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0205B - 控流器 - Google Patents

控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0205B
CN107830205B CN201710821167.8A CN201710821167A CN107830205B CN 107830205 B CN107830205 B CN 107830205B CN 201710821167 A CN201710821167 A CN 201710821167A CN 107830205 B CN107830205 B CN 107830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ontrol
channel
flow
controlled device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11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0205A (zh
Inventor
胡霄宗
胡继宗
涂泽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11704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4476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11721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4476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11704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4476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12714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4477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127150.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63570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0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0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处理系统,其中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相对其第一控流元件的运动来调节和控制水流在该水处理系统不同方向上的流动。

Description

控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相对其第一控流元件的运动来调节和控制水流在该水处理系统不同方向上的流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在涉及到两支滤芯同时使用时,为了实现两支滤芯的互相净水反冲洗、净水供水、冲洗时持续供应净水等功能,一般采用多个电磁阀或球阀来切换水路。当采用电磁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管路就变得非常复杂,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由于流经电磁阀的是没有经过过滤的水,如果水的硬度偏高,细小杂质较多,电磁阀的故障率很高。当采用电动球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不仅系统的复杂度较高,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家用设备中,当采用多个手动球阀来构成手动冲洗的双滤芯系统时,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操作难度很大。由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现状,限制了双向反冲技术在民用产品上的大量应用。
另外,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在涉及到同时使用两支双端口滤芯或使用单支三端口滤芯时,为了实现滤芯的顺冲洗、反冲洗、净水供水、冲洗时断水等功能,一般采用多个电磁阀或球阀来切换水路。当采用电磁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管路就变得非常复杂,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由于流经电磁阀的是没有经过过滤的水,如果水的硬度偏高,细小杂质较多,电磁阀的故障率很高。当采用电动球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不仅系统的复杂度较高,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家用设备中,当采用多个手动球阀来构成这种系统时,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操作难度很大。由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现状,限制了顺冲洗和反冲洗技术在民用产品上的大量应用。还有,在特别要求冲洗效果的场合,冲洗时是不能供应净水的,因为这样能提高冲洗时的净水流速,提高冲洗效果。
还有,流体控制和/或处理系统,如水处理系统,在工业生产和人们实际生活中均较为常见。常见的流体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一个控流单元和一个处理单元,其中控流单元适用于控制流体向处理单元的流动,处理单元适用于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在流体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时,如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时,用于控制流体向以实现流体处理目的的控流单元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功能阀门和/或多功能阀门流体,用于对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的处理单元较为常见的有过滤装置,如滤膜、活性炭等和/或离子交换装置,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柱等。在实际应用中,用于流体处理系统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往往需要经常更换或再生处理,以使其能够起到良好过滤或去除流体中离子作用。在使用者对流体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进行更换或再生处理时,往往需要中断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处理,给使用者带来大量的时间成本。
申请号为CN20061002456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单元包括两个三通球阀、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和两个排污管,该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净水桶,净水桶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上端开口和一个中心管,其中当进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出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中心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均对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当一个进水管与相应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且调节相应的三通阀以使另一个进水管与外部水源断开和与相应排污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一个处于水处理状态,一个处于反冲洗状态,从而使得该水处理系统可在其中一个净水桶处于再生处理时持续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和向使用者不间断提供处理后水。但是该水处理系统也通过使用两个以上阀门和调节进水管与净水桶的上端开口和排污管的连通来控制水流的流动,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控流器和一个处理单元,其中该控流器适于控制多种流体,如水流的流动,该处理单元适于对待处理流体,尤其是待处理水流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且相互连通的水处理元件,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的两个水处理元件可同时对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且相互连通的水处理元件,其中当使用者更换其中一个水处理元件或对其中一个水处理元件进行再生处理时,该水处理系统仍可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适用于上述水处理系统并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多种水流在不同方向上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第二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和该第二控流元件均设有多个流体通道且当该第二控制元件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发生转动时,该第一控流元件的流体通道和第二控流元件的流体通道分别相连通,从而使得该控流器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流动在该第一控流元件和第二控流元件的流体的多向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水处理系统包括:
一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适用于控制水流的流动;和
一水处理单元,其中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和一个第三工作位;该水处理单元适于对来自控流器的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其中该水处理单元与该控流器相通连接以使水流可在该控流器和该水处理单元之间流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第二控流元件;该水处理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水处理元件和一个第二水处理元件,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与该第一控流元件相接触且可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转动;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出水口相互连通,其中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一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二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一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二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所产生的废水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进水口流出和流向该控流器,并经该控流器被排出;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二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并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处理得到处理后水;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三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进水口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所产生的废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出和流向该控流器,并经该控流器被排出。
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个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
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该第一控流本体具有一个顶端部,其中该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和
一个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其中该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该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其中该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的该第一控流面适于与该第二控流元件的该第二控流面相接触,
其中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中心部与该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该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二中心部和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的该第一控流本体;该第十一通道和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的该第二控流本体,其中该第一通道自该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自该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自该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该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十一开口;该第十三通道自该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并贯穿该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和自该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延伸至该第二边缘部。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控制阀,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阀门分别控制导致操作复杂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排污接口、一号滤芯进水接口和二号滤芯进水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和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在控制阀内,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九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九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定阀片上的第九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中心,动阀片上的排污盲孔的一端位于动阀片的中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净水出口、排污接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滤芯第三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滤芯第一接口通道、滤芯第二接口通道、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控制阀内,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与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滤芯第三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净水出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盲孔通过第七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定阀片上的第七通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动阀片上的排污盲孔的一端位于动阀片的中心。
进一步,排污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梁设置在侧壁顶部的中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净水出口、排污接口、一号滤芯进水接口、二号滤芯进水接口、一号滤芯出水接口和二号滤芯出水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一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二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和第九通孔,在控制阀内,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一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与一号滤芯出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与二号滤芯出水接口相连通,第九通孔与净水出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一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一号滤芯出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所述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出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二号滤芯出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十一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盲孔通过第十一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定阀片上的第十一通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动阀片上的排污盲孔的一端位于动阀片的中心。
