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6148A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6148A
CN107796148A CN201710982657.6A CN201710982657A CN107796148A CN 107796148 A CN107796148 A CN 107796148A CN 201710982657 A CN201710982657 A CN 201710982657A CN 107796148 A CN107796148 A CN 107796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torage part
circulating system
coolant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26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毛古
王亚楠
李彬
简卓豪
熊俊峰
李舸
李款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9826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61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6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6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媒存储部,所述冷媒存储部通过分流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经所述分流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进行存储,所述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分流支路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中。本发明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通过对冷媒循环流路上流动的冷媒量的调节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媒充注量对于空调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影响着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当空调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环境中时,其所需要的运行在循环流路上的冷媒量是不同的,现有的空调系统中循环流路上的冷媒量是确定的,当空调系统的运行环境改变时,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在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冷媒的充量也会存在偏差,其也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当空调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制冷效果,常规的解决方法是增大室外换热器的面积和风量,对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提升效果差,且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量、从而提高应用其的产品性能的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媒存储部,所述冷媒存储部通过分流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经所述分流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进行存储,所述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分流支路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中。
优选地,所述分流支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和/或,
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二支路,所述冷媒存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路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一开关装置;和/或,
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上部;和/或,
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和/或,
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气压的压力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冷媒存储部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冷媒存储部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具有内腔,所述换热部的内腔通过第三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出口管路连接,所述换热部的内腔还通过第四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入口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换热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盘绕于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所述换热管的内腔构成所述换热部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四开关装置;和/或,
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装置。
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装置,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位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三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第四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所述冷媒存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路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所述第一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之间,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的第一感温元件,和/或,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部的出口冷媒温度的第二感温元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经所述分流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和/或,
当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时,控制将所述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经所述分流支路补充到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开度阈值,和/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
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和/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三压力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度阈值为,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值;和/或,
所述第二开度阈值为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值。
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停止向冷媒存储部中流入冷媒;和/或,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第四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媒存储部停止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优选地,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流通。
优选地,根据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和/或出口冷媒温度对所述分流支路进行控制。
优选地,当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与所述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低于第一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分流支路将所述冷媒存储部内的至少部分原有冷媒排入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中,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补充到所述冷媒存储部内。
