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588B -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0588B
CN107800588B CN201710975961.8A CN201710975961A CN107800588B CN 107800588 B CN107800588 B CN 107800588B CN 201710975961 A CN201710975961 A CN 201710975961A CN 107800588 B CN107800588 B CN 107800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sending
test
receiving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59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588A (zh
Inventor
盛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ongj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ongj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ongj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ongj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59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4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software, i.e. software pack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还通过一可调参数接口,对系统模块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参数与当前待测试的网络软硬件相匹配。收发包管理模块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测试数据管理模块进行测试数据汇总分析;发包速率调节模块自适应调节发包速率。采用该系统及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软件实现方案,只需要在软件平台提供基本的发送协议包接口和注册可调参数相关接口,以及一条本地或远程的配置管理通道就能正常工作,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可以并行运行若干个测试实例。

Description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光网络领域,尤其涉及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网络环境中测量设备之间数据包时延/吞吐量/丢包的测量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GPON、EPON等无源光网络设备在电信网络的发展,一些商业用户提出可管理性需求,方便故障和性能检测需要。
目前实际情况是普通的PON终端设备,不支持性能检测需求,作为网络运营方,在特定的用户设备上面,不具备远程检测具体某项业务性能参数的能力,导致不能快速定位和解决用户问题。为此Y.1731标准在802.1ag基础上提出了性能管理方面的协议标准,有助于满足网络运营诊断管理性能方面的需求。
网络性能管理也是电信网络基本的一种功能。
现阶段无源光网络设备性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网络设备正常注册,但是实际业务不通,不知故障点在哪里。
(2)网络中存在严重丢包,反映在组播业务上,视频有马赛克情况出现。
(3)数据时延比较大,反映在上网业务上,就是网页打开速度比较慢。
现行的无源光网络测试的指导思想是提供一种通用的软件解决方案,假如能通过硬件加速的方法来处理收发包,让硬件插入测试包的时间戳,硬件提供1ms精度时钟发包,或者通过在软件层面优化,让性能管理运行在设备的检测模式,减轻软件处理负载,这些措施都会提高测试的精度,但是这些优化方案依赖于定制的软件硬件平台,不具备普遍推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以软件方案实现的、简单灵活、成本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基于纯软件实现,方便移植,将定时器时钟精度、发送包的长度、突发包的个数、发送包的间隔等等参数设置为可调参数,匹配特定软硬件平台,将发送包的速率设置为自适应算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具体如下:
该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包括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可调参数接口,用以实现对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使上述参数与当前待测试平台相匹配,且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用以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
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测试数据汇总分析;
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用于自适应调节发包速率。
较佳地,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的Y.1731协议标准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且所述的检测管理包括检查接收包的合法性和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以及根据当前待测试平台的配置选择相应输出端口,并给发送包打上VLAN标签,发送基于Y.1731协议的发送包。
更佳地,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检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包括检测接收包的目的地址类型和MEP等级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
较佳地,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时延测量单元、吞吐量测量单元和丢包测量单元。
更佳地,所述的时延测量单元根据接收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计算并保存DM延迟管理值和接收到响应包的时间差,并根据所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获取数据包的平均时延、最大时延和最小时延。
更佳地,所述的吞吐量测量单元包括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和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
尤佳地,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单向吞吐量测量:
在可调的单向吞吐量测试周期内,发送端以可调的发包间隔向接收端发送TST包,并且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TST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所述的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个TST包时,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记录开始接收时间,并设立可调的单向吞吐量超时时间,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根据接收端接收到后续TST包的时间更新结束接收时间,并累加每个接收到的TST包的字节数,直至到达单向吞吐量超时时间,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试周期、单向吞吐量发包间隔和单向吞吐量超时时间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甚佳地,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根据其获取的开始接受时间和结束接收时间,以及接收到的TST包的总字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单向吞吐量:
Rate=接收字节总数×8/(结束接收时间-开始接收时间);
其中Rate为单向吞吐量。
尤佳地,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双向吞吐量测量:
发送端以可调的双向吞吐量发包间隔发送LBM包至接收端,并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LBM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且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在可调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查LBR响应包是否及时响应LBM消息,根据该预设时间段内收发的LBR响应包和LBM消息的数目是否相等判断当前测试周期是否结束,若不相等,则规定时间内有丢包,当前测试周期结束,所述的双向吞吐量发包间隔和预设时间段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尤佳地,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在丢包测量测试周期内按可调的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定期向对端发送管理包,并期望接收响应包,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包更新对应响应包的时间戳,所述的丢包测量测试周期和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均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且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测试周期结束时间点,并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以下参数:发送的管理包个数、接收到的应答包中管理包的个数、接收到对端发送的管理包的个数,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丢包:
发送丢包=|TxFCf[tc]–TxFCf[tp]|–|TxFCb[tc]–TxFCb[tp]|;
接收丢包=|TxFCb[tc]–TxFCb[tp]|–|RxFCl[tc]–RxFCl[tp]|;
其中,
Tp: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
Tc:测试周期时间点;
TxFCf[tc]:测试周期结束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
TxFCf[tp]:测试周期开始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
TxFCb[tc]:测试周期结束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
TxFCb[tp]:测试周期开始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
RxFCl[tc]:测试周期结束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
RxFCl[tp]:测试周期开始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
较佳地,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在一可调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测试一定字节长度的包的吞吐量,并随时间单调提高发包速率,并检测响应包是否有丢包,如有丢包则结束当前字节长度的包的测试,且所述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整。
较佳地,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包括定时器调节接口。
上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实现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为:
测试人员根据当前待测平台的特性,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对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参数进行相应设定,使所述的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参数与当前待测平台相匹配,并在设定后进行网络性能测验。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由于其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以软件方案实现,因此该系统及方法简单灵活、成本低,方便移植,且可调参数接口包括定时器调节接口,还可根据需要针对发送包的长度、突发包的长度以及发送包的间隔设置可调接口,通过可调接口调节多项参数,使之匹配特定的待测软硬件平台,并将发送包的速率设置为自适应算法,灵活多变,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数据包的时延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双向吞吐量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LBM/LBR双向测试统计图(各种包长下)。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LBM/LBR双向测试终端输出。
图6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单向TST吞吐量实现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TST包在各种包长下的单向测试统计图。
图8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TST单向测试的终端输出。
图9为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的丢包的测量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该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包括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可调参数接口,用以实现对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使上述参数与待测试平台相匹配,且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用以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
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测试数据汇总分析;
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用于自适应调节发包速率。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的Y.1731协议标准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且所述的检测管理包括检查所述的接收包的合法性和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以及根据当前待测试平台的配置选择相应输出端口,并给发送包打上VLAN标签,发送基于Y.1731协议的发送包。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检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包括检测接收包的目的地址类型和MEP等级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
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时延测量单元、吞吐量测量单元和丢包测量单元。
所述的时延测量单元根据接收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计算并保存DM延迟管理值和接收到响应包的时间差,并根据所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获取数据包的平均时延、最大时延和最小时延。
所述的吞吐量测量单元包括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和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
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单向吞吐量测量:
在可调的单向吞吐量测量特定包长的测试周期内,发送端以可调的发包间隔向接收端发送TST包,并且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TST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所述的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个TST包时,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记录开始接收时间,并设立可调的单向吞吐量测量超时时间,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根据接收端接收到后续TST包的时间更新结束接收时间,并累加每个接收到的TST包的字节数,直至单向吞吐量测量超时,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特定包长的测试周期、发包间隔和超时时间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根据其获取的开始接受时间和结束接收时间,以及接收到的TST包的总字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单向吞吐量:
Rate=接收字节总数×8/(结束接收时间-开始接收时间);
其中Rate为单向吞吐量。
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双向吞吐量测量:
发送端以可调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间隔发送LBM包至接收端,并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LBM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且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在可调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查LBR响应包是否及时响应LBM消息,根据该预设时间段内收发的LBR响应包和LBM消息的数目是否相等判断当前测试周期是否结束,若不相等,则规定时间内有丢包,当前测试周期结束,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隔和预设时间段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在一可调的丢包测量时间周期内以一可调的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定期向对端发送管理包,并期望接收其发送的管理包的响应包,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包更新对应响应包的时间戳,所述的丢包测量时间周期和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均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且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测试周期结束时间点,并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以下参数:发送的管理包个数、接收到的应答包中管理包的个数、接收到对端发送的管理包的个数,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丢包:
发送丢包=|TxFCf[tc]–TxFCf[tp]|–|TxFCb[tc]–TxFCb[tp]|;
接收丢包=|TxFCb[tc]–TxFCb[tp]|–|RxFCl[tc]–RxFCl[tp]|;
其中,tp为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tc为测试周期结束时间点;TxFCf[tc]为测试周期结束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TxFCf[tp]为测试周期开始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TxFCb[tc]为测试周期结束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TxFCb[tp]为测试周期开始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RxFCl[tc]为测试周期结束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RxFCl[tp]为测试周期开始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丢包的计算详情可参考Y.1731 8.4.1.3SLR reception。
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在一可调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中,随时间单调提高发包速率,并检测响应包是否有丢包,如有丢包则结束当前字节长度的包的测试,且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对所述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进行调整。
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包括定时器调节接口。
上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实现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的方法为:
测试人员根据当前待测平台的特性,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对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各种参数进行相应设定,使所述的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各种参数与当前待测平台相匹配,并在完成对各种参数的设定后,进行相应的网络性能测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中的系统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算法发送协议包,等待响应包,来实现数据包的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的测量,完成Y.1731性能统计的要求,且由于本发明中的系统和方法由纯软件算法实现,跟特定硬件平台无关,方便移植,是自适应的算法,能够在实际网络布局中快速配置应用,通过发送和接收协议包,来收集点对点测试设备之间测试数据,依据算法公式,得到测试结果会实际反映被测设备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在特定设备和平台上面,经过系统优化以后,依据客户需求,能够提升被测设备性能统计的精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由于软件系统限制,做到高精度1ms时间间隔发包比较困难,因此通过可调参数接口使用100ms的发包间隔进行发包,实际可根据硬件平台实际能力可调,在100ms时间间隔内通过增加突发包数量,来提高发送包速率。
首先系统会初始化很多测试实例,方便并行测试,比如系统同时可以对几个邻居MAC进行性能参数测试,这些测试互不相干,通过OLT远程配置或者CLI本地配置来触发测试实例,这些测试实例由独立的系统状态机来控制,包括管理收发包、测试数据统计和发送包速率管理等等,并且把测试数据保存在系统的数据库中,通过CLI命令可以显示测试结果,在具体平台上面,如果软件处理能力强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图形化显示测试过程和结果。当测试结束,对应的测试实例会回到初始化状态,等待下次测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在该实例中,可通过函数调用来使能该系统中的网络性能管理实例。在典型的实例中,可通过命令或者配置管理协议远程调用来使能或者禁止网络性能检测功能,操作对象是一系列的相互独立的MEP(维护端点),这些管理实例是并行运行的。且每个实例根据接收和发送管理包进行驱动,由定时器管理超时,通过解析管理包参数,根据计算公式,得到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可调参数接口调节系统状态机的各个参数,包括MEP ID、测量单元的使能与禁止、对端MAC、发包时间间隔以及突发包的个数等。系统上电后创建MEP表项,在每一个MEP表项中,创建一些不同类型的性能检测实例,且每一个性能检测实例初始化为禁止使能。
比如在MEP表项中设置一个使用TST包单向吞吐量实例、一个使用LBM/LBR双向吞吐量测量实例、若干个数据包的时延实例以及若干个丢包的测量实例,每个性能检测实例的系统状态机都处于初始化状态。
请参阅图2,是MEP表项中设置的数据包的时延测量实例,在该测量实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人员通过可调参数接口初始化该测试实例的系统状态机的相关参数,包括将时延测量的发包时间间隔设置为1s,并在开始时延测量后,每隔1s向接收端发送一DM(delay manage)包,所述的接收端接收到DM后向发送端发送一DMR(delay manage reply)响应包,所述的发送端接收该DMR并记录接收到包的时间,并根据报文中的发送时间进行比较,获取数据包的延时时间,进一步的,通过将当前获取的数据包延时时间与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的最大和最小数据包延时时间进行比较,对最大和最小数据包延时时间进行更新。
请参阅图3,为使能MEP表项中的LBM双向吞吐量测量的实例,发送端按照一定算法从一预设值开始发包,并在一定长的测试时间内以可调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间隔发送LBM包至接收端,并逐步增加每次发包的数量,直至测试时间结束,而后切换至下一包长,使所述的发送端按照一定算法从预设值开始发包,并在定长的测试时间内以可调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间隔逐步增加每次发包的数量,直至测试时间结束,如此循环,直至所有包长测试完成。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生接收到的LBR包与发送的LBM包之间数目的不对等,则会提前终止测试。
请参阅图4,是LBM吞吐量测试实例在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时的双向测试统计图,图5是LBM吞吐量测试实例的终端输出。
请参阅图6,是单向TST吞吐量测试流程图,左侧流程图是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单向发送TST包,按照一定算法随时间增长依次发送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长度包,并依次测试多个包长,右侧流程图为接收方的相关图示,其中300ms超时定时器的作用是为了监视和记录发送端停止发包的时刻点。结合收包的开始时间,根据以下公式获取单向TST吞吐量:
Rate=接收字节总数×8/(结束接收时间-开始接收时间)。
单向和双向吞吐量测试区别是,双向吞吐量测试在发送LBM以后还需要等待LBR应答包,单向测试不需要有应答包,只管发包就可以。且TST包单向吞吐量测试由单向吞吐测量单元实现,且在该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单向TST吞吐量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图7和图8分别为TST包在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包长下的单向测试统计图以及TST单向测试终端输出。
请参阅图9,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测试实例被使能向接收端周期性的发送SLM包,直至60s的测试周期结束。右侧图代表该MEP在60s的时间间隔内对接收到的SLR包进行统计,如果接收到的SLR包的个数等于该测试实例在测试周期内发送的SLM包的总数,那么没有丢包,反之有丢包,并根据接收到的SLR包的个数和发出的SLM包的个数获取丢包率。测试人员通过可调参数接口初始化系统状态机的相关参数,包括将发包时间间隔设置为100ms,测试周期为60s。
