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9267B -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9267B
CN107769267B CN201710853198.1A CN201710853198A CN107769267B CN 107769267 B CN107769267 B CN 107769267B CN 201710853198 A CN201710853198 A CN 201710853198A CN 107769267 B CN107769267 B CN 107769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ower
impedance
admittance
equivalent circuit
repres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3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9267A (zh
Inventor
李琰
迟永宁
汤海雁
田新首
牟澎涛
魏林君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8531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9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9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9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确定方法和装置,先根据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然后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最后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确定风电装机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F,并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结合火电装机容量最终得到了风电装机容量,具体过程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未来大规模风电远距离输送将成为风电消纳的主要形式,大规模风电并网后采用远距离送出涉及相关的稳定性分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增加,需要逐步减少传统同步电源的并网容量,因此迫切需要量化分析并网风电对送端系统稳定的影响。电气距离是衡量系统电气连接是否紧密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大规模风电接入送端系统,改变了送端系统的电气导纳特性,迫切需要开展衡量大规模风电接入对送端系统影响的分析。
已经有很多学者对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多种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工程化方法、数值仿真法、制约因素法和数学优化法。其中的工程化方法主要根据历史经验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得评估结果;数值仿真法主要通过仿真实验得到结果;制约因素法主要考虑制约风电接纳的因素,如电压稳定性、电能质量、系统调峰能力、网络传输能力等来评估风电接纳能力;数学优化法则通过构建优化模型,综合考虑多种约束条件来评估系统的风电接纳能力。目前的风电装机容量确定方法多以风电穿透功率极限为指标借鉴现有工程法和数学分析法来评价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不存在基于风电并网影响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相关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的风电装机容量确定方法和装置,先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然后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并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最终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得到了风电装机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所述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所述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
所述送端系统包括并列运行的火力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受端系统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所述输电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
所述π型等值电路包括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
所述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包括: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2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的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22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31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3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33
其中,XdT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1=Xd1′+XT1,Xd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1表示送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
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34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包括: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35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1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3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4
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5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46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所述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包括: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51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所述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包括:
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52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所述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所述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
所述送端系统包括并列运行的火力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受端系统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所述输电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
所述π型等值电路包括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6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62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63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64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65
其中,XdT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1=Xd1′+XT1,Xd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1表示送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
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71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72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的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73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1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3
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4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5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6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087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的风电装机容量确定方法和装置,先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然后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并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最终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得到了风电装机容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F,并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结合火电装机容量最终得到了风电装机容量,具体过程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π型等值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过程如下:
S101: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S102:根据S101计算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S103:根据S102构建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确定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上述S101中的该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主要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其中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S表示送端系统,R表示受端系统,W表示并网点,A表示中间节点,XdT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1=Xd1′+XT1,Xd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1表示送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风电并网前k=0;
且上述送端系统不仅包括火力发电系统,还包括风力发电系统,火力发电系统与风力发电系统并列运行;上述受端系统只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上述的输电线路采用阻抗支路、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的π型等值电路,其中的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π型等值电路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图3中的S表示送端系统,R表示受端系统,X′SS表示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阻抗,X′RR表示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阻抗,X′SR表示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阻抗。
上述S101中,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具体过程如下:
1)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0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2)通过消去Y1中的A节点和W节点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11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1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13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14
3)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15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上述S101中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具体过程如下:
1)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1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2)通过消去Y2中的A节点和W节点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2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3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4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5
3)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26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上述S102中,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31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上述S103中,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具体过程如下: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32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上述S103中,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33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k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0<k<km时,随着风电规模的增加,送端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2)当km<k<1时,随着风电规模的增加,送端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因此,当风电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送端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当风电规模超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风电接入使得送端系统稳定性降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相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主要包括计算模块、构建模块和确定模块,下面分别介绍上述三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其中的计算模块,主要用于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其中的构建模块,主要用于根据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其中的确定模块,主要用于根据构建模块构建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上述的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主要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其中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
且上述送端系统不仅包括火力发电系统,还包括风力发电系统,火力发电系统与风力发电系统并列运行;上述受端系统只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上述的输电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该π型等值电路包括阻抗支路、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其中的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
