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6930B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6930B
CN108736930B CN201710264362.5A CN201710264362A CN108736930B CN 108736930 B CN108736930 B CN 108736930B CN 201710264362 A CN201710264362 A CN 201710264362A CN 108736930 B CN108736930 B CN 108736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p
terminals
network device
antenna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43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6930A (zh
Inventor
吴涛
陈特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643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69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1926 priority patent/WO20181923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6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6930A/zh
Priority to US16/657,094 priority patent/US2020005277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6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6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ost-detection diversity
    • H04B7/088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ost-detection diversity wi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接收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时刻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频传输技术中,例如35GHz或60GHz的高频传输技术中,由于空间信道衰落比低频高,需要在发射方和接收方采用天线的波束成型技术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高频传输中的波束成型技术的示意图。
图1中所示的节点1(Node 1)需要向节点2(Node 2)发送数据。节点1和节点2的天线分别可以通过移相器等方式的调节,向不同的方向发射或接收信号,例如节点1可以有B1,B2,…,Bn等n个波束,节点2可以有U1,U2,…Um等m个波束。经过训练,节点1使用B5波束向节点2发送数据,节点2使用U2波束接收节点1通过B5波束发送的数据,这样能够保证节点2处的接收信噪比最高。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高频传输技术中,节点1在同一时刻仅仅只能向单个用户发送数据,现有技术并没有给出节点1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网络设备,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时刻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至少两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发送第一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其中,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至少两个终端,M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第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
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通过对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单用户训练确定第一天线模式,并根据第一天线模式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对每个组内的至少两个终端进行组内训练,对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一次分组,并确定再一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这样网络设备可以使用再一次分组之后每个组的发送模式向每个组的终端同时发送第一下行数据,该第一下行数据包括该组内的所有终端的数据,因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时刻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可以不包括信号功率,即第一数据仅包括网络设备向每个终端发送的原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
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可以为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原始数据。具体地,上述第一数据可以为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的乘积。这样,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对将要向每个终端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对每个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叠加),使得终端在接收到包含多个终端的下行数据的第一下行数据时,能够将网络设备发送给其它终端的数据作为干扰信号进行过滤,最终获得自己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终端反馈的接收信号的能量实时确定,并通知终端。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和终端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的值,或事先约定来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每个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标识,所述每个终端在第二次分组之后所在的组的组标识和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组标识。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下行数据中携带的组标识接收该第一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包括:
将第一天线模式相同的终端分为一个组;或
将第一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一范围内或接收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二范围内的终端分为一个组。
在第一次对终端进行分组时,可以将第一天线模式相同或相近的的终端分为一个组。因为第一次对每个终端进行训练时使用的训练帧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因此第一天线模式可能并不是终端的最佳的天线模式,对终端进行的分组为粗粒度的分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包括:
根据所述M个组中的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确定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其中,i为正整数且i≤M;
根据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第i组的每个终端发送多个所述第二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分别包括所述第i组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过程分别在每个组内执行,该过程也可以称为组内训练过程。可以理解,因为对终端的第一次分组为粗粒度的分组过程,在第一分组之后,可以在一个组内对每个终端进行组内训练,获得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第二天线模式比第一天线模式更加接近最佳的天线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包括:
在所述每个组的L个终端中选择N个终端分为一个组,其中,所述N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三范围或接收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四范围,L和N为正整数且N≤L。
