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6111B -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 Google Patents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6111B
CN107806111B CN201711187789.6A CN201711187789A CN107806111B CN 107806111 B CN107806111 B CN 107806111B CN 201711187789 A CN201711187789 A CN 201711187789A CN 107806111 B CN107806111 B CN 107806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torage
pipe gallery
ventilating
shaf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77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6111A (zh
Inventor
陈思
王瑀
尹力文
侯建强
蒋晓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77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6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6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6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22Adaptations of pumping plants for lifting sew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通风井本体,所述通风井本体与所述综合管廊的管廊本体串联并连通,所述通风井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地面齐平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能开闭的百叶栅,所述通风井本体内设有储水舱,所述储水舱的开口与所述通风口上下相对,所述储水舱内设有能向外输送水源的潜水泵。本发明的通风口与地面齐平,且能收集雨水,实现通风与雨水收集功能一体化。

Description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内的通风是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营造安全和卫生的条件而进行换气的技术。通风井是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地下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构筑物采用通风井可以向地下构筑物送入新鲜空气,同时排出被污染的空气。
现有的通风井的通风口以防水为设计理念,且通风口需要与外界大气相通,故通风口往往超出地面高度,当降雨时,雨水在地表径流,以直接流向道路收水系统,造成了道路的排水负担,间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现有的通风井的通风口超出地面分会占据地面较大空间,对于地上交通和景观及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且由于超出地面空间的限制,地下构筑物的布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结合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提供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通风口与地面齐平,且能收集雨水,实现通风与雨水收集功能一体化。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通风井本体,所述通风井本体与所述综合管廊的管廊本体串联并连通,所述通风井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地面齐平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能开闭的百叶栅,所述通风井本体内设有储水舱,所述储水舱的开口与所述通风口上下相对,所述储水舱内设有能向外输送水源的潜水泵。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井本体包括顶壁、水平设置的中隔壁、底壁和两个侧壁,所述顶壁上设有所述通风口,所述中隔壁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并与至少一所述侧壁相连,所述中隔壁的下方设有所述储水舱和与所述管廊本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舱室。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壁上设有储水单元和能净化雨水的集成处理单元,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所述集成处理单元相连通,所述集成处理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储水单元能通过清洗软管与所述管廊本体相连通,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储水舱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管廊外储水单元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的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的溢流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井本体的顶壁的上方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的手动开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井本体的顶壁内嵌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的电控部,所述电控部与所述通风井本体内的工控机电连接,或所述电控部与远程监控中心室的工控机电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舱的周壁上设有停泵水位线和开泵水位线,所述停泵水位线和所述开泵水位线处均设有与所述潜水泵电连接的水位开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井本体内设有风机。
