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1661B -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1661B
CN107861661B CN201711077734.XA CN201711077734A CN107861661B CN 107861661 B CN107861661 B CN 107861661B CN 201711077734 A CN201711077734 A CN 201711077734A CN 107861661 B CN107861661 B CN 107861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th
touch sensing
signal lines
sensing elements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77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1661A (zh
Inventor
林峰生
赖俊吉
朱家贤
王仓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61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1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及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及一控制电路。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及一第二感应区域。第一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第一传送单元经由触控面板的第一侧边传送信号至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传送单元由触控面板的第二侧边传送信号至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接收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Description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是可以接收手指或者触控笔的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控面板的用途非常广泛,从常见的提款机、智能型手机、数字家电、车用的中央控制面板,甚至是智能型手表都可见到其踪影。
电容式触控面板上布有触控线路,触控线路可分为有水平排列的驱动线路(Tx)与垂直排列的感测线路(Rx),驱动线路(Tx)与感测线路(Rx)在空间上构成的交叉节点形成了电容。由于人体本身就是导体,当我们的手指摸到触控面板时,就会影响电力线改变电容的大小,经由感测线路(Rx)所量测到电容大小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手指接触的位置。
为了维持触控面板的灵敏度,若触控面板的尺寸越大,触控面板就需要愈多的感测线路(Rx),如此将会提高制造成本,亦会增加触控面板的功耗。因此,如何在触控面板长度增加的情况,减少成本与面板功耗为目前业界努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上传送单元所具有的分时特性,进行分区共享。让触控面板上不同的感应区域共享控制电路的接收单元,如此可降低成本以及减少控制电路的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以及一控制电路。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及一第二感应区域。第一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控制电路耦接于该触控面板。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其中,第一传送单元经由触控面板的第一侧边传送信号至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传送单元由触控面板的第二侧边传送信号至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接收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单元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用以控制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及一第二感应区域。第一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第一传送单元经由触控面板的第一侧边传送信号至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传送单元由触控面板的第二侧边传送信号至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接收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单元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接收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传送单元及第二传送单元分时传送信号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感应区域与第二感应区域的交界两侧在对应位置上的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传送路径差异的示意图。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7A绘示触控面板的驱动线路由上至下排列的示意图。
图7B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号重新映射的示意图。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9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适用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省略部份组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所有图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照图1A。图1A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包括一触控面板110以及一控制电路120。控制电路120耦接于触控面板110。
触控面板110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112及一第二感应区域114。第一感应区域112和第二感应区域114之间具有一交界116。第一感应区域112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感应区域114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触控面板110具有一第一侧边111(a)、一第二侧边111(b)、一第三侧边111(c)与一第四侧边111(d)。第一侧边111(a)与第二侧边111(b)相对,第三侧边111(c)与第四侧边111(d)相对,第三侧边111(c)连接第一侧边111(a)与第二侧边111(b),第四侧边111(d)连接第一侧边111(a)与第二侧边111(b)。
控制电路120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0例如包括4个第一传送单元,分别为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及Tx4。控制电路120例如包括4个第二传送单元,分别为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及Tx8。控制电路120例如包括25个接收单元,分别为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应当理解的是,控制电路112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以排列在控制电路120的一侧的方式配置在控制电路120中,但控制电路120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配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控制电路120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亦可以有其他类型的配置方式,例如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分别配置于控制电路120的四个侧边。
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Tx4经由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第一侧边111(a))通过驱动线路130(1)、130(2)、130(3)、130(4)传送信号至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Tx8经由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第二侧边111(b))通过驱动线路130(5)、130(6)、130(7)、130(8)传送信号至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Tx8以依序传送信号的方式传送信号至触控面板110,如图1B所示。图1B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Tx4及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Tx8分时传送信号的示意图。也就是说,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Tx8具有分时多任务的特性。因此,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于一第一时间区段TP1接收来自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TP2接收来自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利用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第二传送单元Tx5、Tx6、Tx7、Tx8所具有的分时特性,于不同的时间区段中接收来自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以及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分别通过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第三侧边111(c))接收来自第一感应区域112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且通过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第三侧边111(c))接收来自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触控面板110的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可沿着触控面板110的第三侧边111(c)至第四侧边111(d)的方向排列,因此,第一感应区域112包括第1行至第25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同样地,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可沿着触控面板110的第三侧边111(c)至第四侧边111(d)的方向排列,因此,第二感应区域114包括第1行至第25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