这样,网络设备根据组内训练的结果,对第一分组之后的每个组内的终端进行再一次的分组,在L个终端中重新选择最佳的N个终端分为一个组,而将组内其它的终端可以单独分为一组。因为对第一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内的用户进行了组内训练,因此再一次的分组为细粒度的分组过程,因而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向再一次分组之后的一个组内的多个终端发送包括多个终端的下行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的,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波束成型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对终端进行训练的子帧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波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对终端进行训练的子帧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波束成型的射频系统中。该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接入点(AccessPoint,AP)或者基站。该方法包括:
110,向至少两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发送第一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这里,天线模式也可以称为天线波束组合或天线发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于波束成型的射频系统中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对多用户进行分组训练。分组训练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单用户训练阶段、用户分组阶段和多用户分组训练阶段。这里,用户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
具体来说,单用户训练阶段可以通过对每个终端进行训练,获得每个终端接收训练帧时所使用的天线发送模式。单用户训练阶段中的训练帧可以称为第一训练帧。图3示出了该阶段对每个终端进行训练的子帧图。可选地,如图3所示,获得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具体可以为:
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多个第一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一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一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
网络设备为该阶段训练开始的发起方,网络设备通过向每个终端发送不同的训练帧来发起波束成型训练流程。可以理解,在单用户训练阶段中,网络设备是第一次对每个终端进行训练,此时网络设备发送的每个训练帧的天线波束可以具有较大的差别。具体地,多个训练帧的天线波束的波束方向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角度。例如,网络设备发送的训练帧1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可以为5°,发送训练帧2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可以为15°,发送训练帧3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可以为25°。
终端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被训练方。当终端检测到多个具有不同的天线波束的训练帧时,终端采用不同的天线波束来接收上述多个训练帧。这样,对于一个训练帧,终端可以采用多个不同的天线波束来接收,并可以确定出接收到该训练帧的最高的信噪比。这里,终端采用的多个不同的天线波束也可以具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多个天线波束的方向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角度。例如,终端可以分别使用方向为35°、45°或55°的天线波束来接收训练帧1。
当终端通过多个不同的天线波束接收训练帧时,终端能够确定每个训练帧的天线发送模式。具体地,当终端采用多个不同天线波束来接收一个训练帧时,能够分别确定采用不同的天线波束接收到的该训练帧的信号质量(例如为信噪比),进而终端可以确定接收该训练帧的最佳的信号质量。终端在多个训练帧的最佳的信号质量中选出一个最好的信号质量,并将最终选择的该最好的信号质量的训练帧对应的天线发送模式确定为此次训练中该终端的最佳天线发送模式。
在每个终端确定各自的最佳天线发送模式之后,终端可以将最佳发送模式的信息通过反馈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该最佳发送模式的信息例如可以为训练帧的序号和接收训练帧的天线波束的方向,或者为发送训练帧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和接收训练帧的天线波束的方向。该反馈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和/或信噪比等信息。
网络设备接收每个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并可以根据每个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所述每个终端所使用的天线发送模式,即上述第一天线模式。
在完成单用户训练过程之后,可以进入用户分组和广播阶段,即下述120步骤。
120,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其中,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至少一个终端,M为正整数。
具体地,当完成对所有终端的第一次波束成型训练之后,可以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第一次分组时,组内的用户数目可以大于最后每一组的用户数目。也就是说,在完成第一次分组之后,还可以对第一次分组之后内个组内的终端再一次进行训练,并且根据再一次训练的结果再次分组,再次分组之后每一组的用户数目可以为最终的每一组的用户数目。
例如,当每一组最终包括的终端的数量为2时,在第一次分组时,可以选择将4个终端分为一组。然后可以对组内的4个终端进行再一次的训练和分组,最终选择2个终端为一组。
在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时,可以将第一天线模式相同的终端分为一组,或者,将第一天线模式相近的终端分为一组。
具体的,可以认为第一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一范围内或接收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二范围内的天线模式为相近的第一天线模式。这里,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可以预配置,或者根据第一次训练的结果配置。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3个可能的波束的示意图。图4中的3个波束的方向相近,因此可以认为图4中的3个波束为相近的波束,可以将选择使用这3个波束的用户分为一组。
又例如,通过训练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4、终端5和终端6的天线发送模式分别为(B1,U1)、(B2,U1)、(B2,U1)、(B3,U1)、(B3,U1)和(B4,U4),其中,B1、B2、B3和B4的波束方向分别为5°、15°、25°和35°,U1、U2、U3和U4的波束方向分别为35°、40°、45°和50°。显然,终端4和终端5的天线发送模式相同,因此可以将终端4和终端5分为一组。终端1、终端2和终端3的第一波束的方向在5°~15°的范围之内,第二波束的方向在35°~40°的范围之内,可见终端1、终端2和终端3的天线发送模式相近,因而可以将终端1、终端2和终端3分为一组。而终端6与其他终端的天线发送模式都相差比较大,因而将终端6单独分为一组。
130,获取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次分组之后,网络设备还可以对每个组内的终端进行组内训练,即上述多用户分组训练阶段。组内训练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个组内的终端进行第二次分组,也可以称为是第二次波束成型训练。这里,可以称组内训练使用的训练帧为第二训练帧。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M个组中的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确定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其中,i为正整数且i≤M。
具体而言,在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之后,可以确定M个组中的第i组的天线模式。这里,第i组的天线模式可以被网络设备用来确定第i组的组内训练时所使用的第二训练帧。
例如,在上述终端1至终端3所在的组中,终端2和终端3的第一天线模式相同,可以将(B2,U1)确定为该组的天线模式。或者,该组终端的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一训练帧的波束方向的范围为5°~15°,接收第一训练帧的波束方向的范围为35°~40°,因而还可以将该组的天线模式确定为(10°,37°)。
这里,还可以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次分组之后所述每个终端所在的组的标识,所述每个终端的标识和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并且,可以通过组播或者广播的方式向每个终端发送该指示信息。这样,每个终端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次分组之后自己所在的组的组标识和所在的组的天线模式。
这样,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第i组的每个终端发送多个第二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分别包括所述第i组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与第一次分组所不同的是,第二次分组时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是相近的。发送的多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相近可以理解为发送多个第二训练帧的波束在特定范围内。该特定范围可以根据第i组的天线模式设置。
