,随后加入Al-Cu中间合金。
4、Al-Cu中间合金熔化后,于740-750℃加入用铝箔包裹的纯锂,并用氩气和覆盖剂(LiCl:LiF=3:1)进行保护。
5、待纯锂加入结束后,用C2Cl6精炼剂于720-730℃对熔体进行精炼,精炼结束扒完渣后撒入覆盖剂并静置5-10min,静置结束后浇注。
6、将合金在320~400℃进行保温6-12h,即“预时效”处理,致使合金基体中扩散系数较高的Sc、Yb等元素在固溶前就能析出Al3Sc、Al3Yb粒子等,为后续固溶处理过程中原子扩散系数较低Zr等元素的析出提供形核核心。
7、“预时效”结束后对合金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所有合金的固溶和时效处理工艺均采用现有的固溶和时效处理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铸造铝锂合金。
实施例1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的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下表所示(wt%):
Li | Cu | Zr | Sc | Al |
3.11 | 1.89 | 0.19 | 0.09/0.25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含0.09Sc合金为:抗拉强度418MPa,屈服强度327MPa,延伸率4.2%;含0.25Sc合金为:抗拉强度442MPa,屈服强度336MPa,延伸率6.1%。本实施例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时效态的透射明场相如图2a所示。
实施例2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Yb | Al |
2.89 | 2.15 | 0.14 | 0.12/0.23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含0.12Yb为:抗拉强度408MPa,屈服强度321MPa,延伸率3.7%;
含0.23Yb为:抗拉强度423MPa,屈服强度337MPa,延伸率4.8%。
本实施例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的铸态金相组织如图1a所示。
实施例3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Sc | Yb | Al |
2.95 | 2.04 | 0.2 | 0.15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
抗拉强度425MPa,屈服强度334MPa,延伸率4.5%。
实施例4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Er | Yb | Al |
3.05 | 1.98 | 0.2 | 0.15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
抗拉强度416MPa,屈服强度313MPa,延伸率3.9%。
实施例5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Sc | Er | Yb | Al |
2.97 | 1.96 | 0.20 | 0.11 | 0.15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
抗拉强度442MPa,屈服强度328MPa,延伸率5.4%。
实施例6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Sc | Yb | Al |
3.08 | 1.96 | 0.16 | 0.16 | 0.18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
抗拉强度438MPa,屈服强度326MPa,延伸率5.7%。
本实施例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的时效态的透射暗场相如图3a所示。
实施例7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Er | Yb | Al |
2.96 | 2.07 | 0.13 | 0.24 | 0.21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
抗拉强度446MPa,屈服强度331MPa,延伸率6.3%。
实施例8
采用前述方法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Er | Yb | Sc | Al |
3.06 | 2.13 | 0.17 | 0.20 | 0.12 | 0.18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抗拉强度451MPa,屈服强度341MPa,延伸率6.9%。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铸造铝锂合金Al-3Li-2Cu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对比例中不添加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
本对比例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Al |
3.09 | 1.95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抗拉强度389MPa,屈服强度314MPa,延伸率1.9%。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添加的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仅为Zr的铸造铝锂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对比例制备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Al |
3.01 | 1.99 | 0.11/0.24 | 余量 |
该合金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含0.11Zr合金为:抗拉强度398MPa,屈服强度321MPa,延伸率2.3%;
含0.24Zr合金为:抗拉强度409MPa,屈服强度330MPa,延伸率2.9%。
本对比例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的时效态的透射明场相如图2b所示,时效态的透射暗场相如图3b所示。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对比例的合金不进行步骤6的“预时效”处理。
由此制备的合金只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含0.09Sc合金为:抗拉强度405MPa,屈服强度327MPa,延伸率3.8%;
含0.25Sc合金为:抗拉强度428MPa,屈服强度332MPa,延伸率5.2%。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与实施例2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将Al-Zr中间合金和Al-Yb中间合金按传统熔炼工艺进行加料,即在 Al-Cu中间合金熔化后再加入Al-Zr中间合金和Al-Yb中间合金,且加入后熔体保温温度为750-770℃,保温时间为20-30min。由此制备出的合金经化学分析,其成分为(wt%):
Li | Cu | Zr | Yb | Al |
2.99 | 2.03 | 0.15 | 0.16 | 余量 |
本对比例制备的合金经过“预时效”及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别为:
抗拉强度367MPa,屈服强度296MPa,延伸率1.7%。
本对比例制备的铸造铝锂合金的铸态金相组织如图1b所示。
从图1a和1b的对比可知,采用实施例1的Al-Zr和Al-Yb中间合金熔炼工艺能显著细化合金铸态晶粒尺寸。
从图2a和2b的对比可知,Zr和Sc的联合添加能显著提高合金基体中共格 Al3M(M=Zr,Sc及Zr/Sc)粒子的析出密度。
从图3a和3b的对比可知,Zr、Sc、Yb等元素的联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合金基体中符合粒子Al3(M,Li)粒子的数量,从而提高合金塑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铸造铝锂合金的铸造过程中添加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种所述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为0.1wt%~0.2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元素包括Zr、Sc、Er和Yb中的至少三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过程中各元素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纯铝,然后加入所述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再加入铸造铝锂合金的其他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根据铸造铝锂合金的各元素配比,称取原料,包括纯铝、纯锂和中间合金a;并称取需添加的能够与铝形成结构为L12型的Al3M粒子的合金元素与铝形成的中间合金b;所述中间合金b包括Al-Zr中间合金,Al-Yb中间合金,Al-Er中间合金,Al-Sc中间合金中的至少两种;
A2、将纯铝熔化后,于800-810℃下加入中间合金b;
A3、将经步骤A2处理后的熔体降温后,依次加入中间合金a、纯锂,然后进行精炼、静置、浇注,然后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所述加入的中间合金b为Al-Zr中间合金,Al-Yb中间合金,Al-Er中间合金,Al-Sc中间合金中的两种及以上时,每一种中间合金b依次加入,且每一种中间合金b加入后均需进行保温并搅拌均匀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的温度为800-810℃,保温时间为20min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中,所述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前,还包括对浇注后形成的合金进行预时效处理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时效处理具体采用在320~400℃下进行保温6-12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00440.4A CN107881371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00440.4A CN107881371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81371A true CN107881371A (zh) | 2018-04-06 |
