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4544A -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4544A
CN107784544A CN201610772470.9A CN201610772470A CN107784544A CN 107784544 A CN107784544 A CN 107784544A CN 201610772470 A CN201610772470 A CN 201610772470A CN 107784544 A CN107784544 A CN 107784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apping relations
information
object inform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24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4544B (zh
Inventor
周嘉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724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4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4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4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4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4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23Item investigation
    • G06Q30/0625Directed, with specific intent or strategy
    • G06Q30/0629Directed, with specific intent or strategy for generating comparis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息比对的效率和正确率都很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比对,不需要人工进行比对,从而提高了比对的正确率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网络发布平台是发布者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产品,用户通过网络浏览产品,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平台。
发布者在网络发布平台发布产品时都会为该产品配置产品信息。用户根据产品信息可以与网站发布平台针对一个产品发生交互行为。
目前,一件产品有可能在多个不同的网络发布平台上发布,每个网络发布平台对应的产品信息的模板可能不同,如果一件产品的产品信息发生变化,目前只能通过人工比对两个网络发布平台的产品信息是否一致,人工比对产品信息的方式效率和正确率都很低。
综上所述,目前比对产品信息的效率和正确率都很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息比对的效率和正确率都很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比对,不需要人工进行比对,从而提高了比对的正确率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比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映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不同平台对象信息展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知用户的网页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用户同步的网页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生成映射快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生成子快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完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存在关联关系的多个平台的场景中。比如代销场景。
很多规模比较小的商家为了降低开店成本即库存积压,都会选择代销合作的方式。代销的全称:网店代销,又名网店代理。代销是指提供网上批发服务的网站发布平台或者能提供批发货源的销售商与想做网店代销的用户达成协议,为其提供商品图片等数据,而不是实物,并以代销价格提供给网店代销用户销售。网店代销用户将批发网站发布平台所提供的商品图片等数据放在自己的网店上进行销售,销售出商品后通知批发网站发布平台为其代发货。销售商品只从批发网站发布平台发出到网店代销用户的买家处,网店代销用户在该过程中看不见所售商品。
目前代销用户在代销过程中,上游平台和下游平台的商品信息可能不同,所以上游平台中一件商品的属性信息发生变化,只能通过人工比对两个平台的商品信息是否一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比对,不需要人工进行比对,从而在代销过程中提高了比对的正确率和效率。
如果应用于代销场景,则第一平台可以是下游平台(比如淘宝,拍拍,京东,苏宁,亚马逊,ebay等零售平台),第二平台可以是上游平台(比如1688等批发平台)。第一平台的订单为根据用户购买的产品生成的订单;第二平台的订单为根据用户购买的产品订单,生成的代销的订单。
比如用户在第一平台上的小B商家购买一件上衣,第一平台会生成一个上衣的订单,包括尺寸、购买数量、价格、寄送地址等;由于小B商家是代销第二平台上的大B商家的上衣,所以根据第一平台上的订单,会生成针对第二平台的订单,并最终由大B商家根据第二平台的订单为用户寄送上衣。
如果应用于代销场景,则任何能够进行交易的对象都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对象,比如商品、服务等。
信息标识用于标识平台中的对象的对象信息,比如用户在第二平台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对象配置对象信息,第二平台会为对象信息分配一个信息标识。如果后续用户添加对象信息,第二平台会为新添加的对象信息分配一个新的信息标识。如果应用于代销场景信息标识可以是SKUID(Stock Keeping Unit ID,库存量单位标识)。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步骤101、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比对,不需要人工进行比对,从而提高了比对的正确率和效率。
在实施中,一个平台会为每个对象分配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不同平台分配的同一个对象的对象标识可以不同。比如购物场景中,对象为裙子,则1688平台为裙子分配的对象标识和淘宝平台为裙子分配的对象标识可以不同。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会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根据这两个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是否增加或删除第二对象信息,以实现信息比对的目的。
其中,在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时,还会用到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下面介绍下三个映射关系的具体建立过程。
一、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的用户对应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该对象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
确定每个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并建立第二对象信息和第二信息标识的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二平台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对象配置对象信息后,第二平台会为对象信息分配一个第二信息标识。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表1中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
表1
表1为衬衣对应的两个第二信息标识,每个第二信息标识对应一个第二对象信息。
可选的,在建立完第二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生成源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源快照获取第二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的源快照类似于网上购物的商品订单快照(商品订单快照保存了当时购买商品的价格,寄送地址等),是一种逻辑描述,这种逻辑描述可以转为具象化的表述。
二、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任意一个对象,将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转译成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对象信息为与对象相关的信息。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象信息表示的含义也不同。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为例:
对象信息为属性信息,比如一个对象为裙子,则对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尺寸、颜色、型号、材质。
在实施中,第二平台的用户如果希望上传到第二平台的对象可以透传,则将第二平台的对象加入到透传池中。
透传:将上游平台(即第二平台)中对象对应的的对象信息进行转译,并根据转移后的对象信息在下游平台生成新的对象。
由于不同平台对于对象信息的表述方式不同,所以需要进行转译。比如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为例。
如图2所示,对象为短袖衬衣:在1688平台上对象信息为(尺寸:L+颜色:鲜艳红);在淘宝平台上对象信息为(身高:170+色彩:红色)。