例如,当终端1、终端2和终端3所在的组的天线发送模式为(B2,U1)时,即该组的天线模式中发送下行数据的波束的方向为15°,接收下行数据的波束的方向为35°(此时可以将该组的天线模式表示为(15°,35°))。这时,发送第二训练帧的波束的范围可以为12°~18°,具体地,可以分别为12°、13°…17°、18°,具体的训练流程可以参见110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一例,通过训练,终端1的第二天线模式为(12°,35°),终端2的第二天线模式为(15°,36°),终端3的第二发送模式为(16°,36°)。在终端确定第二天线发送模式之后,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可以参见110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然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选择的第二天线模式。进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第i组中每个终端所使用的第二天线模式。具体的,可以参加110中反馈信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140,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
可以理解,因为在第一次的波束成型训练中,每个训练帧的差别比较大,因而在该过程中获得的每个终端的最佳天线发送模式的误差比较大。在第二次分组时,一个组内所使用的训练帧的天线发送模式相近,因而在第二次波形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更精确的获得的每个终端的最佳天线发送模式,进而根据精确的最佳天线发送模式,对每个组内的终端进行第二次分组。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一个组内每个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在该组内的L个用户中重新选择最佳的N(L和N为正整数且N≤L)个用户分为一组,所述N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三范围或接收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四范围。第三范围和第四范围可以根据组内训练的结果配置,以使得天线模式相近的上述N个终端为最终的一组终端。
并且,网络设备还可以向每个用户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组标识、每个用户的标识和该组的天线发送模式,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每个终端对应的编码调制信息和/或每个终端对应的功率信息。
例如,在对终端1、终端2和终端3所在的组进行重新分组后,可以将终端2和终端3分为一组,将终端1单独分为一组,并确定第二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例如,终端1所在的组的天线模式为(15°,36°),终端2和终端3所在的组的天线模式为(15°,36°)。并且,网络设备向终端1、终端2和终端3广播或者组播该指示信息,使得终端1、终端2和终端3获知各自所在的分组以及分组的天线模式。
150,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第i组的天线发送模式向所述第i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具体可以为第i组的组标识,其中,i为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可以不包括信号功率,即第一数据仅包括网络设备向每个终端发送的原始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
这里,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可以是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与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的乘积,第二数据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需要向每个终端发送的原始数据。这样,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对将要向每个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对每个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叠加),使得终端在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时,能够将网络设备发送给其它终端的数据作为干扰信号进行过滤,最终获得自己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终端反馈的接收信号的能量实时确定,并通知终端。也可以由网络设备和终端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的值,或事先约定来确定。
作为一例,网络设备需要向终端1发送的原始数据为x1,向终端2发送的原始数据为x2,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下行数据为p1x1+p2x2,其中,p1和p2分别为网络设备分配给终端1和终端2的信号功率,p1和p2的值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上述反馈信息确定,并通知给终端1和终端2,p1和p2的值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根据相关标准预先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终端1和终端2由于距离基站或AP的距离不同,接收到的信号的能力也不同,具体而言,终端1由于距离近,接收到信号的能量高,终端2由于距离远,接收到信号能力低。基站或AP基于该场景,可以配置p1<p2。终端1在接收到p1x1+p2x2后,由于接收到的信号能力高,可以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技术从接收信号中消除p2x2,然后检测x1的值。终端2在接收到p1x1+p2x2后,接收到的信号虽然相对于终端1的信号能力低,但是由于p2>p1,可以将p1x1作为干扰信号,直接检测x2的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天线分集和天线复用技术来传输下行数据。具体的,如图5所示,AP或基站向终端1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275628600000071
向终端2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275628600000072
此时,下行数据可以为
Figure BDA0001275628600000073
由于终端1接收信号的能量高,可以采用天线复用的方式发送该下行数据,终端2接收信号的能量低,可以采用天线分集的方式发送该下行数据。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通过对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单用户训练确定第一天线模式,并根据第一天线模式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对每个组内的至少两个终端进行组内训练,对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一次分组,并确定再一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这样网络设备可以使用再一次分组之后每个组的发送模式向每个组的终端同时发送第一下行数据,该第一下行数据包括该组内的所有终端的数据,因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时刻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业务处理的网络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网络设备300可以为AP或基站。该网络设备300包括:
训练单元310,用于向至少两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发送第一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分组单元320,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其中,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至少一个终端,M为正整数。
所述训练单元310还用于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第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分组单元320还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
发送单元330,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330还用于: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每个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标识,所述每个终端在第二次分组之后所在的组的组标识和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单元320具体用于:
将第一天线模式相同的终端分为一个组;或
将第一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一范围内或接收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二范围内的终端分为一个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训练单元3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M个组中的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确定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其中,i为正整数且i≤M。
