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5709A -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5709A
CN107825709A CN201711092367.0A CN201711092367A CN107825709A CN 107825709 A CN107825709 A CN 107825709A CN 201711092367 A CN201711092367 A CN 201711092367A CN 107825709 A CN107825709 A CN 107825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syringe needle
discharging
areas
discharg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923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25709B (zh
Inventor
刘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10923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25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2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包括第一机头和第二机头,所述的第一机头包括料筒和第一出料针头,料筒靠近第一出料针头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掺丝区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使得加强丝能够从掺丝孔径向引入并从第一出料针头的第一出料口轴向引出;所述的第二机头的结构与第一机头基本相同。第一出料针头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二料针头的第二出料口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在轴向运动。本发明的机头能够在3D打印过程中将加强丝参入3D打印物料中,能够对产品进行增强、增韧。本发明能够从两个方向同步进行打印,提高了3D打印的生产效率,也适用于一些需要在两个方向同步打印的情况,拓展了3D打印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涉及3D打印机头,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是一种由CAD模型直接驱动,将材料逐层或逐点堆积出实体零件的技术总称,它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它也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制造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类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与传统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术相比,是一种“自下而上、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加法制造思想,俗称“3D打印”技术。
3D打印机头是“3D打印”技术中的重要机械设备,针式打印机头更是 3D打印机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随着科技的进步,光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航空、通信、医院、银行、邮局、彩票、保险、餐饮等行业用户来说,针式打印机是他们的必备产品之一,因为只有通过针式打印机才能快速的完成各项单据的复写,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而且还能为这些窗口行业用户存底。另外还有一些电商、快递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用针式打印机来取代以往的手写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式打印机头,包括铝壳、拍板和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拍板的下面装一个磁轭组件;磁轭腔内两侧均匀的设有八个导柱体;在导柱体上缠有线圈组件;磁轭组件的下面装有凸部组件,长针穿过副导片F、副导片E组件、副导片D、副导片A和针导片;短针穿过副导片 C、副导片B组件、副导片A和针导片。本装置打印速度快,字迹清晰噪音低,不断针,打印头使用寿命长,大大提高了打印机的质量。
但是现有的针式打印机头主要用于打字是通过打印头中的打印针击打复写纸,从而形成字体,在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多联纸张,一般常用的多联纸有2联、3联、4联纸,其中也有使用6联的打印机纸。多联纸一次性打印完成只有针式打印机能够快速完成。现有技术中还么有能够用于修补缺口、远距离移动打印的3D打印机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同步掺丝 3D打印机头,解决现有的打印机头无法在打印的同时对出料进行增强增韧改善的技术问题,同时解决双向同步打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包括第一机头和第二机头,所述的第一机头包括料筒和第一出料针头,料筒靠近第一出料针头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掺丝区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使得加强丝能够从掺丝孔径向引入并从第一出料针头的第一出料口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二机头包括料筒和第二出料针头,料筒靠近第二出料针头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掺丝区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使得加强丝能够从掺丝孔径向引入并从第二出料针头的第二出料口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一机头的第一出料针头为直针头,所述的第二机头的第二料针头为弯针头;第一出料针头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二料针头的第二出料口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在轴向运动。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料筒内安装有输料单螺杆,所述的料筒外设置有加热层。
所述的加热层包括多个独立加热的加热区。