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特点及优点是:
1、本发明将通风井本体设于地面以下,并在其上端设有与地面齐平的通风口,以实现通风口地面化,增强适用性,避免凸出于地面的通风井占用地面面积,影响地面交通和美观。
2、本发明在通风口处设置百叶栅,并在通风井本体内设置与通风口相对的储水舱,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储水舱内设置的潜水泵,将储水舱内的雨水泵入通风井本体内的集成处理单元进行净化,以将干净的雨水储存于储水单元内,便于综合管廊内的使用(例如清洗管廊本体等),实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通过潜水泵将储水舱内的雨水直接或间接泵入市政排水管道,减轻地面排水负担,避免路面雨水堆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含手动开关和电控部);
图2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不含手动开关和电控部);
图3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地面;2、通风井本体;3、百叶栅;4、手动开关;5、电控部;6、储水舱;7、潜水泵;8、排水管道;9、管廊外储水单元;10、连接管道;11、市政排水管道;12、集成处理单元;13、风机;14、储水单元;15、排水口;16、第一舱室;17、第二舱室;18、集水坑;19、回流管;20、鸭嘴阀;21、顶壁;22、中隔壁;23、底壁;24、侧壁;25、爬梯;26、开口;H、开泵水位线;L、停泵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均是以本发明所示的图1中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包括位于地面1以下的通风井本体2,所述通风井本体2与所述综合管廊的管廊本体串联并连通,所述通风井本体2的上端设有与地面1齐平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能开闭的百叶栅3,所述通风井本体2内设有储水舱6,所述储水舱6的开口26与所述通风口上下相对,所述储水舱6内设有能向外输送水源的潜水泵7。
具体的,本发明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串联于管廊本体上,并与管廊本体、各管线一起构成了综合管廊,每个管廊本体上可以串联一个本发明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也可以间隔的串联多个,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综合管廊的使用(例如现浇混凝土管廊、预制混凝土管廊、钢制管廊、塑料管廊、玻璃管廊等),通风井本体2上端的通风口与地面1齐平,避免凸出地面1而影响交通或景观,通风口处的百叶栅3打开时既能实现通风井本体内与外界的大气连通,进而实现对综合管廊的换气,还可实现在雨天将雨水收集至通风井本体2内与通风口相对的储水舱6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缓解地面排水压力,节约水资源储水舱6的底部设有潜水泵7,以将储水舱6内收集的雨水泵出使用或排放,其中,储水舱6呈仅上方开口的密闭箱体状,储水舱6的开口26的宽度大于通风口的宽度,以保证通风口与储水舱6上下相对且雨水能经通风口顺利落下进入储水舱6内。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通风井本体2包括顶壁21、水平设置的中隔壁22、底壁23和两个侧壁24,所述顶壁21上设有所述通风口,所述中隔壁22位于两个所述侧壁24之间并与至少一所述侧壁24相连,所述中隔壁22的下方设有所述储水舱6和与所述管廊本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舱室,具体的,顶壁21为图1示出的折线状,储水舱6的开口26可靠近一个侧壁24,且该侧壁24的内壁面上设有爬梯25,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密闭箱体状的储水舱6是由中隔壁22、底壁23和周壁围设而成,该周壁由四个舱侧壁围设而成,或该周壁由三个舱侧壁和通风井本体2的侧壁24一起围设而成,当该周壁由三个舱侧壁和通风井本体2的侧壁24一起围设而成时,与通风口对应以接收雨水的储水舱6的开口26的结构以如下两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中隔壁22的一端与一侧壁24固设相连,中隔壁22的另一端与另一侧壁24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储水舱6的开口26,即中隔壁22的宽度小于通风井本体2的整体宽度,使储水舱6的开口26形成于中隔壁22与侧壁24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隔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壁24相连,且中隔壁22上开设通孔,该通孔形成储水舱6的开口26,以接收从通风口落下的雨水;另外,通风井本体2的整体宽度即为两个侧壁24之间的距离(宽度方向即为图1示出的左右方向),通风口的宽度小于通风井本体2的整体宽度,中隔壁22的下方设有的至少一个舱室与综合管廊的管廊本体相连通,即舱室的前后两端开放,以用于容纳管廊本体内的各管线(例如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给水管线等市政管线),较佳的,舱室为两个,如图1示出的并排设置的第一舱室16和第二舱室17,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数量的舱室,在此不做限制。