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9077A -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9077A
CN107819077A CN201610821744.9A CN201610821744A CN107819077A CN 107819077 A CN107819077 A CN 107819077A CN 201610821744 A CN201610821744 A CN 201610821744A CN 107819077 A CN107819077 A CN 107819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luminescent layer
thickness
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17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虎
牟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17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9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9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调整了微腔结构中的发光层的位置,使发光层较为远离全发射电极,并且特定地将发光层的位置调整到“发光层与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的0.7~1倍”时,可以使得OLED器件的光谱红移,这样一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减少总腔长来实现目标光谱,即可以减少有机功能层的厚度,可以减少有机材料的消耗,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利用外加电压后注入的载流子复合激发有机材料发光的器件,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发光的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质量轻、厚度薄、亮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无需背光照明,且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在显示与照明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成为最具潜力取代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件。
目前OLED显示器的出光效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有机物的反射率高于玻璃和空气,玻璃的反射率又高于空气,发光层发出的光在向玻璃及空气发射的时候,会出现全反射现象,使得部分光被金属电极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对微腔发射OLED显示器进行研究,尤其是顶发射OLED的微腔结构,具体来说,其阳极为全反射电极,阴极为半反射电极(半透明电极),两个相对设置的电极之间会形成共振腔,光在共振腔内(在有机层的内部)的多光干涉从而实现光谱的共振发射,提高出光效率。
然而,OLED微腔器件以及显示面板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价格偏高,并且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有机材料的高价格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和/或其他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包括:基板;阳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有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之上;所述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一发光层;以及,阴极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功能层之上;其中,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其中一个为全反射电极,另一个为半反射电极,两者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而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的0.7~1倍。
优选的,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2300~2600A,所述红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900~2400A;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1900~2200A,所述绿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500~2000A;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1600~1900A,所述蓝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400~1700A。
优选的,所述阳极层为全反射电极,所述阴极层为半反射电极;且,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
优选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仅设置所述电子注入层。
优选的,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100~300A;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0~200A;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200~400A;以及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700~2200A;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300~1700A;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00~1500A。
优选的,所述阳极层为半反射电极,所述阴极层为全反射电极;且,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优选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仅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和所述电子阻挡层。
优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0~200A;所述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100~200A;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200~400A;以及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
优选的,所述半反射电极的出光一侧设有光取出层。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如上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调整了微腔结构中的发光层的位置,使发光层较为远离全发射电极,并且特定地将发光层的位置调整到“发光层与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的0.7~1倍”时,可以使得OLED器件的光谱红移,这样一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减少总腔长来实现目标光谱,即可以减少有机功能层的厚度,可以减少有机材料的消耗,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本文中所述的“设置于…(之)上”应当理解为包括直接接触的“设置于…(之)上”和不直接接触的“设置于…(之)上”。
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和电连接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实施例1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剖视示意图;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基板10、阳极层20、有机功能层30和阴极层40。
其中,阳极层20设置于基板10之上;有机功能层30设置于阳极层20之上;阴极层40设置于有机功能层30之上;即,在基板10之上依次层叠设置阳极层20、有机功能层30和阴极层40。
其中,有机功能层30至少包括一发光层31。
其中,阳极层20和阴极层40,其中一个为全反射电极,另一个为半反射电极,两者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
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为顶发射OLED器件(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为出光方向),阳极层20为全反射电极,阴极层40为半反射电极;如图1中所示,阳极层20与阴极层40之间的距离L即为总腔长。
其中,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阳极层20)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D)为总腔长L的0.7~1倍。优选的,D为L的0.8倍、0.85倍、0.9倍或0.95倍。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发现,在微腔结构中,当调整发光层31的位置,使发光层31较为远离全发射电极,并且特定地将发光层31的位置调整到“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的0.7~1”时,可以使得OLED器件的光谱红移,这样一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减少总腔长来实现目标光谱,即可以减少有机功能层的厚度,可以减少有机材料的消耗,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若发光层31为红光发光层,则总腔长L可以为2300~2600A,红光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阳极层20)之间的距离D可以为1900~2400A。优选的,L为2300A,D为1800A;或者,L为2400A,D为1900A;或者,L为2500A,D为2000A;或者,L为2600A,D为2100A。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若发光层31为绿光发光层,则总腔长L可以为1900~2200A,绿光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阳极层20)之间的距离D可以为1500~2000A。优选的,L为1900A,D为1400A;或者,L为2000A,D为1500A;或者,L为2100A,D为1600A;或者,L为2200A,D为1700A。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若发光层31为蓝光发光层,则总腔长L可以为1600~1900A,蓝光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阳极层20)之间的距离D为1400~1700A。优选的,L为1600A,D为1300A;或者,L为1700A,D为1400A;或者,L为1800A,D为1500A;或者,L为1900A,D为1600A。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1为蓝光发光层,总腔长L约为1900A,蓝光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阳极层20)之间的距离D约为1600A。因此,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与常规产品相比,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D增加了约200A,阳极层20与阴极层40之间的总腔长L大约减少了100A,减少有机材料的使用,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有机功能层30包括在阳极层20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32、空穴传输层33、发光层31和电子注入层34。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1与阴极层40(半反射电极)之间仅设置电子注入层34。
在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与现有技术的相比,发光层31与阴极层40之间省略了“电子传输层”,通过使发光层31远离全反射电极,靠近半反射电极,减少有机材料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电子注入层34的厚度为100~300A,空穴注入层32的厚度为50~200A,发光层31的厚度为200~400A;并且,若发光层31为红光发光层,则空穴传输层33的厚度为1700~2200A;若发光层31为绿光发光层,则空穴传输层33的厚度为1300~1700A;若发光层31为蓝光发光层,则空穴传输层33的厚度为1000~1500A。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子注入层34的厚度为100A,空穴注入层32的厚度为100A,发光层31的厚度为200A,并且,发光层31为蓝光发光层,空穴传输层33的厚度为1400A。
