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6087A -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36087A CN107836087A CN201580081583.8A CN201580081583A CN107836087A CN 107836087 A CN107836087 A CN 107836087A CN 201580081583 A CN201580081583 A CN 201580081583A CN 107836087 A CN107836087 A CN 107836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onder
- transmitting antenna
- information
- stand
- originating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3—Feedback on reque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括:所述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场景下,各响应端可能会在选择发起端生成定向波束天线时产生冲突的问题。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据测算,未来十年移动宽带业务量将达到现有水平的千倍以上。传统较低频段所具有的带宽难以满足这种爆炸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需求。因此,应用具有丰富带宽资源的毫米波(30~300GHz)作为回传和接入频点将成为业界的发展趋势。
与较低频段通信相比,毫米波通信更易受到雨衰、大气吸收等因素的影响,路径损耗大。为了保证一定的传播距离,毫米波需要采用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确保链路传输质量。
波束成形,源于自适应天线的一个概念,可以分为发射端/接收端波束成形。其中,发射端波束成形是指对天线阵元的馈电进行幅度和/或相位调整,形成特定的发射信号。从天线方向图(antenna pattern)的视角来看,相当于形成了规定指向上的波束。接收端波束成形则是指,通过对多个天线阵元接收到的各路信号进行加权合成,形成所需空间形状的方向图。需要注意的是,波束成形技术的使用前提是通信链路收发双方至少有一方需要部署多天线(图1给出了一个发射端波束成形的示例,一组天线(天线阵)通常形成一个定向波束)。
但是由于毫米波使用波束成形后,形成的波束通常比较窄。在接入场景下,为了保证一定的覆盖范围,典型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波束训练(beam training)技术。
该波束训练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用户位置、信道状态等信息,调整通信链路两端设备的天线生成的定向波束的指向,使发射端和/或接收端的波束在空间上“对准”,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天线增益。基站的波束通过波束训练尽量指向用户端(如图2a所示),若用户端也采用波束成形,则尽可能两端波束“对准”(如图2b所示)。
波束训练技术已在IEEE 802.11ad(60GHz频段的商用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成功商用。IEEE 802.11ad标准定义的波束训练方法,只支持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传输模式,即收发两端仅采用单个波束发送和接收信号。
明显地,对于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模式,IEEE802.11ad的波束训练方法是不支持的。为了解决多入多出模式,现有技术在IEEE 802.11ad所提供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MIMO模式下的波束训练方案。因为MIMO模式,只需要根据MIMO并行传输的流数(stream),选择N组“对准”的定向波束以及生成这N组定向波束的天线对即可。另外,由于单个天线(指阵列天线)在单个时间片段只能生成一个波束指向。因此,具体实现可是:
站点(Station,STA)在确定最终选定的N个发射天线波束方向和接收天线波束方向时,需要选择来自不同的N个发射天线的N个发射天线波束方向,即组成N个生成定向波束的天线对。
从MIMO模式下的波束训练实现方案可知,作为波束训练的响应端选择的N个定向波束对必须是由不同的收发天线对生成的。如果该技术方案在多个响应端(例如:STA)的场景下,各响应端可能会在选择发起端生成定向波束天线时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场景下,各响应端可能会在选择发起端生成定向波束天线时产生冲突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
所述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发起端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
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包括:
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所述发起端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发起端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发起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
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
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
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包括:
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包括:
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起端设备,该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发起端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并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用于将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所述处理器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还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至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处理器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响应端设备,当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响应端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并根据自身选择的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该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当该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当前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至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至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
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该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发起端设备,该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发起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发起端设备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该发起端设备还包括:
天线对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状态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状态生成所述状态信息;或者,利用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状态生成所述状态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该发起端设备还包括:
更新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当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时,则该更新模块直接利用响应端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作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该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响应端设备,当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响应端设备为发起端设备对应的多个响应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则该响应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天线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
天线;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该反馈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或者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该响应端还包括:
