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9890A -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9890A
CN107769890A CN201710701327.5A CN201710701327A CN107769890A CN 107769890 A CN107769890 A CN 107769890A CN 201710701327 A CN201710701327 A CN 201710701327A CN 107769890 A CN107769890 A CN 107769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information
data
block
error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13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9890B (zh
Inventor
T.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7769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9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6/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data
    • B60W2556/45External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or from the vehicle
    • B60W2556/65Data transmitted betwee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数据块通过受干扰传输信道数字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站的方法。在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中,在发送侧生成δ信息,其说明:另一数据块与在先数据块在哪些位置处不同。δ信息以错误保护的方式被添加到另外的数据块并被传输。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块和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在接收站中被存储。然后,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的δ信息被恢复并且然后应用于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由此使其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可比较。然后进行所接收的另外的数据块与经转换的在先数据块的软合并。从合并的数据块中恢复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信息。

Description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数据块通过受干扰传输信道数字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站的方法。该申请书还涉及用于应用于该方法的经匹配的发送站和经匹配的接收站。该申请书同样涉及一种里面安装有经匹配的发送站和/或接收站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针对配备有无线电通信模块、在公共街道交通中直接彼此通信的车辆的场景,对于协同或自动驾驶非常重要的是对于安全关键应用的非常高的可靠性。用于车辆对车辆直接通信的技术已经被研发出并且被改进。作为示例可以提到通过WLAN的车辆直接通信、在此尤其是根据WLAN标准IEEE 802.11p的变型方案。在该技术中,为了车辆之间的通信建立特设WLAN网络(“特设域”领域中的通信)。
但是车辆通信也可以在移动无线电网络的领域中实现。当然在该技术中,基站必须将消息从车辆交换到车辆。这是通信在所谓“基础设施域”中进行的领域。针对即将来临的移动无线电时代也能够实现车辆直接通信。在LTE的情况下,该变型方案被称为LTE-V,在5G提案中,该变型方案被称为D2D。
典型的通信场景是安全场景、交通效率场景和资讯娱乐节目。针对安全领域列举下列场景:“协同式前方碰撞预警”、“预碰撞感测/预警”、“危险位置预警”。在这些领域中,车辆彼此交换诸如位置、方向和速度之类的信息、以及诸如大小和重量之类的参数。所传输的另外的信息涉及协同式驾驶所感兴趣的意图信息、比如想要对车辆进行超车、车辆向左/向右转弯等等。在此,常常传送传感器数据。如果存在危险情形并且驾驶员未做出反应,则汽车可以自动制动,使得避免事故或者至少在不可避免事故的情况下将后果保持得尽可能小。
车辆对车辆通信常常也被称为车对车通信(C2C)。在英语中常用的是Vehicle-to-Vehicle-Communication (车辆对车辆通信,V2V)称呼。这是指行驶中的车辆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利用该移动通信可以实现有效的无线电网络和新的应用。属于此的是关于街道和交通情况的及时信息、比如关于街道状况、薄冰、滑水、事故或静止车辆的信息。在这些安全相关的应用中,相应交通成员利用来自导航系统的数据发送对危险地点的指示。
另外的涉及交通流的信息是关于信号灯阶段、停止和启动驾驶或者不断起步或工地处的停止等等的指示。也可以将停车位寻找或关于空闲停车位容量的信息考虑到这样的车辆对车辆通信中。此外,作为应用情况列举智能列队行驶,其在英语中已知为术语“HighDensity Platooning”(高密度车辆成队)。在此,列队的车辆、例如载货车辆之间的距离与相应交通情况相适应并且被调节。目标是尽可能减小列队车辆之间的距离,以便降低能耗。为此,必须不断在列队车辆之间交换消息。
常常在车辆之间通过空中接口交换标准化信息。关于当前交通情况的消息在所谓ITS站(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运输系统)中被管理并且周期性地或以由事件发起的方式被发送。存在协同感知消息(CAM)、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信号阶段和时间消息(SPaT)和拓扑规范消息(TO-PO)。
由车辆发送的无线电报文包含通过GPS系统确定的车辆位置连同时间和速度说明,除此之外,与交通情况相适应地确定以下区域,在该区域中必须警示其它车辆并且以编码方式传输事件。
接收无线电报文的车辆可以充当中继器,并且进一步处理消息,由此扩大信息空间。消息被传播多远取决于相关性区、即与该事件相关的区域。在短时间制动的情况下,相关性区自然与在指示堵塞的情况下相比显著更小。该相关性区由发送车辆预先给定,这导致:通过中继器车辆的传播包括更小或更大的区域。