所述的料筒内安装有隔板,隔板将料筒分为第一组分区和第二组分区,第一组分区和第二组分区在料筒内靠近掺丝区的位置连通;第一组分区内安装有带有第一输料活塞的第一输料活塞杆,第二组分区内安装有带有第二输料活塞的第二输料活塞杆。
所述的料筒和掺丝区之间还设置有主混料区,主混料区内安装有搅拌桨。
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和第二出料针头靠近掺丝区的位置均设置有辅混料区,辅混料区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凸起。
所述的第一输料活塞杆和第二输料活塞杆伸出料筒的端部固接在一起,第一输料活塞和第二输料活塞同步运动,通过第一组分区物料和第二组分区物料之间的混料配比来确定第一组分区和第二组分区的截面面积比。
所述的掺丝区内通过镂空的支架安装有中心导向环,加强丝从中心导向环中穿过使得加强丝能够从出料针头中心引出。
所述的中心导向环下方固定设置有毛刺生成筒,所述的毛刺生成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毛凸起,加强丝从毛刺生成筒内穿过被刮毛凸起刮伤形成毛刺。
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和第二出料针头内壁中均嵌有光固化激光头,光固化激光头的端面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端面平齐。
所述的掺丝孔上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掺丝孔为一个以上。
所述的掺丝区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夹紧加强丝的对辊。
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或第二出料针头与掺丝区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
所述的出料针头的出料口内壁为圆滑过渡且向外扩张的喇叭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机头能够在3D打印过程中将加强丝参入3D打印物料中,能够对产品进行增强、增韧。也能够加快出料针头速度,并且能保证在快速出料过程中料条不会断裂,从而避免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掺丝3D打印机头还能够用于对破损的缺口进行修补,特别适用于大缺口的修补,在修补初期,料条不会断裂。
本发明能够从两个方向同步进行打印,提高了3D打印的生产效率,也适用于一些需要在两个方向同步打印的情况,拓展了3D打印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出料针头端部集成了光固化激光头,使得物料从出料口出来后能够迅速固化。
本发明的机头内设置有中心定位环和毛刺生成筒,使得加强丝表面产生毛刺,增加与物料的粘附性,并且能够使得加强丝位于物料正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机头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机头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中心导向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毛刺生成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物料包覆加强丝的出料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料筒,(2-1)-第一出料针头,(2-2)-第二出料针头,3-掺丝区,4-掺丝孔,5-加强丝,(6-1)-第一出料口,(6-2) -第二出料口,7-支架,8-中心导向环,9-毛刺生成筒,10-刮毛凸起,11-光固化激光头,12-密封圈,13-对辊,14-输料单螺杆,15-加热层,16-加热区, 17-隔板,18-第一组分区,19-第二组分区,20-第一输料活塞,21-第一输料活塞杆,22-第二输料活塞,23-第二输料活塞杆,24-主混料区,25-搅拌桨, 26-辅混料区,27-扰流凸起;28-第一机头,29-第二机头,30-升降机构,31- 基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所述的第一机头包括料筒1和第一出料针头2-1,料筒1靠近第一出料针头2-1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 4径向引入并从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二机头包括料筒1和第二出料针头2-2,料筒1靠近第二出料针头2-2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4径向引入并从第二出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 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一机头的第一出料针头2-1为直针头,所述的第二机头的第二料针头2-2为弯针头;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与第二料针头2-2 的第二出料口6-2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6-1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 6-2在轴向运动。
第一机头28通过升降机构30安装在基座31上,第二机构29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升降机构30的往复升降运动带动第一出料口6-1相对于第二出料口6-2在轴向运动。
升降机构30采用常用的液压升降杆或电动升降杆等升降机构。
基座31可以根据需要固定或者移动。
具体的,料筒1内安装有输料单螺杆14,所述的料筒1外设置有加热层15。加热层15包括多个独立加热的加热区16。通过输料单螺杆14的挤压混合和加热层15的加热可以使得物料熔化,以液态方式进入掺丝区3对加强丝5进行包覆。这种输料方式为热打印,采用加热能够熔化,通过紫外光照射能够迅速固化的3D打印物料,例如3M公司生产的Z350纳米光固化树脂、常用的3D打印光固化树脂组合物。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区3内通过镂空的支架7安装有中心导向环8,加强丝5从中心导向环8中穿过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出料针头2中心引出。中心导向环8的中心导向作用能够使得加强丝5在出料针头 2中位于中心位置,使得加强丝5包覆的物料厚度保持均匀。