天线对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中还包括以下一种实现方式:
该接收模块,当该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用于从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该反馈模块,用于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两个,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发起端会存储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标示了发起端每个发射天线是否被响应端占用;而且在响应端选择发起端发射天线之前,将该状态信息发送到响应端,所以响应端接收到这个状态信息后,再进行发起端发射天线的选择,则可以避免与其他响应端选择相同的发起端发射天线,从而能够避免各响应端在生成定向波束天线对的选择上产生冲突。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发射端波束成形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基站的波束通过波束训练指向用户端的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中两个终端的波束通过波束训练对准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IEEE 802.11ad中提供的波束训练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方法实现过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起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响应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响应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IEEE 802.11ad标准定义的波束训练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如图3所示,在实现图3所示方法的过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示意如图4所示);
步骤301,发起端(发起端可以是:点协调功能/接入点(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Access point,PCP/AP))进行扇区级扫描(Sector Level Sweep–Initiator Sector Sweep,SLS-ISS)训练发起端的发射天线(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如图4a所示);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发起端(如图4a中PCP/AP)对自身每个发射天线所能形成的波束方向(即扇区)顺序发送波束训练帧,执行波束扫描操作;
响应端(如图4a中STA)的接收天线被配置为准全向模式(quasi-omni pattern),接收波束训练帧,并测量PCP/AP的发射波束方向对应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等信息。
步骤302,响应端扇区级扫描(Sector Level Sweep–Responder Sector Sweep,SLS-RSS),训练响应端的发射天线(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如图4b所示);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站点(Station,STA)对自身的每个发射天线所能形成的波束方向顺序发送波束训练帧,执行波束扫描操作,其中,该波束训练帧包含STA的反馈信息,该反馈用于指示STA选择的PCP/AP的数个候选发射天线的波束方向ID
信息,以及候选发射天线对应的SNR等信息;
PCP/AP的接收天线被配置为准全向模式,接收响应端反馈的波束训练帧,并测量STA的发射波束方向对应的SNR等信息。
步骤303,响应端波束优化协议(Beam Refinement Protocol–Multiple sector ID capture,BRP-Step for MID),训练响应端的接收天线(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如图4c所示);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PCP/AP的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准全向模式,发送波束训练帧;
STA对自身的每个接收天线所能形成的波束方向顺序接收该波束训练帧,并测量接收波束方向对应的信噪比等信息;
STA通过下一个波束训练帧向PCP/AP反馈用于指示自身选择的数个候选接收天线的波束方向ID信息。
步骤304,发起端波束优化协议(Beam Refinement Protocol–Beam combining,BRP-Step for BC),寻找最优收发两端的波束方向(发起端和响应端的天线如图4d所示);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PCP/AP针对STA反馈的每个候选的接收天线波束方向,对步骤302中确定的所有PCP/AP候选的发射天线的波束方向遍历发送波束训练帧,执行波束扫描操作;
STA依次将天线配置成每个候选的接收天线波束方向,遍历接收波束训练帧,确定最终选定的发射天线波束方向和接收天线波束方向,即最优波束成形天线对;例如,候选发射天线波束方向有5个,候选接收天线波束方向有3个,则需要尝试5*3=15次波束“对准”操作;
STA通过下一个波束训练帧向PCP/AP反馈最终选定的发射天线波束方向对应的发射天线ID。
在IEEE 802.11ad标准定义的波束训练方法基础上,为了让多个STA在选
择发起端发射天线时不产生冲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状态信息是用来让响应端最终确认发起端发射天线的,所以发起端可以选择在响应端最终选择发起端发射天线前的任一时刻将该状态信息发送到响应端。其中,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可以是:发起端向第一响应端发送波束训练帧(beam training frame)时,发送该状态信息。当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应用到WIFI网络中时,该波束训练帧可以是扇区扫描(sector sweep,SSW)帧或波束细化协议(Beam Refinement Protocol,BRP)帧。
步骤502,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待用发射天线。
该实施例中,第一响应端是发起端所连接的多个响应端中的任意一个,因为每个响应端进行发起端发射天线选择的方式是相同的(通过步骤501和步骤502实现),所以要实现发起端与多个响应端的波束训练操作,可以通过重复执行步骤501和步骤502实现。只是在执行完第一个响应端的发射天线选择后,第二个响应端则可以根据状态信息避开第一个响应端已选择的发射天线。
现有技术中,如果多个响应端对应一个发起端时,各个响应端之间所选
择的发起端天线信息相互之间是不可知的,所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响应端选择了相同的发起端发射天线,则会出现冲突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发起端会存储自身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标示了发起端每个发射天线是否被响应端占用;而且在响应端选择发起端发射天线之前,将该状态信息发送到响应端,所以响应端接收到这个状态信息后,再进行发起端发射天线的选择,则可以避免与其他响应端选择相同的发起端发射天线,从而能够避免各响应端在生成定向波束天线对的选择上产生冲突。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一个发起端对应多个响应端,为了保证响应端与该响应端所选择的发起端天线对应,响应端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分以下情况:
一、如果响应端只有一组天线,则响应端在反馈信息中需要加入响应端自身的标识信息(唯一标示响应端的标识信息);
二、如果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则响应端需要在反馈信息中加入的信息包括:
A,如果响应端只选择了一组天线,则响应端需要在反馈信息中加入:响应端选择的发起端第一发射天线的信息,以及响应端与该第一发射天线对应的响应端天线信息;
B,如果响应端选择了多组天线,则响应端需要在反馈信息中加入:响应端选择的发起端多组发射天线的信息、响应端与该多组发射天线对应的多组天线信息、以及发起端多组发射天线与响应端多组天线的一一对应关系。
则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起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
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起端向响应端发送的状态信息主要是为了区分已被占用的发射天线和可供响应端选择的发射天线,所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以下提供两种最优化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
该状态信息为: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因为已被响应端选用的天线,则不能再被选用,所以在发送状态信息时,则可以发送每个天线的标识信息以及是否已被使用的信息。例如:
发起端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射天线,以及每组发射天线是否被响应端占用等情况,建立一份描述本地发射天线使用状态的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表1所示内容可知:发起端总共有N个发射天线。天线1未使用,天线2已使用……天线N未使用。
方式二: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因为已被其他响应端选用的天线是不能再被使用的,所以发起端则可以直接发送未被使用的发射天线的信息,如果天线中一部分需要特定预留在发送天线信息时候还可以将特定预留的天线信息有选择性的发送给特定的响应端。所以该实施例中,发起端仅需要将目标响应端可选的发射天线子集发送至目标响应端,例如,发起端的发射天线集合为{1,2,4,5,6,7,8};在
