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4305A -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4305A
CN107834305A CN201711239687.4A CN201711239687A CN107834305A CN 107834305 A CN107834305 A CN 107834305A CN 201711239687 A CN201711239687 A CN 201711239687A CN 107834305 A CN107834305 A CN 107834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wearable device
inserted block
charging equipment
hold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9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4305B (zh
Inventor
李建国
王葆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bvo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umen Wenw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men Wenw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men Wenw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men Wenw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96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4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4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4305A/zh
Priority to EP18724114.6A priority patent/EP371993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7898 priority patent/WO2019104959A1/zh
Priority to US15/989,114 priority patent/US2019016551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4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4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10/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ies in time pie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held in engagement by a mag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涉及电子设备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充电设备,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置有容纳槽,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相适配,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设备在充电连接时有防呆结构的保护,防止充电时正负极连接错误,以及防止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直接与可穿戴设备的金属后壳体接触,而导致发生短路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佩带的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方式有多种,一种是在设备上设置USB接口,然后通过数据线连接USB接口进行充电;一种是在设备中设置无线感应线圈,然后通过与无线感应充电座配合进行充电;另一种是在设备上设置POGO PIN连接器(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精密连接器),然后通过POGO PIN连接器与POGO PIN充电座配合进行充电。
但是,采用USB接口进行充电时,常会出现反插的情况,USB接口容易损坏,并且在设备上设置USB接口会降低设备的防水功能;当采用无线感应的方式充电时,需要在设备中设置铜制的线圈,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当采用POGO PIN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头时,现有的POGOPIN连接器的充电头在连接的过程中,常出现不区分正、负极的情况,从而造成用户容易将充电头接口的的正、负极接错,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充电,甚至有烧毁内部电路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充电连接时有防呆结构的保护,防止充电时正负极连接错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充电设备,其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置有容纳槽,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相适配,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
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两侧。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防呆结构还包括:
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凸起结构相匹配;
和/或,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凹槽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或者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和/或,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或者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防呆结构还包括:
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座体中,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吸合;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座体中,所述第二磁铁的N极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四磁铁吸合。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充电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置有容纳槽,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相适配,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
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
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插块相匹配。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可穿戴设备侧边两个功能按钮之间的夹空。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二防呆结构,所述第二防呆结构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
所述第三磁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磁铁的N极正对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的S极正对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
其中,第三磁铁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磁铁吸合;所述第四磁铁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磁铁吸合。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四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后壳体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导磁罩,所述导磁罩的数量与所述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的总数量相匹配;
所述导磁罩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的S极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磁铁的N极表面。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防呆结构,还包括:
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定位凹槽相匹配;
和/或,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定位凸起相匹配。
优选的,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侧边或者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底表面;
和/或,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侧边或者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底表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当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时,需要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之后,才能使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进行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充电连接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采用USB接口进行充电时,常会出现反插的情况,USB接口容易损坏,并且在设备上设置USB接口会降低设备的防水功能;当采用无线感应的方式充电时,需要在设备中设置铜制的线圈,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当采用POGO PIN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头时,现有的POGO PIN连接器的充电头在连接的过程中,常出现不区分正、负极的情况,从而造成用户容易将充电头接口的的正、负极接错,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充电,甚至有烧毁内部电路的安全隐患。