记录显示:尤其是在安全性领域中进行时间关键的数据传输。因此,车辆对车辆通信的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移动无线电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指完整性(所有所发送的有效数据都到达接收方)以及正确性(所发送的有效数据和从所接收的数据中恢复的有效数据彼此一致)。为此,在移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不同方法、例如频率分集、空间分集、合理选择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以及要使用的信道编码以及码率等。
分集是一种用于在通信技术中使传输对干扰鲁棒的基础方法。分集的基本原理是,确定信息的不同表示在尽可能独立的信道上被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使用这些独立信道的接收观察,并且以构建方式将它们合并。由此,与在仅仅考虑单个观察的情况相比,原始信息可以以明显更高的概率被重建。通信的鲁棒性由此被提高,并且接收方察觉到具有小的等待时间的可靠通信。
将软合并用在移动无线电中的示例是用在LTE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法(HARQ)。描述存在于EP 2 403 174 A1中。
所述独立信道可以在时间上、频率技术上或者通过其它正交化方案彼此隔离。
但是仅当通过不同信道传输相同有效信号时,才能使用接收方处的构建叠加。在与车辆有关的主题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即状态报告(例如以消息形式)被传输。它们仅仅轻微地彼此不同,但是不相同。由此,接收方必须分开地处理每个消息,并且在接收时不再因多个报告被传输给它而受益。
发明内容
针对C2C通信已经认识到,许多类似的状态报告被多次相继发送。本发明所设置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状态报告的所述时间分集来改善信号分析。在此存在的问题是,常规软合并由于状态报告中存在的差异而不能被使用。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任务是,实现一种经扩展的软合并方法,其中多个接收观察可以共同被处理,即使它们所基于的不是相同的有效信号,而是仅仅相似的有效信号,如在C2C通信领域中就是该情况。
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数字传输数据块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站、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站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辆来解决。
根据下面对这些措施的描述,从属权利要求包含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扩展方案。
所提出的方法用于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在此,数据块在发送侧配备有错误保护数据,并且配备有错误保护的数据块通过受干扰的传输信道被传输到接收站。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为了传输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而在发送侧确定:另外的数据块与在先数据块在哪些位置处不同。因此获得δ信息(Deltainformation)。这样获得的δ信息配备有自己的错误保护数据。于是,具有错误保护的该δ信息被添加到配备有错误保护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被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同样通过受干扰的传输信道被传输到接收站。在接收侧跟着的是,所接收的第一和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包括错误保护部分在内被存储在接收站中。然后跟着的步骤是,首先恢复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的δ信息。所恢复的δ信息被应用于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以便将所述在先数据块置于使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可比较的形式。也就是说,在先数据块利用δ信息被转换为使得其除了错误以外具有与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相同的信息内容。然后,通过软合并,所接收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和经转换的所接收的在先数据块被合并。最后,然后从经合并的数据块中恢复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信息。
通过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方面的明显优点。通过巧妙地选择参数n,可以实现信号干扰功率比的非常高的收益,例如在n=2的情况下高达3dB,在n=10的情况下高达10dB,这些收益尤其是对于开发用于汽车工业的无线电调制解调器的芯片开发者来说是感兴趣的。
非常有利的是,δ信息配备有与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数据部分相比更高的错误保护。由此实现:δ信息即使在有效数据的错误保护不再足够时仍然可以被恢复。因为δ信息小于有效数据信息,所以该方法在提供δ信息的更高错误保护的情况下仍然是高效的。
有利的是,δ信息说明:在经编码的另外的数据块中的哪些位置处,数据信息与在经编码的在先数据块中不同地设置。也就是说,在此说明:差异处于有效数据字段中的何处以及处于错误保护字段中的何处。相反,δ信息也可以被说明为使得其表明:在经编码的在先数据块中的哪些位置处,信息与在经编码的另外的数据块中相比不同地设置。
所接收的在先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可以分别以采样信号的形式在数字解调以前或以后被存储。如果它们在数字解调以后被存储,则数据可以以对数似然比信息块形式被存储。因此,应用δ信息的步骤可以极其有效地借助于符号变换来执行。在其它情况下,应该处理信号采样值,这是更加高成本的。于是,为了将δ信息应用于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将包含应当被不同设置的位的码元的数据序列用如下数据序列来代替:所述数据序列表示匹配的码元,在该码元中相应位被不同地设置。
δ信息也可以互反地应用于所存储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并且然后经转换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和在先数据块被合并。这样,于是可以恢复在先数据块的有效信息。