对象为长袖衬衣:在1688平台上对象信息为(尺寸:XL+颜色:天空蓝);在淘宝平台上对象信息为(身高:170+色彩:蓝色)。
对象为短裤:在1688平台上对象信息为(尺寸:S+颜色:艳黄);在淘宝平台上对象信息为(身高:160+色彩:黄色)。
从图2可以看出,同样都是尺寸和颜色,但是不同平台的表述方式不同。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表2中包含衬衣的第三映射关系。
表2
表2为衬衣对应的两个第二信息标识,每个第二信息标识对应一个第二对象信息。
实际表2包含两个映射关系,第一个: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即23as34与{[色彩:红色][身高:170cm]}的映射关系,以及23sdfa与{[颜色:灿烂黄][身高:170cm]}的映射关系。
第二个: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即23as34与{[颜色:鲜艳红][尺寸:L]}的映射关系,以及23sdfa与{[色彩:黄色][尺寸:L]}的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二平台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对象配置对象信息后,第二平台会为对象信息分配一个第二信息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建立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由该第二对象信息转译得到的第一对象信息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表3中是衬衣的三者的映射关系。
表3
表3为衬衣对应的两个第二信息标识,每个第二信息标识对应一个第二对象信息。
实际表3包含两个映射关系,第一个: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即23as34与{[色彩:红色][身高:170cm]}的映射关系,以及23sdfa与{[颜色:灿烂黄][身高:170cm]}的映射关系。
第二个: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即23as34与{[颜色:鲜艳红][尺寸:L]}的映射关系,以及23sdfa与{[色彩:黄色][尺寸:L]}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在建立完第三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生成映射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映射快照获取第三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的映射快照类似于网上购物的商品订单快照(商品订单快照保存了当时购买商品的价格,寄送地址等),是一种逻辑描述,这种逻辑描述可以转为具象化的表述。
三、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针对第一平台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针对确定的任意一个第一对象信息,根据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
建立每个所述的第一信息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标识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一平台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对象配置对象信息后,第一平台会为对象信息分配一个第一信息标识。
基于此,第一平台中的每个对象都有至少一个第一信息标识,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一个第一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表4中是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一对象信息的映射关系。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衬衣这个对象对应两个第一信息标识553as3和553dfa。553as3第一信息标识对应{[色彩:红色][身高:170cm]};553dfa第一信息标识对应{[色彩:黄色][身高:170cm]}。
由于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二平台中第二对象信息转译得到的对象信息相同,所以根据上述第三映射关系,就可以建立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表5中是用户A在淘宝平台售卖的衬衣对应的一组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一对象信息的映射关系。
表5
表6中是用户A在1688平台代销的衬衣对应的一组第三映射关系
表6
由于表5和表6中的第一对象信息都是用户A对应的衬衣第一对象信息,并且都相同,所以可以将553as3和23as34建立映射关系,即表7:
第二平台:1688平台 第一平台:淘宝平台
SKUID 23as34 553as3
表7
可选的,在建立完第一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生成子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子快照获取第一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的子快照类似于网上购物的商品订单快照(商品订单快照保存了当时购买商品的价格,寄送地址等),是一种逻辑描述,这种逻辑描述可以转为具象化的表述。
在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从而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是否增加或删除第二对象信息。在进行比对时,可以比对信息标识进行,也可以比对对象信息进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比对方式一、比对信息标识。
具体的,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第二平台中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也会自动被删除。但是第一映射关系中第二信息标识不会被删除。所以如果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就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
假设用户A在第二平台上销售衬衣。表8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表9是衬衣的第一映射关系。
表8
第二平台:1688平台 第一平台:淘宝平台
SKUID 23as34 55das3
SKUID 23sdfa 55aad2
表9
用户在删除第二平台中删除衬衣对应的{[颜色:灿烂黄][尺寸:L]}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也会被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就变为表10。
表10
将表9和表10进行比对,发现表9中“23sdfa”在表9中没有,可以确定“23sdfa”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被用户删除。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第二平台中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在第二映射关系中也会同步加入用户增加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这里也可以通知用户在第二映射关系中增加新加入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但是第一映射关系中不会增加第二信息标识。所以如果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就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
假设用户A在第二平台上销售衬衣。表8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表9是衬衣的第一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二平台中增加衬衣对应的{[颜色:天空蓝][尺寸:XL]}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也会增加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第二映射关系就变为表11。
表11
将表9和表11进行比对,发现表11中“256dfa”在表9中没有,可以确定“256dfa”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是用户增加的。
比对方式二、比对对象信息。
具体的,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若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第二平台中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也会被删除。但是第一映射关系中第二信息标识不会被删除。所以如果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
假设用户A在第二平台上销售衬衣。表8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表9是衬衣的第一映射关系。
用户在删除第二平台中删除衬衣对应的{[色彩:黄色][身高:170cm]}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也会被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就变为表10。
确定表9中每个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得到表8。