也就是说,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例如可排列为25行,第1行至第25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第1条至第25条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耦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且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例如可排列为25行,第1行至第25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第1条至第25条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耦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如此,在第一感应区域1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在第二感应区域1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可共享控制电路120的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如此,可以减少感测线路的配置,更可减小控制电路120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1条至第25条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至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的方向依序排列,第1条至第25条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延伸的部分从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至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的方向依序排列。
请参照图2。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相似,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电子装置20与电子装置10中相同的配置的处将不在此赘述。应当理解的是,电子装置20的控制电路120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与电子装置10之间的主要不同的处在于,电子装置20的第1条至第25条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延伸的部分系从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至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的方向依序排列,第1条至第25条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延伸的部分系从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至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的方向依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第1条至第25条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25)以及第1条至第25条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系以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作为中心,对称的向触控面板110的左、右侧边展开依序排列。以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为中心,在交界116左右的相对位置的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及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对应至相同的接收单元,使用同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进行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可以减少因为不同频道造成的信号不连续,提高触控面板110对于触控点的精确度。
请参照图3。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相似,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电子装置30与电子装置10中相同的配置的处将不在此赘述。应当理解的是,控制电路120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与电子装置10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装置30的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通过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第三侧边111(c))接收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而通过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下侧边(第四侧边111(d))接收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连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下侧边连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这样的走线安排方式可使触控面板110的上下两侧的走线区(或称为非可视区)的宽度差不多,减少机构设计上的困扰。
请参照图4。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相似,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电子装置40与电子装置10中相同的配置的处将不在此赘述。应当理解的是,控制电路120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与电子装置10之间的主要不同的处为以下两点。首先,在电子装置40中,第1条至第25条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延伸的部分系从触控面板110的左侧边至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的方向依序排列,第1条至第25条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的沿着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延伸的部分系从触控面板110的右侧边至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的方向依序排列。
再者,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系通过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第三侧边111(c))接收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而通过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下侧边(第四侧边111(d))接收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也就是说,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上侧边连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经由触控面板110的下侧边连接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线路141(1)、141(2)、141(3)、…、141(25)用以传送第一感应区域112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第二感测线路142(1)、142(2)、142(3)、…、142(25)用以传送第二感应区域114中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25。
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及图5B绘示图4的电子装置40的第一感应区域112与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116两侧在对应位置上的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传送路径差异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电子装置40中,举例来说,当连接至第一传送单元Tx4的驱动线路130(4)及连接至接收单元Rx25的第一感测线路141(25)的交叉节点上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1被触碰后,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1的信号经由第一感测线路141(25)被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当第二传送单元Tx8的驱动线路130(8)及接收单元Rx25的第二感测线路141(25)的交叉节点上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2被触碰后,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2的信号经由第二感测线路141(25)被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1的信号在触控面板110中传送的路径较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2的信号在触控面板110中传送的路径长,如图5A所示。因此,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的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1的信号的强度会较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的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2的信号的强度弱。