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40为半反射电极,也可以称为半透半反电极,其采用半透明电极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阴极层40(半反射电极)的出光一侧设有光取出层50。
实施例2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剖视示意图;实施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基板10’、阳极层20’、有机功能层30’和阴极层40’。
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实施例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为底发射型OLED,图2中箭头所示为出光方向。
其中,阳极层20’为半反射电极,阴极层40’为全反射电极;如图2中所示,阳极层20’与阴极层40’之间的距离L’即为总腔长。
有机功能层30’至少包括一发光层31’。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阴极层40’)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D’)为总腔长L’的0.7~1倍。优选的,优选的,D为L的0.8倍、0.85倍、0.9倍或0.95倍。
在本实施例中,D’为L’的约为0.8倍。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1’为红光发光层,总腔长L’约为2500A,红光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阴极层40’)之间的距离D’约为2000A。因此,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与常规产品相比,发光层31’与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D’增加了约350A,阳极层20’与阴极层40’之间的总腔长L大约减少了180A,减少有机材料的使用,节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有机功能层30’包括在阳极层20’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32’、电子阻挡层33’、发光层31’和电子传输层3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层31’与阳极层20’之间仅设置空穴注入层32’和电子阻挡层33’。
在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与现有技术的相比,发光层31’与阳极层20’之间省略了“空穴传输层”,通过使发光层31’远离全反射电极,靠近半反射电极,减少有机材料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空穴注入层32’的厚度为50~200A,电子阻挡层33’的厚度为100~200A,发光层31’的厚度为200~400A,并且,若发光层31’为红光发光层,则电子传输层34’的厚度为100-300A;若发光层31’为绿光发光层,则电子传输层34’的厚度为100-300A;若发光层31’为蓝光发光层,则电子传输层34’的厚度为100-300A。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穴注入层32’的厚度为100A,电子阻挡层33’的厚度为100A,发光层31’的厚度为400A,电子传输层34’的厚度为100A。
在本实施例中,阳极层20’为半反射电极,也可以称为半透半反电极,其采用半透明电极材料制成。
上述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可以应用于诸如手机、PAD之类的显示面板中。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包括:
基板;
阳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
有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之上;所述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一发光层;以及,
阴极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功能层之上;
其中,
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其中一个为全反射电极,另一个为半反射电极,两者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而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总腔长的0.7~1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2300~2600A,所述红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900~24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1900~2200A,所述绿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500~20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总腔长为1600~1900A,所述蓝光发光层与所述全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400~1700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层为全反射电极,所述阴极层为半反射电极;且,
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仅设置所述电子注入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100~300A;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0~200A;
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200~400A;以及
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700~22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300~17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00~1500A。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层为半反射电极,所述阴极层为全反射电极;且,
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在所述阳极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仅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和所述电子阻挡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50~200A;
所述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100~200A;
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200~400A;以及
若所述发光层为红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绿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
若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则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0-300A。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反射电极的出光一侧设有光取出层。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201610821744.9A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7819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744.9A CN107819077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744.9A CN107819077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9077A true CN107819077A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744.9A Pending CN107819077A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907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107A (zh) * 2005-03-11 2008-03-0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彩色发光装置
WO2012073269A1 (ja) * 2010-11-29 2012-06-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発光装置、及び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表示装置
CN102956838A (zh) * 2011-08-12 2013-03-06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使用该元件的装置和发光元件阵列
CN103094309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681734A (zh) * 2013-11-26 2015-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107A (zh) * 2005-03-11 2008-03-0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彩色发光装置
WO2012073269A1 (ja) * 2010-11-29 2012-06-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発光装置、及び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表示装置
CN102956838A (zh) * 2011-08-12 2013-03-06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使用该元件的装置和发光元件阵列
CN103094309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681734A (zh) * 2013-11-26 2015-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756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4576691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752623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0521847C (zh) 顶发射结构彩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0736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6229418B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KR2014007916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EP369996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762318B (zh) 一种顶发射oled器件
CN101257035B (zh) 顶部发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05826479A (zh) 发光元件
CN109148505A (zh) 一种顶发射Mircr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11669B (zh) 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10199402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设备
CN10227075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08123053A (zh) 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7819077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US20200075881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9109258A1 (zh) 一种高色域oled器件
US20060273734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03500801B (zh) 顶发光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077016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2956677B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86814U (zh)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5752261U (zh) 一种微腔oled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