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1262A -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 Google Patents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1262A
CN107861262A CN201711398551.8A CN201711398551A CN107861262A CN 107861262 A CN107861262 A CN 107861262A CN 201711398551 A CN201711398551 A CN 201711398551A CN 107861262 A CN107861262 A CN 107861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s
annulus
radius
central optical
optical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8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1262B (zh
Inventor
段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3985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1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1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4Myopia progression preven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属于矫控眼镜。本发明眼镜片中央部分设置圆形中央光学区,周边部分为圆环,圆环又截成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中央光学区下侧区。单侧治疗区总度数=该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附加度数,附加度数为±0.00D至+5.00D。扇环内圆弧线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扇环内设置2条至30条环带,按照设定总度数逐条增加凸透镜度数。各个扇环及环带同心圆设置,具有共同一个几何光学中心,构建一个向心式同心圆分布,单个扇环与中央光学区形成一个独立度数的非球面同心圆设置一部分,具有个体化精准定量化、低像散定制化优势。

Description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眼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近视眼矫控眼镜片,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个体化精准定量化矫正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低像散定制化周边离焦眼镜片。
背景技术
眼球正视化调节依赖着视网膜周边部位的光学对焦,通常认为周边上下侧离焦对眼球诱导不起作用,鼻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诱导眼球生长。离焦眼镜片核心专利是WO2007041796A1、WO2009052570A1,主导产品蔡司成长乐,是将镜片周边部分设计成+2.00D环形矫正。该产品发明人史密斯Smith EL的最新研究发现:颞侧视网膜主导眼球生长,鼻颞侧周边离焦呈现不对称性,环形矫正不能消除周边屈光不对称现象,还产生周边远视性屈光参差,参阅:Smith EL:Optom Vis Sci,2013,90:1176-1186;Smith E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0,51:3864-3873;Smith EL:Invest Ophthalmol,VisSci,2009,Nov;50(11):5057-5069。史密斯最新专利WO2012/012826A1、WO2013/134825A1中还阐述了:颞侧周边离焦40°均值为+2.47D、鼻侧周边离焦40°均值为+1.64D,用等量矫正将产生一侧过矫、一侧矫正不足,提出用不对称矫正量才能矫正不对称周边离焦,并设计一种鼻颞侧区周边离焦角膜接触镜。
周边离焦眼镜片设计要遵循二个关键原则:首先是配镜者周边屈光检测,个体化定制;另一个是眼镜片分区设置时不产生或者尽量极低量像散。周边屈光检测是个体化眼镜片设计基础,只有个体化定量化精准矫正才能达到矫控目的。开放视野红外线电脑验光仪、眼波前像差仪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周边屈光有效测量方法,参阅:Atchison DA:J OP SOC Am A Opt Image Sci Vis,2002;19(11):2180-2184;刘玉红: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785-787;CN2013100599437。波前像差引导的角膜激光手术已广泛应用临床,波前像差技术也用于眼镜片的设计,参阅:CN2008801231025、CN2016103167636、CN2013800714109、CN2009801552069。
周边屈光检测、波前像差技术以及扇环形同心圆设计尚未应用于离焦眼镜片设计,周边离焦眼镜片设计仍是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个体化精准定量化、低像散定制化周边离焦眼镜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为个体化定制框架眼镜片。
下面是该发明主要技术方案:
a.视网膜和眼镜片周边部分相同轴位NSTL标记法:眼镜片和视网膜周边部分按照NSTL时针设置相同360°轴位,起自鼻侧为0°轴位,其中:N为Nasal鼻侧、S为Super上侧、T为Temporal颞侧、L为Lower下侧。视网膜周边部分360°轴位屈光度数检测,按照相隔15°至45°轴位、每个轴位10°至6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检测点位。
b.眼镜片度数设置:眼镜片面形设置的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屈光度数,依据个体配镜者相对应眼的中央近视性离焦、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鼻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屈光检测数据个性化定制。单侧治疗区总度数=该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附加度数,附加度数为0.00D至+5.00D。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是指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度数梯差为+0.01D至+0.25D,治疗区总度数还包括周边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屈光检测数据是指通过开放视野红外线电脑验光仪、眼波前像差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任何一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指群体大样本均值,按照每隔-0.25D或者-0.50D为一组、每组至少100例样本计算均值,群体大样本均值=总样本单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总数÷总样本人数,度数精度为+0.01D。两侧治疗区增加相同附加度数,鼻颞侧治疗区总度数差值等于鼻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差值,矫治周边远视性离焦区域设置在同侧眼镜片与离焦区域呈现180°轴对称的治疗区,将周边远视性离焦最大度数作为治疗区中心、最小度数作为治疗区边缘,按照不同检测点位度数分布,选择性设置治疗区位置、形状、面积。
c.眼镜片扇环形同心圆设置:眼镜片设置半径30mm至40mm,中央部分设置半径4mm至10mm圆形的中央光学区,环绕其圆周的周边部分为圆环,圆环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轴位分界线位于90°、270°轴位,截成两个18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轴位分界线位于在45°、225°、135°、315°轴位,截成四个9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中央光学区下侧区。鼻侧治疗区与颞侧治疗区呈现轴对称扇环形状,扇环内圆弧线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两条线相交界处无夹角形成,鼻侧治疗区及颞侧治疗区内圆弧线至少与中央光学区1/4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圆心角大于90°。各个扇环内设置环宽0.5mm至25mm、2条至30条环带,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或者不相同、条数相同或者不相同,同一条环带环宽相等、度数相同。各个环带度数沿垂直经线及水平经线,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开始,由内到外按照设定总度数逐条增加凸透镜度数。各个扇环及环带度数同心圆设置、向心环绕中央光学区,具有共同一个几何光学中心、相同屈光度数的中央光学区,构建一个内圆弧向心式同心圆分布形状,单个扇环与中央光学区形成一个独立度数的非球面同心圆设置一部分,治疗区总度数至少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18mm至35mm之间。相邻两个扇环交界处的轴位分界线设置为有形双光、无形双光或者混合区,有形双光是指两个扇环区有明显界限,无形双光是指设置为1mm至5mm屈光度过渡区,屈光过渡区延伸至中央光学区上侧和下侧区域,各占据50°至90°圆心角,将相邻两个扇环区屈光度数平滑过渡融为一致,混合区是指设置0.5mm至3mm光滑面,使其连接处凸凹界限变得平坦。
