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9154B -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9154B
CN107789154B CN201711158110.0A CN201711158110A CN107789154B CN 107789154 B CN107789154 B CN 107789154B CN 201711158110 A CN201711158110 A CN 201711158110A CN 107789154 B CN107789154 B CN 107789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unit
training device
acceleration
cereb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581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9154A (zh
Inventor
邓国勤
黄道元
赵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Heru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Heru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Heru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Heru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581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9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9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9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9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9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05Moveable platforms, e.g. vibrating or oscillating platforms for standing, sitting, laying or lea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01Apparatus for applying movements to the whol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包括:动力单元;支撑单元;限位单元;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单元连接,以驱动支撑单元在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应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传递给人体,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其能够通过训练装置对人体进行支撑和保护,进而在动力单元的配合下,施加给人体预定方向,预定时间,预定转速的加速度运动,以通过加速度产生的作用力,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进而产生神经刺激,以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

Description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瘫、脑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使用的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训练方法的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脑瘫、脑神经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病因有很多种,脑溢血、脑梗塞、事故外伤等都可能损伤脑神经。而神经的恢复能力较差,是个漫长的过程。急性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神经的重塑、脑功能重组,有助于脑神经康复。
脑神经损伤的具体症状包括:
(1)嗅神经损伤常有筛骨骨折或额底脑挫伤表现,如脑脊液漏、一侧或双侧嗅觉部分或完全丧失。
(2)视神经损伤常伴有累及眶尖和视神经管的前、中颅窝骨折。病人伤后即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正常。若视交叉部受损,出现双眼视力受损,视野缺损。
(3)动眼、滑车、外展及三叉神经眼支损伤常有蝶骨小翼、颞骨岩部及颌面部骨折表现。动眼神经伤者可见复视、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偏向外下方;滑车神经损伤可见向下凝视时出现复视;外展神经损伤可致受损侧眼球外展受限、眼球内斜;三叉神经损伤可见角膜反射消失、面部感觉障碍、咀嚼无力,偶有三叉神经痛。
(4)面、听神经损伤常有颞骨岩部及孔突部骨折,伤后不同时间出现面部瘫痪、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角膜炎、耳鸣、眩晕、神经性耳聋等表现。
(5)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损伤极少出现。常有枕骨骨折。表现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丧失、声音嘶哑、肩下垂、伤侧舌肌萎缩、伸舌偏患侧。
对于脑神经损伤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通常药物治疗一直都是脑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首选,通过服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具体来说,通常是采用以下几种药物:
1、脱水药,用以缓解颅内压及神经水肿,常用20%甘露醇150~2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保护神经,常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尼膜同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4、神经营养及代谢药,常用有能量合剂、脑活素、GM1、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弥可保静脉滴注500μg,每日1~2次,10天后改口服,0.5mg每日3次。而这些药物治疗只能起到部份缓解,效果有限。
手术治疗脑神经损伤也是临训练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其具体包括:
1、手术指征:①骨折片压迫脑神经。②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神经受挤压。③非手术治疗无效。④引发后期严重神经刺激症状如眩晕、神经痛。
2、术前准备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训练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选择供移植用神经肌肉。
3、手术方式①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颅外入路,以磨钻磨除压迫神经之骨片,清除神经周围血肿,显微镜下切开神经外膜,如视神经管及面神经管减压术;②神经重建术,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经断端直接吻合、神经移植吻合术;间接重建,如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成形手术,如面瘫病人行口角悬吊术或颞肌和咬肌转移术等;脑神经毁损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
(4)术后处理:结合药物、理疗、针灸行综合性恢复。
而手术治疗的缺点就在于对手术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手术指征才能进行手术,同时手术并不能够修复神经损伤。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瘫痪的主要症状包括:
(1)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对于脑瘫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2、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4、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1)儿童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①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②使用双侧身体。③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④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⑤预防畸形。