而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设备,其采通过第一防呆结构的设置使充电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充电连接时,仅能够一个方向连接,即第一防呆结构中的第一插块插入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中,而改变方向时由于第二插块的宽度较第一插块大,则无法将第二插块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不能够连接充电,保证充电连接时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能够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以正确的正负极对接,避免正负极反接的情况发生;另外,当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设置为金属壳体时,第一防呆结构能够防止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直接与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接触,即只有在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时才能够使后壳体容纳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避免了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直接与金属后壳体接触发生短路情况,保护充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后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后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设备、外接设备及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充电设备,其包括:座体1、第一防呆结构3;所述座体1设置有容纳槽11,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相适配,所述容纳槽11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2;所述第一防呆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槽沿的第一插块31和第二插块32,所述第一插块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32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31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
具体的,座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装置,座体的容纳槽形状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的形状相匹配,座体中设置用于实现充电功能的电子部件,座体还可以连接有与供电插座连接的连接线材,连接线材与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第一防呆结构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必须保证第一插块的宽度小于第二插块的宽度,使第一插块能够与可穿戴设备侧边上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即能够将第一插块插入第一定位结构中,第一定位结构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侧边的两个按钮之间的夹间,例如可以是智能手边侧边的两个功能按键之间的夹间;第一插块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插块的形状相同,第一插块可以是截面为矩形的块体,也可以是带有一定弧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块体,第二插块与第一插块同理设置;座体可以与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一体成型,例如可以是塑胶材料的一体注塑成型。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当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时,需要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之后,才能使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进行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充电连接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采用USB接口进行充电时,常会出现反插的情况,USB接口容易损坏,并且在设备上设置USB接口会降低设备的防水功能;当采用无线感应的方式充电时,需要在设备中设置铜制的线圈,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当采用POGO PIN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头时,现有的POGO PIN连接器的充电头在连接的过程中,常出现不区分正、负极的情况,从而造成用户容易将充电头接口的的正、负极接错,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充电,甚至有烧毁内部电路的安全隐患。而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设备,其采通过第一防呆结构的设置使充电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充电连接时,仅能够一个方向连接,即第一防呆结构中的第一插块插入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中,而改变方向时由于第二插块的宽度较第一插块大,则无法将第二插块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不能够连接充电,保证充电连接时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能够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以正确的正负极对接;另外,当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设置为金属壳体时,第一防呆结构能够防止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直接与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接触,即只有在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时才能够使后壳体容纳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避免了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直接与金属后壳体接触发生短路情况,保护充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插块31与所述第二插块32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槽沿两侧。
具体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可以正对的设置在容纳槽的槽沿两侧,也可以是斜对的设置在容纳槽的槽沿两侧,其中最佳的设置方式是正对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还包括: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凸起结构相匹配;和/或,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表面上,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上的凹槽结构相匹配。
具体的,定位凸起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半球体或者设置成凸起的花纹形状等,凸起设置在容纳槽表面的位置可以任意,例如容纳槽的侧壁或者容纳槽的槽底。定位凹槽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半球形或者设置成凹陷的花纹形状等,第二定位凹槽可以设置在容纳槽的侧壁或者容纳槽的槽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定位凹槽的数量,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凸起结构的数量相匹配,定位凹槽的形状需要与凸起结构的形状匹配,且定位凹槽在容纳槽中的分布需要与凸起结构在后壳体上的分布向对应;同样定位凸起的数量,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凹槽结构的数量相匹配,定位凸起的形状需要与凹槽结构形状匹配,且定位凸起在容纳槽中的分布需要与凹槽结构在后壳体上的分布向对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充电设备充电连接时的防呆功能,所述第一防呆结构还包括:第一磁铁33和第二磁铁34;所述第一磁铁33设置在所述座体1中,所述第一磁铁33的S极朝向所述容纳槽11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吸合;所述第二磁铁34设置在所述座体1中,所述第二磁铁34的N极朝向所述容纳槽11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四磁铁吸合。
具体的,第一防呆结构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形状、大小可以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中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相同,第一磁铁在容纳槽中的分布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分布位置相匹配,同样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的分布位置也要相匹配;此外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最好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间隔的设置,例如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设置在POGO PIN连接器的两侧。
在体使用时,在第一插块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的基础上,第一防呆结构中的第一磁铁的S极与需要与可穿戴设备中的第三磁铁的N极相吸合,第一防呆结构中的第二磁铁的N极与可穿戴设备中的第四磁铁的S极相吸合,才能够使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实现充电工作,进一步提高第一防呆结构的防呆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为了使充电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充电连接时,二者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大的吸合力,保证充电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因晃动或者连接时角度有倾斜而连接不稳定;所以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所述问题,即将第一磁铁设置为多个,然后将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或者将第二磁铁设置为多个,多然后个所述第二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或者,采用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设置为多个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磁铁的数量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磁铁在座体容纳槽中的分布需要与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分布相对应;同样第二磁铁的数量需要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第四磁铁的数量相同,且第二磁铁在座体容纳槽中的分布需要与后壳体上的第四磁铁分布相对应。