进一步,排污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梁设置在侧壁顶部的中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排污接口、一号滤芯进水接口、二号滤芯进水接口、一号滤芯排污接口和二号滤芯排污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控制阀内,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一号滤芯排污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二号滤芯排污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盲孔通过第七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定阀片上的第七通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动阀片上的排污盲孔的一端位于动阀片的中心。
进一步,排污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梁设置在侧壁顶部的中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净水出口、排污接口、一号滤芯进水接口、二号滤芯进水接口、一号滤芯排污接口、二号滤芯排污接口和净水进口;定阀片上设置有: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在控制阀内,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和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一号滤芯排污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二号滤芯排污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净水出口相连通,第八通孔与净水进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一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一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二号滤芯进水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二号滤芯进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阀体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盖子上,排污通孔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盖子上的排污接口。
进一步,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九通孔,排污接口设置在阀体上,排污盲孔通过第九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定阀片上的第九通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动阀片上的排污盲孔的一端位于动阀片的中心。
进一步,排污盲孔包括封底、沿封底向上延伸的侧壁和位于侧壁之间的梁,梁设置在侧壁顶部的中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使用单阀控制来代替多阀门的切换,使得阀位切换更可靠,有效保障了出水品质,使得安装更方便,使用操作更简单。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1A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立体图。
1B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装配图。
1C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图。
1D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仰视图。
1E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剖视图。
1F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外壳开口示意图。
2A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2B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2C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为第一控流面的不同等分部分。
2D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为第二控流面的不同等分区域。
2E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2F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2G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耐磨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耐磨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3A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3B为依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3C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3D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4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处于上述第一工作位。
5A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立体图。
5B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装配图。
5C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图。
5D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仰视图。
5E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外壳开口示意图。
6A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6B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6C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为第一控流面的不同等分部分。
6D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为第二控流面的不同等分区域。
6E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6F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6G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仰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6H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耐磨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阐明的是该控流器的耐磨元件的一种可选实施。
7A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7B为依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7C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7D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为当该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二控流元件的位置。
8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处于上述第一工作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描述被揭露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制造和使用本发明。下述描述中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仅作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示例和修改,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下述描述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发明范围地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可选替代、修改、等同实施和应用。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1A至4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得以阐明,其适用于控制水流的多向流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10H和一个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 的第二控流元件20H,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10H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一控流本体11H 包括一个顶端部111H,其中该顶端部111H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100H;该第二控流元件20H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21H,该第二控流本体21H具有一个底端部211H和一个自该底端部211H向上延伸的高端部212H,该底端部211H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200H;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 100H适于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该第二控流面200H相接触。
如附图之图1B至1D所示,进一步地,如附图之图2A至2D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 10H的顶端部111H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1111H、一个第一边缘部1112H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中心部 1111H与该第一边缘部1112H之间的第一中间部1113H,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底端部211H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2111H、一个第二边缘部2112H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二中心部2111H和第二边缘部2112H 之间的第二中间部2113H,其中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H、一个第二通道102H、一个第三通道103H、一个第四通道104H、一个第五通道105H、一个第六通道106H、一个第十一通道1011H和一个第十三通道1013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十一通道 1011H和第十三通道1013H分别设于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1011H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控流面200H向上延伸和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 的第二中间部2113H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10111H;第十三通道 1013H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控流面200H向上延伸并贯穿该第二控流元件20H 的第二控流本体21H。换句话说,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可保持该第十一通道1011H 始终与外部空间,尤其是与控流器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优选地,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分别自该第一控流本体 11H的顶端部111H的第一中间部1113H向外延伸至该顶端部111H的该第一边缘部1112H;该控流器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H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间部 2113H向外延伸,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分别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间部2113H向外延伸至该底端部211H的第二边缘部2112H。
如附图之图3A至3D所示,该第二控流元件20H能够相对第一控流元件10H转动从而使得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分别与第一通道101H和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第十三通道1013H分别与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与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与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分别与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 106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与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与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优选地,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被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阻塞;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被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阻塞;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 1013H被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阻塞,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被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阻塞;当该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和第五通道105H被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阻塞。
如附图之图1B和1E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一个第二导通通道 1016H,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H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H自该第二通道102H延伸至该第六通道106H并将该第二通道102H和该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H自该第一通道101H延伸至该第五通道105H并将该第一通道101H和该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H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H、第五通道105H、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H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H、第六通道 106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H分别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 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一通道101H和第五通道105H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H和第六通道106H 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 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三通道103H与第四通道104H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第十一通道1011H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H相互隔开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 的第二控流本体21H。优选地,该控流器的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第二导通通道1016H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内部,从而使得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第二导通通道 1016H分别隐藏在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内,以使通过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流体不会通过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或第二导通通道1016H向上流向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1H的外部空间。