d.附加验光镜片设置:设置+0.01D度数梯差附加验光镜片,从+0.01D至+0.24D共24个,将附加验光镜片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度数组合,模拟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或者治疗区总度数,进行裸眼及戴镜后周边屈光检测对照、对比敏感度检测评估,矫正后鼻侧与颞侧周边度数相等或者无度数差异。
e.眼镜片波前像差优化:将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或者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度数进行波前像差优化,中央光学区的光学中心平均度数-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平均度数为优化度数,波前像差优化系数7%至11%。
f.最大像差控制范围:眼镜片像散最大值小于0.50D,距光学中心上下侧半径18mm以内区域无有像散,最大像散位于圆环的轴位分界线之上,或者位于45°、225°、135°、315°轴位之上,或者位于治疗区上侧及下侧边缘区域,或者位于配镜者周边散光轴位区域。
下面是该发明具体技术方案:
所述周边屈光检测,轴位间隔20°至30°、视野方位角间隔10°至20°,至少检测鼻侧0°、45°、315°,颞侧180°、135°、225°六个轴位,每个轴位至少检测20°、30°、40°或者15°、30°、45°三个视野方位角,每侧治疗区设置大于100°圆心角。鼻侧治疗区大于颞侧治疗区边缘宽度1mm至3mm,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20mm至30mm之间。
附加度数依据配镜者有父母近视眼史相对于无父母近视眼史、发病年龄12岁以下相对于12岁以上、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半年度增加相对于度数稳定、眼睛远视性储备值不足相对于远视性储备值充足、近距离用眼日长于8小时相对于8小时以内、眼球轴长半年度增加相对于轴长稳定、近视度数-2.00D以上相对于-2.00D以下、近视度数每年增加-0.50D以上相对于-0.50D以下、年龄18岁以下相对于年龄18岁以上,按照每前项影响因素,增加附加度数+0.05D至+0.50D。
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设置与中央光学区相同度数,或者中央光学区及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成平光镜片、单焦点凹透镜片、双焦点凹凸镜片、多焦点渐进镜片、复合三棱镜片,凹透镜片度数为-0.25D至-10.00D,度数梯差-0.01D至-0.25D。中央光学区下侧区增加度数+0.50D至+3.00D,其中:增加+0.50D至+0.75D优化视近微调节负荷,增加+1.00D至+2.50D消除视近调节负荷。三棱镜片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下侧区,或者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三棱镜片基底朝向鼻侧、鼻下侧、下侧或者颞侧。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1个三棱镜片,棱镜度为0.5Δ至10.0Δ,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依次设置向下排列2个三棱镜片,上边棱镜度为0.5Δ至4.0Δ,下边棱镜度大于上边棱镜度0.5Δ至6.0Δ,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各设置1个三棱镜片,上侧区棱镜度为0.5Δ至4.0Δ,下侧区大于上侧区棱镜度0.5Δ至6.0Δ。
眼镜片各个扇环总度数: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中央光学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各个扇环内的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条数相同。眼镜片设置半径37.5mm,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4mm至8mm,中央光学区圆周弧至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之间设置2条至6条环带,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至37.5mm之间,设置1条至4条环带。其中: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至7.5mm、靠近中央光学区的第1条环带环宽为1mm至5mm、第2条环带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第1条环带将中央光学区与第2条环带的度数平滑过渡。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至7mm、每条环带环宽为5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至14mm、第2条环带半径15mm至20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5mm至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6mm至9mm、第2条环带半径11mm至14mm、第3条环带半径16mm至19mm,第4条环带半径21mm至37.5mm。设置五条环带:在四条环带基础之上,增加的第5条环带的半径26mm至半径37.5mm。
预设置环带条数=(眼镜片半径mm-中央光学区半径)÷预设置环带环宽mm,预设置眼镜片半径30mm至40mm。将环带环宽设置为1mm至2mm,设置10条至30条环带,将环带环宽设置为0.1mm至0.9mm,设置30条至100条,或者设置100条以上环带。依据近视眼度数-3.00D以下、-3.00D至-6.00D之间、-6.00D以上,分别将环带向光学中心移近0.25mm、0.50mm、0.75mm。
视网膜周边20°、30°、40°视野方位角分别对应扇环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治疗区总度数10%至40%、50%至60%、70%至100%分别对应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区域,或者鼻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40D至+0.60D、+0.70D至+1.20D、+1.30D至+2.50D,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50D至+0.70D、+0.80D至+1.50D、+1.60D至+3.00D。
所述眼镜片,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7mm、第1条环带环宽为3mm、第2条环带向心式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第1条环带半径11mm、第2条环带半径17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第2条环带半径12mm、第3条环带半径15mm、第4条环带半径19mm至37.5mm。
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大于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5°至10°圆心角,鼻侧治疗区大于颞侧治疗区总度数+0.50D至+3.00D,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指等效球镜度数=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1/2周边散光度数。眼镜片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周边部分设置横椭圆形,或者中央光学区和周边部分均设置横椭圆形,或者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围绕其周围设置横椭圆形,最外围为圆形,横椭圆形长轴设置在水平经线、短轴设置在垂直经线之上,轴位分界线将周边部分椭圆形或者最外围圆形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形。
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的球镜度数梯差为0.10D、0.15D、0.20D。周边屈光检测至少将周边鼻侧0°、颞侧180°二个轴位的4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点位,屈光检测数据还包括原有眼镜片屈光度数、瞳距、瞳高、镜框高度、鼻梁高度、镜腿长度数据,或者通过人脸扫描试镜架采集尺寸。附加验光镜片设置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形状、大小相一致,以适应安装在同一个试镜架框之上。
