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3335B -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3335B
CN114153335B CN202010930382.3A CN202010930382A CN114153335B CN 114153335 B CN114153335 B CN 114153335B CN 202010930382 A CN202010930382 A CN 202010930382A CN 114153335 B CN114153335 B CN 114153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electrode
touch
electrode
bus ba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03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3335A (zh
Inventor
吴忠山
王小元
刘艳
潘瑞琦
尹晓峰
刘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303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33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790 priority patent/WO2022048386A1/zh
Priority to US17/788,55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369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153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3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3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3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母线和从所述第一母线延伸出的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母线和从所述第二母线延伸出的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间隔设置。每一对邻近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构成一个内电极组。在每个所述内电极组内,所述第一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延伸,所述第二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延伸。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产品越来越受青睐,应用领域也越发广泛。当前的触控产品从触控原理上可分为自容式触控产品和互容式触控产品。然而,用户对于触控体验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对触控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母线和从所述第一母线延伸出的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母线和从所述第二母线延伸出的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交替间隔设置。每一对邻近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构成内电极组。在每个所述内电极组内,所述第一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延伸,所述第二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内电极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内电极组,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母线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二母线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母线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一母线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延伸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到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最短距离大于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所述第二内电极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中的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还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并且所述一个内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触控单元的最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一个内电极组,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所述第二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的所述第一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的第一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虚设导电部,所述虚设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设导电部、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镂空设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母线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00μm~40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在150μm~35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在120μm~30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在100μm~2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发送电极,所述第二母线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00μm~35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20μm~3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A为一种触控电极设置的示意图;
图1B为另一种触控电极设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触控单元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接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介绍本发明的元素及其实施例时,冠词“一”、“一个”、“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存在一个或者多个要素。用语“包含”、“包括”、“含有”和“具有”旨在包括性的并且表示可以存在除所列要素之外的另外的要素。
出于下文表面描述的目的,如其在附图中被标定方向那样,术语“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及其派生词应涉及发明。术语“上覆”、“在……顶上”、“定位在……上”或者“定位在……顶上”意味着诸如第一结构的第一要素存在于诸如第二结构的第二要素上,其中,在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之间可存在诸如界面结构的中间要素。术语“接触”意味着连接诸如第一结构的第一要素和诸如第二结构的第二要素,而在两个要素的界面处可以有或者没有其它要素。
对于互容式触控技术,触控层内的触控电极(例如,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容。当手指进行触摸时,触控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容变化。根据该电容变化来实现触控定位。例如,可通过诸如控制集成电路之类的控制器件来检测该电容变化。此外,手指触摸时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ΔCm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Cm直接决定触控信号的大小,因而可用于评价触控效果。触控信号MR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Cm表示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的耦合电容,△Cm表示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Cno_touch表示在不存在触摸情况下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的耦合电容,Ctouch表示在存在触摸的情况下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之间的耦合电容。
从上述公式可知,降低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可以提高触控信号,进而提高触控性能。
图1A为一种相关技术的用于互容式触控的触控电极设置。在该设置中,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为菱形,且沿行方向交替设置。然而,对于该设置而言,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大。通过上述公式(1)可知,较大的耦合电容会导致较小的触控信号,导致触控定位易受到非理想触控表面(例如,具有污渍)的影响。例如,产生触控鬼点(Gost)或者划线抖动,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此外,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也不能过小,因为过小的耦合电容将导致无法有效检测触控信号。因此,对于互容触控,需要精细将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控制在希望的范围。