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隔壁22上设有储水单元14和能净化雨水的集成处理单元12,所述潜水泵7通过排水管道8与所述集成处理单元12相连通,所述集成处理单元12与所述储水单元14相连通,所述储水单元14能通过清洗软管与所述管廊本体相连通,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有集水坑18,所述集水坑18通过回流管19与所述储水舱6相连通,具体的,储水单元14的下方设有排水口15,储水单元14能通过连接于排水口15的清洗软管与管廊本体相连通,以便于对管廊本体内的各个位置进行清洗,同时各舱室(第一舱室16和第二舱室17)均能通过连通管与集水坑18相连通,以将对各舱室清洗后的脏水流入集水坑18内,集水坑内的脏水通过回流管19流回储水舱6,可再次循环净化处理,回流管19和连通管上均设有鸭嘴阀20,避免集水坑18内的脏水倒回至各舱室、或储水舱6内的水流入集水坑18内,较佳的,回流管19呈倾斜设置,且回流管19位于集水坑18内的一端高于位于储水舱6内的一端,利于集水坑18内的脏水回流至储水舱6内,其中,储水单元14可为储水箱或其他能储存水的容器,集成处理单元12为现有技术中已存在的水过滤或净化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潜水泵7通过排水管道8与管廊外储水单元9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9的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9的溢流口通过连接管道10与市政排水管道11相连通,具体的,潜水泵7可将储水舱6内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8排出至位于管廊本体外的管廊外储水单元9内,以暂时储存,管廊外储水单元9可通过管路与需要用水的设备相连,当管廊外储水单元9内的水位超过其溢流口时,管廊外储水单元9内的水便会通过溢流口、与溢流口相连的连接管道10而进入市政排水管道11,当然,也可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结合使用,即如图5示出的第四实施例,其将与潜水泵7相连的排水管道8分支为两支通道,一支通道与集成处理单元12相连,另一支通道与管廊外储水单元9相连(如图5所示),且每支通道上设有阀门,以选择性的开启使用。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潜水泵7通过排水管道8与市政排水管道11相连通,该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没有设置管廊外储水单元9,而是直接将储水舱6内的雨水或脏水直接排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当然,也可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结合使用,即如图6示出的第五实施例,其将与潜水泵7相连的排水管道8分支为两支通道,一支通道与集成处理单元12相连,另一支通道直接与市政排水管道11相连(如图6所示),且每支通道上设有阀门,以选择性的开启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通风井本体2的顶壁21的上方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3的手动开关4,具体的,将手动开关4设置于地面上,利于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手动开启百叶栅3,其中,百叶栅3可为电动百叶栅或气动百叶栅等,百叶栅3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栅片,每个栅片的一端固设一根转动轴,栅片能随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实现百叶栅3的开闭,每个栅片对应的转动轴均与驱动机构相连并由驱动机构驱动,手动开关4与驱动机构相连,以启动驱动机构(例如马达)正转或反转,如此即能通过控制手动开关4实现百叶栅3的开闭,较佳的,每个栅片的两侧还可设置闭水机构(例如胶皮边),以防止关闭不严而造成漏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通风井本体2的顶壁21内嵌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3的电控部5,所述电控部5与所述通风井本体2内的工控机电连接,或所述电控部5与远程监控中心室的工控机电连接,具体的,电控部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以通过电控部启动驱动机构正转或反转,将电控部5与工控机电连接,由此使工作人员在通风井本体2内或在远程监控中心室内,根据需要而打开或关闭百叶栅3,其中,电控部5与手动开关4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别单独存在,在此不做限制。当然,也可不设置电控部5和手动开关4,而是直接手动推动百叶栅3的多个栅片转动,实现百叶栅3的打开与关闭,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储水舱6的周壁上设有停泵水位线L和开泵水位线H,所述停泵水位线L和所述开泵水位线H处均设有与所述潜水泵7电连接的水位开关,具体的,储水舱6的周壁由四个舱侧壁围设而成,或由三个舱侧壁和通风井本体2的侧壁24一起围设而成,停泵水位线L和开泵水位线H可设于任一舱侧壁上,也可设于构成储水舱6的周壁的通风井本体2的侧壁24段上,停泵水位线L低于开泵水位线H,潜水泵7的高度低于停泵水位线L,当储水舱6内的水位达到开泵水位线H时,开泵水位线H处的水位开关被触发而启动潜水泵7,潜水泵7将储水舱6内的水泵至集成处理单元12进行处理、或泵至管廊外储水单元9、或泵至市政排水管道11,当储水舱6内的水位降到停泵水位线L时,停泵水位线L处的水位开关被触发而关闭潜水泵7,较佳的,停泵水位线L的高度不小于1米,以保证水淹没潜水泵7,开泵水位线H与中隔壁2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米,避免水溢出储水舱6。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通风井本体2内设有风机13,风机13的设置能保证通风口的风速,有利于内外空气交换,较佳的,在风机13的作用下,通风口的风速能保持在5m/s。
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通风口与地面齐平,且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在通风井本体2内且于通风口相对的下方设有储水舱6,以通过通风口收集部分雨水,并通过潜水泵7和排水管道8将储水舱6与集成处理单元12、市政排水管道11、管廊外储水单元9等连通,实现雨水的回用与外排,而且,在道路地面出现小范围积水时,还可通过百叶栅3流入储水舱6内,作为临时调蓄结构,增强城市构筑物的排水和集水功能,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缺水地区,其通风井具有“呼吸”功能的储能设施,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回用、外排及通风功能为一体,下面对本发明的几种工作状态进行具体说明:
(1)当没有雨水时,百叶栅3处于打开状态,工作人员可定期巡检,保证百叶栅3的正常打开状态,如遇关闭情况,巡检的工作人员可通过手动开关4实现百叶栅3的打开;
