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0662A -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0662A
CN107790662A CN201710957705.6A CN201710957705A CN107790662A CN 107790662 A CN107790662 A CN 107790662A CN 201710957705 A CN201710957705 A CN 201710957705A CN 107790662 A CN107790662 A CN 107790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grade
steel
pressure range
draft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7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0662B (zh
Inventor
刘国梁
陈斌
马文俊
崔阳
李海波
季晨曦
彭开玉
刘风刚
马威
俞学成
裴兴伟
赵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77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0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6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adjusting the mould size or mould t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cooling cast stock or mould
    • B22D11/225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cooling cast stock or mould for secondary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判断钢种类别,根据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获取钢种的固相率,基于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在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板坯进行冷却,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如此,通过控制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可以控制铸机辊缝的有效作用范围,提高了压下作用效果;并且利用气雾冷却方式对板坯进行冷却,有效降低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连续铸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板坯连铸产线不断开发高品质的钢种,浇铸的钢种合金含量逐步增多,这类钢种浇注过程中容易产生中心偏析。
为了解决板坯中心偏析的问题,国内外企业采取轻压下方式,但是在调整轻压下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辊子的有效压下。现有技术的轻压下技术已不能满足对中心偏析要求高的高端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在对板坯中心偏析进行控制时,控制精度低,不能有效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钢种的类别,包括: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包括;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下区间的压下率不大于1.5mm/m。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包括至少两个压下段时,各单段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上述方案中,当板坯厚度增加100mm,控制压下量增加1~2mm。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区包括: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二冷却区包括: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如此,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可以控制铸机辊缝的有效作用范围,提高了压下作用效果;并且利用气雾冷却方式对板坯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板坯中心偏析,提高了板坯内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在对板坯中心偏析进行控制时,控制精度低,不能有效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判断钢种的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本步骤中,因为不同的钢种设定的压下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判断钢种的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具体地,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所述钢种成分包括:C、Mn、Ni、Si、Cr、Mo、S;那么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C%]eq值:
[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
(1)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相应地,对于230mm厚度的板坯,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A,A为:0.5~1.5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B,B为:1.0~2.0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C,C为:1.5~3.0mm。
同时,在保证压下量的情况下,压下率不大于1.5mm/m。
这里,当板坯厚度增加时,压下量也会适当增加,本实施例中压下量每增大100mm,压下量增加1~2mm。
S102,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当压下量确定好之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所述固相率Fs:0.5~0.95。
具体地,首先确定液相末端和凝固端末端的准确位置,通过温度场计算得到0.5-0.95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就是压下区间。
这里,铸机总计14个压下段,每个压下段大概2m,其中1~14段都可以压下,但是通常选择凝固终点附近段来压下,那么压下区间计算出的长度可能包含一个段,也可能两个段,但是针对低碳钢FS:0.5-0.95计算出的压下区间的距离很短,可能不足2m,因此针对此压下通常设定最下压下长度3m,来保障两个压下段压下。即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不足一个压下段时,那么在压下时,需要将保证压下区间对应的段及压下区间的下一段要同时压下,即需要有两段压下。
而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至少包括两个压下段时,比如:所述压下区间为两个压下段、三个压下段或四个压下段时,需要控制各个压下段的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S103,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本步骤中,对压下区间进行压下时,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
并且,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以能控制铸机辊缝有效作用范围,提高压下控制精度。
S104,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本步骤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
这里,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
控制所述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的第一总水量与所述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的第二总水量之间的比值为0.5~0.9。
实施例二
相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判断单元21、确定单元22、第一控制单元23及第二控制单元24;其中,
因为不同的钢种设定的压下量是不同的,因此判断单元21需要判断钢种的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具体地,判断单元21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所述钢种成分包括:C、Mn、Ni、Si、Cr、Mo、S;那么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C%]eq值:
[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 (1)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相应地,对于230mm厚度的板坯,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A,A为:0.5~1.5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B,B为:1.0~2.0mm;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所述压下量为低碳钢压下量P+C,C为:1.5~3.0mm。
同时,在保证压下量的情况下,压下率不大于1.5mm/m。
这里,当板坯厚度增加时,压下量也会适当增加,本实施例中压下量每增大100mm,压下量增加1~2mm。