图1B为另一种触控电极设置的示意图。不同于图1A的结构,在图1B的设置中,发送电极Tx1-Tx4和接收电极Rx0-Rx3具有齿状结构。对于图1B的结构,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依然较大,触控信号依然较弱。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包括:衬底10和位于衬底10上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20。触控单元2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和第二触控电极2。第一触控电极1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母线11和从第一母线11延伸出的第一内电极12。第二触控电极2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二母线21和从第二母线21延伸出的第二内电极22。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21相对设置。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位于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21之间。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在沿着第一方向D1上彼此交替间隔设置。这里所说的对象a从对象b延伸出是指对象a是对象b的分支。
如图2所示,一对邻近的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构成内电极组(例如,图2中的G1、G2)。在每个内电极组内,第一内电极1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二内电极22延伸,第二内电极2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一内电极12延伸。这里说所说的对象A朝向对象B延伸是指对象A的延伸方向与对象B有相交。“延伸方向”是指限定了对象的最大尺寸(例如,长度)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电极设置能够实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的减少,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交叠面积也能够减少,从而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减少,且将耦合电容保持在合理值之内,实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优化,可以消除触控鬼点,能够提高触控精度,增加触控阈值范围。
再者,对于诸如图1的触控基板,由于手指到触控电极距离很近(例如,只间隔一层偏光片,其厚度约为140μm),会导致手指触摸触控基板时所对应的触控单元的耦合电容值变化较大,而所对应的触控单元的周围的触控单元的耦合电容值变化较小,从而会导致所获得的触控坐标的准确性受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被降低,减小了手指触摸触控基板时所对应的触控单元的耦合电容变化值与周边的触控单元的耦合电容变化值的差异,能够实现精准的触控坐标计算和定位。
此外,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围成的区域面积变大,能够减少将触控单元连接到外围电路的走线的数目。换而言之,能够减小接合区的引脚的数目,提高MDL接合工艺的裕度(margin)。还可以有效减少ADC值的波动,提高良品率。
如图2所示,触控单元2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电极组(例如,图2中的G1-G2)。邻近的内电极组之间不共享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为发射电极Rx,第二触控电极可以为接收电极Tx。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内电极组,第一内电极12包括与第一母线11连接且朝向第二母线21延伸的第一部分12-1和朝向第二内电极延伸22的第二部分12-2。第二内电极22可以包括与第二母线21连接且朝向第一母线11延伸的第一部分22-1和朝向第一内电极12延伸的第二部分22-2。
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12-1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22-1的最短距离h1大于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最短距离h2。这里的“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12-1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22-1的最短距离”是指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12-1上的任意一点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22-1的任意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一个内电极组中的任意一点到其相邻内电极组中的任意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这样将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h2设置的比较小,可以防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过小导致的触控信号过小。
第一内电极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电极22的第一部分22-1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内电极12的第二部分12-2和第二内电极22的第二部分22-2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内电极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以及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能够形成“回”字形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优化的互容电容。触控信号得以提高,抖动(jitter)得以减小。
触控基板可以包括多个触控单元20组成的触控单元阵列。对于触控单元阵列的一列的触控单元20,其各个触控单元的第一内电极1的第一母线11可以是同一条线,该线可以连接到外围电路以接受信号。触控单元阵列的各个触控单元的第二内电极2的第二母线12可以分别连接到外围电路来发送信号。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触控单元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22还可以包括朝向第一内电极12的第二部分12-2延伸的第三部分22-3。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三部分22-3位于第一内电极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一部分22-1之间。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三部分22-3用于在需要时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避免耦合电容过低导致触控信号难以检测的现象。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22-3的内电极组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上位于触控单元的最外侧,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三部分22-3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
图3示出了触控单元中包括三对内电极组为示例。内电极组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例如根据触控基板的尺寸。例如,可以将一个触控单元中的内电极组的数目设置为2~6个。
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22还可以包括从第二内电极的22的第一部分22-1朝向第一内电极12的第一部分12-1延伸的第四部分22-4。第二内电极22的第四部分22-4位于第二内电极22的第二部分22-2和第一内电极12的第二部分12-2之间。第二内电极22的第四部分22-4还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延伸,其宽度可以在约150μm~400μm之间。第二内电极22的第四部分22-4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触控信号的大小进行设置。
第二内电极22的第四部分22-4能够防止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过小导致的触控信号过弱,从而能够优化触控效果。尤其是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且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12-2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22-2之间的距离较长时,设置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22-4能够提升触控性能。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内电极12还包括从第一内电极12的第二部分12-1朝向第二内电极22的第二部分22-2延伸的第三部分22-3。第一电极12的第三部分12-3位于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三部分22-3之间。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12-3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宽度可以在约100μm~200μm之间。应理解,在本发明中,宽度表示对象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一内电极22的第三部分12-3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触控信号的大小进行设置。
第一电极12的第三部分12-3能够防止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过小导致的触控信号过弱,从而能够改善触控效果。尤其是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小且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12-1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22-1之间的距离较长时,设置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22-3能够提升触控性能。