眼镜片波前像差优化区域还包括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或者距光学中心鼻颞侧20mm至镜片边缘区域,波前像差优化系数为8%至10%。所述个体配镜者通过全眼初阶和高阶波前像差检测,将全眼波前像差测量的波前像差的Zernike多项式优化系数加入眼镜片进行优化定制,将像差转换为切削量,像差精度为0.1μm,制备成个体化波前像差引导眼镜片,治疗区像散最大值小于0.25D。
所述框架眼镜片采用数控车床磨削、或者采用模具浇铸或者注塑成形,光学面形设置在眼镜片后表面、前表面或者前后表面之上,或者将这种光学面形设置在防蓝光眼镜片、太阳眼镜片、偏光眼镜片、防雾眼镜片镜面之上。框架眼镜片安装在单层眼镜架之上,或者安装在双层眼镜架的主眼镜框或者附加眼镜框之上,或者安装在配镜者自由切换镜片、鼻托、镜腿的模块组合式眼镜框之上。所述框架眼镜片还指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的柔性透明菲涅尔压贴眼镜片,采用模压成型、或者选择菲涅尔压贴眼镜片裁剪后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这种眼镜片采用周边屈光检测或者群体大样本均值,个体化精准定量化矫正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低像散定制化周边离焦眼镜片。
2.这种眼镜片首创采用扇环形同心圆设置,每个扇环、环带具有共同一个几何光学中心、相同屈光度数的中央光学区,构建一个内圆弧向心式同心圆分布形状,确保眼镜片极低像散优势;单个扇环与中央光学区又形成一个独立度数的非球面同心圆设置一部分,又确保分区的鼻颞侧治疗区不同度数矫正鼻颞侧视网膜周边屈光不对称性。
3.首创采用波前像差优化技术,并且将轴位分界线设置在非主轴视区域的45°、225°、135°、315°轴位,确保主视轴的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区域无有像散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投影示意图;
图2是眼镜片散光轴位国际TABO标记法投影示意图;
图3是右侧视网膜周边轴位NSTL标记法投影示意图;
图4是左侧视网膜周边轴位NSTL标记法投影示意图;
图5是眼镜片周边轴位NSTL标记法投影示意图;
图6是左侧视网膜周边轴位及视野方位角检测点位投影示意图;
图7是左侧视网膜水平及垂直经线视野方位角检测点位投影示意图;
图8是眼镜片中央圆形与周边部分环形投影示意图;
图9是两个18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颞侧治疗区投影示意图;
图10是单个180°圆心角扇环与中央光学区截成同心圆一部分投影示意图;
图11是四个90°圆心角扇环与中央光学区截成四个独立部分投影示意图;
图12是鼻侧与颞侧治疗区截成轴对称扇环形状投影示意图;
图13是单个90°圆心角扇环与中央光学区截成同心圆一部分投影示意图;
图14是中央光学区与扇环交界线形成夹角投影示意图;
图15是中央光学区与治疗区呈现椭圆形投影示意图;
图16是0.01D附加验光镜片与0.25D验光镜片组合投影示意图。
图中:1眼镜片;2中央光学区;3鼻侧治疗区;4颞侧治疗区;5中央光学区上侧区;6中央光学区下侧区;7轴位分界线;8中央光学区与治疗区夹角;9中央光学区圆周弧线;10扇环内圆弧线,11扇环外圆弧线。
符号缩写:N:(Nasal)鼻侧;S:(Super)上侧;T:(Temporal)颞侧;L:(Lower)下侧;CZ:(central Zone)中央区;PZ:(peripheral Zone)周边区;R、r:(Radius)半径;H:(Horizontal)水平经线;V:(Verticai)垂直经线;FR:(Fan ring)扇环;RZ:(ring zone)环带;LS:(Left Spectacles)左侧眼镜;RS:(Right Spectacles)右侧眼镜;LPR:(Leftperipheral Retina)左侧周边视网膜;RPR:(Right peripheral Retina)右侧周边视网膜;NR:(Nasal retina)鼻侧视网膜;SR:(Super retina)上侧视网膜;TR:(Temporal retina)颞侧视网膜;LR:(Lower retina)下侧视网膜;J180:90-180度轴向散光;J45:45-135度轴向散光。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术语涵义:
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圆,数学定义上是指同一平面上同一圆心而半径不同的圆,如果几个圆的圆心是同一点,那么这几个圆就叫做同心圆。
环形:环形是一个环状的几何图形,通常所说的环形就是圆环,一个大圆盘挖去一个小同心圆盘剩下的部分。圆环的对称性非常强,是一个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有无数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圆环的几何中心就是圆心。
扇环:扇环又称为扇形,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成为扇形,扇环是一个圆环被扇形截得的一部分,有内弧和外弧、内弧长和外弧长、内弧半径和外弧半径及共同圆心。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这种眼镜片为框架眼镜片,采用数控车床磨削、或者采用模具浇铸或者注塑成形。这种眼镜片主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眼配戴,弃取玻璃眼镜片易于破碎误伤眼睛,选择树脂眼镜片优选择车房加工而成。光学面形设置在眼镜片后表面、前表面或者前后表面之上,或者将这种光学面形设置在防蓝光眼镜片、太阳眼镜片、偏光眼镜片、防雾眼镜片镜面之上,优选择设置在防蓝光眼镜片之上。框架眼镜片安装在单层眼镜架之上,或者安装在双层眼镜架的主镜框或者附加镜框之上。将中央光学区设置0.00D周边离焦眼镜片,安装在双层眼镜框的附加镜框之上,平时配戴单光凹透镜片眼镜,上课学习时将附加镜框卡于主镜框之上,矫正视近时增加的周边远视性离焦,优选择模块式眼镜架。模块式眼镜架是最新流行镜架款式,配戴者可以自由随意切换镜片、鼻托、镜腿的模块组合式眼镜架。所述框架眼镜片还指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的柔性透明菲涅尔压贴眼镜片,采用模压成型、或者选择菲涅尔压贴眼镜片裁剪后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而成。菲涅尔眼镜片制造生产是现有技术,国内外已经广泛生产该眼镜片。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以下称为这种眼镜片。
目前眼镜片散光轴位是指中央屈光散光轴位,散光轴位国际上普遍采用TABO标记法(如图2),无论左眼还是右眼,都以水平方向、被检者的左侧作为0°轴位,逆时针标记,直到180°轴位,如果轴向在水平方向,记录180°轴位而不是0°轴位。TABO标记法不适应视网膜和眼镜片周边轴位标记,本发明提出NSTL周边轴位标记法:眼镜片和视网膜周边部分按照NSTL时针设置相同360°轴位,起自鼻侧为0°轴位,其中:N为Nasal鼻侧、S为Super上侧、T为Temporal颞侧、L为Lower下侧。NSTL标记法便于记忆、尤其是视网膜和眼镜片对应记忆。右侧视网膜周边部分NSTL轴位标记(如图3)、左侧视网膜周边部分NSTL轴位标记(如图4)以及左右侧眼镜片周边部分NSTL标记(如图5),显示视网膜和眼镜片周边轴位标记。只有规范视网膜和眼镜片周边部分轴位,才能规范周边屈光测量、眼镜片相对应周边轴位设置。
对视网膜周边部分轴位屈光度数测量,尽可能做到360°轴位屈光度数检测,按照相隔15°至45°轴位、左眼周边视网膜轴位(如图6)、每个轴位10°至6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检测点位(如图7)。每个配镜者眼球形状是不尽相同,眼球扩张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后极性和轴性、鼻侧扩张和颞侧扩张多种形状,360°轴位屈光度数测量可以精准确定周边部分各个区域屈光度数分布,为眼镜片个体定制建立数据依据。
眼镜片面形设置的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屈光度数,依据个体配镜者相对应眼的中央近视性离焦、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鼻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屈光检测数据个性化定制。中央光学区屈光度数按照配镜者中央屈光医学验光,确定矫正视网膜中央近视性离焦度数,鼻侧治疗区矫正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颞侧治疗区矫正鼻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鼻颞侧治疗区总度数=该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附加度数,附加度数为0.00D至+5.00D。鼻颞侧治疗区总度数目的是矫正鼻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全部度数,使其成像在视网膜之上或者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是指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度数梯差为+0.01D至+0.25D,周边屈光检测值可精确到+0.01D,数控车房加工可精确实现。影响周边屈光成像质量,还有周边散光,在治疗区总度数中还包括周边散光度数、散光轴位,通常将周边90-180度轴向散光记录为J180,45-135度轴向散光记录为J45。