目标响应端接入的时候,发起端实际可用发射天线集合为{4,5,6,7},具体实现的时候,发起端在发送状态信息时,可以直接将目标响应端可用的天线集合{4,5,6,7}发送到目标响应端;另外,如果发起端的天线中天线4和天线7是特殊天线,并不是该目标响应端可使用的,发起端在发送状态信息时,将可用天线集合{5,6}发送到目标响应端。
另外,发起端在根据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发送状态信息后,对应的响应端向发起端反馈信息的时候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方式a:
因为发起端保存有自身所有发射天线的信息,所以响应端可以只将自身选用的发射天线信息反馈给发起端,然后发起端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发射天线的使用状态进行更新,具体实现可以是:
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所述发起端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候选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
例如:发起端以前述方式一或方式二向响应端发送天线状态信息(例如发送的信息为表1所示的信息)后,响应端根据接收到的发起端发射天线情况;则选择自身需要使用的发起端发射天线(即待用发射天线),若响应端选择使用天线1和天线N;然后可以将选择的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发送给发起端(即天线1和天线N的ID信息);然后发起端接收到该ID信息后,则可以对自身存储的状态信息进行更新,更新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方式b:
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在该实例中,如果发起端发送的是如表1所示的列表,则响应端在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后,则根据选择的信息对列表进行更新,例如响应端选择了天线1和天线N,则响应端更新表1后形成表2所示的内容,然后再将表2作为反馈信息发送至发起端。
另外,如果发起端发送的是可用天线的信息,则响应端可以将自身选择的发起端发射天线在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标示,然后再将标示后的状态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发送至发起端。
在该实施中,方式一、方式二是状态信息的不同实现方式,方式a和方式b是反馈信息的不同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状态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方式可以进行随机的组合,例如方式一和方式a组合;方式二和方式a组合等等。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状态信息的发送和反馈信息的接收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
A,将所述候选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方式接入时,所述发起端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B,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发起端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外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其中,该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步骤602,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
步骤603,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其中,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包括:
A,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B,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一个发起端对应多个响应端,为了保证响应端与该响应端所选择的发起端天线对应,响应端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分以下情况:
一、如果响应端只有一组天线,则响应端在反馈信息中需要加入自身的标识信息(唯一标示响应端的标识信息);
二、如果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则响应端需要在反馈信息中加入的信息包括:
A,如果响应端只选择了一组天线,则响应端需要在反馈信息中加入:发送选择的发起端第一发射天线的信息,以及响应端与该第一发射天线对应的响应端天线信息;
B,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状态信息的接收和反馈信息的发送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
A,获得所述发起端的候选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B,所述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包括:
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起端设备,该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发起端设备包括:
收发器701,用于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并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
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其中,该收发器用于将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
处理器702,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在该实施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进行波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波束成形天线对,因为该天线对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所以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
则该处理器702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进一步,为了避免当前响应端选择的天线再被其他响应端选择,发起端在接收到反馈信息后,需要根据反馈信息的具体形式,确定是否对自身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进行更新,具体实现包括:
一、当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该处理器702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还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二、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如果发起端设备还要对其他响应端(例如第二响应端)
进行波束训练,而且发起端最初发给第一响应端的状态信息是包括所有未被占用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则发起端在接收到该方式中的反馈信息(即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后,则可以是直接将该反馈信息作为状态信息发送到第二响应端,指示第二响应端进行发起端发射天线的选择。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该收发器701在发送状态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
该收发器701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该收发器701具体用于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响应端设备,当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响应端设备为发起端设备对应的多个响应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则该响应端设备包括:
接收器801,用于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其中,该接收器801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处理器802,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并根据自身选择的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
发送器803,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该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在该实施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进行波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波束成形天线对,因为该天线对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所以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该处理器802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器801和发送器803为分开的两个模块,但在具体的应用中,这两个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只是为了说明该响应端设备具有收发信息的功能,并不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器和发送器一定是独立划分的两个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多种,以下提供几种最优化的实现方式:
一、该处理器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二、该处理器80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状态信息的发送和反馈信息的接收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
接收器801具体用于当该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
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当前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该发送器803具体用于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发起端和与该发起端对应的多个响应端(可以包括第一响应端和第二响应端),当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若首先对第一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则具体包括:
发起端901,用于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并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第一响应端902,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
在进行第二响应端903的波束训练时,则发起端901还具体用于利用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然后将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到该第二响应端,从而使得第二响应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选择可用的发起端发射天线。
因为定向波束的天线通常由多个天线阵元合成的。为了不混淆,这里对本发明方案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六中所公开的天线进行说明,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的单个发射天线具体定义为:在单个时间片段生成一个波束指向的一组天线阵元称为单个天线。
因此,对于业内可能出现的两种MIMO系统架构,图10中10a的架构(subarry),单个天线是指分别生成定向角度为alpha1或alpha2的一组天线阵
元。即图10a中定向角度为alpha1的天线组成一个本实施例所定义的天线,定向角度为alpha2的天线组成一个本实施例所定义的另一个天线,所以在该结构中包括两个本发明实施例所定义的天线;
对图10中的10b的架构(full connected),单个天线是指包含后续驱动电路的一组天线阵元,即使天线1和天线2共用一组天线阵元,但是它们是独立的两组驱动电路,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结构的天线为为2个天线。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起端设备,该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发起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1101,用于将发起端设备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接收模块11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在该实施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进行波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波束成形天线对,因为该天线对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所以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该发起端设备还包括:
天线对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为了生成用于指示发射天线的状体的状态信息,该发起端设备还包括:
状态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状态生成所述状态信息;或者,利用所述发起
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状态生成所述状态信息。
因为各响应端对发起端发射天线进行选用之后,发起端发射天线的使用状态会实时的发生变化,所以为了保证各响应端之间不会重复的选用同一发起端发射天线,所以需要对发起端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所以该实施例中,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该发起端设备还包括:
更新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另外,因为进行状态信息更新的操作可是由响应端设备实现,所以当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时,则该更新模块直接利用响应端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作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发送模块1101和接收模块1102在发送状态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时的具体实现可以是:
该发送模块1101,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接收模块1102,具体用于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响应端设备,当发起端设备对多
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响应端设备为发起端设备对应的多个响应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则该响应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
其中,该状态信息可以是: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天线选择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
反馈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其中,该反馈模块1203还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或者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进行波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波束成形天线对,因为该天线对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所以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该响应端还包括:
天线对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在具体的wifi使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波束训练的SLS阶段执行,其中,该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1201以及反馈模块1203在
接收状态信息和发送反馈信息时,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
该接收模块1201,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用于从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该反馈模块1203,用于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如果多个响应端对应一个发起端时,各个响应端之间所选择的发起端天线信息相互之间是不可知的,所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响应端选择了相同的发起端发射天线,则会出现冲突的情况。所以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发起端会存储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标示了发起端每个发射天线是否被响应端占用;而且在响应端选择发起端发射天线之前,将该状态信息发送到响应端,所以响应端接收到这个状态信息后,再进行发起端发射天线的选择,则可以避免与其他响应端选择相同的发起端发射天线,从而能够避免各响应端在生成定向波束天线对的选择上产生冲突。