根据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第i组的每个终端发送多个第二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分别包括所述第i组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单元310具体用于:
在所述每个组的L个终端中选择N个终端分为一个组,其中,所述N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三范围或接收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四范围,L和N为正整数且N≤L。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通过对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单用户训练确定第一天线模式,并根据第一天线模式对终端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对每个组内的至少两个终端进行组内训练,对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一次分组,并确定再一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这样网络设备可以使用再一次分组之后每个组的发送模式向每个组的终端同时发送第一下行数据,该第一下行数据包括该组内的所有终端的数据,因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时刻向至少一个终端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500包括:
存储器510,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包括代码;
收发器520,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530,用于执行存储器510中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当该代码被执行时,该处理器530可以实现图2至图6中的各个方法中的各个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此时,网络设备500可以为AP或基站。收发器520用于在处理器530的驱动下执行具体的信号收发。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5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3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5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3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51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51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收发器520可以是用于实现信号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频率调制和解调功能或叫上变频和下变频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完成,或该集成逻辑电路可在软件形式的指令驱动下完成该至少一个步骤。因此,通信装置500可以是个芯片或者芯片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730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至少两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发送第一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其中,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至少两个终端,M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第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或者,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原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每个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标识,所述每个终端在第二次分组之后所在的组的组标识和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包括:
将所述第一天线模式相同的终端分为一个组;或
将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中的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一范围内或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二范围内的终端分为一个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包括:
根据所述M个组中的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确定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其中,i为正整数且i≤M;
根据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第i组的每个终端发送多个所述第二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分别包括所述第i组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包括:
在所述每个组的L个终端中选择N个终端分为一个组,其中,所述N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三范围或接收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四范围,L和N为正整数且N≤L。
7.一种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训练单元,用于向至少两个终端中每个终端发送第一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的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将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分为M个组,其中,所述M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至少两个终端,M为正整数;
所述训练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第二训练帧,并接收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的第二反馈信息,其中,所述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
所述分组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对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进行再次分组,并确定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天线模式,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和所述每个组中的终端接收所述下行数据时使用的波束;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组中的所有终端的第一数据的叠加,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网络设备向所述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或者,所述每个组中每个终端的第一数据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信号功率和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原始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每个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得所述每个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每个终端的标识,所述每个终端在第二次分组之后所在的组的组标识和所述每个组的天线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再次分组之后的每个组的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天线模式相同的终端分为一个组;或
将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中的发送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一范围内或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二范围内的终端分为一个组。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M个组中的第i组中的每个终端的第一天线模式,确定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其中,i为正整数且i≤M;