周边屈光检测是个体化精准定量化眼镜片的基础,现有周边离焦眼镜片为非个体化眼镜片,以蔡司光学推出的蔡司成长乐眼镜片为例,不分鼻颞侧、不分度数、环形矫正,该产品临床试验报告记载:距中央部25mm区域正镜增加度为+2.00D。蔡司成长乐发明人史密斯在最新专利WO2012/012826A1阐述,颞侧与鼻侧40°周边屈光均值为+2.47D/1.64D,鼻颞侧总屈光度数为+4.11D,+2.00D恰是约等于平均值。本发明人在周边屈光检测中发现,有个别人颞侧大于鼻侧周边屈光+1.54D,不进行周边屈光检测就制备周边离焦眼镜片,如同制衣,不论胖瘦,只有一款衣服,是极其严重设计缺陷。史密斯还指出用等量矫正,还产生矫正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杨姗姗在“配戴接触镜对周边屈光状态的影响研究”博士论文(D)2014中阐述:颞侧与鼻侧30°周边屈光均值为+2.31D/1.39D,相差+0.92D,还指出离焦眼镜片矫正效果不一、如剩余屈光不正量、周边清晰视力范围、主观评价,设计参数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屈光检测数据通过开放视野红外线电脑验光仪、眼波前像差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任何一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指群体大样本均值,按照每隔-0.25D或者-0.50D为一组、每组至少100例样本计算均值,群体大样本均值=总样本单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总数÷总样本人数,度数精度为+0.01D。我们对-1.75D近视眼100例样本检测,得出30°周边屈光均值为+2.01D颞侧/1.27D鼻侧,相差+0.74D,由此得出周边屈光均值可以作为-1.75D近视眼定制眼镜片依据。两侧治疗区增加相同附加度数,其目的是在矫正不对称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基础上,增加相同附加度数,不产生新的鼻颞侧周边离焦不对称性。为了消除周边离焦不对称性,鼻颞侧治疗区总度数差值等于鼻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差值。矫治周边远视性离焦区域设置在同侧眼镜片与离焦区域呈现180°轴对称的治疗区,按照NSTL周边轴位标记法,同侧视网膜周边离焦设置在同侧眼镜片之上,鼻侧对应颞侧、颞侧对应鼻侧,呈现180°轴对称设置。通过视网膜周边轴位检测,将周边远视性离焦最大度数作为治疗区中心、最小度数作为治疗区边缘,按照不同检测点位的屈光度数分布,选择性设置治疗区位置、形状、面积。
这种眼镜片设置半径30mm至40mm,中央部分设置半径4mm至10mm圆形的中央光学区CZ,环绕其圆周的周边部分为圆环PZ(如图8)。中央光学区设置正圆形、周边部分设置圆环形,是基于同心圆设置。同心圆设置多用于非球面单焦点眼镜片,相对于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具有极低或者无有像散发生。渐进多焦点眼镜片面形是垂直方向为非圆弧曲线、水平方向为圆弧曲线的非球面,成像时避免不了出现两个像散区或者称为盲区。鼻颞侧周边离焦眼镜片为了矫正不对称鼻颞侧远视性离焦,在设计上必须将功能区设计成至少两个区域,按照渐进多焦点眼镜片设计是无法避免像散发生。本发明将这种眼镜片按照扇环形同心圆设置,避免或者产生极低度数像散发生。眼镜片周边部分是圆环,为了矫正鼻颞侧不对称远视性离焦,将圆环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达到矫正不对称周边远视性离焦。
轴位分界线位于90°、270°轴位,截成两个180°圆心角扇环形RZ的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如图9),半圆形一侧扇环形与中央光学区又构建成一个同心圆设置一部分(如图10)。轴位分界线7位于在45°、225°、135°、315°轴位,将眼镜片1截成四个9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3、颞侧治疗区4、中央光学区上侧区5、中央光学区下侧区6和中央光学区2(如图1),四个扇环形又划分为一个同心圆的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1)。人眼注视的主轴方位是垂直和水平经线,还有10°至15°旋转注视,将轴位分界线设置在非注视轴方位,对主视觉影响极其轻微,优选择将轴位分界线设置在45°、225°、135°、315°轴位之上。
在扇环区域设置上,将鼻侧治疗区3与颞侧治疗区4设置成轴对称扇环形状(如图12)。这种眼镜片设置过程中,一个主要技术要求是:扇环内圆弧线10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线9相吻合一致(如图13)、两条线相交界处无夹角8形成(如图14),也就是说,扇环的内圆弧与中央圆形的圆周弧,紧密吻合称为一条弧线。为了确保治疗区有效面积,鼻侧治疗区及颞侧治疗区内圆弧线至少与中央光学区1/4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圆心角大于90°,扇环内圆弧长等于或者小于外圆弧长,优选择内圆弧长小于外圆弧长、其圆周方位角大于90°。
各个扇环内设置环宽0.5mm至25mm、2条至30条环带,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或者不相同、条数相同或者不相同。同一条环带环宽相等、度数相同,各个环带度数沿垂直经线及水平经线,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开始,由内到外按照设定总度数逐条增加凸透镜度数,或者逐条减低凹透镜度数,其屈光度数均匀分布环带之内。各个扇环及环带度数同心圆设置、向心环绕中央光学区,具有共同一个几何光学中心、相同屈光度数的中央光学区,构建一个内圆弧向心式的同心圆分布形状,单个扇环与中央光学区形成一个独立度数的非球面同心圆设置一部分。扇环区和环带内弧形同心圆设置目的是确保极低像散发生,现有单焦点眼镜片以及同心圆形离焦眼镜片,具有极低像散,这是基于同心圆设置。WO2007041796A1专利是基于同心圆设置的离焦眼镜片,专利文件中未提及眼镜片像散。WO2009052570A1专利是中央光学区设置正圆形,围绕其周围是渐变的横椭圆形,势必产生像散,该专利主权限1中也给出相对低的表面像散,说明书给出这种相对低的像散是少于大约0.5D。眼镜片像散直接影响视觉成像质量,在周边离焦眼镜片设计时必须将像散考虑其中。本发明基于眼镜片不产生像散或者极其微小像散,经过对设计筛选,其试制样片应用德国OptoTech OMM60面形仪检测,按照扇环形同心圆设置所产生像散最低。
为了确保治疗区有足够治疗区面积、同时又有足够矫正总度数,治疗区总度数至少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18mm至35mm之间。同心圆设置是中央部分为正圆形、周围是环形,环形又划分为扇环形分区,但是始终保持同心圆。为了达到矫正鼻颞侧远视性离焦不对称性,在遵循同心圆设置之上,将眼镜片周边部分用轴位分界线划分为几个扇环区域。
相邻两个扇环交界处的轴位分界线设置为有形双光、无形双光或者混合区,有形双光是指两个扇环区有明显界限,无形双光是指设置为1mm至5mm屈光度过渡区,屈光过渡区延伸至中央光学区上侧和下侧区域,各占据50°至90°圆心角,将相邻两个扇环区屈光度数平滑过渡融为一致,混合区是指设置0.5mm至3mm光滑面,使其连接处凸凹界限变得平坦。
现有周边屈光检测仪器,度数梯差均为+0.01D,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加验光镜片设计,附加验光镜片从+0.01D至+0.24D共24个,附加验光镜片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形状、大小相一致,以适应安装在同一个试镜架框之上。将附加验光镜片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组合(如图16),所述+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是指现有的常规验光镜片。两种类型验光镜片组合,模拟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或者治疗区总度数,进行裸眼及戴镜后周边屈光检测对照、对比敏感度检测评估。通过周边屈光检测,矫正后鼻侧与颞侧周边度数相等或者无度数差异,其目的是这种离焦眼镜片不产生新的周边远视性屈光参差。
为了降低眼镜片像散,将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或者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度数进行波前像差优化,中央光学区的光学中心平均度数-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平均度数为优化度数,波前像差优化系数7%至11%。
基于同心圆设置,这种眼镜片中央光学区和鼻颞侧治疗区无有像散产生,或者距光学中心上下侧半径18mm以内区域无有像散,所产生的像散位于轴位分界线之处,像散最大值控制小于0.50D。所述轴位分界线优选择设置在主视轴之外,人眼睛主视轴主要位于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之上。轴位分界线位于45°、225°、135°、315°轴位之上,这些区域正好是人眼睛非主视轴区域,对于中心视力不受影响,最大像散位于轴位分界线之上,或者位于治疗区上侧及下侧边缘区域,或者位于配镜者周边散光轴位区域。
所述周边屈光检测,轴位间隔20°至30°、视野方位角间隔10°至20°,至少检测鼻侧0°、45°、315°,颞侧180°、135°、225°六个轴位,检测鼻颞侧屈光,主要目的是得出鼻颞侧周边屈光不对称具体度数,以便鼻颞侧总度数设计时,有数据依据。优选择将每个轴位20°、30°、40°或者15°、30°、45°三个视野方位角作为检测点位。
为了确保治疗区有效面积,每侧治疗区设置大于100°圆心角。周边屈光除了度数之间有差异,我们还发现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区域大于鼻侧区域,将鼻侧治疗区大于颞侧治疗区边缘宽度1mm至3mm,其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矫正颞侧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区域,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20mm至30mm之间。