经转换的数据块与其它数据块的合并优选地通过将待合并的数据块的彼此相应的软信息值相加来进行。
为了恢复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或在先数据块,分别进行分别合并的数据块的信道解码。
如果δ信息应当被进一步最小化,则有利的是,δ信息仅仅说明:在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数据字段中的哪些位置处,数据信息与在经编码的在先数据块中相比不同地设置。在此,δ信息限于对有效数据字段的说明。
方法的该变型方案在δ信号是紧凑的时有效地起作用。这恰好当作为信道编码使用线性系统编码(输入信号可以在经编码信号的固定预先给定的位置处被找到)时是该情况。然后,要传输的δ信息限于原始有效信号中的差异。经编码信号的冗余部分(错误保护数据部分)中的改变可以由接收方在线性码中非常有效地自己推断出。
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分组码以及用于卷积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予以示出并且在下面根据附图予以进一步阐述。
其中:
图1示出了通过移动无线电的车辆通信原理;
图2示出了两个时间上分开的数据传输通过相加的合并,其中的一个是第一数据传输的重复;
图3示出了移动无线电中的“软合并”的原理;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发送站的框图和接收站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两次彼此相继的数据传输的数据帧格式;
图6示出了将δ信息应用于第一数据传输的接收结果的步骤;
图7示出了将第二数据传输的接收结果与第一数据传输的通过应用δ信息而改变的接收结果相合并的步骤;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原理。因此易于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构思尽管在此未被明确描述、但体现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原理并且以其范围同样应当被保护的各种装置。
图1示出了借助于移动无线电的车辆通信原理。车辆配备有附图标记30。车辆分别配备有车载单元31,所述车载单元31充当移动通信的发送站和接收站。从车辆(上行链路)和到车辆(下行链路)的所有消息要么通过操作移动无线电小区的基站来引导,要么在车辆直接通信(侧链路,Sidelink)的情况下直接在车辆之间被交换。如果车辆位于该移动无线电小区之内,则该车辆向基站20(在LTE语言惯用法中被称为eNodeB)登录或登记。如果车辆离开移动无线电小区,则该车辆被转交(Hand Over,移交)到相邻小区并且相应地向基站20退出登录或取消登记。基站20还提供到因特网10的接入,使得移动无线电小区中的车辆30或所有其它移动无线电成员都被供应因特网数据。为此,基站20通过所谓S1接口与EPC40(演进型分组核心网)保持连接。
除了LTE移动无线电技术以外,车辆30在该示例中同样配备有根据IEEE 802.11p标准的用于车辆直接通信的WLAN技术。在该技术中,为了车辆之间的通信建立特设WLAN网络(“特设域”领域中的通信)。该技术被专门开发用于在本地层彼此交换确定消息。该数据交换还涉及安全关键的数据,并且当移动无线电网络在一个小区中曾经过载或者也在具有差的移动无线电网络覆盖的区域中时也发挥作用。根据IEEE 802.11p的WLAN技术也集成在车载单元31中。
关于IEEE 802.11p技术的细节,参阅该标准的不同规范。
在LTE移动无线电技术的情况下,在HARQ过程的范围中多次使用软合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的情况下,传输具有错误保护的数据。HARQ过程、相应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是每个所传输数据块的错误保护数据的数目与所期望的数据吞吐量之间的良好折中。越多的错误保护数据被添加,则在每个时间单位内只能够越少地传输有效数据的数目。出于该原因,在LTE的情况下,HARQ方法根据传输块来实现,所述传输块即使在错误保护的情况下也不能被恢复,必要时被多次重复,其中在每次重复时,错误保护被逐渐提高。
这意味着,数据块或在移动无线电标准的语言惯用法中的传输块通常利用前向纠错数据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来保护。接收方尝试在使用FEC数据的情况下对传输块进行解码。如果这未成功,则请求发送方发送附加的冗余、即更多错误保护数据。利用原始接收的数据和附加的冗余来开始新的解码尝试。
如上面提到的那样,HARQ过程是用于保证数据传输中所要求的可靠性的中心元素。HARQ过程被安装在发送方侧,并且基于接收方的应答自适应地发送提高整体传输的鲁棒性的附加数据。HARQ过程之后的分组错误率明显更小。但是HARQ过程需要时间,因此HARQ过程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等待时间。
下面描述两种常见处理方式,以便更确切地阐述问题。首先描述:状态报告如何彼此独立地被接收方处理。作为示例列举已经提到的通过IEEE 802.11p标准传输的CAM消息。其次阐述用在移动无线电中的软合并技术。软合并技术在移动无线电、尤其是具有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的LTE中被密集地使用,因为其是最有效的方式来将时间分集充分用于改善信噪比并且将独立信道的观察在接收方处进行合并。
通常,每个被配备的车辆在C2C通信的领域中每秒发送10个CAM状态报告。在这些状态报告中,车辆向环境通知其当前状态、比如位置、速度等等。状态报告在发送侧彼此独立地被处理(信道编码、调制等等)并且也在接收方处彼此独立地被处理。在此,彼此相继的状态报告的大部分内容(报头、未改变的数据等等)都相同这一事实未被考虑。不可以省略不可变信息,以便每个状态报告保持完整。也就是说,在此未充分利用分集。
在移动无线电中的软合并的情况下,密集地使用时间分集,以便将数据有效地递送给接收方。为简单起见,考察非常简单的方案,其中给定的有效信号的相同表示在两个不同时刻通过一个信道被传输。出发点是,信道实现在不同时刻彼此独立。发送方在两个不同时刻传输信号(重复方案)。接收方接收信号的两个发送,所述两个发送彼此独立地通过不同信道实现来干扰。
这在图2中予以示出。有效信号在其中用x1来表示。与有效信号叠加的干扰信号在图2中在第一发送中用n1表示,在第二发送中用n2表示。所观察的情况是,两个信号在被独立处理时不导致信道解码器中、数据链路层上处理链中最后的步骤中的有效的解码结果。现在两个信号被叠加,如图2中所示。两个接收信号的所接收的信号值被合并成叠加信号。其是信号值的所谓的构建式合并。在最简单情况下,该运算被称为“等增益合并”,在此将接收信号的信号值等权重地相加。在构建式合并的情况下常常使用“最大比合并”方法。在此,信号值被用接收观察的信噪比加权并且然后相加。该结果在图2中用参考y来表示。这通常用连续值(所谓对数似然比形式的所谓软信息)来进行,并且形成总观察,所述总观察构建式一并考虑两个部分观察,也就是说,两个部分观察在它们被合并以前必须被置于正确相位。总观察被重新提供给信道解码器。成功解码过程的概率现在明显更高。这是因为,两个接收信号中的有效部分是相关的,而被建模成加性噪声的失真是不相关的。经合并的信号的信号干扰功率比与每个单独的信号相比好到高达3dB。