请参照图5B,举例来说,当第一传送单元Tx1的驱动线路130(1)及接收单元Rx25的第一感测线路141(25)的交叉节点上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3被触碰后,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3的信号经由第一感测线路141(25)被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当第二传送单元Tx5的驱动线路130(5)及接收单元Rx25的第二感测线路142(25)的交叉节点上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4被触碰后,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4的信号经由第二感测线路142(25)被传送至接收单元Rx25。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3的信号在触控面板110中传送的路径较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4的信号在触控面板110中传送的路径短。因此,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P3的信号的强度会较对应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P4的信号的强度强。
换言的,在第一感应区域112及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左、右对应的位置上的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以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传送至同一接收单元的信号,会因信号在触控面板110中传送的路径长度的不同,而使接收单元接收到不同强度的信号,进而产生了第一感应区域112及第二感应区域114的交界左右两侧信号强度不连续的情况。
为了减少交界左右两侧信号强度不连续的影响,图4的电子装置40在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或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被传送至接收单元,并通过与接收单元耦接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利用如下表表1所示的查找表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并于补偿后再执行触控点位置的计算。表1记录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信号的信号增益值。举例来说,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可以是将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的数字信号乘以如表1所示的对应的信号增益值。使对应于第一触控感应组件或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传送至接收单元的信号,在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藉由如表1所示的查找表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后,两者具有差不多大小的信号强度。应当理解的是,表1所示的信号增益值仅是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可用以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的数值皆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Rx1 Rx2 Rx25 Rx25 Rx2 Rx1
Tx1 0.8 0.8 0.8 0.8 1.2 1.2 1.2 1.2 Tx5
Tx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Tx6
Tx3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Tx7
Tx4 1.2 1.2 1.2 1.2 0.8 0.8 0.8 0.8 Tx8
表1
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20的示意图。控制电路120包括一模拟前端单元(Analog Front End,AFE)610以及一数字信号处理器620。模拟前端单元610耦接于数字信号处理器620。模拟前端单元610包括M个传送单元Tx1、Tx2、Tx3、…、TxM、N个接收单元Rx1、Rx2、Rx3、…、RxN以及N个模拟数字转换器616。其中,M个传送单元可分为第一传送单元Tx 1、Tx2、…、
Figure BDA0001458219850000101
以及第二传送单元
Figure BDA0001458219850000102
TxM。N个接收单元Rx1、Rx2、Rx3、…、RxN个别耦接于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616。控制电路120经由传送单元612以及接收单元614耦接于一触控面板(未绘示)。上述的M及N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M≥1且N≥1。
数字信号处理器620包括一信号重新映射单元(signal remap unit)622、一交界补偿单元(junction correlation unit)624以及一坐标回报单元(coordinate reportunit)626。信号重新映射单元622可根据触控面板的第一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以及触控面板的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在触控面板上的一第一分辨率调整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所对应的坐标值。举例来说,上述的第一分辨率可以为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以及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在触控面板上对应至其排列的分辨率。
交界补偿单元624可根据如上表表1的一查找表调整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来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来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查找表记录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信号的信号增益值。交界补偿单元624可在对应至第一触控感应组件或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传送至接收单元Rx1、Rx2、Rx3、…、RxN,并通过与接收单元Rx1、Rx2、Rx3、…、RxN耦接的模拟数字转换器616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数字信号后,利用如表1所示的查找表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举例来说,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可以是将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的数字信号乘以如表1所示的对应的信号增益值。对应至第一触控感应组件或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传送至接收单元的信号,在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藉由如表1所示的查找表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补偿后,两者具有差不多大小的信号强度。
坐标回报单元626可根据交界补偿单元624调整后的对应至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对应至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以一第二分辨率重新计算该触控面板的坐标值,第二分辨率大于上述的第一分辨率。举例来说,上述的第二分辨率可以例如为触控面板的分辨率。
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绘示触控面板的驱动线路由上至下排列的示意图。图7B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信号重新映射的示意图。举例来说,传统的触控面板110’由感应区域112及感应区域113所组成,耦接传送单元Tx1、Tx2、Tx3、Tx4、Tx5、Tx6、Tx7、Tx8以及感应区域112与感应区域113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系以由上至下的方式排列,耦接传送单元Tx5、Tx6、Tx7、Tx8以及感应区域113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配置在耦接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感应区域112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下方,如图7A所示。而请参照图7B,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10系由感应区域112及感应区域114所组成,耦接传送单元Tx5、Tx6、Tx7、Tx8以及感应区域114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并非配置在耦接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感应区域112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下方,而是配置在耦接传送单元Tx1、Tx2、Tx3、Tx4以及感应区域112的触控感应组件的驱动线路右方。因此,需重新计算触控感应组件在触控面板上的位置(坐标值)。以耦接于触控面板110的控制电路具有8个传送单元(Tx1、Tx2、…、Tx8)以及25个接收单元(Rx1、Rx2、…、Rx25)为例。本实施例以传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的附图标记来代表其坐标值。在感应区域112上的触控感应组件的坐标C的计算公式为C(x,y)=C(RxN,TxM),在感应区域114上的触控感应组件的坐标C的计算公式为C(x,y)=C(Rx25+RxN,TxM-4),其中,N=1~25且M=1~8。上述的信号重新映射单元622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感应区域112的触控感应组件以及感应区域114的触控感应组件在触控面板110上的坐标。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公式仅是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可用以计算及表示触控感应组件在触控面板上的坐标的方式皆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8,其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的示意图。触控面板810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812、一第二感应区域814以及一第三感应区域816。第一感应区域812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感应区域814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以及第三感应区域816包括多个第三触控感应组件。第一感应区域812和第二感应区域814之间具有一第一交界813。第二感应区域814和第三感应区域816之间具有一第二交界815。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820例如包括7个第一传送单元,分别为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7。控制电路820例如包括7个第二传送单元,分别为第二传送单元Tx8、Tx9、…、Tx14。控制电路820例如包括7个第三传送单元,分别为第三传送单元Tx15、Tx9、…、Tx21。控制电路820例如包括32个接收单元,分别为接收单元Rx1、Rx2、Rx3、…、Rx32。应当理解的是,控制电路820中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传送单元、第二传送单元及接收单元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第一传送单元Tx1、Tx2、…、Tx7经由触控面板810的左侧边通过驱动线路传送信号至第一感应区域812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第二传送单元Tx8、Tx9、…、Tx14沿着第一感应区域812和第二感应区域814之间的第一交界813通过驱动线路传送信号至第二感应区域814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第三传送单元Tx15、Tx16、…、Tx21经由触控面板810的右侧边通过驱动线路传送信号至第三感应区域816的第三触控感应组件。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并不以包括两个感应区域以及三个感应区域为限,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包括两个以上的感应区域,各感应区域的排列方向平行于传送单元的驱动线路的走线方向,即各感应区域的排列方向同于于触控面板左侧边至右侧边的方向。