如附图之图2A至2B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和第二控流元件 20H的第二控流面200H均为圆形,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H、第五通道105H、第四通道104H、第三通道103H、第二通道102H和第一通道101H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和第十一通道1011H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可选地,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H、第五通道105H、第四通道 104H、第三通道103H、第二通道102H和第一通道101H也可以此顺序逆时针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 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同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和第十一通道1011H以此顺序逆时针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
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 和第六通道106H均沿径向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且该第十一通道1011H和第十三通道1013H均沿径向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面200H。
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或该第五通道105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或该第六通道106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 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可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间部2113H向该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心部2111H延伸并自该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心部2111H向上延伸和贯通该第二控流本体21H。
如说明书附图2C至2D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分1000H,其中该中心部分1000H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 的顶端部111H的第一中心部1111H,且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中心部分1000H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001H、一个第二部分1002H、一个第三部分1003H、一个第四部分1004H、一个第五部分1005H和一个第六部分1006H;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面200H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2000H,其中该中心区域2000H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 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心部2111H,且该第二控流面200H的中心区域2000H 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H、一个第二区域2002H、一个第三区域 2003H、一个第四区域2004H、一个第五区域2005H和一个第六区域2006H;其中该第一通道101H 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第一部分1001H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第六部分1006H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H和该第四通道104H分别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第五部分 1005H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第四部分1004H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 106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第三部分1003H向下延伸;该第十一通道1011H自该第二控流面200H的第一区域2001H和第二区域2002H向上延伸;该第十三通道1013H自该第二控流面200H的第六区域2006H向上延伸。优选地,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中心部分1000H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地径向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001H、该第二部分1002H、该第三部分1003H、该第四部分1004H、该第五部分1005H 和该第六部分1006H;该第二控流面200H的中心区域2000H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地径向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H、该第二区域2002H、该第三区域2003H、该第四区域2004H、该第五区域2005H和该第六区域2006H。
如附图之图1B和4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30H,和该控流器的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顶端部111H向下延伸的低端部112H,其中该外壳30H包括一个外壳本体31H,其中该外壳本体31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300H,从而使得该外壳本体31H形成有一个内侧壁311H、一个外侧壁312H和一个开口朝上的上端开口3001H,其中该第一容纳室300H与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相连通,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20H适于第二控流面200H朝下地设于该第一容纳室300H并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
值得注意的是该外壳30H具有一个第一开口301H、一个第二开口302H、一个第三开口303H、一个第四开口304H和一个第十一开口3011H,其中该第一开口301H与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该第二开口302H与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该第三开口303H与第三通道103H相连通,该第四开口304H 与第四通道104H相连通,第十一开口3011H与该第一容纳室300H相连通。换句话说,该第一通道 101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 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一开口301H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 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二开口302H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三开口303H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 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延伸以与该第四开口304H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与该外壳30H的外壳本体31H的内侧壁311H一体成型。更优选地,该第一开口301H、该第二开口302H、该第三开口303H、该第四开口304H和该第十一开口3011H分别设于该外壳30H的外壳本体31H。
如附图之图1F所示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本发明控流器的外壳30H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五开口305H和一个第六开口306H,其中该第五通道105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 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五开口305H相连通,和该第六通道106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 100H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低端部112H向外延伸以与该第六开口306H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发明控流器的外壳30H进一步具有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的第五开口305H和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的第六开口306H时,该控流器可不再设有将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H和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的第一导通通道1015H,该控流器也可不再设有将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H和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的第二导通通道1016H。
如附图之图1B至2A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与第二控流元件20H之间的耐磨元件40H,其中该耐磨元件40H具有一个耐磨本体41H,其中该耐磨本体41H具有一个适于与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第二控流面200H相接触的耐磨表面410H,其中该耐磨表面410H经过耐磨处理,从而可以降低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延长该控流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该耐磨元件40H的大小和形状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相对应且该耐磨元件40H的耐磨本体41H相隔开地形成有一个第一接口401H、一个第二接口402H、一个第三接口403H、一个第四接口404H、一个第五接口405H和一个第六接口406H,其中该第一接口401H、第二接口 402H、第三接口403H、第四接口404H、第五接口405H和第六接口406H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相对应。优选地,当该耐磨元件40H设于该控流器的该第一控流元件10H与该第二控流元件 20H之间时,该耐磨元件40H不发生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转动。优选地,该耐磨元件40H具有一个经平滑处理以减小其粗糙程度的耐磨表面410H。更优选地,该耐磨元件40H 的该第一接口401H、第二接口402H、第三接口403H、第四接口404H、第五接口405H和第六接口 406H上下贯通该耐磨元件40H的耐磨本体41H,以使该耐磨元件40H的该第一接口401H、第二接口402H、第三接口403H、第四接口404H、第五接口405H和第六接口406H适于分别与该控流器的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 相连通,从而使得当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分别与第一通道101H 和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第十三通道1013H分别与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与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与第二通道102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H分别与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 1011H与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与第一通道101H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B和4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50H,其中该导流元件50H包括一个导流本体51H,其中该导流本体51H围设成一个第一导流通道510H,其中该导流元件50H的该导流本体51H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向上延伸且该导流元件50H的第一导流通道510H与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1B和4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 向上延伸的驱动元件60H和一个自该驱动元件60H向上延伸的密封元件70H,其中该驱动元件60H 适于驱动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发生转动;其中该密封元件70H适于设于该外壳30H的内侧壁311H以密封该第一容纳室 300H,从而防止该第一容纳室300H内的流体从该第一容纳室300H的上端开口3001H流出。优选地,该密封元件70H与该驱动元件60H相接触和适于将该驱动元件60H保持在适当位置从而保持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处于适当位置。优选地,该控流器的驱动元件60H与该导流元件 50H的导流本体51H一体成型。
参考附图之4,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上述控流器1和一个水处理单元2,其中该控流器1与该水处理单元2相连通,从而使得水流可在该控流器1和该水处理单元2之间流动。
该控流器1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10H、一个第二控流元件20H和一个外壳30H;该水处理单元2包括一个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一个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801H、一个第一出水口802H和一个第一导流口803H,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901H、一个第二出水口902H和一个第二导流口903H,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一开口301H相连通,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出水口802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三开口303H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二开口302H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出水口902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四开口304H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 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相连通,其中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 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待处理水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和第二通道102H,并分别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和该第二开口 302H流出,分别经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一进水口801H 和该第二进水口901H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并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进行顺向冲洗,其中该顺向冲洗所产生的废液分别从该第一出水口 802H和第二出水口902H流出,该废液分别经该外壳30H的第三开口303H和第四开口304H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随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流出,同时,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待处理水也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 9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和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待处理水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并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流出,然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进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待处理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 8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流出的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和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流出和流经该外壳30H的第二开口302H进入该控流器1的第二通道102H,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流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 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待处理水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106H,然后分别经第二导通通道1016H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H分别流入第一通道101H和第二通道102H,再然后分别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和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然后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一进水口801H和第二进水口901H分别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水处理元件 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和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 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待处理水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六通道106H,然后经第一导通通道1015H流入第二通道102H,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然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进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待处理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的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流出和流经该外壳 30H的第一开口301H进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流出。