CN107881371B CN107881371B (zh) | 2020-07-14 |
Family
ID=6177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00440.4A Active CN107881371B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81371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0264A (zh) * | 2018-05-23 | 2018-12-07 | 上海交通大学 | 高锂含量铸造铝锂合金的精炼方法 |
CN109402472A (zh) * | 2018-12-19 | 2019-03-01 |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Al-Cu-Li-Sc-Zr铝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11205A (zh) * | 2019-02-22 | 2019-05-28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Yb微合金化的Al-Li合金 |
CN109881129A (zh) * | 2019-03-14 | 2019-06-14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Al-Li-Yb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
CN112538600A (zh) * | 2020-11-10 | 2021-03-23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铝锂合金复杂构件成形方法 |
CN112609110A (zh) * | 2020-12-31 | 2021-04-06 | 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阳极氧化的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88A (zh) * | 1992-04-27 | 1992-12-02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含银和钪的铝锂铜镁锆基合金 |
CN107190219A (zh) * | 2017-04-07 | 2017-09-22 | 上海交通大学 | 含镁铸造铝锂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
CN107828991A (zh) * | 2017-10-20 | 2018-03-23 | 广州宇智科技有限公司 | 含Sc和Te可阻燃的铝锂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
-
2017
- 2017-11-09 CN CN201711100440.4A patent/CN1078813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88A (zh) * | 1992-04-27 | 1992-12-02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含银和钪的铝锂铜镁锆基合金 |
CN107190219A (zh) * | 2017-04-07 | 2017-09-22 | 上海交通大学 | 含镁铸造铝锂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
CN107828991A (zh) * | 2017-10-20 | 2018-03-23 | 广州宇智科技有限公司 | 含Sc和Te可阻燃的铝锂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HUNCHANG SHI等: "Effects of Sc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Al-3Li-1.5Cu-0.15Zr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 |
M.E. KRUG等: "Effects of Li additions on precipitation-strengthened Al-Sc and Al-Sc-Yb alloys", 《ACTA MATERIALIA》 * |
MATTHEW E.KRUG等: "Creep properties and precipitate evolution in Al–Li alloys microalloyed with Sc and Yb",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0264A (zh) * | 2018-05-23 | 2018-12-07 | 上海交通大学 | 高锂含量铸造铝锂合金的精炼方法 |
CN109402472A (zh) * | 2018-12-19 | 2019-03-01 |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Al-Cu-Li-Sc-Zr铝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11205A (zh) * | 2019-02-22 | 2019-05-28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Yb微合金化的Al-Li合金 |
CN109881129A (zh) * | 2019-03-14 | 2019-06-14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Al-Li-Yb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
CN112538600A (zh) * | 2020-11-10 | 2021-03-23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一种铝锂合金复杂构件成形方法 |
CN112609110A (zh) * | 2020-12-31 | 2021-04-06 | 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阳极氧化的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81371B (zh) | 2020-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81371A (zh) | 提高铸造铝锂合金塑性的方法 | |
CN104451272B (zh) | 轻质高强铸造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32761B (zh) | 一种7000系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09984A (zh) | 一种超高强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70579A (zh) | 一种含钪铸造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30360B (zh) | 一种高Zn含量的高强韧性挤压变形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48299A (zh) | 铸造镁合金的制造方法 | |
CN106609331A (zh) | 高塑性压铸镁合金及其成形方法 | |
CN104928546A (zh) | 一种高强度高模量铸造镁稀土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560550A (zh) | 一种Mg-Gd-Y稀土镁合金铸锭均匀化热处理方法 | |
CN101532105A (zh) | 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82858B (zh) | 一种含Ho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699562A (zh) | 一种高塑性变形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77764A (zh) | 一种低成本高强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56342B (zh) | 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高韧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 |
CN105154733A (zh) | 一种新型非稀土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54354A (zh) | 一种具有高阻尼含双相α+β的镁锂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2230117B (zh) | 一种含稀土钕的镁-铝-钙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50720B (zh) | 含铪耐热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82865A (zh) | 一种高强度稀土-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80806A (zh) | 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12374A (zh) | 一种高强度镁-锡-锌-锂-钠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24141A (zh) | 一种含磷的室温高塑性变形镁合金 | |
CN114855011A (zh) | 一种超塑性半固态挤压成型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25031A (zh) | 一种镁-锌-锰-锡-钕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