(2)各型儿童脑瘫的训练目标①痉挛型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预防畸形。②手足徐动型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③共济失调型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
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收效甚微,且周期过长,当显效时,已错过儿童生长周期,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及心理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其能够通过训练装置对人体进行支撑和保护,进而在动力单元的配合下,施加给人体预定方向,预定时间,预定转速的加速度运动,以通过加速度产生的作用力,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进而产生神经刺激,以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包括:
给予人体提供加速度的动力单元;
对人体进行支撑限定的支撑单元;
与所述支撑单元配合以对人体进行保护的限位单元;
与所述动力单元通信连接,以控制其转速,工作时间,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单元连接,以驱动支撑单元在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应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传递给人体,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动力单元被配置为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单元被配置为可容置人体的座椅;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座椅上与人体曲线相配合的第一缓冲垫,以及分别设置在人体头部,胸部,大腿,小腿上的至少四条第一固定带;
其中,所述座椅上具有用以支撑固定小腿、脚,且截面为L形的定位件,所述座椅的椅背和定位件被配置为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根据不同的人体情况进行角度调整。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与座椅的座位底部、椅背连接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座椅可沿动力输出轴在轴向旋转、左右摆动中的一种动作相配合,产生相应用的加速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U形的连接件,进而分别与座椅的扶手或椅背两侧连接,以使座椅可沿动力输出轴在前后摆动,并产生的加速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动力单元被配置为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单元被配置为可容置人体的运动篮或训练床;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运动篮或训练床上与人体进行减震支撑的第二缓冲垫,以及至少分别设置在人体头部,胸部,大腿,小腿的四条第二固定带;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训练床相配合的底座;
其中,所述底座与训练床被配置为采用第一传输轴与导轨配合,或第二传输轴与支撑轴配合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与第一传输轴,或第二传输轴连接,以实现所述训练床在长度方向上或平面的8字方向上进行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运动篮的底部被配置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实现在轴向上的旋转,以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限位单元中的固定带,其上设置有与人体曲线相配合的柔性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座椅的两端沿其纵向的中心线,在人体的头部、胸部、大腿部及小腿部,分别设置有可向人体方向弯曲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缓冲垫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位置被配置为具有可与第一缓冲垫分离的缓冲条;
所述缓冲条与调节组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沿座椅中心线向内自由弯曲预定弧度的卷板,所述卷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带相配合的固定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被配置为条状的卡条,所述卡条的顶端枢接或转动连接有一环状的卡扣,以通过第一固定带上的挂钩或旋转卡扣,进而实现固定件与第一固定带的配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发明的训练装置,通过支撑单元与限位单元的配合,对人体进行支撑和限定,并通过动力机构的配合给予支撑单元上人体,在周向或轴向上一定的加速度,以刺激内耳迷路,产生神经刺激,以刺激大脑,神经重塑和大脑功能的恢复。
其二,本发明通过对支撑单元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动力单元的配合方式进行限定,以使其可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同时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对动力单元运动时间,运动转速,是否匀速的控制,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
其三,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与限位单元的配合,实现了对人体的进一步柔性固定,以使得其能对人体进行防护,防止不同身材的患者在运动中,因限定不稳定,而造成的二次损伤。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给予人体提供加速度的动力单元1;
对人体进行支撑限定的支撑单元2;
与所述支撑单元配合以对人体进行保护的限位单元3;
与所述动力单元通信连接,以控制其转速,工作时间,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控制单元4;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单元连接,以驱动支撑单元在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应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传递给人体,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支撑单元与限位单元的配合,对人体进行支撑和限定,并通过动力机构的配合给予支撑单元上人体,在周向或轴向上一定的加速度,以刺激内耳迷路,产生神经刺激,以刺激大脑,神经重塑和大脑功能的恢复,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动力单元被配置为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单元被配置为可容置人体的座椅;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座椅上与人体曲线相配合的第一缓冲垫(未示出),以及分别设置在人体头部,胸部,大腿,小腿上的至少四条第一固定带;