将表8中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与表10中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表8中{[颜色:灿烂黄][尺寸:L]}在表10中没有,可以确定{[颜色:灿烂黄][尺寸:L]}被用户删除。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第二平台中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在第二映射关系中也会同步加入用户增加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但是第一映射关系中不会增加第二信息标识。所以如果第二映射关系中有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就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
假设用户A在第二平台上销售衬衣。表8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表9是衬衣的第一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二平台中增加衬衣对应的{[颜色:天空蓝][尺寸:XL]}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第二映射关系中也会增加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第二映射关系就变为表11。
确定表9中每个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得到表8。
将表8中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与表11中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表11中{[颜色:天空蓝][尺寸:XL]}在表8中没有,可以确定{[颜色:天空蓝][尺寸:XL]}是用户新增加的。
在实施中,如果确定比对结果为不一致(包括删除和/或增加),可以通知第一平台对应的的用户和/或第二平台对应的用户。
具体的,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删除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的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一信息标识,并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和第二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可选的,通知用户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部分或全部:
拨打用户预先设置的号码语音通知;
向用户预先设置的号码发送短信通知;
向用户预先设置的邮箱发送邮件通知;
在用户登录到网站后通过网页通知。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举例。图3为比对结果为不一致后通知第一平台对应的用户的一个网页示意图。
该图中,第一平台是淘宝平台,用户在淘宝平台代销1688平台的一个商品,对比确定该用户在淘宝平台代销的商品的商品信息与该商品在1688平台的商品信息不一致,则通过图中网页的形式通知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网页展示样式只是举例说明,能够在网页上通知用户的任何样式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举例。假设第一平台是淘宝平台,用户A在淘宝平台代销1688平台用户B的一个商品。图4为用户进行同步的网页,该网页中从源商品规格可以看出用户在淘宝平台代销的商品对应3个商品信息,在新规格可以看出用户B增加了商品的一个商品信息,并且删除一个商品信息,如果用户点击确认同步,就可以同步淘宝平台和1688平台中商品的商品信息。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新增或删除一个对象的对象信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式可以通知代销该对象的用户进行同步。
具体的,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一个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会自动更新第二映射关系,即删除第二映射关系中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并删除经过第二对象信息转译的第一对象信息,之后通知第一平台代销该对象的用户对第一映射关系进行同步。这里也可以自动同步第一映射关系并通知第一平台代销该对应的用户。
如果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一个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可以通知第二平台的用户同步在第二映射关系中增加新加入的第二对象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在第二平台的用户同步成功后通知第一平台代销该对象的用户同步在第一映射关系中增加新加入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应的第一信息标识。当然,这里也可以自动进行同步,之后分别通知第二平台的用户和第一平台的用户。
如果需要用户(包括第一平台用户和/或第二平台的用户)同步,在通知用户后,如果在设定时长内用户为进行通知,可以持续进行通知。
可选的,为了避免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或增加第二对象信息,但是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出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获取当前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并将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与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第二映射关系中有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如果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有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代销场景,对象为衬衣举例。
假设用户A在第二平台上销售衬衣。表7是衬衣的第二映射关系。
若获取用户A销售的衬衣当前的所有第二对象信息,得到表12。
表12
则将表12和表7进行比对,发现表7中{[颜色:灿烂黄][尺寸:L]}在表12中没有,可以确定{[颜色:灿烂黄][尺寸:L]}被用户删除。
若获取用户A销售的衬衣当前的所有第二对象信息,得到表13。
表13
则将表13和表7进行比对,发现表13中{[颜色:天空蓝][尺寸:XL]}在表7中没有,可以确定{[颜色:天空蓝][尺寸:XL]}是用户增加的。
获取当前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可以由维护人员手动触发;也可以实时获取;还可以周期获取。
如果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与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信息比对的结果为不一致,可以通知第二平台中对应的用户手动进行更新;也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比如系统),自动更新后通知第二平台中对应的用户。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生成映射快照的方法包括:
步骤500、针对用户在第二平台中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步骤501、确定第二平台为所述对象对应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分配的第二信息标识。
步骤502、针对一个第二对象信息,将第二对象信息转译得到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
步骤503、根据每个第二对象信息以及转译得到的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建立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步骤504、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生成映射快照。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生成子快照的方法包括:
步骤600、针对第一平台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步骤601、针对确定的任意一个第一对象信息,根据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
步骤602、建立每个所述的第一信息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标识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步骤603、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生成子快照。
下面以采用标识信息进行比对的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完整方法包括:
步骤700、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步骤701、确定所述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
步骤702、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进行比对;
步骤703、若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步骤704、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删除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的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一信息标识,并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和第二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比对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比对的设备包括:
标识确定模块800,用于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映射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比对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比对,不需要人工进行比对,从而提高了比对的正确率和效率。
在实施中,一个平台会为每个对象分配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不同平台分配的同一个对象的对象标识可以不同。比如购物场景中,对象为裙子,则1688平台为裙子分配的对象标识和淘宝平台为裙子分配的对象标识可以不同。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会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根据这两个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可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是否增加或删除第二对象信息,以实现信息比对的目的。
其中,在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时,还会用到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下面介绍下三个映射关系的具体建立过程。
一、映射确定模块801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的用户对应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该对象的每个第二对象信息;
确定每个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并建立第二对象信息和第二信息标识的映射关系。
用户在第二平台创建一个对象,并为对象配置对象信息后,第二平台会为对象信息分配一个第二信息标识。
可选的,映射确定模块801在建立完第二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生成源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源快照获取第二映射关系。
二、映射确定模块801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任意一个对象,将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转译成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确定模块801在建立完第三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生成映射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映射快照获取第三映射关系。
三、映射确定模块801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针对第一平台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针对确定的任意一个第一对象信息,根据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
建立每个所述的第一信息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标识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确定模块801在建立完第一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生成子快照;
相应的,所述后续可以通过子快照获取第一映射关系。
在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从而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是否增加或删除第二对象信息。在进行比对时,可以比对信息标识进行,也可以比对对象信息进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比对方式一、比对信息标识。
所述比对模块802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比对方式二、比对对象信息。
所述比对模块802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将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若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在实施中,如果确定比对结果为不一致(包括删除和/或增加),可以通知第一平台对应的的用户和/或第二平台对应的用户。
具体的,所述比对模块802还用于: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删除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的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一信息标识,并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和第二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可选的,为了避免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或增加第二对象信息,但是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出现,比对模块802还可以获取当前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并将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与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第二映射关系中有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如果获取的第二对象信息中有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包括:
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若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删除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的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一信息标识,并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和第二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针对第一平台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针对确定的任意一个第一对象信息,根据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
建立每个所述的第一信息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标识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任意一个对象,将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转译成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7.一种信息比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标识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平台的用户对应的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
映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标识和第二信息标识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第二信息标识和第二对象信息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是第二平台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信息标识,所述第二对象信息是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对象信息;
比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进行比对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信息标识,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二对象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比对;
若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有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若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有确定的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中没有的第二对象信息,则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删除第二平台的用户删除的第二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一信息标识,并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若确定第二平台的用户增加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则通知第一平台的用户和第二平台的用户进行信息同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针对第一平台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确定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每个第一信息标识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针对确定的任意一个第一对象信息,根据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信息标识和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第一对象信息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对应的第二信息标识;