本发明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中设置有冷媒存储部,冷媒循环流路上过剩的冷媒可以存储在冷媒存储部中,而当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时,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还可以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中,通过对冷媒循环流路上流动的冷媒量的调节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2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3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5、第一电子膨胀阀;6、冷媒存储部;7、第一支路;8、第二支路;9、第二电子膨胀阀;10、第一电磁阀;11、毛细结构;12、液位传感器;13、第一压力传感器;14、换热部;15、第三支路;16、第四支路;17、第二电磁阀;18、单向阀;19、第三电磁阀;20、第一感温器;21、第二感温器;22、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针对现有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发现,由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是固定的,存储冷媒的容积量也是固定的,若冷媒量过多,则换热器内存储的冷媒量多,过多的冷媒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高压侧表现为冷凝器换热效率下降且存有较多冷媒,系统高压升高。低压侧表现为液态冷媒在蒸发器里不能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换热效果不好且存在液击的情况(即低压侧的冷媒没有吸气过热度)。若冷媒量过少,则换热器内存储的冷媒量少,高压侧表现为冷凝器换热面积过剩,换热效果相对较好,系统高压较低,低压侧表现为液态冷媒在蒸发器里能够完全蒸发成气态冷媒且干度较大,换热效果相对较差。综上,当系统冷媒量过多时,系统的高压过高,吸气过热度低,当系统冷媒量过少时,系统的高压较低,吸气过热度过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通过四通阀2可选择地连接室内换热器4和室外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内换热器4与室外换热器3之间,第一节流装置可以为任意能够对冷媒进行节流的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所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也可以为毛细管、毛细孔板等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媒存储部6,冷媒存储部6具有内腔,冷媒存储部6通过分流支路与室内换热器4和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冷媒存储部6的形状例如可以呈罐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形成内腔的结构。如此,冷媒循环流路上过剩的冷媒可以经分流支路流入冷媒存储部6中进行存储,而当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时,冷媒存储部6中的冷媒还可以通过分流支路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中,通过对冷媒循环流路上流动的冷媒量的调节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分流支路可以如图1中所示连接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电子膨胀阀5之间的管路上,也可以连接在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电子膨胀阀5之间的管路上。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冷媒存储部6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分流支路包括第一支路7和第二支路8,其中,第一支路7与入口连接,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支路7流入冷媒存储部6中,第二支路8与出口连接,冷媒存储部6通过第二支路8向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为方便冷媒的流入和流出,第一支路7与冷媒存储部6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媒存储部6的上部,即入口设置在冷媒存储部6的上部,优选为冷媒存储部6的顶部或者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二支路8与冷媒存储部6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媒存储部6的下部,即出口设置在冷媒存储部6的下部,优选为冷媒存储部6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
为了对分流以及补充的冷媒流量进行节流,避免冷媒流速过大,优选地,在第一支路7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同时控制第一支路7的流通截止以及流量的大小,或者在第一支路7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一开关装置,通过第一开关装置控制第一支路7的流通截止,通过第二节流装置对第一支路7上的冷媒进行节流。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路7上设置第二电子膨胀阀9。类似地,在第二支路8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通过第二流量控制阀同时控制第二支路8的流通截止以及流量的大小,或者在第二支路8上设置第三节流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通过第二开关装置控制第二支路8的流通截止,通过第三节流装置对第二支路8上的冷媒进行节流,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路8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和毛细结构11。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媒存储部6内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冷媒存储部6内气压的压力检测装置,当冷媒存储部6内的液态冷媒过多,气压过大时,不允许第一支路7打开向冷媒存储部6通冷媒,以保证冷媒循环系统的使用安全。液位检测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液位传感器12,其设置在冷媒存储部6内距离顶部1/4高度的位置,用于感应冷媒存储部6内的液态冷媒的位置,当液态冷媒超过液位传感器12的位置时,系统控制不允许第一支路7流通。压力检测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当冷媒存储部6内的冷媒压力超过某一值(该值可根据冷媒存储部6的承压力设置)时,系统控制不允许第一支路7流通,系统还可控制第二支路8流通,从而将冷媒存储部6内的一部分冷媒排入冷媒循环流路中,直至冷媒压力低于安全阈值时,将第二支路8截止。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循环系统进行冷媒的分流和补充的具体控制方法为:当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时,控制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经分流支路流入冷媒存储部6中,当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时,控制将冷媒存储部6中冷媒经分流支路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上。
具体地,可根据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以及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冷媒的分流和补充。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可通过设置在压缩机1排气管路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2检测得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如图1所示,当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小于第一开度阈值,和/或,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时,判定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为保证判定的准确性,当同时满足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小于第一开度阈值,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时,判定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此时控制将第二电子膨胀阀9打开,将过剩的冷媒通过第一支路7输送到冷媒存储部6内。而当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说明系统运行冷媒已经达到合适的状态,此时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9关闭,冷媒循环流路停止向冷媒存储部6中流入冷媒。第一开度阈值可根据具体的系统进行设置,其优选为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最小开度值。
当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和/或,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三压力阈值时,判定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少,为保证判定的准确性,当同时满足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三压力阈值时,判定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少,此时控制将第一电磁阀10打开,将冷媒存储部6内的冷媒通过第二支路8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上。而当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高于第四压力阈值或者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小于第三开度阈值时,说明系统运行冷媒已经达到合适的状态,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冷媒存储部6停止向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第二开度阈值可根据具体的系统进行设置,其优选为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第一电子膨胀阀5的最大开度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电子膨胀阀量程开度0-480pls,系统最大排气压力4.2MPa时,第一开度阈值的优选范围为60至80pls,进一步优选为70pls;第一压力阈值的优选范围为3至5MPa,进一步优选为3.9MPa;第二电子膨胀阀9打开时的开度优选为300pls至400pls,进一步优选为350pls,第二压力阈值的优选范围为3至4MPa,进一步优选为3.5MPa。第二开度阈值优选为480pls,第三压力阈值的优选范围为2.5至3.5MPa,进一步优选为3MPa,第四压力阈值的优选范围为3至4MPa,进一步优选为3.5MPa,第三开度阈值的优选范围为250pls至350pls,进一步优选为300pls。