实施例二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充电设备和可穿戴设备4;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设置有容纳槽,11与可穿戴设备4的后壳体5相适配,所述容纳槽11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2;第一防呆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槽沿的第一插块31和第二插块32,所述第一插块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32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31用于与可穿戴设备4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41相匹配;所述可穿戴设备4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4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1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插块31相匹配。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充电设备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设备,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电子血压计、VR设备或者AR设备等,用于佩戴在用户手腕、脖子、眼前或者头顶等的各种可穿戴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最佳的适用设备为智能手表。主体是可穿戴设备包含有主要电子器件的部件,例如智能手表的表头;后壳体是用于扣接在主体后表面,或者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表面相对的侧面的壳体,后壳体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形状特点进行设定,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后壳体的材质可以是塑胶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材料;此外,后壳体的形状需要与充电设备的容纳槽相匹配;第一定位结构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侧边的凹槽,也可以是两个功能按键之间的夹空。
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设备和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时,需要使第一防呆结构的第一插块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才能够容纳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是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后壳体上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进行充电,当第一插块不与第一定位结构插接时,则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无法容纳在容纳槽中,无法进行充电工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充电设备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当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时,需要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之后,才能使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进行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充电连接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采用USB接口进行充电时,常会出现反插的情况,USB接口容易损坏,并且在设备上设置USB接口会降低设备的防水功能;当采用无线感应的方式充电时,需要在设备中设置铜制的线圈,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当采用POGO PIN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头时,现有的POGO PIN连接器的充电头在连接的过程中,常出现不区分正、负极的情况,从而造成用户容易将充电头接口的的正、负极接错,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充电,甚至有烧毁内部电路的安全隐患。而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设备,其采通过第一防呆结构的设置使充电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充电连接时,仅能够一个方向连接,即第一防呆结构中的第一插块插入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中,而改变方向时由于第二插块的宽度较第一插块大,则无法将第二插块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不能够连接充电,保证充电连接时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能够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以正确的正负极对接;另外,当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设置为金属壳体时,第一防呆结构能够防止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直接与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接触,即只有在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时才能够使后壳体容纳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避免了充电设备容纳槽中的POGO PIN连接器直接与金属后壳体接触发生短路情况,保护充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如图1、2、5和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防呆结构6,所述第二防呆结构6包括第三磁铁61和第四磁铁62;所述第三磁铁61设置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5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磁铁61的N极正对所述后壳体5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62设置在所述后壳体5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62的S极正对所述后壳体5的内表面;其中,第三磁铁61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磁铁33吸合;所述第四磁铁62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磁铁34吸合。
具体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设置在后壳体内表面,在可穿戴设备充电连接以及正常的佩戴使用过程中,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不会产生磨损,从而避免因磨损或磕、划伤造成表面涂层容易被破坏后影响磁铁寿命(并降低了外露磁铁的表面处理工艺难度),同时第二防呆结构的设置加强了与第一防呆结构配合时的防呆效果,使充电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冲电连接时,首先要第一插块与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然后第一防呆结构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与第二防呆结构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向吸合之后,才能够将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容置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实现充电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与可穿戴设备的POGO PIN连接器连接,进而进行充电,反之第一防呆结构与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第二防呆结构存在不匹配时,则无法实现可穿戴设备后壳体容置在充电设备的容纳槽中,进而无法实现充电功能。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为了使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充电连接时,二者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大的吸合力,保证充电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因晃动或者连接时角度有倾斜而连接不稳定。进而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所述问题,即将第三磁铁设置为多个,然后将多个所述第三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或者将第四磁铁设置为多个,然后多个所述第四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或者,采用将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均设置为多个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6和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后壳体5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槽7,所述第三磁铁61和第四磁铁62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7中。
具体的,所述后壳体内表面设置的安装槽需要按照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的外形进行配做,安装槽的深度可以等于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的厚度,安装槽可以是从后壳体内表面向其外表面凹陷的设置,也可以从后壳体的内表面向外突出的设置安装槽的侧壁,安装槽还可以设置为与第三磁铁或第四磁铁过盈的方式卡接,即安装槽的开口较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的外轮廓小一点,使第三磁铁或这第四磁铁直接卡接在安装槽中。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导磁罩8,所述导磁罩8的数量与所述第三磁铁61和第四磁铁62的总数量相匹配;所述导磁罩8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61的S极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磁铁62的N极表面。
具体的,导磁罩的形状可以与第三磁铁S极表面的形状相同,可以是一个平板或者是一个盖帽,其可以通过黏胶粘结在第三磁铁的S极表面;同样第四磁铁N极表面设置的导磁罩也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二防呆结构,还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定位凹槽相匹配;和/或,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定位凸起相匹配。