可选地,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部81H和一个自该第一工作部81H延伸的第二工作部82H,该第一进水口801H设于该第一工作部81H,该第一出水口802H设于该第二工作部82H,该第一导流口803H设于该第一工作部81H与该第二工作部82H之间;该第二水处理元件 90H具有一个第三工作部91H和一个自该第三工作部91H延伸的第四工作部92H,该第二进水口901H 设于该第三工作部91H,该第二出水口902H设于该第四工作部92H,该第二导流口903H设于该第三工作部91H与该第四工作部92H之间,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一开口301H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出水口802H与该控流器1 的外壳30H的第三开口303H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二开口302H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出水口902H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 的第四开口304H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适于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 的第二导流口903H相连通,其中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 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和第二通道102H,并分别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和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随后分别经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一进水口801H和该第二进水口901H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并在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工作部81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三工作部91H处理后产生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分别通过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分别流向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二工作部82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 的第四工作部92H并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该第二工作部82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该第四工作部92H进行顺向冲洗,其中该顺向冲洗所产生的废液适于分别从该第一出水口802H和该第二出水口902H流出,和随后分别经该外壳30H的第三开口303H和第四开口304H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排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水流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 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该水流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并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流出,并随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进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该水流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工作部81H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自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流向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并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三工作部91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适于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流出,和经该外壳30H的第二开口302H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二通道102H,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排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并随后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五通道 105H和第六通道106H,然后分别经第二导通通道1016H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H分别流入第一通道 101H和第二通道102H,再分别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和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和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该第二进水口901H分别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并在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 的第一工作部81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三工作部91H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分别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该第二导流口 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 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随后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六通道106H,然后经第一导通通道1015H流入第二通道102H,并经该外壳30H的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并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该水流在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三工作部91H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向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和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并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流出,和经该外壳30H的第一开口301H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H,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 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形成一个并联结构,水流分别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一开口301H和第二开口 302H流出和流入并顺冲洗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 90H,顺冲洗产生的废液分别经该外壳30H的第三开口303H和第四开口304H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同时,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水流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第一导流口803H和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形成一个并联结构,水流分别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一开口 301H和第二开口302H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该水流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第一导流口803H和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形成一个串联结构,水流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该第一开口301H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该处理后水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外壳30H的第二开口302H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形成一个串联结构,水流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该第二开口302H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H,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导流口903H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该处理后水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导流口803H,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外壳30H的第一开口301H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控流器的外壳30H进一步具有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的第五开口305H和一个与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的第六开口306H的情况下,该控流器1不再设有将该第二通道102H和第六通道106H相连通的第一导通通道1015H,该控流器1也不再设有将第一通道 101H和第五通道105H相连通的第二导通通道1016H,其中该第五开口305H适于与该水处理单元2 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的第一进水口801H相连通,该第六开口306H适于与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H的第二进水口901H相连通,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在第三工作位时,水流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然后流入该第五通道105H和第六通道 106H,并分别经该第五开口305H和第六开口306H流入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在第四工作位时,水流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H 的第十一开口3011H流入该外壳30H的第一容纳室300H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H的导通开口 10111H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H,然后流入该第六通道106H,经该第六开口306H流入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H。
如附图之图2E至2G所示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顶端部111H的第十四通道1014H,其中该第十四通道1014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延伸;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本体21H的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间部2113H向该底端部211H的第二中心部 2111H延伸,和自该底端部211H的该第二中心部2111H和该第二中间部2113H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高端部212H。优选地,该第十四通道1014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的该中心部分1000H 向下延伸;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自该第二控流面200H的第六区域2006H和该中心区域 2000H向上延伸。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和/或该第五通道105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和/或该第六通道106H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H和第四通道104H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十四通道1014H自该第一控流面100H向下和向外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顶端部111H的第十四通道1014H且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H自该底端部211H的该第二中间部 2113H延伸进入该第二中心部2111H并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H的第二控流面200H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H的高端部212H,从而使得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第四工作位时,该第十四通道1014H与该第十三通道1013H相连通,冲洗第二水处理元件90H和/ 或冲洗第一水处理元件80H后产生的废液将经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H流入该第十四通道1014H 并经该第十四通道1014H排出。优选地,该第十四通道1014H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H、第二通道102H、第三通道103H、第四通道104H、第五通道105H、第六通道106H、第一导通通道1015H和第二导通通道1016H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第一控流本体11H的顶端部111H的第十四通道1014H时,该控流器的耐磨元件40H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四接口4014H,其中该第十四接口4014H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十四通道1014H相对应。
