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262A -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2262A
CN107872262A CN201610831537.1A CN201610831537A CN107872262A CN 107872262 A CN107872262 A CN 107872262A CN 201610831537 A CN201610831537 A CN 201610831537A CN 107872262 A CN107872262 A CN 107872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hannel estimation
estimation value
data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1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2262B (zh
Inventor
刘燕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315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1727 priority patent/WO20180500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2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2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向该UE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BF业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基站的BF业务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大规模(Massive)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为MIMO)天线系统中,主要是利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简称为BF)技术,通过对多天线阵列进行波束赋行,来获得赋形增益;通过波束的不同的指向,来获得空分增益。在Pre 5G的技术演进中,有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al,简称为FDD)的两种模式。其中TDD系统在Massive MIMO系统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基于上下行信道互异特性,利用每个通道反向接收的上行信号,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SRS)估算上行信道估计值并反推得到下行信道特征,再通过空间矩阵计算得到下行波束赋行权值。
TDD下,在Massive MIMO天线系统中,如果出现上行信道估算精度不够情况,下行BF的性能就会直线下降。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普通的单流BF用户,由于BF增益下降导致性能下降;对于多用户配对BF用户,由于对上行空间信道的矩阵估算精度不够,影响多用户之间正交性判断,甚至可能会引起多用户配对之间的互相干扰,从而导致下行空分性能恶化加剧。
针对相关技术中BF业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BF业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方法,包括: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所述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可选地,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方式包括以下之一: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包括:在所述第一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所述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依据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得到基准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装置,应用于基站侧,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多输入输出MIMO天线系统中,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所述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判断所述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所述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得到所述基准端口之后,在所述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所述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所对应天线向所述UE发送进行波速赋形后的所述一路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以下之一方式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以及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用户设备UE;
基站,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所述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所述UE,用于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多输入输出MIMO天线系统中,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所述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通过本发明,基站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依据上述的信道估计值获取BF权值,使用该权值对基站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经过上述处理,该数据可以为UE的至少两个端口对应的天线接收,在两根天线上都获得了赋形增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BF业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基站的BF业务能够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应用的大规模天线映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轮发终端的意思表述如下,一个终端或者用户设备,有至少两个端口,至少两个端口轮流发送信息,并且两个端口同时接收信息,比如通过第一个端口发送消息,隔10秒钟,第二个端口再发送消息,再隔10秒钟,第一个端口又发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该UE为轮发终端。
非轮发终端,或者称不是轮发终端的终端,只使用一个端口进行发送,但是,在接收信息时是该终端所有的接口接收信息。
本申请文件记载的方法可以运行于大规模多输入输出天线系统中的基站中,还可以运行于相关技术中的基站,比如长期演进系统LTE基站,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文件记载的方法运行设备不局限于上述记载的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基站的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
S102,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S104,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向该UE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本实施例中的端口是指UE侧的2个接口端口,即UE侧的2个接收Ant,在本实施例中记载的是该UE有至少两个端口,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UE有两个端口,或者一个端口。在UE只有一个端口的情况下,通过本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构造出第二个端口。
通过上述步骤,在多输入输出MIMO天线系统中,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向该UE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在两根天线上都获得了赋形增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BF业务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基站的BF业务能够正常运行。