两个接收信息y1和y2在HARQ过程的范围中被合并。适用:
接收信号1:y1 =x1 + n1,接收信号2:y2 = x1 + n2
如果两个接收信号y1和y2被单独地分析,则可能的是,由于噪声部分和由此造成的错误——所述错误本身不能通过一并递送的错误保护来纠正——,y1和y2都不能无错误地被分析。软合并技术的原理在于,通过将两个接收信号相加得出信噪比的改善,并且由此却还可以无错误地分析经合并信号中的有效信息。作为结果,通过相加得出:
y = 2 * x1 + n1 + n2。
这在图3中予以阐释。接收信号y1和y2中的有错误的位置通过阴影示出。通过相加,情况得到改善,因为在y1信号中有错误的位置在y2接收信号中是正确的,并且相反在y2信号中有错误的位置在y1信号中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两个接收信号中的有效部分、包括错误保护在内是相关的,而被视为加性噪声的失真是不相关的。于是,经合并的信号的信号干扰功率比与每个单独的信号相比好到高达3dB。
图4示出了车载单元31的针对通过WLAN p的通信所设计的部分。图4的左边部分示出了发送站的负责对传输块进行编辑以用于发送的部分。在图4的右边部分中示出了对于本发明重要的部分,所述部分在接收站中的接收侧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阐述发送侧的部件。用附图标记302来表示用于信道编码的框。也就是说,该框将错误保护添加到传输块的实际有效数据。在该示例中,将里德所罗门码(RS码)计为错误保护码,并且将其作为错误保护数据块附加于实际有效数据。RS码满足两个目的:错误纠正和错误探测。如果在接收信号中出现了过多有错误的位,则RS码尽管不能再纠正它们,但是却在一定限度上表明:哪些位是有错误的。
完成编码的数据块被移入到发送缓冲器304中。在针对状态报告1所编码的信号被发送以前,在框305中计算完成编码的状态报告2与经编码的第一数据块相比的逐位差异。该δ信号同样通过信道编码而配备有错误保护。在此,与数据块的有效数据相比生成更高的错误保护。为此目的,例如同样可以使用例如具有更大长度的RS码。所述配备有δ信号的数据块同样被存储在发送缓冲存储器308中。从那里取出要发送的数据块。这何时进行取决于所谓的速率匹配块306。随后是在调制和发送单元308中的调制和发送信号编辑,和通过空中接口借助于发送天线310发射数据帧。作为传输技术在WLAN的情况下使用OFDM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这是公知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其中数据码元借助于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或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被调制到各个载波上。为了发射另外的数据帧,共同调制和发送有效信号以及数据帧的所生成的δ信号。
在接收方侧,通过天线320接收的信号在接收和解调单元322中被分析。接收信号通常也是带有错误的。信号在解调以后以所谓对数似然软判决信息块的形式存在。经解调的码元的各个位在此未通过“硬判决”被划分成固定值“1”和“0”,
而是确定概率值,所述概率值说明:值以多少概率是“1”或者“0”。接着,形成所述概率值的比例的10为底的对数。该信息块到达接收缓冲器326中并且在那里被存储。信息块也被递送给信道解码单元324。仅当信息块能够被无错地分析时,该信息块才被转发给接收站中的后续部件。否则等待下一信息块。如果下一信息块也不能被无错地解码,则进行下面内容。然后在δ应用单元328中,在分析第二信息块时恢复的δ信号被应用于仍然存在于接收缓冲器326中的第一信息块。δ信号可以频繁地被恢复,因为其配备有更高的错误保护。
δ信号的应用通过位翻转实现,也就是说,在δ信号所说明的位置处从“1”置位为“0”或者从“0”改为“1”。在存在信息块作为对数似然比信息块的情况下,位翻转可以非常有效地通过在有关位位置处的符号变换来执行。该运算从第一信息块中得到以下信息块,该信息块对应于第二信息块(有效信号加上其错误保护)的信息内容。两个信息块都由此变为可比较的,并且可以通过软合并被进一步处理。这也在框330中进行。在软合并单元330中,经转换的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相加。也就是说,在此将概率比例值的逐位对数值相加。结果再次被递送给信道解码器324,该信道解码器324重新尝试恢复第二信息块的有效信息。这于是也常常由于之前已经描述的通过合并而提高信噪比的效果来进行。在进行信道解码时,有效数据被转发给接收站31中的后续处理框。
图5示出了如在发送侧生成的第一和第二信息块的格式。在上面的部分中示出具有字段51的第一信息块的格式,在该字段51中说明错误保护类型。在字段52中存在状态报告1的实际有效数据NS1。在字段53中,录入了错误保护数据RS1。在该示例中,应用里德所罗门码。该错误保护码是分组码并且与有效数据分开地处于单独的字段53中。但是本发明的原理在将卷积码用作FEC错误保护码时、即例如在使用Turbo码时也可以应用,其中于是有效数据和错误保护数据被包含在共同的字段中。
在图5的下面部分中,示出了第二信息块的格式。字段52包含第二信息块的有效数据NS2。在字段53中存在关于NS2的错误保护数据。然后,跟在后面的是字段54,在该字段54中录入了在框305中在发送侧确定的δ信息。在字段55中录入了针对δ信息的错误保护数据RS-δ。字段51包含针对RS2和RS-δ的错误保护类型。
图6示出了:δ信号如何被处理成第一信息块的存储在接收缓冲器326中的版本。为此,δ应用单元328使用从第二信息块中恢复的δ信息,并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具有有误有效数据NS1Rx的字段52中和具有可能同样有误的错误保护数据RS1Rx的字段53中的由δ信息表明的位位置处进行符号变换来执行位翻转运算。
图7最后示出了经转换的第一信息块与第二信息块的软合并的步骤,如该步骤在软合并单元330中进行那样。软信息被相加到NS2Rx和NS1Rxt。软信息同样被相加到NS2Rx和NS1Rxt。所得到的和信息NS∑和RS∑被输送给信道解码器324并被解码。在成功的情况下,有效信息NS2被转发给更高层、例如接收站的应用层。在该示例中的出发点是,具有自己的错误保护部分的δ信息在将信息块相加以后才被分离。在另一实施中,这可以在之前就已经进行了。
再次总结:
1.第一有效信号(CAM状态报告1)在发送站中被处理并且按常规方式被发送。信号为此被编码和调制。
2. 一个或n个另外的有效信号(例如n=9个报告)由发送方来处理。为此,进行相应有效信号的信道编码。在相应经编码的有效信号以经调制方式被发送以前,计算/生成与经编码的第一有效信号的逐位差异。该结果描述:在先报告和当前报告的经编码信号的哪些位不同,并且在下面用δ信号来表示。δ信号同样通过信道编码通过错误保护来配备,但是使得其可以与实际报告独立地被解码。有效信号以及所生成的δ信号可以一起被调制和发送。