(2)降雨初期时(一般为开始降雨10分钟内),因初期雨水杂质较多,处理难度较大,故不进行收集,可在降雨初期时,地面巡检工作人员通过手动开关4、或远程操作人员通过工控机实现百叶栅3的关闭,此时,通风口不进行通风,也不进行雨水的收集,雨水经地面的排水设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3)降雨一段时间后(一般为开始降雨10分钟后),可通过地面巡检工作人员通过手动开关4、或远程操作人员通过工控机实现百叶栅3的打开,风机13正常运行,雨水通过通风口的百叶栅3落入通风井本体2的储水舱6内,实现雨水的收集,当雨水量达到开泵水位线H时,潜水泵7启动开始工作,将超过蓄水能力的雨水排至市政排水管道11或集成处理单元12,当降雨量减少,且水位低于停泵水位线L时,潜水泵7停止工作;
(4)当发生暴雨时,关闭百叶栅3,关闭风机13,停止雨水的收集和通风,禁止雨水经通风口进入通风井本体2内,人员逃离管廊本体;
(5)当道路下游排水能力不足,路面出现小范围雨水囤积时,打开百叶栅3,利用通风井本体2内的储水舱6和潜水泵7,辅助地面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实现短时间内内雨水消峰功能,减少下游排水压力。
本发明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的特点及优点是:
1、本发明将通风井本体2设于地面1以下,并在其上端设有与地面1齐平的通风口,以实现通风口地面化,增强适用性,避免凸出于地面1的通风井占用地面面积,而影响地面交通和美观,增加了道路的通行空间。
2、本发明在通风口处设置百叶栅3,并在通风井本体2内设置与通风口相对的储水舱6,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通过储水舱6内设置的潜水泵7,将储水舱6内的雨水泵入通风井本体2内的集成处理单元12进行净化,以将干净的雨水储存于储水单元14内,便于综合管廊内的使用(例如清洗管廊本体等),实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通过潜水泵7将储水舱6内的雨水直接或间接泵入市政排水管道11,减轻地面1排水负担,避免路面雨水堆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通风井本体,所述通风井本体与所述综合管廊的管廊本体串联并连通,所述通风井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地面齐平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能开闭的百叶栅,所述通风井本体内设有储水舱,所述储水舱的开口与所述通风口上下相对,所述储水舱内设有能向外输送水源的潜水泵;
所述通风井本体包括顶壁、水平设置的中隔壁、底壁和两个侧壁,所述顶壁上设有所述通风口,所述中隔壁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并与至少一所述侧壁相连,所述中隔壁的下方设有所述储水舱和与所述管廊本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舱室;
所述中隔壁上设有储水单元和能净化雨水的集成处理单元,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所述集成处理单元相连通,所述集成处理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储水单元能通过清洗软管与所述管廊本体相连通,所述管廊本体的底部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储水舱相连通;
所述储水舱的周壁上设有停泵水位线和开泵水位线,所述停泵水位线和所述开泵水位线处均设有与所述潜水泵电连接的水位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管廊外储水单元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的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管廊外储水单元的溢流口通过连接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通过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本体的顶壁的上方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的手动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本体的顶壁内嵌设有能开闭所述百叶栅的电控部,所述电控部与所述通风井本体内的工控机电连接,或所述电控部与远程监控中心室的工控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本体内设有风机。
CN201711187789.6A 2017-11-24 2017-11-24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Active CN107806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7789.6A CN107806111B (zh) 2017-11-24 2017-11-24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7789.6A CN107806111B (zh) 2017-11-24 2017-11-24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6111A CN107806111A (zh) 2018-03-16
CN107806111B true CN107806111B (zh) 2023-01-24

Family

ID=615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7789.6A Active CN107806111B (zh) 2017-11-24 2017-11-24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6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005A (zh) * 2018-06-28 2018-10-19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平地式防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CN110616741A (zh) * 2019-10-12 2019-12-2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综合管廊
CN112681370A (zh) * 2019-10-18 2021-04-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