可选地,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的方法可以是将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待传输数据为该基站需要向该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需要补充的是,奇异值分解(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为SVD),SVD分解在某些方面与对称矩阵或Heimite矩阵基于特征向量的对角化类似,但是,SVD分解是谱分析理论在任意矩阵上的推广。采用SVD分解的思想简介如下,假设第一端口的信道估计H1已知,根据某种原则造一流H2,然后基于[H1H2]一起做SVD分解,得到特征向量[U1U2],然后取U1进行功率归一后当做赋形权值,SVD分解后的任意一个特征向量都包含了两个信道的主方向信道特征。
SVD的特征任意一个特征向量都包含了两个信道的主方向信道特征
可选地,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直接执行图1中的方法步骤,在一些情况下,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是不可以使用的,需要依据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新的信道估计值。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构造的详细步骤如下面记载,根据该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该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与该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该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只表示是两个不同的端口,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二者可以随意调换位置,不影响本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
可选地,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判断该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该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本实施例中的构造端口的信道估计值的方式与本申请文件前面记载的构造方案是一样的。
可选地,在该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还需要确定该第一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该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该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在该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该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该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该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依据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该至少两个端口中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需要指出的是,基准端口只是一个标识,与选择之前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的相关性就是用户间2个端口的信道估计相关程度,实际上就是2个端口经历的无线信道特性的相似程度,如果UE的2个端口经历的很接近的无线信道,那么UE间2个端口相关性越高,在发射总功率归一的情况下,越多的发射功率会浪费在干扰抵消上,接收功率会越低,这样赋形性能就会下降,在本文所描述的2个端口相关性计算是:H1*H2*(其中H1是指第一端口的信道估计,H2*表示第二端口的信道估计的共轭)。
可选地,得到基准端口之后,在该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该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应用的大规模天线映射示意图,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一个极化方向,实线表示另外一个极化方向。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如下:
步骤S301,判断UE是轮发终端还是非轮发终端,若UE为非轮发终端,则转步骤S303;若UE为轮发终端,转步骤S302;
步骤S302,基于探测得到UE端口0(即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的SRS信道估计值、端口0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简称为SINR)以及端口1(即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端口或者第一端口)的SRS信道估计、端口1的SINR,计算端口0和端口1的相关性,若相关性高于设定门限且端口0的SINR大于端口1的SINR,则转步骤S303;若相关性高于设定门限且端口1的SINR大于端口0的SINR转步骤S304;若相关性低于设定门限转步骤S307;
步骤S303,基于端口0的SRS计算SINR,若判决SRS的SINR小于设定最低门限,进入步骤S305,否则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4,基于端口1的SRS计算SINR,若判决SRS的SINR小于设定最低门限,进入步骤S306,否则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5,根据UE端口0的SRS信道估计来构造端口1的信道估计值,即根据端口的SRS信道估计值进行UE的DOA估计,并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然后结合端口0的信道估计进一步构造出第二流(即端口1对应的数据流)的信道估计值,并转步骤S307;
步骤S306,根据UE端口1的SRS信道估计来构造端口0的信道估计值,即根据端口的SRS信道估计值进行UE的DOA估计,并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然后结合端口1的信道估计进一步构造出第一流(即端口1对应的数据流)的信道估计值,并转步骤S307;
步骤S307,结合上述探测或者构造的2个端口SRS信道估计,通过SVD分解并获取到主集的特征分量,计算得出赋形增益权值,使用该权值对待发送到UE的数据进行波束赋形,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被UE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在两根接收天线上都获得赋形增益,如此相比于只对一根天线赋形有更优的性能;
步骤S308,直接利用端口0或者端口1的信道估计,基于最大比发射(MaximalRatio Transmit,简称为MRT)算法,进行BF,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只能在单天线上获得赋形增益。实际上单流就是取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的共轭,即BF权值=H*
为使上述可选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更易理解,下面结合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文的核心思想就是构造的单流赋形权值包含2个端口的信道特性,使得UE侧2个端口都能有赋形增益,其原理如下:
在相关技术中,无线通信的简单模型如下:
Y(表示UE接受到的数据)
=H(基站到UE经历的空间信道)*X(表示基站发射数据)+n(n表示噪声).在相关技术中,UE侧通过接收到的Y来猜测基站侧发出的X。
单流BF原理就是利用TDD系统上下行信道异性,将发射的X线乘以通过上行估算得到的H,即将上述公式变成公式1,公式1如下:
Y(表示UE接受到的数据)
=H(基站到UE经历的空间信道)*(H *(UE到基站的空间信道共轭)*X(表示基站发射数据))+n(n表示噪声)
=(H*H *)*X+n=X+n.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商用终端一般是一发两收(即用一个端口发送信号,使用两个端口接收天线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UE的端口2由于没有对应的H *,从而UE第2根天线接受到的BF增益是很小的,原因:YAnt2(UE端口Ant2接收到的数据)=H_Ant2*X+n.
在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中,基于构造或者利用探测到第二流信道特性H_Ant2来提供UE第二根接受Ant的赋形增益,结合ZF算法,使得上述公式1变为公式2和公式3,公式2如下:
公式YAnt1(UE Ant1接收到的数据)
=H_Ant1*(H_Ant1 *+H_Ant2 *)*X+n
=H_Ant1*H_Ant1 **X+H_Ant1*H_Ant2 **X+n
≈x+n.
