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5959A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5959A
CN107855959A CN201711085683.5A CN201711085683A CN107855959A CN 107855959 A CN107855959 A CN 107855959A CN 201711085683 A CN201711085683 A CN 201711085683A CN 107855959 A CN107855959 A CN 107855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positioning hole
backlight module
fixture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56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5959B (zh
Inventor
林群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56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55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5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5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5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5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括主治具和第一治具,主治具开设有容置槽及第一定位孔,容置槽用于放置背光模组,第一治具插入第一定位孔内,第一治具用于将背光模组压紧在容置槽内。使用该夹持装置时,先把背光模组放入主治具的容置槽中,再将第一治具插入第一定位孔中,使得第一治具抵紧背光模组,以防背光模组与主治具脱离。主治具与第一治具的配合能将背光模组稳固住,避免背光模组在检测的过程中滑动,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组件检测领域,特别是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和背光模组,显示屏本身不发光,由背光模组为显示屏供应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会直接影响显示屏的成像质量。因此,为保证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就需要严格把控背光模组的加工要求,相应地,对背光模组的检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背光模组主要有直角和圆弧角两种规格,利用传统方式检测背光模组时,通常是采用胶带将背光模组固定住,再利用配套的量具对背光模组进行检测。但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胶带粘接的稳定性较差,背光模组依旧存在滑动的问题,从而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背光模组容易滑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稳固背光模组的夹持装置。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主治具,开设有容置槽及第一定位孔,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所述背光模组;以及
第一治具,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一治具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压紧在所述容置槽内。
上述的夹持装置,使用时,先把背光模组放入主治具的容置槽中,再将第一治具插入第一定位孔中,使得第一治具抵紧背光模组,以防背光模组与主治具脱离。主治具与第一治具的配合能将背光模组稳固住,避免背光模组在检测的过程中滑动,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治具包括底板及限位部,所述底板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开设于所述限位部上;
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压紧在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外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而出,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胶框的顶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三固定件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而出,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的主体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边框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治具,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治具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以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外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外侧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且平行于所述抵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且与所述抵接面之间成一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容置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半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主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第一治具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第一治具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第二治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10用于背光模组20在其检测过程中的固定,背光模组20包括主体部30及胶框40,其中,主体部30主要包括层叠设置的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片,胶框40用于安装并固定主体部30。胶框40包括外侧面41及与外侧面41连接的顶面43,胶框40通常具有直角结构和圆弧角结构两种规格,当胶框40为直角结构时,外侧面41与顶面43垂直,当胶框40为圆弧角结构时,外侧面41与顶面43之间成一锐角。
夹持装置10包括主治具100和第一治具200,同时参见图2,主治具100开设有容置槽101及第一定位孔103,容置槽101用于放置背光模组20。第一治具200插入第一定位孔103内,第一治具200用于将背光模组20压紧在容置槽10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孔103可以为螺纹孔,第一治具200与主治具100螺纹连接。第一定位孔103也可以为直通孔,第一治具103与主治具100过盈连接。
在检测背光模组20之前,需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10固定住背光模组20,具体地,先把背光模组20放入主治具100的容置槽101中,再将第一治具200插入第一定位孔103中,使得第一治具200抵紧背光模组20,以防背光模组20与主治具100脱离。主治具100与第一治具200的配合能将背光模组20稳固住,避免背光模组20在检测的过程中滑动,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主治具100包括底板110及限位部130,底板110与限位部130连接形成容置槽101,第一定位孔103开设于限位部130上。