根据所述第i组的天线模式,向所述第i组的每个终端发送多个所述第二训练帧,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分别包括所述第i组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第二训练帧中的每个第二训练帧的天线模式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单元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每个组的L个终端中选择N个终端分为一个组,其中,所述N个终端的第二天线模式中的发送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三范围或接收第二训练帧时使用的波束的方向在第四范围,L和N为正整数且N≤L。
CN201710264362.5A 2017-04-21 2017-04-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8736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4362.5A CN108736930B (zh) 2017-04-21 2017-04-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PCT/CN2018/081926 WO2018192369A1 (zh) 2017-04-21 2018-04-04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US16/657,094 US20200052772A1 (en) 2017-04-21 2019-10-1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4362.5A CN108736930B (zh) 2017-04-21 2017-04-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6930A CN108736930A (zh) 2018-11-02
CN108736930B true CN108736930B (zh) 2020-12-15

Family

ID=6385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4362.5A Active CN108736930B (zh) 2017-04-21 2017-04-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52772A1 (zh)
CN (1) CN108736930B (zh)
WO (1) WO20181923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08569B2 (en) 2020-03-22 2023-11-07 Strike Photonics, Inc. Waveguide enhanced analyte detection apparatus
US11747283B2 (en) 2020-03-22 2023-09-05 Strike Photonics, Inc. Docking station with waveguide enhanced analyte detection strip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313A (zh) * 2006-11-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系统的分集发射接收装置
CN10385846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韩国外国语大学校研究产学协力团 用于无线通信的波束成形
WO2015147546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CN105991171A (zh) * 2015-02-15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0554B2 (ja) * 2003-07-18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間分割多重アクセス方式ワイヤレス媒体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ラ
US20110199946A1 (en) * 2010-02-17 2011-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dap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te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795505A (zh) * 2012-11-02 2014-05-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JP6467034B2 (ja) * 2014-07-18 2019-02-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wlan)アップリンクトランシー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192294B1 (en) * 2014-09-11 2021-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roup based downlink transmission
EP3322105B1 (en) * 2015-07-31 2020-09-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user scenario
CN106559114B (zh) * 2015-09-28 2019-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和装置
JP6628652B2 (ja) * 2016-03-16 2020-01-1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仮想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313A (zh) * 2006-11-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系统的分集发射接收装置
CN103858460A (zh) * 2011-09-29 2014-06-11 韩国外国语大学校研究产学协力团 用于无线通信的波束成形
WO2015147546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CN105991171A (zh) * 2015-02-15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2369A1 (zh) 2018-10-25
CN108736930A (zh) 2018-11-02
US20200052772A1 (en)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68202C (en) Efficient beam scanning for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EP4351031A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850009B (zh) 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US11646783B2 (en) Optimal beamforming in millimeter-wave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composite random access preamble
US11870610B2 (en)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beam information
US10454560B2 (en)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024344B (zh)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EP3264626B1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beam identifier
CN110710133B (zh) 波束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6464415A (zh) 多输入多输出训练方法及无线装置
CN10668550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922033B (zh) 一种在基站中进行上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105298A1 (en) Antenna array pattern distortion mitigation
WO2020164723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CN108736930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912593B (zh)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01017A (zh) 一种信号传输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EP33493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for transmission to establish wireless connections
CN106688260A (zh) 一种基于加权聚合传输控制信号的方法与设备
CN106998558B (zh) 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8554149B2 (en) Directivity control system, control device, cooperative station device, reception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rectivity
CN107733603B (zh) 导频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852214A (zh) 用于波束成形的通信中并发链路的干扰减轻的系统和方法
CN114531183A (zh) 信道矩阵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48609A (zh) 波束选择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