以一尺寸为260mm×20mm的触控面板为例,下表表2整理出以传统技术与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技术之间的差异。控制电路系以球栅数组封装(Ball Grid Array Package,BGA)技术进行封装为例,并以毫米(millimeter,mm)作为其长、宽、高的量测单位。球栅数组封装(Ball Grid Array,BGA)为一种高脚位封装方式,因整个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底面都可用来提供接脚,所以相较于其他传统的封装方式可提供更高数量的接脚。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触控面板上不同的感应区域共享接受单元的技术特征,可减小控制电路的尺寸,并且可减少控制电路所使用的信道(channel)数。
Figure BDA0001458219850000131
表2
请参照图9,其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适用产品的示意图。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应用于如图9绘示的笔记本电脑900,电子装置所具有的长条形触控面板可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部的功能键区910位置,进而以长条形触控面板显示键盘的功能键的画面,作为笔记本电脑900的键盘的功能键使用,以长条形触控面板取代实体键盘的功能键。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出的通过控制电路的传送单元所具有的分时特性,进行触控面板各感应区域的分区共享,让触控面板上不同的感应区域共享接受单元。如此不需使用多个控制电路或多个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也不用串接多个控制电路或多个控制集成电路,仅需使用一控制电路或一控制集成电路,即可控制如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示的长条形触控面板。再者,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触控面板上不同的感应区域共享接受单元的技术特征,可减小控制电路的尺寸、减少使用的通道(channel)数以及降低功耗,更可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标记列表
10、20、30、40、80:电子装置
110、110’、810:触控面板
111(a):第一侧边
111(b):第二侧边
111(c):第三侧边
111(d):第四侧边
120、820:控制电路
112、812:第一感应区域
113、114、814:第二感应区域
116、813、815:交界
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驱动线路
141(1)、141(2)、141(3)、141(25):第一感测线路
141(1)、141(2)、141(3)、141(25):第一感测线路
610:模拟前端单元
616:模拟数字转换器
620:数字信号处理器
622:信号重新映射单元
624:交界补偿单元
626:坐标回报单元
816:第三感应区域
900:笔记本电脑
910:功能键区
P1、P3:第一触控感应组件
P2、P4:第二触控感应组件
TP1:第一时间区段
TP2:第二时间区段
Tx1~Tx21、TxM:传送单元
Rx1、Rx2、Rx3、Rx25、Rx32、RxN:接收单元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及一第二感应区域,该第一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第二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触控面板,该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
其中,该些第一传送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一侧边传送信号至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传送单元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二侧边传送信号至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些接收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区段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面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该些接收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经由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电子装置还包括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交界至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依序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二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面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与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该些接收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经由该第四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电子装置还包括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交界至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依序排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二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电路依据一查找表调整该些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所接收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查找表记录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增益值,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增益值与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该些第一信号线与该些第二信号线于该触控面板中延伸的长度相关。
11.一种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用以控制一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感应区域及一第二感应区域,该第一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第二感应区域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控制电路包括:
多个第一传送单元、多个第二传送单元及多个接收单元,该些第一传送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一侧边传送信号至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传送单元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二侧边传送信号至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些接收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区段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于一第二时间区段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还包括:
一信号重新映射单元,用以根据一第一分辨率调整该些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及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所对应的坐标值;
一交界补偿单元,用以根据一查找表调整该些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查找表记录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信号增益值;以及