公式3如下:
YAnt2(UE Ant2接收到的数据)
=H_Ant2*(H_Ant1 *+H_Ant2 *)*X+n
=H_Ant2*H_Ant1 **X+H_Ant2*H_Ant2 **X+n
≈x+n.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公式2和3中,说明:
1)H_Ant1*H_Ant1*和H_Ant2*H_Ant2*结果可认为等于常量E,并且在功率归一之后可以当作是1;(由自相关特性得出)
2)H_Ant1*H_Ant2*,H_Ant2*H_Ant1*结果可近似等于0,(因为构造的是正交2个H,由互相关特性得出)
在上述得出的公式2和公式3中,主要是从数学或者计算角度明确给出了如何实现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技术方案。
下面提供了四个具体实施方式,记载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一,在UE为非轮发终端,远点SRS的功率不够,但是上行不存在干扰的情况下。
第一步:基站侧根据接收的UE SRS信号,计算对应的信噪比(SINR);
第二步:判决探测到的端口0的SRS信道估计对应SINR是否低于设定门限(初步设为单天线小于5db),信噪比也低于设定门限(初步设定为-100db),则根据端口0的信道估计构造得到端口1的信道估计;
第三步:利用端口0和端口1的信道估计值,通过SVD分解并获取到主集的特征分量,,计算得出赋形增益权值,使用该权值对待发送到UE的数据进行波束赋形,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被UE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在两根接收天线上都获得赋形增益。
具体实施方式二,在UE为轮发终端,远点SRS的功率不够,但是2个端口的相关性不高的情况下:
第一步:基站侧根据接收到的端口0以及端口1的UE SRS信号,计算2个端口的相关性;
第二步:若相关性不高于门限(初步定位0.2),则利用直接探测得到的端口0和端口1的SRS信道估计叠加合成单流的BF权值进行波束赋形,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被UE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在两根接收天线上都获得赋形增益。
具体实施方式三,在UE为轮发终端,SRS的功率够,但是2个端口的相关性高,端口0的信号估计更精确:
第一步:基站侧根据接收到的端口0和端口1的UE SRS信号,计算2个端口的相关性;
第二步:若相关性高于设定门限(初步定位0.2),则比较端口0和端口1的SINR;
第三步,若端口0的SINR高于端口1的SINR,则以端口0的信道估计为基准,构造端口1的信道估计;
第四步:基于端口0以及构造得到的端口1的信道估计,通过SVD分解并获取到主集的特征分量,计算得出赋形增益权值,使用该权值对待发送到UE的数据进行波束赋形,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被UE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在两根接收天线上都获得赋形增益。
具体实施方式四,在UE为轮发终端,SRS的功率够,但是2个端口的相关性高,端口1的信号估计更精确的情况下:
第一步:基站侧根据接收到的端口0和端口1的UE SRS信号,计算2个端口的相关性;
第二步:若相关性高于设定门限(初步定位0.2),则比较端口0和端口1的SINR;
第三步,若端口1的SINR高于端口0的SINR,则以端口1的信道估计为基准,构造端口0的信道估计;
第四步:基于端口1以及构造得到的端口0的信道估计,通过SVD分解并获取到主集的特征分量,计算得出赋形增益权值,使用该权值对待发送到UE的数据进行波束赋形,使得发射给UE的一流数据被UE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在两根接收天线上都获得赋形增益。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装置,应用于多输入输出MIMO天线系统中的基站中,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2,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处理模块44,与获取模块42连接,用于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向该UE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44还用于将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待传输数据为该基站需要向该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该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采用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该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与该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该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于在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判断该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该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于在该第一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该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该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于在该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该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该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该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依据该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获取模块42还用于在得到该基准端口之后,在该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该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50,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处理器502,通信模块504;
该处理器502,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通信模块504,与该处理器502连接,用于通过该至少两个端口所对应天线向该UE发送进行波速赋形后的该一路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502还用于将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待传输数据为该基站需要向该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502,还用于通过以下之一方式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该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可选地,该处理器5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该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以及依据该第一信道估计值与该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该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记载了一种通信系统,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602,用户设备UE604;
基站602,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604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602向该UE604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该UE604,用于接收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
可选地,该基站602还用于将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待传输数据为该基站602需要向该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在多输入输出MIMO天线系统中,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S2,依据该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权值;并依据该权值对该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该一路数据为该基站向该UE发射,且被该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BF权值;并依据所述波束赋形BF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BF权值,包括:
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奇异值分解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BF权值,并依据所述BF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
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的信噪比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所述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
依据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基准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9.一种提高数据赋形增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波束赋形BF权值;并依据所述BF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BF权值,并依据BF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基站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之前,判断所述UE是否为轮发终端,在所述UE不是轮发终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UE为轮发终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相关性,在所述相关性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SINR值最高的端口,得到基准端口;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得到所述基准端口之后,在所述基准端口的SINR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基准端口的信道估计值构造出另一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BF权值;并依据所述BF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所对应天线向所述UE发送进行波速赋形后的所述一路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BF权值,并依据BF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以下之一方式获得用户设备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