图8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接收站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
3. 接收站执行两个接收信号的校正,并且对两个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但是还不对两个接收信号进行解码,步骤81和82。接收站首先对δ信号进行解码,步骤83,并且将δ信号处理成与状态报告1相对应的接收信号的软信息,步骤84。这可以非常有效地被执行。关于接收方处的观察的软信息通常作为对数似然比(LLR,被定义为log10(p0/p1),其中log10()是底为10的对数函数,p0是当前接收信号表示二进制值0的概率,并且p1是当前接收信号表示二进制值1的概率)存在,这使得能够通过简单的符号变换进行匹配。接收方对所述经改变的信号执行与同状态报告2相对应的接收信号的软合并,步骤85。接收方对经合并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且于是获得状态报告2的有效信号,步骤86。
如果在此时刻仍然应该对状态报告1感兴趣,则状态报告1可以通过δ信号和重新的解码过程同样被恢复。为此,δ信息互反地应用于第二信息块,以便生成Y2'。然后跟着合并Y2'和Y1的步骤85。有效信息x1然后通过信道解码器324中的重新解码而被获得。
在所述实施例中,δ信息既涉及有效数据部分,又涉及错误保护部分。但是也可以的是,δ信息仅仅涉及有效数据部分。这在δ信号为紧凑的时是可以的。这恰好当作为信道编码使用线性系统编码(输入信号可以在经编码信号的固定预先给定的位置处被找到)时是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传输的δ信息限于原始有效信号中的差异。经编码信号的冗余部分中的改变于是可以由接收方在线性码中非常有效地自己推断出。该方法既在分组码的情况下、又在卷积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应当理解,所提出的方法和所属装置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专用处理器或其组合的不同形式来实现。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和/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所提出的方法和装置优选地被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优选地作为应用程序安装在程序存储装置上。典型地,其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机器,该机器具有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单元(CPU)、直接存取存储器(RAM)和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接口之类的硬件。此外,在计算机平台上通常安装有操作系统。在此所描述的各种过程和功能可以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或者是通过操作系统执行的部分。
本公开内容不限于在此所描述的实施例。存在不同匹配和修改的空间,所述匹配和修改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专业知识以及属于本公开内容的内容而加以考虑。
附图标记列表
10 因特网
20 基站
30 车辆
31 车载单元
40 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
50 流程图
51 头部
52 有效数据字段
53 错误保护数据字段
54 δ信息数据字段
55 δ错误保护数据字段
81 1.处理步骤
82 2.处理步骤
83 3.处理步骤
84 4.处理步骤
85 5.处理步骤
86 6.处理步骤
302 信道编码单元
304 发送缓冲存储器
305 δ信息生成单元
306 速率匹配单元
308 调制和发送单元
310 发送天线
320 接收天线
322 接收和解调单元
324 信道解码单元
326 接收缓冲存储器
328 δ信息应用单元
330 软合并单元

Claims (15)

1.用于将数据块从发送站(31)数字传输到接收站(31)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块在发送侧配备有错误保护数据,并且其中配备有错误保护的数据块通过受干扰的传输信道被传输到接收站,其特征在于,为了传输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而在发送侧确定:所述另外的数据块与在先数据块在哪些位置处不同,这样获得的δ信息配备有自己的错误保护数据,所述δ信息被添加到配备有错误保护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被扩展的所述另外的数据块通过受干扰的传输信道被传输到接收站(31),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包括错误保护部分在内被存储在接收站(31)中(81,82),首先恢复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的δ信息(83),所述δ信息被应用于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84),以便将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置于使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可比较的形式,所接收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和经转换的在先数据块被合并(85),并且从经合并的数据块中恢复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信息(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信息配备有与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相比更高的错误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信息说明:在经编码的另外的数据块中的哪些位置处,数据信息与在经编码的在先数据块中不同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信息对应于位信息。