更进一步地,中心导向环8下方固定设置有毛刺生成筒9,所述的毛刺生成筒9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毛凸起10,加强丝5从毛刺生成筒9内穿过被刮毛凸起10刮伤形成毛刺。物料能够更容易包覆在带有毛刺的加强丝5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第一出料针头2-1和第二出料针头2-2 内壁中均嵌有光固化激光头11,光固化激光头11的端面与第一出料口6-1 和第二出料口6-2的端面平齐。光固化激光头11能够使得刚出出料口6的物料迅速固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孔4上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能够防止物料从掺丝孔4外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孔4为一个以上。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多个掺丝孔4,使得物料能够同时包覆多根加强丝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区3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夹紧加强丝5的对辊13。对辊13能够增加加强丝5的进丝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2-1或第二出料针头2-2与掺丝区3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和清洗。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出料针头2的出料口6内壁为圆滑过渡且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喇叭状的开口能够降低加强丝5弯折对其上物料包覆均匀性的影响。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启动加热层15对料筒1进行加热,各加热区16 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等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从料筒1的进料口进料,物料在料筒1中被加热层15的热量和输料单螺杆14的剪切双重作用下充分混合熔化,从料筒1中被输送至掺丝区3。加强丝5通过对辊13从掺丝孔4 中进入掺丝区3,在掺丝区3中经过中心导向环8导向定位,经过毛刺生成筒9使得加强丝5表面产生毛刺,然后在掺丝区3中物料与加强丝5相互附着,物料包裹在加强丝5周围,随着3D打印过程的进行,掺有加强丝5的物料从出料针头2的出料口6输出,在出料口6的端部通过光固化激光头 11的照射,使得物料快速固化。
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机头,本实施例以二者为相同的机头为例进行说明。双向打印时,只需要使得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能够按照设定的频率相对运动即可,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与第二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6-1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6-2在轴向运动进行双向打印。
实施例2: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头和第二机头,所述的第一机头包括料筒 1和第一出料针头2-1,料筒1靠近第一出料针头2-1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4径向引入并从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二机头包括料筒1和第二出料针头2-2,料筒1靠近第二出料针头2-2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4径向引入并从第二出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 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一机头的第一出料针头2-1为直针头,所述的第二机头的第二料针头2-2为弯针头;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与第二料针头2-2 的第二出料口6-2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二出料口6-2能够相对于第一出料口 6-1在轴向运动。
第一机头28通过升降机构30安装在基座31上,第二机构29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升降机构30的往复升降运动带动第一出料口6-1相对于第二出料口6-2在轴向运动。
升降机构30采用常用的液压升降杆或电动升降杆等升降机构。
基座31可以根据需要固定或者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料筒1内安装有隔板17,隔板17将料筒1分为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19,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 19在料筒1内靠近掺丝区3的位置连通;第一组分区18内安装有带有第一输料活塞20的第一输料活塞杆21,第二组分区19内安装有带有第二输料活塞22的第二输料活塞杆23。
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19内分别装有能够混合并通过光固化的材料,采用常规的双组份混合光固化材料即可,例如水性双组份光固化聚氨酯树脂。第一组分区18中装入的物料计为A组分,第二组分区18中装入的物料计为B。
更进一步地,料筒1和掺丝区3之间还设置有主混料区24,主混料区 24内安装有搅拌桨25。在主混料区24中进行A组分和B组分的一次混合。出料针头2靠近掺丝区3的位置设置有辅混料区26,辅混料区26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凸起27。在辅混料区26中进行A组分和B组分的二次混合,使得物料混合的更均匀。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第一输料活塞杆21和第二输料活塞杆23伸出料筒1的端部固接在一起,第一输料活塞20和第二输料活塞22 同步运动,通过第一组分区18物料和第二组分区19物料之间的混料配比来确定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19的截面面积比。便于同步输送物料。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区3内通过镂空的支架7安装有中心导向环8,加强丝5从中心导向环8中穿过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出料针头2中心引出。中心导向环8的中心导向作用能够使得加强丝5在出料针头 2中位于中心位置,使得加强丝5包覆的物料厚度保持均匀。