至此,本发明目的可被充分和有效地完成,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本发明水处理系统的该控流器1 的第二控流元件20H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H的位置,从而使该控流器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位,以调节和控制该水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使用者通过一个本发明控流器1即可实现对本发明水处理系统的水流、处理后水和反冲洗产生的废水的流动控制。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5A至8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得以阐明,其适用于控制水流的多向流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10K和一个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二控流元件20K,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10K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一控流本体11K 包括一个顶端部111K,其中该顶端部111K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100K;该第二控流元件20K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21K,该第二控流本体21K具有一个底端部211K和一个自该底端部211K向上延伸的高端部212K,该底端部211K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200K;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 100K适于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面200K相接触。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至5D所示,进一步地,如说明书附图之图6A至6D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顶端部111K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1111K、一个第一边缘部1112K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一中心部1111K与该第一边缘部1112K之间的第一中间部1113K,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底端部211K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2111K、一个第二边缘部2112K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二中心部2111K和第二边缘部2112K之间的第二中间部2113K,其中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K、一个第二通道 102K、一个第三通道103K、一个第四通道104K、一个第五通道105K、一个第六通道106K、一个第十一通道1011K和一个第十三通道1013K,其中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十一通道1011K和第十三通道1013K分别设于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其中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 1011K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和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K 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10111K;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并贯穿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换句话说,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可保持该第十一通道1011K始终与外部空间,尤其是与控流器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优选地,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 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分别自该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一中间部1113K向外延伸至该顶端部111K的该第一边缘部 1112K;该控流器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K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K分别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向外延伸至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边缘部2112K。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7A至7D所示,该第二控流元件20K能够相对第一控流元件10K转动从而使得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分别与第一通道101K和第二通道102K相连通,第十三通道1013K分别与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与第一通道101K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与第二通道102K 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分别与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与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与第一通道101K相连通。优选地,当该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被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阻塞;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 被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阻塞;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被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阻塞,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被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阻塞;当该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和第五通道105K被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阻塞。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至5D和6A至6G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通道1015K 和一个第二导通通道1016K,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和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分别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自该第二通道102K延伸至该第六通道106K并将该第二通道102K和该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自该第一通道101K 延伸至该第五通道105K并将该第一通道101K和该第五通道105K相连通,其中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一边缘部1112K包括一个第一外缘部11121K和一个延伸在该顶端部111K的第一中间部1113K和该第一边缘部1112K的该第一外缘部11121K之间的第一导通部11122K,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该顶端部111K的第一中间部1113K和第一中心部1111K之间的第二导通部1114K;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边缘部2112K包括一个第二外缘部 21121K和一个延伸在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边缘部 2112K的第二外缘部21121K与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之间的第一密封部21122K,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和该第二中间部2113K之间的第二密封部2114K,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设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一边缘部1112K的第一导通部11122K;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 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二导通部1114K,且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和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分别自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从而使得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和第二导通通道1016K适于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其中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一工作位、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和该第四工作位时,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该第二边缘部2112K的该第一密封部21122K适于盖住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 211K的该第二密封部2114K适于盖住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从而阻止流经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 和/或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的流体向上流向该第一控流元件10K外部空间。换句话说,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边缘部2112K的该第一密封部21122K适于将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密封部2114K适于将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从而使得当该控流器处于该第一工作位、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和该第四工作位时,流经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和/或第二导通通道1016K流体不会向上流向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外部空间;其中该第一导通通道1015K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K、第五通道105K、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K、第六通道106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K分别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一通道101K和第五通道105K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K和第六通道106K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三通道103K与第四通道104K 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第十一通道1011K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K 相互隔开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其中该第十一通道1011K自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向外延伸至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边缘部2112K的该第一密封部21122并向上和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10111K。
优选地,该第十三通道1013K具有一个第一中心通道10131K和一个与该第一中心通道10131K 相连通的第一中间通道10132K,其中该第一中心通道10131K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并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高端部212K;该第一中间通道10132K设于该底端部 211K的该第二中间部2113K并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高端部212K,其中该第一中心通道10131K自该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并向该第十三通道1013K的第一中间通道10132K方向延伸;该第一中间通道10132K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并向该第十三通道1013K的第一中心通道10131K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该第十三通道1013K的第一中心通道10131K和该第一中间通道 10132K相互连通,该第二密封部2114K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一中心通道10131K和该第一中间通道 10132K之间的密封桥21141K,其中该密封桥21141K适于将该第二导通通道1016K与该第十三通道 1013K相隔开。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6A至6B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和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面200K均为圆形,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K、第五通道105K、第四通道 104K、第三通道103K、第二通道102K和第一通道101K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和第十一通道1011K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可选地,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K、第五通道105K、第四通道104K、第三通道103K、第二通道102K和第一通道101K也可以此顺序逆时针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同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和第十一通道1011K以此顺序逆时针地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
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 和第六通道106K均沿径向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且该第十一通道1011K和第十三通道1013K均沿径向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面200K。
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或该第五通道105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或该第六通道106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可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向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延伸并自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向上延伸和贯通该第二控流本体21K。
如附6C至6D所示,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分1000K,其中该中心部分1000K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一中心部1111K,且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中心部分1000K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001K、一个第二部分1002K、一个第三部分1003K、一个第四部分1004K、一个第五部分1005K和一个第六部分1006K;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面200K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2000K,其中该中心区域2000K设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且该第二控流面200K的中心区域2000K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2001K、一个第二区域2002K、一个第三区域2003K、一个第四区域2004K、一个第五区域2005K和一个第六区域2006K;其中该第一通道101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第一部分1001K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第六部分1006K 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K和该第四通道104K分别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第五部分1005K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第四部分1004K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第三部分1003K向下延伸;该第十一通道1011K自该第二控流面200K的第一区域2001K和第二区域2002K向上延伸;该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第二控流面200K的第六区域2006K 向上延伸。优选地,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中心部分1000K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地径向等分为该第一部分1001K、该第二部分1002K、该第三部分1003K、该第四部分1004K、该第五部分1005K和该第六部分1006K;该第二控流面200K的中心区域2000K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地径向等分为该第一区域2001K、该第二区域2002K、该第三区域2003K、该第四区域2004K、该第五区域2005K和该第六区域2006K。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和8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30K,和该控流器的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顶端部111K向下延伸的低端部112K,其中该外壳30K包括一个外壳本体31K,其中该外壳本体31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300K,从而使得该外壳本体31K形成有一个内侧壁311K、一个外侧壁312K和一个开口朝上的上端开口3001K,其中该第一容纳室300K与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相连通,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20K适于第二控流面200K朝下地设于该第一容纳室300K并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