附加度数是指在鼻侧和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之上,再增加凸透镜度数。依据配镜者有父母近视眼史相对于无父母近视眼史、发病年龄12岁以下相对于12岁以上、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半年度增加相对于度数稳定、眼睛远视性储备值不足相对于远视性储备值充足、近距离用眼日长于8小时相对于8小时以内、眼球轴长半年度增加相对于轴长稳定、近视度数-2.00D以上相对于-2.00D以下、近视度数每年增加-0.50D以上相对于-0.50D以下、年龄18岁以下相对于年龄18岁以上,按照每前项影响因素,增加附加度数+0.05D至+0.50D。
这种眼镜片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设置与中央光学区相同度数平光镜片、单焦点凹透镜片。近视眼发生和度数增加,除了周边远视性离焦诱导眼球生长,还与调节、集合和辐辏有密切关联性,故此将中央光学区及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为双焦点凹凸镜片、多焦点渐进镜片、复合三棱镜片。中央光学区凹透镜片度数设置为-0.25D至-10.00D,度数梯差-0.01D至-0.25D,制备成-0.01D梯差眼镜片。中央光学区下侧区增加度数+0.50D至+3.00D,下侧区增加度数,通常称为下加光,增加+0.50D至+0.75D优化视近微调节负荷,增加+1.00D至+2.50D消除视近调节负荷。个体化定制镜片时,需要检测眼睛调节、集合和辐辏功能,再依据个体配镜者差异调整下加光度数。附加三棱镜片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下侧区,或者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三棱镜片基底朝向鼻侧、鼻下侧、下侧或者颞侧。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1个三棱镜片,棱镜度为0.5Δ至10.0Δ,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依次设置向下排列2个三棱镜片,上边棱镜度为0.5Δ至4.0Δ,下边棱镜度大于上边棱镜度0.5Δ至6.0Δ,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各设置1个三棱镜片,上侧区棱镜度为0.5Δ至4.0Δ,下侧区大于上侧区棱镜度0.5Δ至6.0Δ。
这种眼镜片各个扇环总度数: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中央光学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各个扇环内的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条数相同,目的是保持同心圆设置。
在眼镜片实施中,将眼镜片设置半径37.5mm,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4mm至8mm,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过小影响中心视力范围,半径过大影响治疗区有效面积。中央光学区圆周弧至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之间设置2条至6条环带,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至37.5mm之间,设置1条至4条环带。其中: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至7.5mm、靠近中央光学区的第1条环带环宽为1mm至5mm、第2条环带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第1条环带将中央光学区与第2条环带的度数平滑过渡。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至7mm、每条环带环宽为5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至14mm、第2条环带半径15mm至20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5mm至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6mm至9mm、第2条环带半径11mm至14mm、第3条环带半径16mm至19mm、第4条环带半径21mm至37.5mm。设置五条环带:在四条环带基础之上,增加的第5条环带的半径26mm至半径37.5mm。
预设置环带条数=(眼镜片半径mm-中央光学区半径)÷预设置环带环宽mm,通常选择半径30mm至40mm眼镜片。将环带环宽设置为1mm至2mm,设置10条至30条环带,将环带环宽设置为0.1mm至0.9mm,设置30条至100条,或者设置100条以上环带,依据近视眼度数-3.00D以下、-3.00D至-6.00D之间、-6.00D以上,分别将环带向光学中心移近0.25mm、0.50mm、0.75mm;
视网膜周边20°、30°、40°视野方位角分别对应扇环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治疗区总度数10%至40%、50%至60%、70%至100%分别对应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区域,或者鼻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40D至+0.60D、+0.70D至+1.20D、+1.30D至+2.50D,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50D至+0.70D、+0.80D至+1.50D、+1.60D至+3.00D。
在这种眼镜片具体实施例中,将环带设置如下:
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7mm、第1条环带环宽为3mm、第2条环带向心式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
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第1条环带半径11mm、第2条环带半径17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
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第2条环带半径12mm、第3条环带半径15mm、第4条环带半径19mm至37.5mm。
这种眼镜片为了确保治疗区有效区域,将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设置大于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5°至10°圆心角,为了消除鼻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不对称性,将鼻侧治疗区总度数大于颞侧治疗区+0.50D至+3.00D。在设计治疗区总度数时,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可按照等效球镜度数计算,等效球镜度数=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1/2周边散光度数。
在眼镜片设计时,也可将眼镜片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周边部分设置横椭圆形,或者中央光学区和周边部分均设置横椭圆形(如图15),或者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围绕其周围设置横椭圆形,最外围为圆形,横椭圆形长轴设置在水平经线、短轴设置在垂直经线之上,轴位分界线将周边部分椭圆形或者最外围圆形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形。但是优选择将中央光学区设置成正圆形、周边部分设计圆环形,以期减少或者避免眼镜片像散产生。
这种眼镜片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的球镜度数梯差,优选择为0.10D、0.15D、0.20D。周边屈光检测至少将周边鼻侧0°、颞侧180°二个轴位的4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点位。为了远程眼镜片和镜框整镜制备,屈光检测数据还包括原有眼镜片屈光度数、瞳距、瞳高、镜框高度、鼻梁高度、镜腿长度数据,或者通过人脸扫描试镜架采集尺寸。
眼镜片波前像差优化区域还包括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或者距光学中心鼻颞侧20mm至镜片边缘区域,波前像差优化系数为8%至10%。所述个体配镜者通过全眼初阶和高阶波前像差检测,将全眼波前像差测量的波前像差的Zernike多项式优化系数加入眼镜片进行优化定制,将像差转换为切削量,像差精度为0.1μm,制备成个体化波前像差引导眼镜片,治疗区像散最大值小于0.25D。
目前市场上眼镜片面形有单光、双光和渐进多焦点三种类型,周边离焦眼镜片是2010年蔡司光学推出最新一代眼镜片面形。目前尚未见将扇环形同心圆设计应用于离焦眼镜片之中,本发明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采用扇环形同心圆设置,既确保同心圆设置减低像散优势、又确保单个鼻颞侧治疗区的不同矫正度数设置。这种眼镜片依据个体配镜者的周边屈光检测数据或者依据群体大样本均值,个体化定制,具有精准定量化矫正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消除鼻颞侧周边离焦不对称性、主视轴区域无有像散,这种扇环形同心圆设置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是理想正视眼、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控眼镜,尤其是适用于6岁至18岁之间近视眼防治配戴。