更进一步地,中心导向环8下方固定设置有毛刺生成筒9,所述的毛刺生成筒9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毛凸起10,加强丝5从毛刺生成筒9内穿过被刮毛凸起10刮伤形成毛刺。物料能够更容易包覆在带有毛刺的加强丝5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第一出料针头2-1和第二出料针头2-2 内壁中均嵌有光固化激光头11,光固化激光头11的端面与第一出料口6-1 和第二出料口6-2的端面平齐。光固化激光头11能够使得刚出出料口6的物料迅速固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孔4上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能够防止物料从掺丝孔4外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孔4为一个以上。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多个掺丝孔4,使得物料能够同时包覆多根加强丝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掺丝区3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夹紧加强丝5的对辊13。对辊13能够增加加强丝5的进丝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2-1或第二出料针头2-2与掺丝区3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和清洗。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优化,出料针头2的出料口6内壁为圆滑过渡且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喇叭状的开口能够降低加强丝5弯折对其上物料包覆均匀性的影响。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A组分加入到第一组分区18,将B组分加入到第二组分区19,然后同时推动第一输料活塞杆21和第二输料活塞杆23,使得A组分和B组分按照所需要的配比一起下料进入主混料区24中在搅拌桨25的搅拌下进行一次混合,混合好的物料被挤压至掺丝区3。加强丝5 通过对辊13从掺丝孔4中进入掺丝区3,在掺丝区3中经过中心导向环8 导向定位,经过毛刺生成筒9使得加强丝5表面产生毛刺,然后在掺丝区3 中物料与加强丝5相互附着,物料包裹在加强丝5周围。在出料针头2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辅混料区26,使得物料在辅混料区26进行进一步的二次混合,混合的更加充分。随着3D打印过程的进行,掺有加强丝5的物料从出料针头2的出料口6输出,在出料口6的端部通过光固化激光头11的照射,使得物料快速固化。
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机头,本实施例以二者为相同的机头为例进行说明。双向打印时,只需要使得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能够按照设定的频率相对运动即可,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与第二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6-1 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6-2在轴向运动进行双向打印。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头(28和第二机头(29),所述的第一机头(28)包括料筒(1)和第一出料针头(2-1),料筒(1)靠近第一出料针头(2-1)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4)径向引入并从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二机头包括料筒(1)和第二出料针头(2-2),料筒(1)靠近第二出料针头(2-2)的端部设置有掺丝区(3),掺丝区(3)的侧壁上开设有掺丝孔(4),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掺丝孔(4)径向引入并从第二出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轴向引出;
所述的第一机头的第一出料针头(2-1)为直针头,所述的第二机头的第二料针头(2-2)为弯针头;第一出料针头(2-1)的第一出料口(6-1)与第二料针头(2-2)的第二出料口(6-2)同轴相对安置,且第一出料口(6-1)能够相对于第二出料口(6-2)在轴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筒(1)内安装有输料单螺杆(14),所述的料筒(1)外设置有加热层(15);
所述的加热层(15)包括多个独立加热的加热区(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筒(1)内安装有隔板(17),隔板(17)将料筒(1)分为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19),第一组分区(18)和第二组分区(19)在料筒(1)内靠近掺丝区(3)的位置连通;第一组分区(18)内安装有带有第一输料活塞(20)的第一输料活塞杆(21),第二组分区(19)内安装有带有第二输料活塞(22)的第二输料活塞杆(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筒(1)和掺丝区(3)之间还设置有主混料区(24),主混料区(24)内安装有搅拌桨(25);
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2-1)和第二出料针头(2-2)靠近掺丝区(3)的位置均设置有辅混料区(26),辅混料区(26)的内壁上设置有扰流凸起(2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丝区(3)内通过镂空的支架(7)安装有中心导向环(8),加强丝(5)从中心导向环(8)中穿过使得加强丝(5)能够从出料针头(2)中心引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导向环(8)下方固定设置有毛刺生成筒(9),所述的毛刺生成筒(9)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毛凸起(10),加强丝(5)从毛刺生成筒(9)内穿过被刮毛凸起(10)刮伤形成毛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2-1)和第二出料针头(2-2)内壁中均嵌有光固化激光头(11),光固化激光头(11)的端面与第一出料口(6-1)和第二出料口(6-2)的端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丝孔(4)上设置有密封圈(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丝区(3)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夹紧加强丝(5)的对辊(13)。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针头(2-1)或第二出料针头(2-2)与掺丝区(3)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