第一内电极还可以包括从第一内电极12的第一部分12-1朝向第二内电极22的第一部分22-1延伸的第四部分12-4。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12-4位于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12-2和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22-2之间。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电极12的第四部分12-4能够防止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过小导致的触控信号过弱,从而能够改善触控效果。尤其是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小且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12-2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22-2之间的距离较长,设置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22-4能够提升触控性能。
第一电极可以为接收电极Rx。第一母线11的宽度可以在约200μm~400μm之间。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12-1的宽度可以在约150μm~350μm之间。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12-2的宽度可以在约120μm~300μm之间。设置具有上述宽度值的接受电极,能更好的满足接受信号的要求。
第二电极可以为发送电极Tx。第二母线21的宽度可以在约200μm~350μm之间。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22-1的宽度可以在约150μm~400μm之间。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22-2的宽度可以在约120μm~300μm之间。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22-3的宽度可以在约150μm~400μm之间。设置具有上述宽度值的发送电极,能更好的满足发送信号的要求。
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之间的虚设导电部13。虚设导电部13与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之间设置有间隙14,以将虚设导电部13与第一内电极12和第二内电极22间隔开。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虚设导电部14可以是悬置的,保持与其它部件电隔离。
为了避免摩尔纹的产生,不能在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较宽的镂空间隙,导致二者之间的等效距离较小。虚设导电部的设置可以使得在镂空间隙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等效距离也能增大,从而能够降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提升触控信号MR值。两个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虚设导电部的宽度w1的范围可以为100μm~200μm。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第一母线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虚设导电部的宽度w2的范围可以为100μm~200μm。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第二母线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虚设导电部的宽度w3的范围可以为100μm~200μm。
虚设导电部可以与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同层形成。例如,可以在衬底上形成导电层,然后对该导电层进行构图,以形成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和虚设导电部。这样虽然设置了虚设导电部,由于没有新增工艺,没有使得制造工艺更复杂,也没有使得制造成本更高昂。
通过调节虚设导电部的面积与触控单元的面积的比例,可以调节触控信号MR值。表1出了不同虚设导电部比例下的MR值。这里的“虚设导电部比例”是指虚设导电部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与触控单元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
表1
比较例为图1B中示出的触控基板。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虚设导电部的比例为60%时的MR值与比较例的MR值比,提升了80%以上。表1的数据也证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增加触控信号MR值,显著地改善触控效果。由于触控阈值通常是根据触控信号来决定,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增加触控阈值范围。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虚设导电部14、第一触控电极12、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为镂空的。图7中的白色部分表示镂空部分。这样设置的镂空图案,能够使得虚设导电部、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不遮挡光。此外,镂空的虚设导电部还可以防止静电的影响。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从图8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镂空形状。此外,具有镂空形状的触控单元的图案与设置在触控单元下的R/G/B子像素的图案不一样,这样还能够防止不期望的摩尔纹。
发明人还对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ADC(模数转换)值测试进行了测试。合格的ADC值被设置为在900~3800之间。在短路和断路情况下实测的ADC值波动相对较小,发明人所实测的范围在931~3600之间。这些ADC值全部合格。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能够减少ADC值的波动,增加触控阈值范围,提升产品良率。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9示出的触控装置1000可以包括任意如图2-图8示出的触控基板100。
已经描述了某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展现,而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本文所描述的新颖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其它形式来实施;此外,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做出以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的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等价物旨在覆盖落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的此类形式或者修改。

Claims (19)

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一个触控单元,
所述触控单元包括:
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母线和从所述第一母线延伸出的第一内电极,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母线和从所述第二母线延伸出的第二内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彼此交替间隔设置,
其中,每一对邻近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构成一个内电极组,
在每个所述内电极组内,所述第一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延伸,所述第二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内电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对于每个内电极组,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母线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二母线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母线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一母线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延伸的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同一个内电极组内的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到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最短距离大于相邻内电极组之间的最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单元中的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还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并且所述一个内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触控单元的最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对于所述一个内电极组,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选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组的第二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单元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的第一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单元的至少一个内电极的第一内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延伸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四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的虚设导电部,所述虚设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虚设导电部、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镂空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接收电极,所述第一母线的宽度取值范围为200μm~40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35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20μm~300μm,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在100μm~200μm。