最后应当阐明:对本说明书描述的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以及扇环半径,环带宽度及条数等设计参数变化和修改,其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为个体化定制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
a.眼镜片和视网膜周边部分按照NSTL时针设置相同360°轴位,起自鼻侧为0°轴位,其中:N为Nasal鼻侧、S为Super上侧、T为Temporal颞侧、L为Lower下侧,视网膜周边部分360°轴位屈光度数检测,按照相隔15°至45°轴位、每个轴位10°至6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检测点位;
b.眼镜片面形设置的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屈光度数,依据个体配镜者相对应眼的中央近视性离焦、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鼻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屈光检测数据个性化定制,单侧治疗区总度数=该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附加度数,附加度数为0.00D至+5.00D,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是指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度数梯差为+0.01D至+0.25D,治疗区总度数还包括周边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屈光检测数据是指通过开放视野红外线电脑验光仪、眼波前像差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任何一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指群体大样本均值,按照每隔-0.25D或者-0.50D为一组、每组至少100例样本计算均值,群体大样本均值=总样本单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总数÷总样本人数,度数精度为+0.01D,两侧治疗区增加相同附加度数,鼻颞侧治疗区总度数差值等于鼻颞侧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差值,矫治周边远视性离焦区域设置在同侧眼镜片与离焦区域呈现180°轴对称的治疗区,将周边远视性离焦最大度数作为治疗区中心、最小度数作为治疗区边缘,按照不同检测点位度数分布,选择性设置治疗区位置、形状、面积;
c.眼镜片设置半径30mm至40mm,中央部分设置半径4mm至10mm圆形的中央光学区,环绕其圆周的周边部分为圆环,圆环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轴位分界线位于90°、270°轴位,截成两个18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轴位分界线位于在45°、225°、135°、315°轴位,截成四个90°圆心角扇环形的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中央光学区下侧区,鼻侧治疗区与颞侧治疗区呈现轴对称扇环形状,扇环内圆弧线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两条线相交界处无夹角形成,鼻侧治疗区及颞侧治疗区内圆弧线至少与中央光学区1/4圆周弧线相吻合一致、圆心角大于90°,各个扇环内设置环宽0.5mm至25mm、2条至30条环带,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或者不相同、条数相同或者不相同,同一条环带环宽相等、度数相同,各个环带度数沿垂直经线及水平经线,从中央光学区圆周弧开始,由内到外按照设定总度数逐条增加凸透镜度数,各个扇环及环带度数同心圆设置、向心环绕中央光学区,具有共同一个几何光学中心、相同屈光度数的中央光学区,构建一个内圆弧向心式同心圆分布形状,单个扇环与中央光学区形成一个独立度数的非球面同心圆设置一部分,治疗区总度数至少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18mm至35mm之间,相邻两个扇环交界处的轴位分界线设置为有形双光、无形双光或者混合区,有形双光是指两个扇环区有明显界限,无形双光是指设置为1mm至5mm屈光度过渡区,屈光过渡区延伸至中央光学区上侧和下侧区域,各占据50°至90°圆心角,将相邻两个扇环区屈光度数平滑过渡融为一致,混合区是指设置0.5mm至3mm光滑面,使其连接处凸凹界限变得平坦;
d.设置+0.01D度数梯差附加验光镜片,从+0.01D至+0.24D共24个,将附加验光镜片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度数组合,模拟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或者治疗区总度数,进行裸眼及戴镜后周边屈光检测对照、对比敏感度检测评估,矫正后鼻侧与颞侧周边度数相等或者无度数差异;
e.将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或者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度数进行波前像差优化,中央光学区的光学中心平均度数-距光学中心上下侧20mm至镜片边缘的平均度数为优化度数,波前像差优化系数7%至11%;
f.眼镜片像散最大值小于0.50D,距光学中心上下侧半径18mm以内区域无有像散,最大像散位于圆环的轴位分界线之上,或者位于45°、225°、135°、315°轴位之上,或者位于治疗区上侧及下侧边缘区域,或者位于配镜者周边散光轴位区域。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屈光检测,轴位间隔20°至30°、视野方位角间隔10°至20°,至少检测鼻侧0°、45°、315°,颞侧180°、135°、225°六个轴位,每个轴位至少检测20°、30°、40°或者15°、30°、45°三个视野方位角,每侧治疗区设置大于100°圆心角,鼻侧治疗区大于颞侧治疗区边缘宽度1mm至3mm,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20mm至30mm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度数,依据配镜者有父母近视眼史相对于无父母近视眼史、发病年龄12岁以下相对于12岁以上、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半年度增加相对于度数稳定、眼睛远视性储备值不足相对于远视性储备值充足、近距离用眼日长于8小时相对于8小时以内、眼球轴长半年度增加相对于轴长稳定、近视度数-2.00D以上相对于-2.00D以下、近视度数每年增加-0.50D以上相对于-0.50D以下、年龄18岁以下相对于年龄18岁以上,按照每前项影响因素,增加附加度数+0.05D至+0.50D。
4.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设置与中央光学区相同度数,或者中央光学区及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成平光镜片、单焦点凹透镜片、双焦点凹凸镜片、多焦点渐进镜片、复合三棱镜片,凹透镜片度数为-0.25D至-10.00D,度数梯差-0.01D至-0.25D,中央光学区下侧区增加度数+0.50D至+3.00D,其中:增加+0.50D至+0.75D优化视近微调节负荷,增加+1.00D至+2.50D消除视近调节负荷,三棱镜片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下侧区,或者设置在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三棱镜片基底朝向鼻侧、鼻下侧、下侧或者颞侧,中央光学区下侧区设置1个三棱镜片,棱镜度为0.5△至10.0△,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依次设置向下排列2个三棱镜片,上边棱镜度为0.5△至4.0△,下边棱镜度大于上边棱镜度0.5△至6.0△,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和下侧区各设置1个三棱镜片,上侧区棱镜度为0.5△至4.0△,下侧区大于上侧区棱镜度0.5△至6.0△。
5.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各个扇环总度数:鼻侧治疗区>颞侧治疗区>中央光学区下侧区>中央光学区=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各个扇环内的环带设置环宽相同、条数相同,眼镜片设置半径37.5mm,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4mm至8mm,中央光学区圆周弧至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之间设置2条至6条环带,扇环半径18mm或者22mm至37.5mm之间,设置1条至4条环带,其中: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至7.5mm、靠近中央光学区的第1条环带环宽为1mm至5mm、第2条环带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第1条环带将中央光学区与第2条环带的度数平滑过渡,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至7mm、每条环带环宽为5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至14mm、第2条环带半径15mm至20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5mm至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6mm至9mm、第2条环带半径11mm至14mm、第3条环带半径16mm至19mm、第4条环带半径21mm至37.5mm,设置五条环带:在四条环带基础之上,增加的第5条环带的半径26mm至半径37.5mm;