一坐标回报单元,用以根据该交界补偿单元调整后的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以一第二分辨率重新计算该触控面板的坐标值,该第二分辨率大于该第一分辨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触控面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该些接收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经由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经由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与该触控面板电性连接,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交界至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依序排列。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经由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与该触控面板电性连接,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二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触控面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与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该些接收单元经由该触控面板的该第三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些接收单元并经由该第四侧边接收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经由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与该触控面板电性连接,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交界至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依序排列。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经由N条第一信号线与N条第二信号线与该触控面板电性连接,N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一信号线,该N条第二信号线包括一第1条至一第N条第二信号线,该第一感应区域和该第二感应区域之间具有一交界,该些接收单元包括第1个至第N个接收单元,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组件,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具有一第1行至一第N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组件,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一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行至该第N行的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经由该第1个至该第N个第二信号线耦接至该第1个至该第N个接收单元,该第1个至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一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一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该第1个至第N个第二信号线的沿着该第二侧边延伸的部分从该第二侧边至该交界的方向依序排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一交界补偿单元,该交界补偿单元根据一查找表调整该些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来自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及来自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该查找表记录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信号增益值,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的信号增益值与该些第一触控感应组件与该些第二触控感应组件所对应的该些第一信号线与该些第二信号线于该触控面板中延伸的长度相关。
CN201711077734.XA 2017-08-18 2017-11-06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Active CN107861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8038 2017-08-18
TW106128038A TWI663531B (zh) 2017-08-18 2017-08-18 具有觸控面板之電子裝置及其控制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661A CN107861661A (zh) 2018-03-30
CN107861661B true CN107861661B (zh) 2020-10-23

Family

ID=6170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7734.XA Active CN107861661B (zh) 2017-08-18 2017-11-06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1661B (zh)
TW (1) TWI663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7643B (zh) * 2020-08-03 2023-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5314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感测器及其自容与互容的切换方法
CN105320354A (zh) * 2015-08-26 2016-02-1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触控装置
CN105607771A (zh) * 2014-11-13 2016-05-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面板
JP5953242B2 (ja) * 2013-01-28 2016-07-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6664088A (zh) * 2014-06-26 2017-05-10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电容式感测系统中目标对象耦合到馈入线路的补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8969B2 (en) * 2009-06-26 2012-05-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ual pointer management method using cooperating input sources and efficient dynamic coordinate remapping
TWI488083B (zh) * 2013-01-11 2015-06-11 Au Optronics Corp 利用觸控感測晶片控制顯示驅動晶片之方法及其系統
US20140375593A1 (en) * 2013-06-21 2014-12-25 Tajeshwar Singh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ontrol Unit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KR102149498B1 (ko) * 2013-09-24 2020-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5468216A (zh) * 2015-10-09 2016-04-06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分段式共同电极层的整合型电容式触控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3242B2 (ja) * 2013-01-28 2016-07-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615314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感测器及其自容与互容的切换方法
CN106664088A (zh) * 2014-06-26 2017-05-10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电容式感测系统中目标对象耦合到馈入线路的补偿
CN105607771A (zh) * 2014-11-13 2016-05-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面板
CN105320354A (zh) * 2015-08-26 2016-02-1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661A (zh) 2018-03-30
TW201913317A (zh) 2019-04-01
TWI663531B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3997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입력 장치
US9459296B2 (en) Electrode design for 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 system
EP3183638A1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gestur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S10275077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113454581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9383882B2 (en)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touch panel having conductive pad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for impedance compensation and reduction
CN107861661B (zh) 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US10474291B2 (en) Driving device and device method
KR102464814B1 (ko) 터치 감지부,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CN106547413A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US20210349572A1 (en) Touch sensor panel and touch input device
CN109597534B (zh) 触控电路
TWI804238B (zh) 具有降低雜訊之觸控電路
CN103197813A (zh) 触控面板
CN213690574U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1464760A (zh) 具有防水、抗干扰功能的触控板布局结构
CN112631460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3444418U (zh) 计算机键盘
TWI681328B (zh) 多點陣列式天線收發感應觸控板
CN111104003B (zh) 用以改善具有非矩形形状的电容式触控屏幕的触控性能的方法
TW202030585A (zh) 觸控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14153335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KR101421227B1 (ko) 터치센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25082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140031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