本发明所述方法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它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所述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发起端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包括: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所述发起 端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发起端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发起端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发起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发起端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方法包括: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 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包括: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 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包括: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 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包括: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 如权利要求8~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 一种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发起端设备包括:收发器,用于将自身的发射天线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并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使得所述第一响应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该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用于将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多个响应端中的第一响应端。
-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则所述处理器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还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
-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接收的所述反馈信息为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 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通过扇区扫描SSW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否则,通过触发 trigger帧发送所述状态信息到所述第一响应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第一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 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SSW帧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 如权利要求15~20任一所述的发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处理器在接收所述第一响应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 一种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发起端设备对多个响应端进行波束训练,该响应端设备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发起端发送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是否被选用;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发射天线中选择待用发射天线,并根据自身选择的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发送器,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发起端,使得所述发起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该响应端选择的所述待用发射天线。
-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为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每个发射天线是否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第一状态信息;或者所述发起端的发射天线中可被该响应端选用的发射天线的第二状态信息。
- 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ID信息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 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所述待用发射天线的信息更新所述状态信息,更新后的状态信息为所述所述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待用发射天线被所述第一响应端选用的信息。
- 如权利要求22~25任一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当该响应端通过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方式接入时,从所述发起端的扇区扫描SSW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否则,通过触发trigger帧接收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rigger帧为促发第二响应端接入的指示帧,该第二响应端为所述多个响应端中除所述当前响应端之外的任一响应端。
- 如权利要求22~26任一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通过SSW帧发送所述反馈信息至所述发起端。
- 如权利要求22~27任一所述的响应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该响应端包括多组天线,且所述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待用发射天线对应的该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信息;则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形成所述待用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响应端的待用天线一一对应的波束成形天线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5/085739 WO2017020172A1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6087A true CN107836087A (zh) | 2018-03-23 |
Family
ID=5794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1583.8A Pending CN107836087A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一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40994B2 (zh) |
EP (1) | EP3322105B1 (zh) |
CN (1) | CN107836087A (zh) |
WO (1) | WO20170201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90895B2 (en) | 2016-06-07 | 2019-11-26 | Sony Corporation | Train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8736930B (zh) * | 2017-04-21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10740457A (zh) * | 2018-07-20 | 2020-01-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发起节点及响应节点 |
US10595165B2 (en) * | 2018-07-25 | 2020-03-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evice location tracking with tag antenna switching |
CN111224701B (zh) * | 2018-11-27 | 2022-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成形装置、控制波束成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2399465B (zh) * | 2019-08-16 | 2022-1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面板状态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59619A1 (en) * | 2011-09-01 | 2013-03-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best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001681A (zh) * | 2011-09-14 | 2013-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探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
US20130315325A1 (en) * | 2012-05-22 | 2013-11-2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
WO2014074894A1 (en) * | 2012-11-09 | 2014-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Beamforming methods and methods for using beams |