值得注意的是该外壳30K具有一个第一开口301K、一个第二开口302K、一个第三开口303K、一个第四开口304K和一个第十一开口3011K,其中该第一开口301K与第一通道101K相连通,该第二开口302K与第二通道102K相连通,该第三开口303K与第三通道103K相连通,该第四开口304K 与第四通道104K相连通,第十一开口3011K与该第一容纳室300K相连通。换句话说,该第一通道 101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 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一开口301K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二开口302K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三开口303K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四开口304K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与该外壳30K的外壳本体31K的内侧壁311K一体成型。更优选地,该第一开口301K、该第二开口302K、该第三开口303K、该第四开口304K和该第十一开口3011K分别设于该外壳30K的外壳本体31K。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E所示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本发明控流器的外壳30K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五开口305K和一个第六开口306K,其中该第五通道105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五开口305K相连通,和该第六通道106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并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低端部112K向外延伸以与该第六开口306K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发明控流器的外壳30K进一步具有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K相连通的第五开口305K和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的第六开口306K时,该控流器可不再设有将该控流器的第二通道102K和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的第一导通通道1015K,该控流器也可不再设有将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K和第五通道105K相连通的第二导通通道1016K。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和6A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 与第二控流元件20K之间的耐磨元件40K,其中该耐磨元件40K具有一个耐磨本体41K,其中该耐磨本体41K具有一个适于与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第二控流面200K相接触的耐磨表面410K,其中该耐磨表面410K经过耐磨处理,从而可以降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延长该控流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该耐磨元件40K的大小和形状与该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相对应且该耐磨元件40K的耐磨本体41K相隔开地形成有一个第一接口401K、一个第二接口402K、一个第三接口403K、一个第四接口404K、一个第五接口405K和一个第六接口406K,其中该第一接口401K、第二接口402K、第三接口403K、第四接口404K、第五接口405K和第六接口406K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 和第六通道106K相对应。优选地,当该耐磨元件40K设于该控流器的该第一控流元件10K与该第二控流元件20K之间时,该耐磨元件40K不发生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转动。优选地,该耐磨元件40K具有一个经平滑处理以减小其粗糙程度的耐磨表面410K。更优选地,该耐磨元件40K的该第一接口401K、第二接口402K、第三接口403K、第四接口404K、第五接口405K 和第六接口406K上下贯通该耐磨元件40K的耐磨本体41K,以使该耐磨元件40K的该第一接口 401K、第二接口402K、第三接口403K、第四接口404K、第五接口405K和第六接口406K适于分别与该控流器的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 和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从而使得当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分别与第一通道101K和第二通道102K相连通,第十三通道1013K分别与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 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与第一通道101K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与第二通道102K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分别与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当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控流器的第十一通道1011K与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与第一通道101K相连通。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和8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50K,其中该导流元件50K 包括一个导流本体51K,其中该导流本体51K围设成一个第一导流通道510K,其中该导流元件50K 的该导流本体51K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向上延伸且该导流元件50K的第一导流通道510K与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相连通。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5B和8所示,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向上延伸的驱动元件60K和一个自该驱动元件60K向上延伸的密封元件70K,其中该驱动元件60K适于驱动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发生转动;其中该密封元件70K适于设于该外壳30K的内侧壁311K以密封该第一容纳室300K,从而防止该第一容纳室300K内的流体从该第一容纳室300K的上端开口3001K流出。优选地,该密封元件70K与该驱动元件60K相接触和适于将该驱动元件60K保持在适当位置从而保持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处于适当位置。优选地,该控流器的驱动元件60K与该导流元件50K的导流本体51K一体成型。
参考附图之8,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上述控流器1和一个水处理单元2,其中该控流器1与该水处理单元2相连通,从而使得水流可在该控流器1和该水处理单元2之间流动。
该控流器1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10K、一个第二控流元件20K和一个外壳30K;该水处理单元2包括一个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一个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801K、一个第一出水口802K和一个第一导流口803K,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901K、一个第二出水口902K和一个第二导流口903K,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一开口301K相连通,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出水口802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三开口303K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二开口302K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出水口902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四开口304K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 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相连通,其中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 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待处理水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和第二通道102K,并分别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和该第二开口 302K流出,分别经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一进水口801K 和该第二进水口901K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并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进行顺向冲洗,其中该顺向冲洗所产生的废液分别从该第一出水口 802K和第二出水口902K流出,该废液分别经该外壳30K的第三开口303K和第四开口304K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随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流出,同时,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待处理水也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 9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和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待处理水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并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流出,然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进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待处理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 8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流出的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和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流出和流经该外壳30K的第二开口302K进入该控流器1的第二通道102K,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流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 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待处理水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然后分别经第二导通通道1016K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K分别流入第一通道101K和第二通道102K,再然后分别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和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然后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一进水口801K和第二进水口901K分别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水处理元件 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和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 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待处理水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六通道106K,然后经第一导通通道1015K流入第二通道102K,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然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进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待处理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的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流出和流经该外壳 30K的第一开口301K进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流出。优选地,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具有一个第一工作部81K和一个自该第一工作部81K延伸的第二工作部82K,该第一进水口801K设于该第一工作部81K,该第一出水口802K设于该第二工作部 82K,该第一导流口803K设于该第一工作部81K与该第二工作部82K之间;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 具有一个第三工作部91K和一个自该第三工作部91K延伸的第四工作部92K,该第二进水口901K设于该第三工作部91K,该第二出水口902K设于该第四工作部92K,该第二导流口903K设于该第三工作部91K与该第四工作部92K之间,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与该控流器1 的外壳30K的第一开口301K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出水口802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三开口303K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 的第二开口302K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出水口902K与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四开口304K相连通;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适于与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相连通,其中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 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 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和第二通道102K,并分别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和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随后分别经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一进水口801K和该第二进水口901K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并在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工作部 81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三工作部91K处理后产生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分别通过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分别流向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二工作部82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四工作部92K并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该第二工作部82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该第四工作部92K进行顺向冲洗,其中该顺向冲洗所产生的废液适于分别从该第一出水口802K和该第二出水口 902K流出,和随后分别经该外壳30K的第三开口303K和第四开口304K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三通道 103K和第四通道104K,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排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 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水流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该水流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并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流出,并随后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进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该水流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工作部81K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自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 