上述的计算模块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4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42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51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5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53
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54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上述的计算模块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55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1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2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3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4
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5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上述构建模块根据X′11和X′22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66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上述的确定模块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具体过程如下: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71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上述的确定模块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BDA0001412958080000172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实施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所述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所述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
所述送端系统包括并列运行的火力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受端系统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所述输电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
所述π型等值电路包括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
所述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包括: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1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的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21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22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23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24
其中,XdT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1=Xd1′+XT1,Xd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1表示送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
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25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包括: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1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的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2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3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4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5
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36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等值阻抗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41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包括: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42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包括:
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43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4.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计算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和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构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确定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并根据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所述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包括送端系统、输电线路和受端系统,所述送端系统通过输电线路连接受端系统;
所述送端系统包括并列运行的火力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受端系统包括火力发电系统;
所述输电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
所述π型等值电路包括阻抗支路以及与阻抗支路均并联的送端导纳支路和受端导纳支路;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51
其中,Y1表示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j表示虚数单位;XL表示输电线路的阻抗;XdT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2=Xd2′+XT2,Xd2′表示受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2表示受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d表示送端系统的导纳,且d=[(1-k)N]/XdT1,N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台数,k表示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风电比例;
对Y1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52
其中,Y′1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前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另Y′11=Y′SR1=Y′RS1,Y′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1、Y′RR1、Y′11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1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2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3
其中,XdT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力发电系统的阻抗,且XdT1=Xd1′+XT1,Xd1′表示送端系统中火电机组的阻抗,XT1表示送端系统中变压器的阻抗;
根据Y′11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4
其中,X′11表示风电并网前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建立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5
其中,Y2表示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r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阻,XW表示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等效负电抗;
对Y2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如下式的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66
其中,Y′2表示降维处理后的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阻抗等值模型的节点导纳矩阵,Y′S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R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受端导纳支路的自导纳,Y′SR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受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Y′RS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中送端导纳支路与送端导纳支路之间的互导纳,且Y′22=Y′SR2=Y′RS2,Y′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导纳,Y′SS2、Y′RR2和Y′22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1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2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3
根据Y′22计算如下式的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4
其中,X′22表示风电并网后π型等值电路的互阻抗;
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构建如下式的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5
其中,F表示转移阻抗平方差变化函数,n、m为中间量,且m=1/(XdT2+XL)-1/XL,n=N/XdT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对F求一阶导数,得到如下式的F最小时的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76
其中,km表示风电并网后送端系统中风电机组的最优风电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km确定如下式的风电装机容量:
Figure FDA0002885102990000081
其中,SW表示风电装机容量,SG表示火电装机容量。
CN201710853198.1A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769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3198.1A CN107769267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3198.1A CN107769267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9267A CN107769267A (zh) 2018-03-06
CN107769267B true CN107769267B (zh) 2021-04-30

Family

ID=6126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3198.1A Active CN107769267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9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7906B (zh) * 2018-08-02 2021-01-08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风电基地最大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976A1 (ru) * 2012-09-05 2014-03-13 Bryantsev Alexander Mikhailovich Ста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енсатор реактивной мощности
CN107124000A (zh) * 2017-04-11 2017-09-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函数模型的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能力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976A1 (ru) * 2012-09-05 2014-03-13 Bryantsev Alexander Mikhailovich Ста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енсатор реактивной мощности
CN107124000A (zh) * 2017-04-11 2017-09-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函数模型的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能力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9267A (zh)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6245B (zh) 一种互联电网新型交直流协同降低网损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47192A (zh) 一种下垂控制型孤岛微电网的无功优化配置方法
CN109193667B (zh) 一种含经风电场并网vsc-hvdc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3001214A (zh) 一种基于中性点偏移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
CN111797510A (zh) 一种新能源场站短路比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Artale et al. Real-time power flow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microgrids integration in islanded scenarios
CN103259289A (zh) 基于最优潮流含dfig风电系统可用传输容量的获得方法
CN103675565A (zh)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量方法
CN111371088B (zh)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修正svg控制策略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69267B (zh) 一种风电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816879B (zh) 一种基于紧急需求响应的主动配电网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CN112072692A (zh) 一种新能源发电场站的阻抗等值方法及装置
CN106960262B (zh) 特高压直流线路预想故障有功备用容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7332239B (zh) 一种基于配电网等值的输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
CN109149566A (zh) 一种大功率缺失下频率最低点预测的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
Li et al. Stochastic optimal power flow approach considering correlated probabilistic load and wind farm generation
CN105119273B (zh) 一种电网等值简化方法
CN107425519B (zh) 含分布式电源的三相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05207255A (zh) 一种适用于风电出力的电力系统调峰计算方法
CN111211581B (zh) 一种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纳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991122B (zh) 用神经网络和交叉熵采样的风电电力系统可靠性估测方法
CN110336266B (zh) 交直流混联受端电网的直流分群规划方法
CN113595070B (zh) 基于电网正常运行时潮流计算的短路转移阻抗计算方法
CN113852136B (zh) 一种新能源基地外送方案的电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760126B (zh) 有功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