当压下量确定好之后,确定单元22用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所述固相率为0.5-0.95。
具体地,首先确定液相末端和凝固端末端的准确位置,通过温度场计算得到0.5-0.95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就是压下区间。
这里,铸机总计14个压下段,每个压下段大概2m,其中1~14段都可以压下,但是通常选择凝固终点附近段来压下,那么压下区间计算出的长度可能包含一个段,也可能两个段,但是针对低碳钢FS0.5-0.95计算出的压下区间的距离很短,可能不足2m,因此针对此压下通常设定最下压下长度3m,来保障两个压下段压下。即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不足一个压下段时,那么在压下时,需要将保证压下区间对应的段及压下区间的下一段要同时压下,即需要有两段压下。
而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至少包括两个压下段时,比如:所述压下区间为两个压下段、三个压下段或四个压下段时,需要控制各个压下段的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当压下区间确定好之后,第一控制单元23用于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并且,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以能控制铸机辊缝有效作用范围,提高压下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第二控制单元用于24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
这里,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
控制所述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的第一总水量与所述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的第二总水量之间的比值为0.5~0.9。
实施例三
实际应用中,利用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及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对某钢厂在连铸浇注230×1600mm的中碳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进行控制时,浇注过程中拉速控制在1.2m/min,过热度为25℃,具体如下:
首先,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所述钢种成分包括:C、Mn、Ni、Si、Cr、Mo、S;那么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C%]eq值:
[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
最后计算得出[C%]eq为0.018%,确定该钢种为中碳钢。本实施例中压下量为5mm;同时,在保证压下量的情况下,压下率不大于1.5mm/m。
当压下量确定好之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所述固相率为0.5~0.95。
具体地,首先确定液相末端和凝固端末端的准确位置,通过温度场计算得到0.5~0.95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就是压下区间。本实施例中,确定压下区间为两段压下,且两段压下量平均分配,即每段压下2.5mm。
然后对压下区间进行压下时,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
并且,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4~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以能控制铸机辊缝有效作用范围,提高压下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
这里,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
控制所述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的第一总水量与所述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的第二总水量之间的比值为0.8,冷却水的比水量为0.68L/kg。
最后生产出的板坯中心偏析在C类≤0.5。
实施例四
实际应用中,利用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及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对某钢厂在连铸浇注230×1600mm的中碳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进行控制时,浇注过程中拉速控制在1.1m/min,过热度为23℃,具体如下:
首先,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所述钢种成分包括:C、Mn、Ni、Si、Cr、Mo、S;那么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C%]eq值:
[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
最后计算得出[C%]eq为0.4%,确定该钢种为包晶钢。本实施例中压下量为4.5mm;同时,在保证压下量的情况下,压下率不大于1.5mm/m。
当压下量确定好之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所述固相率为0.5~0.95。
具体地,首先确定液相末端和凝固端末端的准确位置,通过温度场计算得到0.5~0.95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就是压下区间。本实施例中,确定压下区间为两段压下。
然后对压下区间进行压下时,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4mm;
并且,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4~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以能控制铸机辊缝有效作用范围,提高压下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
这里,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
控制所述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的第一总水量与所述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的第二总水量之间的比值为0.75,冷却水的比水量为0.68L/kg。
最后生产出的板坯中心偏析在C类≤0.5。
实施例五
实际应用中,利用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及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对某钢厂在连铸浇注230×1600mm的中碳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进行控制时,浇注过程中拉速控制在1.1m/min,过热度为20℃,具体如下:
首先,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所述钢种成分包括:C、Mn、Ni、Si、Cr、Mo、S;那么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C%]eq值:
[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
最后计算得出[C%]eq为0.4%,确定该钢种为高碳钢。本实施例中压下量为5.5mm;同时,在保证压下量的情况下,压下率不大于1.5mm/m。
当压下量确定好之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所述固相率为0.5~0.95。
具体地,首先确定液相末端和凝固端末端的准确位置,通过温度场计算得到0.5~0.95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就是压下区间。本实施例中,确定压下区间为三段压下。
然后对压下区间进行压下时,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4mm;
并且,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以能控制铸机辊缝有效作用范围,提高压下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板坯中心偏析,提高板坯内部质量,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
这里,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
控制所述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的第一总水量与所述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的第二总水量之间的比值为0.8,冷却水的比水量为0.75L/kg。
最后生产出的板坯中心偏析在C类≤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能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如此,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可以控制铸机辊缝的有效作用范围,提高了压下作用效果;并且利用气雾冷却方式对板坯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板坯中心偏析,提高了板坯内部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钢种的类别,包括: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包括;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区间的压下率不大于1.5m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下区间的长度包括至少两个压下段时,各单段压下量均不大于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板坯厚度增加100mm,控制压下量增加1~2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冷区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及第十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区包括:第二区至所述第四区;所述第二冷却区包括:第六区至所述第八区。