803K流向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并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三工作部91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适于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流出,和经该外壳30K的第二开口302K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二通道102K,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排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 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并随后分别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五通道105K 和第六通道106K,然后分别经第二导通通道1016K和第一导通通道1015K分别流入第一通道101K 和第二通道102K,再分别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和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和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该第二进水口901K分别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并在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工作部81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三工作部91K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分别从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该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水流适于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随后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六通道106K,然后经第一导通通道1015K流入第二通道102K,并经该外壳30K的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并经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该水流在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三工作部91K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水,其中该处理后水适于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 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或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向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和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并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流出,和经该外壳30K 的第一开口301K流入该控流器1的第一通道101K,然后经该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形成一个并联结构,待处理水分别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一开口301K和第二开口302K流出和流入并顺冲洗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顺冲洗产生的废液分别经该外壳30K的第三开口303K和第四开口304K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同时,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待处理水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第一导流口 803K和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形成一个并联结构,待处理水分别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 30K的第一开口301K和第二开口302K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 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该待处理水分别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处理得到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分别经第一导流口803K和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形成一个串联结构,待处理水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该第一开口301K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该处理后水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反向冲洗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外壳30K的第二开口302K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 形成一个串联结构,待处理水自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该第二开口302K流出和流入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K,该处理后水经该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导流口903K流出以供使用者使用,同时该处理后水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导流口803K,反向冲洗该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冲洗后产生的废液经该外壳30K的第一开口301K进入该控流器1,并经该控流器1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控流器的外壳30K进一步具有一个与该控流器的第五通道105K相连通的第五开口305K和一个与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的第六开口306K的情况下,该控流器1不再设有将该第二通道102K和第六通道106K相连通的第一导通通道1015K,该控流器1也不再设有将第一通道 101K和第五通道105K相连通的第二导通通道1016K,其中该第五开口305K适于与该水处理单元2 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的第一进水口801K相连通,该第六开口306K适于与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K的第二进水口901K相连通,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在第三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然后流入该第五通道105K和第六通道106K,并分别经该第五开口305K和第六开口306K流入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和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在第四工作位时,待处理水通过该控流器1的外壳30K的第十一开口3011K流入该外壳30K的第一容纳室300K并通过该第十一通道1011K的导通开口10111K流入该第十一通道1011K,然后流入该第六通道106K,经该第六开口306K流入该水处理单元2的第二水处理元件90K。
如说明书附图之图6E至6H所示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流器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十四通道 1014K,其中该第十四通道1014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延伸;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向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延伸,和自该底端部211K的该第二中心部2111K和该第二中间部2113K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高端部212K。优选地,该第十四通道1014K自该第一控流面100K的该中心部分1000K向下延伸;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第二控流面200K的第六区域2006K和该中心区域2000K向上延伸。更优选地,该第一通道101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 向下和向外延伸和/或该第五通道105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K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和/或该第六通道106K 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K和第四通道104K分别自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面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十四通道1014K自该第一控流面 100K向下和向外延伸,其中该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本体21K的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间部2113K延伸至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密封部2114K并向上和向内延伸进入该底端部211K的第二中心部2111K。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十四通道1014K且该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1013K自该底端部211K的该第二中间部 2113K延伸进入该第二中心部2111K并自该第二控流元件20K的第二控流面200K向上延伸至该第二控流本体21K的高端部212K,从而使得当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1处于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第四工作位时,该第十四通道1014K与该第十三通道1013K相连通,冲洗第二水处理元件90K和/ 或冲洗第一水处理元件80K后产生的废液将经控流器1的第十三通道1013K流入该第十四通道1014K 并经该第十四通道1014K排出。优选地,该第十四通道1014K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K、第二通道102K、第三通道103K、第四通道104K、第五通道105K、第六通道106K、第一导通通道1015K和第二导通通道1016K相隔开地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第一控流本体11K的顶端部111K的第十四通道1014K时,该控流器的耐磨元件40K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四接口4014K,其中该第十四接口4014K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该控流器的第十四通道1014K相对应。
至此,本发明目的可被充分和有效地完成,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本发明水处理系统的该控流器1 的第二控流元件20K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10K的位置,从而使该控流器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位,以调节和控制该水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使用者通过一个本发明控流器1即可实现对本发明水处理系统的待处理水、处理后水和反冲洗产生的废水的流动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仅用于描述本发明时对本发明的命名和使本发明的不同部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的水流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和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发明,其指的是包括但不限于水流的各种流体;本文中的水也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和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发明,其指的是包括但不限于水的各种液态物质和各种气态物质,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水和/或水流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同时,本发明控流器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水流的各种流体的流动控制,和本发明水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各种流体,包括但不限于水流的各种流体的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附图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本发明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发明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且本发明不受基于这些实施例原理基础上的改变的限制。因此,本发明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书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36)

1.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控流元件;和
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自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六通道并将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导通通道自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五通道并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相互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内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隐藏在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内,以防止流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的流体自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向上流向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外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延伸并自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向上延伸和贯通所述第二控流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六区域向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十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和第一中心部之间的第二导通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一个第一外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一外缘部之间的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所述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之间的第二密封部;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一个第二外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外缘部和所述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设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通道设于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二导通部,且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自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和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密封部适于盖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密封部适于盖住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从而阻止流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的流体向上流向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外部空间;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第二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并向上和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导通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六区域向上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十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
18.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控流元件;和