预设置环带条数=(眼镜片半径mm-中央光学区半径)÷预设置环带环宽mm,预设置眼镜片半径30mm至40mm,将环带环宽设置为1mm至2mm,设置10条至30条环带,将环带环宽设置为0.1mm至0.9mm,设置30条至100条,或者设置100条以上环带,依据近视眼度数-3.00D以下、-3.00D至-6.00D之间、-6.00D以上,分别将环带向光学中心移近0.25mm、0.50mm、0.75mm;
视网膜周边20°、30°、40°视野方位角分别对应扇环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治疗区总度数10%至40%、50%至60%、70%至100%分别对应设置在鼻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区域,或者鼻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40D至+0.60D、+0.70D至+1.20D、+1.30D至+2.50D,颞侧治疗区半径9mm至14mm、15mm至19mm、20mm至37.5mm分别对应设置+0.50D至+0.70D、+0.80D至+1.50D、+1.60D至+3.00D。
6.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其中:设置二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7mm、第1条环带环宽为3mm、第2条环带向心式围绕第1条环带至半径37.5mm、将治疗区总度数设置在第2条环带之内,设置三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5mm、第1条环带半径11mm、第2条环带半径17mm、第3条环带半径20mm至37.5mm,设置四条环带:中央光学区设置半径6mm、每条环带环宽为3mm、由内到外依次的第1条环带半径9mm、第2条环带半径12mm、第3条环带半径15mm、第4条环带半径19mm至37.5mm。
7.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大于中央光学区上侧区及下侧区5°至10°圆心角,鼻侧治疗区大于颞侧治疗区总度数+0.50D至+3.00D,周边远视性离焦度数还指等效球镜度数=周边相对于中央屈光的凸透镜度数+1/2周边散光度数,眼镜片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周边部分设置横椭圆形,或者中央光学区和周边部分均设置横椭圆形,或者中央光学区设置圆形、围绕其周围设置横椭圆形,最外围为圆形,横椭圆形长轴设置在水平经线、短轴设置在垂直经线之上,轴位分界线将周边部分椭圆形或者最外围圆形截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扇环形。
8.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光学区、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的球镜度数梯差为0.10D、0.15D、0.20D,周边屈光检测至少将周边鼻侧0°、颞侧180°二个轴位的40°视野方位角作为数据点位,屈光检测数据还包括原有眼镜片屈光度数、瞳距、瞳高、镜框高度、鼻梁高度、镜腿长度数据,或者通过人脸扫描试镜架采集尺寸,附加验光镜片设置与+0.25D度数梯差验光镜片形状、大小相一致,以适应安装在同一个试镜架框之上。
9.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波前像差优化区域还包括鼻侧治疗区和颞侧治疗区,或者距光学中心鼻颞侧20mm至镜片边缘区域,波前像差优化系数为8%至10%,所述个体配镜者通过全眼初阶和高阶波前像差检测,将全眼波前像差测量的波前像差的Zernike多项式优化系数加入眼镜片进行优化定制,将像差转换为切削量,像差精度为0.1μm,制备成个体化波前像差引导眼镜片,治疗区像散最大值小于0.25D。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眼镜片采用数控车床磨削、或者采用模具浇铸或者注塑成形,光学面形设置在眼镜片后表面、前表面或者前后表面之上,或者将这种光学面形设置在防蓝光眼镜片、太阳眼镜片、偏光眼镜片、防雾眼镜片镜面之上,框架眼镜片安装在单层眼镜架之上,或者安装在双层眼镜架的主眼镜框或者附加眼镜框之上,或者安装在配镜者自由切换镜片、鼻托、镜腿的模块组合式眼镜框之上,所述框架眼镜片还指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的柔性透明菲涅尔压贴眼镜片,采用模压成型、或者选择菲涅尔压贴眼镜片裁剪后粘贴在框架眼镜片之上而成。
CN201711398551.8A 2017-12-10 2017-12-10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Active CN107861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8551.8A CN107861262B (zh) 2017-12-10 2017-12-10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8551.8A CN107861262B (zh) 2017-12-10 2017-12-10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262A true CN107861262A (zh) 2018-03-30
CN107861262B CN107861262B (zh) 2024-04-09

Family

ID=6170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8551.8A Active CN107861262B (zh) 2017-12-10 2017-12-10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1262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789A (zh) * 2018-09-28 2018-12-07 戴明华 防止视野不对称导致屈光恶化和视疲劳的眼镜片及治疗仪
CN110618541A (zh) * 2019-09-11 2019-12-27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复合渐进树脂镜片及其制造工艺
CN111290129A (zh) * 2020-03-31 2020-06-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瞳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11708183A (zh) * 2018-12-25 2020-09-25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一种角膜塑形镜的镜片
WO2021015993A1 (en) 2019-07-19 2021-01-28 Clerio Vision, Inc. Myopia progression treatment
WO2022130369A1 (en) * 2020-12-14 2022-06-23 Shamir Optical Industry Ltd. A lens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isometropia and a method thereof
WO2022229606A1 (en) * 2021-04-29 2022-11-03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act lenses for use in preventing or slowing the development or progression of myopia and related methods
EP3961297A4 (en) * 2019-04-25 2023-01-11 Jiangsu Heritag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RAME GLASSES
WO2023083073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阿尔玻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离焦功能的眼镜片及制备方法
WO2023104845A1 (de) * 2021-12-07 2023-06-15 Rodenstock Gmbh Folien zur reduzierung der progression von myopie
WO2023156052A1 (en) * 2022-02-16 2023-08-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Spectacle lens to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3766Y (zh) * 2005-05-09 2006-07-05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
CN201804169U (zh) * 2010-09-15 2011-04-20 段亚东 近视渐进离焦矫正眼镜