当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如图2所示,四通阀2换向,冷媒流动方向改变,其控制方法与运行制冷模式时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空调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制冷效果,常规的解决方法是增大室外换热器的面积和风量,对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提升效果差,且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中,在冷媒存储部6中设置有换热部14,换热部14具有内腔,换热部14的内腔通过第三支路15与室外换热器3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出口管路连接,换热部14的内腔还通过第四支路16与室内换热器4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入口管路连接。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可将冷媒引入到换热部14内,使得换热部14内的冷媒与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进行换热,降低流入室内换热器4内的冷媒温度,提升过冷度,从而提高制冷量。
为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换热部14包括换热管,换热管的内腔构成换热部14的内腔,换热管螺旋盘绕于冷媒存储部6中。
为了控制第三支路15、换热部14以及第四支路16形成的冷媒流路的通断,第三支路15上可以设置第四开关装置,第四支路16上可以设置第五开关装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路15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7,第四支路16上设置有单向阀18,单向阀18设置为仅允许冷媒沿由换热部14流出的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4和室外换热器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装置,用于控制连接管路的通断,将第三支路15接入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三位置,第四支路16接入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四位置,第三开关装置位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第三开关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第三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17打开,第三电磁阀19关闭时,冷媒流入第三支路15,第二电磁阀17关闭,第三电磁阀19打开时,冷媒流入连接管路。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切换开关来控制冷媒流入第三支路15还是流入常规的冷媒管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支路7接入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第二支路8接入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三位置与第三电磁阀19之间,第二位置位于第四位置与第三电磁阀19之间,方便当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温度不够低时利用系统中循环的冷媒对其进行替换(后面有具体介绍)。
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换热部14的入口冷媒温度的第一感温元件,以及用于检测换热部14的出口冷媒温度的第二感温元件,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感温元件为设置在第三支路15上的第一感温器20,第二感温元件为设置在第四支路16上的第二感温器21,根据第一感温器20和第二感温器21检测的温度来判断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温度是否满足降温要求,并对第一支路7和第二支路8进行控制(后面有具体介绍)。
上述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优设40℃)时,控制第三支路15和第四支路16流通,使得室外换热器3流出的冷媒能够进入到换热部14进行进一步降温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4,提高冷媒的过冷度,进而提高系统的制冷效果。
具体地,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7打开,优选同时将第三电磁阀19关闭。
进一步优选地,当换热部14的入口冷媒温度与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差阈值时,说明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能够对换热部14内的冷媒进行有效降温,则不进行动作,当换热部14的入口冷媒温度与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低于第一温度差阈值(优设4度)时,说明冷媒存储部内腔6中的冷媒温度不够低,无法对换热部14内的冷媒进行有效降温,此时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优设200pls)9和第一电磁阀10打开,使得分流支路将冷媒存储部6内的至少部分原有冷媒排入冷媒循环流路中,并控制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补充到冷媒存储部6内,从而降低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温度,优选地,第二电子膨胀阀9的开度设置为,保证流入冷媒存储部6内腔中的冷媒量和流出冷媒存储部6的冷媒量大致相等,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至换热部14的入口冷媒温度与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高于第二温度差阈值(优设7度)时,将第二电子膨胀阀9和第一电磁阀10关闭。
为避免系统频繁动作,优选地,每间隔预定时间例如60秒进行一次换热部14的入口冷媒温度与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是否低于第一温度差阈值的判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采用上述冷媒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空调的运行可靠性和产品形成。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不具有四通阀的单制冷系统或者单制热系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媒存储部,所述冷媒存储部通过分流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经所述分流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进行存储,所述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能够通过所述分流支路补充到冷媒循环流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一支路,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和/或,
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二支路,所述冷媒存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路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一开关装置;和/或,
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上部;和/或,
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冷媒存储部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和/或,
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气压的压力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存储部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冷媒存储部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具有内腔,所述换热部的内腔通过第三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出口管路连接,所述换热部的内腔还通过第四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入口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盘绕于所述冷媒存储部内,所述换热管的内腔构成所述换热部的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四开关装置;和/或,
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装置,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位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三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第四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所述冷媒存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路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所述第一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支路接入所述连接管路的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之间,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三开关装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的第一感温元件,和/或,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部的出口冷媒温度的第二感温元件。