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三通道和一个第十四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第十四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相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通道和一个第二导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自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六通道并将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导通通道自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五通道并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相互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内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隐藏在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内,以防止流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的流体自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向上流向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外部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延伸进入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中心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六区域和所述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至所述高端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十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之间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耐磨本体,其中所述耐磨本体具有一个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的耐磨表面,其中所述耐磨元件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相对应,且所述耐磨元件的所述耐磨本体相隔开地形成有一个第一接口、一个第二接口、一个第三接口、一个第四接口、一个第五接口、一个第六接口和一个第十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六接口和所述第十四接口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相对应。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和第一中心部之间的第二导通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一个第一外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一外缘部之间的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在所述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之间的第二密封部;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一个第二外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外缘部和所述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之间的第一密封部,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设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通道设于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二导通部,且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通通道分别自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和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密封部适于盖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密封部适于盖住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从而阻止流经所述第一导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的流体向上流向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外部空间;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第二边缘部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并向上和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导通开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三通道具有一个第一中心通道和一个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相连通的第一中间通道,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所述第一中间通道设于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第十三通道的第一中间通道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中间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第十三通道的第一中心通道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第十三通道的第一中心通道和所述第一中间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一个位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所述第一中间通道之间的密封桥,其中所述密封桥适于将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与所述第十三通道相隔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密封部并向上和向内延伸进入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中心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六区域和所述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至所述高端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十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之间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耐磨本体,其中所述耐磨本体具有一个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的耐磨表面,其中所述耐磨元件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相对应,且所述耐磨元件的所述耐磨本体相隔开地形成有一个第一接口、一个第二接口、一个第三接口、一个第四接口、一个第五接口、一个第六接口和一个第十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六接口和所述第十四接口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相对应。
CN201710821167.8A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Active CN107830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72129 2012-04-19
CN2012101170439 2012-04-19
CN201210117043.9A CN102644767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210117212.9A CN102644769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210117048.1A CN102644768B (zh) 2012-04-19 2012-04-19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2101170481 2012-04-19
CN201210127150X 2012-04-26
CN201210127148.2A CN102644770B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210127150.XA CN102635708B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2101271482 2012-04-26
CN201380020645.5A CN104254721B (zh)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0645.5A Division CN104254721B (zh)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0205A CN107830205A (zh) 2018-03-23
CN107830205B true CN107830205B (zh) 2019-08-16

Family

ID=4938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1166.3A Pending CN107795711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CN201710821168.2A Pending CN107740873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CN201710821167.8A Active CN107830205B (zh)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CN201710821142.8A Pending CN107917244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CN201380020645.5A Active CN104254721B (zh)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1166.3A Pending CN107795711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CN201710821168.2A Pending CN107740873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1142.8A Pending CN107917244A (zh) 2012-04-19 2013-04-19 水处理系统
CN201380020645.5A Active CN104254721B (zh) 2012-04-19 2013-04-19 控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5) CN107795711A (zh)
WO (1) WO2013155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373B (zh) * 2015-01-26 2020-05-01 德商碧然德有限公司 用於液體處理系統的閥、閥致動裝置、芯和適配器
CN105370951B (zh) * 2015-11-04 2018-01-23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处理的装置
CN110553060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宁波市科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方法及其平面阀
CN110902870B (zh) * 2018-09-18 2024-03-26 宁波市科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方法及其平面阀
WO2021008505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WO2021008506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龙头净水器及用于龙头净水器的过滤装置
WO2021008509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净水器及用于净水器的控制阀
CN117643669B (zh) * 2024-01-26 2024-04-02 山东冠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呼吸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1712A (en) * 1972-05-09 1974-05-21 Wilkes Pool Corp Adapter
CN2719820Y (zh) * 2004-08-21 2005-08-24 杨润德 水处理系统用多功能控制阀
CN2747429Y (zh) * 2004-07-17 2005-12-21 杨润德 水处理系统用多路阀
CN201305482Y (zh) * 2008-12-09 2009-09-09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
CN202065502U (zh) * 2010-07-20 2011-12-07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软化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64697A (en) * 1931-08-31 1944-12-12 Lee G Daniels Valve
US3711712A (en) * 1970-12-28 1973-01-16 Laren R Mc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a foreign body in human eye
JPS57208368A (en) * 1981-06-15 1982-12-21 Sakae Minami Compound valve equipped with filter section
CN2725659Y (zh) * 2004-09-19 2005-09-14 深圳市诚德来实业有限公司 过滤器多路阀
ATE420553T1 (de) * 2004-11-08 2009-01-15 Askoll Holding Srl Wahlventil eines druckfilters für aquarien oder teiche
CN100436902C (zh) * 2007-02-06 2008-11-26 王承丰 软化水处理设备用多路控制阀
CN201679998U (zh) * 2010-05-05 2010-12-22 四川凯歌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多路一体阀
CN102644768B (zh) * 2012-04-19 2015-04-15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02644767B (zh) * 2012-04-19 2014-07-09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02644770B (zh) * 2012-04-26 2014-07-02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02644769B (zh) * 2012-04-19 2014-07-02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02635708B (zh) * 2012-04-26 2014-07-02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1712A (en) * 1972-05-09 1974-05-21 Wilkes Pool Corp Adapter
CN2747429Y (zh) * 2004-07-17 2005-12-21 杨润德 水处理系统用多路阀
CN2719820Y (zh) * 2004-08-21 2005-08-24 杨润德 水处理系统用多功能控制阀
CN201305482Y (zh) * 2008-12-09 2009-09-09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
CN202065502U (zh) * 2010-07-20 2011-12-07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软化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721B (zh) 2018-02-23
CN107830205A (zh) 2018-03-23
CN107740873A (zh) 2018-02-27
CN104254721A (zh) 2014-12-31
CN107917244A (zh) 2018-04-17
WO2013155878A1 (zh) 2013-10-24
CN107795711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0205B (zh) 控流器
CN104508340B (zh) 控流器及具有该控流器的水处理系统
KR100914137B1 (ko) 수처리 시스템용 다기능 제어밸브
CN102644769B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US10865894B2 (en) Four-way valve for backflush filter system
CN102644768B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11140671A (zh) 一种多功能流体控制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3172190A (zh) 一种无泵节能纯水系统
CN101524602A (zh) 可反冲洗的过滤器
JP4283233B2 (ja) 夾雑物除去装置
CN211676631U (zh) 一体式龙头净水器
CN210440619U (zh) 一种双向四通阀及其前置过滤器连接结构
CN211779149U (zh) 一种多功能流体控制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7654696B (zh) 控流器
JPS636276A (ja) 水流式3方切替弁及びこの水流式3方切替弁を備えた圧力式ろ過装置
CN2316512Y (zh) 滤水器水流切换开关阀
CN2171751Y (zh) 净水器用四通阀
CN221097552U (zh) 一种不间断供水的水处理多功能控制阀结构
CN217401864U (zh) 电磁阀防堵塞装置
CN209922922U (zh) 一种免用多路阀控制的商用饮水机预处理系统
CN216987094U (zh)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3516836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21762711U (zh) 一种洗衣机用水龙头
CN108619764A (zh) 一种过滤器、净饮机、智能马桶及智能马桶的控制方法
CN221762712U (zh) 一种水龙头用多功能出水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