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配置接口,使能对应MEP中的性能测试实例,对应的性能测试实例交互报文信息,得到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在测试结束以后,一边在串口输出,同时保存在内存中,供远程访问使用,测试结束以后,对应的性能测试实例的系统状态机又会回到初始化状态,等待下一次测试。
该系统和方法能够满足一些现有低端设备硬件不支持性能统计情况下,通过纯软件实现低成本的网路性能测量的解决方案。系统启动以后初始化若干个测试实例(比如,包时延测试可以同时存在几个实例,应对一点对多点的应用场景),通过控制接口启动对应实例的系统状态机处理过程,通过管理报文交互得到性能统计要求的相关参数,从而通过Y.1731定义的公式计算出性能统计结果。其优点是:软件实现比较灵活,方便移植,并且根据具体产品需求,通过一些算法,有一定的测试性能优化提升的空间,满足成本敏感的一些中低端网络设备需求,从而方便网络运营管理中监测网络性能的需要。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由于其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平台、以软件方案实现,因此该系统及方法简单灵活、成本低,方便移植,且可调参数接口包括定时器调节接口,还可根据需要针对发送包的长度、突发包的长度以及发送包的间隔设置可调接口,通过可调接口调节多项参数,使之匹配特定的待测软硬件平台,并将发送包的速率设置为自适应算法,灵活多变,应用范围广泛。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9)

1.一种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可调参数接口,实现对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中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各模块中的参数与当前待测试平台相匹配,且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用以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
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测试数据汇总分析;
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用于自适应调节发包速率;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基于Y.1731协议标准对接收包和发送包进行检测管理,且所述的检测管理包括检查接收包的合法性和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以及根据当前待测试平台的配置选择相应输出端口,并给发送包打上VLAN标签,发送基于Y.1731协议的发送包;
所述的收发包管理模块检查接收包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的规定包括检测接收包的目的地址类型和MEP等级是否符合Y.1731协议标准;
所述的发包速率调节模块在一可调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中,随时间单调提高发包速率,并检测响应包是否有丢包,如有丢包则结束当前字节长度的包的测试,且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对所述的特定性能测试项目进行调整;
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包括定时器调节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时延测量单元、吞吐量测量单元和丢包测量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延测量单元根据接收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计算并保存DM延迟管理值和接收到响应包的时间差,并根据所述的DMR延迟管理回复获取数据包的平均时延、最大时延和最小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吞吐量测量单元包括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和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单向吞吐量测量:
在可调的单向吞吐量测量特定包长的测试周期内,发送端以可调的发包间隔向接收端发送TST包,并且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TST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所述的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个TST包时,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记录开始接收时间,并设立可调的单向吞吐量测量超时时间,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根据接收端接收到后续TST包的时间更新结束接收时间,并累加每个接收到的TST包的字节数,直至单向吞吐量测量超时,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特定包长的测试周期、发包间隔和超时时间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吞吐量测量单元根据其获取的开始接受时间和结束接收时间,以及接收到的TST包的总字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单向吞吐量:
Rate=接收字节总数×8 /(结束接收时间-开始接收时间);
其中Rate为单向吞吐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基于以下测量机制实现双向吞吐量测量:
发送端以可调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间隔发送LBM包至接收端,并随时间单调提高单位时间间隔内的发包个数,且LBM包的包长包括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且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单元还在可调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查LBR响应包是否及时响应LBM消息,根据该预设时间段内收发的LBR响应包和LBM消息的数目是否相等判断当前测试周期是否结束,若不相等,则规定时间内有丢包,当前测试周期结束,所述的双向吞吐量测量发包隔和预设时间段均可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在一可调的丢包测量时间周期内以一可调的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定期向对端发送管理包,并期望接收其发送的管理包的响应包,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包更新对应响应包的时间戳,所述的丢包测量时间周期和丢包测量发包间隔均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进行调节,且所述的丢包测量单元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测试周期结束时间点,并记录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的以下参数:发送的管理包个数、接收到的应答包中管理包的个数、接收到对端发送的管理包的个数,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丢包:
发送丢包= | TxFCf[tc] – TxFCf[tp] | – | TxFCb[tc] – TxFCb[tp] |;
接收丢包= | TxFCb[tc] – TxFCb[tp] | – | RxFCl[tc] – RxFCl[tp] |;
其中,
Tp:测试周期开始时间点;
Tc:测试周期结束时间点;
TxFCf[tc]:测试周期结束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
TxFCf[tp]:测试周期开始时,发送的管理包个数;
TxFCb[tc]:测试周期结束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
TxFCb[tp]:测试周期开始时,接收到应答包里的管理包个数;
RxFCl[tc]:测试周期结束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
RxFCl[tp]:测试周期开始时,从对端接收的管理包个数。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实现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
测试人员根据当前待测平台的特性,通过所述的可调参数接口对收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参数进行相应设定,使发包管理模块、测试数据管理模块和发包速率调节模块的参数与当前待测平台相匹配,并在设定后进行网络性能测验。
CN201710975961.8A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800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5961.8A CN107800588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5961.8A CN107800588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88A CN107800588A (zh) 2018-03-13
CN107800588B true CN107800588B (zh) 2021-12-24

Family