CN201711092367.0A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Active CN107825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2367.0A CN107825709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2367.0A CN107825709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5709A true CN107825709A (zh) 2018-03-23
CN107825709B CN107825709B (zh) 2024-04-09

Family

ID=6165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92367.0A Active CN107825709B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2570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2986A (zh) * 2014-07-24 2014-11-26 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双向打印立体打印机
CN104972658A (zh) * 2015-06-30 2015-10-14 成都思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装置
CN106313510A (zh) * 2016-10-13 2017-01-11 河南龙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混料装置
CN106573413A (zh) * 2014-05-27 2017-04-19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三维打印系统、三维打印方法、成型装置、含纤维物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15079A (zh) * 2017-04-18 2017-07-0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连续碳纤维3d打印装置
CN207523035U (zh) * 2017-11-08 2018-06-22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3413A (zh) * 2014-05-27 2017-04-19 学校法人日本大学 三维打印系统、三维打印方法、成型装置、含纤维物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2986A (zh) * 2014-07-24 2014-11-26 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双向打印立体打印机
CN104972658A (zh) * 2015-06-30 2015-10-14 成都思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装置
CN106313510A (zh) * 2016-10-13 2017-01-11 河南龙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混料装置
CN106915079A (zh) * 2017-04-18 2017-07-0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连续碳纤维3d打印装置
CN207523035U (zh) * 2017-11-08 2018-06-22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肇中 等: "《玻璃纤维应用技术》", 中国石化出版社, pages: 84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5709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663B (zh) 彩色或多材质3d打印机
WO2009139395A1 (ja) 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方法、三次元造形用材料及び三次元造形物
CN102848726B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物
CN204773620U (zh) 一种双喷头3d打印机
CN105881907A (zh) 一种3d打印机的多彩色打印机构
CN104786502A (zh) 一种彩色3d打印头及其打印方法
CN104177803A (zh) 彩色三维打印成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523035U (zh)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CN104786496A (zh) 喷墨式的热熔挤出全彩色3d打印机
CN109228311A (zh) 一种用于生成3d打印机线材的多通道生成装置
CN108215178A (zh)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原位编织增材制造方法
CN108712959A (zh) 彩色3d打印设备和相应的彩色3d打印方法
CN107825709A (zh) 一种双向同步掺丝3d打印机头
CN107953554A (zh) 一种掺丝3d打印机头
CN1682055A (zh) 用于按需喷射式喷墨打印机的电磁阀
CN207523032U (zh) 一种双组份掺丝3d打印机头
CN207523033U (zh) 一种掺丝3d打印机头
CN207758161U (zh) 一种高附着掺丝3d打印机头
CN207758154U (zh) 一种光固化掺丝3d打印机头
CN104552954A (zh) 一种3d打印线材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
CN107671293A (zh) 一种混合挤出连续式双喷头粉体喂料3d打印装备
CN210362494U (zh) 一种可选式单混色3d打印机
CN107825707A (zh) 一种双组份掺丝3d打印机头
US201601015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multi-colore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ing a secondary colorization process
CN109622886A (zh) 可实现芯骨功能的砂型三维打印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