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在先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分别以采样信号的形式在数字解调以前或以后被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在先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在解调以后分别以对数似然比软信息块的形式被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信息互反地应用于所存储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并且经转换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和在先数据块被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并对应于要合并的数据块的彼此相对应的软信息值的相加。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恢复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或在先数据块,进行经合并的数据块的信道解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信息说明:在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数据字段(52)中的哪些位置处,数据信息与在经编码的在先数据块的有效数据字段(52)中不同地设置。
11.应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的发送站,具有信道编码单元(302),所述信道编码单元(302)给数据块配备错误保护数据,其特征在于,发送站(31)具有处理单元(305),所述处理单元(305)为了传输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而确定:所述另外的数据块与在先数据块在哪些位置处不同,所述信道编码单元(302)给这样获得的δ信息配备自己的错误保护数据,并且所述δ信息被添加到配备有错误保护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编码单元(302)给所述δ信息配备与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信息相比更高的错误保护。
13.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站(31)具有存储装置(326),所述存储装置(326)存储在先数据块和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包括错误保护部分,其特征还在于信道解码单元(324),所述信道解码单元(324)对所存储的第一数据块和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进行解码,其中首先对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的δ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单元(328)将δ信息应用于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以便将所存储的在先数据块置于使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可比较的形式,合并单元(330)将所接收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块和经转换的在先数据块相合并,并且所述信道解码单元(324)对经合并的数据块解码,以便恢复所述另外的数据块的有效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存储装置(326)将所接收的在先数据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另外的数据块在解调以后分别以对数似然比软信息块的形式进行存储。
15.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该机动车辆中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发送站(31)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之一所述的接收站(31)以用于按照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机动车辆交换消息、尤其是CAM状态报告。
CN201710701327.5A 2016-08-16 2017-08-16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Active CN107769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5238 2016-08-16
DE102016215238.6 2016-08-16
DE102016225224.0A DE102016225224B3 (de) 2016-08-16 2016-12-16 Verfahren zur digitalen Übertragung von Datenblöcken von einer Sendestation zu einer Empfangsstation sowie Sendestation, Empfangsstation und Kraftfahrzeug zur Verwendung bei dem Verfahren
DE102016225224.0 2016-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9890A true CN107769890A (zh) 2018-03-06
CN107769890B CN107769890B (zh) 2020-12-25

Family

ID=6095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1327.5A Active CN107769890B (zh) 2016-08-16 2017-08-16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2843B2 (zh)
EP (1) EP3293903B1 (zh)
KR (1) KR101955105B1 (zh)
CN (1) CN107769890B (zh)
DE (1) DE102016225224B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607A (zh) * 2020-08-11 2021-09-03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间消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3894B1 (en) * 2020-09-03 2022-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5G mobile device based regional patrolling over highway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7150B1 (en) * 1998-07-03 2001-06-12 Nokia Networks Oy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with order of information changed