请参考图2,限位部130包括边框131,边框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定位孔103设于边框131上,且第一定位孔103的轴线至第一端的距离等于第一定位孔103的轴线至第二端的距离。也即,第一定位孔103位于边框131的中间区域。这样,第一治具200固定背光模组20时,背光模组20承受的第一治具200施加的压力的位置也位于背光模组20的中间区域,从而能避免背光模组20一侧受力,而另一侧翘起的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边框131设有四个,四个边框131首尾相接形成截面呈矩形的限位部130,第一定位孔103设有三个,分别设置在其中三个边框131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孔103还可以设置四个,与四个边框131一一对应设置。或者,第一定位孔103还可以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131上。
请参考图1至图3,第一治具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10及第一固定部230,第一连接部210插入第一定位孔103中,第一固定部230与第一连接部210连接,且与限位部130抵接,第一固定部230用于将背光模组20压紧在容置槽101内,以防背光模组20在Z轴方向上跳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一固定部230一体成型,不仅便于加工,还能提高第一治具200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230包括第一固定件231和第二固定件233,第一固定件231与第一连接部210连接,且与限位部130抵接,第一固定件231包括第一侧面231a,第一侧面231a用于与胶框40的外侧面41抵接。第二固定件233从第一侧面231a延伸而出,第二固定件233用于与胶框40的顶面43抵接。第一固定件231通过第一侧面231a与胶框40外侧面41抵接,限制背光模组20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其中,X轴、Y轴和Z轴三者之间两两垂直。第二固定件233与胶框40的顶面43抵接,限制背光模组20在Z轴方向的移动,从而第一治具200能牢固地将背光模组20固定在主治具100中,进而保证了检测的精确度。
对于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来说,也即胶框40为直角结构,主体部30远离底板110的一面与胶框40的顶面43平齐,第二固定件233与顶面43抵接的同时,也会与主体部30抵接。对于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来说,也即胶框40为圆弧角结构,主体部30远离底板110的一面与胶框40的顶面43之间存在高度差,通常,在Z轴方向上,主体部30远离底板110的一面高于胶框40的顶面43。主体部30与胶框40之间主要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检测的过程中,若对主体部30没有限制,主体部30可能会与胶框40脱离。
为避免主体部30与胶框40脱离,参见图4、图5,第一固定部230还包括第三固定件235,第二固定件233包括第二侧面233a,第二侧面233a与第一侧面231a平行。第三固定件235从第二侧面233a延伸而出,第三固定件235与底板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固定件233与底板110之间的距离,第三固定件235用于与背光模组20的主体部30抵接。也即,对于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来说,第一固定件231用于抵接胶框40的外侧面41,以限制背光模组20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第二固定件233用于抵接胶框40的顶面43,以限制胶框40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第三固定件235用于抵接主体部30,以限制主体部30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
为了进一步限制背光模组20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夹持装置10还包括第二治具300,容置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50,第二治具300插入第二定位孔150内,以与背光模组20的胶框40的外侧面43抵接。第二治具300通过第二定位孔150与主治具100连接,将背光模组20抵紧在容置槽101中,能够防止背光模组20在X轴和Y轴方向上滑动,进一步增强了背光模组20在主治具100中的稳定性。与第一定位孔103类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孔150可以为螺纹孔,第二治具300与主治具100螺纹连接。第二定位孔150也可以为直通孔,第二治具300与主治具100过盈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孔150的轴线与容置槽101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孔150的半径。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定位孔150的位置与第一定位孔103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定位孔150到容置槽101的其中一个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孔150的半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孔150还可以位于容置槽101的底壁的角落处,即,第二定位孔150到容置槽101的相邻两侧壁的距离均等于第二定位孔150的半径。
具体地,同时参见图4及图6,第二治具300包括第二固定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30,第二连接部330插入第二定位孔150中,第二固定部310与第二连接部330连接,且位于容置槽101内,第二固定部310包括抵接面350,抵接面350用于与外侧面41贴合。抵接面350贴合外侧面41,通过面与面的贴合能够使抵接的面积增大,防止第二连接部330在胶框40的外侧面41上留下痕迹或是损坏胶框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150的轴线垂直于容置槽101的底壁,且平行于抵接面350。该垂直于容置槽101的底壁的抵接面41用于与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抵接。一般来说,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在第一治具200的限制作用下即可稳定,再增加第二治具300进行固定,可以使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更为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150的轴线垂直于容置槽101的底壁,且与抵接面350之间成一锐角。该倾斜的抵接面41多用于与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抵接,一方面能现在背光模组20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滑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保护圆弧角结构的胶框40。
值得一提的是,若在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中,主体部30远离底板110的一面与胶框40的顶面43齐平,则用于固定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的夹持装置10和用于固定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的夹持装置10可以共用主治具100以及包括第一固定件231和第二固定件233的第一治具200。若在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中,主体部30远离底板110的一面与胶框40的顶面43之间存在高度差,则用于固定圆弧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的夹持装置10和用于固定直角规格的背光模组20的夹持装置10可以共用主治具100以及包括第一固定件231、第二固定件233和第三固定件235的第一治具200。这样,不用分别针对两种规格的背光模组20单独制定夹持装置10,大大节省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固定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治具,开设有容置槽及第一定位孔,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所述背光模组;以及
第一治具,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一治具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压紧在所述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治具包括底板及限位部,所述底板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开设于所述限位部上;