其中,所述座椅上具有用以支撑固定小腿、脚,且截面为L形的定位件5,所述座椅的椅背和定位件被配置为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根据不同的人体情况进行角度调整,其角度调整的方式可如图1中的连接杆6,滑杆7以及与连接杆枢接的U形限位件8相配合实现,也可以是其它的替换方式,且座椅与定位件的两端可添加扶手9或限位件10,或者是直接的限位折弯板(未示出)。采用这种方案通过第一缓冲垫对人体运动时发生的偏移和作用力进行缓冲,防止人体与训练装置之间硬接触,在运动中造成的损伤,同时通过第一固定带对人体最易伴随运动发生偏移的躯干,以及头部进行固定,以防止其在运动中,发生偏移,影响效果或产生损伤,且椅背与小腿部的角度可调节设计,使得其可适应性不同的患者舒适的使用需要,同时能与不同方向运动体验相配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与座椅的座位底部、椅背连接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座椅可沿动力输出轴在轴向旋转、左右摆动中的一种动作相配合,产生相应用的加速度。采用这种方案使得可根据座椅不同的连接方式,给予座椅不同的运动状态,采用如图1所示的训练装置以得到加速度,具体来说是将患者固定在座椅上,以椅座中心为轴进行旋转。使用的训练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座椅、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训练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电机运转。驱动机构通过传输轴带动固定在传输轴上端的座椅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以传输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座椅椅背和小腿靠背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角度调整。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座椅内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或者采用如图2所示的训练装置以得到加速度,具体来说是将患者固定在座椅上,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左右摆动,使用训练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座椅、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训练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驱动机构在座椅背面,通过传输轴与座椅中间位置固定在一起;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通过传输轴带动座椅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以座椅中间位置进行左右摆动。座椅椅背和小腿靠背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角度调整。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座椅内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同时不局限于本方案所指出的这些运动方式,以广泛适用于脑瘫或脑神经损伤造成的未处于偏瘫、全瘫的患者,以及具有行动力的脑神经损伤患者,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U形的连接件,进而分别与座椅的扶手或椅背两侧连接,以使座椅可沿动力输出轴在前后摆动,并产生的加速度。采用这种方案做为座椅运动的另一种替换方式,其产生的加速度如结构如图3所示的训练装置以得到:患者固定在座椅上,以座椅左右为轴进行前后摆动。使用的训练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座椅、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训练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驱动机构在座椅左右两侧,一侧包含一个驱动电机,另一侧为固定转轴。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通过传输轴带动座椅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以固定转轴为轴心进行前后摆动。座椅椅背和小腿靠背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角度调整。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座椅内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可广泛适用于脑瘫或脑神经损伤造成的未处于偏瘫、全瘫的患者,以及具有行动力的脑神经损伤患者,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效果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6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动力单元被配置为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单元被配置为可容置人体的运动篮或训练床;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运动篮或训练床上与人体进行减震支撑的第二缓冲垫,以及至少分别设置在人体头部,胸部,大腿,小腿的四条第二固定带;采用这种方案相对于在前的方案来说,其主要是将座椅替换成运动篮或训练床,以适应年幼与年长,或者体弱的患者,具有可实施效果好,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5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训练床相配合的底座11;
其中,所述底座与训练床被配置为采用第一传输轴(未示出)与导轨(未示出)配合,或第二传输轴12与支撑轴13配合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与第一传输轴,或第二传输轴连接,以实现所述训练床在长度方向上或平面的8字方向上进行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采用这种方案可以被配置为如图4所示的训练装置,患者固定在训练床上,进行水平的前后运动,以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使用训练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床、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床下的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通过传输轴带动床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沿床下方的导轨方向进行前后运动;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床内部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或者采用如图5所示的训练装置,将患者固定在运动篮中,以8字形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对内耳迷路进刺激,使用训练装置主要由驱动机构、运动篮、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驱动机构在运动篮下面,通过后侧两根支撑轴和前面的一根传输轴与运动篮固定在一起;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通过传输轴带动运动篮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以8字形进行往复运动;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运动篮内部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两种方案都能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以对人体的内耳迷路、内耳迷路对大脑神经产生刺激,促进脑神经康复的方法,可适用于脑瘫或脑神经损伤造成的偏瘫、全瘫患者,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运动篮的底部被配置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实现在轴向上的旋转,以产生相应的加速度。采用这种方案的训练装置如图6所示,将患者固定在运动篮中,以运动篮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运动,使用主要由驱动机构、运动篮、保护训练装置、控制台组成。控制台产生控制训练装置启动和停止,以及训练装置运行速度、时间等控制信号;训练装置运行的速度、时间可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驱动机构在运动篮下面,通过传输轴与运动篮中心位置固定在一起;控制信号由控制台传输到驱动机构,从而控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运转;驱动电机通过传输轴带动运动篮按照控制台设置的速度,以运动篮中心做旋转运动;保护训练装置用于固定和保护患者,包括运动篮内部的缓冲垫和固定带;固定带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和调节,确保患者安全可靠地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可广泛适用于脑瘫或脑神经损伤造成的偏瘫、全瘫患者,以及婴幼儿脑瘫患者或脑神经损伤患者,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限位单元中的固定带,其上设置有与人体曲线相配合的柔性层(未示出)。采用这种方案以在对人体固定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且不会让使用人员觉得过于紧绷,且能适当性地填充人体与固定带之间的间隙,以使其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稳定性都有保证,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座椅的两端沿其纵向的中心线,在人体的头部、胸部、大腿部及小腿部,分别设置有可向人体方向弯曲的调节组件14,其用于在人体位置固定后,通过调节组件对人体的位置进一步的限定,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缓冲垫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位置被配置为具有可与第一缓冲垫分离的缓冲条(未示出),其用于与调节组件相配合,以给予人体更好使用体验,同时不会太紧绷,使人体在运动中受损;