建立每个所述的第一信息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标识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下列方式建立所述第三映射关系:
针对第二平台中任意一个对象,将所述对象在第二平台中的第二对象信息转译成所述对象在第一平台中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信息标识和转译后的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7~12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位于所述第二平台中。
CN201610772470.9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784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2470.9A CN107784544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2470.9A CN107784544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4544A true CN107784544A (zh) 2018-03-09
CN107784544B CN107784544B (zh) 2021-08-17

Family

ID=6145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2470.9A Active CN107784544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845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085A (zh) * 2009-11-18 2010-06-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录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208295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平台中同步epg服务器内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5487A (zh) * 2013-06-24 2013-10-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之间数据一致性校验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91311A (zh) * 2013-06-24 2013-11-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之间数据一致性校验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89051A (zh) * 2012-06-11 2014-01-01 上海佳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公司的多个信息系统中客户信息核对归一的一种方法
CN104090909A (zh) * 2014-06-09 2014-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915756A (zh) * 2015-05-22 2015-09-16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数据一致性云稽核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5243519A (zh) * 2015-11-13 2016-01-13 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一种社保财会管控系统
CN105260675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北京源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数据一致性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及存证验证平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085A (zh) * 2009-11-18 2010-06-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录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208295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平台中同步epg服务器内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89051A (zh) * 2012-06-11 2014-01-01 上海佳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公司的多个信息系统中客户信息核对归一的一种方法
CN103345487A (zh) * 2013-06-24 2013-10-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之间数据一致性校验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91311A (zh) * 2013-06-24 2013-11-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之间数据一致性校验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90909A (zh) * 2014-06-09 2014-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915756A (zh) * 2015-05-22 2015-09-16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数据一致性云稽核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5260675A (zh) * 2015-10-16 2016-01-20 北京源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数据一致性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及存证验证平台
CN105243519A (zh) * 2015-11-13 2016-01-13 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一种社保财会管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4544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3871B1 (en) Virtually modeling clothing based on 3D models of customers
US10008039B1 (en) Augmented reality fitting approach
CN106354734B (zh) 提供业务对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75995A (zh) 三维购物平台与地理定位装置配合显示的方法
CN111277625A (zh) 电商平台订单推送方法、系统
CN106897916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服装远程定制方法
KR101975169B1 (ko) 맞춤의류 전자 발주 방법
US1079603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ce design
CN107977848A (zh) 促销规则生成方法和促销规则生成系统
JP2009199561A (ja) コーディネート情報作成提供システム、コーディネート情報作成システム、コーディネート情報作成提供方法、コーディネート情報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335163A (zh) 一种同步对象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及同步库存的方法
CN105976233A (zh) 一种可视化购物系统
TWM540332U (zh) 擴增實境之購物系統
CN107784544A (zh) 一种信息比对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67207A (zh) 一种处理对象数据集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18460A (zh) 一种同步显示移动端界面的电商操作平台
CN105608586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体商店商品的比价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169814A (zh) 一种进行对象展示和处理订单的方法及设备
TW200917142A (en) A method for assisting correct labeling of merchandise selling price in a shopping website
WO2021115417A1 (zh) 商品对象的发布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KR20010000759A (ko) 인터넷을 이용한 지역정보 시스템 및 이를 통한전자상거래 방법
CN106530042A (zh) 一种基于网购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CN105701238A (zh) 一种基于虚拟地图的管理平台
CN106919591A (zh) 网站的产品展示方法及装置
Xu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lothing intelligent 3D display with uncertainty models technology in clothing marke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