US6728920B1 (en) * 1999-05-24 2004-04-27 Adaptive Broadband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US20050097425A1 (en) * 2002-11-29 2005-05-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a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US20080279312A1 (en) * 2006-01-23 2008-11-13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tly decoding messages based on apriori knowledge of modified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20090034556A1 (en) * 2007-06-29 200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US20090307559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Fujitsu Limited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1911502A (zh) * 2008-01-04 2010-1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关于已发送消息的先验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案
US20110080967A1 (en) * 2008-06-13 2011-04-07 Peter Larss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ducing Signal Structure with Cyclic Prefix
US20130148569A1 (en) * 2007-03-06 2013-06-13 Peter Lar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40053047A1 (en) * 2012-08-14 2014-02-20 Carnegie Mellion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IPLE-DECODING FOR IEEE 802.11p PHYSICAL LAYER MECHANISM
CN104917590A (zh) * 2015-06-09 2015-09-16 西安长远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道编码纠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6278B1 (en) 2000-03-03 2003-02-25 Motorola, Inc.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polarization diversity combining
US7437654B2 (en) 2000-11-29 2008-10-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ub-packet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11837A1 (en) * 2000-12-04 2002-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a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US8107542B1 (en) 2004-04-16 2012-01-3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oft decoding of coded bit-streams
EP1811711A1 (en) * 2006-01-23 2007-07-25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message difference prior to decoding based on apriori knowledge of modified codeword transmission
KR20100050072A (ko) * 2008-11-05 2010-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압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통신 시스템
EP2403174B1 (en) 2010-06-29 2013-10-30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DE102011002823B4 (de) * 2011-01-18 2012-08-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von über einen Kommunikationskanal übertragenen Datenpaket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7150B1 (en) * 1998-07-03 2001-06-12 Nokia Networks Oy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with order of information changed
US6728920B1 (en) * 1999-05-24 2004-04-27 Adaptive Broadband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US20050097425A1 (en) * 2002-11-29 2005-05-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a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US20080279312A1 (en) * 2006-01-23 2008-11-13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tly decoding messages based on apriori knowledge of modified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20130148569A1 (en) * 2007-03-06 2013-06-13 Peter Lar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90034556A1 (en) * 2007-06-29 200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CN101911502A (zh) * 2008-01-04 2010-1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关于已发送消息的先验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案