CN104396152A (zh) * | 2012-06-22 | 2015-03-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形成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43838B2 (en) * | 2009-09-15 | 2014-06-03 | Intel Corporation |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associ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US8625565B2 (en) * | 2009-10-06 | 2014-01-07 | Intel Corporation |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ultiple-access beamforming in a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3110753A1 (en) * | 2012-01-25 | 2013-08-01 | Leo Pharma A/S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genol-3-angelate |
US9225401B2 (en) * | 2012-05-22 | 2015-12-29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and multiple antenna beamforming operation |
KR20150011924A (ko) * | 2013-07-24 | 2015-02-03 |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4734754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赋形权值训练方法及基站、终端 |
US9628301B2 (en) * | 2014-07-23 | 2017-04-1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LTE receiver |
US9722726B2 (en) * | 2015-03-28 | 2017-08-0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Reciprocity de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
-
2015
- 2015-07-31 WO PCT/CN2015/085739 patent/WO201702017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31 EP EP15899951.6A patent/EP33221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31 CN CN201580081583.8A patent/CN10783608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1-30 US US15/883,526 patent/US103409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59619A1 (en) * | 2011-09-01 | 2013-03-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best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765794A (zh) * | 2011-09-01 | 2014-04-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最佳波束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001681A (zh) * | 2011-09-14 | 2013-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探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
US20130315325A1 (en) * | 2012-05-22 | 2013-11-2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
CN104396152A (zh) * | 2012-06-22 | 2015-03-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形成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14074894A1 (en) * | 2012-11-09 | 2014-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Beamforming methods and methods for using beam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DRIANA B. FLORES等: "IEEE 802.11ad: Directional 60 GHz Communication for Multi-Gigabit-per-Second Wi-Fi",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40994B2 (en) | 2019-07-02 |
US20180159608A1 (en) | 2018-06-07 |
EP3322105A4 (en) | 2018-07-18 |
EP3322105A1 (en) | 2018-05-16 |
WO2017020172A1 (zh) | 2017-02-09 |
EP3322105B1 (en) | 2020-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1196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in high frequency multi-carrier operations with spatial quasi co-location | |
US934416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and multiple antenna beamforming operation | |
US1108304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beamforming configuration | |
CN110048749B (zh) | 多输入多输出训练方法及无线装置 | |
US924657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training for MIMO operation | |
US1005695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mmWave wireless LAN systems | |
US10340994B2 (en) | Method for beam training in multiuser scenario and apparatus | |
CN102326338B (zh) | 用于功能受限装置的波束成形训练方法及装置 | |
US10015800B2 (en) | Beamforming training using polarization | |
CN110073609A (zh) | 用于具有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波束指示方法 | |
US9985707B2 (en) | Multiple beamforming training | |
CN109076533A (zh) | 利用波束成形信号初始附着在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7045384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beamforming setup | |
JP2021524704A (ja) | Mimo無線通信における偏波分割多重化の制御 | |
WO2017061679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위한 단말의 빔 스캐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11943010B2 (en) | Composite beam pairing | |
US20220345181A1 (en) | RESTRICTING UPLINK MIMO ASSIGNMENT BASED ON FADING IN AN mmWAVE SYSTEM | |
Leak et al. | Distributed transmit beamforming expanding the capacity and range of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 |
CN101783699B (zh) | 多用户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的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 |
Zhao et al. | On the efficiency of multi-beam medium access for millimeter-wave networks | |
WO2024193520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Anya | Study, Measurement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 5G system using a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Testbed | |
EP4437656A1 (en)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s using adaptive phase-changing devices | |
Li et al. | Collaborative and opportunistic Content Dissemination via Directional Antenna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702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