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压紧在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外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而出,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胶框的顶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三固定件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而出,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的主体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边框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治具,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治具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以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外侧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外侧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且平行于所述抵接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且与所述抵接面之间成一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容置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半径。
CN201711085683.5A 2017-11-07 2017-11-07 夹持装置 Active CN107855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683.5A CN10785595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683.5A CN10785595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5959A true CN107855959A (zh) 2018-03-30
CN107855959B CN107855959B (zh) 2019-08-06

Family

ID=6170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5683.5A Active CN10785595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559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6087A (zh) * 2018-12-29 2019-04-09 苏州松翔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光模块平面度检测的夹具
CN110286085A (zh) * 2019-07-03 2019-09-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90°剥离强度测试夹具、剥离强度测试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5158U (zh) * 1989-09-30 1991-05-28
JPH04196399A (ja) * 1990-11-28 1992-07-1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ドライバic搭載治具
TWM338134U (en) * 2007-12-14 2008-08-11 En Diamond Technology Co Ltd Thin-film panel detecting device
CN203019337U (zh) * 2013-01-16 2013-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点亮治具
CN203930265U (zh) * 2014-06-12 2014-11-05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异物检测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5158U (zh) * 1989-09-30 1991-05-28
JPH04196399A (ja) * 1990-11-28 1992-07-1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ドライバic搭載治具
TWM338134U (en) * 2007-12-14 2008-08-11 En Diamond Technology Co Ltd Thin-film panel detecting device
CN203019337U (zh) * 2013-01-16 2013-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点亮治具
CN203930265U (zh) * 2014-06-12 2014-11-05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异物检测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6087A (zh) * 2018-12-29 2019-04-09 苏州松翔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光模块平面度检测的夹具
CN109596087B (zh) * 2018-12-29 2024-01-09 苏州松翔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光模块平面度检测的夹具
CN110286085A (zh) * 2019-07-03 2019-09-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90°剥离强度测试夹具、剥离强度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0286085B (zh) * 2019-07-03 2022-04-0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90°剥离强度测试夹具、剥离强度测试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5959B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5959A (zh) 夹持装置
US20130208208A1 (en) Fixed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of
TW594262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the thin backlight module
CN106908961A (zh) 基于红外成像的光学组件调试方法及工具
CN103018960B (zh) 显示模组
CN105911727A (zh) 拉拔性能测试治具及全贴合显示装置拉拔性能测试方法
CN210089859U (zh) 一种四自由度红外热像仪夹持装置
CN203561769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固定盒及光纤端面测量装置
CN107219350A (zh) 一种试剂盒
US1086646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terminal
WO2020108163A1 (zh) 电子装置
WO2021135957A1 (zh) 方棒固定组件及光学设备
CN105824093B (zh) 可调式定位治具及光学检测装置
CN205769447U (zh) 新能源汽车配件测试车
CN208238748U (zh) 一种防晃动高精度光栅投影式物体表面形貌测量装置
CN107121799B (zh) 用于面板框胶剥离测试的定位治具
CN207553380U (zh) 玻璃安装结构
CN211626877U (zh) 一种二合一多规格分光测试装置和分光测试工装
WO2020057568A1 (zh) 背光模组框架、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901175U (zh) 定位工装及光纤固定夹安装结构
CN207472160U (zh) 玻璃尺寸辅助检测台
CN207833882U (zh) 固定装置和测试设备
CN103901558B (zh) 光耦合透镜及光通讯模组
TW201636696A (zh) 雙面顯示液晶裝置及其應用之框架結構
CN106813641B (zh) 一种坐标测量机的测试探针的组装方法及其组装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