所述缓冲条与调节组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其可以采用魔术贴进行粘结,也可以采用相配合的卡扣进行配合,以使二者连接紧密。采用这种方案对人体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定,以使其在运动中的稳定性更好,以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沿座椅中心线向内自由弯曲预定弧度的卷板15,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卷尺或魔术尺,可沿预定方向翻转,具有一定的弧度,并在反方向翻转后保持一定的水平度,所述卷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带相配合的固定件,其用于对翻转后的卷板位置进行限定,进而保证其翻转后物理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固定件被配置为条状的卡条16,其可以穿过预设在固定带上与卡条结构相配合的通孔,其可以被设置成方形孔,所述卡条的顶端枢接或转动连接有一环状的卡扣17,以通过第一固定带上的挂钩或旋转卡扣,进而实现固定件与第一固定带的配合,其采用通过卡扣挂在挂钩上或旋转卡扣后使其横在方形孔上,以对卷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从左右两边对人体进行固定,与支撑单元以固定带的配合,实现4个方向上的固定,以使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采用这种方案对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以使其固定效果好的同时,便于拆卸,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稳定性好,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本发明主要理论来源在于,因施加在人体上的加速度运动,会刺激内耳迷路,产生神经刺激,从而刺激大脑,促进大脑神经重塑和大脑功能重组。本发明的训练装置就是利用这种原理,通过不同方向预定方向,预定时间,预定转速的加速度来刺激内耳迷路,产生神经刺激,从而刺激大脑并促进大脑神经重塑和大脑功能重组,其中,预定方向可以是被设置为在一平面上,对人体进行不同方位上的往复变动,也可以是被设置为在一轴向上,对人体进行周向上的往复转动,而预定时间、预定转速分别根据人体的患症程度、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区分;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确定其是否匀速运动,如体力不好的患者,就应该采用快-慢-快的变速方式对其施加作用力,以防止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本发明的装置在临床的使用效果相对于现有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来说,因其是一种训练治疗的方式,其对于不同程度的患者均可适用,同时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综合康复训练来说,其针对性强,主要是针对内耳迷路的刺激,以达到对神经的刺激,促进其重组或重塑,其原理在于,内耳位在耳朵之最深处,为颞骨包围着,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做耳蜗是听觉器,另一个叫做前庭是平衡器,因此内耳又叫做平衡听觉器。支配它的神经叫做平衡听觉神经是为第八对脑神经。在解剖学上,发现两者都浸泡在共通的内外淋巴液之中,因此在临床症状上就产生一些复杂的关系。平衡障碍可能会导致听觉症状,也就是可能会有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而在前庭向大脑传电波送时路途中,在脑干某一个地方有神经原的交换,类似继电器一样,在这里叫做前庭核。前庭核与迷走神经核相邻,前庭核电位的变化常会影响到迷走神经核,引发迷走神经之兴奋,当头部进行直线加速度运动时,位觉砂反作用的方向移位,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而引起刺激,毛细胞具有换能装置,通过化学介质把物理性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入到前庭各极中枢,以感知各种头位变化,并引起相应的反应。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固定于骨迷路内,二者的间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各部相互沟通。椭圆囊有一长圆形囊斑,与外半规管平行,前1/3向上延伸与球囊斑之间,二者之间形成70-110度的夹角,大致组成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以感受空间各个方面的加速度。主要感受头在矢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的屈伸肌的张力。动物实验证明囊斑还有感知低频声和次声波的刺激。耳廓及外耳道收集声波,震动鼓膜,使听骨链产生运动连接卵圆窗之镫骨足板,击动前庭阶之处淋巴,经前庭膜使蜗管内的内淋巴产生运动,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此兴奋由耳蜗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中枢产生听觉。
本发明可以作为脑瘫或脑损伤对脑神经损伤的单独训练方法,对轻症患者受损神经进行修复,以可以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或作为术后的康复训练,以使其可以相对于现有的单一治疗,或现有的康复训练方法来说,无法修复神经的问题进行补充,达到更加显著的疗效。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3)

1.一种通过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给予人体提供加速度的动力单元;
对人体进行支撑限定的支撑单元;
与所述支撑单元配合以对人体进行保护的限位单元;
与所述动力单元通信连接,以控制其转速,工作时间,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单元连接,以驱动支撑单元在预定方向上进行相应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传递给人体,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
所述动力单元被配置为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支撑单元被配置为可容置人体的运动篮或训练床;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运动篮或训练床上与人体进行减震支撑的第二缓冲垫,以及至少分别设置在人体头部,胸部,大腿,小腿的四条第二固定带;
还包括:与所述训练床相配合的底座;
其中,所述底座与训练床被配置为采用第一传输轴与导轨配合,或第二传输轴与支撑轴配合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被配置为与第一传输轴,或第二传输轴连接,以实现所述训练床在长度方向上或平面的8字方向上进行运动,进而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所述运动篮的底部被配置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实现在轴向上的旋转,以产生相应的加速度;
所述支撑单元的两端沿其纵向的中心线,在人体的头部、胸部、大腿部及小腿部,分别设置有可向人体方向弯曲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单元上的第一缓冲垫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位置被配置为具有可与第一缓冲垫分离的缓冲条;