8.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钢种类别,根据所述钢种类别确定压下量;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钢种的固相率,基于所述固相率确定压下区间;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压下量,在所述压下区间控制铸机辊的第一压下距离,控制所述第一压下距离的偏差为0~0.5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前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0mm;控制所述压下区间的后段区间的压下距离偏差为±0.5mm;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二冷区以气雾冷却方式对所述板坯进行冷却,所述二冷区中第一冷却区与第二冷却区中的冷却水量比值为0.5~0.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钢种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
根据公式[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确定[C%]eq值;
当[C%]eq≤0.07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低碳钢;
当0.07<[C%]eq≤0.16时,确定所述钢种为包晶钢;
当0.16<[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中碳钢;
当[C%]eq>0.20时,确定所述钢种为高碳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低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P≤4.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包晶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A;所述A为:0.5~1.5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中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B,B为:1.0~2.0mm;
当确定所述钢种为所述高碳钢时,确定所述压下量为P+C,C为:1.5~3.0mm。
CN201710957705.6A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790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705.6A CN107790662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705.6A CN107790662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0662A true CN107790662A (zh) 2018-03-13
CN107790662B CN107790662B (zh) 2021-01-15

Family

ID=61533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7705.6A Active CN107790662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06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0221A (zh) * 2020-04-03 2020-07-03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80mm×320mm断面高碳钢消除中心缩孔及控制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17047059A (zh) * 2023-10-10 2023-11-14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塔钢用连铸坯及其中心质量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3842A (ja) * 1991-11-06 1993-05-21 Kobe Steel Ltd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片未凝固部分の温度予測方法
CN101704079A (zh) * 2009-09-28 2010-05-12 田陆 用于连铸坯浇铸的控制方法
CN101979184A (zh) * 2010-11-23 2011-02-23 田陆 连铸机动态轻压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连铸机
CN102601331A (zh) * 2011-12-09 2012-07-25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05057625A (zh) * 2015-08-12 2015-11-18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一种在非稳态浇注条件下板坯连铸机辊缝调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3842A (ja) * 1991-11-06 1993-05-21 Kobe Steel Ltd 連続鋳造における鋳片未凝固部分の温度予測方法
CN101704079A (zh) * 2009-09-28 2010-05-12 田陆 用于连铸坯浇铸的控制方法
CN101979184A (zh) * 2010-11-23 2011-02-23 田陆 连铸机动态轻压下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连铸机
CN102601331A (zh) * 2011-12-09 2012-07-25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05057625A (zh) * 2015-08-12 2015-11-18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一种在非稳态浇注条件下板坯连铸机辊缝调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瑞国: "《连续铸钢实训指导书》", 30 April 2016,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干勇: "《现代连续铸钢实用手册》", 31 March 2010,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0221A (zh) * 2020-04-03 2020-07-03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80mm×320mm断面高碳钢消除中心缩孔及控制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17047059A (zh) * 2023-10-10 2023-11-14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塔钢用连铸坯及其中心质量控制方法
CN117047059B (zh) * 2023-10-10 2023-12-19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塔钢用连铸坯及其中心质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0662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9923B (zh) 一种生产特厚板连铸坯的方法
CN101648212B (zh) 预应力钢swrh82b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工艺
CN104874758B (zh) 连铸重压下控制方法
CN102233415B (zh) 连铸生产中铁素体不锈钢板坯宽度的设定方法
CN107414048B (zh) 一种连铸坯扇形段在线变形补偿的方法
CN106191681B (zh) 基于esp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低碳钢铁素体的方法
CN106367686B (zh) 基于esp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耐候钢的方法
CN105033216B (zh) 一种厚板坯连铸过程结晶器喂钢带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03506405B (zh) 不锈钢混轧的精轧辊缝的补偿方法
CN110961592B (zh) 一种高拉速薄板坯连铸控制漏钢的方法
CN105618481B (zh) 一种连铸坯凸辊余热轧制设备及工艺
CN101758103B (zh) 高速工具钢扁丝的制作方法
CN103600049B (zh) 一种控制和改善模具钢连铸厚板坯内部质量的工艺
CN107790662A (zh) 一种控制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63910B (zh) 一种用于电气化铁道的低锡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25983A (zh) 一种x65热煨弯管用热轧平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5648327A (zh) 一种小压缩比抗hic与ssc的管线钢板及制备方法
CN106055870B (zh) 一种适合于连退机组的带钢瓢曲预报方法
CN105458200A (zh) 一种减少含硼钢连铸板坯表面裂纹的方法
CN107243611B (zh) 一种大方坯连铸凝固末端单辊压下位置确定方法
CN104451413A (zh) 一种硬线钢盘条
CN101745535B (zh) 一种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
CN105121062A (zh) 极厚钢板用铸坯的连续铸造方法
CN107442756B (zh) 提高板坯轻压下效率的方法
CN105710131B (zh) 一种热连轧轧辊冷却水出口水量轴向分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