WO2012012826A1 (en) * 2010-07-26 2012-02-02 Vision Crc Limited Treating ocular refractive error
CN103777368A (zh) * 2014-01-16 2014-05-07 段亚东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4090381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段亚东 一种鼻侧颞侧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片
CN104749791A (zh) * 2015-01-15 2015-07-01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种光学聚焦调控镜片及光学聚焦调控方法
US20160062145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ask lens design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or slowing myopia progression
CN207650496U (zh) * 2017-12-10 2018-07-24 段亚东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3766Y (zh) * 2005-05-09 2006-07-05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改进配装结构的视近眼镜
WO2012012826A1 (en) * 2010-07-26 2012-02-02 Vision Crc Limited Treating ocular refractive error
CN201804169U (zh) * 2010-09-15 2011-04-20 段亚东 近视渐进离焦矫正眼镜
CN103777368A (zh) * 2014-01-16 2014-05-07 段亚东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4090381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段亚东 一种鼻侧颞侧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片
US20160062145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ask lens design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or slowing myopia progression
CN104749791A (zh) * 2015-01-15 2015-07-01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种光学聚焦调控镜片及光学聚焦调控方法
CN207650496U (zh) * 2017-12-10 2018-07-24 段亚东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789A (zh) * 2018-09-28 2018-12-07 戴明华 防止视野不对称导致屈光恶化和视疲劳的眼镜片及治疗仪
CN111708183A (zh) * 2018-12-25 2020-09-25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一种角膜塑形镜的镜片
EP3961297A4 (en) * 2019-04-25 2023-01-11 Jiangsu Heritage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RAME GLASSES
WO2021015993A1 (en) 2019-07-19 2021-01-28 Clerio Vision, Inc. Myopia progression treatment
EP3998990A4 (en) * 2019-07-19 2023-08-23 Clerio Vision, Inc. TREATMENT OF PROGRESSION OF MYOPIA
CN110618541A (zh) * 2019-09-11 2019-12-27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复合渐进树脂镜片及其制造工艺
CN111290129A (zh) * 2020-03-31 2020-06-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瞳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11290129B (zh) * 2020-03-31 2021-08-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瞳距调节装置及头戴设备
WO2022130369A1 (en) * 2020-12-14 2022-06-23 Shamir Optical Industry Ltd. A lens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isometropia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16368424A (zh) * 2021-04-29 2023-06-30 库博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或减缓近视的发展或恶化的隐形眼镜及相关方法
WO2022229606A1 (en) * 2021-04-29 2022-11-03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act lenses for use in preventing or slowing the development or progression of myopia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3083073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阿尔玻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离焦功能的眼镜片及制备方法
WO2023104845A1 (de) * 2021-12-07 2023-06-15 Rodenstock Gmbh Folien zur reduzierung der progression von myopie
WO2023156052A1 (en) * 2022-02-16 2023-08-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Spectacle lens to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WO2023155984A1 (en) * 2022-02-16 2023-08-24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Spectacle lens to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1262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1262A (zh)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11095082B (zh) 镜片元件
US10156737B2 (en) Myopia control means
CN107219640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多焦点镜片设计和方法
CN104020577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非对称镜片设计和方法
CN103777368B (zh)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4049381B (zh) 采用基于屈光不正水平的瞳孔尺寸矫正的老花镜片
JP2021002064A (ja) 並進型老眼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対
JP2011518355A5 (zh)
CN117031777A (zh) 镜片元件
CN208969368U (zh) 鼻颞侧区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5785589A (zh) 四象限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片
CN207650496U (zh)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AU2021229142B2 (en) Myopia control means
CN115698828A (zh) 镜片元件
CN207817338U (zh) 环形三焦点、双焦点眼镜片
US20220350166A1 (en) Contact lenses for use in preventing or slowing the development or progression of myopia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240022468A (ko) 렌즈 요소
CN107908017A (zh) 环形三焦点、双焦点眼镜片
CN115803671A (zh) 光学镜片
TW202001353A (zh) 鏡片元件
CN105549225A (zh) 用于设计具有半定制背部表面的接触镜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