ID=61533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5961.8A Active CN107800588B (zh) 2017-10-19 2017-10-19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0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259A (zh) * 2018-12-30 2020-07-07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周期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CN110505037B (zh) * 2019-08-27 2022-03-0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接口通信速率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61898B (zh) * 2022-08-17 2022-11-08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Hadoop分析平台的自适应限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50987A (zh) * 2023-12-01 2024-03-05 上海勃傲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以太网工业总线分析仪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51A (zh) * 2006-06-1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测量无源光网络性能参数的方法
CN101141410A (zh) * 2007-10-24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无源光网络系统中下行流控信息的传递方法
CN201699731U (zh) * 2010-06-01 2011-01-05 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丢包测试装置
CN102271059A (zh) * 2011-09-02 2011-12-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终端的大容量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3227736A (zh) * 2013-04-08 2013-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性能检测方法、系统及光网络终端
CN104038275A (zh) * 2014-06-07 2014-09-1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接口自适应光模块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283610A (zh) * 2014-09-02 2015-01-14 上海交通大学 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及实现方法
EP3098996A1 (en) * 2015-05-29 2016-11-30 Fujitsu Limite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et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51A (zh) * 2006-06-1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线测量无源光网络性能参数的方法
CN101141410A (zh) * 2007-10-24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无源光网络系统中下行流控信息的传递方法
CN201699731U (zh) * 2010-06-01 2011-01-05 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丢包测试装置
CN102271059A (zh) * 2011-09-02 2011-12-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终端的大容量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3227736A (zh) * 2013-04-08 2013-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性能检测方法、系统及光网络终端
CN104038275A (zh) * 2014-06-07 2014-09-1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接口自适应光模块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283610A (zh) * 2014-09-02 2015-01-14 上海交通大学 多级无源光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及实现方法
EP3098996A1 (en) * 2015-05-29 2016-11-30 Fujitsu Limite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et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88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0588B (zh) 基于y.1731协议的跨平台网络性能测验系统及方法
US74285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undiscovered nodes using a registry bit in a point-to-multipoint network
RU2517244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током сетевых служб ptn
US8081659B2 (en) Map message expediency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delay adjustments in M-CMTS
EP2903213B1 (en) Throughput t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319303A1 (en) Carrier-grade snmp interface for fault monitoring
AU2014326861A1 (en) Method for testing a wireless link of a Wi-Fi node, and circuit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1267363A (zh) 环回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CA25535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5634840A (zh) 一种丢包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9257335B (zh) 保持回源链路的方法、回源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31807A (zh) Iptv业务质量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39539A (zh) Onu和eoc进行拓扑关联的方法
WO2017219984A1 (zh) 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416022A (zh) 分布式路由器/交换机架构中的服务中吞吐量测试
US10075859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wireless link of a Wi-Fi node of a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device, and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device utilizing the method
US200800375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onfiguring service ports of an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
WO2015109793A1 (zh) 长发光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0900678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Signaling Values in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WO2014177111A1 (zh) 光网络单元onu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7147365A1 (fr) Procédé de mesure du paramètre de performances du réseau optique passif en ligne, système et dispositif associés
WO2024037038A1 (zh) 下行帧长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9820022B2 (en) Managing network access based on ranging information
CN102185732B (zh) 测试通信设备主动队列管理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EP4106334A1 (en) Service monito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