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2184A -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2184A
CN107782184A CN201610796469.XA CN201610796469A CN107782184A CN 107782184 A CN107782184 A CN 107782184A CN 201610796469 A CN201610796469 A CN 201610796469A CN 107782184 A CN107782184 A CN 107782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plate
tri
super
conductive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64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居强
杨俊强
楚红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r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r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r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r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64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2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2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2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强制散热通道;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强制散热通道位于热超导管路一侧。本发明通过在热超导管路的外侧设置强制散热通道,方便使用强制风冷或水冷散热,以提高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散热效果;在达到相同或更优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不需要使用散热翅片,降低了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同时,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通过焊接配合使用,而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为一体化结构,热阻损耗较低,导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变抑制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变抑制(PCI)传热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密闭体系中传热介质微结构状态而实现高效传热的技术。具有高传热速率和高热流密度。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电子、通讯、计算机、高铁、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电等行业。
目前,单面胀相变抑制传热板或双面胀相变抑制传热板均为两层结构,包括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有热超导管路。应用于要求较高热流密度时,比如CPU处理器用传热板,为增加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热流密度,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组配合使用,散热翅片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到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表面。散热翅片组与相变抑制传热板配合使用存在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热阻损耗大等问题。限制了相变抑制散热板在很多领域产品上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低成本的相变抑制传热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热流密度,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组配合使用而导致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热阻损耗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强制散热通道;其中,所述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热超导管路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热超导管路及所述强制散热通道均通过吹胀工艺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板材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均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管路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的横向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一端设有强制散热通道进口,另一端设有强制散热通道出口,以将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一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板材两侧,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一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热超导管路的外侧设置强制散热通道,方便使用强制风冷或水冷散热,以提高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散热效果;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相较于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翅片结合的结构,在达到相同或更优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不需要使用散热翅片,降低了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同时,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通过焊接配合使用,而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为一体化结构,热阻损耗较低,导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变抑制传热板中的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的第二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中的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的第二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中的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的第二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中具有强制散热通孔的第三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板材
2 第二板材
3 第三板材
4 热超导管路
41 灌装口
42 第一凸起结构
5 强制散热通道
51 强制散热通道进口
52 强制散热通道出口
53 第二凸起结构
6 非管路部分
S1~S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4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强制散热通道5;其中,所述热超导管路4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4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未示出);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热超导管路4一侧。
作为示例,所述传热工质为流体,优选地,所述传热工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为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热超导管路4及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均通过吹胀工艺形成。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及第三板材3;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三板材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2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之间,所述第一板材1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板材2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4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42;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与所述第三板材3之间,所述第三板材3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53。
作为示例,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的横向尺寸。
作为示例,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蜂窝状,图2中六边形部分为非管路部分6,环绕各六边形周围并相互连通的结构即为所述热超导管路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热超导管路4通过吹胀工艺制造而成,所以在形成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过程中,会在所述第一板材1或所述第二板材2上形成有灌装口41,即亦为充工质口。所述灌装口41在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初步形成以后,所述灌装口41通过焊接方式密封,以实现所述热超导管路4不与外界导通。图2为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的第二板材2的结构示意图,所以在图2中仍然可以看到灌装口41的存在。
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还可以为纵横交错的网状,图3中各四边形即为非管路部分6,围绕每个所述四边形四周并相互连通的结构即为所述热超导管路4。图3中灌装口41的存在见上述图2相关说明,此处不再累述。
作为示例,如图4所示,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还可以为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图4中各相互连接U形结构即为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热超导管路4之间的部分即为非管路部分6。图4中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两端的U形管路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下部的热超导管路4相连接,以实现整个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封闭连通;但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两端的U形管路通连接的方式并不只限于此,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两端的U形管路还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上部的管路相连接,即相当于将图4中的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形状旋转180°。
图5为相变抑制传热板中具有强制散热通道5的第四板材4的结构示意图,由图5可知,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的纵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多个端部相连通的矩形,且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中的多个矩形均相互平行分布;其中,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的一端为强制散热通道进口51,另一端为强制散热通道出口52,可以将所述强制散热通道进口51及所述强制散热通道出口52与循环风或循环水装置相连接,经由所述强制散热通道进口51内充入冷水或冷风,所述冷水或冷风经过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之后经由所述强制散热通道出口52排出,以将所述热超导管路5传递的热量带走,增强所述热超导管路5的散热功能。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材料(即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的材料)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的材料均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或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通过在所述热超导管路4的外侧设置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方便使用强制风冷或水冷散热,以提高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散热效果;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相较于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翅片结合的结构,在达到相同或更优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不需要使用散热翅片,降低了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同时,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通过焊接配合使用,而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为一体化结构,热阻损耗较低,导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及第三板材3;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三板材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2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之间,所述第一板材1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板材2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4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42;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与所述第三板材3之间,所述第三板材3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53;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及第三板材3;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板材1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之间,所述第二板材2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4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42;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三板材3之间,所述第三板材3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53。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其他结构相同,具体请参阅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及第三板材3;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三板材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2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之间,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的表面均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4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42;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与所述第三板材3之间,所述第三板材3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53;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及第三板材3;所述第一板材1、所述第二板材2及所述第三板材3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三板材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2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之间,所述第一板材1及所述第二板材2的表面均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4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42;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位于所述第二板材2与所述第三板材3之间,所述第三板材3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5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53。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其他结构相同,具体请参阅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适于制造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S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并吹干净,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并吹干净;