所述缓冲条与调节组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所述训练装置通过加速度产生的作用力,刺激人体的内耳迷路,进而产生神经刺激,以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大脑神经的重塑和大脑功能的重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中的固定带,其上设置有与人体曲线相配合的柔性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沿支撑单元中心线向内自由弯曲预定弧度的卷板,所述卷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带相配合的固定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被配置为条状的卡条,所述卡条的顶端枢接或转动连接有一环状的卡扣,以通过第一固定带上的挂钩或旋转卡扣,进而实现固定件与第一固定带的配合。
CN201711158110.0A 2017-11-20 2017-11-20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Active CN107789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8110.0A CN107789154B (zh) 2017-11-20 2017-11-20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8110.0A CN107789154B (zh) 2017-11-20 2017-11-20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9154A CN107789154A (zh) 2018-03-13
CN107789154B true CN107789154B (zh) 2023-12-12

Family

ID=61535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58110.0A Active CN107789154B (zh) 2017-11-20 2017-11-20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891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4720B (zh) * 2018-09-12 2024-06-07 常超 一种全身触觉训练机
CN110523056A (zh) * 2019-08-29 2019-12-03 刘志翠 用于脑瘫儿童的步行康复系统
CN114522072B (zh) * 2022-01-27 2022-10-21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心律失常患者用峰值锁定脉冲交互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7618A (zh) * 2012-03-22 2012-10-03 董燕燕 用于前庭功能与空间定向训练和评估的系统
CN203790259U (zh) * 2014-04-21 2014-08-27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升降式旋转康复训练器
CN203874046U (zh) * 2012-11-19 2014-10-15 黄勤明 神经轴训练设备
CN104972932A (zh) * 2015-06-03 2015-10-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防晕动座椅及其调节平衡性的方法
CN208405271U (zh) * 2017-11-20 2019-01-22 绵阳和润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7618A (zh) * 2012-03-22 2012-10-03 董燕燕 用于前庭功能与空间定向训练和评估的系统
CN203874046U (zh) * 2012-11-19 2014-10-15 黄勤明 神经轴训练设备
CN203790259U (zh) * 2014-04-21 2014-08-27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升降式旋转康复训练器
CN104972932A (zh) * 2015-06-03 2015-10-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防晕动座椅及其调节平衡性的方法
CN208405271U (zh) * 2017-11-20 2019-01-22 绵阳和润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9154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5248B2 (ja) 電気刺激マッサージ器
US9486381B2 (en) ALS treatment
JP4353642B2 (ja) 内耳前庭の刺激装置
CN107789154B (zh)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CN115955992A (zh) 改善身体功能的治疗装置和方法
JP5517087B2 (ja) 音叉型治療器・美容器
CN208405271U (zh) 采用加速度运动促进脑神经康复的训练装置
RU2329029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близорукости
RU241007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моторно-вегетативных нарушений
RU2336857C1 (ru)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он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обездвиженного больного
RU2728099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поражений в краниовертебральном сочленении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на уровне сустава С0/С1
RU2695770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в вегетативном состоянии
RU2157265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шемических инсультов головного мозга
CN216060990U (zh) 贴敷装置
RU2350359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детей с последствиями перинатального поражения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с помощью аппарата "лимфавижин"
KR20190052777A (ko) 안면 마비 저주파 근육 조절기
RU2749022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в состоянии малого сознания в раннем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м периоде инсульта
RU2486927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остеоартроза височно-нижнечелюстного сустава
RU2739128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болевого синдрома на фоне соматических дисфункций у новорожденных детей
KR102716082B1 (ko) 두부 혈위 레이저 자극기
RU277877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позы и движений верхней конечности в локтевом суставе
RU2300401C1 (ru)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с переломами длинных костей
RU2169591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раличей и парезов
US202200011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 with low frequency, low flux density magnetic fields
RU2208458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миофасциального болевого дис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синдрома челюстно-лицевой области у больных с шейным остеохондроз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