US20090307559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Fujitsu Limited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US20110080967A1 (en) * 2008-06-13 2011-04-07 Peter Larss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ducing Signal Structure with Cyclic Prefix
US20140053047A1 (en) * 2012-08-14 2014-02-20 Carnegie Mellion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IPLE-DECODING FOR IEEE 802.11p PHYSICAL LAYER MECHANISM
CN104917590A (zh) * 2015-06-09 2015-09-16 西安长远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道编码纠错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607A (zh) * 2020-08-11 2021-09-03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间消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55105B1 (ko) 2019-03-06
US10462843B2 (en) 2019-10-29
EP3293903A2 (de) 2018-03-14
US20180054849A1 (en) 2018-02-22
KR20180019488A (ko) 2018-02-26
DE102016225224B3 (de) 2018-02-01
CN107769890B (zh) 2020-12-25
EP3293903A3 (de) 2018-06-20
EP3293903B1 (de) 2020-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2457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透明中继操作的有效控制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US83327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RQ) in a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64810B1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7613977B2 (en)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transmitt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22955B1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0235398A (zh)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CN101534181A (zh) 通过监听缓解干扰
CN101940023A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70293B (zh) 中继方法、中继器、目的地设备及其通信系统
JP2008060877A (ja) Mimo無線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CN105322996A (zh) 协同天线分集无线电接收机
CN102783058A (zh) 使能无线网络中的同时传输
KR20180006797A (ko) 이종 서비스 간 공존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29220B (zh) 一种协作中继传输的反馈方法
CN102480762A (zh) 接收器、接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KR20210109620A (ko)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20100190433A1 (en) Rela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769890A (zh) 将数据块从发送站数字传输到接收站的方法
WO2008091426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a data sequence according to channel cond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411680B2 (en) OMAMR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reduced signalling
CN110519011A (zh) 一种基于索引标识的码块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1779407B (zh) 采用频带翻转用于数据重传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04669B (zh) 延迟自动重复请求(arq)确认
JP5073810B2 (ja) 中継方式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再伝送のための非同期式制御メッセージ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CN106162614B (zh) 一种反馈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