S2: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S3: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沿边铆合;
S4: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将所述复合板式结构进行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对应石墨线路的位置钻灌装口至所述石墨线路;
S5: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S6: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相同,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适于制造如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S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并吹干净,将所述第一板材双面打毛并吹干净;
S2: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S3: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板材两侧,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一板材贴合并对齐;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沿边铆合;
S4: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将所述复合板式结构进行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对应石墨线路的位置钻灌装口至所述石墨线路;
S5: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S6: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相同,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二,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适于制造如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S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并吹干净,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并吹干净;
S2: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S3: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沿边铆合;
S4: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将所述复合板式结构进行软化退火,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对应石墨线路的位置钻灌装口至所述石墨线路;
S5: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S6: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与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及特点相同,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三,此处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强制散热通道;其中,所述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热超导管路一侧。本发明通过在热超导管路的外侧设置强制散热通道,方便使用强制风冷或水冷散热,以提高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散热效果;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相较于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翅片结合的结构,在达到相同或更优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不需要使用散热翅片,降低了材料成本及工艺成本;同时,现有的相变抑制传热板需与散热翅片通过焊接配合使用,而本发明的相变抑制传热板为一体化结构,热阻损耗较低,导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及具有特定形状的强制散热通道;其中,所述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热超导管路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热超导管路及所述强制散热通道均通过吹胀工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板材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板材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
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均形成有与所述热超导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
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管路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的横向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一端设有强制散热通道进口,另一端设有强制散热通道出口,以将所述强制散热通道与外部相连通。
9.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10.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一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板材两侧,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一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11.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共三块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
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并在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或采用石墨印刷法在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定义热超导管路的形状,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定义强制散热通道的形状;
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板材两侧,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贴合并对齐;
将铆合在一起的所述三块板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式结构;
向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充入高压流体至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表面形成第一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相对应的热超导管路;在所述第三板材表面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的同时,在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相对应的强制散热通道;
向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密封所述热超导管路。
CN201610796469.XA 2016-08-31 2016-08-31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782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6469.XA CN107782184A (zh) 2016-08-31 2016-08-31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6469.XA CN107782184A (zh) 2016-08-31 2016-08-31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2184A true CN107782184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5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6469.XA Pending CN107782184A (zh) 2016-08-31 2016-08-31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8218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2711A (zh) * 2018-09-21 2019-01-11 禾臻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
CN110260533A (zh) * 2018-05-14 2019-09-20 上海理工大学 具有蜂窝结构换热片的容积式空气吸热器
CN110919307A (zh) * 2019-12-05 2020-03-27 南京皓威机械有限公司 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线
CN111148411A (zh) * 2020-01-15 2020-05-12 常州恒创热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相变散热板及其加工方法、散热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206A (zh) * 2015-08-06 2015-10-28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
CN105004205A (zh) * 2015-08-06 2015-10-28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化热超导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86128A (zh) * 2015-12-31 2016-04-13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单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60784U (zh) * 2016-08-31 2017-05-10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相变抑制传热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206A (zh) * 2015-08-06 2015-10-28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
CN105004205A (zh) * 2015-08-06 2015-10-28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体化热超导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86128A (zh) * 2015-12-31 2016-04-13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单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60784U (zh) * 2016-08-31 2017-05-10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相变抑制传热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533A (zh) * 2018-05-14 2019-09-20 上海理工大学 具有蜂窝结构换热片的容积式空气吸热器
CN109192711A (zh) * 2018-09-21 2019-01-11 禾臻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
CN110919307A (zh) * 2019-12-05 2020-03-27 南京皓威机械有限公司 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及其生产线
CN111148411A (zh) * 2020-01-15 2020-05-12 常州恒创热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相变散热板及其加工方法、散热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4205B (zh) 一体化热超导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01751B (zh) 热超导片式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82184A (zh)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66262A (zh) 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换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04206B (zh) 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
CN205071563U (zh) 热超导片式散热器
CN105486128A (zh) 一体化单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59146A (zh) 表面设有鳍片的热超导板翅片式散热器
CN206160784U (zh) 相变抑制传热板
CN107782183A (zh) 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86132A (zh) 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86958A (zh) 热超导翅片式散热器及电器设备机箱
CN205104482U (zh) 热超导散热器
CN105555102A (zh) 具有热超导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密封机柜
CN205352159U (zh) 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
CN205843468U (zh) 一种石墨烯换热器
CN107782188A (zh) 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82186A (zh) 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6042648U (zh) 具有热超导散热器的大功率电源装置
CN205642102U (zh) 一体化单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
CN103781328A (zh) 适用于电磁设备的散热器
CN206056358U (zh) 超薄复合材料相变抑制传热板
CN104792218B (zh) 利用热磁对流强化低温含氧流体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206357724U (zh) 相变抑制散热板、电视机中板及电视机
CN20599281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电机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