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发送电极,所述第二母线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00μm~35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20μm~3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四部分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50μm~400μm。
19.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CN202010930382.3A 2020-09-07 2020-09-07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Active CN114153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0382.3A CN114153335B (zh) 2020-09-07 2020-09-07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PCT/CN2021/110790 WO2022048386A1 (zh) 2020-09-07 2021-08-05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US17/788,553 US20230333695A1 (en) 2020-09-07 2021-08-05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0382.3A CN114153335B (zh) 2020-09-07 2020-09-07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3335A CN114153335A (zh) 2022-03-08
CN114153335B true CN114153335B (zh) 2023-12-19

Family

ID=80460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0382.3A Active CN114153335B (zh) 2020-09-07 2020-09-07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3695A1 (zh)
CN (1) CN114153335B (zh)
WO (1) WO202204838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8494U (ko) * 2011-06-01 2012-12-11 더리드 인베스트먼트 엘티디. 임피던스 조정 구조를 가지는 투사식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KR20160143276A (ko) * 2015-06-05 2016-12-14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기생 커패시턴스를 감소시키는 터치패널
CN108646453A (zh) * 2015-05-08 2018-10-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2845A1 (en) * 2009-07-20 2011-01-20 Rothkopf Fletcher R Touch sensor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US8866491B2 (en) * 2011-02-24 2014-10-2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ail effect correction for SLIM pattern touch panels
TWI461999B (zh) * 2011-10-06 2014-11-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及包含其之互容式觸控感應電子系統
US9557361B2 (en) * 2013-05-29 2017-01-31 Atmel Corporation Edgeless single-layer touch sensor
CN103941912B (zh) * 2014-03-25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KR102269919B1 (ko) * 2014-12-12 2021-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05028263U (zh) * 2015-09-07 2016-02-10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一种电容传感器
US10310667B2 (en) * 2015-09-21 2019-06-04 Apple Inc. Multi-bar capacitive sense electrode
WO2019105051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42801B1 (ko) * 2017-12-08 2022-09-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240543A (zh) * 2018-10-08 2019-01-18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8494U (ko) * 2011-06-01 2012-12-11 더리드 인베스트먼트 엘티디. 임피던스 조정 구조를 가지는 투사식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CN108646453A (zh) * 2015-05-08 2018-10-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160143276A (ko) * 2015-06-05 2016-12-14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기생 커패시턴스를 감소시키는 터치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8386A1 (zh) 2022-03-10
CN114153335A (zh) 2022-03-08
US20230333695A1 (en)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0689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40051649A (ko) 메탈 메쉬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100676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ingle-layer mutual-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thereof
CN104951143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210765A1 (en) Capacitive Single Layer Multi-Touch Panel Having Improve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US20150054782A1 (en) Single layered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4951170A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20120006437U (ko) 저항 미세 조정 구조를 갖는 프로젝티드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CN108268175A (zh) 触控结构、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30265274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6547413A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TWI581151B (zh) 觸控顯示器
WO2017202067A1 (zh)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53335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US9397660B2 (en) Touch panel
CN113157150B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931365B1 (ko) 공통 전극 구조의 멀티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위한 좌표 인식 방법
US202203910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3690576U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40118293A1 (en) Touch sensing panel
CN112631460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672117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US9442616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KR102325082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12578946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