CN118065428B (zh) * 2024-04-24 2024-07-12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型预加工复合排水管廊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781A (zh) * 2007-08-06 2008-05-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综合管沟的通风口
CN101566067A (zh) * 2009-06-03 2009-10-28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下式电缆隧道安全人孔兼通风井
RU145031U1 (ru) * 2014-06-09 2014-09-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Оа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тоннель
CN205557569U (zh) * 2016-03-10 2016-09-07 张楸长 预应力分加系列边仓专用式地下管廊
CN205688461U (zh) * 2016-06-23 2016-11-1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综合管廊断面结构
CN106284405A (zh) * 2016-08-24 2017-01-04 许陈菲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6400839A (zh) * 2016-12-02 2017-02-15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的天然气舱
CN206396785U (zh) * 2016-12-08 2017-08-11 江西同济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检修的雨污水共舱型综合管廊断面结构
CN206467686U (zh) * 2017-02-17 2017-09-05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调蓄功能的综合管廊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781A (zh) * 2007-08-06 2008-05-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综合管沟的通风口
CN101566067A (zh) * 2009-06-03 2009-10-28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下式电缆隧道安全人孔兼通风井
RU145031U1 (ru) * 2014-06-09 2014-09-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Оа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тоннель
CN205557569U (zh) * 2016-03-10 2016-09-07 张楸长 预应力分加系列边仓专用式地下管廊
CN205688461U (zh) * 2016-06-23 2016-11-1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综合管廊断面结构
CN106284405A (zh) * 2016-08-24 2017-01-04 许陈菲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6400839A (zh) * 2016-12-02 2017-02-15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管廊的天然气舱
CN206396785U (zh) * 2016-12-08 2017-08-11 江西同济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检修的雨污水共舱型综合管廊断面结构
CN206467686U (zh) * 2017-02-17 2017-09-05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调蓄功能的综合管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6111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6111B (zh)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CN211596997U (zh) 一种智能截流井
CN104975648B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02689170U (zh) 将前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分流的自动分流装置
CN110485655B (zh) 一种海绵城市屋顶花园排水装置
KR101604465B1 (ko) 무동력 초기우수 정량 배제 및 우수 저장 유도 장치
CN206495301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CN117779913A (zh) 入流与溢流一体化装置及雨水控制系统
CN210737273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396569U (zh) 一种用于方舱电站的防雨通风百叶窗及方舱电站
CN207567814U (zh) 集水型综合管廊通风井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112031121A (zh) 防洪深层隧道及排洪方法
KR101740555B1 (ko) 빗물 저장 제어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한 물탱크
CN111115907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方法
CN112717543A (zh) 一种绿色建筑
CN209817039U (zh) 海绵城市居民雨水生态系统
CN207331946U (zh) 施工现场雨水综合利用智能化防尘系统
CN206956574U (zh) 交通工程施工防风抑尘装置
CN204753776U (zh) 城市路面积水回收处理系统
CN205975936U (zh) 一种罐顶雨水分流收集系统
CN212175474U (zh) 一种桥梁排水装置
CN207330502U (zh) 一种高效市政排水处理装置
CN220336060U (zh) 一种一体化有动力截流井
CN212477904U (zh) 一种联动扬尘检测仪的自动喷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