13.一种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部分冷媒经所述分流支路流入所述冷媒存储部中;和/或,
当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时,控制将所述冷媒存储部中的冷媒经所述分流支路补充到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开度阈值,和/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过多;
和/或,
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和/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三压力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循环流路上的冷媒不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度阈值为,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值;和/或,
所述第二开度阈值为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停止向冷媒存储部中流入冷媒;和/或,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第四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媒存储部停止向所述冷媒循环流路补充冷媒。
17.一种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7至12之一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流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和/或出口冷媒温度对所述分流支路进行控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热部的入口冷媒温度与所述出口冷媒温度之差ΔT低于第一温度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分流支路将所述冷媒存储部内的至少部分原有冷媒排入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中,并控制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补充到所述冷媒存储部内。
CN201710982657.6A 2017-10-20 2017-10-20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796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2657.6A CN107796148A (zh) 2017-10-20 2017-10-20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2657.6A CN107796148A (zh) 2017-10-20 2017-10-20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6148A true CN107796148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2657.6A Pending CN107796148A (zh) 2017-10-20 2017-10-20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614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272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并联外机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0762647A (zh) * 2019-10-16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59761A (zh) * 2018-10-17 2020-04-24 株式会社日本伊藤美珂 热泵热水机
CN112178863A (zh) * 2020-08-17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量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1223A (ja) * 1993-05-21 1994-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
JPH085185A (ja) * 1994-06-16 1996-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H08121917A (ja) * 1994-10-24 1996-05-17 Hitachi Ltd 冷媒量判定装置
CN106196367A (zh) * 2016-07-15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作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77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8485A (zh) * 2016-08-16 2017-01-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量可调的空调系统
CN207515289U (zh) * 2017-10-20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1223A (ja) * 1993-05-21 1994-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
JPH085185A (ja) * 1994-06-16 1996-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H08121917A (ja) * 1994-10-24 1996-05-17 Hitachi Ltd 冷媒量判定装置
CN106196367A (zh) * 2016-07-15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作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88485A (zh) * 2016-08-16 2017-01-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量可调的空调系统
CN10619677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15289U (zh) * 2017-10-20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9761A (zh) * 2018-10-17 2020-04-24 株式会社日本伊藤美珂 热泵热水机
CN111059761B (zh) * 2018-10-17 2021-10-29 株式会社日本伊藤美珂 热泵热水机
CN109708272A (zh) * 2018-12-29 2019-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并联外机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0762647A (zh) * 2019-10-16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78863A (zh) * 2020-08-17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量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6148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50338B (zh) 空调装置
CN101688725B (zh) 带有容量控制的跨临界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05247302B (zh) 空调装置
CA249227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carbon dioxide gas cooler pressure by use of a capillary tube
CN102165276B (zh) 具有闪蒸罐经济器的蒸气压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45632U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1910759B (zh) 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CN10641515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254743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807917A (zh) 空调器和应用于该空调器的补气控制方法
CN207515289U (zh) 冷媒循环系统
CN104315742A (zh) 带经济器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85805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2859294A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206131559U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
CN107683393A (zh) 空调装置
CN109631380A (zh) 空调室外机组及空调器
CN104272037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60217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20257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16818A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7796146A (zh) 冷凝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869070U (zh) 空调器
CN201615644U (zh) 空调冷媒循环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