具体的,凸起结构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半球体或者设置成凸起的花纹形状等,凸起结构设置在后壳体外表面的位置可以任意,例如外壳体的侧边或者外壳体底表面;其中,当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凸起结构可以是手表侧方按钮附近的凸起,或者是表冠处的凸起。凹槽结构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半球形或者设置成凹陷的花纹形状等,凹槽结构可以设置在外壳体的侧边或者外壳体的底表面;其中,当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凹槽结构可以是表头后壳体底表面的凹陷的纹路,也可以是智能手表侧面用于放置按钮的凹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置有容纳槽,与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相适配,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POGO PIN连接器;
第一防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插块的宽度,所述第一插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侧边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还包括:
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座体中,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三磁铁吸合;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座体中,所述第二磁铁的N极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后壳体上的第四磁铁吸合。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铁均布在所述座体的容纳槽位置处。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充电设备;
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侧边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插块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可穿戴设备侧边两个功能按钮之间的夹空。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第二防呆结构,所述第二防呆结构包括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
所述第三磁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磁铁的N极正对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四磁铁的S极正对所述后壳体的内表面;
其中,第三磁铁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一磁铁吸合;所述第四磁铁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磁铁吸合。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
所述第四磁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磁铁均布在所述后壳体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导磁罩,所述导磁罩的数量与所述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的总数量相匹配;
所述导磁罩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磁铁的S极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磁铁的N极表面。
CN201711239687.4A 2017-11-30 2017-11-30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7834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687.4A CN107834305B (zh) 2017-11-30 2017-11-30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EP18724114.6A EP3719937B1 (en) 2017-11-30 2018-05-22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CT/CN2018/087898 WO2019104959A1 (zh) 2017-11-30 2018-05-22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US15/989,114 US20190165516A1 (en) 2017-11-30 2018-05-24 Charg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687.4A CN107834305B (zh) 2017-11-30 2017-11-30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4305A true CN107834305A (zh) 2018-03-23
CN107834305B CN107834305B (zh) 2020-09-18

Family

ID=6164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9687.4A Active CN107834305B (zh) 2017-11-30 2017-11-30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19937B1 (zh)
CN (1) CN107834305B (zh)
WO (1) WO20191049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959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1893A (zh) * 2019-10-21 2019-12-13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14632216A (zh) * 2022-04-07 2022-06-17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输注设备及有源部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1885U (zh) * 2015-01-05 2015-05-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204927677U (zh) * 2015-05-27 2015-12-30 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充电器及其连接头
CN10684923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CN207664352U (zh) * 2017-11-30 2018-07-2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3456A (ja) * 2001-11-08 2003-05-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充電装置、及び電子カメラ
KR101924902B1 (ko) * 2012-10-22 2018-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접속 장치
KR20150128443A (ko) * 2014-05-09 2015-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충전기
KR102329820B1 (ko) * 2015-01-29 2021-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체 장착형 장치
CN205811604U (zh) * 2016-07-05 2016-12-14 深圳市雅美时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充电结构
CN106410944B (zh) * 2016-10-28 2019-04-23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池供电电路和智能腕表
CN107834305B (zh) * 2017-11-30 2020-09-18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1885U (zh) * 2015-01-05 2015-05-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204927677U (zh) * 2015-05-27 2015-12-30 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充电器及其连接头
CN106849236A (zh) * 2017-02-14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CN207664352U (zh) * 2017-11-30 2018-07-2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959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19937A1 (en) 2020-10-07
EP3719937A4 (en) 2021-08-11
CN107834305B (zh) 2020-09-18
WO2019104959A1 (zh) 2019-06-06
EP3719937B1 (en) 2023-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679B (zh) 带有外部触点的双向电子连接器
CN107834305A (zh)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6849236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CN207251227U (zh) 一种手机快速充电装置
CN206117952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07664352U (zh) 充电设备及电子装置
CN207947625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9561749U (zh) 连接座和连接头
CN206963035U (zh) 一种应用于蓝牙耳机的手环
CN206148721U (zh) 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
CN211088683U (zh) 一种隐藏式插头插座
CN213782977U (zh) 无线充电座
CN104767054B (zh) 一种表带式电子产品及其充电方法
CN211211707U (zh) 一种带tws耳机的智能手环
CN207992566U (zh)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10431498U (zh) 一种便于横向握持且设有转接插口手机壳
CN109497662A (zh) 一种可充当充电线的智能手环
CN207651710U (zh) 一种小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母座及终端
CN212627255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112310734B (zh) 磁吸式充电数据连接结构及磁吸式充电数据线
CN210985746U (zh) 一种带有支撑功能的手表用无线充电器
CN220210003U (zh) 一种带磁吸功能的充电宝
CN219717316U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531123U (zh) 一种智能终端保护装置
CN213426241U (zh) 一种手机壳和包括该手机壳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