采用SRS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构造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信道估计值进行所述UE的波达方向估计DOA估计,得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以及依据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值与所述最强径对应的导向矢量构造出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信道估计值。
2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用户设备UE;
基站,用于获得UE的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依据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获取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的BF权值;并依据所述BF权值对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一路数据为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射,且被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的数据;
所述UE,用于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中的一路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做SVD分解,基于分解结果中能量最大的特征向量构造BF权值,并依据BF权值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基站需要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发送的数据。
CN201610831537.1A 2016-09-19 2016-09-19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Active CN107872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1537.1A CN107872262B (zh) 2016-09-19 2016-09-19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PCT/CN2017/101727 WO2018050088A1 (zh) 2016-09-19 2017-09-14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1537.1A CN107872262B (zh) 2016-09-19 2016-09-19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262A true CN107872262A (zh) 2018-04-03
CN107872262B CN107872262B (zh) 2021-11-09

Family

ID=6161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1537.1A Active CN107872262B (zh) 2016-09-19 2016-09-19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72262B (zh)
WO (1) WO20180500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6765B2 (en) * 2018-07-06 2022-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directions of transmission of beamformed beams
CN117616702A (zh) * 2021-07-09 2024-02-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稳健的端口选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2390A1 (en) * 2007-03-16 2010-06-10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175318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流波束赋形传输时cqi估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68628A (zh) * 2013-07-18 2013-10-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码本的双流波束赋形方法
JP2014531171A (ja) * 2011-10-10 2014-11-20 ゼットティイ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Zte Corporation マルチ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校正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7302B2 (en) * 2005-11-21 2013-11-0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of antenna beamforming
WO2014208859A1 (en) * 2013-06-26 2014-12-31 Lg Electronics Inc. Grouping bas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massive mimo scheme
CN105472745B (zh) * 2014-09-04 2020-09-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导频信号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5634707B (zh) * 2015-12-31 2019-04-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2390A1 (en) * 2007-03-16 2010-06-10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0175318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流波束赋形传输时cqi估计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14531171A (ja) * 2011-10-10 2014-11-20 ゼットティイ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Zte Corporation マルチ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校正方法及び装置
CN103368628A (zh) * 2013-07-18 2013-10-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码本的双流波束赋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262B (zh) 2021-11-09
WO2018050088A1 (zh)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11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CN103312389B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KR101408938B1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아이겐 분석을이용한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17663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thogonalized beamforming 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079329B (zh) 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和基站
CN103379652A (zh) 一种实现用户调度的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872261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013904A (zh) 一种上行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252383A (zh) 一种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01834646A (zh) 用户选择方法、用户选择装置和基站
US7907552B2 (e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user scheduling and modified precoding based on channel vector magnitudes
CN105406905B (zh)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1483460A (zh) 构建用于mu-mimo系统的可分级pmi信令方法
CN102710390B (zh)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中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8772A (zh) Csi准确度感知的网络处理
CN102404031A (zh)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自适应用户调度方法
CN102130753B (zh)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42943A (zh) 通信中用于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72262A (zh) 提高数据赋形增益方法及装置、基站、通信系统
US114961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edium
CN104022809A (zh) 一种mu-mimo波束赋形发端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3873125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CN104604153B (zh) Mimo发射信号加权方法、设备及系统
Khalid et al. Upper bound of capacity for a MU-MIMO NOMA in a two way relaying network
CN108667490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